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 길림대학학보(의학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SOX2对牙髓干细胞神经分化的促进作用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 SOX2对牙髓干细胞(DPSCs)神经分化的影响,为研究 DPSCs神经分化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从人源第三磨牙牙髓中分离 DPSCs (DPSCs 组),通过逆转录病毒感染方法构建过表达SOX2的DPSCs (DPSCs-SOX2组),以空白载体感染的 DPSCs 作为对照组(DPSCs-vector组),采用神经分化培养基诱导各组DPSCs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NPCs)。采用 CCK-8法分析各组 NPCs的增殖指数(PI);采用q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 NPCs 中 Nestin和 Pax6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NPCs在神经元分化方面的能力和分化后β3-Tubulin的表达效率。结果:通过神经分化培养基的定向诱导,正常DPSCs、DPSCs-vector和DPSCs-SOX2均可通过分化形成 NPCs,但 DPSCs-SOX2组 NPCs 的 PI 和 NPCs 中Nestin和Pax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 DPSCs组和 DPSCs-vector组(P<0.05);DPSCs-SOX2组 NPCs 在神经元分化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分化后细胞的β3-Tubulin表达效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SOX2对DPSCs的神经分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转染leptin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射损伤复合创伤愈合的促进作用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和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MSCs)对大鼠背部放射损伤复合创伤(放创复合伤)皮瓣愈合的促进作用,阐明其在放创复合伤愈合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转染 leptin的 HPMSCs组(n=10)、转染空载体的 HPMSCs组(n=10)和空白对照组(n=10)。建立放创复合伤大鼠模型,放疗后24 h各组大鼠局部皮下注射转染 leptin的 HPMSCs、转染空载体的 HPMSCs以及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皮瓣颜色、皮纹、质地、温度、毛发生长、渗出、坏死范围及针刺出血情况;检测各组大鼠皮瓣成活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皮瓣组织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皮瓣中 leptin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情况。结果:给药后第7天,各组大鼠皮瓣成活与坏死界限基本清楚,坏死区域皮瓣质地坚硬,成活区域皮瓣颜色红润,皮纹模糊,质地中等,转染 leptin 的 HPMSCs 组和转染空载体的HPMSCs组大鼠皮瓣坏死面积均小于空白对照组。给药后第7天,转染 leptin的 HPMSCs组大鼠皮瓣成活率高于转染空载体的 HPMSCs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转染空载体的 HPMSCs组大鼠皮瓣成活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给药后第14天,HE染色检测,转染 leptin的 HPMSCs组大鼠皮瓣肉芽组织为丰富,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多。给药后第14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转染 leptin的 HPMSCs 组和转染空载体HPMSCs组大鼠皮瓣真皮下方可见大量的黄染颗粒(阳性表达),转染 leptin的 HPMSCs组胞浆中阳性表达的leptin细胞多。结论:在局部微环境作用下, HPMSCs 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 HPMSCs与 leptin可协同促进放创复合伤皮瓣的愈合, HPMSCs携带目的基因或单独应用均可明显提高放创复合伤皮瓣的成活率,但转染 leptin的 HPMSCs作用力更强。
-
肝细胞损伤条件培养基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向分化的促进作用
目的:制备肝细胞损伤条件培养基(CM),体外模拟损伤组织微环境,探讨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肝向分化的作用。方法:取1周龄乳鼠,经差时贴壁和差速梯度法结合优化梯度离心和贴壁换液时间分离培养BMMSCs。取6~8周龄大鼠,腹腔注射60%四氯化碳溶液(0.75 mL· kg-1)制备肝细胞损伤组织匀浆上清(CM1)和肝细胞损伤血清(CM2)。将第3代(P3)BMMSCs 随机分为0%CM组(对照组,采用10%FBS L-DMEM培养)、10%CM1组、20%CM2组和10%CM1+10%CM2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BMMSCs表面标志物 CD105和各组细胞中白蛋白(ALB)的阳性表达率,油红 O染色法检测BMMSCs成脂分化的脂滴形成阳性率;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甲胎蛋白(AFP)和 ALB的表达水平,糖原染色法检测细胞中糖原合成阳性率,鉴定并比较各组 BMMSCs肝向分化能力。结果:骨髓细胞原代培养72 h,贴壁细胞呈圆形或梭形,铺满瓶底时呈均匀有序的成纤维梭形状,P3 BMMSCs表面标志物CD105呈阳性表达。P3 BMMSCs经地塞米松、胰岛素、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和消炎痛(DX+IBMX+IS+ID)联合诱导后4 d,镜下可见脂滴形成。P3 BMMSCs经 CM诱导后细胞中 AFP和 ALB呈阳性表达,细胞糖原染色呈阳性。诱导后7 d,含CM成分的3组BMMSCs 中均可见细胞胞浆内容物变得丰富,细胞呈圆形、三角形或肝板样排列;诱导后7、14和21 d,与对照组比较,含CM成分的3组BMMSCs中ALB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增加(P<0.01);10%CM1+10%CM2组 BMMSCs 中 ALB 阳性表达率高于10%CM1组和20%CM2组(P<0.05)。诱导后7和14 d,与对照组比较,含CM成分的3组BMMSCs中糖原合成阳性率均明显增加(P<0.01);10%CM1+10%CM2组 BMMSCs 中糖原合成阳性率高于10%CM1组和20%CM2组(P<0.05)。结论:CM1和CM2可诱导大鼠BMMSCs向肝细胞分化,在达到相同诱导作用效果时所需的 CM1和 CM2浓度更低;CM1和CM2提供的微环境更有利于BMMSCs向肝细胞分化,其诱导细胞分化效率更高。
-
miR-34a在牙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牙龈鳞状细胞癌(GSCC)及癌旁组织中小分子 RNA 34a (miR-34a)的表达水平,探讨miR-34a表达与 GSCC患者肿瘤大小、恶性程度以及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确诊为 GSCC患者手术切除的 GS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 (qRT-PCR)法检测GSCC和癌旁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GSCC患者GSCC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GSCC组织中 miR-34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3.03, P=0.004);GSCC组织中miR-34a表达水平与 GSCC患者肿瘤大小及恶性程度有关联(P<0.05),但 miR-34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所在部位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关联(P>0.05)。结论:GSCC患者肿瘤组织中miR-34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检测miR-34a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 GSCC患者的病理分型。
-
低限度免疫定义基因表达的HCV多表位DNA疫苗对小鼠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
