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의학구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48X
- 国内刊号: 11-5453/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布托啡诺联合利多卡因胶浆预处理对隐匿阴茎患儿术后躁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联合利多卡因胶浆预处理对隐匿阴茎患儿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手术治疗的隐匿阴茎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预处理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5例,P组患儿手术结束前10min经静脉给予布托啡诺20μg/kg,手术结束时用利多卡因胶浆3ml充分润滑尿道后留置导尿管,C组患儿手术结束前10min经静脉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用石蜡油3ml充分润滑尿道后留置导尿管,所有患儿手术结束后均送往PACU.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用于躁动镇静的异丙酚用量,术后24h曲马多需求量,观察期间术后躁动、皮肤瘙痒、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P组患儿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儿异丙酚用量,术后24h曲马多需求量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组患儿在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托啡诺联合利多卡因胶浆预处理能明显减少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减少患儿对镇痛药物的需求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小鼠甲基转移酶EZH2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验证
目的 构建小鼠组蛋白H3 K27三甲基转移酶EZH2基因慢病毒载体及鉴定.方法 以携带EZH2 cDNA的PCMV-SPORT6载体为模板,自行设计携带有Kpnl和Xmal酶切位点的引物PCR扩增出目的基因编码序列,扩增产物用内切酶酶切后定向克隆到慢病毒载体PLenti-eGFP-NEO中,通过PCR、酶切及测序验证载体;将重组慢病毒载体和包装质粒pRsv-REV、pMDlg-pRRE及pMD2G组成的四质粒系统,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慢病毒,收集含病毒颗粒的细胞上清液,浓缩和纯化后得到高效价的病毒液,转染293T细胞进行效价测定.结果 PCR扩增出约2241 bp的序列,构建的慢病毒载体测序结果与Genebank报道的目的基因序列一致;四质粒系统成功共转染入293T细胞中,在细胞中能够稳定表达,包装出了2.1×108TU/ml的病毒液.结论 成功构建了小鼠EZH2基因慢病毒载体,并得到2.1×108TU/ml高效价的病毒液.
-
基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中和试验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基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的乙肝表面抗原中和试验方法.方法 在检测管中加入特异性抗-HBs,对照管中加乙肝5项标志物全阴性的血清.温育后,利用雅培ARCHITECT I2000化学发光仪进行HBsAg检测,依据公式计算抑制率.如果HBsAg≥0.05 IU/ml,且抑制率≥50%,表示该标本被确认为HBsAg阳性.55例HBsAg弱反应血清样本分别用此方法和雅培Architect系统HBsAg确认试验进行了测试,并进行比对.结果 结果显示55例样本全部被雅培HBsAg确认试剂确认为HBsAg阳性,而用笔者建立的方法被确认为HBsAg阳性的样本54例(98.2%),确认为阴性的样本l例(1.8%),其HBsAg浓度为0.08IU/ml.对于HBsAg浓度≥0.10IU/ml的53例样本,两种方法全部确认为阳性.结论 该方法可以对绝大多数HBsAg呈弱反应的标本进行确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脂联素对高糖环境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动态观察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在高糖环境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下游正负反馈调节因子smad-3、smad-7、BMP-7的表达水平及加入脂联素干预后的影响,探讨脂联素对高糖环境下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的凋亡及纤维化的影响,以揭示脂联素(ADPN)对糖尿病肾病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随机分为:①正常对照组(D-葡萄糖浓度5.5 mmol/L);②高糖组(D-葡萄糖浓度30.0mmol/L);③高糖+脂联素组(D-葡萄糖浓度30.0mmol/L+ ADPN浓度2.5μg/ml),分别于24、48、72h,测定各时间段细胞的凋亡率及TGF-31、BMP-7和smad-3、smad-7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随着高糖的持续作用细胞凋亡率增加;高血糖导致促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1、smad3表达增加,过度激活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加入脂联素干预后,信号转导抑制因子BMP-7、smad-7的表达增加,与高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联素可通过提高BMP-7、smad-7的表达,降低TGF-β1、smad-3的表达以阻断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过度激活,调控TGF-31/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平衡,达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
COPD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COPD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特点及其对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病情稳定的COPD患者62例作为试验组,以同期健康查体者5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进行肺功能测量、6min步行试验(6MWT).两组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计算时域分析指标和频域分析指标以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判断影响6MWD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OPD患者平均RR间期(MNN)、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min内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每5min内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之差≥50ms的心搏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数(PNN50)和高频成分(HF)降低,低频成分(LF)升高.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6MWD与FEV1%预测值、FEV1/FVC、DLco、MNN、SDNN、SDNNI、SDANN、rMSDD、PNN50和HF呈正相关,与TLC、RV/TLC和LF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FEV1%预测值、MNN和LF与6MWD独立相关.结论 COPD患者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而迷走神经张力下降,并且影响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恢复自主神经系统平衡的治疗也许有助于提高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
-
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的抗痴呆作用研究
目的 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观察姜黄素对AD模型大鼠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早老素-1(PS-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相关的抗痴呆机制.方法 6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A,n=15)、模型对照组(B,n=15)和低(C,n=15)、高剂量(D,n=15)姜黄素治疗组;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时间和平台跨越次数;real-time PCR检测各组APP和PS-1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β淀粉样蛋白(Aβ)、APP和PS-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B组逃避潜伏时间出现显著性的延长(P<0.01),平台跨越次数显著性的减少(P<0.01).与B组比较,姜黄素治疗的C和D组AD大鼠的逃避潜伏时间显著的减低(P<0.05),和平台跨越次数显著增加(P<0.05).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B组APP和P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P<0.01),而姜黄素治疗的C和D组则可以显著减低APP和PS-l的表达(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B组中Aβ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组,C和D组Aβ的表达水平出现了显著的减低.结论 姜黄素具有抗AD大鼠痴呆活性,下调APP和PS-1表达,减少AD大鼠脑组织中Aβ的异常聚集可能是其作用的主要机制.
