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房杂志
China Pharmacy 중국약방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0408
- 国内刊号: 50-1055/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他克莫司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
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商品名普乐可复(Prograf),是从链霉菌的代谢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于1989年用于临床.FKS06的结构虽然与环孢素A(CsA)大不相同,但其作用的机制基本相似,主要是通过特异性抑制神经钙调磷酸酶活性,从而阻滞T细胞激活过程,同时还有CsA所不具备的T-细胞依赖性抗体的生成,阻滞细胞因子的转录,呈现双重的免疫抑制作用.
-
抗高血压药物的服药时间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
据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0~1991年间我国高血压患者每年以320万人的速度递增.之后以更快的上升趋势增长.目前,在我国因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死亡率已位居全国疾病死亡率之首.如何提高抗高血压药物疗效、大程度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及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目前高血压临床治疗的目标和任务.随着时间治疗学的发展,人们发现部分抗高血压药物的药动学参数随着给药时问不同而改变,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也明显受到投药时间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近年来,世界各国开展了大量临床试验来研究抗高血压药物的时间治疗学,本文将在这些试验基础上探讨抗高血压药物药时间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新进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一种以贫血、外周血粒细胞增高和出现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增高、常有血小板增多和脾肿大为特征的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1],其病理过程从慢性期(Chronic phase)演变为加速期(Accelerate phase),终进入急变期(Blastic phase).
-
重症急性胰腺炎高血糖控制研究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高血糖控制方法.方法:采用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皮下注射、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CSII)、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法,观察入院5 d内低血糖及高血糖次数、血糖控制水平.结果:血糖≤4.0 mmol.L-1及血糖≥11.1 mmol·L-1的发生率,CSII组、甘精胰岛素组与NPH组比较,P<0.01或P<0.05;入院第3天每日高血糖,CSII组与NPH组、甘精胰岛素组比较,P<0.01或P<0.05;入院第5天每日高血糖,CSII组、甘精胰岛素组与NPH组比较,P<0.01或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CSII用于控制SAP的高血糖,优于NPH,甘精胰岛素、CSII效果相近.
-
血必净注射液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协同治疗脓毒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和评价血必净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协同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对照组(75例)与治疗组(7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g,每日2次;治疗组先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 g,再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每日2次.7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94%、86.67%.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协同治疗脓毒症,能够缩短疗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
药物预防根管治疗中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口服英太青对根管治疗中疼痛(EIP)的预防效果.方法:服药组60例,在根管预备后口服英太青,连服3 d;对照组69例.按常规处理.观察2组术后7 d内EIP的发生率、疼痛严重程度及随时间变化情况.结果:服药组EIP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出现疼痛及严重程度的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不同疼痛程度的发生率均随疼痛程度加重而减少.结论:根管预备后3 d内口服英太青,可降低EIP的发生率和疼痛严重程度.
-
奥沙利铂联合紫杉醇、5-氟尿嘧啶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紫杉醇、5-氟尿嘧啶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方法:将189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94例(奥沙利铂联合紫杉醇、5-氟尿嘧啶组)和对照组95例(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组)进行对照观察.21 d为1个周期,全部病例均治疗3个周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54.3%,毒副反应轻;对照组总有效率40.0%,毒副反应相对较重(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紫杉醇、5-氟尿嘧啶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可耐受.
-
疮疡灵联合贝复济治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疮疡灵联合贝复济喷雾剂治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67例70处,其中Ⅲ度损伤19处,Ⅳ度损伤51处.疮疡灵联合贝复济者为治疗组;单用贝复济者为对照组.结果:Ⅲ度损伤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63±3.53)、(6.90±4.06)d(t=2.704,P<0.05);Ⅳ度损伤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43±4.81)、(11.50±5.23)d(t=2.865,P<0.05).结论:疮疡灵联合贝复济能够加速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愈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序贯与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顺铂(GP)序贯与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64例Ⅲa期和Ⅲb期NSCLC患者自愿选择分成2组.序贯组:吉西他滨1250 mg·m-2,第1天、第8天;顺铂30 mg·m-2,第1~3天,与放疗序贯进行.同期组: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天、第8天;顺铂20 mg·m-2第1~3天,与放疗同步进行.结果:近期疗效、毒副反应2组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2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P序贯与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相近,但远期疗效同期组明显好于序贯组.
