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解放军医学杂志

解放军医学

解放军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해방군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影响因子: 1.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77-7402
  • 国内刊号: 11-105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放军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栗静;田婷;石正洪;冯斌;赵立理

    目的 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5年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住院患者,依据TOAST分型选择其中的LAA型前循环区域卒中患者273例,根据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分为无斑块组(n=84)、稳定斑块组(n=42)、易损斑块组(n=147),另收集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中无颈动脉病变的18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19项人口学和血液检测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对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采用Spearman秩相关对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FIB、CRP及Hcy水平在四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OR=1.408,95%CI 1.028-1.927,P=0.033)是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IB(r=0.292,P=0.000)、Hcy(r=0.172,P=0.000)与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FIB、Hcy水平可能是预测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生物学指标;血清CRP水平与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无明显关联.

  • 复发性心脏瓣膜病的多次手术治疗(附28例报告)

    作者:任崇雷;姜胜利;王明岩;龚志云;于伟;陈磊;李梁钢;高长青

    目的 总结复发性心脏瓣膜病行多次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5年6月行3次或以上瓣膜手术的28例复发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55.6±6.5(44~67)岁,均有2次或以上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或成形手术史,均行再次心脏瓣膜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18例,三尖瓣置换10例.二尖瓣置换在中低温心脏停搏下进行,均同期行三尖瓣成形;三尖瓣置换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10例采用股动静脉结合上腔静脉插管,其余18例均常规行动静脉插管.对心脏停搏患者采用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液进行心肌保护.结果 全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65~300min,平均125min;18例二尖瓣置换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55~107min,平均80min.全组死亡2例,死因均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包括呼吸衰竭3例,严重低心排综合征2例,因纵隔出血行二次开胸探查止血2例,重症感染性休克1例.随访6~36个月,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置入瓣膜未发现异常.结论 复发性心脏瓣膜病行3次或以上瓣膜手术虽然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但只要准确把握手术时机、采用正确的手术技术及妥善的围术期处理,仍然能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 性别对ARR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价值的影响

    作者:宋烨琼;王琳;朱杰;贾晓蒙;庞萍;金楠;臧丽;杨国庆;谷伟军;杜锦;王先令;郭清华;杨丽娟;吕朝晖;巴建明;窦京涛;母义明

    目的 探讨性别对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PAC/PRA,ARR)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筛查中的价值的影响.方法 搜集1992-2014年在解放军总医院确诊的451例原醛症及30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性别进行分组,比较组间临床特点及生化指标,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寻找不同性别ARR的佳诊断切点.结果 原醛症患者血浆醛固酮、血钠及ARR明显高于EH患者(P<0.01),但血浆肾素活性(PRA)、血钾及体重指数(BMI)明显低于EH患者(P<0.01),两组年龄、高血压病程及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无论在原醛症或EH患者中,男性PRA均明显低于女性,但立位醛固酮未见明显差异(P>0.05).男性患者中筛查原醛症的佳ARR切点为19.11,曲线下面积(AUC)为0.968,敏感性为92.44%,特异性为93.08%,约登指数(YI)为0.86;女性患者中ARR佳诊断切点为27.26,AUC为0.956,敏感性为92.07%,特异性为90.00%,YI为0.82.当根据总体人群佳切点调整男性或女性ARR值时,二者YI均下降.男性佳ARR切点要小于现阶段国内外指南推荐范围.结论 性别是影响利用ARR筛查原醛效率的重要因素,应考虑设立性别相关的切点,女性佳切点可能高于男性.