目的:探讨采用低限度免疫定义基因表达法制备丙型肝炎病毒(HCV)多表位 DNA疫苗的可行性,阐明该方法在疫苗领域可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人工合成和 PCR 方法制备长度为1346 bp 的含有CMV启动子、HCV 1b亚型多表位和牛生长激素(BCG)多聚腺苷酸序列的低限度免疫定义基因表达 DNA疫苗,命名为M-HCV-epi;同时制备结构基因被非 HCV同源的DNA序列替换的相同长度DNA片段作为对照,命名为V-pcDNA3.1。12只ICQ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分别采用M-HCV-epi DNA和V-pcDNA3.1 DNA各20μg皮下注射。QRT-PCR法检测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中干扰素γ(IFN-γ)mRNA的表达水平;人工合成3个 HCV 1b亚型表位多肽和1条对照多肽。用上述合成的多肽刺激免疫后小鼠脾细胞,ELISA法检测脾细胞刺激上清中 IFN-γ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脾细胞中 IFN-γmRNA表达水平升高(1.50±0.18)倍(P<0.05);加入 aa35-44多肽的实验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 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低限度免疫定义基因表达法制备 HCV多表位 DNA疫苗可诱导细胞免疫反应,该方法在DNA疫苗领域可能具有应用价值。
-
TGF-β1对胶质瘤U8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诱导作用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胶质瘤 U87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为阐明胶质瘤侵袭性生长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浓度 TGF-β1体外处理胶质瘤 U87细胞,分为2.5×10-6、5.0×10-6、10.0×10-6和20.0×10-6 g·L-1 TGF-β1组,以0×10-6 g·L-1 TGF-β1组作为空白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 U87细胞中上皮标志物(上皮钙黏蛋白)和间质标志物(神经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以及转录因子(Snail、Slug和Zeb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倒置显微镜下观察U87细胞形态表现;划痕愈合实验检测 U87细胞相对迁移距离。结果:随着TGF-β1浓度的升高,胶质瘤 U87细胞中上皮钙黏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逐渐降低,2.5×10-6、5.0×10-6、10.0×10-6和20.0×10-6 g·L-1 TGF-β1组U87细胞中上皮钙黏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神经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则随着TGF-β1浓度的升高逐渐升高,神经钙黏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比空白对照组升高11.5%(P>0.05)、39.4%(P>0.05)、51.0%(P<0.05)和76.9%(P<0.05);10.0×10-6和20.0×10-6 g·L-1 TGF-β1组 U87细胞中波形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5.0×10-6、10.0×10-6和20.0×10-6 g·L-1 TGF-β1组U87细胞中 Snail、Slug和Zeb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0×10-6 g·L-1 TGF-β1组 U87细胞呈拉伸状和更为狭长,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 TGF-β1能以浓度依赖方式诱导胶质瘤 U87细胞发生 EMT。
-
没食子酸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没食子酸对人非小细胞肺癌 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阐明其药物毒性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非小细胞肺癌 A549细胞,将 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及低、中和高剂量没食子酸组,没食子酸给药剂量分别为0、300、500和750μmol·L-1。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瑞氏-姬姆萨染色液检测各组A549细胞形态表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 A549细胞中 Fas和 FasL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 A549细胞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与没食子酸处理6 h比较,处理12和24 h时各剂量没食子酸组 A549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随着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没食子酸处理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没食子酸组 A549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瑞氏-姬姆萨染色,各剂量没食子酸组细胞出现胞质皱缩,细胞体积变小、变圆等凋亡形态表现;随着没食子酸剂量增加,A549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随着没食子酸剂量的增加,A549细胞中 Fas 和 FasL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且 Fas与FasL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92,P<0.05)。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没食子酸组A549细胞中 ROS水平升高(P<0.05);CAT活性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 CAT活性随没食子酸剂量增加而逐渐降低。低剂量没食子酸组 A549细胞中 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和高剂量没食子酸组 A549细胞中 SOD活性虽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 SOD活性随没食子酸剂量增加而逐渐降低。低剂量没食子酸组 A549细胞中 GSH-Px活性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和高剂量没食子酸组 A549细胞中 GSH-Px活性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没食子酸剂量的不断增加,GSH-Px活性反而降低。低、中和高剂量没食子酸组间A549细胞中CAT、SOD和 GSH-Px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没食子酸可能是通过诱导氧化损伤的方式抑制肺癌细胞增殖,Fas/FasL信号通路可能是其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
新型多级孔生物玻璃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促进作用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以地中海海绵为模板合成的多级孔生物玻璃(MBG)对人源性成骨样细胞系MG63增殖和分化的影响,阐明该生物活性玻璃的成骨分化作用。方法:扫描电镜观察 MBG材料孔架结构;取对数生长期 MG63细胞分别给予 MBG浸提液(MBG组)、普通生物玻璃(NBG组)和空白培养基(空白对照组),共培养1、3和5 d。MTT法检测各组 MG63细胞的增殖率,酶联免疫法检测 MG63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培养24 h时各组MG63细胞中成骨相关基因Sp7 mRNA及Runx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扫描电镜下观察, MBG为多孔支培养架结构;培养1、3和5 d时 MBG组 MG63细胞增殖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 NBG组(P<0.01);1、3和5 d时, MBG组 MG63细胞中 ALP活性高于空白对照组和 NBG组(P<0.01);培养24 h 后 MBG 组 MG63细胞中 Sp7 mRNA 相对表达水平高于(P<0.01),但Runx2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和 NB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 NBG比较,该新型 MBG具有细胞毒性小和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优势。
-
沙蓬粗寡糖对糖尿病GK大鼠一般表征和糖脂代谢的改善作用
