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房杂志
China Pharmacy 중국약방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0408
- 国内刊号: 50-1055/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载抗肿瘤药物的壳聚糖纳米粒氨基化靶向修饰物的研究进展
目的:为寻找或开发更优的载抗肿瘤药物的壳聚糖纳米粒靶向修饰物提供参考.方法:以"壳聚糖""纳米粒""氨基""靶向修饰""抗肿瘤""Chitosan""Nanoparticles""Amino""Targeting modification""Antitumor"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年1月-2018年3月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SpringerLink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载抗肿瘤药物的壳聚糖纳米粒氨基化靶向修饰物从大分子和小分子配体两方面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00篇,其中有效文献36篇.对壳聚糖纳米粒表面的氨基进行修饰,可以获得具有主动寻靶作用的壳聚糖纳米粒,现有的靶向修饰配体有小分子的叶酸、生物素、乳糖酸、甘草酸等,大分子的透明质酸、鱼精蛋白、转铁蛋白、缬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环肽、CD59特异性配体肽、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及MUC1等.未来研究重点应利用壳聚糖纳米粒氨基这一表面特性,寻找或开发出更优的壳聚糖纳米粒的靶向修饰物,进一步提高壳聚糖纳米粒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效率.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人参定性、定量和在线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为人参药材的鉴别检验和人参制品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人参""近红外光谱""Ginseng""Near-infrared spec-trometry""NIR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0年1月-2018年3月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lsevier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人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在线检测分析方面的研究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23篇,其中有效文献44篇.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人参定性分析,可以鉴别人参药材的真伪和道地性,规范人参药材市场;用于人参主成分定量分析,不损坏样品,精确度高,分析速度快;用于人参生产过程在线检测,可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中间过程的可控性,有利于人参制品质量的均一性,增强人参制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外观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色谱法等传统分析方法比较,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绿色、不破坏样品、能实时在线检测等优势.但在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采集样品的代表性、样品数量的选择、化学计量学方法和相应软件的选择与开发、如何降低分析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如何减少对近红外光谱的干扰,以及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人参定性、定量和在线检测分析方面标准化不完善等问题.今后可从不断提高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性能、优化相关化学计量学方法及完善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人参分析中的标准化方面入手深入研究.
-
三七的指纹图谱研究概述
目的:为全面控制中药三七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三七""指纹图谱""Panax notoginseng""Fingerpint"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3年1月-2017年12月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三七指纹图谱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09篇,其中有效文献80篇.目前三七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主要有色谱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毛细管电泳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光谱法(包括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核磁共振等)、非线性化学法、生物学方法等.三七化学指纹图谱的研究报道较多,特别是色谱指纹图谱广泛应用于三七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而基于其指纹图谱与药效作用结果的谱-效关系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
天花粉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及其提取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目的:为建立天花粉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参考.方法:以"天花粉""化学成分""质量评价""天花粉蛋白""天花粉凝集素""天花粉多糖""药理活性""检测方法""Trichosanthis Radix""Chemical component""Quality evaluation""Trichosanthin""Trichosan-thes kirilowii lection""Polysaccharides of trichosanthis radix"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80年1月-2018年1月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cienceDirect、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天花粉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提取与检测方法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57篇,其中有效文献54篇.天花粉含有蛋白质类、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氨基酸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研究较多的为天花粉蛋白、天花粉多糖、天花粉凝集素这3种成分的药理活性、提取与检测方法,而皂苷类成分和黄酮类成分研究较少,停留在总皂苷或总黄酮的层面上,缺乏化学结构鉴定及药理活性研究.天花粉蛋白是天花粉的专属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中期引产等多种药理活性,可作为天花粉质量评价指标性成分.