  • FUT2和FUT3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作者:吴昊;叶方鹏;王文星;林秀清;林道泼;金捷;蒋益

    目的 探讨浙江籍汉族人群FUT2和FUT3基因多态性及Lewis抗原的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 收集485例UC患者和580名正常对照者,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FUT2 rs281377?rs1047781和rs601338及FUT3rs28362459?rs3745635和rs3894326基因多态性.随机选取10例存在乙状结肠炎症的UC患者,另选10例确诊为良性乙状结肠息肉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乙状结肠中Lewis a和Lewis b抗原的表达水平.结果UC组FUT3 rs3745635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AA)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6,95%CI 1.339~1.699;P=0.038,95%CI 1.330~1.742).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与远端结肠炎相比,广泛性结肠炎患者中FUT3 rs28362459突变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TG+GG)的频率明显降低(P=0.001,95%CI 0.567~0.786;P<0.001,95%CI 0.503~0.742).广泛性结肠炎患者中FUT3 rs3745635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AA)频率亦明显低于远端结肠炎患者(P=0.011,95%CI0.621~0.900;P=0.006,95%CI 0.553~0.845).乙状结肠炎症UC患者和良性乙状结肠息肉对照组Lewis b抗原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UC患者乙状结肠隐窝上皮中Lewis a抗原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8).结论 FUT3基因多态性及肠道Lewisa抗原表达水平可能与UC相关.

  •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刘达;罗杨;盛珺;黄晨;康夏;郑伟;顾伟;周江军;伍红桦

    目的 评价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前骨密度检测T值均≤–2.5,术中均于伤椎邻近椎体注射1.5ml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术前和术后均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和记录患者围术期基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神经功能情况(ASIA分级),测量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和Cobb角.结果 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40min,出血量150~350ml;术中无神经损伤,无硬膜撕裂,无明显骨水泥渗漏和螺钉松动.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恢复.末次随访X线片及CT示椎体骨折均愈合,内固定位置良好,未见明显松动迹象,未见明显骨水泥渗漏.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能有效强化骨质疏松条件下内固定的初始稳定性,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减轻椎管内压迫,有利于后凸畸形的矫正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地维持骨质疏松条件下内固定的远期稳定性和骨折椎体的高度,显著降低了远期螺钉松动和椎体塌陷的风险.

  • 孕期血糖逆向增高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研究

    作者:沈小雅;潘石蕾;蔡蔚;朱宝平

    目的 探讨孕期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逆向增高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常规产检及分娩的孕产妇资料,选取服糖后2h血糖高于1h血糖者226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无妊娠期糖尿病(GDM)及糖尿病者235例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OGTT结果空腹血糖、服糖后1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而服糖后2h血糖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羊水过多、羊水过少、胎儿生长受限(FGR)、早产、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胎死宫内、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发育异常率、窒息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转科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孕期OGTT结果逆向增高者存在血糖代谢延迟,可能影响新生儿的远期预后,临床上应加强对该部分孕妇的孕期管理.

  • ING5基因对乳腺癌细胞Bcap-37恶性表型的影响

    作者:宋洋;万义增;赵树鹏;齐凤杰;方磊;伍继成;时帅;郑华川

    目的 研究生长抑制因子5(ING5)基因对人乳腺癌细胞Bcap-37增殖、凋亡、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稳定转染pEGFP-N1-ING5真核表达载体和pEGFP-N1空载体至Bcap-37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筛选ING5高表达细胞株.将Bcap-37-ING5细胞作为实验组,Bcap-37-GFP细胞为空载体组,Bcap-37为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ING5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结果 稳定转染后获得稳定表达GFP标记的ING5蛋白的Bcap-37细胞株.ING5过表达可以抑制乳腺癌Bcap-37细胞增殖并导致G2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P<0.05).结论 ING5过表达可逆转乳腺癌Bcap-37细胞的恶性表型,可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和基因治疗的分子靶标.

  • 活性氧在热打击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何旋;古正涛;李莉;邹志敏;潘志国;苏磊

