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解放军医学杂志

解放军医学

解放军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해방군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影响因子: 1.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77-7402
  • 国内刊号: 11-105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放军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BDNF基因多态性与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周英勇;汪赛赢;杨谧;黄振东;马嘉慧;段开明

    目的 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多态性与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PP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和湖南省妇幼保健医院进行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手术的产妇360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分别对产妇产前1d、产后第42天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以EPDS评分12分(总分13分)作为产后抑郁的评定界值.采用Sequenom?Mass Array SNP对BDNF基因G712A、rs56164415、rs11030100、rs11030101、rs6265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测定,分析产妇一般资料、不同基因型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360例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7.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压力大、孕期心情差、围产期单核细胞数值升高、产前抑郁情绪是剖宫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而BDNF基因rs6265位点突变是剖宫产产后抑郁的保护因素(P<0.05).BDNF基因G712A、rs11030101、rs11030100、rs56164415位点突变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无关(P>0.05),且其单倍体型与产后抑郁也无关.结论 携带BDNF rs6265CC基因型、孕期压力大、孕期心情差、围产期单核细胞数值升高以及产前抑郁情绪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 肾功能损害患者行不停跳冠脉搭桥术的短中期预后分析

    作者:刘金金;王岳锋;马月华;金沐

    目的 探讨术前血肌酐重度升高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的短、中期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6年7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OPCABG、术前血肌酐重度升高(≥1.5倍正常值上限)的46例患者,分析围术期并发症、住院死亡发生率和中期预后.结果 46例患者年龄45~85(65.4±8.5)岁,院内死亡发生率为4.4%.术中行紧急体外循环1例(2.2%),术中发生心室纤颤2例(4.4%),术后行院内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9例(19.6%).术后1年存活率100%,2年存活率97.6%.13例(28.3%)患者术后营养状况评分≤11分.结论 术前血肌酐重度升高患者行OPCABG术后的住院死亡发生率及术后2年存活率在可接受范围内,大部分患者术后营养状况良好,具有临床可行性.

  • 43例机器人二尖瓣置换术后单中心中长期随访结果

    作者:刘国鹏;高长青;杨明;肖苍松;王刚;王加利;王瑶;赵悦

    目的 总结机器人二尖瓣置换术(MVR)的手术经验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5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外科系统完成二尖瓣置换术的43例患者,年龄19~65(47±11)岁,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6例、Ⅱ级30例、Ⅲ级7例,左室射血分数54%~78%(64.0%±7.1%),其中20例患者伴有心房纤颤、32例患者伴有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建立后利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切开左心房,进行机械或者生物二尖瓣置换,利用Cor-KnotTM打结装置的缝线夹子固定人工瓣膜.术前和术后均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EE),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手术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转为正中胸骨切开术,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292±62(140~450)min,体外循环时间124±2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8±21min;术后机械通气支持时间为15±5h,危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为4±1d,未发生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或者失血过多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6年,中位时间3.5年,随访期间无死亡、中风、由假体性心内膜炎或者假体失效引起的二次手术等,但有17例(39.5%)患者术后仍有心房颤动症状.结论 机器人二尖瓣置换术安全有效并具有良好的长期效果.

  • 解偶联蛋白2对高糖高脂高尿酸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田玥;杨怡;贺磊;侯娟妮;杜劲;陈莎;王挺;裴海峰;杨永健

    目的 研究解偶联蛋白2(UCP2)在高糖高脂高尿酸小鼠心肌细胞(MCM)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25mmol/L高糖培养基+300μmol/L软脂酸钠干预MCM 18h模拟合并高脂血症的2型糖尿病组(高糖+高脂组),在糖尿病组的基础上再用1500μmol/L尿酸干预18h模拟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组(高糖+高脂+高尿酸组).随后,采用UCP2抑制剂Genipin抑制心肌线粒体UCP2表达,进一步将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组分为溶媒对照组、Genipin组.研究UCP2在高糖高脂合并高尿酸心肌细胞损伤的机制时,再分为Genipin组、Genipin+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水平,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细胞中UCP2的表达情况,DHE染色及ELISA法检测活性氧簇(ROS)水平.结果 与高糖+高脂组比较,高糖+高脂+高尿酸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心肌细胞中UCP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同时ROS的水平明显上升(P<0.05).采用Genipin抑制UCP2的表达水平后,高糖高脂高尿酸干预后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及ROS水平升高更加明显(P<0.05).在此基础上应用抗氧化剂NAC后,高尿酸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及ROS升高被明显逆转(P<0.05).结论 UCP2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缓解高糖高脂合并高尿酸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 五种出血热病毒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方法的建立