-
对477例莫西沙星致肌腱损伤的相关安全信号的数据挖掘和分析
目的:对莫西沙星致肌腱损伤相关安全信号发生的状况和一般规律进行检测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以报告比值比法(ROR)对美国FDA不良事件公开数据库中莫西沙星的安全信号进行关键词检索,限定时间为"2004/01/01"至"2016/12/31",限定目标药物通用名为"Moxifloxacin",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信息提取表,并对肌腱损伤安全信号数据从患者基本信息、莫西沙星的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在检索到的16543份以莫西沙星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中,以ROR法检测出排名前10位的安全信号,其中肌腱安全信号占4个(共921份报告),经排除后纳入合格的报告477例;对报告进行分析后表明,患者平均体质量为(58.95±18.14)kg,女性占比略高于男性(56.81%vs.42.14%),平均年龄为(50.55±15.43)岁(18~91岁);肌腱不良事件大多发生在用药后1~7 d(59.54%),中位天数为5 d,合并用药以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36.79%)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31.60%)多见.结论:在莫西沙星所有不良事件信号中,肌腱损伤信号与不良事件有着显著的统计学关联,提示临床应该高度关注莫西沙星肌腱不良事件的发生;影响莫西沙星肌腱安全信号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老年、合并应用激素或其他类型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等.
-
院前解救方法对1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院前解救方法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者预后的影响,证实黏土水混悬液用于院前解救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组对照研究,选取2013-2015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救治的1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者,按照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9)和存活组(n=6),收集所有中毒者的性别、年龄、百草枯摄入量、服毒后至送入院的间隔时间、院前采取的解救方法(饮水催吐、口服黏土水混悬液催吐、手指抠喉催吐)、入院后30 min内的百草枯血药浓度,计算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SIPP1=入院时首次检测所得百草枯的血浆浓度×服毒后至入院的间隔时间;SIPP2=百草枯摄入量×服毒后至入院的间隔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中毒者的性别、年龄、百草枯摄入量、服毒后至送入院的间隔时间和SIPP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院前采取过解救方法的人数比例更高(P<0.05),入院后30 min内的百草枯血药浓度和SIPP1均更低(P<0.05).存活组中毒者院前采取的解救方法包括口服黏土水混悬液催吐3例、饮水催吐1例、手指抠喉催吐1例;死亡组中毒者中有2例院前采取了饮水催吐.结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者进行及时的院前解救能显著提高其预后效果,院前解救方法中口服黏土水混悬液催吐效果较好.
-
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用药评价与管控
目的:评价我院的质子泵抑制剂在合理用药专项整治前后的使用情况,为其在临床上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提供参考,同时探索有效的合理用药管控手段.方法:随机抽取太原市中心医院2015年(整治前)的1172份及2017年上半年(整治后)的588份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病历,采集患者的相关用药信息,从适应证、药物品种遴选、药物用法用量、用药疗程、是否重复用药等方面对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与结论:针对出现的问题,我院采取的主要管控手段包括开展合理用药宣讲以提升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的全面认知;通过专项研讨与培训加强医护人员对药物的基本认识;定期进行各科室用药互评以加强医护人员临床用药能力;通过成立专项用药点评小组每月进行点评并即时公示结果、重点科室重点监控,以此促进药物合理应用;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和床边药学服务,及时解决用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药点评结果与科室、医师绩效挂钩,通过惩处方式加强合理用药监管等.2015年的质子泵抑制剂使用不合理率为31.9%,经2016年合理用药专项整治后,2017年上半年的质子泵抑制剂使用不合理率降为12.1%.
-
334例住院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SDC)的因素,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地高辛提供参考.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34例服用地高辛片(0.125 mg,每日1次,连续服用7 d及以上)并测定稳态血药浓度的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患者年龄、血钾水平、肌酐清除率对SDC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患者性别、心功能分级、合并用药对SDC的影响,再对有显著影响的合并用药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水平肌酐清除率(<30 mL/min、30~<70 mL/min、≥70 mL/min)患者的SD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肌酐清除率≥70 mL/min(肾功能基本正常)患者合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及肌酐清除率<70 mL/min(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使用β受体阻滞药、质子泵抑制剂、托拉塞米、螺内酯、布地奈德、茶碱类药物对SDC均有显著影响(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使用螺内酯与SDC呈正相关,合并使用茶碱类药物与SDC呈负相关.结论:当患者肾功能基本正常时,除不能与非甾体抗炎药合并使用外,其他病理生理因素与合并用药几乎不影响SDC;当肾功能不全时,地高辛与螺内酯合并使用可增加SDC过高的几率,与茶碱类药物合并使用可降低SDC过高的几率.