-
双源CT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筛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患者不同血糖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 选择糖尿病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共280例,根据血糖水平分为4组,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组(I-IFG)、单纯糖耐量低减组(I-IGT)、混合糖调节受损组(IFG/IGT)、糖调节正常组(NGT),分别进行冠状动脉双源CT(DSCT)扫描检查冠状动脉病变的数目及程度,分析其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无论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支数及程度I-IGT组与I-IFG组、I-IGT组及NGT组、IFG/IGT组与NGT组、IFG/IGT间与I-IFG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区别(P<0.05),而I-IFG组与NGT组,I-IGT组与IFG/IGT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餐后血糖的早期升高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海滩椅位肩关节成形术时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目的 探讨海滩椅位肩关节手术七氟烷-氧化亚氮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对患者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和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SctO2)的影响,并评价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择期行肩关节手术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氧化亚氮麻醉(S组,n =24)和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P组,n=24).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仰卧位和体位变至海滩椅位后的不同时间点测定平均动脉血压、心率以及SjvO2和SctO2.结果 两组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下降,但S组在体位变动后10min内较P组高(P<0.05);两组SjvO2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S组低于P组(12%±10% vs 23%±9%,P<0.01);S组SjvO2<50%和平动脉压低于50mmHg的发生率低于P组(P<0.05),但两组间SctO2低于基础值20%的比例无明显差异.结论 肩关节成形术时七氟烷-氧化亚氮麻醉较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均能提供足够的脑氧供,但SjvO2反映脑氧供需平衡变化比SctO2更加敏感可靠.
-
早期手术治疗烧伤后眼睑外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手术治疗面部深度烧伤所致眼睑外翻的矫正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4例面部深度烧伤致眼睑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厚皮片移植术矫正眼睑外翻症状.结果 14例患者中,34个眼睑所植全厚皮片全部成活,所植皮片色泽与正常健康皮肤十分接近,眼睑形态及闭合良好者32个,轻微外翻者2个,无出现眼睑挛缩症状病例,术后随访,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早期使用全厚皮片游离移植矫正面部深度烧伤所致的眼睑外翻,患者术后形态和功能均得到较为优良的恢复,值得临床推荐和应用.
-
小鼠半相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诱导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半相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诱导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eGVHD)动物模型,为allo-HSCT(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中cGVHD研究提供理想的技术平台.方法 以雄性BALB/c(H-2d)为供鼠,雌性CB6F1(BALB/c×C57BL/6 F1,H-2d/b)为受鼠,输注不同剂量的供鼠脾细胞诱导不同程度的小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根据存活期、临床和病理积分标准判断cGVHD程度.结果 输注不同量的脾细胞后,各组受鼠均不同程度的诱导出cGVHD,以6×107和8×107组观察到典型的cGVHD临床和病理改变.其发生时间多集中在供鼠脾细胞输注后25 ~ 50天,临床表现以皮肤改变、体重减轻、弓背为主,病理损害以肝脏尤为明显.临床积分和病理积分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6 ×10 7和8 × 10 7组各时间点临床积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以6×10 7和8×10 7供鼠脾细胞输注,可以成功诱导出动物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提供技术平台和奠定实验学基础.
-
瞬时波强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的颈动脉弹性改变
目的 应用瞬时波强(WI)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功能改变,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左心室射血分数(EF)>50%的单纯2型糖尿病组(T2DM)21例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T2DM+ EH)25例,正常对照组25例,行颈动脉WI检测,对比分析3组受试者的瞬时减速度波强(W2)、负向波面积(NA)及硬化参数(β)、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结果 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W2增高(P<0.01),β、PWVβ增高(P<0.05),Ep、NA呈增高趋势、AC呈降低趋势,但三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 EH组与对照组比较,W2增高(P<0.05),NA增高(P<0.05),Ep、β、PWV3明显增高(P<0.01),AC减少(P<0.05).T2DM+EH组与T2DM组比较,NA、EP、β、PWVβ呈增高趋势,W2、AC呈降低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瞬时波强技术能无创、敏感地检测颈动脉弹性改变,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收缩运动不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选择CHF患者63例以及正常对照组67例.获取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射血分数(LVEF)等常规指标.采集左心室实时三维全容积图像,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分析软件分别测量左心室16节段心内膜面积、径向、圆周、纵向应变的达峰时间(Tsas、Tsrs、Tscs、Tsls)以及标准差(Tsas-SD、Tsrs-SD、Tscs-SD、Tsls-SD),分别计算左心室任意两节段心内膜面积、径向、圆周、纵向应变的达峰时间大差值(Tsas-diff、Tsrs-diff、Tscs-diff、Tsls-diff).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HF组的EDV、ESV增高(P<0.01),LVEF降低(P<0.01);CHF组的Tsas-SD、Tsrs-SD、Tscs-SD、Tsls-SD及Tsas-diff、Tsrs-diff、Tscs-diff、Tsls-diff)均较对照组延长(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存在明显不同步,3D-STI为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基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药方剂的用药规律
目的 研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用中药方剂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汇总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13种临床治疗方剂,共计49种中药.根据药物功能把49种药物分为12类别.采用双向聚类分别对样本和指标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2种方剂进行定量评价.结果 13种治疗方案可以聚为3类,药物功能可以聚成4类.根幽愈疡汤可能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以黄连温胆汤为代表的第1类方剂比较注重清热清毒、补益理气、止咳化痰的治疗.以益胃散为代表的第2类方剂更注重理气,补益、消导、芳香化湿和活血的治疗.以半夏泻心汤为代表的第3类方剂更注重清热解毒,补益理气,温里的治疗.本文客观分析了中药治疗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用药规律.
