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当代医学杂志
当代医学杂志
Contemporary Medicine 당대의학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 影响因子: 1.12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4393
- 国内刊号: 11-4449/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82-829
- 曾用名: 当代医学(产经版)
- 创刊时间: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当代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延迟断脐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延迟断脐对新生儿产后身体健康的影响。方法将婺源县妇幼保健院2013年6月~2013年9月妇产科接诊的96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延迟组和常规组(n=48)。延迟组新生儿于分娩后90~120 s内结扎并剪断脐带,常规组新生儿于分娩后10 s内结扎并剪断脐带。观察2组新生儿身体健康情况,对比2组胎盘残余血量、脐带出血量以及Apgar评分。1周后检测2组新生儿外周血血红蛋白与胆红素水平,查看新生儿贫血、黄疸的发病率。结果延迟组新生儿胎盘残余血量(65.2±19.6)mL、脐带出血量(123±42.6)mL,均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延迟组新生儿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为(176±18.5)g/L,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贫血发病率为3.6%,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1周外周血胆红素水平和黄疸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推迟断脐时间,能够有效降低胎盘残余血量,使新生儿充分接受血液灌输,减少脐带损伤出血量,大化地降低新生儿后期出现贫血症状的发生。此外,延迟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胆红素水平、黄疸发病率和Apgar评分结果并无明显影响。由此得知,延迟断脐时间,不会增加新生儿黄疸发病率或对新生儿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
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临床诊断及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临床诊断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112例,均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然后将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为(5.24±1.05)mmol/L,餐后血糖为(7.67±1.21)mmol/L,患者在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血糖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改善了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血糖水平,对我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护理。方法选取小儿手足口病患者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6)。观察组行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100.00%(47/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96%(4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3%(1/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04%(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46±1.13)d和(5.03±2.04)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2±1.56)d,(7.82±3.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护理效果明显,能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极大程度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及缩短痊愈时间,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晚期胃癌患者33例。治疗第1、8天给予紫杉醇80mg/m2静脉点滴,治疗第1~14天给予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分早晚2次服用。21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3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其中CR 2例,PR 15例,总有效率51.5%。化疗结束后每3个月随访1次,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1个月,总生存期为10.3个月,1年生存率为42.4%(14/33)。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症状、手足综合征及脱发。结论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且安全系数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CCU卧床患者的身心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分析CCU卧床患者应用身心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重症住院患者60例,均给予系统化身心护理干预,分析其对CCU卧床患者的意义。结果干预总有效率84.99%。不同年龄段患者干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存在差异。年龄≤28岁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生活质显著高于年龄>55岁的患者,同时干预后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及睡眠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U卧床患者应用身心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具有积极意义。
-
多效清洗酶在医疗器械清洗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效清洗酶在不同水温下用不同的水稀释浸泡对器械清洗的效果影响。方法将污染后的器械均分成A、B、C 3组(n=210), A组用常温的自来水清洗以及稀释;B组用35℃~50℃的温水匹配相同多的水稀释清洗,在清洗过程中确保温度变化不大;C组用>60℃的高温水清洗,同样保持与B组一样的比例稀释,在清洗过程中确保温度变化不大。在浸泡、清洗、干燥后观察。通过5倍的放大镜用肉眼进行观察,再用潜血试验法检测。结果3组在目测方法检查下无统计学差异;潜血测试A组合格率为79.20%,B组合格率为90.10%,C组合格率为71.70%,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多效清洗酶用不同的水稀释对比合格率,B1组为90.78%、B2组为71.7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效清洗酶在35℃~50℃浸泡后清洗的效果好,在匹配中要保持一定的稀释度,并控制好水温。
-
小儿股骨骨折皮肤牵引夹板固定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股骨骨折皮肤牵引夹板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新疆阿图什市克州维吾尔医医院53例股骨骨折患儿,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8)。对照组采用手法整复后髋人字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可调式牵引架持续皮肤牵引、夹板外固定治疗。随访8~15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治愈率比较(88% VS 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9.05±2.98)、骨性愈合时间(43.51±3.6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3.74±2.76)、(47.82±3.59)](P<0.05)。2组并发症发生例数(1VS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调式牵引架持续皮肤牵引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免除了手术痛苦,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是一种临床理想的易被家属及患儿接受的治疗方法。
-
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30例。通过外侧扩展的“L”形切口来对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跟踪随机访问,观察和分析这种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30例患者骨性愈合,其中优20例,良5例,中3例,差2例。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案对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
