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광서의과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930X
  • 国内刊号: 45-121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西
  • 主编: 赵劲民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锁骨钩钢板治疗AllmanⅢ型肩锁关节脱位26例分析

    作者:黄科;黄云波;闭礼乐;覃琪

    目的:探讨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Allman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6例AllmanⅢ型肩锁关节脱位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26例患者中24例获随访,平均随访10个月,按Constant评分标准,平均95分(74~99分),其中优19例,良6例,中1例,优良率96.1%.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Allman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 弥漫性食管痉挛4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启芳

    弥漫性食管痉挛(diffuse esophageal spasm,DES)是临床少见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现回顾我院诊断明确的弥漫性食管痉挛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并确诊的DES的患者4例,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57~79岁,平均年龄67.75岁.

  • 综合治疗脓毒症合并感染性休克24例疗效分析

    作者:符西波;覃永安

    脓毒症是由感染所导致的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尽管早期液体复苏、新型抗生素治疗、代谢支持及重要器官支持等治疗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脓毒症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成为进一步提高危重症救治成功率的一大障碍.笔者采用综合方法治疗24例脓毒症合并感染性休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4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安红伟;卢昌均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 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种临床—放射学综合征,神经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损害,经过及时正确的治疗,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基本可以完全恢复.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4例PRLS患者,本文总结分析其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

  • 丁卡因胶浆在鼻内镜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作者:邓碧凡;谢睿彬;徐名开;刘勇军;张成;李世业

    目的:探讨丁卡因胶浆在鼻内镜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丁卡因胶浆组将丁卡因胶浆均匀涂于声门、鼻内窥镜表面;对照组不作处理;两组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患儿术中屏气程度和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中度屏气患儿术中需再开大异氟烷吸入浓度,术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丁卡因胶浆组中重度屏气3例(17.6%),对照组11例(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丁卡因胶浆组术中低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需再开大异氟烷吸入浓度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T卡因胶浆组VA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及术后24 h无一例患儿出现局麻药中毒及与丁卡因胶浆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丁卡因胶浆能够明显降低异氟烷吸入全麻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屏气、缺氧的发生率和程度,更有利于手术操作.

  •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疗效观察

    作者:梁天佳;何星瑶;张启富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A,BTX-A)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儿童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60例脑性瘫痪下肢痉挛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下肢痉挛肌注射BTX-A后3d进行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后3d、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量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下肢功能改善起效时间为注射后3d,高峰1~2周,在注射后3个月时仍能维持疗效.对照组治疗后2周,痉挛评分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至3个月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GMFM-88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X-A注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可快速缓解脑瘫患儿下肢痉挛,改善运动功能.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粉碎性转子间骨折45例

    作者:劳晨登;黄宗贵;戴海;宠俊峰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粉碎性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5例老年粉碎性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获得随访12~36个月,X线片证实全部达到骨性愈合.按Sander标准,术后评分优秀17例,良好25例,差3例,优良率93.3%.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粉碎性转子间骨折具有坚强有效、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疗效确切.

  • 孕中期唐氏综合征1020例筛查分析

    作者:廖李波

    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属常染色体畸变.是小儿染色体病中常见的一种,活婴中发生率约1/(600~800),母亲年龄愈大,本病的发病率愈高,60%患儿在胎儿早期即夭折流产[1].DS包含一系列的遗传病.常会导致包括学习障碍、智能障碍和残疾等高度畸形,而孕期DS筛查是优生优育的办法之一,也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DS筛查对减少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1 020例孕中期孕妇进行了唐氏综合征筛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Herbert螺钉内固定在不稳定型腕舟状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廖海浪;杨文彬;王成日

    目的:评价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腕舟状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32例不稳定型新鲜的腕舟骨骨折.结果:经8~14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腕关节功能按改良Mayo法评分:优17例,良1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3.8%.结论: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腕舟状骨骨折,骨折易于愈合,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黎德群

    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近年来,在年轻妇女中宫颈癌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故对宫颈癌的筛查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宫颈癌前病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发展到宫颈浸润癌大约需10~15年[1].本研究以病理诊断为标准,用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宫颈巴氏涂片在人群中进行初筛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 肿瘤化疗两种入路锁骨下静脉留置管维护效果比较

    作者:许璐;劳永聪;陈梅忠;岑绍芳;陈壮斌

    目的:比较肿瘤化疗患者经锁骨上、下两种入路穿刺锁骨下静脉留置管维护的效果.方法:将300例肿瘤化疗患者分成锁骨上、下入路静脉留置管两组,维护方法相同,比较两种入路留置管的年龄、性别、留置时间、部分堵管及因感染需拔管等的情况.结果:上、下两种入路穿刺锁骨下静脉留置管留置时间的比较,下入路组长于上入路组(P<0.05);年龄、性别、部分堵管和因感染需拔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维护方法相同的情况下,下入路穿刺比上入路穿刺锁骨下静脉留置管留置时间长,维护效果好.

  • 126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梅

    目的:探讨不同的方法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26例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4组,3组为干预组,1组为对照组,干预组分别给予凯格尔(Kegel)训练(A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B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阴道康复器(C组)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产后健康教育.结果:干预组盆底肌力的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特别是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阴道康复器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优于其它干预组.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阴道康复器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疗效好,不易复发.