    作者:曹雪锋;康晓平;李裕昌;张森;户义;李靖;吴晓燕;杨银辉

    目的 建立五种出血热相关病毒,即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苏丹型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沙病毒和黄热病毒的一步法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PA)技术,为病原体的确定提供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选择每种病毒的特异核酸片段作为检测靶基因,针对靶基因序列设计RPA检测的引物和探针;取系列稀释的模板基因进行RPA检测,确定其灵敏性;取出血热相关病毒核酸为模板进行RPA检测,确定其特异性;验证不同温度反应条件(37~42℃)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五种出血热病毒的RPA反应体系均可有效扩增靶基因,灵敏性为1.5×102~1.5×103copies/反应,与其他出血热相关病毒的核酸无交叉反应;RPA实验在37~42℃均可实现靶基因的有效扩增.结论 建立了五种出血热病毒的RPA等温扩增体系,该体系反应快速,温度范围宽,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蛋白标记物的蛋白质组学筛选

    作者:胡水旺;沈安娜;郑德仲;黄敬;胡兆霆

    目的 分析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与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浆中的差异蛋白质,筛选可能与UAP早期诊断密切相关的血浆蛋白标记物.方法 分别收集2014年6月-2015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UAP及SAP血浆标本各60例,另收集体检科收集的血浆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n=60).随机取对照组(n=10)、UAP组(n=10)与SAP组(n=10)空腹血浆标本各100μl,分别等量混合成3组样本,去除血浆高丰度蛋白后,利用双向差异凝胶电泳(DIGE)技术进行蛋白分离,经差异软件分析后,采集UAP和SAP之间变化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质点,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 MS)对差异蛋白点进行鉴定.每组随机选取40份血浆样本,选取UAP特异性差异蛋白进行ELISA验证.结果 UAP与SAP组患者血浆相比较,共筛选出10个表达量差异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点,包括9个上调蛋白点,1个下调蛋白点.经质谱鉴定后,表达上调的蛋白包括纤维蛋白原γ链(FGG)、补体C4-B(C4B)、免疫球蛋白κ链C结构域(IGKC)和血红蛋白α亚基(HBA1);表达下调的蛋白是结合珠蛋白(HP).与对照组比较后,在这些差异蛋白中共找到2个UAP特异性相关蛋白,即IGKC和HP.选取IGKC进行ELISA验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SAP组相比较,UAP组样本中IGKC特异性表达上调(P<0.05),与DIGE验证结果一致.结论 筛选到UAP特异性相关蛋白IGKC和HP,IGKC有可能成为UAP早期筛查及诊断的特异性生物标记物.

  • 大麻二酚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作者:陈瑞;高晓刚;张雷;施晓敏;郭闻渊;朱有华;傅志仁

    目的 观察大麻二酚(CBD)对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CD)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63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MCD组(给予MCD喂养)和MCD+CBD组[给予MCD,同时给予2mg/(kg·d)CBD腹腔注射].10周后,组织染色法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变化及纤维化情况,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生化试剂盒检测肝脏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肝细胞自噬活性的变化.结果 MCD喂养的大鼠给予CBD后,肝脏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4.7±1.1 vs.2.2±0.5,P<0.05),血清ALT(214.5±54.1U/L vs.92.1±36.0U/L,P<0.05)和AST(175.9±55.2U/L vs.70.8±24.9U/L,P<0.05)水平明显下降,肝脏/体重比(%)降低(4.2±0.6 vs.3.1±0.6,P<0.05),肝脏中胆固醇(182.4±42.7mmol/mg protein vs.101.0±33.8mmol/mg protein,P<0.05)和甘油三酯(71.4±12.5mmol/mg protein vs.38.7±11.1mmol/mg protein,P<0.05)含量减少;肝脏的纤维化程度降低(1.4%±0.4%vs.0.8%±0.3%,P<0.05),Ⅰ型α1胶原(Col1A1)mRNA水平明显下降(2.9±0.4 vs.1.6±0.3,P<0.05).CBD治疗后,MCD大鼠肝脏中Ⅱ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3-Ⅰ比值增加(37.1±10.8 vs.71.2±17.1,P<0.05),可溶性死骨片1(p62)蛋白水平降低(202.4±40.9 vs.125.8±32.7,P<0.05).结论 CBD减轻了MCD诱导的大鼠NASH症状,CBD对肝细胞自噬流的促进可能是其肝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高原驻防部队官兵睡眠情况调查及其与慢性高原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周琳琳;刘春;陈郁;蔡明春;黄庆愿;高钰琪