-
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目的:为促进中药饮片行业标准化,推动中药饮片产业技术进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中药饮片行业的特点,找出中药饮片行业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与结论:2014年1月-2017年9月,中药饮片行业在医药行业中具有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低(占比为6.09%~6.94%)但增长速度快(同比增长率为12.66%~17.20%),群众基础好、应用范围广,产业链长,来源及目标人群复杂等特点,同时政策好利于中药饮片行业发展.但也存在着行业集中度低(如排名第一的某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仅为2%左右)、生产效率不高,创新力不足、可持续发展面临压力,流通存在走票现象、销售区域存在限制等问题.我国需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行业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统一相关标准,建立规范的监管体系.
-
我院住院药房药事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建立药事质量与安全的控制指标,促进住院药房工作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方法:我院药事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和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等,建立了我院住院药房药事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通过比较2016年2、5、8、11月的质量检查结果对此指标进行评价与检验.结果:建立的药事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共包括药学服务(7项)、药品管理(9项)及其他项目(6项)三方面共22项,指标具有全面、精细和具体化的特点,每项均制订了详细的评分标准并量化赋值(总计100分).2016年2、5、8、11月总扣分值分别为21.5、8.5、8.5、7分,尤其是账物相符、药品贮存与保管、安全检查等在11月时扣分为0.结论:我院建立的可量化、精细化的、具体化的药事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提升了住院药房的药事管理水平,适用于住院药房药事质量与安全的控制.
-
我国肿瘤临床治疗现行指南制定的现状分析及循证指南评价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肿瘤临床治疗现行指南制定的现状.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我国肿瘤临床治疗指南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17年9月.描述性分析指南的基本特征(如基本信息、制定组织、肿瘤类型、制定方法等),并使用AGREEⅡ工具评价其中循证指南的质量.结果与结论:共纳入指南61部,包括西医指南55部、中医指南6部,42部指南为相关行业学会制定、9部指南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包括3部规范)、6部指南为相关医院制定、4部指南为其他组织制定,发表时间为2002-2017年;指南发表机构主要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与相关学术会议;指南涉及的肿瘤类型基本覆盖我国死亡率排名靠前的恶性肿瘤(如肝癌9部,妇科肿瘤、肠癌各7部,淋巴瘤/白血病6部,肺癌5部,乳腺癌、胰腺癌、口腔癌各4部);制定方法包括研讨会和共识、循证制定、文献综述、德尔菲法和研讨会、参考国外文献等.61部指南中14部为循证指南,这14部循证指南的6个评价领域(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制定严谨性、表达明晰性、应用性、编辑独立性)的平均得分分别为89%、33%、38%、77%、49%、2%,总体质量不高.我国肿瘤临床治疗指南制定工作起步晚、数量少、指南类型分布差异大、发展速度慢、多未更新(仅9部为更新后的版本)、质量有待提升.现有指南与我国肿瘤疾病负担的巨大需求和高风险不相适应,亟需高质量的肿瘤临床治疗循证指南、抗肿瘤药物临床用药循证指南的完善.
-
机构/区域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建设与发展的探讨
目的:探索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现阶段的运行模式,讨论其建设和发展方向.方法:通过分析机构伦理委员会与区域伦理委员会在审查效率、审查标准和质量、对项目具体实施情况的了解和利益冲突层面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两者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和建议.结果与结论:通常情况下,机构伦理委员会对项目具体实施情况能够及时充分了解,但存在审查效率低、审查标准不一致、审查质量稍差和难以避免利益冲突的问题;区域伦理委员会则具有审查效率高、审查标准一致、审查质量相对较高以及可有效避免利益冲突的优势,但却对项目具体实施情况难以做到及时充分了解.目前两种伦理审查模式尚不可相互取代,应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补充,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建议机构伦理委员会应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以监督本机构临床试验的正常开展;而区域伦理委员会应对特殊临床试验开展伦理审查,并重在培训和指导本区域内伦理委员会的建设和发展.
