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医疗杂志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중외의료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4-0742
- 国内刊号: 11-5625/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手术配合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为医院临床采用胸腔镜辅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和手术配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60例患者中,仅有3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0%;其中包括2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出现声嘶情况。同时,全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2.3±14.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37.8±21.5)mL,平均住院时间(8.2±1.9)d。结论在给予食管癌患者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同时,加强术前、术中的手术配合,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上消化道出血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因上消化道出血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后续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成年患者39例,采集相关临床指标,与只发生上消化出血的患者42例相比较,统计学分析这些指标与上消化道出血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平均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分别是(66.23±11.2g/L):(95.17±25.2g/L),t值3.968,P=0.001)]。前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大于后组[(76.8±11.8)岁:(63.7±13.2)岁,t值=2.586;p值=0.017)];以65岁为赋值进行单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65岁以上是独立预测危险因素(OR=1.158,95%可信间区=1.014~1.307;P值=0.026)。死亡率显著高于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9.471,P值=0.003)。结论年龄是上消化道出血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独立预测因素。首次测定的血红蛋白水平越低,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风险越高。一旦继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风险剧增。
-
经尿道汽化电切与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自2011年2月-2012年9月收治的9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尿道汽化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中痊愈21例,好转10例,余下15例均无效,总有效率67.4%;观察组患者中痊愈29例,好转14例,仅3例无效,治疗有效率93.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汽化电切术联合膀胱腔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并能有效预防其复发,值得大力推广。
-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意义及价值。方法该研究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所选患者均为淋巴结阴性,不予以腋窝清扫,对所有患者使用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具体可应用浓度为1%的亚甲蓝溶液进行操作。结果对60例患者进行随访3年,术后发现患者无上肢麻木感、上肢肿胀以及运动障碍等并发症,全部患者检查未见腋窝肿大淋巴结,更无局部复发情况。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使用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可以减少并发症,能够替代腋窝清扫术,在临床可建议应用与推广。
-
TAT-APOPTIN融合蛋白用于抗肝癌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TAT-APOPTIN 融合蛋白在抗肝癌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该院自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给予观察组患者TAT-APOPTIN 融合蛋白治疗,给予参考组患者常规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EA、AFP水平、癌灶变化及1、2、3年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清CEA、AFP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EA、AFP水平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病灶明显小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3年后存活率均明显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T-APOPTIN 融合蛋白在抗肝癌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血清CEA、AFP水平,缩小病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
裸关节骨折的AO分型与治疗30例分析
目的:探讨裸关节骨折的AO分型与手术治疗效果,为裸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该院在收治的30例裸关节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骨折进行AO分型,根据患者骨折不同的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并进行术后随访以总结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法进行治疗的患者优良5例,可7例,差4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固定进行治疗的患者优良10例,可2例,差2例。结论 AO分型对裸关节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根据AO分型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提高裸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41例临床探讨
目的:研究探讨剖宫产同时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子宫肌瘤的孕妇82例,随机性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仅采取剖宫产手术,观察组则在剖宫产术的同时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在术后出血量、恶露干净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具备适应症情况下是安全、可行的。
-
外用咪喹莫特降低生殖器疱疹复发率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外用咪喹莫特对于降低生殖器疱疹复发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93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1例,A组予以外用咪喹莫特,B组予以口服阿昔洛韦,C组予以外用喷昔洛韦,对比分析3组的复发率降低效果。结果治疗后3组的复发频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复发降低率依次为61.73%、63.54%、44.44%,A、B组的复发率下降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喹莫特可有效降低生殖器疱疹的复发率,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克罗米芬结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克罗米芬结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该院收治的130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总计65例应用克罗米芬单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总计65例应用克罗米芬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进行治疗。然后将两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两组患者疗效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体重指数、总睾酮、黄体生成素的数值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在治疗后体重指数、总睾酮、黄体生成素的数值下降更显著,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卵例数对比对照组的排卵例数的增加更加显著,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罗米芬结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对我国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3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于两组的治疗效果、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住院时间、血清β-HCG 转阴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β-HCG 转阴时间为(12.34±6.32)d,住院时间为(10.67±5.14) d,对照组血清β-HCG 转阴时间为(18.76±8.12) d,住院时间为(16.34±8.23) d,治疗组的血清β-HCG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7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治疗组患者服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对于异位妊娠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该种联合治疗方法具有治疗效率高、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等优点,但也存在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较多的缺点,值得医生警惕。