-
综合医院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三维人格特征及防御方式研究
目的 分析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三维人格特征、防御方式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三维人格问卷(tridimension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TPQ)、防御方式问卷(defense styles questionnaire,DSQ)对60例门诊及住院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及60名正常人进行人格评定及防御方式评定,并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两组的(得分)结果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躯体形式障碍组在猎奇性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躯体形式障碍组在躲避伤害性维度上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躯体形式障碍组在奖赏依赖性维度上的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躯体形式障碍组在不成熟防御方式的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成熟防御方式上的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三维人格特征中的躲避伤害性与成熟防御机制呈负相关(r=-0.612),奖赏依赖性与成熟防御机制呈正相关(r=0.350).结论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具有猎奇性、躲避伤害性以及依赖性等人格特征;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较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包括投射、抱怨、退缩、躯体化;人格特征与心理防御机制具有一定相关性.
-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治疗中应用定量PCR技术的研究
目的 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治疗过程中,研究应用定量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型DNA数量,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指导HSK的治疗.方法 将HSK分成浅层的上皮型角膜炎组和深层的角膜基质炎和角膜内皮炎组,两组再按不同治疗方法各分A、B两组,A组为单纯局部用药,B组为A组基础上联合口服阿昔洛韦.以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来比较单纯局部用药与联合口服阿昔洛韦的不同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作定量PCR检测HSV-Ⅰ DNA数量,以定量PCR数值的lg数作为定量PCR得分来比较AB组的PCR数值变化,与症状体征评分对照来指导HSK的治疗.结果 所有HSK病人治疗后8周A组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皮型角膜炎病人的定量PCR得分显示治疗后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深层型角膜炎病人治疗前后定量PCR无显著差异.上皮型角膜炎中定量PCR值>10 5的病人,治疗后6、8周,A组症状体征评分显著>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05的病人,A、B两组症状体征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于上皮型角膜炎,定量PCR有以下的作用:①可定性,用于明确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②可定量,明确HSV-Ⅰ型DNA拷贝数,如拷贝数> 105,建议加用口服抗病毒药;如拷贝数< 105,可以单纯局部抗病毒.对于角膜基质炎和角膜内皮炎,定量PCR意义不大.
-
高尔基体蛋白73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表达的差异,初步探讨GP73的表达与卵巢癌发病的关系及与卵巢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癌组织68例、交界性卵巢上皮肿瘤21例、良性卵巢上皮肿瘤26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中GP73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与卵巢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GP73在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与正常组比较,GP73在良性、交界性组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恶性组中高表达(P<0.01);在恶性组中,GP7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分级相关,而与组织类型无关;GP73的表达与术后生存时间相关,术后生存时间越短,GP73表达越高.结论 GP73在恶性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随着组织分化程度越差,临床分期越晚,其表达也随之增加,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越短,GP73的表达越高.为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测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
低甲状腺素血症对发育期大鼠行为及海马synaptotagmin 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低甲状腺素血症对发育期大鼠行为及海马内突触结合蛋白1(synaptotagmin 1,syt1)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双侧甲状腺切除1日龄(P1)SD新生大鼠建立低甲状腺素血症模型,SD大鼠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假手术对照(control,C)组(n=36)和低甲状腺素血症(hypothyroxinemia,HT)组(n=36).观察大鼠体重变化,P32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P34~ 39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P10、21、40大鼠甲状腺功能及海马syt1的表达量.结果 与C组比较,HT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P<0.01);HT组大鼠高架十字迷宫进入臂总次数和开臂次数增多(P<0.05),闭臂时间减少(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HT组P10、21大鼠海马syt1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P40大鼠海马syt1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 发育期低甲状腺素血症导致大鼠情感及学习能力改变,并影响其海马syt1的表达量.
-
直肠类癌68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手术方式的探讨
目的 分析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直肠类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 对笔者医院1999年3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68例直肠类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肛门局部切除术31例,结肠镜下肿瘤电切术9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4例,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16例,直肠前切除术(LAR术)4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术)4例.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7.5%、95.5%、89.7%.直肠类癌大径<2cm组与≥2cm组的生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浸润肌层组与未浸润肌层组的生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生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是选择手术方式的重要因素.TEM为适合局部切除的直肠类癌患者提供了理想的术式选择.
-
microRNA沉默SMYD3基因对乳腺癌细胞Wnt/β-Catenin通路及c-Myc基因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沉默SMYD3基因后,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Wnt/β-catenin通路和c-Myc基因的变化,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SMYD3-microRNA真核表达质粒载体,脂质体法稳定转染MDA-MB-231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SMYD3、Wnt10b、β-catenin、c-Myc mRNA的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检测转染效率达到95%以上,实验组SMYD3、Wnt10b、c-Myc mRNA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β-catenin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沉默SMYD3基因可直接或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下调c-Myc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弱肿瘤细胞的生长及侵袭转移能力,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基因靶点.
-
胃原发胃肠道间质瘤并同期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目的 肝脏是胃肠间质瘤常见转移部位,胃原发的胃肠间质瘤合并同期肝转移的病例少,外科治疗缺乏文献报道,本文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预后相关因素及综合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8例胃原发GIST并同期肝转移病例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临床特点和综合治疗策略.结果 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49(40 ~75)岁.原发肿瘤位于胃底者6例,胃体者2例.全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6例,姑息性切除2例,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5例,新辅助治疗1例.中位随访时间19(9.5 ~38.4)个月.全组4例患者因肿瘤进展死亡,其中姑息性切除患者死亡2例,未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者生存期9.5个月,行辅助治疗者15.6个月;根治性切除患者死亡2例,未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者生存期17个月,行辅助治疗者18个月.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中位随访时间29(20.0 ~38.4)个月.结论 手术切除是胃肠道间质瘤同期肝转移治疗的重要手段,根治性切除是获得长期生存的保障,外科切除联合伊马替尼靶向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显著改善预后.