-
药品物流延伸服务在儿童医院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研究新医改形势下医院药品供应链的新模式,在儿童医院引进药品物流延伸服务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梳理分析我国现有药品供应链的模式和经验;从我院老、新院区(分别采用原有常规管理模式与实施药品物流延伸服务的新模式)的药房库存管理、业务量、医院药学部门的运行成本及工作效率等方面比较采用新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我院新院区实施的药品物流延伸服务模式为将医院药品的采购、仓储、运输、供应直至各药房药品调配终端各环节交由药品配送企业承担,医院药学部负责药事管理、药品质量监控、合理用药监测、药物咨询及临床药学服务;且在实施中对医院药学部门工作从医院的药品供应链、自动化药房建设和劳务派遣人员配备管理三方面进行了改进.比较结果显示,老、新院区的儿童专用药品采购完成比率分别为87.86%、95.43%,医院药学人员数分别为80、13人,劳务派遣药师人数分别为0、43人,单张处方平均调剂时间分别为25、10 s.结论:药品物流延伸服务能够优化儿童医院药品供应保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医院运行成本和医疗资源,并提高医院药学服务能力.
-
基于德尔菲法的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快速上报信息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的:构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快速上报信息化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应用德尔菲法,向29名相关专家发放两轮评价表,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评价表回收率均为100%,总体专家权威程度0.86,所有指标重要程度评分均数>3.5,大部分指标的变异系数<0.2,协调系数经χ2检验有显著性.终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结构指标(权重0.3368)、系统指标(权重0.3419)、效果指标(权重0.3213)]、二级指标11个(如报表数量和质量等)、三级指标43个(如上报一份报表的时间变化情况等).结论:建立的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快速上报信息化系统实用可靠,专家积极性高、协调性好、可信度高;本研究初步构建了不良反应快速上报信息化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儿童流感疑似病例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目的:评价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儿童流感疑似病例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采用实际临床试验(PCT)设计方法,将180例儿童流感疑似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0例.对照组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收集患儿的临床效果和成本数据,从患者角度进行成本-效果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别对成本和效果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实际纳入对照组80例、试验组82例.两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80.00%、95.12%,不良反应发生率、合并用药(除联用抗生素外)、依从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药品成本分别是119.27、171.82元,平均总成本分别是203.46、257.03元;药品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347.55,总成本的ICER为354.30.敏感度分析结果与基础分析一致.结论: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儿童流感疑似病例的疗效优于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单用,但是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单用更具有经济性.
-
RP-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杉寄生药材中落新妇苷和芦丁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杉寄生药材中2种黄酮类成分落新妇苷和芦丁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并比较不同产地药材中2种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SHISEIDO-SPOLAR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4:86,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91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对来源于广西和广东6个市/县的杉寄生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及比较分析.结果:落新妇苷和芦丁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22~440、12~240μg/mL(r分别为0.9996、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4%、99.96%(RSD分别为1.38%、1.50%,n=9);杉寄生中落新妇苷含量在各省/区及各市/县之间均相似(0.8625~0.9011 mg/g),芦丁含量在同一省/区的市/县间相似,但在2个省/区之间差异较大(平均值分别为0.4313、0.2149 mg/g).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杉寄生药材的质量控制.