  • 平山病的肌电图及颈椎磁共振特点分析

    作者:林小慧;刘开祥;李清华;曾爱源;蒋静子

    目的:分析平山病的肌电图及颈椎磁共振特点,为平山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平山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及颈椎MRI资料.结果:16例患者被检肌肉236块,异常肌肉112块,主要分布在C7~T1神经支配区,表现为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被检60条运动神经及58条感觉神经,部分患侧正中、尺神经末端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屈颈位MRI表现为下颈髓后方硬膜外间隙增宽,T2像可见新月形高信号影,相应脊髓受压前移变扁.结论:平山病的肌电图特点为C7~T1脊髓节段性前角细胞损害,结合屈颈位颈椎MRI,对平山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肝外伤20例

    作者:黎小平;胡立春;赵绥明

    肝脏虽然有胸廓保护,但因其体积、重量均较大,质地脆弱,而且被周围韧带固定,因此,不论是战时还是平时,也不论是胸腹钝性伤或穿刺伤,都容易使之受损并发生破裂,尤其在肝脏发生病理性肿大时更是如此.据统计,肝外伤约占交通事故中腹部外伤的16%~30%.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肝外伤病例有增多的趋势.一般说来,单纯性肝外伤病死率较低,约为10%,而复杂性肝外伤的病死率达50%以上[1].如何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病死率是摆在外科医生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DCS)治疗20例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DCS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 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钟灵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常因心肌肥厚、心脏扩大等原因引起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房颤动、房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甚至短阵性室速等.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西药共同的不足之处是使用不当可诱发心律失常.因此,给临床用药带来一定的影响.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一定优势,稳心颗粒作为一个抗心律失常的中药组方,在离子通道的研究上已经证实对钠、钾、钙离子通道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下,没有诱发新的心律失常的报道.本文探讨并评价该药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率失常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植骨术与正畸联合治疗12例分析

    作者:李松泽;支方静;巫家晓;莫水学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隙植骨术联合正畸治疗的方法和牙移动特点.方法:12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8~12岁(平均10岁),裂隙旁存在未萌出的尖牙或侧切牙,采取自体髂骨骨质植入裂隙处,术后3个月,进行正畸治疗,排齐整平牙列,牵引裂隙旁的尖牙或侧切牙萌出并进入植骨区.植骨术前、术后以及正畸治疗前后,拍摄X线片观察比较.结果:植骨后3个月以及正畸主动矫治结束后,植入骨无明显吸收,被牵引未萌牙纳入牙弓,牙髓活力正常,所有患者的咬合关系良好,达到个性化的理想咬合.结论:牙槽突裂隙植骨术和正畸治疗术是唇腭裂综合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联合应用能达到良好稳定的治疗效果.

  •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纲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术及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007年以来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或介入治疗的37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372例,成功率98.4%;桡动脉插管成功368例,成功率97.4%.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186例,其中左主干病变5例,单支血管病变50例,2支病变56例,3支病变75例.术中及术后发生与桡动脉穿刺有关的并发症52例(13.8%).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是安全可行的.

  • 阴道前后壁“桥”式修补术治疗阴道脱垂的应用价值

    作者:冯以梅

    目的:探讨“桥”式修补术对治疗轻、中度的阴道前壁或(和)后壁脱垂在妇科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桥”式修补术治疗阴道前壁或(和)后壁脱垂48例,与传统手术方法65例比较,记录患者的术前阳性体征、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桥”式修补术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桥”式手术组48例均愈合良好,并发症少.结论:桥”式修补术对治疗轻、中度的阴道前壁或(和)后壁脱垂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32例诊治分析

    作者:李湘竑;杨定华;张澍;周杰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诊断要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病人影像学检查、手术切除方式及并发症和预后.结果:肝脏FNH病灶多为单发(93.7%),肿块直径平均为3.6cm.增强CT扫描术前确诊率为40.6%,出现中央星状瘢痕10例(31.3%),行手术切除32例,1例患者术后1个月因严重低钠血症死亡,其他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FNH是一种肝脏良性病变,在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结合临床及各种影像检查资料可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

  •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4例MRI表现与临床特征并文献复习

    作者:覃飞;车锦连;何德深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996年Hinchey首先提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1]概念,随着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除脑白质病变外,灰质亦受累,部分患者病变累及额叶或(和)基底节区.所以目前学者多数采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2,3],并逐渐将其列入常规诊断的范畴.国内相关报道较少,笔者就本院近二年确诊的4例PRES的临床和MR表现作一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PRES的认识,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 预混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作者:周建党

    目的:观察预混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4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治疗组使用预混胰岛素加三餐时各嚼服50~100 mg阿卡波糖,采用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对照组单用预混胰岛素.观察两组的血糖、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HbA1c情况.结果:治疗组HbA1c、2 hPG、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能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比单用预混胰岛素更好地控制血糖,安全性好.

  • 以急性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症58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春光

    低血糖症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常呈发作性,症状与体征多为非特异性表现,若以急性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可误诊为精神病、癫痫、脑血管意外或肝性脑病等疾病,如果不及时明确诊断及治疗,严重者可导致不可逆的脑损害,甚至死亡.因此,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8例以急性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症分析报道下.

  • 苏杏丹清金化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30例

    作者:蒋文钧

    目的:观察苏杏丹清金化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苏杏丹清金化痰汤治疗,2周1疗程.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综合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疗法联合苏杏丹清金化痰汤可改善血气,降低CRP水平从而抑制COPD急性加重期气道的炎症,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改良式阴式全宫切除术在非脱垂大子宫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侯琼梅;蒋绍莉;罗常华;李荻玲;陈新

    目的:探讨改良式阴式全宫切除术(VTH)在非脱垂大子宫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60例非脱垂大子宫,分为改良VTH组82例和腹式子宫切除术组(ATH组)78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d内平均体温、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3个月随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H组术中出血量较ATH组明显减少(P<0.01),术后3d内平均体温明显低于ATH组(P<0.01),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较ATH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改良VTH具有创伤小,不需昂贵复杂的医疗设备、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及腹壁无切口、瘢痕等优点,具有广阔的临术应用前景.

  • 新生儿颅内出血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伟频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8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4例患儿颅脑CT检查显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124例(67.39%);硬膜下出血9例(4.89%);脑室及室管膜下出血17例(9.24%);脑实质出血12例(6.52%);混合性出血22例(11.96%).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为100例(54.35%).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高,CT检查可显示出血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早期进行CT检查能较简便准确地诊断颅内出血,为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 中心型软骨肉瘤的MRI诊断(附9例报告)

    作者:谢锦兰

    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是较常见的恶性骨肿瘤,约为骨肉瘤的1/2[1].软骨肉瘤起源于软骨或软骨母细胞.按发病部位,又分为中心型和周围型两型,中心型软骨肉瘤发生于髓腔,呈中心性生长,周围型软骨肉瘤起始于骨皮质或骨膜而向外生长[2].两型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中心型软骨肉瘤绝大多数是原发的,周围型则大多数为继发性的.多数中心型软骨肉瘤发生于青少年[2],进展较快.在放射影像领域特别是磁共振影像表现鲜有报道.本文报道9例,并结合文献对其MRI表现进行探讨,以提高对中心型软骨肉瘤的认识.