-
中药对高血压患者炎症反应干预效应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对高血压患者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 检索CNKI、CBM、VIP、MEDLINE、Embase及Cochrane系统评价资料库(CDSR)及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资料库(CCTR),检索从建库至2012年11月各资料库所有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5.1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研究,共844例.中药在降低收缩压(SBP)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舒张压(SDP)及血清hs-CRP、IL-6水平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降低的趋势.GRADE评分表明研究结果质量均为低或极低质量.结论 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药能降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水平,并且对高血压患者部分炎症指标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但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
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人群PPARD+294T/C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检测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人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8(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delta,PPARD)+ 294T/C基因的多态性,并探讨其基因型与该地区血脂水平和长寿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505例广西红水河流域90岁以上壮族长寿老人(长寿组)、468例普通健康壮族老人(对照组)进行基因分型,并检测血压、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结果 研究人群中PPARD+ 294T/C 3种基因型(TT、CC、TC)频率在长寿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1.70%、10.30%、38.00%和45.30%、11.10%、43.60%,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T 70.70%、C 29.30%和T 67.09%、C 32.91%.两组PPARD基因+294T/C位点的3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长寿组的TC、TG、LDL均高于对照组(P<0.05).长寿组CC基因型携带者的LDL水平高于TC和TT基因型携带者而对照组中TT基因型携带者的TC、TG和LDL水平高于TC和CC携带者.结论 PPARD+ 294T/C的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但可能不是广西红水河地区长寿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之一.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风险因素分析及生后第1年随访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评估生后1年内BPD患儿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及再住院率,评估BPD患儿的肺功能.方法 2009年1月1日~ 2009年12月31日出生并在笔者医院诊断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母亲妊娠期间营养状况及相关环境因素;在患儿满l周岁后进行随访,调查1年内呼吸道感染次数、再入院次数、潮气肺功能及心脏B超.分别选取同性别年龄相当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风险因素采用积差相关及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BPD患儿24例,男性22例(91.7%),平均胎龄29.3+3.0周,平均出生体重1354.8 +474.8g,活产新生儿BPD患病率为0.35%.24例中,12例为轻度BPD,中度7例,重度5例.生后第1年,BPD病死3例(13.3%),18例(87.5%)有下呼吸道感染病史及因此住院,对照组儿童住院率仅为14.3%.生后1年内,BPD组有18例(87.5%)患儿发生喘息37人次,对照组仅4人发生喘息,两组差异显著(x2=20.47,P<0.001).随访时BPD患儿的身高及体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心脏B超发现7例BPD患儿存在肺动脉高压,肺功能检查提示BPD患儿的达峰时间、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及达峰容积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母亲的妊娠年龄(P=0.004,OR=62.5)及母孕期体重增长量(P=0.04,OR=0.004)是PBD发生的独立风险因子;而机械通气时间(P=0.016)及母妊娠年龄(P =0.019)是BPD严重度的相关因素.结论 BPD在新生儿中的患病率为0.35%,在超低体重儿中患病率为15.5%.BPD患儿生后1年内下呼吸道感染率及再入院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小气道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儿童.母亲高龄妊娠及母孕期体重增长过低可能亦是BPD的危险因素之一.
-
CRRT联合CPPL对腹腔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Apelin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及持续腹腔灌洗引流(continuous postoperative peritoneal lavage,CPPL)对腹腔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Apelin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选39例腹腔脓毒性休克患者(IN),常规给予液体复苏、升压药、应用抗生素等治疗.所有患者行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并予CPPL,根据有无CRRT,分为仅CPPL(IN1)组及CPPL+CRRT (IN2)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h及治疗后48h(即A、B、C3个时间点)经肘静脉途径采血,检测血PCT水平、放免法测定血浆Apelin水平;评估APACHEⅡ得分及入住ICU时间.1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NC组).结果 血浆Apelin水平比较:IN组比NC组有显著升高(P<0.01);IN1组内C点比A点下降(P<0.05);IN2组内,B、C点比A点均有显著下降(P<0.01);IN2组比IN1组在B点及C点有显著下降(P<0.05).血PCT水平:在IN1组在C点较A点有下降(P<0.05);IN2组,与A点比较,B点有下降(P<0.05),C点有显著下降(P<0.01);IN2组比IN1组在B点及C点有显著下降(P<0.05);IN组血浆Apelin水平与PCT水平有相关性(r=0.466,P<0.05);APACHEⅡ评分比较:IN1组在C点比A点降低(P<0.05);IN2内,B、C点比A点均有显著下降(P<0.0l);IN2组比IN1组在B点及C点有下降(P<0.05);IN2组比IN1组入住ICU时间短(P<0.05).结论 腹腔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Apelin水平升高,与血PCT水平有显著正相关,经CPPL联合CRRT后均能显著降低;2种方法联合能较快降低PCT水平,能改善APACHEⅡ评分并缩短入住ICU时间.
-
丙种球蛋白对重症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细胞因子调节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对重症EV71感染相关手足口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根据病情将治疗组患儿分成3组,脑膜脑炎组(ME组)14例、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组(ANSD组)13例,肺水肿组(PE组)12例,均在入院12h内给予IVIG[lg/(kg ·d),2天]治疗.并设普通手足口病对照组(HFMD组)10例,给予一般治疗.比较治疗组患儿IVIG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TNF-d、IL-2、IL-10、IL-13、IL-6以及INF-γ水平的变化,及各组间年龄、发热时间、血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 在IVIG使用前后,ME组患儿各细胞因子无明显改变,ANSD组患儿IL-13、IL-6明显下降(P<0.05),PE组患儿IL-10、IL-13、IL-6、INF-γ明显下降(P<0.05).各组之间比较,随着病情加重,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IL-6、IL-13浓度逐渐升高;血糖、白细胞计数同PE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外周血CD4/CD8比值、NK细胞比例PE组下降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G治疗可调节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功能,及时使用可改善预后.