-
HPLC法同时测定消癌平片中通关藤苷A和通关藤苷I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消癌平片中通关藤苷A和通关藤苷I含量的方法.方法:取消癌平片经三氯甲烷萃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样分析.色谱柱为Symmetry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3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μL.采用上述条件测定3批样品中通关藤苷A和通关藤苷I的含量.结果:通关藤苷A、通关藤苷I的质量浓度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26.40~264.00μg/mL(r=0.9994)、4.59~45.90μg/mL(r=0.9993),检测限分别为0.26、0.12μg/mL,定量限分别为0.79、0.36μg/mL;精密度、稳定性(12 h)、重复性试验峰面积的RSD均<2.0%(n=6);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3%~99.28%(RSD为0.20%~0.51%,n=9)、97.00%~98.89%(RSD为0.19%~1.03%,n=9).3批样品中通关藤苷A和通关藤苷I的含量分别为2.27~2.32、0.64~0.69 mg/g.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消癌平片中通关藤苷A和通关藤苷I含量的同时测定.
-
白耙齿菌固体发酵物对庆大霉素所致大鼠急性肾衰竭的改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白耙齿菌固体发酵物对庆大霉素(GM)所致大鼠急性肾衰竭的改善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尿毒清颗粒,2 g/kg)和白耙齿菌固体发酵物低、高剂量组(2、4 g/kg),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连续7d腹腔注射GM(140 mg/kg)复制急性肾衰竭模型.给药组大鼠每天在造模2 h后灌胃给药1次,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在相应时间灌胃等量生理盐水;造模结束后,各组大鼠再连续给药7 d,每天给药1次.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肌酐(Ucr)和右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大鼠左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cr、BUN、Ucr和右肾组织中IL-6、TNF-α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左肾组织发生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水肿、变性、细胞核消失以及管腔内蛋白样沉积增多等病理学变化.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大鼠Ucr和白耙齿菌固体发酵物低剂量组大鼠BUN以及白耙齿菌固体发酵物高剂量组大鼠Scr、BUN、Ucr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同时给药组大鼠右肾组织中IL-6、TNF-α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左肾组织的炎症浸润减轻、肾小管和血管的增生受到抑制,病理学变化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白耙齿菌固体发酵物对GM所致急性肾衰竭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大黄素和黄芩苷联用对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Akt/Nrf2通路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大黄素和黄芩苷联用对急性胰腺炎(AP)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素组(250 mg/kg)、黄芩苷组(250 mg/kg)、奥曲肽组(阳性对照,10μg/kg)、N-乙酰半胱氨酸组(阳性对照,180 mg/kg)和大黄素+黄芩苷组(125 mg/kg大黄素+125 mg/kg黄芩苷),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复制AP模型,造模成功后静脉注射给予相应药物.在给药后3、6、12、24 h,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在给药24 h后,检测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胰腺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胰腺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表达水平.另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素+黄芩苷组(125 mg/kg大黄素+125 mg/kg黄芩苷)和大黄素+黄芩苷+LY294002(Akt特异性抑制剂)组(125 mg/kg大黄素+125 mg/kg黄芩苷+100 mg/kg LY294002),每组10只,进行机制验证实验.同法造模、给药,24 h后检测大鼠胰腺组织中Akt磷酸化和Nr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从给药后3 h开始,模型组大鼠血清中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即显著升高(P<0.01);给药后24 h,大鼠血清中MDA、MPO和胰腺组织中Caspase-3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SOD、GSH和胰腺组织中Akt磷酸化及Nrf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从给药后6 h开始,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给药24 h后,各组大鼠血清中MDA、MPO和胰腺组织中Caspase-3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SOD、GSH和胰腺组织中Akt磷酸化及Nrf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机制验证实验中,与大黄素+黄芩苷组比较,大黄素+黄芩苷+LY294002组大鼠胰腺组织中Akt磷酸化及Nrf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大黄素和黄芩苷联用对AP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Akt磷酸化以上调Nrf2蛋白表达,并促进其下游抗氧化酶的表达,从而降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
聚乙二醇化聚十六烷基氰基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应用研究
目的:合成有机聚合物聚乙二醇化聚十六烷基氰基丙烯酸酯(mPEG-PHDCA),制备载药mPEG-PHDCA纳米粒,并研究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采用Knoevenagel反应和阴离子聚合反应合成mPEG-PHDCA,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进行表征,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重均分子量和多分散系数(PDI).以阿霉素为模型药,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载阿霉素的mPEG-PHDCA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其微观形貌,粒径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粒中阿霉素的含量并计算载药量和包封率,透析袋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比较其与阿霉素溶液的体外释药效果.结果:经过1H-NMR和GPC表征,成功合成mPEG-PHDCA,重均分子量约为6000,PDI为1.13.所制载阿霉素的mPEG-PHDCA纳米粒呈圆球颗粒状,表面光滑、大小均匀、分布良好,无团聚现象,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94.61±3.91)nm、(-11.68±0.83)mV、(2.17±0.67)%、(79.54±4.66)%(n=3).载阿霉素的mPEG-PHDCA纳米粒48 h的体外累积释药率达到85.38%,释药曲线符合Weibull方程(R2=0.9794);阿霉素溶液体外4 h已基本释药完全.结论:成功合成具有良好载药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缓释特性的mPEG-PHDCA,其有望成为新型纳米递药载体.