-
胺碘酮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治疗中使用胺碘酮的临床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接收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则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72.5%;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
-
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危险因素分析及药学干预的作用
目的:探讨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危险因素及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60例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患者的全部资料,并对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药学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探讨。结果发病年龄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危险因素,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是保护因素,药学干预后,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发生率(%)由39.56%下降为8.52%,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发病年龄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发生的危险因素,药学干预能够使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得发生率降低,促进患儿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依达拉奉联合桂哌齐特治疗分水岭梗死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桂哌齐特治疗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依达拉奉+马来酸桂哌齐特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脂、纤维蛋白、红细胞压积、ES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均有所下降,ESS评分均有所提升,但是研究组更为显著,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无异常和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桂哌齐特治疗分水岭梗死效果好,可显著改善神经缺损症状、提升预后,安全可靠,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择80例患有呼系统疾病患儿,分为两组。试验组采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取盐酸溴己新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40例患儿中,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1例患儿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等),出现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对照组出现3例消化系统症状,心率紊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5%,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治疗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中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
淋巴管肌瘤病胸腹部临床与CT表现研究
目的:探究淋巴管肌瘤病(LAM)患者的胸腹部临床特征及CT影像表现。方法将该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接待的16例LA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探究其胸腹部CT影像表现。结果16例患者经胸部CT显示皆出现异常表现,主要为两肺弥漫分布或者散在囊腔影,囊壁薄而且比较清晰,大小在2~22 mm之间,有大多数囊腔间肺实质表现比较正常;同时显示有2例患者气胸、4例患者并发肺大泡、5例胸腔积液。16例患者经腹部CT检查显示,其中有9例患者有异常表现,主要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同时发现2例患者并发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患者并发腹膜后及盆腹腔积液。结论LAM经胸腹部CT检查,其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为弥漫分布或者两肺散在囊腔影(大小为2~22 mm),同时伴有或者不伴有淋巴管肌瘤、腹部错构瘤等。
-
Real time PCR与常规血培养在血流感染未知病原体鉴定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real time PCR在血流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常规血培养对比,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该院各临床科室收集的108份脓毒血症患者血液标本进行real time PCR检测,同时进行常规血培养,比较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108份标本当中,两种方法检测出12种病原微生物。 Real time PCR共检测出阳性标本25份,阴性标本83份。其中与血培养共同阳性标本9份,共同阴性标本78份。两方法的一致性为80.6%。Real time PCR的阴性预测值是0.94,敏感性64%,特异性83%。16例标本real time PCR阳性而血培养阴性,5例标本血培养阳性而real time PCR阴性。同时,有2病标超出real time PCR的检测范围,而血培养阳性。此外,real time PCR无法检测光滑念珠菌。结论real time PCR虽然能快速检测血液感染中病原微生物,但依然不能完全替代血培养。
-
微创经皮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胫骨骨折患者46例,随机分成微创组和传统组,每组各23例。根据Johner-Wuhs法对两组手术疗效、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操作时间、骨痂形成时间、术后观察时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微创组与传统组相比较手术出血量少、切口长度短、手术操作时间短骨痂形成时间短、术后观察时间短、手术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治疗胫骨骨折具有良好优势,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诊治
目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诊断及治疗体会进行分析,为降低食管癌患者的病死率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食管癌患者186例,其中有37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根据患者吻合口瘘发生部位、大小、发生时间以及患者身体状况采取保守治疗。结果患者在术后30~40 d开始流质饮食,经观察引流管未有食物析出。1例食管气管瘘患者行瘘口修补及瘘管切除术治疗。患者在5~8周内均形成窦道吻合,未有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或死亡,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情况:在吞咽困难(t=-3.527,P=0.001),进食(t=-3.399,P=0.002),疼痛(t=-5.942,P=0.000),梗阻(t=-3.091,P=0.004)维度当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反流(t=-0.199,P=0.843),咽口水(t=-0.097,P=0.923),食欲减退(t=0.205,P=0.838)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明确患者病情,并进行充分引流、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吻合口瘘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不间断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探讨