-
孤立肾肾癌行热缺血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功能的变化
目的 探讨孤立肾肾癌行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功能的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1999 ~2008年因孤立肾肾癌在笔者医院行热缺血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血肌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共有9例患者,其中一侧肾切除后(3年~8年3个月)对侧肾癌6例,先天或其他疾病导致的孤立肾肾癌3例.多发肿瘤者3例(2、2及6枚),单发者6例,肿瘤大小0.3~7.0cm(中位数2cm).9例术中行常温下肾动脉阻断,阻断时间14 ~36min(中位数25min).肾动脉阻断前和开放后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随访3个月~7.5年(中位数4.5年).术前血肌酐水平67~119μmol/L(中位数98 μmol/L),术后血肌酐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7天(中位2天)到高点(术前水平的1.11 ~7.84倍),然后逐渐下降.根据RIFLE标准,6例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其中2例Risk,4例Failure.血肌酐升高明显者为1例双肾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后3年、行免疫治疗+索拉非尼靶向治疗者,术中热缺血14min,术后第7天肌酐到达高点,3个月后降至正常范围;阻断肾动脉36min者术后第2天血肌酐水平升高至术前4.55倍,第17天后降至正常范围.有3例术后血肌酐达到低于术前的水平(2例无急性肾损伤及1例Risk者),其余6例血肌酐水平在手术17天~3年后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孤立肾肾癌行肾部分切除术,25min之内的热缺血是安全的;靶向治疗可能影响肾脏对热缺血的耐受,但肾功能仍可恢复.
-
姜黄素对慢性哮喘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CAM-1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慢性哮喘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A组)、姜黄素组(C组),每组各10只,制作慢性哮喘大鼠模型,取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定血清与肺泡灌洗液(BALF液)中的ICAM-1的表达量.结果 (1)A组支气管壁厚度(Wat)、平滑肌厚度(Wam)显著高于同时期N组、C组(P均<0.01).(2)A组血清及BALF液中ICAM-1含量显著高于同时期N组、C组(P均<0.01).结论 姜黄素可以降低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ICAM-1含量,其可能是降低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重要原因之一.
-
白塞病合并心内占位7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 心内占位在白塞病中极为少见,心内血栓、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炎性包块、囊性变和心内膜弹性纤维组织增生等均仅有个例报道.方法 对1990年~2011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白塞病的572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7例合并心内占位的病例,对其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了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6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发现心内占位时19 ~40岁(平均年龄29.1±8.2岁,中位年龄32岁),此前BD病程为1个月~10年(中位时间4年).所有患者均有心脏外血栓/栓塞的表现:肺动脉是受累多的血管,5例患者合并肺动脉栓塞;其他血栓/栓塞的部位包括眼动脉(1/7)、上腔/下腔静脉(2/7)、主动脉(2/7)以及双侧髂动脉、双下肢动脉(1/7).1例患者合并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为心包腔内多发占位,余6例均为心腔内占位.7例共10处心腔内占位,3处位于左心室,3处位于右心室,4处位于右心房,大小不同,分别附着于心尖部、室间隔或游离壁.结论 行手术切除心内占位后未予糖皮质及免疫抑制剂治疗2例患者中,1例很快再次出现右心房占位,另1例在5个月内未复发.7例均于免疫内科确诊后接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凝治疗,心内占位可完全消失或明显缩小,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
-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笔者医院169例DCM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GGT、ALT、AST的水平.结果 与GGT正常组相比,GGT升高组ALT和AST水平升高,NYHA分级明显增加,LVEF显著降低,LVDD和RVD明显扩大.DCM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GGT水平逐渐增加.GGT与LVEF均呈负相关,与LVDD、RVD呈正相关.结论 DCM患者心功能与其体内GGT水平相关.
-
组织及血清中NGAL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本研究检测NGAL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方法 本实验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NGAL蛋白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NGAL蛋白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结果显示,肿瘤>20cm2者NGAL蛋白阳性率高于肿瘤≤20cm2(43.8% vs 23.0%,P<0.05);蛋白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9.0% vs9.1%,P <0.01),血管侵犯组显著高于无血管侵犯组(45.3% vs 10.0%,P<O.01),有远处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组(45.5% vs 7.9%,P<0.01),TNM分期Ⅰ+Ⅱ期显著高于Ⅲ+Ⅳ期(50.0% vs 4.9%,P<0.01).NGAL蛋白表达阳性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51.062±7.410岁,显著低于蛋白表达阴性组77.191±5.324岁(P<0.01);蛋白表达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为27.3%,显著低于蛋白表达阴性组的64.5% (P<0.01).肿瘤患者血清NGAL的平均水平为4.881±1.105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NGAL平均水平的1.465±0.327ng/ml(P<0.01).结论 NGAL蛋白在胃癌组织及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且NGAL高表达与中国人群胃癌细胞转移、侵袭及不良预后具有相关性.推测NGAL有望成为监测中国人群胃癌转移、侵袭及预后情况的有效指标.
-
ID-LC-MS/MS方法对被动吸烟大鼠肺组织DNA中8-oxo-dGsn的检测
目的 用同位素稀释高效液相一串联质谱(ID-LC-MS/MS)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DNA氧化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xo-dGsn)含量,评价长期被动吸烟的大鼠肺组织DNA的氧化损伤程度.方法 健康雄性SD(Sprague-Dawleyrats)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被动吸烟1个月模型组(Smoke-lM组)及其对照组(Control-1M组),被动吸烟4个月模型组(Smoke-4M组)及其对照组(Control-4M组).被动吸烟组每次烟熏lh,每天2次,每次用烟5支.被动吸烟1个月、4个月后,分别取大鼠肺组织检测其DNA中的8-oxo-dGsn含量.结果 被动吸烟1个月后,大鼠肺组织DNA中8-oxo-dGsn含量高于其正常对照组(P<0.05);被动吸烟4个月后,肺组织DNA中8-oxo-dGsn含量比正常对照组增加显著(P<0.01).结论 被动吸烟1个月即可造成大鼠肺组织DNA的氧化损伤,被动吸烟大鼠肺组织中DNA氧化损伤程度随烟龄增长有积累趋势,被动吸烟是肺组织中DNA氧化损伤的重要原因.