  • 与胆源性胰腺炎相关的胆道结石的治疗

    作者:李启荣

    目的:探讨与胆源性胰腺炎相关的胆道结石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2010年收治的46例胆源性胰腺炎的胆道结石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1例胆囊结石患者成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另7例患者胰腺炎控制后予出院,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伴胆总管下端结石梗阻行十二指肠镜治疗成功取出胆总管下端结石8例,之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纯胆总管下端结石梗阻6例,行十二指肠镜治疗均成功取出胆总管下端结石.随访1年以上均未有胰腺炎复发病例.结论:胆囊结石患者胰淀粉酶恢复或接近正常后实施微创手术治疗,胆总管有结石的患者,首选内镜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 沙利度胺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IL-2、TNF-α的影响

    作者:谭美乐;卢海;潘延斌;李建民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对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入选病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使用沙利度胺和甲氨蝶呤治疗,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PASI评分,以及检测血清IL-2、TNF-α水平,并进行了三者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IL-2、TNF-α水平均下降,实验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IL-2、TNF-α水平与PASI值呈正相关.结论:沙利度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后可明显抑制银屑病血清中IL-2、TNF-α产生;治疗前后IL-2、TNF-α水平与银屑病严重程度相一致.

  • 胸导联与肢导联心电图对大鼠心肌梗死诊断价值的比较

    作者:秦超;何涛;侯小涛;胡姗

    目的:比较胸导联与肢导联对大鼠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结扎大鼠左前降支( LAD),分别记录术前、术后30 min及60 min的肢、胸导联心电图,测量除aVR导联外的各导联ST段偏移幅度及ST段发生变化的出现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Ⅲ导联外,其它导联结扎后30,60 min的ST段均较术前升高(P<0.05);在胸导联V2、V5ST段较术前升高的幅度高于各肢导联(P<0.05),V1导联高于Ⅱ、aVF导联(P<0.05),而与Ⅰ、aV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胸导联中以V2的ST段变化为明显;两个观测时点间各导联ST段升高的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1、Ⅱ和aVF 3个导联术后ST段升高的出现率低于V2、V5、Ⅰ和aVL导联(P<0.05),而这4个导联间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观测时点间各导联的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扎大鼠LAD后胸导联ST段的变化更为明显,检测胸导联更能准确判断大鼠LAD闭塞后发生的心肌梗死.

  • 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Thrombin和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天波;吴飞翔;王琪;黄山;赵荫农

    目的:研究凝血酶(Thromb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检测55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中Thrombin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HCC组织中Thrombin和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P<0.05),而且Thrombin和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 =0.333,P<0.05).HCC组织中Thrombin的表达与有无门静脉癌栓有关(P<0.05),VEGF的表达与包膜完整性有关(P<0.05).Thrombin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Thrombin和VEGF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两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密切关系.

  • C-反应蛋白及IP-10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素春;赵莉莉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r干扰素诱生蛋白10(Interferon γ-inducible protein 10,IP-10)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比浊法及ELISA法对40例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及4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行血清CRP和IP-10测定,并比较临床意义.结果:治疗前感染组血清CRP、IP-10分别为(57.25±47.81)mg/L和(582.37±147.35)ng/L,而对照组分别为(1.52±0.63)mg/L和(92.71±58.29)ng/L,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感染组血清CRP和IP-10降低,恢复到正常范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及IP-10可作为判定新生儿早期感染的指标之一,且动态观察CRP及IP-10可作为感染程度和疗效的判断标准,从而可提高新生儿早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率.

  • HLA-DRB1等位基因与广西地区汉族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继旭;严煜林;思远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与广西地区汉族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广西地区汉族PM/DM患者62例及正常对照组120例,采用聚合酶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 (PCR-SSP)方法检测HLA-DRB1的等位基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M/DM患者组HLA-DRB1* 03、HLA-DRB1* 120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973,OR =2.629,P<0.05;x2=11.437,OR=3.342,P<0.01);基因HLA-DRB1* 04、HLA-DRB1* 07频率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82,OR=0.182,P<0.01;x2=10.783,OR=0.231,P<0.01).49例DM患者中HLA-DRB1* 03、HLA-DRB1* 120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48,OR=3.214,P<0.01;x2=11.501,OR=3.589,P<0.01);而基因HLA-DRB1* 04、HLA-DRB1* 07频率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608,OR=0.234,P<0.01;x2=8.449,OR=0.245,P<0.01).13例PM患者等位基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位基因HLA-DRB1*03、HLA-DRB1* 1201可能是广西地区汉族PM/DM的易感基因,而HLA-DRB1* 04、HLA-DRB1* 07可能是保护基因.等位基因HLA-DRB1* 03、HLA-DRB1* 1201可能是广西地区汉族DM的易感基因,而HLA-DRB1* 04、HLA-DRB1* 07可能是广西地区汉族DM保护基因.未发现HLA-DRB1等位基因与PM相关,DM、PM可能具有异质性.

  • 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和分象限龈下刮治对慢性牙周炎疗效的比较研究

    作者:牙祖科;陶人川;曾启新;陈东晖;马飞

    目的:比较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full-mouth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FM-SRP)与分象限龈下刮治(quadrant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Q-SRP)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进行牙周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4例,分为FM -SRP组27例和Q-SRP组27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周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AL)、探诊后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和止痛药使用情况及术后是否有发热症状.结果:两组龈下刮治后3,6个月后PD、AL、BOP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FM-SRP组VAS评分高于Q-SRP组(P<0.05);术后两组均有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但两组平均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SRP和Q-SRP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FM-SRP术后全身反应稍明显,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 运动想象结合爬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

    作者:梁文锐;龙耀斌;张启富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爬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4),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爬行训练干预.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价法(FMA)、Ashworth徒手测量法和Barthel指数法评定.每天治疗1次,每次50 min,每周训练5次,共4周.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肌痉挛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运动想象结合爬行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有良好的疗效.