    目的 了解常驻高原部队官兵的睡眠质量情况,探讨其与慢性高原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某军区高原驻防部队中抽取956名连续驻守高原6个月以上的男性军人作为高原组,同时抽取该军区在平原地区驻防的587名未进驻过高原的男性军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搜集研究对象的睡眠情况,采用慢性高原病(CMS)症状问卷并结合生理学检查指标确定是否存在CMS以及CMS的程度.比较高原组整体及其两个亚组(健康亚组和CMS亚组)与对照组的各项生理指标和PSQI量表评分的差异.分析高原组PSQI和CMS评分与其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及其PSQI睡眠质量各项评分与CM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高原组中3个CMS亚组(健康、轻度、中重度)间PSQI各项分值和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 高原组的收缩压、心率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原组PSQI各指标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高原组中,健康亚组和CMS亚组的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CMS亚组的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除催眠药物应用这一指标外,高原组中健康亚组和CMS亚组的PSQI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高原组中,睡眠时间分值与收缩压呈明显负相关(P<0.05),睡眠效率分值与心率呈明显负相关(P<0.05),睡眠时间分值与血氧饱和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CMS评分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红蛋白浓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血氧饱和度呈明显负相关(P<0.05);除催眠药物应用这一指标外,PSQI各项评分与CMS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在高原组的3个亚组中,轻度和中重度CMS亚组的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健康亚组(P<0.05),而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亚组(P<0.05);轻度、中重度CMS亚组睡眠障碍、PSQI总分分值明显高于健康亚组(P<0.05),而中重度CMS亚组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紊乱分值明显高于健康亚组和轻度CMS亚组(P<0.05).结论 常驻高原部队官兵的睡眠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不仅与高原生活工作经历有关,也与CMS相关.随着CMS症状的加重,睡眠质量不断下降,尤以睡眠效率、睡眠障碍、PSQI总分分值的下降为著.在改善常驻高原部队官兵睡眠质量的同时须加强对CMS的防治.

  • 高海拔地区驻营区及野外驻训士兵头发矿物元素含量分析

    作者:刘璐;徐刚;张二龙;李鹏;鄂国基;高钰琪

    目的 研究分析常驻高海拔地区士兵在驻营区及野外驻训期间其头发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称量法调查海拔4600m、4030m、3800m高原驻营区士兵膳食中Zn、Fe、Cu、Ca、Mg和Mn等元素的摄入量,并根据《军人营养素供给量》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进行评价.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上述驻营区士兵以及海拔4300m野外驻训士兵头发中Zn、Fe、Cu、Ca、Mg、Mn和Cr的含量.结果 高原驻营区部队士兵膳食Fe、Cu、Mg和Mn的摄入量充足,分别达到标准的103.7%、275.0%、81.1%和162.2%,而膳食Ca和Zn的摄入量不足,仅为军标的69.5%和77.8%.不同海拔驻营区士兵头发中Zn、Fe、Cu、Ca、Mg、Mn和Cr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驻营区士兵头发中Fe和Zn的含量为边缘缺乏,Cu、Ca、Mg、Mn和Cr 5个元素的含量为充足.野外驻训士兵头发中Fe和Zn的含量为边缘缺乏,Mg的含量为中度缺乏,Cu、Ca、Mn和Cr 4个元素的含量为充足;野外驻训士兵头发中Mg的含量明显低于驻营区士兵(P<0.001).结论 长期处于高原低氧环境下,机体对Zn和Fe的需要量增加,而膳食Zn和Fe的摄入量还不能满足机体需求.野外驻训士兵Mg缺乏,应增加蔬菜摄入,必要时服用营养补充剂.