目的:观察沙蓬粗寡糖(AOS)对糖尿病 GK大鼠一般表征、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探讨 AOS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0只2型糖尿病 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C组)、格列苯脲组(GLB组)、二甲双胍组(ME组)及低(AOS-L组)、中(AOS-M组)和高剂量(AOS-H 组)沙蓬粗寡糖组,每组10只,并以同源 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n=10)。各组大鼠均灌胃给药8周,每周检测大鼠体质量、进食量和饮水量1次;每2周采用血糖仪检测随机血糖水平1次,给药8周后测定糖耐量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8周结束时测量大鼠血清中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糖化血清蛋白(GS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结果:各给药组大鼠一般状态较 MC组有明显改善;与 MC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摄食量及饮水量有一定程度降低,其中 AOS-M和 AOS-H组与 GLB组、ME组大鼠摄食量相近,而各剂量 AOS组大鼠饮水量降低程度低于 ME组和 GLB组。与 MC组比较,各剂量 AOS组大鼠随机血糖、HbAlc和 GSP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 AOS-M和 AOS-H 组降低更明显,但各剂量 AOS组大鼠随机血糖、HbAlc和 GS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MC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糖耐量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且糖耐量曲线下面积(AUC)减少(P<0.05或P<0.01),AOS-M组降低更明显。GLB组、ME组和AOS-M组大鼠FPG水平明显低于MC组(P<0.05);各给药组大鼠IAI均高于MC组(P<0.05),其中AOS-M和AOS-H组更高。与MC组比较,AOS-L组大鼠血清中TG、TC和 HDL-C水平明显亦降低(P<0.05或P<0.01),AOS-M组大鼠TG和 HDL-C水平亦降低(P<0.05)。结论:AOS可改善 GK大鼠一般表征,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作用,以中剂量 AOS效果佳。
-
胡芦巴中皂苷、黄酮和多糖组分不同配伍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目的:探讨胡芦巴中皂苷、黄酮和多糖组分配伍给药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胡芦巴3种组分降血糖的佳配伍比例。方法:从胡芦巴中提取皂苷、黄酮和多糖,采用柱分离色谱和水提醇沉法得到3种纯化组分;利用均匀设计法及3种组分在胡芦巴中比例确定配伍比例及分组,分别为低剂量多糖配伍组(多糖∶皂苷∶黄酮=3∶6∶1)、中剂量多糖配伍组(多糖∶皂苷∶黄酮=12∶8∶1)和高剂量多糖配伍组(多糖∶皂苷∶黄酮=10∶4∶1)。采用链脲佐菌素(STZ )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35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阳性药组(7只)及低、中、高剂量多糖配伍组(分别为7、6和7只),同时设正常对照组(11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10 mL·kg-1·d-1纯净水,阳性药组大鼠给予0.018 g·kg-1·d-1盐酸二甲双胍,各剂量多糖配伍组大鼠按照比例给予0.45 g·kg-1·d-1胡芦巴组分,共灌胃28 d。观察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水平,测定大鼠尿液中尿蛋白及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HE染巴观察大鼠胰腺和肾脏组织形态表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 FBG、尿蛋白、TG、TC和 AGEs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多糖配伍组和阳性药组大鼠 FBG水平逐渐降低,给药28 d后明显降低(P<0.05或P<0.01),尿蛋白、TG、TC和 AGEs 水平明显降低(P<0.01);其中低剂量多糖配伍组大鼠 FBG、尿蛋白、TG、TC和 AGEs水平降低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多糖配伍组和阳性药组大鼠胰腺与肾脏损伤组织均有改善。结论:胡芦巴组分多糖∶皂苷∶黄酮=3∶6∶1的配伍比例能更好地调节1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保护大鼠的胰腺与肾脏组织。
-
人参黄连组合物对糖尿病肾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人参黄连组合物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生化指标和肾脏病理组织形态的作用,为其应用于DN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取10只C57小鼠设为正常对照组,另取240只C57小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菌素(STZ)诱导制备 DN 模型,将成模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低(80 mg · kg-1+20 mg·kg-1)、中(160 mg·kg-1+40 mg·kg-1)、高(320 mg·kg-1+80 mg·kg-1)剂量人参黄连组合物组及黄连总生物碱组(320 mg·kg-1)、人参总皂苷组(80 mg·kg-1)、卡托普利(8 mg·kg-1)组,每组10只。于用药8周后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生理状况,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尿微量白蛋白(MAU)、血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和24小时尿量;HE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病理组织形态表现。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剂量人参黄连组合物组小鼠尿量和体质量增加等一般情况明显改善, FBG水平降低(P<0.05);MAU及血清 BUN、TC和 TG水平降低(P<0.05)。各剂量人参黄连组DN小鼠肾小球-肾间质病变明显改善。结论:人参黄连组合物对早期DN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
Mu2蛋白亚细胞结构定位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目的:采用果蝇S2细胞表达FLAG-Mu2蛋白,观察其亚细胞结构定位并纯化鉴定FLAG-Mu2质粒蛋白复合物,为 Mu2蛋白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FLAG-Mu2转染果蝇 S2细胞后表达 FLAG-Mu2融合蛋白,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 FLAG-Mu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并通过核浆分离蛋白提取实验观察细胞核提取物中FLAG-Mu2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沉淀技术沉淀FLAG-Mu2复合物,并对其进行纯化及质谱测序以确定蛋白复合物的组分。结果: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下观察, FLAG-Mu2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核浆分离蛋白提取检测,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0000,主要存在于细胞核提取物中。纯化 FLAG-Mu2蛋白复合物并进行蛋白质质谱分析,FLAG-Mu2复合物中可能含有 pif1A、CG31782、mip120、CG31690和 G protein-sa60A。结论:FLAG-Mu2蛋白在果蝇 S2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核, FLAG-Mu2蛋白复合物中有5种可能的蛋白组分。
-
钙离子在顺铂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自噬反应中的作用
目的:采用钙释放抑制剂联合化疗药物作用于宫颈癌 HeLa细胞,探讨钙离子(Ca2+)在肿瘤细胞自噬反应中的作用,为辅助肿瘤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宫颈癌 H eL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顺铂组、2-APB组和顺铂联合2-APB组(联合组)。MTT法检测 HeLa细胞生存率,钙离子荧光探针法检测 HeLa细胞胞浆和线粒体中游离 Ca2+水平,共聚焦显微镜检测 HeLa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 LC3和P62的共定位情况。结果:MTT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顺铂组和联合组 HeLa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 HeLa细胞生存率明显升高(P<0.05)。钙离子荧光探针法检测,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细胞株胞浆和线粒体中游离Ca2+水平及 LC3和P62蛋白共定位荧光强度明显降低。结论:化疗药物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联合钙释放抑制剂给药可以降低肿瘤细胞自噬水平,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
9种中药注射剂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网状Meta分析