目的:分析研究不间断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观察,以更好地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 A组43例患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方法,B组12例患者给予常规心肺复苏方法,对比观察两组心肺复苏的效果。结果 A组初期恢复自主循环率更高(30.23%),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24 h生存率(23.26%)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胸外按压时间中 A 组(8.44±1.32s)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
乳腺疾病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分析
目的:对乳腺疾病冰冻切片病理诊断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344例均为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患者的冰冻切片相关资料。结果在该组病理诊断的344例冰冻切片之中,有着99.2%的冰冻切片良性病变准确率和95.1%的恶性病变准确率。结论冰冻切片作为术中快速病理组织学诊断乳腺疾病的方法,准确率比较高,有着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患者循环功能影响对比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60例,分为全麻组与腰硬联合麻醉组,分别采用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进行麻醉.分别在麻醉前T0、麻醉后T1、手术进行5 minT2、15 minT3、30 minT4、60 minT5进行比较患者MAP、HR、RR、SPO2指标的变化。结果全麻醉MAP变化为108.5±8.3,87.1±7.3,联合组108.3±8.1,104.6±7.3,两组之间比较全麻醉变化明显多于联合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HR变化为85.7±9.3,66.3±7.3,联合组87.8±8.1,73.6±7.2,全麻组变化明显多于腰硬联合麻醉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PO2与R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各项指标变化相对较少,麻醉效果好,且对患者循环功能影响较小,更适合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使用,安全性更高。
-
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2年于本院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臂丛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过程中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更趋于平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麻醉效果优异,并且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细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该腹膜透析中心2009年12月-2013年8月共70例腹膜炎患者的腹膜透析流出液培养+药敏结果。其中男性50例,女性20例,年龄21~77岁,平均(46.8±26.3)岁。结果其中复发3例,再发1例,药敏培养阳性23例,阳性率为38.3%,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10例(43.5%),革兰氏阴性菌12例(52.2%),真菌1例(4.3%);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80%),苯唑西林耐药率83.3%,红霉素耐药率100%;革兰阴性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敏感,头孢他啶敏感率较高(90%),氨苄西林均耐药。结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所占比例相当,对氨苄西林均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
-
急诊胃镜下药物注射与药物喷洒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基于“以人文本”医学理念,探索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经急诊胃镜下采用药物注射与药物喷洒治疗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8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掷骰子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行急诊胃镜下行去甲肾上腺素喷洒治疗,观察组29例行经急诊胃镜下行药物注射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患者止血情况、不良反应、血红蛋白水平。结果采用经急诊胃镜下行药物注射治疗的止血效果比药物喷洒治疗效果更佳;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两种治疗方法在血红蛋白水平改善中均明显效果,但经急诊胃镜下行药物注射治疗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坚持“以人为本”观念的引导,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成为重点课题,而经急诊胃镜下采用药物注射其效果更佳,且安全性非常高,是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重要方法。
-
血糖控制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评价
目的:探究血糖控制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评价。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该院诊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80例,将患者依照治疗后血糖的控制程度分为两组,血糖满意控制145例作对研究组,血糖不满意控制35例作对照组,同期检查的健康孕妇60例作参照组,分析3组的母婴妊娠结局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等并发症,以及巨大儿、新生儿的窒息等并发症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发生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予以有效满意的血糖控制,能有效改善母婴妊娠结局,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药流与吸宫术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早期终止的安全性比较
目的:探讨药流与吸宫术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早期终止的安全性比较。方法选取该院妇科门诊收治的要求终止早期妊娠的疤痕子宫妇女164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采用药物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孕妇疤痕子宫再次早期妊娠,对照组采用吸宫术。观察两组孕妇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终止妊娠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异常率,流产率等,进行统计学统计,比较两组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孕妇采用药物终止早期妊娠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76%明显低于对照组采用吸宫术孕妇2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阴道出血时间异常率(48.78%)、阴道出血量异常率(58.54%)及流产率为82.93%均高于吸宫术组的37.81%、47.56%及76.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药物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早期终止的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异常率和流产率和吸宫术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是采用药物可以避免吸宫术而引起并发症的高发生率,药物流产的安全性高于吸宫术,值在临床推广。
-
测定中草药有效成分和抗氧化作用
目的:为了研究中草药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同时筛选出中草药中具有排除自由基功能的自由基清除剂,以便维护人体正常功能。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该院使用中草药进行住院治疗的病患164例,这些病患来自该院各个诊疗科室,回顾分析这些病患的临床资料。联合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HPLC-MS/MS)定量检测分析法鉴定当归、五味子、三七等中药的有效成分,分析提取物中氧自由基的清除功能,并研究保护身体DNA不受损伤的作用。同时对阿魏酸、五味子提取物、三七提取物、等中草药排除自由基,保护人体机能的作用。结果联合使用HPLC-MS/MS定量检测分析法能够快速鉴定人参中的提取物含量,包括:咖啡酸、阿魏酸等物质的含量。阿魏酸、苯酚、三七总皂苷等中草药提取物排除羟基自由基半抑制浓度分别为:2.95μg/mL,3.1μg/mL,58.7μg/mL,对比其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45μg/mL,0.042μg/mL,167μg/mL,对比其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魏酸与苯酚能有效排除羟基自由基与超氧自由基的能力强,三七总皂苷能力弱。结论当归、五味子等中草药提取物都具有抗氧化作用,其中白术在保护DNA方面效果佳。
-