    目的 观察热打击对大鼠肠上皮细胞(IEC-6)氧化应激反应、溶酶体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中暑热损伤过程中肠道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IEC-6细胞分为对照组(细胞仅置于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孵育)、热打击组(细胞置于43℃、5%CO2细胞培养箱中1h,之后分别置于正常细胞培养箱中继续孵育0、1、3、6、12h)、药物干预组(于热打击前分别采用溶酶体抑制剂E-64和活性氧清除剂NAC预处理细胞1h).采用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表达,吖啶橙(AO)染色法检测溶酶体膜稳定性,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热打击后复温1h即导致IEC-6细胞活力下降,凋亡增加,且在复温后12h时为明显(P<0.05);热打击后即刻即引起细胞内ROS表达及"苍白细胞"数量增加,且在复温后12h时为明显(P<0.05).与热打击组比校,采用NAC对细胞进行预处理可明显提高热打击后细胞活力,减轻溶酶体损伤,并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采用E-64对细胞进行预处理可明显提高热打击后细胞活力,并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 ROS介导了热打击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这可能是中暑导致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 OPN基因与食管癌浸润及青蒿琥酯抑制食管癌细胞生长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亮;王莉;杨祺;左连富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基因与食管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青蒿琥酯(Art)抑制食管癌细胞生长的作用与OPN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食管鳞癌组织、2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4例正常的食管黏膜上皮组织中OP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不同浓度(0、30、60、120μmol/L)青蒿琥酯干预食管鳞癌Eca109细胞24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中OP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OPN基因及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及正常组织(P<0.01),且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OPN基因及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青蒿琥酯作用24h后,Eca109细胞增殖指数及OP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OPN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青蒿琥酯抑制食管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细胞中OPN蛋白的表达有关.

  • 吸纯氧和高度提升对低压舱耳气压功能检查的复合影响

    作者:温冬青;郑学文;王桂友;刘晓鹏;施维茹;于立华;顾昭;吴建兵;薛利豪;王颉

    目的 比较低压舱内4000m吸空气和6900m吸纯氧对耳气压功能的影响.方法11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均参加空气组(4000m暴露呼吸空气)和纯氧组(6900m暴露呼吸纯氧)两组试验,两次试验间隔2周以上.志愿者在地面高度分别吸空气或纯氧1h,然后在低压舱内以20m/s的速度上升至目标高度停留5min,再以20m/s的速度下降至地面高度.记录两组志愿者试验前后不同时间点主观症状、鼓膜充血程度、声导抗和纯音听阈等指标的变化,并对声导抗指标和听阈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查过程中空气组和纯氧组分别有4人(4耳)和7人(7耳)主诉发生耳痛,且纯氧组发生压痛的高度较高.出舱即刻两组分别有3人(3耳)和5人(5耳)鼓膜Ⅲ度充血,试验后纯氧组有4人(6耳)充血程度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出舱3h及24h两组鼓膜充血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舱即刻两组分别有11人(15耳)和11人(14耳)为正常的A型鼓室图.纯氧组出舱即刻静态声顺值的增加量明显高于空气组(P<0.05),出舱3h和24h中耳压的减少量明显高于空气组(P<0.05).两组试验均可致咽鼓管功能下降.出舱3h和24h时纯氧组个别频率纯音听阈的增加量明显高于空气组(P<0.05).结论吸入纯氧并增加高度可提高低压舱耳气压功能检查的筛选度,且对24h内的鼓膜充血程度、声导抗和纯音听阈有较大影响.

  • 西咪替丁对急性照射小鼠存活率及造血系统改变的影响

    作者:王庆蓉;张俊玲;何颖;沈先荣;蒋定文;侯登勇;刘玉明;陈伟;李珂娴;刘琼;罗群

    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对急性照射小鼠存活率及造血系统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137Cs 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两次实验的照射剂量分别为6.0Gy和8.0Gy,剂量率均为1.01Gy/min.每次实验取健康雄性C57BL/6小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523)及33.3?100?300mg/kg西咪替丁组,每组10只.西咪替丁各剂量组于照射前6d灌胃给药,每天1次,照射后5h给药1次;阳性药组于照射前1d灌胃给药1次,照射后5h给药1次.检测8.0Gy照射后30d小鼠存活率,以及6.0Gy照射后30d小鼠外周血象?骨髓DNA含量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8.0Gy照射后,模型对照组小鼠于第21天全部死亡,西咪替丁低?中?高剂量组30d存活率分别为50%?20%和30%;6.0Gy照射后第30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照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明显降低(P<0.01),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P<0.05),骨髓DN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西咪替丁高剂量组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P<0.01),西咪替丁各剂量组骨髓DNA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降低(P<0.01,P<0.05)并趋于正常.结论 西咪替丁能提高急性照射小鼠30d存活率,且对其造血系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陆军某部官兵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姚欣;王倩;温贺军;孙蓉;智佳;曹鹏;刘颖;麻涛;王翠兰