目的:采用网状 Meta分析评价9种中药注射剂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2月30日。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同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利用 R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网状 Meta分析方法对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结果进行合并与排序。结果:终纳入86项RCTs,共计579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网状Meta分析基于概率排序结果显示总有效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斑螯素注射液(OR=5.60,95%CI:3.55~8.84,P=0.920)、康莱特注射液(OR=5.66,95%CI:2.96~10.82, P=0.906)、榄香烯注射液(OR=3.34,95%CI:1.77~6.32,P=0.601)、复方苦参注射液(OR=2.86,95%CI:1.84~4.46,P=0.478)、鸦胆子油注射液(OR=2.85,95%CI:1.94~4.19,P=0.475)、华蟾素注射液(OR=2.79,95%CI:2.02~3.85,P=0.452)、得力生注射液(OR=2.74,95%CI:1.22~6.15,P=0.448)、艾迪注射液(OR=2.71,95%CI:2.12~3.47,P=0.418)和康艾注射液(OR=2.37,95%CI:1.53~3.66, P=0.301)。生活质量改善的概率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艾迪注射液(OR=3.06,95%CI:1.25~7.47,P=0.669)、康艾注射液(OR=3.38,95%CI:0.50~22.74,P=0.655)、康莱特注射液(OR=2.09,95%CI:0.21~21.38,P=0.599)、得力生注射液(OR=3.33,95%CI:0.05~210.09,P=0.586)、华蟾注射液(OR=2.39,95%CI:0.47~12.26,P=0.556)、鸦胆子油注射液(OR=2.25,95%CI:0.74~6.81,P=0.547)、斑螯素注射液(OR=1.82,95%CI:0.62~5.35,P=0.464)、榄香烯注射液(OR=2.20,95%CI:0.08~62.31, P=0.403)和复方苦参注射液(OR=1.26,95%CI:0.37~4.27,P=0.325)。结论:斑螯素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榄香烯注射液较其他6种中药注射液相对有效。艾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和康莱特注射液相对其他6种中药注射液改善生活质量较好。
-
结直肠癌组织中Ki-67和COX-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Ki-67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结直肠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7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71例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癌组)、71例结直肠癌癌旁组织(癌旁组)、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正常组)中 Ki-67和 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Ki-67和COX-2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分期及预后的关系。采用 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Ki-67及COX-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 Ki-67和 COX-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χ2=24.581,P<0.05;χ2=11.538,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 Ki-67和 COX-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χ2=5.021,P=0.025;χ2=7.289,P=0.007);Ⅰ+Ⅱ期患者癌组织中Ki-67和COX-2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Ⅲ+Ⅳ分期患者(χ2=8.570,P=0.003;χ2=11.409,P=0.001);患者癌组织中Ki-67与COX-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20,P<0.05);随着 COX-2和 Ki-67表达水平的增加,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逐渐缩短, Ki-67和 COX-2阳性表达患者的1、3和5年生存率逐渐降低。结论:Ki-67和COX-2异常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其表达上调参与肿瘤形成、发展、侵袭和转移,可作为判断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临床参考指标。
-
经胸壁超声心动图联合B型尿钠肽原水平检测对全身性感染患者心功能的评估
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全身性感染患者B型尿钠肽原(BNP)水平,并利用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心室结构、血流动力学及心脏功能,阐明全身性感染患者心力衰竭(心衰)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全身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心衰分为心衰组(n=35)和非心衰组(n=79),检测所有患者血浆 BNP 水平;利用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采用Killip分级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并与血浆 BNP水平和 LVEF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采用BNP水平检测、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和 BNP水平检测联合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全身性感染并发心衰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心衰组患者血浆 BNP 水平和 LVIDD值均明显高于非心衰组(t=8.985, P=0.039;t=11.459,P=0.028),LVEF值明显低于非心衰组(t=9.852,P=0.031);全身性感染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与血浆 BNP 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90,P<0.05),与 LVEF 值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785,P<0.05);BNP检测联合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全身性感染并发心衰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独BNP水平检测联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P<0.05)。结论:经胸壁超声心动图联合 BNP水平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全身性感染并发心衰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
可溶性Tim-3对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Th1/Th2分化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可溶性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sTim-3)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对 Th1/Th2细胞分化的调节,探讨 sTim-3在 URSA病理过程中的免疫机制。方法:选择52例URSA患者作为URSA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妇20人作为正常妊娠组,育龄非孕者20人为健康对照组。采用 ELISA法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 sTim-3和半乳糖结合蛋白9(Galectin-9)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价素2(IL-2)、Th2型细胞因子 IL-4和 IL-10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RSA组患者血清 sTim-3(t=7.34,P<0.05)及 Galectin-9水平(t=4.86, P<0.05)均升高;URSA组患者血清 sTim-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t=5.63,P<0.05),而 Galectin-9水平则低于正常妊娠组(t=2.76,P<0.05)。正常妊娠组(t=2.81,P<0.05;t=2.84,P<0.05)和 URSA组(t=3.66,P<0.05;t=2.91,P<0.05)研究对象血清 IFN-γ及 IL-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URSA组患者血清IFN-γ和 IL-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t=6.11,P<0.05;t=5.95,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正常妊娠组和 URSA组研究对象血清 IL-4和 IL-10水平升高(t=2.53,P<0.05;t=2.52,P<0.05;t=2.69,P<0.05;t=2.33,P<0.05);URSA组患者血清 IL-4和 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t=6.48,P<0.05;t=7.76,P<0.05)。结论:sTim-3表达增加和Th1/Th2稳态调节失衡可能是导致 URSA患者反复流产的关键免疫机制之一。