  • 小剂量利多卡因对芬太尼复合曲马多用于肝脏手术病人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影响

    作者:莫科林;董丽露;林成新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多卡因对芬太尼复合曲马多用于肝脏手术病人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及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病人45例,随机分3组(n =15):A组(自控镇痛实验组),PCIA用药为芬太尼、曲马多、利多卡因复合镇痛液.B组(自控镇痛对照组),PCIA用药为芬太尼、曲马多复合镇痛液.C组(传统镇痛组),根据病人需要肌注曲马多或哌替啶镇痛.所有病人统一手术方法及麻醉方法,术后接各组镇痛方法进行术后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病人术后2,4,8,24,48 h镇痛效果(安静及咳嗽时VAS),记录PCIA按压次数,病人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检测术前1d、术后24,72 h血清ALT、AST浓度.结果:A组及B组安静及咳嗽时各时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A组与B组各时点安静及咳嗽时VA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低于B组(P<0.05).三组患者在术后24 h及72 h的AST及ALT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小剂量利多卡因不能改善芬太尼复合曲马多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术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但可缩短术后肛门第一次排气时间,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CINⅠ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疗效探讨

    作者:黄文丽;陈晴

    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商品名:尤靖安)治疗宫颈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CIN Ⅰ)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方法:对临床20例CIN Ⅰ合并高危型HPV-DNA阳性的患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观察CINⅠ治愈及HPV-DNA转阴的情况.结果:CIN Ⅰ治愈率:3个月为85.5%、6个月为90%;高危型HPV DNA的转阴率:3个月为40%、6个月为5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CINⅠ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疗效肯定,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及应用.

  • 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壮族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黄雪;谭至柔;张瑜红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代谢酶基因GSTM1、GSTT1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广西壮族结直肠癌患者130例和健康人100例的GSTM1、GSTT1基因缺失的分布频率,以非条件性Logistic 回归模型分别对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状况进行校正后计算优势比(OR)及95% CI.结果:在结直肠癌组和健康对照组,GSTM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为45.4%、42.0%,GSTT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5%、4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 =0.620;x2=0.281,,P=0.572).按照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状况校正后,这种差异性仍然无统计学意义(x2=0.267,P=0.615;x2=0.290,P=0.564).进一步联合分析提示:与同时携带GSTM1(+)和GSTT1(+)的个体比较,同时携带GSTM1(-)和GSTT1(-)的个体患结直肠癌的OR为0.896 (95% CI =0.60~1.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按照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状况校正后,这种差异性仍然无统计学意义(ORa=0.902,95% CI =0.58~1.49,Pa=0.78).结论:广西壮族GSTM1与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可能没有相关性.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磁共振影像表现与预后

    作者:肖涛;谭源福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患者磁共振(MR)影像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DA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按MR影像学分级分组,按GOS评分评估预后,分析MR影像学表现与预后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Ⅰ级患者12例,Ⅱ级患者10例,Ⅲ级患者8例,伤后3个月其GOS评分分别为(3.67±0.65)分、(3.60±0.84)分、(2.63±1.19)分,伤后6个月其GOS评分分别为(4.08±0.89)分、(4.10±0.88)分、(3.13±1.46)分,伤后1年其GOS评分分别为(4.67±0.65)分、(4.40±0.84)分、(3.25±1.59)分,伤后2年其GOS评分分别为(4.75±0.62)分、(4.40±0.84)分、(3.25±1.59)分(F=5.191,P<0.05).结论:MR是DAI诊断的重要手段,MR影像学分级与DAI预后相关.

  •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测价值

    作者:韦秀英;韦汐;郑杨杨

    目的:评价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晨尿微量白蛋白与晨尿肌酐的比值(ACR)分为两组,一组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早期DN组),另一组为无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无早期DN组).所有患者均测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①早期DN组与无早期DN组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CR是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结论: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可能是预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指标.

  • 210例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与CD4+细胞计数相关性研究

    作者:许超宇;朱宇佳;覃琼芬;李仕雄;江波;吴登强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HIV/AIDS)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与CB+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10例HIV/AIDS患者进行总淋巴细胞计数与CD4+细胞计数检测,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根据SPSS软件计算所得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来寻找能有效预测CD4+细胞计数< 200个/μL与<350个/μL的总淋巴细胞的范围.结果:调查对象总淋巴细胞计数和CD4+细胞计数之间存在相关性(r =0.602,P<0.01),总淋巴细胞<1 400个/μL对应于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有73.0%的灵敏度,69.2%的特异度,92.0%的阳性预测值;总淋巴细胞<1 700个/μL对应于CD4+细胞计数<350个/μL有76.9%的灵敏度,66.7%的特异度,97.3%阳性预测值.结论:在资源有限的国家和地区可利用总淋巴细胞计数作为CD4+细胞计数的一项替代指标,来预测了解HIV/AIDS患者的疾病进展状况及指导临床治疗.

  • 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寇介丽;李伟雄;米存东;宋英儒;李文美;叶伟

    目的:探讨MRI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为临床对病情的评估提供更多依据.方法:AS患者30例,根据临床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分为3组,即静止组、可疑活动组、活动组,所有患者均行骨盆正位片、MRI检查,对患者进行平片分级,并采用MRI评分系统(SPARCC)对骶髂关节病变行活动性评分,对3组病人的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研究.分析AS骶髂关节MRI脂肪信号并评估脂肪沉积的程度,与平片分级做对照研究.结果:3组之间SPARC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RCC与BASDAI评分呈正相关(rs=0.66,P<0.05);骶髂关节平片Ⅰ~Ⅱ级,MRI表现无或轻度脂肪沉积.平片Ⅲ级,MRI表现中度或重度脂肪沉积.平片Ⅳ级,MRI表现重度脂肪沉积.结论:在AS骶髂关节病变中,骨髓水肿程度的SPARCC评分可作为判定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的依据之一,骶髂关节脂肪沉积的程度可以反映AS患者病情轻重程度.