-
11例多发性骨髓瘤的血清自由轻链及FISH分析
目的 研究多免疫球蛋白、血清自由轻链检测值及比率改变和遗传学异常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意义.方法 对11例初诊MM骨髓标本进行染色体R显带分析,以一组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进行检测:1q21、RB1、P53、D13S319、IgH.以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K、λ轻链值.结果 1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染色体核型10例正常,1例为52XY,+2,+3,+4,+5,+6,+18.FISH检测9例异常,2例正常.检出1种异常2例(例5、例7),IgH重排.2种异常2例(例1、例10),IgH重排、1q21扩增或RB1、D13S319缺失.3种异常2例(例9、例11),RBI、D13S319缺失和IgH重排或1q21扩增.4种异常2例(例3、6),IgH重排,1q21扩增,RB1、D13S319缺失.5种异常1例(例2).以IgH重排多,7例,且基因断裂后信号点类型多样.RB1、D13S319缺失次之,6例.1q21扩增5例,P53缺失少见,例2检测到P53扩增.5例血清IgG升高,3例K型,2例λ型.6例血清IgA升高,5例K型,1例λ型.11例MM患者K/λ比率在K组明显升高,在λ组显著降低.结论 血清自由轻链及其比率测定结合染色体核型和FISH分析,在MM诊断及治疗监测中有重要意义.
-
百里醌对体内外乳腺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作用
目的 研究百里醌在体内外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以及半胱天冬酶(pro-caspase 3、pro-caspase 8、pro-caspase 9)蛋白的表达,并利用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 3、caspase 8、caspase 9的活力;建立裸鼠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survivin和caspase 3的表达.结果 百里醌对体外MCF-7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百里醌可下调MCF-7细胞中survivin、pro-caspase 3和pro-caspase 8的表达,但对pro-caspase 9的表达无明显影响;活力测定结果进一步显示,百里醌作用MCF-7细胞后,caspase 3和caspase 8被激活,而对caspase 9无明显影响;在体内试验中,百里醌可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同时诱导体内乳腺癌细胞凋亡,另外百里醌还可分别下调和上调肿瘤组织细胞中survivin和caspase 3的表达.结论 百里醌对体内外乳腺癌细胞有凋亡诱导作用,死亡配体途径可能是百里醌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之一.
-
鞍区病变经蝶手术中脑脊液漏两种处理策略的比较
目的 比较鞍区病变经蝶手术中脑脊液漏两种不同处理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 A组36例,其中垂体腺瘤31例,垂体Rathke囊肿5例,采用人工脑膜-明胶海绵-生物蛋白胶方法重建鞍底.B组23例,其中垂体腺瘤18例,垂体Rathke囊肿5例,在A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手术入路中获得的自体骨质解剖重建鞍底,骨质重建来源分别为:蝶窦腹侧壁骨质18例,骨性鼻中隔4例,蝶窦纵隔骨质1例.结果 A组和B组术后及随诊期均无脑脊液漏病例.B组患者在术后卧床时间、拔除鼻腔填塞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较A组明显缩短,分别缩短了5.31、1.94和3.05天,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值均为0.000,均<0.01).结论 以上两种鞍底重建方法都具有较好的预防鞍区病变经蝶手术中脑脊液漏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效果,但自体骨质鞍底解剖重建方法较传统的人工脑膜-明胶海绵-生物蛋白胶鞍底重建方法更具有优越性.
-
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情况及预测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稳定期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发生情况和预测因素.方法 以门诊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一般临床资料、肺功能各指标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收集的血流动力学数据,计算PH的发生率,比较PH组和非PH组的肺功能检查指标和一般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H的预测因素.结果 纳入分析的185例患者中有95例(51.4%)并发PH,平均肺动脉收缩压为42.5±8.6mmHg.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前的FEV1%预测值(P=0.005、FEV1/FVC(P =0.013)、比气道传导率(P =0.009)、DLco%预测值(P =0.006)和IC/TLC(P=0.029)在PH组较低,年龄(P=0.001)、FRC%预测值(P =0.042)和RV/TLC(P=0.024)在PH组较高.年龄(r=0.425,P=0.000)、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前(r=-0.458,P=0.000)、后(r=-0.232,P=0.020)FEV1%预测值、FEV1/FVC(r=-0.298,P=0.010)、比气道传导率(r=-0.378,P=0.001)、IC%预测值(r=-0.278,P=0.015)、RV/TLC(r=0.415,P=0.000)、IC/TLC(r=-0.336,P=0.002)和DLco%预测值(r=-0.311,P=0.004)与sPAP相关.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证实,年龄(P=0.022,OR=1.289,95% CI:1.033~3.329]和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前的FEV1%预测值(P=0.036,OR=0.801,95% CI:0.784 ~0.948]是PH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稳定期COPD患者常患有PH,高龄患者、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前FEV1%预测值降低的患者是并发PH的高危人群.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有必要进一步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早期诊治、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钙磷代谢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钙磷代谢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详细采集性别、年龄、原发病、是否使用含钙的磷结合剂和(或)维生素D等情况,同时检测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c)等.结果 本组60例患者,iPTH高于目标范围者22例,占36.7%;达标者18例,占30%;低于目标范围者20例,占33.3%.矫正总钙低于目标范围者17例,占28%;达标者29例,占48%;高于目标范围者14例,占24%.血磷低于目标范围者6例,占10%;达标者37例,占61%;高于目标范围17例,占29%.钙磷乘积达标者52例,占86.6%;高于目标者8例,占13.4%.针对iPTH的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eGFR、磷、血红蛋白、钙进入方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PTH与白蛋白、磷呈正相关,与eGFR、钙磷乘积呈负相关.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钙磷代谢紊乱的问题,其可能与白蛋白、磷、eGFR、钙磷乘积等因素有关,尚需更多研究证实.
