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

贵州医药杂志

Guizhou Medical Journal 귀주의약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 主办单位: 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 影响因子: 0.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744X
  • 国内刊号: 52-106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6-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贵州医药杂志社
  • 出版地区: 贵州
  • 主编: 吴利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南京城镇人群2009—2015年间血脂四项变化趋势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顾子良;顾天伟;周卫红;孙洁;毕艳;朱大龙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南京城镇居民 2009—2015 年间的血脂四项变化趋势.方法 纳入 2009—2015 年在我院体检中心检查的 236 954 名成人(年龄≥20 岁),通过标准方法检测空腹静脉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 TC、TG、HDL-C 和 LDL-C 的平均值,并采用 2010 年中国人口分布普查数据来计算年龄标化血脂.不同研究年份的血脂水平趋势用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5 年男性和女性的 LDL-C均呈上升趋势.男性由 2.46 mmol/L(2009 年)上升为 2.56 mmol/L (2015 年),女性由2.36 mmol/L(2009 年)上升为2.48 mmol/L(2015 年)(二者P 值均﹤ 0.001).进一步按年龄分组,男性在 20~39 岁及40~59 岁 LDL-C上升趋势明显,而非 60 岁以上;女性各年龄段的 LDL-C 均呈上升趋势.血脂异常患者中合并血糖或血压异常的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70 岁以上的血脂异常患者中,分别有 34.4%的男性和 30.9%的女性合并血糖异常,62.9%的男性和 68.5%的女性合并血压异常.结论 南京城镇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血清 LDL-C水平升高趋势明显.不同年龄组患者间的血脂变化趋势提示,中年男性应该作为控制血脂异常和早期预防心血管病的首要目标.血脂异常患者中,合并血糖或血压异常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应加强对于高龄血脂异常患者血糖及血压的常规筛查与监测.

  • IL-10、STAT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间的关系

    作者:叶丹;冯红超;宋宇峰;马竹君

    目的 探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0)、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 3 (STAT3)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IL-10、STAT3 蛋白含量、CD68+、CD163+巨噬细胞阳性标记物在肿瘤组织中、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IL-10、STAT3 蛋白的表达和 CD163+、CD68+巨噬细胞浸润数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STAT3、CD163+、CD68+在中低分化的表达高于高分化的表达(P﹤0.05).IL-10、STAT3、CD163+在临床分期中Ⅲ+Ⅳ期患者较Ⅰ+Ⅱ期患者多(P均﹤0.05).IL-10、STAT3、CD163+、CD68+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较无淋巴结转移多(P均﹤0.05).癌组织中 IL-10、STAT3 的表达与CD1 6 3+巨噬细胞浸润数之间呈正相关(r1=0.347,r2=0.397,P﹤0.05).IL-10 与STAT3 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1,P﹤0.05 ).结论 口腔鳞癌中存在大量巨噬细胞浸润.M2 型巨噬细胞与口腔鳞癌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其机制可能与肿瘤环境中 IL-10 及 STAT3 高表达有关,IL-1 0 的表达上调激活 STAT3 可能使巨噬细胞更多向 M2 型转化,从而促进肿瘤的浸润与转移.

  • STBI后大鼠肺β2受体转录水平与肺损伤相关因素变化的研究

    作者:董泽亨;张谦;张一驰

    目的 探讨 SD大鼠重型颅脑损伤(STBI)后β2 受体转录水平对肺损伤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将 24只清洁型雄性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n=6)和 STBI组(n=18);制作 STBI大鼠模型.STBI组在伤后第 1 ,2 ,7 天各处死 6 只动物进行观察.用光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PCR 定量检测肺组织β2 受体的转录水平,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损伤相关炎性因子TNF-α和 IL-6 的水平.结果 光镜下大鼠STBI组各时相均可见肺毛细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渗出及肺间质增厚等病理改变,且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性加重;各组间肺组织病理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8.520,P﹤0.01),对各时间点两两比较,肺组织病理评分进行性增高,于 STBI第 7 天达高(P﹤0.05).大鼠肺β2 受体转录水平在各时相点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 ),第 1 天时达低值(P﹤0.05),大鼠肺BALF中 TNF-α水平在各时相点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第 1 天时达到峰值(P﹤0.05);IL-6 水平在各时相点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 ),第二天时达到峰值(P﹤0.05 ).相关分析显示,肺组织β2 受体转录水平与TNF-α、IL-6 含量第 1 ,2 ,7 天三个时间点均呈负相关.结论 大鼠 STBI后有急性肺损伤的表现,损伤程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进行性加重,炎性因子TNF-α、IL-6 参与其过程.炎性级联反应的爆发导致肺β2 受体转录水平下降、肺保护功能减低可能是加重肺损伤的重要因素.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浆IL-18、IL-37及IL-33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曲延成;杨赞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细胞炎症因子 IL-18、IL-33及IL-37 蛋白水平变化与心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 12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 NYHA 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三组:CHF1 组(NYHA Ⅱ级)、CHF2 组(NYHA Ⅲ级)、CHF3 组(NYHA Ⅳ级)各40 例,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心功能,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浆 IL-18、IL-33 及 IL-37 蛋白水平.结果 三组患者血浆 IL-18、IL-33 及 IL-37 蛋白水平均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1).CHF 患者血浆 IL-18 与 IL-33 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18,P﹤0.01),CHF 患者血浆 IL-18 与 IL-37 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583,P﹤0.01),CHF 患者血浆 IL-33 与IL-37 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546,P﹤0.01).结论 炎症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细胞炎症因子 IL-1 8、IL-3 3 及 IL-3 7 的水平监测为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依据.