  • 老年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超;毛智;周飞虎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脓毒症患者逐年增加.更重要的是,老年患者受基础脏器功能不全、免疫力低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更容易出现早期死亡,即便幸存者也需要更多的临床护理和长期的器官功能支持治疗,同时脓毒症症状的不典型性亦会延误其诊断与治疗.尽管脓毒症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生命的疾病,但与其他老年相关性疾病相比,人们对它的认识仍然不足.了解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以及诊断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助于改善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时代:免疫治疗

    作者:袁冬梅;宋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目前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除外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之外的又一重要选择.无论是一线还是二线治疗、鳞癌还是非鳞癌,免疫治疗均有可能带来优于传统化疗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PD-L1阳性患者.本文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疗效、分子标志物选择、联合治疗、耐药机制应用等进行述评.

  •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毛琳;吕刚

    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上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通常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重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单克隆抗体,主要作为mCRC的靶向治疗药物,联合化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2].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在mCRC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 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比较

    作者:吕月;章慧斌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可导致心脏收缩和泵血能力减弱甚至停止,进而引发人体循环系统阻滞,使机体缺血缺氧从而造成生命危险.对于心搏骤停患者若不能及时采取救治措施,4~6min后即会对大脑和重要器官产生不可逆的伤害,因此心肺复苏是否成功对患者的生命和预后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对68例心搏骤停患经心肺复苏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进行探讨分析,旨在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损伤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华夏神经损伤论坛会议纪要

    作者: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损伤学分会;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医院

    2017年4月8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损伤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华夏神经损伤论坛在北京梅地亚中心隆重召开.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医院张剑宁主任当选为首届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简称"医促会")成立于1987年,是国家卫计委主管、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组织,是促进医疗保健事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继宗教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许百男教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张俊廷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张立伟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关键词:
  • 梯度热打击对大鼠肝库普弗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亚楠;徐秋林;刘志锋;彭娜;潘志国;童华生;文强;苏磊

    目的 研究梯度热打击对体外培养大鼠肝库普弗细胞吞噬功能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设置培养库普弗细胞的热打击温度梯度(37、39、41、43℃),使用PI及Hochest33342染色细胞检测热打击后细胞受损情况,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库普弗细胞对溶菌酶吞噬能力的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热打击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损伤,且随热打击程度加深而加重(P<0.05).细胞增殖实验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热打击后6h,41℃和43℃组增殖率明显下降(P<0.01),12h时仅43℃组增殖率明显下降(P<0.001),至24h,各热打击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显示,1h热打击结束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热打击组细胞均呈现吞噬功能的下降,以43℃组为明显(P<0.05).结论 热打击可导致大鼠肝库普弗细胞吞噬功能受到抑制,可能与热打击对细胞的直接细胞毒作用有关.热打击对于肝库普弗细胞影响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热射病的发病机制.

  • 谷氨酰胺对热打击下单层肠上皮Caco-2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肖桂珍;李俊;易万华;罗家劲;苏磊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Gln)对热打击后肠黏膜单层上皮细胞屏障通透性改变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Caco-2细胞株建立肠上皮机械屏障模型,加入Gln培养24h,43℃持续1h热打击.以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Gln(0.4、0.7、1.4、2.1、2.8mmol/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为后续实验选择适合浓度;Transwell法测定单层跨膜电阻抗(TEER)值和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通透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采用考马斯亮蓝对细胞骨架进行染色观察.结果 0.7mmol/L的Gln促进细胞增殖的效果强,与其他浓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单纯43℃热打击组,0.7mmol/L的Gln可抑制单层上皮细胞TEER的下降和HRP通过率的升高(P<0.01),增加occludin和ZO-1的表达,有益于维持细胞骨架的正常结构.结论 0.7mmol/L的Gln可减轻热打击对单层肠上皮细胞结构的破坏,保护屏障功能.