  •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征

    作者:施丹伟;李艳宁;李智贤;廖新红;李芬;唐智勇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的特点.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术前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患者中,72例(共74个结节)为结节性病变,2例为弥漫性病变.结节表现为边界不清晰者47例(63.5%),形态不规则者58例(78.4%),无声晕者59例(79.7%),内部回声减低者69例(93.2%),呈实质性者69例(93.2%),内回声不均匀者65例(87.8%),结节内可见微钙化灶者60例(81.1%),后方回声衰减者50例(67.6%),大结节(大直径≥1.5 cm)与小结节(大直径<1.5 cm)的二维声像图特征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彩色多普勒显示64个(86.5%)结节内可探及血流信号,结节内部血流丰富程度与结节大小有关(P<0.05),结节内血流阻力指数较高,平均0.71±0.13.2例弥漫性病变呈不均匀低回声,见弥漫性散在分布微钙化灶,病灶内血流丰富.34例(45.9%)出现淋巴结转移,多发癌灶较单发癌灶淋巴结转移率高(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上具有实质性低回声,边界不清,边缘不规则,病灶内常有微钙化灶,以内部血流为主,血管走行杂乱等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超声的明确诊断.

  • 88台4种型号POCT血糖仪检测血糖结果的探讨

    作者:何亚妮;李海炜;伍惠玲;秦雪;李山

    目的:将我院88台4种型号POCT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估POCT血糖仪检测血糖的偏倚.方法: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血糖,再用Accu-Chek Active血糖仪、Accu- Chek Perforna血糖仪、Accu-Chek Advantage血糖仪和Sure-Step Plus血糖仪分别检测全血中的血糖.结果:88台4种型号POCT血糖仪检测的血糖结果均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的结果;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校正前后的偏倚评估显示88台4种型号POCT血糖仪检测结果均<±20%.结论:88台4种型号POCT血糖仪检测血糖结果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均存在差异;但通过偏倚分析,本院88台4种型号POCT血糖仪的偏倚尚在临床可接受范围.

    关键词: POCT血糖仪 血糖 偏倚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936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相关性

    作者:李培先;甘浪舸;阮林;韦祝新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936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以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50例肺癌患者和50例对照者的VEGF 936C/T位点基因型进行检测,明确936C/T位点基因型,并行基因多态性与肺癌风险关联性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患者VEGF 936C/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 936C/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无关.

  • 术中CK19免疫荧光检测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峰;程晓明;杨永福;刘华庆;孙素红;孔凡立;司海燕

    目的:探讨术中快速CK19免疫荧光检测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Ⅰ、Ⅱ期可手术乳腺癌患者87例,术中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将所切除前哨淋巴结分为两组,分别行术中冰冻和术中快速CK19免疫荧光检测,了解前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在75例成功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病例中,共检出前哨淋巴结105个,平均1.4个.术中冰冻法检测出前哨淋巴结阳性病例51例,阴性18例,不能确定病例6例,检出率为68%.CK19免疫荧光法检测出前哨淋巴结阳性病例68例,阴性7例,检出率为90.7%.两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CK19免疫荧光检测法能在术中准确地检测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有无转移,与术中冰冻法联合应用可提高阳性检出率,降低假阴性率.

  • 风心二狭房颤患者心房组织的HCN4基因表达及动作电位的研究

    作者:钱俊;周华富;杨涛;赵超仁;冯旭

    目的:通过分析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风心二狭)患者心房肌组织HCN4基因表达及动作电位与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为风心二狭房颤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手术患者心耳组织100 mg,提取RNA后应用半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mRNA含量,并对PCR产物测序分析;以HCN4基因mRNA和内参β-actin含量的比值作为评价HCN4基因mRNA表达水平指标;采用急性分离心肌细胞的方法将其分为MS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组和窦律(Sinus rhythm,SR)组,记录两组的动作电位(AP),观察两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 APD)的改变.结果:风心二狭房颤组及对照组HCN4基因mRNA与β-actin含量的相对表达值比值分别为0.696±0.257和0.125±0.0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病人心房肌APD、APD复极至50%的时程(APD50)及APD复极至90%的时程(APD90)较窦性心律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心肌细胞HCN4基因的过度转录表达及APD缩短可能共同参与了调控风心二狭房颤的发生过程,揭示了风心二狭房颤发生的分子机制及电流学机制.

  • 大、中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面神经功能保护

    作者:邹文辉;廖声潮;黄玮

    目的:探讨大、中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技巧及面神经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以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32例大、中型听神经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术后疗效及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后效果良好,29例肿瘤全切,全切除率达90.6%,3例为次全切.面神经解剖保留达87.5%,4例未能获得保留.术后随访时间3~17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6个月的患者共29例,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Ⅰ、Ⅱ级14例(48.3%),Ⅲ、Ⅳ级10例(34.5%),Ⅴ、Ⅵ级5例(17.2%).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能够取得较好的肿瘤全切除率,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的关键.

  • 布托啡诺联合国产丙泊酚在无痛人流中的剂量探讨

    作者:晏桂华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联合国产丙泊酚在人工流产麻醉中的效果,探讨其佳剂量.方法:选择广西北海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6~9月自愿接受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的孕妇240例,随机分为8组,每组30例.实验组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剂量分别为0.4,0.5,0.6,0.7,0.8,0.9,1.0mg(B4、B5、B6、B7、B8、B9、B10组),对照组(P组)为单纯丙泊酚,双盲对照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前(注药前)、手术中(注药后2 min)血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丙泊酚诱导用量及总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麻醉效果;观察患者术中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体动发生情况;术后2h内宫缩痛、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P组患者术毕苏醒时间较B4~B10组明显延长(P<0.05);与B4~B10组比较,P组麻醉后2 min血压下降明显,HR增快,且丙泊酚诱导用量、总用量,呼吸抑制,体动发生及术后宫缩痛评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5~B10组比较,B4组患者丙泊酚总用量显著增加(P<0.05).与B7~B10组比较,B4、B5组术中体动发生显著增加(P<0.05).与B6~B10组比较,B4组术后宫缩疼痛评分显著增加(P<0.05);与B8~B10组比较,B5组术后宫缩疼痛评分显著增加(P<0.05).结论:0.6~1 mg布托啡诺联合国产丙泊酚能有效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副作用发生率低.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抗凝物质检测及其与血栓栓塞的关系