-
缬沙坦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肌钙蛋白T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肌钙蛋白T(cTnT)及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选取76例经确诊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ICU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化西医基础治疗,缬沙坦组在标准治疗方式上加用缬沙坦,每次80 mg,每日1次,4周1疗程.观察患者ICU住院期间患者病死率、心力衰竭恶化率和反复次数、心功能分级及指标的改变、住院总天数等疗效指标,同时检测cTnT、CRP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缬沙坦组ADHF患者病死率、心力衰竭恶化率、不良反应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缬沙坦组ICU住院总天数、心力衰竭反复次数则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与心功能指标(包括LVESd、LVEDd和LVEF)均已明显改善,且缬沙坦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TnT及CRP含量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缬沙坦组cTnT及CRP下降的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基础治疗方式上加用缬沙坦可有效缩短ADHF患者的住院总天数,减少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心功能,其药理作用的方式可能是通过血清cTnT、CRP水平的降低而实现.
-
0~6个月龄脑瘫高危儿血清NSE表达特点及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0~6个月龄脑瘫高危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表达特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ELISA法检测95例0~6个月龄脑瘫高危儿血清NSE浓度,采用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BSID)分析患儿智力和运动发育水平,统计学方法分析患儿血清NSE浓度与发育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0 ~6个月龄脑瘫高危儿组血清NSE浓度显著高于与对照组(t’=19.44,P<0.01);高危因素组间血清NSE浓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2,P<0.01),其中以高胆红素血症组升高为明显,与其他高危因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脑瘫高危儿血清NSE浓度升高水平较女性患儿明显(P<0.05).(2)智力和运动发育迟滞组0~6个月龄脑瘫高危儿血清NSE浓度均高于临界组和正常组患儿,0~6个月龄脑瘫高危儿血清NSE浓度与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呈负相关(MDI:r=-0.480,P<0.01;PDI:r=-0.463,P<0.01).结论 血清NSE能够反应患儿的脑损伤程度和发育水平,可以作为0~6个月龄脑瘫高危儿早期临床筛查的参考指标.
-
丙戊酸钠对骨髓瘤细胞DAP-K基因去甲基化及迁移、侵袭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本研究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VPA)体外对骨髓瘤RPMI 8226细胞株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基因去甲基化的作用及对其迁移、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丙戊酸钠组(1、2、4μmol/L)、PBS组、阴性对照组作用RPMI 8226细胞株24、72h后进行试验,MSP法检测各组骨髓瘤细胞处理前后DAP-K基因甲基化状态,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DAP-K基因表达,transwell迁移及matrigel侵袭试验分别检测丙戊酸钠对RPMI 8226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对VPA处理后细胞DAP-K基因表达情况及其迁移及侵袭能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丙戊酸钠组2、4μmol/L在VPA作用72h后RPMI 8226细胞其DAP-K启动子有去甲基化表现;②丙戊酸钠组2、4μ.mol/L在VPA作用72h后DAP-K基因mRNA表达量增加;③2、4μmol/L丙戊酸钠处理后RPMI 8226细胞迁移能力及侵袭力较PBS组及阴性对照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VPA处理后RPMI 8226细胞DAP-K基因表达情况及其迁移及侵袭能力呈负相关.结论 丙戊酸钠可诱导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细胞DAP-K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使DAP-K基因重新表达,并使迁移能力及侵袭力下降;VPA处理后RPMI 8226细胞DAP-K基因表达情况与其迁移与侵袭能力呈负相关.
-
CEA的多表位疫苗基因的设计及构建的表达载体在原核表达系统中的表达
目的 本研究设计肿瘤相关抗原CEA的多表位疫苗基因和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方法 根据预测分析得到的表位氨基酸序列,选取预测分值较高的CTL表位(IMIGVLVGV)和B细胞表位(SNNSKPVEDK),并结合“非选择性”辅助T细胞表位(AKFVAAWTLKAAA)串联起来,按原核系统偏爱的氨基酸密码子优化,委托生物技术公司合成寡核苷酸,退火获得目的基因,并将目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多克隆位点内.将此重组载体转化E.coli BL21(DE3)表达融合蛋白,并经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鉴定.用Ni-NTA树脂亲和层析法纯化表位融合蛋白ozlf-86/87.结果 嵌合有多表位目的基因的原核重组质粒pET32a(+)/ozlf-86/87,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成功.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质粒在37℃1.0mmol/L IPTG条件下诱导6h能很好地表达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20kDa,与预期Mr大小吻合;蛋白表达量均约占细菌总蛋白量的20%.,并经Western blot鉴定为目的蛋白.用Ni-NTA树脂亲和层析法纯化成功获得表位融合蛋白,即ozlf-86/87,纯度达到90%以上.结论 本研究获得的多表位融合蛋白对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试剂的研究和进一步的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
定量PCR分析人肺癌细胞NCI-H1299基因表达的内参基因选择
目的 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人肺癌细胞NCI-H1299中Merml/Wbscr22基因表达时6个候选内参基因表达的稳定性,筛选适的内参基因.方法 选择ACTB、B2M、GAPD、HPRT1、RPL32及TBP作为候选内参基因,利用geNorm,NormFinder及RefFinder程序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数据,评价6个候选内参基因在NCI-H1299细胞株中的表达稳定性,筛选适内参基因,同时观察选用不同内参基因对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的影响.结果 6个候选内参基因在NCI-H1299细胞株中的表达稳定性由强至弱排序为:RPL32> HPRTl> GAPD> ACTB> TBP> B2M,选择不同内参基因影响目的基因Merml/Wbscr22的相对表达量.结论 RPL32+ HPRT1是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人肺癌细胞NCI-H1299中Merml/Wbscr22基因表达的适内参基因组合.