  • 电针耳穴防治大鼠老年性耳聋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博;胡治华

    目的 探讨电针对大鼠老年性聋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3 6 只 Wistar大鼠按月龄分为三组:青年组(3~4 月龄);老年组(20~22 月龄);电针干预老年组(20~22 月龄),电针刺"翳风"、"听会"两穴位.通过检测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观察各组听力变化;采用耳蜗基底膜铺片,显微镜下观察毛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活化型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在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GC)中的表达.结果 老年组大鼠 ABR阈值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电针干预老年组 ABR 阈值明显低于老年组(P﹤0.0 1 ).显微镜下显示青年组耳蜗内外毛细胞排列整齐有序,无明显毛细胞缺失;老年组毛细胞破坏严重,细胞间边缘不清楚,有明显外毛细胞缺失;电针干预老年组耳蜗外毛细胞损伤及缺失现象较老年组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青年组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未见明显冬氨酸蛋白酶-3 阳性染色,老年组的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可见明显冬氨酸蛋白酶-3 阳性染色,电针干预老年组的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冬氨酸蛋白酶-3 表达较老年组显著降低.结论 针刺听会和翳风两穴位可减轻大鼠耳蜗毛细胞损伤,缓解细胞的凋亡,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防治大鼠老年性耳聋的作用.

  • SB203580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对足细胞损伤的影响

    作者:应蓓;杨勤;邵晓珊;李宇红;蒋新辉;徐海霞;邱杰;郑莎莎;洪漾

    目的 探讨 SB203580 抑制 p38MAPK信号通路对足细胞特征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阿霉素体外刺激培养足细胞建立足细胞损伤模型,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 p38MAPK 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对照组加入相等量的 1640 培养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及 Western blot检测足细胞特征性蛋白 Nephrin和Podocalyxin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的比较,实验组足细胞特征性蛋白 Nephrin及 Podocalyxin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SB203580 能够将 p38MAPK 信号通路转导阻断,从而有效地抑制足细胞受到损伤,这对于临床干预儿童原发性肾病足细胞的病变是十分有利的,进而为避免蛋白尿的大量形成给予了十分关键的理论根据,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接受PCI术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艳琪;陈文婷;童敏;宋褀;龚俊荣;刘静;陆永怡;张强

    目的 探讨 PCI术后冠心病患者 CYP2C19 基因型分布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接受CYP2C19 基因检测的冠心病患者 219 例,根据 CYP2C19 基因检测结果分为三组,随访至少6 个月内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卒中、非计划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出血,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三组患者非计划内再次接受血运重建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在接受双抗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50%基线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6 个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出血 等其它事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2C19 慢代谢型患者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较慢代谢型者差, CYP2C19 多态性可能是影响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

  • 血浆β2-MG、ABI与老年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崔秀卿;邢金梅;张玉凤;时岩;刘树理;张秋红

    目的 探讨血浆β2 微球蛋白(β2-MG)、踝肱指数(ABI)与老年高血压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 120 例,均实施β2-MG指标测定、ABI测定及BPV监测,比较不同血浆β2-MG水平及 ABI的血压变异情况,并行 24h收缩压变异率(24 h SBPV)、24 h舒张压变异率(24 h DBPV)与β2-MG、ABI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β2-MG≥2 mg/L者 24 h SBPV、24 h DBPV及 24 h平均动脉压(24 h MABP)均高于血浆β2-MG﹤2 mg/L者(P﹤0.05);ABI≥0.9 患者 24 h SBPV、24 h DBPV及β2-MG水平均低于 ABI﹤0.9 患者(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4 h SBPV水平与 ABI呈负相关,与血浆β2-MG呈正相关;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4 h DB-PV水平与与 ABI呈负相关,血浆β2-MG 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 BPV 与血浆β2-MG 水平呈正相关,与 ABI呈负相关,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BPV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

  • 乳癖消片中哈巴俄苷和肉桂酸的HPLC测定及不同厂家间样品含量比较分析

    作者:伍曦;方灿

    乳癖消片由 15 味中药材制成,其中玄参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之功效,为处方中重要组分.哈巴俄苷和肉桂酸是玄参中含量较高的两种物质,为了更全面地控制乳癖消片中玄参药材的质量,本实验建立了同时测定乳癖消片中哈巴俄苷和肉桂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对不同企业生产的相同规格乳癖消片(糖衣片,0.32 g)中哈巴俄苷和肉桂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及比较.