HCV合并HIV感染者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HCV合并HIV感染者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HCV合并HIV感染患者62例,随机均分为2组(n=31)。对照组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和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治疗组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和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分析所有观察对象治疗有效性。结果2组观察对象经临床治疗,其ALT复常率与对照组观察对象无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12~48周临床治疗,治疗组ALT复常率大大提高,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观察对象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合并HIV感染观察对象接受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具有十分理想的临床效果,且有助于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的改善。
-
220例全麻插管患者在麻醉苏醒室里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研究220例全麻插管患者术后的苏醒护理。方法选取进行全麻插管手术的患者22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11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离开复苏室的时间、躁动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拔管时间和离开复苏室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躁动率(11.7%)明显低于对照组(25.6%)(P<0.05);观察组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96.6%)明显高于对照组(78.5%)(P<0.05)。结论舒适护理缩短了全麻气管插管患者的拔管时间和离开复苏室的时间,同时降低患者躁动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单次痛点注射在肩关节周围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单次痛点注射对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8例不同程度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及单次痛点注射。结果肩关节周围炎痊愈率达94%。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及单次痛点注射诒疗肩关节周围炎治愈率高,操作筒单安全,是一种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
-
危重新生儿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目的:寻求对于头皮静脉、四肢外周静脉损毁严重或显露不清的危重患儿静脉通道建立的有效方法。方法对3例危重新生儿实施经颈外静脉置入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至上腔静脉。结果3例患儿穿刺均成功,治疗过程导管通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外周静脉条件差的危重新生儿可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进行长期输液治疗。
-
选择钢板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选择钢板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n=35),研究组患者行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行普通T型钢板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关节复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骨性关节炎、顽固性关节疼痛、神经卡压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总优良率为88.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为71.4%,研究组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证,可推广应用。
-
促红细胞生成素不同注射方法对肾性贫血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不同注射方法对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肾性贫血患者均分为2组(n=40),观察组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9000IU,1次/d;对照组则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IU,3次/d,观察并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9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性贫血疗效确切,低费用,值得广泛使用。
-
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术与Fulkerson截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术联合Fulkerson截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西省瑞昌市中医院2009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诊断为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40例,采用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术联合Fulkerson截骨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对比。结果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的髌骨脱位均未复发,其中7例患者术后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膝关节前侧疼痛,但较治疗前痛感明显减轻;术后髌骨-股骨滑车适配角、髌骨外侧关节面张开角、髌骨长度、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分别(1.3±7.2)°、(12.0±4.7)°、(1.15±0.14)、(93.1±5.1)分、(92.9±6.3)分。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运动水平评分及髌骨-股骨滑车适配角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术联合Fulkerson截骨对复发性髌骨脱位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对患者术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紫杉醇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紫杉醇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恶性肿瘤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简单数字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观察组应用紫杉醇治疗,对照组应用异环磷酰胺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生存状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12例,CR+PR共31例,缓解率为77.50%;对照组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9例,CR+PR共20例,缓解率为50.0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χ2=5.4091,P=0.0200);观察组平均每人的生存期为(38.56±4.87)个月,对照组平均每人的生存期为(26.37±3.35)个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0430,P=0.0000),且观察组毒副反应轻于对照组。结论紫杉醇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疗效确切,改善患者生存状况,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94例,随机均分为2组(n=47)。分别予以保守治疗(对照组)和手术治疗(观察组),对2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疗效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疗效显著,应优先考虑。
-