-
羟乙基淀粉溶液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高危因素,研究羟乙基淀粉溶液对 OHSS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192例OHSS高危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101例,自取卵24 h内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溶液500 mL·d-1,连续3 d)和对照组(91例,未给予任何药物)。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OHSS发生率和中、重度 OHSS的发生率;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中、重度 OHSS的相关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较小和体质量指数较小为OHSS的保护因素(OR<1);而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日雌二醇(E2)值过高和取卵穿刺卵泡数过多为 OHSS的危险因素(OR>1)。试验组患者 OHSS发生率为31.68%(32/101),其中中度 OHSS 总发生率为20.79%(21/101),重度 OHSS 发生率为10.89%(11/101);对照组患者 OHSS总发生率为46.15%(42/91),其中中度 OHSS发生率为26.37%(24/91),重度OHSS发生率为19.78%(18/98)。试验组患者 OHSS 总发生率和重度 OHSS 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3,P<0.05;χ2=2.95,P<0.05)。结论:年龄、体质量指数、注射 HCG当日 E2值和取卵穿刺卵泡数是OHSS发生的危险因素,对预测 OHSS发生有重要意义;羟乙基淀粉溶液能降低 OHSS发生率,对重度 OHSS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
let-7和HMGA2在肺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Meta分析
目的:采用 Meta分析方法评价 let-7低表达在肺癌预后中的作用及高迁移率旋蛋白 A2(HMGA2)表达与肺癌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Cochrane Library、Google、Scholar、CNKI、CBM、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关于 let-7低表达与肺癌预后及 HMGA2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联性研究,采用 StataSE 12.0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关于 let-7低表达与肺癌预后关系的文献用于 Meta分析,均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let-7低表达预示着肺癌患者较差的总生存率,风险比(HR)的合并值为1.55(95%CI:1.16~2.09,P<0.05)。共纳入9篇关于 HMGA2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用于 Meta分析,肺癌组织中 HMGA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OR=5.92,95%CI:3.96~8.85,P=0.000)。HMGA2在肺癌组织的表达与肺癌 TNM 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明显关联(OR=0.26,95%CI:0.16~0.41,P<0.05;OR=0.29,95%CI:0.12~0.71,P<0.05)。结论:肺癌患者中 let-7低表达是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MGA2表达阳性率越高,肺癌发生的概率就越高,越具有侵袭性。
-
中国北方正常年轻成人自然头位下软组织侧貌角度测量及分析
目的:拍摄中国北方正常年轻成人自然头位下软组织侧貌照片,测量面部各部位的角度值,建立关于中国北方正常年轻成人软组织侧貌角度值的基本数据库,为正畸和正颌外科医师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吉林大学在校生113人(女性67人,男性46人),拍摄其自然头位下的侧貌照片,采用Coreldraw测量软件对软组织侧貌进行定点测量,共测量面部角度项目12项。采用Dahlberg’ s公式检测测量方法的可靠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男女性之间软组织侧貌各角度测量值平均值的差异。结果:除鼻唇角(Cm-Sn-Ls)、颏唇角(Li-Sm-Pg)和下面角(Sn-Trg-Me)外,其他角度测量方法的误差均较小。女性前鼻角(G-N-Prn)、鼻尖角(N-Prn/Sn-Cm)、颏唇角(Li-Sm-Pg)、面凸角(G-Sn-Pg)和全面凸角(G-Prn-Pg)的平均值大于男性(P<0.05或 P<0.01),而男性垂直鼻角(N-Prn/TVL)和上三角(Pg-G-Prn)的平均值大于女性(P<0.01)。鼻唇角(Cm-Sn-Ls)和颏唇角(Li-Sm-Pg)的标准差比较大。结论:成功建立了中国北方正常年轻成人自然头位下面部软组织侧貌角度测量的数据库,为正畸和正颌外科医师临床诊治提供了依据。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人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目的:比较人巨细胞病毒(HCMV)-IgM抗体阳性和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征,为 SLE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 HCMV-IgM阳性患者63例,HCMV-IgM阴性患者66例,按照是否经过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分为初治组(n=48)和复治组(n=81),比较2组患者常见临床表现的发生率、狼疮活动指数(SLEDAI)、CD4+T 和 CD8+T 细胞绝对值及 CD4+/CD8+比值。结果:贫血、发热、肝功能异常、白细胞(WBC)数目减少和皮疹可能是 SLE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HCMV-IgM阳性组患者皮疹、关节炎、心包积液、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和 SLEDAI均高于 HCMV-IgM阴性组(P<0.05);HCMV-IgM阳性组患者CD4+T细胞绝对值低于 HCMV-IgM阴性组患者,CD8+T细胞绝对值高于 HCMV-IgM阴性组患者,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患者中 HCMV-IgM 阳性患者皮疹和关节炎的发生率高于HCMV-IgM阴性患者(P<0.05);复治组 HCMV-IgM阳性和 HCMV-IgM阴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MV-IgM阳性和阴性的 SLE患者临床表现不同,阳性患者病情较阴性患者更严重。
-
复方资癸元阳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复方资癸元阳胶囊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治疗效果,阐明复方资癸元阳胶囊治疗具有明显肾气虚证表现BP H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66例 BP H 患者分为试验组(给予复方资癸元阳胶囊)和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生活质量评分(QOL)、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和睾酮水平。结果: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控制、显效和有效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0%、13%、57%和0%、6.25%、16.00%,总有效率分别为86.00%和22.25%,试验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主症疗效,试验组有尿频、夜尿次数多和排尿困难等症状患者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资癸元阳胶囊对肾气虚型良性BPH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PLA2G12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研究PLA2G12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北方汉族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关联性,探讨PLA2G12A基因是否是 ASD的易感基因。方法:采用 Sequenom Mass ARRAY系统对纳入的85例 ASD患儿(病例组)和183名健康儿童(对照组)PLA2G12A 基因上的4个 SNPs 位点(rs6533451、rs2285714、rs2285713和 rs11728699)进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检测;采用在线 SNPStats 分析程序行 Hardy-Weioberg检验,分析2组研究对象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数分布的差异;采用遗传模型分析各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 ASD的关联性;采用 Haploview 4.2软件分析各个单体型与 ASD的关联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PLA2G12A基因4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分布均符合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PLA2G12A基因的4个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个遗传模型下,各位点多态性与 ASD均无关联(P>0.05);3个位点(rs6533451、rs2285714和 rs11728699)组成的单体型与 ASD无关联(P>0.05)。结论:PLA2G12A可能不是中国北方汉族儿童 ASD的易感基因。