  • 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及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西黄丸中11-羰基-β-乳香酸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比较

    作者:马丽

    目的 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及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西黄丸中1 1-羰基-β-乳香酸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 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及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西黄丸中 1 1-羰基-β-乳香酸进行研究,比较三种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相关系数和检出限.结果HPLC线性范围、精密度 RSD、稳定性 RSD、重复性 RSD、回收率和 RSD 依次为 0.22~2.18 μg、0.55%、1.29%、1.01%、100.98%和0.61%;GC线性范围、精密度 RSD、稳定性 RSD、重复性 RSD、回收率和 RSD 依次为 0.19~2.04 μg、0.52%、1.17%、0.95%、99.82%和0.59%;GC-MS线性范围、精密度 RSD、稳定性 RSD、重复性 RSD、回收率和 RSD依次为0.20~2.11 μg、0.54%、1.23%、0.98%、99.95%和 0.60%.结论 HPLC、GC、GC-MS三种方法均可有效鉴别和检测西黄丸中 1 1-羰基-β-乳香酸,且 HPLC相对于 GC、GC-MS,在操作上更为快捷简便.

  • 椎间孔镜术后并发梨状肌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及处理对策

    作者:刘玉召;熊屹;齐晓兵;唐良华;程志刚;罗清龙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LD)作为脊柱微创技术的核心领域之一,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疗效显著等特点,其常见手术并发症有神经损伤、术后复发、感染、脑脊液漏及肌力减弱等.梨状肌综合征(PMS)是容易被忽视术后并发症,有国外学者[1]报道,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术后高达 40.4%的患者可能考虑并发 PMS.临床发现,PELD术后部分患者可见新发臀髋部神经症状,梨状肌紧张试验等检查可见阳性体征,在排除术中髓核残留及术后复发可能后,我们需要考虑 PELD 术后并发 PMS可能.我科自 2014 年 9 月至 2017 年 6 月共完成1 6 2 例PELD手术,现将 6 例 PELD术后并发 PMS病例报告如下.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比较

    作者:薛雾松;刘薇;余文;刘仍海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 140 例,随机分为 MM组与PPH 组各 70 例,PPH 组采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MM组采用外剥内扎术(M-M)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术后疼痛情况、症状缓解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变化.结果 PPH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 MM组(P﹤0.05).两组术前 VAS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的比较中,PPH 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更低(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PPH 组缓解率要显著优于外剥内扎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并发症,其中PPH 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 MM组(P﹤0.05).结论 与 MM术相比,PPH 术治疗混合痔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好,症状缓解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三间隙引流术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许勇辉

    目的 分析经三间隙引流术方法治疗患者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84 例肛周脓肿患者.根据患者接受引流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其中脓肿三间隙引流术(A组)患者 28 例,脓肿单纯切开引流术(B组)患者27 例,切开挂线引流术(C 组)患者 29 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 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术后 1 周VAS、伤口愈合时间等恢复情况以及术后肛瘘、便失禁等发生率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 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周患者 VA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 A组评分低,C组评分高;三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肛瘘形成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肛门功能障碍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三间隙引流术治疗患者肛周脓肿方面较其它术式具有患者疼痛度降低、伤口愈合快、肛瘘形成率低的明显优势,可以起到保护肛门功能的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噻托溴铵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患者氧合指数与肺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作者:张三红;杜磊;邹珍

    目的 探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患者应用噻托溴铵治疗对氧合指数、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患者 9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 30 d后氧合指数、肺功能、气道重塑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T/D与 W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患者,应用噻托溴铵治疗可提高氧合指数,增强肺功能,重塑气道,促进患者恢复.

  • 术前使用左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彬;梁文通;覃庆峰;欧大芬;吴有凤;令狐颖

    目前,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OCE)切除术(LEOEC)已广泛应用临床,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的术中粘连、囊壁难以剥离及术后复发仍然是妇科医生棘手的难题,国外文献报道保守性手术治疗卵巢内异症后仍有 2%~47%的患者复发,国内报道,复发率约为 1 7.5 %[1]临床医生仍在探索解决手术粘连及降低术后复发等方法.

  •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对胃肠道功能与胃肠激素的影响

    作者:王立;张波

    目的 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FC)及对胃肠道功能与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 FC患儿 8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乳果糖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 1 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胃肠激素及胃肠道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排便次数、排便不尽感、排便困难与排便疼痛的评分均显著降低(P﹤0.0 1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血清 MLT、GAS、SP含量显著升高,且观察组MLT及 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 SS含量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 1 );两组患儿模拟排便时肛管压、肛管大缩榨压及直肠大容量感觉阈值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 1 ).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 FC可显著改善患儿便秘症状,有效调节其胃肠激素水平,从而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疗效良好.