-
33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北京天坛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临床分离的334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已达到39.8%;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神经内科、呼吸科和神经外科,3个科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以呼吸科严重,已达到48.3%,其次为神经内科(40.2%),神经外科的耐药率低(17.0%).结论:北京天坛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时亚胺培南耐药率较高,不同科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不同,提示医院宜对重点科室的重点菌种进行耐药监测,以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
我院2006年临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为合理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我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1 723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7.9%.从菌种分布来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前6位,为我院临床常见致病菌.结论:细菌耐药是当前临床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问题,做好临床细菌耐药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
-
抗菌药物的应用与细菌耐药性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应用量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某医院2005~2006年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计算相关系数,描述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及相关密切程度.结果: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其用药频度的相关系数在0.610 1~0.973 0之间,相关均具显著性.结论: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呈正相关.应多方并举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
丙泊酚血药浓度监测及其小儿靶控输注系统性能的评价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的方法,评价TCI-Ⅲ型靶控输注系统(Pediatric模型)的性能.方法:将14例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根据手术情况,在TCI-Ⅲ型丙泊酚靶控输注中预设不同血浆靶浓度,抽取静脉血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比较靶控输注时预设丙泊酚血浆靶浓度(Cp)和实测血药浓度(Cm)的差异,采用执行误差(PE)的中位数(MDPE)、PE绝对值的中位数(MDAPE)和摆动度(wobbIe)评价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的性能.结果:丙泊酚血药浓度在19.26~9 63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检测限为0.38 ng·mL-1;平均提取回收率为81.58%~94.46%,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9.45%~102.68%,日内与日间RSD均<3.75%.丙泊酚TCI-Ⅲ型靶控输注系统的MDPE、MDAPE和Wobble分别为1.05%、9.12%和17.55%.结论:本检测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专一性强、结果可靠,可用于血浆中丙泊酚浓度的测定.丙泊酚TCI-Ⅲ型靶控输注系统的性能可满足临床小儿麻醉的要求.
-
布洛芬缓释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研究布洛芬缓释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以评价其与布洛芬缓释胶囊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口服布洛芬缓释片(受试制剂)与布洛芬缓释胶囊(参比制剂)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用3p97药动学程序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Cmax分别为(25.43±0.78)、(26.87±0.66)μg·mL-1,tmax分别为(3.67±0.52)、(3.83±0.75)h,AUC0-24.分别为(181.20±5.12)、(187.58±5.29)μg·h·mL-1 pAUC0~∞分别为(184.34±5.35)、(191.19±4.87)μg·h·mL-1,MRT分别为(6.51±0.73)、(6.80±0.48)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7%.结论:与参比制剂比,布洛芬缓释片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
固相萃取-HPLC法测定西罗莫司的血药浓度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建立以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罗莫司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OASIS固相萃取柱处理血样后进样分析,其中色谱柱为Supelcosil LC-18DB,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流速1.5 mL·min-1,检测波长276 nm,柱温50℃.结果:西罗莫司血药浓度在1.25~70 n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比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低检测浓度为0.5ng·mL-1;平均方法回收率为(101.7±2.7)%,萃取回收率≥82.8%,日内RSD≤4.0%,日间RSD≤5.4%.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西罗莫司血药浓度的快速监测.
-
国产与进口盐酸依匹斯汀片人体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盐酸依匹斯汀片在正常人体内的药动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又单剂量口服国产或进口盐酸依匹斯汀片20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包计算两者的药动学参数与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国产与进口片的药-时曲线符合口服吸收一房室模型.tmax分别为(2.00±0.87)、(2.31±0.73)h.Cmax分别为(15.80±6.99)、(13.39±6.03)μg·L-1,AUC0~60分别为(185.36+68.07)、(191.69±71.31)μg·h·L-1 t1/2ke分别为(10.90±4.06)、(12.64±4.66)h.国产片相对于进口片的生物利用度为(96.70±14.47)%,经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及1~2α置信区间法统计分析,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片与进口盐酸依匹斯汀片生物等效.
-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咪达唑仑的浓度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咪达唑仑浓度的方法.方法:以安定为内标,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流动相为0.02 mol·L-1NaH2PO4水溶液(pH7.6,内含0.02%三乙胺)-乙腈(52:48),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3 nm,灵敏度为0.001 AUFS,进样量为50μL,柱温为40℃.结果:咪达哇仑血浆浓度在10~1600 ng·mL-1范国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低检测限为1 ng·mL-1;日内、日间 RSD≤7.25%.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快速,检测范围广,可用于咪达唑仑的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药动学研究.