膝关节骨关节炎给予中医辨证护理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且应用中医辨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均接受骨科外洗二方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剥离酸钠针治疗,随机均分为2组(n=5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接受护理基础上应用中医辨证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显著优越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骨科外洗二方配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针治疗有很高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对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护理的方法能够更好的保障患者的临床疗效,且治疗后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护理工作有较高的满意程度,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护患环境,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中枢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中枢性眩晕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46),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14d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0,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中枢性眩晕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效果评估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2组(n=41),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观察和对比2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4±6.4)mL、(19.3±10.5)h、(4.3±0.9)d及9.76%(4/41),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创伤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康复及改善预后有明显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52)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56)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6%)显著高于对照组(73.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5±1.2)显著低于对照组(14.2±1.7),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尤瑞克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浅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危重急症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方法对120院外急救的131例危急重症患者的留置针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穿刺成功率为99%,无1例脱针及渗液。结论在院前急救危急重症患者时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能快速建立通畅有效的静脉通路,能及时快速的给予补液、补血、给药等积极有效的抢救,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减少伤残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
胸腔镜下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胸外科收治的32例严重肺气肿患者实施胸腔镜下肺减容术并总结经验,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并且记录手术耗时、呼吸辅助设备使用时间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的FVC、FVC%和FVC1.0分别为(2.5±0.5)L、(71.2±12.3)%、(2.1±0.5)L均显著优于治疗前(2.2±0.4)L、(60.2±10.9)%、(1.6±0.5)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为60~245 min,平均为(120.6±100.5)min;使用呼吸机的时间为6~50 h,平均为(16.5±10.8)h;手术后住院时间为25~100 d,平均为(41.5±20.7)d。随访4个月,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的有26例,严重肺心病的有5例,死亡1例。结论胸腔镜下肺减容术对肺气肿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极大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
胃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于预防胃癌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胃癌根治术后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2组(n=80)。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专项指导等综合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及呼吸道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明显较对照组降低2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在FEV1/FEV、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动脉血CO2分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相关肺部功能指标的恢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甘利欣胶囊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甘利欣胶囊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方法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63例,分为2组:甘利欣胶囊组(n=37)和保肝片组(n=26)。观察2组患者的肝损伤医治有效率、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下降程度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甘利欣胶囊组痊愈23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6%;而护肝片组痊愈6例,好转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0.0%。甘利欣胶囊组的总有效率高于护肝片组(P<0.05)。而且,经过药物治疗之后,甘利欣胶囊组的ALT和AST两指标下降程度皆比护肝片组更加明显,从第4周开始2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利欣胶囊对于医治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的肝损害效果优良。
-
经皮肾交感神经去神经化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肾交感神经去神经化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护理。方法选取采用经皮肾交感神经去神经化治疗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2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操作,实验组在常规操作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经皮肾交感神经去神经化治疗的过程中引进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排尿困难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排尿困难的各种原因,以便及时有效地对其做好预防与治疗。方法对30例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排尿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生排尿困难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结果30例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排尿困难的患者中由膀胱颈挛缩引起的3例、逼尿肌收缩力减弱4例、膀胱颈水肿3例、前尿道狭窄3例、腺体残留8例、腺体出血1例、膀胱功能异常1例、前列腺癌3例、膀胱结石4例等是主要原因。而以上30例患者中12例行TVP术,18例行TURP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或联合行经尿道扩张术、腔内手术、药物治疗亦或是开放手术等处理,经治疗后均恢复且疗效令人满意。结论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排尿困难原因比较多,而腺体残留则是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排尿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对此,保证术前准备的充分性、术中与术后处理的正确性是有效预防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的关键。
-
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近期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近期肾功能影响。方法对64例伴有肾功能不全的肾结石患者进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并设为观察组,并同时选择6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标准通道治疗。在手术前对患者的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测量。在手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工作,测量患者的血肌酐情况,复检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结果在进行了一系列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有所改善,患者手术后血肌酐水平、结石直径和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重要影响,并能保护患者的肾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否适合用于诊断糖尿病(DM)。考察不同年龄层与不同性别糖尿病患者HbA1c检测水平是否一致。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132例。先将患者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其中中年组患者68例,年龄40~60岁;老年组64例,年龄范围在60岁以上。同时将这些患者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其中男性组71例,女性组61例。对这些糖尿病患者进行HbA1c检测。结果老年组与中年组的HbA1c水平并不完全一致,老年组相对较高(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也不完全一致,女性组的HbA1c水平相对较高(P<0.05)。结论 HbA1c检测对于诊断糖尿病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在DM患者中,老年人和女性患者体内的HbA 1c含量相对更高。