  • 烟雾病合并甲亢伴认知功能障碍1例报告

    作者:王长明;张金菊;刘海军;张霞;徐平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MMD)又称烟雾病,是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起始部(MCA)、颈内动脉(ICA)虹吸部重度狭窄或者完全闭塞,导致侧枝循环开放,穿通动脉及软脑膜动脉等小血管代偿增生,颅内血管影像学检查形似烟雾,并以反复发生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本身原因而甲状腺激素分泌、合成过多,进入血液而导致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的兴奋性增高,以代谢亢进为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脑底异常血管网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例报道较少.现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诊断的 1 例报告如下.

  • 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骨代谢的作用

    作者:李国华;杨晓秋;晋利华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用于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对骨代谢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 80 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碳酸钙 D3口服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骨密度(BMD)和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接受 1 年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 Ward三角区、股骨颈、股骨大转子、腰椎 L2~4的BMD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更为显著(P﹤0.05 );且实验组患者的BALP、TRACP-5b、BGP、CTx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 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提供唑来膦酸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有助于骨密度的增加,缓解骨痛症状,临床效果显著,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价值.

  • 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及稳定性分析

    作者:柯正建;杨丽荣;罗远

    目的 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稳定性.方法 对接受正畸治疗的 76 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采用支抗的不同分为实验组41 例和对照组 35 例,对照组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实验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观察两组治疗 6 个月时牙周状况改善情况,2 年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 6 个月,两组患者 U1-L1 、SNB 及尖牙间宽度均有所增加,且实验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 U1-SN、上中切牙凸距、SNA、ANB及 L1-MP 均有所减小,且实验组减小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 1 ),实验组磨牙移位明显小于对照组(P﹤0.0 1 ).治疗 2 年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实验组口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 1 ).结论 正畸治疗过程中,与传统支抗相比,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更明显改善牙周状况,减少磨牙移位,更大幅度减少 U1-SN 及上中切牙凸距,提高总体治疗效果,且不适症状较少.

  • 直立后血压改变后对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患儿长期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冉建瑜;李仲霞;梁飞雁;李小敏

    目的 探讨直立后血压改变后对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患儿长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 40 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患儿,按照患儿直立后血压变化数值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20 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收缩压变量、舒张压变变量、POTS症状评分和无症状患儿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收缩压变量为0(-5,0)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9(5,10)mmHg(P﹤0.01);治疗组的舒张压变量为0(0,6)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1(9,15)mmHg(P﹤0.01);治疗组的症状评分为(1.2±0.8)分与对照组的(4.6±0.9)分相比差异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结束后无症状患儿比例为 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0% (P﹤0.05).结论 直立后血压改变对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患儿长期治疗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状况分析

    作者:陈引南;黄燕灵

    目的 探讨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状况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住院COPD患者436 例,根据患者入院时是否存在 DVT,分为 DVT组和非 DVT 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 DVT 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436 例住院 COPD 患者中 86 例入院时合并 DVT,DVT 发生率为19.72%.DVT组和非DVT组在是否吸烟、是否机械通气、PaCO2和 D-二聚体方面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机械通气、PaCO2和D-二聚体是COPD患者DVT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COPD患者发生DVT的风险较高,吸烟、机械通气是COPD患者DVT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可将血清D-二聚体和PaCO2用于DVT的初筛.

  •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作者:丁俊;郭西良;徐旭东;张圣邦;余浩;马奎

    目的 比较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方法HICH 患者 70 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各 35 例.术后 3 个月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SSS)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RS量表)评价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观察两组患者脑内在出血、肺部感染、颅内感染、脏器衰竭等并发症.生活质量采用 SF-3 6 量表评价患者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 1 ).微创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术后 SSS评分和 MRS评分明显较术前降低(P﹤0.001),且明显较对照组低(P﹤0.001).微创组术后生理职能、一般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明显较术前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 均﹤0.05 ).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 的疗效优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且术后并发症较少、神经功能改善较优、远期生活质量较好.

  • 硬膜外导管留置时间与细菌生物膜的观察分析

    作者:彭星;张俊;龚锐

    硬膜外导管置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留置时间从数小时到数周不等,但均缺乏导管留置时间与安全性报道.硬膜外导管留置体内时间不同,导管表面随留置时间的延长是否会形成生物膜;由于生物膜内菌种及耐药性,细菌毒力等与留置时间的安全性紧密相关,因此,进行必要的观察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疼痛及瘙痒的影响