    作者:熊灏;潘爱萍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中抗凝物质的表达水平,以及血浆抗凝物质与血栓栓塞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SLA组和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血浆抗凝物质蛋白C(PC)、蛋白S(PS)、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以及D-二聚体(DD)含量和狼疮抗凝物比值(LA).依据SLE疾病活动指数,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为活动期(60例)和非活动期(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检验指标以及全身血栓栓塞的形成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PC、PS、AT-Ⅲ活性明显下降,而DD含量和LA则升高(P<0.05);与非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相比,活动期患者血浆PC、PS、AT-Ⅲ活性下降更加明显,而DD含量和LA比值则明显升高(P<0.05),且活动期患者全身血栓栓塞的发生概率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 <0.05).结论: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评估其血浆PC、PS、AT-Ⅲ活性和LA,能够评估患者血栓栓塞风险,具有临床价值.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指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

    作者:利青;张莉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指固有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SLE组52例,对照组5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受试者右手中指固有动脉血流束,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和阻力指数(RI),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指固有动脉可清晰显示,血流信号丰富,血流束边缘连续光整.SLE组血流信号减少,血流断续,较严重者呈“星点状”.PSV( 18.05±8.81)cm/s、EDV(6.62±5.04)cm/s,RI(0.69±0.11),与对照组比较,PSV、EDV减低,RI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小血管指端血流动力学改变以舒张期血流显著下降,乃至消失为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实时检测SLE小血管血流情况,为临床诊治SLE提供理论根据.

  • 超声检查在产程中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指导的应用

    作者:陆鸣鸣;廖玲;廖东林;祁明洁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产程中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指导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在我院住院进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指导的单胎初产妇300例.宫口开大3 cm后,床边超声检查胎儿的方位及羊水厚径.结果:产程中应用超声检查胎儿方位较手法阴道检查更方便和准确;孕周≥41周,羊水偏少者,发生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及胎儿宫内窘迫比例增高,与<41周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时应用超声检查胎儿在宫内情况,能及时处理产程中的异常情况,准确地判断胎儿方位,早期配合体位指导干预,及时纠正异常胎儿方位,降低难产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提高分娩质量.

  • 腺相关病毒8型介导siRNA对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表达的抑制

    作者:凌敏;杜震宗;梁纲

    目的:研究腺相关病毒8型( AAV8)介导的siRNA对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AR)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针对AR设计了4个不同的siRNA( siRNA1、siRNA2、siRNA3、siRNA4)为实验组,并以病毒颗粒AAV8为载体,转染到前列腺癌LNCaP细胞中,提取总RNA和总蛋白,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另设一不针对AR基因的无意义片断作为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各实验组AAV8-AR-siRNA(1~4)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AR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其中siRNA1组AR表达低.相对于阴性对照组,各实验组的AR蛋白表达水平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以siRNA1组AR蛋白表达低.结论:利用病毒颗粒AAV8介导的RNAi技术能显著地抑制前列腺癌细胞中AR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药物研制打下了基础.

  • Nephrin,α-actinin-4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足细胞数目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殷玉红;田小燕;郭辉;王维刚;李艳稳;李英;李雪;杨振敏;王晓君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Nephrin及α-actinin-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足细胞数目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SD大鼠,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观察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Nephrin,α-actinin-4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以及应用WT-1来标记足细胞核,观察足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8周时,糖尿病组Nephrin染色强度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12周时变化更为明显(P<0.01),糖尿病组α-actinin-4染色强度在两个时间点较正常组均明显增高(P<0.01),足细胞数目在两个时间点较正常组均明显减少.Nephrin表达与足细胞数目呈正相关(r=0.93,P=0.002 4),α-actinin-4表达与足细胞数目表达呈负相关(r=-0.923,P=0.008 6),而足细胞数目与尿蛋白呈负相关(r=-0.950 8,P=0.003 6).结论:Nephrin,α-actinin-4的表达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发生改变,此种改变与足细胞数目减少、尿蛋白的发生密切相关.

  • 5-氮杂-2'-脱氧胞苷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及DAPK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谢海;仇小强;余红平;李孟英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增殖以及对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5,5.0,50.0 μmol/L)的5- Aza-CdR对SMMC7721细胞处理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半定量RT-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DAPK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5-Aza-CdR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存在剂量依赖性反应关系(F =242.40,P<0.01);半定量RT- PCR结果显示,MMC7721细胞中DAPK mRNA表达水平很弱,采用不同浓度5-Aza-CdR处理SMMC7721细胞72 h后,SMMC7721细胞中DAPK mRNA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逐渐升高(F=360.41,P<0.01).结论:5-Aza-CdR可诱导MMC7721细胞DAPK mRNA表达,并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

  • 丝裂霉素和表柔比星诱导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梁健铭;杨占斌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和表柔比星诱导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以及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和表柔比星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丝裂霉素和表柔比星均可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且两药的抑制效应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当浓度为100 mg/L时,两药对T24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90.1%、95.6%,G1期前出现明显的凋亡峰,可见胞内空泡形成、核染色质凝聚等典型细胞凋亡特征.结论:丝裂霉素和表柔比星具有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生长和诱导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作用,此种作用与药物浓度呈依赖关系,亦可能是两药拮抗肿瘤的主要机制.

  • P21基因表达与肝细胞肝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许杨;曾小云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21表达与肝细胞肝癌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RT-PCR方法检测100例肝细胞肝癌病人和100例非肿瘤病人外周血白细胞中P2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P21 mRNA在肝细胞肝癌病人外周血白细胞中相对表达量为0.256 1±0.144 3,在非肿瘤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中相对表达量为0.043 2±0.032 2,肿瘤病人P21 mRNA表达水平高于非肿瘤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1 mRNA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HBV感染、肝癌家族史、吸烟、饮酒、AFP含量无关(P>0.05).结论:P21基因的表达可能与肝细胞肝癌有一定关系,可为筛检肝细胞肝癌高危人群提供参考依据.