-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非诺贝特酸的浓度
目的:建立非诺贝特酸简便快速的血浆样品提取及准确灵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血浆样品加地西泮和乙腈,涡旋振荡,高速离心后进样分析.其中,色谱柱为Eclipse XDB C18,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04 mmol.L-1乙酸钠(冰乙酸调pH值为3.50)=45:15:40,检测波长为296 nm.结果:乙腈能够去除绝大部分的血浆杂质,不干扰色谱峰;非诺贝特酸、内标地西沣保留时间分别约为4.10、5.40 min.非诺贝特酸检测浓度在0.2~2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其低、中、高(0.5、5.0、18.0μg·mL-1)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100.53%、102.64%、91.81%,日内RSD均<8%,日间RSD均<7%.非诺贝特酸血浆样品预处理室温放置24 h及于-20℃冰箱中贮存15 d稳定.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适合非诺贝特临床药动学的研究.
-
我院2003~2007年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3~2007年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性镇痛药销售金额和用量均逐年增加,其中吗啡制剂尤为突出,而哌替啶注射液则逐年下降.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基本合理,但其剂型、种类还应增加.
-
我院2005~2007年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吗啡制荆用量增幅较大,口服吗啡制荆用量连续3年位居榜首,哌替啶用量上升趋势变缓.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
-
宁波农村地区抗菌药物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宁波农村地区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随机选择宁波市52家镇卫生院、451家村卫生室、117家药店,以问卷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信息.结果:农村卫生院、卫生室及药店普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既有技术上的问题,也有管理上的漏洞,主要表现在病源学依据不充分、给药方案欠规范、预防用药和联合用药指征不明确、药品监管措施不到位等.结论:宁波农村地区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严重,亟待干预.
-
广东地区62家医院2005~2007年药物利用分析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医院的用药现状及趋势.方法:对广东地区62家医院2005~2007年的用药数据,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数量、销售金额、制药企业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7年药品销售金额增长率分别为15.1%、42.4%;14大类药品销售金额排序稍有变化,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药、抗恶性肿瘤药、消化系统药等应用较稳定;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5位的药品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较大;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5位的制药企业平均约占总销售金额的23.3%.结论:广东地区药品销售金额运年增长,且增幅较快;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5位的药品中抗感染药较多;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5位的制药企业相对稳定,其中进口企业较少,合资企业居多.
-
长江流域6城市230家医院2004~2006年抗排异药利用分析
目的:评估长江流域6城市抗排异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对长江流域6城市230家医院2004~2006年抗排异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江流域6城市2005、2006年抗排异药的销售金额增长率分别达28.4%和23.9%.其中,上海市2004~2006年的销售金额比例分别为67.1%、62.5%、65.4%;杭州市为12.6%、16.7%、14.7%;南京市为5.3%、4.6%、4.6%;武汉市为7.6%、9.0%、7.4%;成都市为4.9%、4.5%、5.0%;重庆市为2.5%、2.7%、2.9%.结论:抗排异药在长江流域6城市的用量并不平衡;其一临床应用与国内、外新药的上市基本同步;进口产品占市场份额的大部分.国产药的市场份额缓慢上升;抗排异药价格昂贵,应考虑降低药价,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5种5-HT3受体拮抗药治疗化疗所致呕吐的小成本分析
目的:比较5种5-HT3受体拮抗药治疗化疗所致呕吐的经济学效果.方法:128例化疗患者分为5组,分别应用盐酸昂丹司琼(A组)、盐酸格拉司琼(B组)、盐酸托烷司琼(C组)、盐酸阿扎司琼(D组)、盐酸雷莫司琼(E组)5种5-HT3受体拮抗药治疗化疗所致呕吐,观察疗效,采用药物经济学小成本法进行比较.结果:A、B、c、D、E组有效率分别为75.00%、81.48%、84.62%、88.00%、8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分别为223.80、213.90、459.00、345.00、414.00元.结论:盐酸格拉司琼是治疗化疗所致呕吐较经济有效的药物.