-
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护理。方法对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相应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出院。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复杂严重骨折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超声对子宫角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分析超声对子宫角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0例经腹部、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后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子宫角妊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超声资料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对其超声声像特点进行总结。结果70例患者术前超声诊断为妊娠囊型子宫角妊娠48例,混合包块型子宫角妊娠10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9例,其他3例。手术病理诊断证实妊娠囊型子宫角妊娠58例,混合包块型子宫角妊娠12例。术前超声诊断符合58例,符合率为82.9%。结论对子宫角妊娠患者进行超声诊断,有助于对子宫角妊娠进行临床鉴别。
-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给予高压氧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记录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未影响治疗。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在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5例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和43例单纯肺结核病例血清中PCT、CRP的含量。结果肺结核并细菌感染组与单纯肺结核组比较PCT、CR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结核合并细菌感染时,血清PCT、CRP的检测有助于肺结核是否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减少抗生素应用。
-
孕晚期低蛋白血症的原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孕晚期低蛋白血症的原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孕晚期低蛋白血症患者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并对其引起的不良妊娠结局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以孕产妇175例为研究对象,低蛋白血症的诊断指标为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将3种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的孕产妇作为对照组(n=52);低于正常指标的为低蛋白血症,其中根据病因学,将该组分为子痫前期组(n=65)和非子痫前期组(n=58)。分析各指标变化的原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引起妊娠晚期低蛋白血症比例较高的病因依次是子痫前期(61.41%)、肝脏疾病(20.58%)和多胎妊娠(16.71%);子痫前期组新生儿窒息、胎盘早剥离率、早产率均明显高于非子病前期组和对照组。结论孕晚期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有子痫前期、肝功能损伤和多胎妊娠,同时低蛋白血症易造成新生儿窒息、胎盘早剥离率、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
-
复方甲氧那明、左氧氟沙星联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甲氧那明、左氧氟沙星联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均分为A、B、C 3组(n=50),分别给予复方甲氧那明、左氧氟沙星及二药联用。比较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A、B组;C组咳嗽症状积分(0.68±0.12)明显低于A、B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疗效显著优于单独用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为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17例,分析探讨患者首发症状、诊断过程、辅助检查、治疗方法、经过及结局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停经史,其中因阴道流血伴或不伴有下腹痛6例,6例患者因要求流产或常规检查B超检查发现为瘢痕部位妊娠,4例因人流或药流不全致阴道持续或大量流血而入院行介入治疗后再次清宫,有1例初始诊断稽留流产,因胚胎排出后阴道流血多无法控制而考虑为瘢痕部位妊娠,血β-HCG 不同水平增高;17例患者均经盆腔彩超检查,其中12例开始治疗前即确诊为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5例初始误诊,行人流,药流,钳刮术,因术后出血再次就诊时B超提示子宫前壁下段异常回声而确诊。17例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其中11例进行介入治疗后清宫治疗,4例行介入治疗后行子宫瘢痕病灶切除术,2例因B超提示孕囊边缘位于瘢痕部位,家属要求先行药物流产,后因药流后阴道流血多而行介入加B超监测下清宫术。结论子宫瘢痕部位妊娠通过超声检查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确诊后采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24 h后行清宫术或子宫瘢痕部位切除而达到清除病灶目的,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滑动鹅头钉联合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探讨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利用加压滑动鹅头钉联合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8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44)。对照组患者单纯利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利用加压滑动鹅头钉联合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20例为优,14例为良,10例为差,手术优良率为77.3%,观察组患者中,30例为优,12例为良,2例为差,手术优良率为95.5%,2组患者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利用加压滑动鹅头钉联合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于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好,手术优良率比较高,能够使患者的骨折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并且不良反应少。
-
急性瓦斯中毒144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瓦斯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44例急性瓦斯中毒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采取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疗法、促进脑细胞代谢以及激素治疗的方法,分析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有效救治后,有轻微后遗症患者9例,出现迟发性脑病患者有18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急性瓦斯中毒患者需要正确评估患者病情,根据不同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抢救时间也是患者预后的关键。
-
血清D-二聚体监测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及疗效判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D-二聚体监测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及疗效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60例,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3组患儿测定其血清D-二聚体。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病毒性脑炎组的D-二聚体明显增高,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病毒性脑炎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体内纤溶活性的异常,存在凝血,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小儿病毒性脑炎密切相关,判定患儿是否有急性病毒性脑炎可对患儿进行D-二聚体检测,其检测结果可作为观察治疗指标之一,对高凝状态的检测有重要意义。