-
救必应胃痛片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救必应胃痛片的指纹图谱,为完善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3批救必应胃痛片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对生成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并以方中3种药材(木香、肉桂和陈皮)提取液为对照对各共有峰进行归属.结果:13批救必应胃痛片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52,共确定了12个共有色谱峰,并指认了其中3、4、10、12号共有色谱峰分别为橙皮苷、桂皮醛、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其中,2、3、5、8、9、11号共有色谱峰归属于陈皮药材,10、12号共有色谱峰归属于木香药材,1、4、6、7号共有色谱峰归属于肉桂药材.结论:本研究为救必应胃痛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
-
手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n2(D-Cam)2(4,4′-bpy)]n薄层色谱对苯磺酸氨氯地平外消旋体的分离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分离苯磺酸氨氯地平外消旋体的方法.方法:先合成手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n2(D-Cam)2(4,4′-bpy)]n(简称为Zn-MOF)并对其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由其与GF254硅胶混合制备薄层色谱固定相后用于分离苯磺酸氨氯地平外消旋体;以两个对映体的比移值和分离度为指标优选分离条件(展开剂组成及比例、手性Zn-MOF的用量等)并进行方法的重现性试验.结果:成功合成了手性Zn-MOF材料并经表征证实;优选的分离条件为取0.10 g手性Zn-MOF混合1.5 g GF254硅胶制备薄层色谱板、展开剂为乙腈-仲丁醇(30:70,V/V).在此条件下,苯磺酸氨氯地平外消旋体实现了有效分离,所得斑点大小均一,比移值>0.27,分离度约为2(RSD=3.8%,n=3).结论:由手性Zn-MOF制备的薄层色谱固定相对苯磺酸氨氯地平外消旋体具有较好的手性识别能力,且其分离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直观、准确、重现性好.
-
白鲜中梣酮标准样品的制备
目的:制备梣酮标准样品,确保梣酮及相关产品检测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溯源性.方法:以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为原料,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制备梣酮单体.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薄层色谱(TLC)法和液质联用(LC-MS)技术对梣酮单体纯度进行分析,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对梣酮单体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参照GB/T 15000.3标准样品的工作导则要求考察其均匀性、稳定性和定值.结果:HPLC、TLC和LC-MS检测结果显示,所制单体纯度较高,在相关图谱中无明显杂质峰或斑点存在;经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分离单体化合物为梣酮;所制梣酮单体的均匀性良好,10瓶样品间纯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梣酮单体在0~4℃条件下贮藏24个月稳定性良好,稳定性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16%;8家实验室联合定值试验确定其标准值为99.75%,扩展不确定度为0.34%.结论:成功制备了符合GB/T 15000.3要求的梣酮标准样品,该样品可用于梣酮及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的评定.