  • 丢了棒根的生药学研究

    作者:焦爱军;冯洁

    目的:研究丢了棒根的生药学鉴别特征.方法:采用性状与显微鉴别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丢了棒根的性状与显微鉴别均有明显的特征.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作为丢了棒根的生药学鉴定、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TIZ基因全长扩增和携带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赵冰冰;张玮;王琪;李力;阳志军

    目的:TIZ基因全长扩增并构建携带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的TIZ基因在卵巢上皮癌生物学作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和DNA测序法扩增卵巢癌组织中TIZ全长基因;利用pcDNA3.1/myc-his(-)C质粒构建pcDNA3.1/myc-his(-)C-TIZ重组质粒;采用AMP(+) LB培养筛选阳性重组质粒克隆;采用PCR、双酶切以及质粒DNA测序以确定pcDNA3.1/myc-his(-)C-TIZ重组质粒的构建成功.结果:(1)从卵巢上皮癌组织中扩增出1 707bp大小片段,经测序和NCBI上与TIZ基因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证实为TIZ基因全长.(2)所构建的pcDNA3.1/myc-his(-)C-TIZ重组质粒经PCR、双酶切以及质粒DNA测序确定pcDNA3.1/myc-his(-)C-TIZ(+)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扩增了TIZ基因全长并构建pcDNA3.1/myc-his(-)C-TIZ(+)重组质粒,为进一步的探讨TIZ基因在卵巢上皮癌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 广西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家族遗传聚集现象探讨

    作者:张朴;岳惠芬;利基林;冯旭;冯青青;张力图

    目的:对广西地区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高发家系进行筛查,以进一步研究CHD的遗传方式.方法:收集广西地区CHD患者及其亲属的资料,对一个家系中有≥2例CHD患者的高发家系绘制家系图谱,对其先证者及一、二级亲属成员逐个筛查,并填写CHD核心高发家系登记表,进而对高发家系进行遗传性分析.结果:共收集140例CHD患者,高发家系49例.高发家系中一、二级亲属CHD发生率为6.29%(71/779),其中一级亲属的发生率为20.60%(41/199),二级亲属为5%(30/580),一、二级亲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9,P<0.001).结论:广西地区CHD家系调查中有家族聚集现象,其亲属的发生率高低与先证者血缘关系近远相关,与先证者血缘关系越近的亲属发生率越高.

  • 广西巴马长寿区与非长寿区人群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农清清;张志勇;何敏;覃健;李春宏;何灏逾;容敏华;谭景尹

    目的:了解广西巴马县长寿区与非长寿区老年人群的血脂水平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广西巴马县长寿区和非长寿区分别抽取337名和189名60岁以上健康居民进行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对血脂异常检出率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巴马长寿区老年人群血清TC、HDL-C水平明显高于非长寿区老年人群(P<0.01),而TG、LDL-C水平与非长寿区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寿区老年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非长寿区人群(P<0.01).性别、血压和腰围是巴马长寿区老年人群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每周食用玉米次数与长寿区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呈负相关.而性别、体重指数是巴马非长寿区老年人群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巴马长寿区和非长寿区老年人群的血脂谱、血脂异常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他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不同有关.

  • 龙蛭胶囊体内外对动物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作者:黎渊弘;戴曦;钟小斌

    目的:探讨龙蛭胶囊对动物体内外抗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方法:按试剂盒说明对龙蛭胶囊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测定.用常规方法测定体外凝血时间(CT)、血块溶解时间(BLT)、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龙蛭胶囊纤溶活性.结果:龙蛭胶囊能明显延长动物APTT、PT、TT,降低FIB含量.动物的BLT、ELT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普通纤维蛋白平板和加热平板上能溶解纤维蛋白.结论:龙蛭胶囊具有抗凝作用,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

    关键词: 龙蛭胶囊 抗凝 纤溶
  • 血管内皮细胞对卵巢癌淋巴结定向转移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高婷;黎丹戎;李力;张玮;阮和云;冠潇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对卵巢癌淋巴结高转移细胞的运动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卵巢癌淋巴结高转移细胞(SKOV3 PM4)、人脐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nous endothelial cells,HUVEC)条件培养基的交互培养体系,通过MTT法测定生长曲线,HE染色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Transwell穿膜运动实验、划痕实验、明胶酶谱分析等实验方法研究交互培养后各组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与同期单独培养的SKOV3-PM4、HUVEC相比,交互培养后的SK-OV3-PM4伪足增多,生长速度明显快于SKOV3-PM4,交互培养后HUVEC呈不规则形态,出现空泡化超微结构,生长速度与HUVEC相似,细胞的运动和侵袭能力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单独的SKOV3-PM4中低表达,在HUVEC中不表达,在共培养的SKOV3-PM4-HUVEC中高表达.结论:HUVEC上清液培养后的SKOV3-PM4的生物学行为和运动侵袭能力发生改变,推测可能与血管内皮分泌的VEGF、MMP-2等因子有关.

  •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庆大霉素诱导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MDA、NO、SOD、GSH-Px的影响

    作者:刘春英;黄巨恩;吴世芬;李校堃

    目的:研究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庆大霉素(GM)引起的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海马经分离、剪切、胰蛋白酶消化,进行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传3代的细胞接种于24孔板培养3d后用于实验.实验分3组:①对照组:正常培养;②GM组:2 g/L GM作用24 h;③aFGF+GM组:加入4.25 μg/L aFGF 24 h后再加2 g/L GM培养24 h.每组设6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观察细胞形态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变化.结果:对照组:细胞形态多样,呈三极、多极型,折光性强,多数细胞突起相互交织成网状;GM组:细胞大量皱缩,聚集成团,网状结构被破坏,突起连接中断,细胞质内出现较多的颗粒和空泡;aFGF+ GM组:细胞皱缩程度减轻,聚集成团现象减少,突起连接中断不明显,细胞质内少见颗粒和空泡.GM组与对照组比较,SOD、GSH-Px酶活性下降,而MDA、NO升高(P<0.01),提示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和庆大霉素损伤的建模成功;aFGF+ GM组与GM组比较,各生化和酶学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FGF对庆大霉素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β-淀粉样蛋白导致大鼠海马CA1区Bcl-2和Cyt-C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齐立;唐永刚;谌艳芳

    目的:通过β-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 peptide,Aβ)损伤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动物模型,探讨大鼠海马CA1区Bcl-2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C,Cyt-C)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在大鼠海马注射微量聚合态的Aβ,制备AD的动物模型,通过水迷宫测试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yt-C及Bcl-2的表达.结果:显示水迷宫测试中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说明注射微量Aβ的大鼠成功的模拟了AD的行为学模型.AD大鼠海马内的神经元变性坏死,神经胶质细胞增生,Cyt-C强阳性表达,Bcl-2弱阳性表达.结论:AD大鼠海马CA1区存在明显的神经细胞的凋亡.