    作者:赖青孙;李锦华;王承辉

    目的 探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疼痛及瘙痒的影响.方法 选择糖尿病足溃疡患者 22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1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予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比较两组创面瘙痒评分、疼痛评分、肉芽形态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结果 治疗 8 周,观察组创面瘙痒、疼痛及肉芽形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均P﹤0.05 );治疗 8 周,观察组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健康及躯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可减轻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瘙痒及疼痛程度,改善肉芽形态,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 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的关系及根除Hp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熊德山;王用兵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间的相关性及根除 Hp 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 227 例,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根除 Hp组(A组,n=92)及未根除 Hp组(B组,n=135).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 Hp 感染率,另分析 Hp 感染程度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内镜分级的关系;采用SF-36 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生理及心理生活状况.结果 Hp感染阳性131 例,感染阴性96 例,Hp感染率为 57.71%;随着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内镜分级程度加重,其 Hp感染率逐渐降低(χ2=15.231,P=0.002);随着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内镜分级程度增加,Hp感染为-者比例逐渐升高,Hp感染为+++者比例逐渐降低(P﹤0.0 1 );Hp感染程度为+者及++者比例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患者 Hp 感染程度的增加,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为B、C、D级者比例均逐渐降低(P﹤0.0 1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理及生理 SF-36 评分均显著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 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发病率及内镜分级严重程度均呈反比关系,Hp感染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根除 Hp 治疗并不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预后.

  • 2017年我市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作者:王凌;梁小丽

    目的 探讨分析我市 2017 年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我市 2017 年 1 082 例方法分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 1 082 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女比例为 1:1.05,女性略高于男性,儿童和老年人占据极大比例.引起不良反应的抗感染药物以头孢类为主,多种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结论 严密监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米氮平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红梅;徐月勤;房金涛

    目的 探讨米氮平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抑郁症患者 8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 例,对照组采用米氮平治疗,观察组采用米氮平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应对方式、认知功能及抑郁、焦虑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应答数多于对照组,持续性错误应答数少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 HADM、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采用米氮平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应对方式,减少认知功能障碍,利于降低抑郁程度.

  • 健脾生血法对恶性消化道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涛;艾兰·塔拉干

    目的 研究健脾生血法对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 92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 例,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若出现骨髓抑制时,均给予相应升白细胞药物治疗,实验组化疗开始即服用健脾生血汤治疗至化疗结束后 2 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 VCAM-l、ICAM-l、血细胞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PLT及对照组 WBC、PLT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实验组 WBC、PL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 sVCAM-1(ng/mL)、sICAM-1 (ng/mL)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 1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 IgM、IgA、IgG水平均明显增加(P﹤0.0 1 ),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CD3+、CD4+比例及 CD4+/CD8+均明显增加(P﹤0.05 或P﹤0.01),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脾生血汤可以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效果优于单用升白细胞西药治疗.

  • 别嘌呤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伴高尿酸血症对血脂代谢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勾威;申丽盈;王钒;栾夏青;王健美;庄金刚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使用别嘌呤醇对其血脂代谢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100 例动脉粥样硬化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别嘌呤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 3 个月后血脂代谢、肝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 3 个月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察组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尿酸(U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别嘌呤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伴高尿酸血症效果确切,利于改善患者血脂代谢情况,促进其肝肾功能显著改善,且患者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 补肾活血汤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NP的影响

    作者:竺彦兵;石磊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补肾活血汤联合曲美他嗪对心功能及 B 型钠尿肽(BNP)的影响.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 30 例.所有患者均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4》均采取慢性心力衰竭西医标准化治疗,对照组口服美托洛尔+贝那普利+螺内酯片+呋塞米片,观察组在西医标准化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补肾活血汤+曲美他嗪,比较两组心功能、BNP.结果 治疗前,两组 BNP、心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 LVEF水平低于观察组,LVED及 BNP 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联合应用补肾活血汤与曲美他嗪治疗,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 BNP 水平,提升治疗效果.

  • 静脉泵入新活素对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功能及血肌酐水平的影响

    作者:荣晓松;徐勇;盛玲;荆朝辉;韦柳炎;焦国庆;李明秋

    目的 探讨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使用新活素静脉泵入对患者心功能及血肌酐水平的影响.方法接受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 1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静脉泵入,观察组患者使用新活素静脉泵入,对比两组治疗3d后心功能及血肌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各相关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时、治疗 24 h后,两组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72 h后,观察组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急性肾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 1 周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使用新活素静脉泵入利于降低患者术后急性肾衰竭发生风险,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血肌酐水平显著降低,且不会增加患者死亡率,治疗安全可靠.

  • 采用宫腔球囊压迫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作者:范婧;毕惠亚;张凤

    目的 观察采用宫腔球囊压迫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产妇 100 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B-Lynch缝合止血法(n=50),观察组采取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n=50),比较两组产妇的出血量、输血量、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浓度、子宫动脉结扎率、止血率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操作时间及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 24 h观察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动脉结扎率低于对照组子宫动脉结扎率(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宫腔球囊压迫法,止血效果确切,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的机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 190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分析

    作者:欧阳文鹃;赵莹;肖秦;秦群;李兵

    目的 对 190 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湖南省医疗机构呈报的ADR报告 190 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0 例报告中,ADR 患者男女比例 1:1.11,各年龄层均有分布,其中 55岁以上所占比例高,为 24.21%;因果关系评定为肯定 21 例,很可能 128 例,可能 41 例;不良反应的结果为治愈127 例,好转 53 例,有后遗症 6 例,导致死亡4 例;对原患疾病影响为不明显 162 例,导致病程延长 12 例,病情加重7 例.抗感染药引起的 ADR 居首位为 36.84%;ADR 中引起皮肤反应多为 33.48%.结论 临床上应密切加强ADR监测,避免或减少严重 ADR的发生,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固定术后镇痛中应用

    作者:王维明;郑春涛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肢骨折固定术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上肢骨折固定术患者 18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9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实施麻醉,观察组进行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麻醉情况及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镇痛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收缩期峰速度相比(P﹥0.05 );观察组血流量、舒张末期速度、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骨折固定术患者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程度,改善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时麻醉起效快、安全性高.