维生素D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瘦素、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瘦素、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检测6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维生素D、瘦素、T细胞亚群,其中30例维生素D检测结果偏低患儿,给予维生素D治疗,30 d复查,与对照组比较。结果6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维生素D、CD3(%)、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瘦素、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0 d 时患儿维生素 D、CD3(%)、CD8(%)显著升高(P<0.05),瘦素、CD4/CD8显著下降(P<0.05),CD4虽有下降,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和瘦素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免疫调节,对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适量补充维生素D,能够改善患儿免疫状态。
-
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12月-2013年12月以来收治的392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软件SPSS20.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种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及经济状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63,P<0.05);4种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在家族遗传、发病季节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3,P>0.05);在既往病史及病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62,P<0.05)。结论不同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发病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及经济等有一定关系,针对不同精神障碍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及预防措施,减轻疾病的发生及其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微波联合天葵菌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天葵菌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慢性肥厚性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对照分组试验,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微波联合天葵菌毒清颗粒治疗,对照组常规微波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5%(2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 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波联合天葵菌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案。
-
VEGF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探讨VEGF在AA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技术分别对26例AA患者及26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VEGF的含量进行测定,考察VEGF与AA的相关性。结果AA患者血清中VEGF的浓度为(48.6±22.8)pg/mL,健康志愿者血清中VEGF的浓度为(112.8±42.1)pg/mL, AA患者血清中VEGF的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血清中VEGF的浓度,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浓度与AA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检测血清中VEGF的浓度具有快速、准确、方便等特点,对于临床诊断AA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中药外洗联合西药治疗肺脾湿热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透疹汤中药外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消退痊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9%,高于对照组的88.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口腔疱疹,皮疹、疱疹的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上比较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药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外洗治疗肺脾湿热型手足口病患儿,止痒祛湿临床疗效确切,有效促进皮疹、疱疹消退,可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疗效,减轻患儿痛苦,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和闭塞位置的作用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情况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及闭塞位置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80例,观察该组患者心电图情况,并研究心电图情况对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和闭塞位置判断影响。结果血管闭塞在右冠状动脉发生率为86.25%,回旋支发生率为13.75%,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发生率41.2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右冠状动脉是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时候,血管闭塞的位置发生于右心室支开口以远占73.75%,合并RVI的时候,其闭塞多数发生在第1右心室只开口前占65.00%。结论下壁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情况与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及闭塞位置相关,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因呕血或黑便就诊并行急诊胃镜检查确诊的144例患者,分为NSAIDs组和非NSAIDs组,将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NSAIDs组患者年龄≥60岁占67.7%、有消化道症状占32.3%、有心脑血管病史占61.3%、胃镜下糜烂性胃炎和胃溃疡占92.0%、HP 阳性占25.8%,与非 NSAIDs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NSAIDs 组患者男性占54.8%、呕血占22.6%,与非NSAID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病史的老年患者多见,多不伴有消化道症状和HP感染,且以胃溃疡居多。
-
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缺损的应用
目的:采用胸大肌肌皮瓣对头颈部缺损患者予以修复性治疗,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该院自2008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6例病患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观察组采用胸大肌肌皮瓣,对照组采用股前侧皮瓣,比较两组患者头颈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术后感染率观察组为17.8%,对照组为42.86%,其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大肌肌皮瓣取材简易,因为有数量较多的皮肤以及组织可供取材,因此对于较大面积的组织缺损均能够修复,提高组织存活率,降低血供不足的发生率,其在头颈部缺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
再障性和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NO及NOS的临床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AA)以及缺铁血性贫血(IDA)诊断及疗效判定的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AA患者24例作为AA组,并收集同期初诊IDA患者24例作为IDA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4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对比分析3组的血清NO以及NOS水平。结果 AA组以及IDA组的血清NO浓度以及NO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A组和ID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治疗后,AA组和IDA组的NO及NOS均恢复正常,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以及NOS可能参与了AA及IDA的发病过程,对于AA及IDA的诊断以及疗效判定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