-
膀胱软镜辅助下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
目的:比较膀胱软镜辅助下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LPLFC)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处理复杂肾结石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6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 LPLFC组(n=31)和PCNL组(n=31),LPLFC组患者采用LPLFC治疗,PCNL组患者采用PCNL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一期结石取尽率。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LPLFC组中有8例患者同时并发患侧肾或肾上腺疾病,同期在腹腔镜下处理。LPLFC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CNL组(t=18.3,P<0.01),且 LPLFC组患者术后平均血红蛋白下降值明显低于 PCNL组(t=33.2, P<0.01);PCNL组中有5例(16.1%)患者因术中出血,需要输血治疗。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一期结石取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2,P=0.70;t=21.9,P=0.71)。结论:LPLFC处理复杂性肾结石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手术安全性高。
-
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疗效的评价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和任务-导向性作业疗法(OT)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疗效,探讨改良 CIMT 是否适用于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ADL的康复。方法:将9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10例患者脱落,共收集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患者采用 CIMT,对照组患者采用任务-导向性为主的 OT进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1 d后和治疗结束后30 d随访评估2组患者的 Wolf运动功能(WMFT)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 Barthel 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21 d 后组内比较,2组患者WMFT评分、FMA评分和 BI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21 d 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WMFT评分、FMA评分和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0 d,治疗组患者 WMFT评分和 BI评分较治疗21 d后升高(P<0.05),FMA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各评分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改良CIMT对脑卒中患者 ADL的康复疗效明显优于任务-导向性 OT,适用于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
-
体外聚焦状冲击波治疗下肢不同部位骨髓水肿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目的:观察体外聚焦状冲击波治疗下肢不同部位骨髓水肿综合征(BMES)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BMES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确诊为下肢不同部位 BMES患者39例,采用 HK-ESWO-AJⅡ型冲击波治疗仪进行治疗。以骨髓水肿体表投影区及其相邻骨质为冲击点,工作电压为7~10 kV,频率为60 min-1,冲击强度为0.18~0.25 mJ·mm-2,每个治疗点共冲击1000次,每5 d治疗1次,共治疗4次。治疗期间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尽量减少负重活动时间。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的疼痛情况,关节功能评分评定患者下肢关节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指数评定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并进行出院后12~24个月的随访。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 VAS评分降低(P<0.05)、关节功能评分及 FIM指数明显升高(P<0.05)。经过12~24个月的随访,2例患者有复发现象,其中1例发生在股骨头颈部位,另1例发生在股骨远端,经再次冲击波治疗4次后患者 BMES症状恢复良好,无患者出现股骨头及其他部位骨坏死现象。结论:体外聚焦状冲击波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骨髓水肿征象;下肢 BMES有复发倾向,但是无明显骨坏死或其他疾病转归趋势。
-
连枷臂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1例连枷臂综合征(FAS )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患者入院后行神经系统检查,同时行头颅、颈椎及腰椎 MRI和肌电图检查,临床诊断为 FAS,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同时与国内外多例关于 FAS的病例报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经神经系统检查及辅助检查后确诊为 FAS,经对症治疗后病情持续进展,且上肢病变明显重于下肢,于出院后9个月因痰阻气道死亡。结论:当患者表现为双上肢近端为主的对称性肌无力和萎缩,经肌电图和影像学等检查排除其他原因时,应首先考虑患 FAS的可能。
-
Kartagener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Kartagener综合征(KS)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诊治方法进行文献复习,提高临床医生对KS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K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该患者经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KS,给予抗炎、止咳化痰、解痉和对症治疗,患者的咳嗽、咳痰、气短症状好转,出院。结论:KS是一种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对症治疗仅能缓解症状,但结构性改变不可逆转,需对KS的基因遗传学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以减少其发生。
-