  • 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对幼儿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治疗疗效及复发的影响

    作者:郝凤秀;王洪琰;程军;陈卿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复发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患儿 134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67 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两组患儿均治疗 1 4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 4 月内 MP 感染复发率,同时比较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嗜酸粒细胞(EOS)、白介素(IL-4)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ECP、EOS及IL-4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患儿的IgE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对幼儿 MP感染的疗效显著,具有较佳的抗炎作用且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 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作者:叶志强;张海峰;王晶;杨勇;闫桦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1 20 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A组)、低分子肝素钙组(B组)和联合组各40 例.其中 A组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B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联合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 1 d、术后 12 d 的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谷丙转氨酶(A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Ⅲ),比较三种术后 DVT 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 12 d的PLT、Hb均低于术前(P﹤0.05).三组患者术后 1 d 的 DD、TAT 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联合组和B组术后 1 d的DD、TAT水平低于 A组(P﹤0.05).三组患者的 DVT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联合组的DVT发生率低于 A组(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降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而单独使用阿司匹林预防DVT的效果较差.

  • VSD在腹裂患儿延期修补治疗中的运用

    作者:杜君;吴璇昭;何坤凤;安长玺

    腹裂是小儿外科的急症之一,建议出生后及时行急诊手术治疗.常用的术式有:一期修补术、二期皮瓣修补术、分期硅袋修补术和部分肠管切除关腹术.一般可根据腹腔发育情况和脱出肠管的多少来选择手术方式.1 病例资料我院于2017 年2 月23 日收治 1 例严重腹裂患儿,男性,4 天,2.5 kg.因"出生时发现胃、小肠、部分结肠外露4 天"入院.

    关键词: 腹裂 VSD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体质量指数增长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作者:周玉琴;凤林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质量指数增长情况对妊娠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80 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根据孕妇体质量指数的增长速度分为 A 组,B 组及 C 组.观察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情况及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 C组孕妇剖宫产的发生率、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 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胎儿早产的发生率、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出现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出现巨大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质量指数增长过快或过慢均会对妊娠结局不利,因此临床上需积极重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质量指数增长情况的监测,防治分娩不良结局.

  • 阿仑膦酸钠与阿法骨化醇对T2DM伴OP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动脉硬化情况、血脂代谢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亚蓉;丁胜;董敬坚;冯晶

    目的 探讨阿伦磷酸钠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 2 型糖尿病(T2DM)伴骨质疏松(OP)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血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的 100 例 T2DM伴 OP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补钙方法治疗)和研究组(常规补钙+阿伦磷酸钠联合阿法骨化醇)各 50 例,两组疗程 6 个月后进行相关指标的评估.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股骨颈 BMD、Ward 三角区 BMD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 BALP、TRAP-5 b测定值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 IMT、CAPS、TG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 ABI、HDL-C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伦磷酸钠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T2DM伴 OP患者较常规补钙治疗的效果更好,同时改善患者的骨代谢及血脂代谢水平.

  • 替加环素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肺炎对其血清ADM、ET-1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利红;郭利涛;张蕾;刘红娟;刘昱;王雪

    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肾上腺髓质素(ADM)、内皮素(ET-1 )水平的影响.方法 9 2 例由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引起的重症肺炎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和对照组(仅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各 46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 ADM、ET-1 、CRP、PCT、乳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7,14 d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且同一时间点,联合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联合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P 均﹤0.05);两组患者的假定清除率、未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肺炎有利于降低患者血 ADM及 ET-1 的水平,同时提高病原菌清除率.

  • 药物自我处置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自觉性的影响

    作者:李文秀;何锐;孙辉;李瑛

    目的 探讨药物自我处置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自觉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参与药物自我处置训练的 25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药物自我处置训练,比较训练前、后患者的服药自觉性、精神症状、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训练后,患者服药自觉性明显高于训练前(P﹤0.05 );训练后,患者BPRS评分及SDSS评分均低于训练前(P﹤0.05);患者生活质量各个维度评分明显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药物自我处置训练,可有效提高其用药自觉性,缓解病情,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功能.