依托咪酯静脉不同速度输注对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肌阵挛的影响探究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静脉不同速度输注对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肌阵挛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行胸科手术的男性患者105例,将其平均分为3组,在麻醉诱导期以不同速度静注依托咪酯0.3 mg/kg。结果3组患者在即刻注药、注药停止以及停止后2 min的心率及经皮脉搏氧饱和度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停止注药及停止后2 min的血压比较,V400组、V800组明显小于V20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肌阵挛的发生率及肌阵挛程度比较,V200组低于V400组、V800组,V400组低于V80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眯酯输注速度减缓,可降低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肌阵挛的发生率及肌阵挛程度。
-
超选择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宫颈癌
目的:探讨超选择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病理证实的98例宫颈癌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药加碘油乳剂和明胶海绵栓塞。14例介入治疗后行手术根治术。结果98例造影显示双侧子宫动脉增粗、扭曲、病灶异常染色、血供丰富。总有效率93.9%,14例介入后2~3周手术根治术,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中1例输尿管不全梗阻。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下腹坠胀痛。结论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是中晚期宫颈癌理想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创伤小,并发症低。
-
流产后关爱对女性有效避孕的临床运用
目的:对于流产后关爱(PAC)在女性有效避孕的临床运用进行探究。方法研究组给予PAC服务措施的干预,对照组则按常规处理,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流产后采取正确避孕方法的为41例(占83.7%),相比于对照组的23例(占46.9%)明显要高,在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流产后关爱(PAC)能够让女性避孕成功有效,对于再次意外妊娠也可以有效地降低。
-
循证护理干预在预防上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压疮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预防上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骨科收治的78例上肢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效率高约25.65%,观察组在14 d之内治愈者达76.92%,而对照组仅4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在预防上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压疮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使患者的压疮发生率降低,减少了患者的在治疗中的痛苦,可于临床上广泛推广。
-
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该院于2012年1月-12月间收治的21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遵医行为的调查,将所有例入调查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后两组遵医行为评分。结果老年患者在护理前健康教育方面得分低于其他四因子得分,护理后各因子得分均有显著提高,但干预组健康教育、饮食治疗、运动锻炼、合理用药以及自我监测等遵医行为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饮食治疗、运动锻炼、合理用药及自我监测等方面的遵医行为较好,健康教育方面相对薄弱,根据患者遵医行为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各方面遵医行为提高显著。
-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一对一”三步走健康教育方法对降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160例ERCP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由医护人员按常规健康教育对照组和进行“一对一”三步走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对比,观察新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疾病知晓率、ERCP检查知晓率、降低紧张应激心理,增强手术配合意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知晓率(93.80%))高于对照组(67.50%),P=0.000,手术并发症观察组(2.6%)明显低于对照组(16.3%),P=0.003,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一对一”三步走健康教育方法能提高患者疾病知晓率,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心理,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研究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诱发因素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ICU进行监护,同时采取静脉置管的病人6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入优质临床护理措施,对两组临床不良反应以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诱发因素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实验组病人发生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该对ICU病人血流感染给予高度重视,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定来进行操作,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临床开展优质护理对盆底康复训练的促进效果观察
目的:对临床开展优质护理对盆底康复训练的促进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盆底康复训练检查和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接受的是常规的健康教育而观察组则是按照有关优质护理的要求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实施相关护理干预3个月后两组产妇的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坚持盆底康复锻炼的患者的人数(32例,80%)与对照组(25例,62.50%)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功能障碍的复发率方面,观察组为5.00%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0%(P<0.05);盆底动态的压力评分方面:观察组为(95.88±8.14)对照组为(75.89±2.44),同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于促进盆底康复的进行和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
护理干预对口腔手术患者留置胃管的影响
目的:对口腔手术患者采取胃管留置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70例口腔癌实施手术后采取胃管留置的患者,随机分成35例干预组和35例对照组。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行为干预以及社会干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防止恶心、护患之间和谐互动以及置管一次成功方面,干预组同对照组相比效果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出现紧张恐惧情绪,患者置管期间感到不舒服以及出现自行拔管方面,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因口腔手术需要胃管留置时,通过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置管的成功率提高,患者很少出现恐惧情绪,对置管的不舒适进行了缓解。
-
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运用于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72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在收治后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相同治疗的同时给予预见性护理支持,观察所有患者术后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并发症以及死亡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中,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能显著提高患者预后。
-