3例成人斯蒂尔病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成人斯蒂尔病(AOSD)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特点和治疗预后情况,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例 AOSD并发 HPS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热峰值温度、皮疹、关节肿痛、肝脾淋巴结肿大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等临床数据以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数量、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淋巴细胞绝对值(LY#)、单核细胞绝对值(MO#)、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血清铁蛋白(SF)、纤维蛋白原(FBG)及骨髓象等实验室数据,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般情况,3例患者均为50岁以上女性,出现 HPS的时间分别为AOSD发病后的1个月、1个月和5个月。临床表现,3例 AOSD患者均以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均无肝脾肿大,仅患者3在 AOSD初期出现淋巴结肿大,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发热、皮疹、关节肿痛及淋巴结肿大症状均好转。并发 HPS后3例患者均再次首先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均在39℃以上,其中2例患者出现黄疸,出现HPS 后均未发现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指标特点,血细胞减少和持续升高的 SF为 AOSD并发 HPS的早期敏感指标,肝功能酶学及 FBG水平的变化均滞后于血细胞和 SF变化。AOSD并发 HPS患者肝功能异常以 ALT水平升高为明显。血细胞减少早期行骨穿活检即可发现吞噬现象。结论:AOSD并发 HPS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不明原因的再发持续高热,实验室指标的特点为血细胞减少(尤其是血小板减少)、SF持续升高、重度肝损伤(以 ALT水平升高为主)、纤维蛋白原减少和骨穿活检出现吞噬现象;AOSD并发 HPS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以降低其复发率及死亡率。
-
口腔颌面部狗咬伤患者一期缝合与延期缝合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口腔颌面部狗咬伤患者行一期缝合与延期缝合治疗的效果,探讨一期缝合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1例颌面部狗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缝合方式分为一期缝合组(20例)和延期缝合组(11例)。一期缝合组患者伤口周围常规肥皂水冲洗,消毒皮肤,局部浸润麻醉,彻底清创,庆大霉素与甲硝唑交替冲洗,转移皮瓣,缝合伤口,术后应用抗生素并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延期缝合组患者伤口周围常规肥皂水冲洗,消毒皮肤,局部浸润麻醉,彻底清创,庆大霉素与甲硝唑交替冲洗,无菌纱布覆盖创面,定期更换敷料,伤口延期缝合,术后常规注射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全身应用抗生素。比较2组患者伤口感染率和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评分。结果:一期缝合组20例患者中,有2例(10.00%)出现不同程度的伤口感染,无全身性感染出现,均未发生狂犬病及破伤风;延期缝合组11例患者中,有2例(9.09%)出现不同程度的伤口感染,无全身性感染出现,均未发生狂犬病及破伤风。2组患者伤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患者 VSS评分(Z=257)高于延期缝合组(Z=2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缝合患者伤口感染率与延期缝合相近,但一期缝合的伤口比延期缝合更美观,适用于口腔颌面部狗咬伤患者。
-
新型混合融合技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新型混合融合技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S)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50例 AD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新型混合融合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腰椎功能改善率和植骨融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t=6.199, P=0.000),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6.242,P=0.000);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8,P=0.38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67,P=0.031);观察组患者手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χ2=5.357,P=0.021);治疗后1和3个月2组患者腰椎功能改善率和植骨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71,P=0.225;χ2=0.725,P=0.395;χ2=1.587,P=0.208;χ2=0.739,P=0.390),治疗后6和12个月2组患者上述2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χ2=4.500,P=0.034;χ2=4.667,P=0.031;χ2=5.357,P=0.021;χ2=7.018,P=0.008)。结论:新型混合融合技术治疗 ADS具有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手术时间短和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适合临床推广。
-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年第42卷(1~6期)总目次
关键词: -
FGFR信号传导通路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和非小细胞肺癌发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与肺癌有一些共同点,两者在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和基因突变、microRNA的异常表达、细胞和分子变异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信号通路的激活等方面有很多相似性。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结合 FGFR信号传导通路的一些基本概念,总结 FGFR信号传导通路在 IPF及非小细胞肺癌肺癌(NSCLC)发病中的作用机制。TPF和 NSCLC可能存在着相同的 FGFR信号传导通路。
-
Ki-67和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Ki-67是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核抗原,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 B1(BRAF)基因所表达的蛋白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Ki-67及BRAF基因突变均可影响细胞周期的调控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Ki-67和 BRAF基因突变在P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肿瘤侵袭性、临床诊断及预后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
-
二代测序技术在结直肠癌基因组测序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二代测序技术在结直肠癌(CRC)领域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根据测序目的的不同,二代测序技术主要分为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测序、转录组测序和靶向深度测序等。本文简要概述了这几种二代测序技术在CRC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
前列腺素受体EP4在心肌肥厚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素 E2(PGE2)是一种内源性脂质介质,由花生四烯酸在磷脂酶 A2、环氧合酶和前列腺素 E合成酶作用下代谢产生。PGE2通过4个不同的前列腺素 E受体(EPS)偶联产生不同的作用,定义为 EP1、EP2、EP3和 EP4。其中,EP4受体是一个广泛分布于心脏中的受体。关于全身性 EP4基因敲除小鼠的研究以及心脏特异性 EP4敲除小鼠和选择性 EP4激动剂/拮抗剂的发展证明 EP4受体在心脏中起保护作用。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PGE2-EP4信号通路的激活同时能产生保护和不利2种影响。本文简要介绍 PGE2-EP4信号在缺血性心脏疾病,包括心肌肥厚和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中的作用。为了解PGE2-EP4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促进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治疗、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提供依据。
-
SPIO-shRNA分子探针注射不同时间点荷瘤裸鼠肿瘤区域组织信号变化及MRI佳扫描时间
目的:探讨注射 SPIO-shRNA分子探针不同时间点的荷瘤裸鼠肿瘤区域组织信号强度变化情况,阐明分子探针活体磁共振成像(MRI)机制和佳扫描时间。方法:探针注射剂量为18 mg· kg-1;将30只BALB/c荷瘤裸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分别于探针注射前和注射后12、24、27、30和36 h等6个时间点行 MRI检查,并测量裸鼠肿瘤组织及对侧肌肉组织在各时间点的信号强度变化;每次检查完成后立即处死裸鼠,取出肿瘤组织及肌肉组织行 HE 及普鲁士蓝染色,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裸鼠肿瘤组织的形态表现。结果:与注射前比较,探针注射后12、24和27 h 裸鼠肿瘤组织 T1WI信号强度均升高(P<0.05),12、24、27、30和36 h肿瘤组织T2WI和T2*GRE信号强度均降低(P<0.05或P<0.01);探针注射后27 h肿瘤组织T1WI信号强度高;探针注射后27 h 肿瘤组织 T2WI和 T2*GRE信号强度低于注射后12、24、30和36 h (P<0.01)。与注射前比较,注射后24 h时裸鼠对侧肌肉组织信号强度降低(P<0.05)。HE染色,裸鼠肿瘤组织结构紊乱,细胞核异型性较多;普鲁士蓝染色,在注射后各时间点上均存在蓝染的Fe颗粒,注射后27 h时蓝染Fe颗粒多。结论:SPIO-shRNA分子探针能成功靶向裸鼠肿瘤组织,且MRI佳的扫描时间为探针注射后27 h。