  • 白玉社区脑卒中后患者生命质量的调查分析

    作者:宋婷婷;毛斌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白玉社区脑卒中患者的生命质量,为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命质量提供基础信息与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 264 例进行基础资料调查,并通过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价社区脑卒中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结果 在 EQ-5D五个维度中,155 人行动有点困难,33 人行动困难;133 人自己照顾自己有点困难,2 1 人自己照顾自己很困难);1 41 人日常活动有点困难,3 7 人日常活动很困难;1 30 人有点疼痛/不舒服, 1 5 人非常疼痛/不舒服;9 8 人有点焦虑/抑郁,3 人非常焦虑/抑郁.结论 脑卒中后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差.并且伴随疾病越多,年龄越大的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越差.

  • 丁苯酞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影响的观察

    作者:胡勇;徐文锐;李俊

    目的 观察丁苯酞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12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 60 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丁苯酞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 应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并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进行推广.

  • 针灸埋线穴位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健;张敏环;刘香来

    目的 探讨针灸埋线穴位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 2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00 例.对照组采用叶酸、维生素 B12、维生素 B6 治疗,观察组予针灸埋线穴位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 1 个月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水平高于对照组,肱动脉内径(DI)、肱动脉内径(D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埋线穴位治疗可有效改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优化患者血生化指标.

  • sanis3镍钛根管预备系统在根管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孟岚;谢伟;杨智强;张琨

    根管治疗术是目前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有效的手段[1].近年来,随着治疗理念的改变和医疗设备的改进,镍钛器械被广泛地应用于根管治疗中.sanis3 镍钛器械具有使用方便、切割力好、效率高的优点,能使根管维持良好的形态,达到理想的预备效果.选取我院2017 年 1 月至2018 年4 月期间收治的牙髓炎患者共 140 颗牙髓炎患牙采取了常规不锈钢K 型锉根管预备和 SANIS3 镍钛根管预备,观察对比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 针刺在胃肠外科加速康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范学明

    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及其路径在我国有了较为迅速的普及和应用,ERAS 不仅仅具有缩短住院时间的优势,而且还具有减轻应激反应和疼痛,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快速康复的优势.其中麻醉在 ERAS 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现代医学研究[1]表明,针刺通过刺激经络,不仅调动了机体的抗痛机制,也调动了机体内源性的保护机制,将针刺应用于胃肠外科可促进患者更为平稳地度过围术期,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器官功能的快速恢复,加速患者康复.本文即就针刺在胃肠外科加速康复中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秀丽隐杆线虫在衰老与延缓衰老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宗敏

    衰老是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退行性变化的过程.衰老可以降低机体面对环境胁迫维持自身稳态的能力,从而增加机体患病和死亡的可能性.伴随衰老,许多疾病的发病率增加,而这些疾病已逐渐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1].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由于具有寿命短、身体透明易于观察、饲养成本低、容易获取大量同期化样本、可长期保存、实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已成为衰老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在遗传学方面, C.elegans的基因与哺乳类动物在进化上都是保守的,且与人类基因的同源性达 60%~80%,可通过基因操作技术获得变异株,构建与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相似的模型,使得 C.elegans 广泛应用于衰老与延缓衰老的研究[2-3].

  • 综合护理结合TOMATIS音频训练在乳腺癌化疗后认知障碍患者中应用效果

    作者:李向华;孙萍萍;于艳杰

    目的 探讨在乳腺癌化疗后认知障碍患者中采用综合护理结合 TOMATIS音频训练对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乳腺癌化疗后存在认知障碍患者 100 例,患者均采用综合护理结合 TOMATIS 音频训练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执行功能障碍与记忆功能障碍情况.结果 干预后患者 BADS各子测验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记忆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化疗后认知障碍患者中采用综合护理结合TOMATIS音频训练能有效降低患者负面情绪,促进患者记忆功能、执行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综合关怀在慢性乙肝儿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柳亚杰;宫钰;刘佳;王爱东;荆鲁宁

    目的 探讨综合关怀在慢性乙肝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102 例慢性乙肝患儿,给予患儿综合关怀,对实施前后患儿家长压力反应及压力源评分、遵医依从性、患儿社交与行为问题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后患儿家长生理、心理及压力源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 );实施后患儿的完全依从率显著高于实施前的(P﹤0.05);实施后患儿社交与行为问题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 ).结论 综合关怀可以明显改善慢性乙肝患儿社交行为,可以促进患儿遵医依从性的提高,同时也可减轻患儿家长的身心压力.