-
高心率患者640层CT冠状动脉成像窄窗技术可行性研究及其对辐射剂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心律患者640层CT冠状动脉成像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窄窗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搜集静息心率≥80次/分的30例患者按厂家设定的标准扫描方案(心率≥80次/分的采集时相为R-R间期30%~ 80%之间,采集3~4个心动周期)进行扫描,所得数据以CT机自动设置75%R-R间期作为相对重建时相,自动选择佳时相进行容积重建所得冠脉图像作为对照组(A组).另对A组CT机扫描采集数据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以2%为间期,重建R-R间期30% ~ 50%数据所得冠脉图像作为研究组(B组).A组辐射剂量值由CT机自动计算得出,B组辐射剂量值以A组相同扫描参数输入CT机后模拟获得.终由2名高年资医师选择佳时相按4级质量评分法对两组冠脉节段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模拟窄窗技术对辐射剂量的影响.结果 A,B两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随扫描心率增加呈线性增加(y =0.451+0.012x,t=3.174,P=0.004),当实时扫描心率>91次/分时,B组的图像质量优于A组图像质量.A,B两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随扫描中心率波动增加呈线性增加(y=1.308 +0.039x,t=3.737,P=0.001),当扫描中心率波动<5次时,B组的图像质量优于A组图像质量.A组与B组之间总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x2=2.611,P=0.135),两组之间的冠脉节段可评价数无统计学差异(x2 =0.078,P=0.789).A组与B组辐射剂量指标CTDLvol、DIP、E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6、5.347、5.347,P<0.001).研究组的CTDLvol、DLP较对照组分别下降29.39%和32.62%,A组与B组平均辐射剂量分别为13.15±3.28、8.86±2.92mSv,B组辐射剂量值较A组下降32.62%.结论 640层CT在对高心率患者冠脉CT检查中运用前门控窄窗技术能保证冠状动脉图像的诊断需求,同时能有效降低患者吸收剂量,值得推广.
-
熟大白菜汁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目的 观察熟大白菜汁体内、外对二磷酸腺苷(ADP)、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将生理盐水和熟大白菜汁分别与正常人富血小板血浆(PRP)孵育,加入血小板聚集诱导剂,观察熟大白菜汁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普通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定量饲以生理盐水、熟大白菜汁,观察不同时间后血小板聚集情况.结果 ADP、胶原诱导下,熟大白菜汁与对照组相比对人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明显,其抑制率分别为72.39%和80.89%;普通白兔在饲以熟大白菜汁后,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从第1周开始降低,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在第1、3、5、8周末分别为42.8%、45.7%、53.6%、48.5%.胶原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从第5周开始降低,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在第5、8周末分别为54.9%、56.3%.结论 ADP或胶原诱导下,熟大白菜汁体内、外能够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潜在的预防与治疗血栓性疾病的前景.
-
中医外治化疗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在治疗早期出现较多的化疗药物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出现的临床常见的药物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1].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感觉和运动异常,如四肢无力、麻木、刺痛、烧灼感,戴袜子或手套样的异常感,冷痛觉过敏,步态和平衡障碍,肢体功能丧失,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体位性低血压、便秘、肠梗阻、膀胱功能障碍[2,3].临床上具有神经毒性的化疗药物主要有紫衫类、铂类、长春碱类、沙利度胺、依托泊苷、甲氨蝶呤等,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化疗剂量有关.化疗药物先破坏的是感觉轴突,然后引起轴突和髓鞘的退化和死亡[4].
-
头颈部鳞状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全世界每年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新发病例约50万,且位居所有癌症病死率的第6位,而目前尚无合适的治疗方法.研究证实,HNSCC中存在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这种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能力.当前主要采用化疗与放疗的结合来治疗HNSCC,这些治疗方法只能选择性杀伤处于分裂期的肿瘤细胞,而对CSCs无效,无法避免肿瘤的生长及复发.因此,对CSCs的进一步研究会提高我们对HNSCC的理解,发现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头颈鳞癌肿瘤干细胞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本文回顾与展望肿瘤干细胞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
miR-34a对肿瘤发生发展调控作用的近研究进展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超过97%的转录产物是不编码蛋白质的RNA,miRNA作为其中的一类非编码的单链小分子RNA,长约20~25个核苷酸,通过与其靶基因mRNA完全或部分互补结合在转录后水平发挥广泛的调节作用,包括生长发育、病毒防御、造血、器官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等.目前已经识别的人类miRNAs约900种,调控至少30%基因的表达,其中半数miRNA的基因位于肿瘤相关的染色体脆性位点[1].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p53的突变是肿瘤中常见的基因突变,而miR-34a的表达受p53的直接调控,同时miR-34a可以通过其靶基因调控肿瘤增殖、侵袭迁移等多种生物学活性[2].
-
Von Hippel-Lindau病治疗进展
Von Hippel-Lindau病(VHL病)发生率为1/36000.常好发多个器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HB)、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嗜铬细胞瘤(肾上腺肿瘤)、肾囊肿、胰腺肿瘤(浆液性囊腺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囊肿及内耳内淋巴囊性肿瘤和附睾囊腺瘤等.VHL疾病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30%~40%、超过50%的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患者、20%的内淋巴囊肿瘤患者、11%的嗜铬细胞瘤患者以及1%~2%的肾癌患者.近年来,该病在发病机制和治疗上均取得了很大进展.
-
甲胎蛋白与肝癌:老问题的新认识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在全世界的发生率位居各类肿瘤的第5位,病死率高居第3位.在我国,肝癌更是居于男性恶性肿瘤病死率的首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肝癌高发的主要原因.此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酒精性肝硬化、食物中摄入黄曲霉素和肝脏代谢紊乱等也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肝癌的侵袭性强,往往发现时已经晚期,预后很差.因此,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降低肝癌病死率的关键[1,2].
-
肿瘤个体化诊治的挑战与方向
一、个体化诊治是趋势近20年来,肿瘤学包括基础和临床的重大进展之一,即是个体化诊断治疗.1.肿瘤异质性是个体化治疗的前提:基因组测序研究发现,相同病理类型的肿瘤之间基因突变重复很少.相同类型肿瘤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突变谱差异很大,这是造成相同病理类型肿瘤具有不同临床表型的生物学基础,也是同类型肿瘤的不同个体对相同治疗反应很不一样的原因.从此,人们开始认识到了肿瘤个体化的原因.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