-
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调强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在直肠癌患者术前新辅助调强放疗(IMRT)中的应用,分析其对靶区勾画的指导意义。方法:67例临床分期为Ⅱ~Ⅲ期(T3-4N0M0或 T1-4N1-2M0)的直肠癌患者行术前 IMRT,放疗期间每周行1次 IGRT,获得术前和术后的2组影像在三维空间的对比位置误差,计算系统误差(Σ)和随机误差(σ),按照 Van Herk公式计算计划靶区扩边值(MPTV)。结果:389个 CBCT扫描图像在x、y、z 3个轴位方向上的误差范围分别为(0.86~-1.13)、(1.94~-2.11)及(1.87~-1.81)cm。校正后y轴和z轴上的平移误差小于校正前(t=3.541,P=0.001;t=3.275,P=0.000);校正后x轴和y轴上的旋转误差小于校正前(t=1.260,P=0.000;t=2.797,P=0.000。校正前,x、y、z 3个轴位方向上的 MPTV分别为2.00、3.25和2.88 cm,校正后为0.73、1.74和1.50 cm,分别减少了1.27、1.51及1.38 cm。结论:IGRT可减少直肠癌患者术前 IMRT的系统误差和摆位误差,是精确放疗的有效质量保证。
-
河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污染卫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污染卫生现状,分析影响水质微生物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农村饮用水安全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4年对河南省新乡市8个县(市)农村集中式供水进行采样,并开展卫生学状况调查(水源类型、水期类型、供水规模、季节、地方病和消毒情况等),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对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微生物检测,包括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并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集中式供水菌落总数超标的影响因素,采用 Poisson回归分析集中式供水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数的影响因素。结果:2011—2014年分别采水样824、820、526和636份。供水水源以深井水为主(90.0%),未经任何处理的饮用水水样占70.6%。4年水样的菌落总数合格率分别为76.0%、75.5%、66.5%和72.6%;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依次为97.3%、94.9%、99.6%和94.3%。2011—2014年消毒供水的菌落总数超标率均低于未消毒供水(P<0.05);2012—2014年末梢水中菌落总数超标率高于出厂水(P<0.05);2013年和2014年中型供水能力(100~1000 t)工程的供水中菌落总数超标率低于大型供水能力(≥1000 t)和小型供水能力(<100 t)的供水工程(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丰水期的水样中菌落总数超标率高于枯水期(χ2=12.31,P<0.001);消毒能够降低菌落总数超标率(χ2=85.32, P<0.001);以除氟和解决苦咸水为目的的供水工程供水中菌落总数超标率较低(χ2=34.44,P<0.001;χ2=39.44,P<0.001)。Poisson 回归分析,丰水期(χ2=6972.75,P<0.001)、未消毒(χ2=5415.46,P<0.001)、末梢水(χ2=97.64,P<0.001)、运营时间长(χ2=26.57,P<0.001)、供水能力小(χ2=4502.57, P<0.001)、以除氟和解决苦咸水为目的的改水工程(χ2=6226.68,P<0.001;χ2=13441.50,P<0.001)的水样中菌落总数较高。而100~1000 t的供水能力工程(χ2=802.18,P<0.001)及以除氟和苦咸水为目的供水工程(χ2=2711.88,P<0.001;χ2=1470.91,P<0.001)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较低,丰水期(χ2=16583.10,P<0.001)、未消毒(χ2=276.34,P<0.001)、末梢水(χ2=1205.26,P<0.001)和运营时间长(χ2=3220.58,P<0.001)的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较高。结论:河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消毒比例较低,菌落总数合格率不高,总大肠菌群合格率高。水期类型、是否消毒、水样类型、运行年、供水能力和供水工程目的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微生物。
-
GHRHR-SV1抗体的制备及其蛋白在黑色素瘤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制备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1(GHRHR-SV1)抗体,并检测 GHRHR-SV1蛋白在黑色素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后续的肿瘤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设计 GHRHR-SV1基因序列,将其插入质粒 pET-32a (+)中,构建 pET-GHRHR-SV1重组载体,经 PCR 及测序鉴定后,转入大肠杆菌 BL21(DE3)中,分别加入0、0.5、1.0、1.5和2.0 mmol·L-1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1、2、4和6 h,并在37℃、30℃和25℃不同温度下进行诱导;观察目的蛋白表达的佳 IPTG浓度、时间和温度。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将纯化后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兔多克隆抗体, ELISA法检测该抗体效价,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 GHRHR-SV1蛋白在黑色素瘤细胞系 B16-F10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载体 pET-GHRHR-SV1构建成功。在 IPTG浓度为2.0 mmol· L-1时目的蛋白的表达量高;IPTG诱导蛋白表达2 h时,蛋白表达量大;当温度为25℃时,蛋白的表达量大。诱导表达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4000,纯化后纯度为80%, GHRHR-SV1抗体效价为1∶1600000,B16-F10细胞中有 GHRHR-SV1蛋白表达。结论:成功制备 pET-GHRHR-SV1重组载体。GHRHR-SV1蛋白在 IPTG浓度为2.0 mmol·L-1、诱导时间为2 h和温度为25℃的条件下表达佳。成功制备了高效价的 GHRHR-SV1抗体。黑色素瘤细胞系中有 GHRHR-SV1蛋白表达。
-
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小鼠肝部分切除后肝再生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目的:建立并评价肝硬化小鼠的肝部分切除后肝再生模型。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每周2次,8周后形成肝硬化模型,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豆油。2组小鼠均行37%肝部分切除术。观察2组小鼠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存活率、术后生存情况和术后肝再生率;HE染色和 Masson染色观察2组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学表现;ELASA法观察2组小鼠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C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2组小鼠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6周存活率均为100%。术后3周内实验组小鼠肝再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3周时两者基本一致,术后3周之后实验组小鼠的肝再生率高于对照组。HE染色和 Masson染色,CCl4注射8周后肝脏呈肝硬化病理改变,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组织结构逐渐改善。实验组小鼠血清 H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2组小鼠血清 HGF水平均较术前有所升高,随后恢复至术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肝切除后实验组小鼠血清 ALT水平升高明显,持续时间较长且到达峰值时间延迟。结论:CCl4诱导肝硬化小鼠采用丝线结扎后切除左外叶的方法极易建立稳定、可靠的肝硬化小鼠肝部分切除后肝再生模型。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