临床护理路径在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针对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分组治疗,对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的分组与未实施组相比,其住院天数显著缩短,住院费用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与并发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方式,可以有效缩短该类手术患者的住院天数、大幅度降低治疗费用,且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还可以确保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妇产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感染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妇产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感染原因及其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资料选取妇产科行手术治疗患者20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感染者为21例,感染率为10.5%,其中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泌尿道和其他因素引起的感染率分别为4.5%、3.0%、1.5%、2.0%,可见医院妇产科感染患者中,呼吸道为主要的感染部位;对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生感染对构成比较,结果30岁以下、40~50岁以及50岁以上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2.0%、3.5%、7.5%,可见妇产科患者感染发生率与年龄增长成正比。结论妇产科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病因较为复杂,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妇产科患者医疗质量,降低其院内感染率具有重要作用。
-
慢性盆腔炎疼痛与焦虑状况相关性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疼痛与焦虑状况相关性分析及护理。方法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87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的情况进行评分,并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患者的焦虑状况进行评分,比较两组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的情况进行评分,得分<4分患者占总患者数的54.02%,得分为4分~6分患者占总患者数的35.63%,得分>6分患者占总患者数的10.35%。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患者的焦虑状况进行评分,得分>30分患者占总患者数的8.05%,得分29分~14分患者占总患者数的28.73%,得分为13分~7分患者占总患者数的35.63%,得分<7分患者占总患者数的27.59%。对疼痛与焦虑状况相关性进行分析,疼痛得分<4分患者的焦虑平均得分(8.51±1.92)分,疼痛得分为4分~6分患者的焦虑平均得分(14.27±1.83)分,疼痛得分>6分患者的焦虑平均得分(20.62±2.57)分。疼痛与焦虑状况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疼痛和焦虑状况呈现相关性,疼痛强患者的焦虑状况也随之升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疼痛和焦虑状况的评估,在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需要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
胃肠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择期手术的胃肠癌患者480例,分析其术前营养风险筛查情况,探讨其临床护理对策。结果该组187例(39.0%)患者有营养风险,有营养风险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营养风险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营养风险组患者应用营养支持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用营养支持者(P<0.05);无营养风险组患者中,应用与未应用营养支持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癌患者术前具有较高的营养风险,加强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合理实施饮食指导及营养支持护理计划对改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胃癌手术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0例,其中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加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10.25±0.75)d、伤口愈合时间(10.06±0.45)d及满意度(95.00%)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14.56±1.65)d、(20.45±0.66)d、82.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术后恢复,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
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运用效果,以及舒适护理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急诊室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120例患者,按照其入院顺序进行1~120号的编号,然后抽取,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两组各为60例。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则给予舒适护理,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满意度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研究发现观察组在腹胀、便秘等并发症方面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0.25±1.27)d、(6013.75±589.47)元,对照组则分别为(17.44±1.08) d、(8438.12±615.31)元,观察组满意度为98.3%,对照组为7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服务,在提高护士护理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减少并发症、住院时间和费用。
-
消化内科病房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研究
目的:探讨对消化内科病房低年资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的成果,以此来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会理工作水平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该科50名刚参加工作的低年资护士作为培训对象,进行长达1年的规范化培训。并对50名低年资护士进行考察,分别是2009年7月-2011年5月期间和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培训的各25名低年资护士进行考核。对比两组护士考核结果,并在2次考核前1周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第1次考核合格18名,不合格7名,合格率72%,抽取60例患者调查患者满意度显示总满意例数43例,满意度71.67%;第2次考核合格23名,不合格2名,合格率92%,抽取60例患者调查患者满意度显示总满意例数57例,满意度95%。对比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病房低年资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同时随着培训内容深化,各项工作逐渐完善成熟,改善程度尤为明显。
-
38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术前心理干预对心脏手术病人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心脏手术病人的影响。方法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术前准备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入院时、手术日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压(MAP)、心率,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在ICU停留时间,进行比较,观察心理学干预效果。结果心理干预组手术日晨SAS评分、SDS评分明显减少,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日晨MAP、心率对照组较基础值有显著增加(P<0.05),心理干预组较基础值有显著降低(P<0.05);心理干预组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在ICU停留时间较对照组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病人心理负担,能减轻心理因素造成的围术期心率及血压波动,降低围术期风险,降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
-
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产妇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产妇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一组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一组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心理护理为主的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产妇的产后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产妇经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焦虑、抑郁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
-
门诊眼科手术室优质护理探讨