    目的 调查陆军某部官兵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UFBDs)的临床表现、重叠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和睡眠的关系.方法 应用FGIDs罗马Ⅲ调查问卷进行FGIDs的分类和诊断.将诊断为UFBDs的官兵189例列入UFBDs组,无FGIDs的官兵372例列入对照组.应用SCL-90量表测评心理因素,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睡眠状况.结果 UFBDs的常见症状是一有便意就要立刻上厕所,发生率高达93.7%,超过50%的UFBDs患者可见排便不净和排便费力.28%的UFBDs重叠FGIDs,重叠率高的疾病为痉挛性肛门直肠疼痛(7.9%),其次为周期性呕吐综合征(6.3%)、功能性大便失禁(6.3%)、功能性消化不良(4.8%)和嗳气(4.8%).UFBDs组SCL-90量表的10个因素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得分、PSQI总分及睡眠异常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叠FGIDs组与单一UFBDs组相比,除恐怖因素以外SCL-90其余9个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明显升高(P<0.05),而PSQI各因子分、总分及睡眠异常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FBDs的发病可能与精神、心理、睡眠因素密切相关,重叠FGIDs可伴随精神、心理问题加重.

  • 普通冻伤与高原冻伤血液微循环恢复的差异

    作者:焦明克;楼林;胡劼;焦琳;许文娟;张鹏;耿西亮;冯景;王忠明

    目的 探讨普通冻伤与高原冻伤伤口愈合过程中血液微循环恢复的差异.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普通冻伤组和高原冻伤组,每组8只.普通冻伤组直接采用液氮渗透法通过控制冷冻时间制作中度冻伤模型.高原冻伤组大鼠缺氧习服1周后,采用与普通冻伤组相同的方法制作高原冻伤模型.建模后第3、7、11、15、19、23天,比较各组伤口面积,然后采用鼠尾静脉注射SonoVue微泡的方法进行超声造影,对伤口血液微循环进行成像,并采用Image Pro软件对微泡浓度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微循环恢复情况.结果 在不同时间点,高原冻伤组伤口面积均明显大于普通冻伤组(P<0.05).空白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微泡浓度均保持在约27×109个/ml水平.而高原冻伤组微泡浓度在伤后不同时间点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普通冻伤组(P<0.05),普通冻伤组微泡浓度在伤后3、7、11、15、19天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在伤后第23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已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高原冻伤伤口血液微循环的恢复速度低于普通冻伤.

  • 游离脂肪酸致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

    作者:曹荟哲;哈小琴;李雪雁;徐倩;白燕青;曾通旭

    胰岛素抵抗(IR)是与2型糖尿病(T2DM)、高血压、血脂紊乱等疾病有关的一种复杂的代谢紊乱性疾病,这些与IR相关的疾病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脂代谢紊乱对细胞具有脂毒性作用,会引起或加重IR,其典型表现是血浆甘油三酯(TG)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其中血浆FFA升高是IR的独立致病因素.虽然FFA导致IR的具体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已证实FFA可通过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作用、凋亡和炎症作用等引发IR.本文概述了参与这些致病过程的相关分子及其作用机制,为FFA导致IR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临床治疗IR和预防T2DM提供参考.

  • 直面挑战——躯干战伤出血的紧急控制

    作者:李阳;张连阳

    近年来,由于战场止血带的广泛应用,四肢战伤大出血死亡率已显著下降,而躯干战伤出血逐渐成为战场致命性大出血死亡的首要因素.本文主要介绍躯干战伤出血的概念及其特点,系统阐述了躯干战伤出血紧急控制的策略、装备和技术,包括局部止血材料、腔内泡沫材料、交界部位止血装置及主动脉阻断压迫技术等.积极研发躯干战伤战术阶段的救治装备和技术,是现阶段战术战伤救治进一步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我军应借鉴外军经验,积极面对躯干战伤救治的严峻挑战,努力提升战术战伤救治水平.

解放军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