-
3种用药方案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3种用药方案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成本-效果.方法:191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脑络通胶囊+银杏叶胶囊(A组)、脑安胶囊(B组)、脑心通胶囊(C组),3组均同时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用药时间均为90 d,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86.7%、93.8%,3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A、B、C组成本分别为459.00、481.68、789.48元,A组与C组、B组与C组的成本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B组的成本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组方案较经济,但A、B组的成本差别不大.
-
3种用药方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治疗慢性荨麻疹3种用药方案的经济学效果.方法:对口服曲普利啶胶囊+雷尼替丁胶囊(A组)、口服左西替利嗪片(B组)、口服左西替利嗪片+润燥止痒胶囊(C组)3种用药方案进行经济学分析.结果:A、B、C组成本分别为91.96、54.16、356.56元,有效率分别为76.09%、74.00%、91.84%,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20.86、73.19、388.24;以B组为参照,A、C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808.61、1695.07.结论:C组方案较佳.
-
98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过敏反应的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收集1990年1月~2007年6月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过敏反应的病例98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与给药方式、不合理用药、药物过敏史等密切相关.结论:广大医药工作者应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坚持合理用药.
-
113例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相关性分析
目的:对113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分析,以验证国际共识标准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2006~2007年在我院诊断为药物性肝病的患者113例按照国际药物性肝损害分型标准进行临床分型,采用Maria标准及DDW-J标准进行评分,分析发生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相关性.结果:药物性肝病占同期住院的肝病病例的13.7%(113/822),其中肝细胞损害型占15.0%(17/113),胆汁淤积型占81.4%(92/113),混合型占3.5%(4/113).Maria标准及DDW-J标准得出药物与肝病相关性的结论不尽相同.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主要是降脂药和免疫抑制剂,抗凝剂居第3位.结论:DDW-J标准与临床诊断比较接近.规范了药物性肝病的诊断标准,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
我院2006年9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方法: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收集的9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3例ADR报告中,>60 a的患者ADR发生率高(占47.3%),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占31.2%),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69.9%),ADR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5.5%).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
我院门诊处方合理用药指标干预调研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指标现状.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5~2007年门诊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3年来,我院门诊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由2.40种下降到2.25种;抗菌药物应用比例由20.74%下降到20.25%,应用品种数由116种下降至110种;注射剂应用比例由11.84%下降至9.48%,应用品种数由304种下降至299种.结论:我院门诊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抗菌药物与注射剂应用品种数及所占比例等指标基本合理;全面、有效的干预措施在促进合理用药方面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
临床药师开展哮喘患者教育模式的路径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哮喘患者教育的方法.方法:设计方案,分析临床药师参与哮喘患者教育的必要性.结果与 结论:临床药师是临床治疗团队中的一员,有责任加入到哮喘患者教育中来,充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药学知识开展有效的教育,以提高哮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
我院351份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药品说明书中有关儿童用药内容的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临床常用中西药药品说明书351份,对儿童用药内容进行调查、分析,指出不足.结果与 结论: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项目缺项严重,应当引起重视,加强管理.
-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模式.方法:借鉴我国医院药学与药师传统工作模式、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学员工作模式,提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结果与 结论:为了更好地参与临床药物治疗,临床药师应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职业定位,并应重视临床药学专业知识和医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持续补充.
-
利用医院局域网开展临床合理用药监控初探
目的:开展临床合理用药监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利用"军卫1号"工程局域网与"医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医信通平台,在线查阅我院2006年10月~2007年3月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查房记录、治疗方案及相关检验报告,对医嘱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医师进行网络沟通与交流.结果:临床存在重复用药及用法不当、荆量过大现象,部分联用存在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外科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选药不当和疗程过长等方面.结论:应重视药物的相互作用,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联用指征和疗程,减少毒副作用和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
药学监护在临床癫痫治疗中的作用与疗效分析
目的:了解药学监护在临床癫痫治疗中的作用,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的必要性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1年1月~2007年1月在某院接受癫痫病治疗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 结论:临床药师向临床医师提供用药方案的实施与否,与临床癫痫疗效具有很大相关性;临床癫痫治疗需要临床药师提供合理的药学监护.
-
胰岛素注射液对注射用头孢地嗪钠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考察胰岛素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对注射用头孢地嗪钠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考察配伍液在12 h内的外观及pH值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地嗪钠的含量.结果:配伍液在室温下12 h内无明显外观、pH值、含量变化.结论:胰岛素注射液在室温下12 h内对头孢地嗪钠稳定性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