-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GSP高、中、低剂量组(400、200、100 mg/kg),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海马组织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建立AD模型,造模后48 h开始灌胃相应药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21 d.给药14 d后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新事物识别指数(TI);从给药16 d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学习5 d记录逃避潜伏期,末次给药后记录探索潜伏期和探索次数,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β的含量.结果:5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学习5 d内的逃避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I明显减小,探索潜伏期明显延长,探索次数明显减少,海马组织中NLRP3、IL-6、IL-1β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GSP各剂量组大鼠探索潜伏期明显缩短,探索次数和TI均明显增加,海马组织中NLRP3、IL-6、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P可改善AD模型大鼠的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性小体通路,减少炎症因子IL-6、IL-1β的产生有关.
-
静脉滴注万古霉素致中国人群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静脉滴注万古霉素致中国人群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起至2017年12月发表于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等相关数据库中有关静脉滴注万古霉素致中国人群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质量评估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合计1378例患者,涉及20个相关因素,其中11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基本情况,包括体质量偏低[MD=-2.19,95%CI(-4.03,-0.35),P=0.020],入住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OR=2.52,95%CI(1.33,4.78),P=0.005],肌酐清除率偏低[MD=-17.43,95%CI(-20.76,-14.10),P<0.001]、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偏高[MD=4.13,95%CI(2.44,5.82),P<0.001];合并基础疾病,包括呼吸衰竭[OR=4.07,95%CI(2.59,6.40),P<0.001]、严重心血管疾病[OR=2.01,95%CI(1.34,3.02),P=0.007];联合用药,包括利尿药[OR=2.97,95%CI(2.15,4.11),P<0.001]、血管升压药[OR=4.48,95%CI(2.63,7.62),P<0.00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OR=1.84,95%CI(1.17,2.90),P=0.009];万古霉素用药情况,包括用药时间偏长[MD=2.03,95%CI(0.90,3.15),P=0.004]和谷浓度偏高[MD=8.11,95%CI(5.38,10.85),P<0.001].结论:患者体质量偏低、入住ICU、用药前肌酐清除率偏低、APACHE-Ⅱ评分偏高、呼吸衰竭、合并利尿剂或血管升压药等、万古霉素用药时间偏长和谷浓度偏高是万古霉素致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患者存在上述情况时应谨慎用药,关注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8年1月1日-2017年2月1日发布于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or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有关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或合并感染、腹水等)使用PPI与SBP发生风险(SBP发生率)的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采用卡斯尔-渥太华质量评估量表(NOS)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合计848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使用PPI会显著增加SBP发生率[OR=1.77,95%CI(1.39,2.24),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欧洲[OR=1.87,95%CI(1.32,2.66),P<0.001]、北美洲[OR=2.35,95%CI(1.64,3.36),P<0.001、亚洲[OR=1.75,95%CI(1.12,2.71),P=0.01]地区患者使用PPI后SBP发生率均显著升高;肝硬化腹水[OR=1.99,95%CI(1.33,2.98),P<0.001]、肝硬化[OR=1.56,95%CI(1.27,1.99),P<0.001]患者使用PPI后SBP发生率均显著升高,但中国患者使用PPI后SBP发生率未显著升高[OR=1.39,95%CI(0.61,3.19),P=0.44].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在使用PPI时会显著增加SBP的发生风险,在中国患者中未得到该结论,主要是由于纳入研究数过少,质量不高导致的,故应谨慎对待;该类患者应在合理评估病情后谨慎使用PPI.
-
上海市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社区药学服务的认知、评价和需求调查
目的:为优化社区药学服务(CPC)工作模式和服务内容,发挥社区药师在家庭医生团队中的作用提供借鉴.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上海市虹口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CC)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家庭医生-家庭护士-公共卫生人员人数比为3:3:1)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了解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CPC的认知、评价和需求.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24份(其中家庭医生96人、家庭护士96人、公共卫生人员32人),问卷有效率100%.77位(34.4%)被调查者"了解"CPC;157位(70.1%)被调查者"非常想"获得关于合理用药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家庭医生团队3种岗位成员在对CPC的了解渠道、对社区药师应掌握临床知识的程度及对社区药师参与治疗方案制定的建议采纳程度上等项目的调查结果有差异.结论: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CPC工作有一定的认知,且有较高的需求;现有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构成仍有必要进行完善,有必要让社区药师参与家庭医生药疗工作.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社区药师队伍的培养,优化知识结构,优化服务能力,使其能提供优质的CPC,满足不同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需求.