目的:分析和探讨门诊眼科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该院门诊就诊眼科疾病患者1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7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主要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术前指导,术后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分析和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方式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23例,基本满意30例,不满意17例,总满意程度为75.71%,观察组患者满意28例,基本满意36例,不满意6例,总满意程度为91.43%。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门诊眼科手术患者进行积极有效护理,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掌握疾病的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能够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视网膜静脉阻塞诊断与颈动脉狭窄相关研究
目的:对视网膜静脉阻塞与颈动脉狭窄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并为其临床检测、治疗与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52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52只眼)为研究组,对其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等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多普勒彩超检查,记录其颈动脉狭窄情况,并对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选取5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相关检查后,排除眼部相关疾病。结果经过相关检查后,研究组52例患者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其多普勒彩超结果显示,患者患侧与健侧劲动脉血流动力学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IMT值较之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PSV与EDV值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大多存在颈动脉狭窄,因此检测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对于诊断与预防视网膜静脉阻塞有着重要作用。
-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价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肝纤维化程度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实施治疗的肝纤维化治疗患者100例,将其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血清学肝纤维化程度评价;观察组50例患者则采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对比分析其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评价符合率为80.0%,对照组患者则仅为60.0%,两组之间符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评价中,明确诊断出MSI、MSD、TIC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TTP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肝纤维化程度评价中应用,更有助于对提高其临床诊断符合率,值得进一步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
彩色多普勒成像在眼科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成像(CDI)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84例眼科疾病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研究组(CDI诊断组)和对照组(CT诊断组)各42例,对两组患者眼科疾病诊断检出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42例患者全部确诊,检出率为100.0%;对照组42例患者确诊36例,检出率为85.7%;且研究组患者在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眼底病变和眼内肿瘤等辨别分型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应用于眼科疾病的临床诊断,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率,具有无创、直观和重复性强的优点,应作为首先的眼科疾病诊断方法。
-
重症肺炎患者血乳酸清除率的临床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血乳酸清除率对重症肺炎患者死亡及预后的判断价值,为提高患者疗效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其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方法对54例重症肺炎患者均进行动脉血乳酸水平检测,包括初始血乳酸水平及治疗6 h后血乳酸水平,计算6h血乳酸清除率,根据所得血乳酸检测结果及患者治疗情况得出结论。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初始血乳酸水平对比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血乳酸6 h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高血乳酸清除率组患者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死亡等不良事件几率均显著低于低血乳酸清除率组,且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早期血乳酸水平监测措施可准确掌握重症肺炎患者疗效及预后,对临床治疗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且此法简单易行,避免病情评价措施所造成的复杂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附注射液辅助对外科心肺功能不全老年患者麻醉中心血管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辅助对外科心肺功能不全老年患者麻醉中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该院心肺功能不全老年患者120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腰一硬联合麻醉,术中心功能情况分次静脉注射多巴胺,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后30 min、60 min及术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RPP,同时记录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麻醉后30 min、60 min及术毕MAP、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麻醉后30 min、60 minHR 、RPP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2,P<0.05)。结论心肺功能不全老年患者麻醉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参附注射液辅助术中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天灸治疗尘肺合并COPD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天灸治疗在尘肺合并COPD (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72例尘肺合并COPD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了相同的药物治疗与相应的护理,不同是观察组增加了天灸治疗,接受治疗4个月后对治疗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mMRC、Borg-cR-10以及SGRQ指数等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为期两个月的治疗与康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起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要占有显著优势:观察组患者其 mMRC 、Borg-cR-10、SGRQ的评分分别为(1.52±0.25)、(2.68±0.98)、(60.84±11.68)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33±0.08)、(2.09±0.87)、(55.25±7.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灸疗法对改善尘肺合并COPD患者的症状极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的治疗作用
该研究概述了乌司他丁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并重点就其早期应用于重度烧伤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
情景式双语教学在重症医学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情景式教学在重症医学临床实习双语教学中的作用,具体探讨情景式双语教学的课前准备、教学方法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示基于情景式教学模式,在重症医学临床实习中开展双语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