  • 以需要理论为基础的层级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

    作者:高希;王爽;屠恩玲

    目的 探讨以需要理论为基础的层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 80 例患者临床资料,将 2016 年 3 月至 2016 年 9 月收治的 4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2016 年 10 月至 2017 年 3 月收治的4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实施以需要理论为基础的层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生理指标、心理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SAS、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行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通过实施以需要理论为基础的层级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及心理状态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优质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全切除术后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的观察

    作者:马婷;张磊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子宫全切除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子宫全切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 8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前,两组 SAS、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 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子宫肌瘤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对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莫喜萍;蓝婉婕;韦丽群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对相关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对 120 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调查.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营养风险组(n=52, NRS2002﹤3 分)及营养风险组(NRS2002≥3 分,n=68),比较两组患者维持血液透析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无营养风险组低血压、高血压、深静脉血流感染、心律失常、心绞痛、皮肤瘙痒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营养风险组(P﹤0.05 ).无营养风险组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生活质量评分高于营养风险组(P﹤0.05 ).结论 营养状况对患者透析期间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有明显的影响,对营养风险人群加强营养干预将有助于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PDCA循环管理对于预防老年卧床病人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

    作者:王芳宁;刘毓英;张建荣

    目的 探讨 PDCA循环管理在老年卧床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感染科卧床患者 100 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44),观察组患者采用 PDCA循环护理方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情况,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同时比较患者满意度,综合评价PDCA循环管理对预防老年卧床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感染科室病房卫生相关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及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感染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一种抗生素治疗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老年卧床患者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优化科室医疗环境的安全性,显著降低老年卧床患者的院内感染几率,减少耐药菌的出现,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治疗按需吸痰的改良效果

    作者:石娟;徐海燕;方美;许智伟;邵碧莲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治疗对按需吸痰干预的改良效果.方法 62 例进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1 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按需吸痰指标采用常规吸痰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按需吸痰指标予改良吸痰法,比较两组临床肺部感染量表(CPIS)评分、屏气时间、人工气道通畅及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 两组气管切开前、气管切开后 3 d、气管切开后7 d CPIS评分及人工气道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管切开后3 d、气管切开后7 d CPIS评分均高于气管切开前(P﹤0.05);观察组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屏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治疗过程中按需吸痰指征行改良吸痰法干预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呛咳前屏气时间,减少气道黏膜损伤,保持人工气道通畅,且不增加肺内感染发生率.

  • 结肠镜肠道准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薛刚;汪全红;李杨

    目的 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质量的预测价值.方法 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可能的影响因素,评估其预测肠道准备质量的效力.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肠道准备质量时,肠道清洁剂服用量、腹盆腔手术史和排便异常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肠道清洁剂服用量和排便异常为可能的影响因素,肠道清洁剂服用量≤2 L时,校正比值比(AOR)=4.40,阳性预测值(PPV)为 31.54%,阴性预测值(NPV)为 87.50%,存在排便异常时,AOR=10.65,P P V=54.24%,NPV=87.44%,两因素同时满足时,PPV=64.52%,NPV=83.83%.结论 肠道清洁剂服用量和排便情况可能是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因素,无排便异常或肠道清洁剂服用量﹥2L时,肠道准备满意比例高.

  • 血清瘦素脂联素比值对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美霞;周龙;朱祖欣;刘群会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脂联素比值对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住院治疗的 97 例脑出血患者,检测其 L/A比值,按照其比值大小分为高比值组(n=31)、中比值组(n=32)和低比值组(n=34),在 3个月以后运用 MoCA、MMSE、CDR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结果 低比值组 L/A比值低于其他两组(P﹤0.05),但MMSE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低比值组患者 MoCA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 );低比值组患者 CDR评分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血清瘦素脂联素比值越低,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水平越高.血清瘦素脂联素比值可反映认知功能障碍程度.

  • 后循环脑梗死与脑动脉硬化的关系及影像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世松;李禄卿;丁欣;王洪涛;宋文

    目的 探讨后循环脑梗死与脑动脉硬化的关系及影像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 2 341 例行影像学检查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存在后循环脑梗死分为存在后循环脑梗死组(观察组)和无后循环脑梗死组(对照组),并就两组是否发生动脉硬化进行比较,同时对于存在后循环脑梗死组患者,分别就左右两侧及双侧后循环脑梗组是否发生动脉硬化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脑动脉硬化的发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 1 ).左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及右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单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与双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动脉硬化是导致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其复发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借助影像学检查来帮助诊断脑动脉粥样硬化,可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 慢性丙型肝炎与血细胞减少之间的关系分析

    作者:肖成钢;田度玉;明全

    目的 分析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与血细胞减少之间的关系和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男性 CHC患者及相同时期住院的男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资料,分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观察组,n=50)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对照组,n=25),比较两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指标;分析 10 例行骨髓穿刺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骨髓像.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 1 0 例行骨髓涂片检测,其中 9 例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8 例巨核系增生并形成血小板不良,符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另 1 例为毛细胞白血病),1 例增生减低.结论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的几率较高,可能与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免疫异常、造血受抑以及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

  • 多因素超声评分法在胎儿肾积水产前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竹君;刘峰;金晓倩;陈霞

    泌尿系畸形在所有先天性畸形中占 20%,致死畸形中占 10%[1],其中肾积水为常见.目前临床定义胎儿肾积水的方法主要为肾盂前后径(PAPD)及胎儿泌尿协会(SFU)分级,依照肾积水的特征可分为生理性肾积水及病理性肾积水,前者基本不会造成损伤,后者则对可持续引起肾功能损害,甚至致死,因此产前检查筛查中明确其性质,并准确评估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贵州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