  • 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作者:李世德;杨丹;王永亮;孔佑正

    目的:观察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后血压、心律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为临床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术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20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阻断1h组(A组),阻断1.5h组(B组).检测阻断前后和撤钳前后心率、血压的变化,并观察术后1周的生存情况.结果:(1)A、B两组心率和血压在阻断前后3 min及撤钳前后3 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两组之间上述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均表明阻断后血压上升,心率减慢,撤钳后血压下降、心律增快;(2)兔麻醉死亡3只(A组2只,B组1只).术后阻断1h组8只兔子均健康成活.阻断1.5h组术中死亡1只,3只在实验后1~2周内因食欲减少、腹泻、流涎等衰竭死亡,有5只兔子成活.结论: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时间以1h较为安全.

  • 电镜下观察溶血卵磷脂致大鼠食管黏膜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海玲;张正

    目的:电镜下观察溶血卵磷脂在酸存在和不存在的条件下对食管黏膜的损伤作用.方法:取S-D大鼠用丝线结扎大鼠食管贲门后,经灌胃针向食管分别灌注生理盐水、50 mmol/LHydrotalcid、溶血卵磷脂、溶血卵磷脂+50 mmol/L Hydrotalcid,建立食管灌注损伤模型,灌注1,2,3.5h后观察各组大鼠食管病理学改变,电镜扫描观察食管黏膜改变.结果:扫描电镜下发现,单纯溶血卵磷脂对食管黏膜损伤轻微,2h才观察到上皮细胞轻微脱落,溶血卵磷脂+Hydrotalcid组1h可见上皮细胞轻微脱落,2h可见上皮细胞片状脱落,细胞间隙增宽,红细胞从破环的上皮细胞间穿透出来,3.5h可见上皮细胞大片脱落,甚至黏膜下胶原纤维暴露.结论:溶血卵磷脂在酸的协同作用下比单纯溶血卵磷酯损伤作用显著.

  • 计算机导航系统在股骨颈骨折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韦积华;韦庆军;程建文;肖仕辉;李伟岸

    目的:通过标本模拟手术实验,探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股骨颈骨折经皮空心钉内固定的方法和价值.方法:使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对15例股骨近端骨标本进行股骨颈空心钉置入的模拟手术,每例置入3枚空心钉,通过正、侧位X线片测量空心钉与颈干角、前倾角偏离角度;测量空心钉在股骨颈截面分散度来评价计算机导航系统的准确性,并与1 5例传统透视方法的测算结果比较;同时比较两种操作方法所需的钻孔次数.结果:采用计算机导航系统组空心钉在颈干角和前倾角的钉道偏离角度均小于传统透视组,螺钉在股骨颈截面分散度也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钻孔次数上,计算机导航系统组也明显少于传统透视组(P<0.05).结论:计算机导航系统可以用于辅助股骨颈骨折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操作,该方法具有提高空心钉准确性的优点,并且可明显减少钻孔次数.

  • 自制混合血浆建立血凝仪室内质控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唐劲光;林发全;郭谊;李世生

    目的:探讨自制混合血浆建立血凝仪室内质控的方法.方法:收集凝血功能正常的病人新鲜混合血浆,分装于EP离心管后放置-20℃低温冰箱保存备用,每天从冰箱中取出2管,放置室温让其自然解冻,1管作为正常值血浆,另1管使用生理盐水准确稀释3倍作为异常值血浆,每天同时检测自制正常值与异常值血浆、配套质控品和临床标本的PT、APTT、Fib.结果:保存3个月内的自制混合血浆,PT、APTT、Fib检测结果与其靶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第3个月的自制混合血浆与配套质控品的PT、APTT、Fib检测结果在L-J质控图上的走势一致,相关性良好(r>0.95).结论:自制混合血浆低温保存,每天取出2管,1管可作为正常值质控血浆,另1管使用生理盐水准确稀释3倍可作为异常值质控血浆进行血凝仪室内质控.

  • 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的机制、诊断和防治进展

    作者:黄希

    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早是在脑缺血的研究中提出的.此后,许多学者在各自的研究中观察到无复流现象亦可发生在其他许多脏器和组织缺血中.1974年,Kloner等[1]首先在犬冠状动脉闭塞后再灌注的试验模型中证实了心肌无复流的概念.近年来,冠脉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能在短时间内开通闭塞血管,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管重建、恢复灌注的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冠脉支架术后心脏大血管的血运得以重建,但局部或整体心肌功能并未完全恢复,出现心脏小血管灌注不足(无复流)的现象,已日益受到关注.

  • 颌面外科全麻病人术中知晓调查及护理干预

    作者:陈静

    目的:调查全麻下颌面外科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和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330例全麻下手术患者,术后1~3 d内对其术中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患者术中知晓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330例手术患者中术中知晓患者有4例(1.2%),其中1例感知疼痛并听到医务人员谈话;2例仅听到医务人员谈话;1例仅有做梦感.结论:护士应做好全麻患者术前访视、麻醉诱导期注意手术室环境和配合好麻醉医生麻醉工作、术中注意减少知晓发生因素、术后做好心理护理及随访工作,护士应掌握相关的麻醉知识,积极配合麻醉医生,预防术中知晓发生,以减少患者术后的不良心理应激.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