  • 异丙酚对热打击后内皮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莉;古正涛;何旋;邹志敏;潘志国;赵明;苏磊

    目的 探讨热损伤过程中异丙酚对内皮细胞的抗氧化作用以及对线粒体的保护效应.方法 采用43℃培养2h后37℃、5%CO2常规培养6h的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热打击模型;实验分为37℃组、37℃+脂肪乳组(阴性对照组)、37℃+异丙酚组、43℃组、43℃+异丙酚组、H2O2+异丙酚组(阳性对照组)6组,其中异丙酚、脂肪乳均于热打击或H2O2作用前先行与细胞孵育.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ΔΨm)以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变化;荧光素-荧光素酶法检测ATP含量;Caspase活性试剂盒检测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 热打击后,HUVECs活力明显降低,线粒体功能受损(P<0.05);经异丙酚预处理的HUVECs在热打击后保持了细胞活力,胞内ROS水平较单纯43℃热打击组明显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的细胞占比(JC-1单体所占比例)明显减少(P<0.05),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细胞内ATP含量明显升高(P<0.05),同时线粒体损伤相关的caspase-9/3所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通路的激活也被抑制.结论 异丙酚在热损伤过程中具有抗氧化损伤、抗凋亡以及线粒体保护作用.

  • 内质网应激和Ca2+超载在热打击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

    作者:余保军;彭娜;古正涛;童华生;苏磊

    目的 研究内质网应激和Ca2+超载在热打击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建立PMVECs温度梯度热打击模型.对照组细胞始终置于标准37℃、5%CO2细胞培养箱孵育,热打击组细胞分别置于39、41、43℃细胞培养箱中热打击2h,热打击后继续在37℃、5%CO2细胞培养箱孵育6h;另取细胞在43℃热打击前分别以20μmol/L钙离子抑制剂BAPTA-AM和50μmol/L环孢霉素A(CsA)预处理,后续处理同43℃热打击组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PERK)、磷酸化的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p-eIF2α)、活性转录因子4(ATF4)以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表达;流式检测细胞内Ca2+、线粒体膜电位以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变化;Caspase活性试剂盒检测caspase-3变化以反映细胞凋亡情况;Millicell-ERS细胞电阻仪测定细胞的跨上皮细胞电阻(TER)以了解细胞通透性的改变.结果 随着热打击温度的增高(41~43℃),PMVECs内p-PERK、p-eIF2α以及ATF4、GRP78蛋白表达增强,细胞内Ca2+水平增高,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通透性增加,凋亡增多,且在43℃热打击组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Ca2+抑制剂预处理细胞可以促使PMVECs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膜电位以及细胞通透性恢复,减少凋亡的发生;使用线粒体保护剂预处理细胞并不能减轻PMVECs的Ca2+释放,但可促进细胞通透性恢复以及减少凋亡发生.结论 热打击可激活PMVECs的内质网应激反应,并诱导细胞内Ca2+超载介导的细胞和线粒体损伤,这可能是中暑导致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 抗氧化剂对热打击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反应的影响

    作者:李志鹏;金慧;童华生;刘志锋;徐秋林;苏磊

    目的 研究抗氧化剂对热打击过程中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UASMCs)收缩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HUASMCs分为对照组、热打击组(HS组)和热打击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预处理组(SOD+HS组),每组分别用低浓度NE(0.05mg/L)及常规浓度NE(1.0mg/L)刺激.各组细胞于41℃恒温水箱中分别培养0.5、1、1.5、2h后添加NE刺激,采用细胞表面积收缩比(%)反映细胞对NE的反应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无论是给予低浓度或常规浓度NE刺激,HS组细胞热打击1h时对于NE的反应性均明显增高,2h时对于NE的反应性则明显降低(P<0.05或P<0.01);SOD+HS组细胞对NE的反应性在热打击至2h后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或P<0.01).对照组及HS组细胞对不同浓度NE刺激的反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HS组细胞在热打击过程中对常规浓度NE的反应性明显高于对低剂量NE的反应性(P<0.05或P<0.01).无论给予常规浓度或低浓度NE刺激,SOD+HS组细胞对NE的反应性均低于HS组(P<0.05或P<0.01).结论 热打击过程中,HUASMCs对NE的反应性呈时相性变化.抗氧化剂在中暑早期可能可以纠正HUASMCs对NE的过反应现象,但在热打击中后期,抗氧化剂并不能改善其反应性的下降.

解放军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