-
保留幽门和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手术对早期胃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和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手术对于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早期胃癌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为2组(n=36)。治疗组采用保留幽门和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胃部分切除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都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幽门和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手术对于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该种手术方法具有治疗效果好、安全性较高、对患者损伤小等优点,与其他手术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全身放疗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淋巴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全身放疗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淋巴瘤中的作用及毒副反应。方法53例难治性淋巴瘤患者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随机分成单纯大剂量化疗组(n=27)和大剂量化疗联合全身放疗组(n=26)。所有患者均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前行干细胞动员、采集,然后行大剂量化疗或全身放疗联合大剂量化疗预处理。单纯大剂量化疗组,18例采用CBV方案(环磷酰胺1.8 g/m 2,卡氮芥400 mg/m 2,依托泊苷600 mg/m 2),9例BEAC方案(环磷酰胺1.8 g/m 2,卡氮芥400 mg/m 2,依托泊苷200 mg/m 2,阿糖胞苷200 mg/m 2)。全身放疗联合大剂量化疗组,先行全身放疗,分2次照射,每次5 Gy,共10 Gy。之后行CE方案化疗,预处理后第5天输入造血干细胞。在舱内度过植活期,待外周血细胞达正常值后出院。随访5年以上。结果单纯大剂量化疗组,显效23例,复发7例,死亡12例,5年生存率55.6%。大剂量化疗联合全身放疗组,显效23例,复发3例,死亡5例,5年生存率80.8%。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淋巴瘤治疗中作用显著,全身放疗的应用,可以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而毒副作用不会增加。
-
中医养生理论和“治未病”思想干预大学生亚健康现状
大学生亚健康问题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培养大学生提高自我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意识尤为重要,中医养生学和“治未病”思想是《内经》预防与治疗学的重要理论,指导大学生合理应用中医养生保健措施,能有效预防大学生亚健康的产生。
-
大黄敷脐在急性心肌梗死便秘中应用
目的:观察大黄敷脐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AMI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2组(n=40)。A组入院后给予预防便秘的常规护理和大黄、薄荷油敷脐;B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便秘发生的情况。结果 A组发生便秘的例数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薄荷油敷脐对预防AMI患者的便秘疗效较好。
-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采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按就诊时间,将110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均分为A、B组(n=55),给予A组患者思密达治疗,给予B组患儿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思密达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76.4%,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B组总有效率较A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思密达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安全实用,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
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 A组48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蓝光照射,B组5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茵栀黄颗粒治疗,观察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3%,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0%,B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用药调查
目的:通过了解某院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临床合理用药质量。方法选取采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历共450份,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药物使用说明书等对溶媒应用、联合用药及用法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450份病历中,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215例(47.78%),用药不合理235例(52.22%),存在溶媒选择不当、超剂量用药、联合用药不当、超适应证用药、超疗程用药、稀释比例不当等现象。结论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用药不理想,要重视合理用药管理,提高中药注射剂用药质量,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
医院差异化科研管理模式构建探讨
本研究介绍了差异化科研管理模式的构建思想及其在医院中应用的优势,以医护人员的分级分组为起点,重点从科研工作的组织培训和科研奖励两方面,论述了差异化科研管理模式的具体流程,并对其未来的应用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
大型医院与社区医院建立医护人员流动服务模式探讨
探讨大型医院与社区医院建立医护人员流动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和优势,以划分大型医院与社区医院人员流动的范围为起点,从明确流动人数、建立管理规则的多个角度重点论述双方医护人员流动的核心环节。
-
新时期加强医院廉医廉政建设的重要性
本文从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医疗改革与发展、树立良好行业形象、构建和谐社会3个方面阐述了加强医院廉医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从强化廉医廉政意识、优化廉医廉政环境、狠抓廉医廉政落实、行医守德当好表率4个方面,告诫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医院的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要时刻牢记宗旨,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自身素质,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
-
孕前妇女口腔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进展
对孕前妇女进行口腔健康教育,能预防和减少孕期口腔疾病的发生,有利于孕期妇女和胎儿的健康。本文就对近年来国内外孕前妇女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现状和模式等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
-
2011~2013年河南省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2011~2013年河南省的疟疾疫情,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河南省2011~2013年疟疾疫情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3年河南省共报告疟疾病例667例,平均发病率0.27/10万。其中本地病例168例(25.19%),输入性病例499例(74.81%)。疟疾高发区在2011~2013年由南部的南阳、信阳及东部的商丘向中、北部转移,郑州、洛阳、安阳和濮阳成为新的疟疾高发区。青壮年发病为主,20~49岁共发病495例(占74.21%),男女发病比为7.34∶1。农民、工人和民工为主要发病人群,分别占53.82%、16.19%和10.34%。全年均有发病。结论河南省近3年输入性疟疾大幅增加,应加强疟疾监测,对高疟区回归人员加强疟疾筛检和健康教育,尽快遏制输入性疟疾疫情上升势头,确保消除疟疾工作顺利实施。
-
刍议高职高专中基教学中美学教育的构建
医学美育融合了医学、教育学和美学等分支学科,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合格的、有高尚医德和情操的学生是非常必要的。针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抽象、晦涩的特点,借鉴美学教学的优势,不断促进今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进步,以期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