-
我院131份药品说明书[药物-乙醇相互作用]信息标注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说明书[药物-乙醇相互作用(DEI)]信息的标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有使用记录的药品说明书1587份,根据《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说明书规范细则》对药品说明书中DEI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含DEI信息的药品说明书131份,其中口服剂型69份、注射剂型57份、外用剂型5份.无任何DEI标注信息的说明书占统计总数的91.75%.DEI信息分散在多个项目中,主要标注在[药物相互作用]和[注意事项]项下,分别占71.76%和21.37%.在DEI警示信息中,其对各系统用药的影响作用包括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结论:建议有关部门在药品说明书标注规范中增加[DEI]专项,规范DEI的标注内容,包括DEI是否会影响药物疗效、DEI潜在安全性问题的警告等信息,为药品使用者提供准确的DEI信息,规避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荜茇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荜茇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为荜茇的深入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总生物碱(指标性成分为胡椒碱)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药材粉碎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荜茇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并进行3次(荜茇用量分别为1.00、10.00、100.00 g)验证试验.结果:优提取工艺为粉碎度90目,加入32倍量的无水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170 min.优工艺条件下,在荜茇用量为1.00、10.00、100.00 g时荜茇总生物碱的提取率分别为5.015、5.028、5.041 mg/g,与预测值5.025 mg/g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20%、0.06%、0.26%,差异较小.结论:本研究优选的荜茇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
动态显色法检测4种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4种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试验方法.方法:采用动态显色法,测定温度为(37±0.5)℃,检测波长为405 nm,预设吸光度(A)值为0.1,反应时间为3600 s.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的光度测定法及其指导原则,进行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和干扰试验,确定4个品种(清开灵注射液、复方半边莲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的大不干扰浓度并进行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结果:可靠性试验中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为0.999;清开灵注射液、复方半边莲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分别在原液200、125、75、12.5倍及以下稀释倍数时对鲎试剂检测无干扰作用;干扰试验中回收率均在50%~200%;样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分别小于1.66、1.04、0.62、0.104 EU/mL,均低于各样品规定的限值.结论:采用动态显色法可检测这4种中药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且方法简单快捷,结果稳定可靠.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术-枳实药对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白术-枳实药对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中药白术、枳实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HCBI和PubMed等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进而运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蛋白相互作用核心网络(PPICN)筛选出核心靶点,后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共筛选出了26个活性化合物,其中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包含21个活性化合物和相应靶点142个,核心靶点涉及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PTGS2等.PPICN包含302个蛋白,关键蛋白涉及融合基因NTRK1、帕金森基因PARK2、抑癌基因TP53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741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条目457个、分子功能条目131个、与细胞组成相关的条目153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06条信号通路(P<0.05),涉及EB病毒感染通路、病毒致癌作用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等.结论:白术-枳实药对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来治疗STC,这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其作用的物质基础以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
锦鸡儿总黄酮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锦鸡儿总黄酮(TFC)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机制,为其进一步开发和临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参考.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阳性对照,12.6 mg/kg)和TFC高、中、低剂量组(60、30、15 mg/kg),每组20只.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灌胃2h后,除假手术组外的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计算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以考察血脑屏障的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缺血半暗带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MP-2和血脑屏障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Occluding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百分比、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和脑缺血半暗带区MMP-9、MMP-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脑缺血半暗带区Claudin-5、Occluding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TFC低剂量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MMP-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不显著外,其余各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TFC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脑梗死面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9、MMP-2蛋白表达,促进Claudin-5、Occluding蛋白表达,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