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该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管理对策。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该社区8周岁以下的200名流动儿童以及200名该地儿童为研究对象,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所有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进行调查。结果该地儿童的计划免疫建卡率(98%)明显高于流动儿童(30%),该地儿童“五苗“单苗接种率明显高于流动儿童,该地儿童的“五苗”接种覆盖率(100%)明显高于流动儿童(52%)。结论加强流动人口教育是提高流动儿童免疫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
东莞地区新生儿地中海贫血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结合户籍资料了解东莞地区新生儿人群中地中海贫血的发生率,探讨开展新生儿地中海贫血筛查的必要性。方法选择在该院出生新生儿,共14910例,对其采取血红蛋白电泳法对地中海贫血进行筛查,以基因检测结果作为标准对电泳法筛查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经血红蛋白电泳法共筛查出α-地贫阳性率为4.55%,β-地贫阳性率为1.72%。与基因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73.77%和80.65%。采用血红蛋白电泳检测和基因检测在确诊率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红蛋白电泳技术电泳结果区带清晰,扫描定量结果准确,在新生儿地贫筛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社区中老年人慢性病与生活方式调查及分层护理模式构想
目的:主要为了了解社区中老年人慢性病与日常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中老年人提供高水平的医疗保健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通过采用抽样调查、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等有效结合的调查方式,然后对4个社区1174例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调查的内容主要是指中老年人慢性病与日常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然后对这两个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的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年龄介于45~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5岁。其中被调查人员患有的慢性病主要是指高血压、心脏病、偏头痛、高胆固醇血症、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总结出了吸烟与高血压、心脏病和慢性支气管炎患病有着密切的关系;饮酒与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食用大蒜与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有关,食盐口味与高血压、心脏病患病率有关,独居与心脏病患病率有关,爱看电视与心脏病、偏头痛患病率有关,经常下棋与高血压患病率有关,经常体育锻炼与偏头痛患病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吸烟、饮酒这些习惯是导致老年人患慢性病的重要的原因。经过实际调查发现,下棋对高血压患病率有着一定的关系,并且有效结合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慢性病社区分层护理模式。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OPD患者健康素养量表(COPD-Q),COPD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及自制的一般调查问卷对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9例COPD患者的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得分分别为(6.07±2.41)分和(145.76±32.25)分。 COPD患者健康素养总分与自我管理总分及其各维度存在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从而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本刊作者署名和单位的写作要求
1.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署名及排序由作者在投稿时确定,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动。通讯作者非第一作者时,须注明通讯作者;不注明者,默认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
2.作者工作单位的中英文表述均应使用官方名称,应准确写出全称(到科室),包括所在省、自治区、城市名(省会城市可以略去省名)和邮政编码。
3.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并列排列。 -
论文写作技巧--摘要
1.摘要应着重反映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和作者的独到观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2.研究性文章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发现(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和主要结论,一般应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
3.综述类文章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综述的主要目的、资料来源、综述时所选择的研究数目及这些研究是如何选择的、提炼数据的规则及这些规则是如何应用的、数据综合的重要的结果和结论。可以写成结构式摘要,也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摘要。 -
综述的写作格式
关键词: 综述 -
论文写作技巧--计量单位和符号
1.文中涉及的量和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执行,并用规定缩写符号表示。
2.每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得多于1条,如每天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应写成mg/(kg﹒d)。
3.量符号均应使用斜体,如m(质量)、t(时间)、V(体积)等,且应注意某些希腊字母与拉丁(或英文)的区别。
4.图、表中的量和单位应量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单位符号前的数字好为0.1~1000间的整数或小数,避免使用分数。当过大或过小时,应改用适当词头中M,P或10n,10-n表示,但应遵守有效数和修约规则。
5.当表示变动范围时,范围号“~”前后两数字中的%、‰或10n、10-n均应同时写出,不能省略前者只写后者。 -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1.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设副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
2.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
3.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4.题名转行应保持词语的完整。完整的词拆开转行,虚词(例如"的"字)应尽可能留在行末,而连接词(例如“和”、“与”、“及其”等)不宜留在行末。 -
汉字数字的用法
1.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句,应使用汉字。例如:二倍体、一氧化碳、十一五规划、十二指肠等。
2.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应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加标点,如七八公里、五十二三岁、两三家医院等。
3.我国清朝以前(含清朝)以及非公历的历史纪年要用汉字。例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等。 -
正文主体部分之“讨论”
1.着重讨论研究结果的创新之处及从中导出的结论,包括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其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等。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通过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
2.应将本研究结果与其他有关的研究相比较,并将本研究结论与目的联系起来讨论。
3.不必重述已在前言部分介绍过的背景和在结果部分详述过的数据或资料。不应列入图或表。 -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1.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设副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
2.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
3.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4.题名转行应保持词语的完整。完整的词拆开转行,虚词(例如"的"字)应尽可能留在行末,而连接词(例如“和”、“与”、“及其”等)不宜留在行末。 -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创始人尤金·加菲得(英语: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影响因子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S, T)的论文在统计当年(U)的被引用总次数 X(前两年总被引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Y(前两年总发文量)。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
《科技资讯》期刊投稿要求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