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llergy & Clinical Immunology 중화림상면역화변태반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8705
  • 国内刊号: 11-5558/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10073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奉春 尹佳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皮肤病

    作者:邓小蓉;钟华;宋志强;郝飞

    嗜酸粒细胞是在感染、非特异性组织损伤、变态反应和恶性肿瘤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多能粒细胞.在多种内外源性因素刺激下,嗜酸粒细胞可从周围组织募集到局部并参与多种炎性反应的启动和发展,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本文就药疹、特应性皮炎、大疱性类天疱疮、疱疹样皮炎、嗜酸性蜂窝织炎、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及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等与嗜酸粒细胞相关的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病因、治疗等做一综述.

  • 滤泡辅助性T细胞与风湿性疾病

    作者:姚林虎;李雪;孟景红;魏平

    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是近发现的一种能够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反应的CD4+T细胞亚群.Tfh定位于生发中心,表面特异性标志为CD4+CXCR5+,其分化不仅由转录因子Bcl-6调控,而且需要人白细胞介素-21、诱导性协同刺激分子、抗体亲和力等多种因素参与.Tfh中的任何相关因子表达异常,将引发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 抗癫痫药物引发药疹的发病机制

    作者:吴培培;李奕;乔海灵;杨静

    抗癫痫类药物是临床引发药疹的常见药物之一,其中重症药疹(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发病率高.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的多态性、相关免疫细胞和分泌的细胞因子、自身的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性、以及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发病.目前随着药疹基因水平的深入研究,用药前筛查致敏基因将成为一种新型的预防手段.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新翔;王俊祥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情况及其骨代谢水平.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RA患者腰椎前后位(L2~L4)、双侧股骨颈、大转子的骨密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骨钙素(bone gal protein,BGP)等骨代谢参数以及炎性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的水平,并同时对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RA患者OP的发生率为56.67%,女性高于男性,绝经后高于绝经前,OP的发生率在大转子处高.与正常对照比,RA患者血清OPG水平显著降低,IL-1β、BGP水平显著升高;合并OP的RA患者较骨量正常或骨量减少的RA患者年龄大,血清钙水平低,OPG、IL-1β和碱性磷酸酶水平高.结论 RA患者存在较高的OP发生率,老年及绝经后女性尤为明显,OP的发生与较高的骨转换率有关.

  • 类风湿关节炎伴周围神经病7例

    作者:毕丹艳;毕丹青;李芹;张虹;晋松;范宏涛;王静;何彦春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伴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RA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四肢肌力下降,血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明显增高,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伤.7例患者均予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且2例联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纳西普.所有患者炎性指标均得到控制,四肢麻木、肢体远端感觉减退等症状改善,但肌萎缩、腕下垂、足下垂等症状无明显变化.结论 RA伴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表现较轻,易被临床忽视而延误病情,造成不可逆的后遗症,因此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

    作者:王立;杨云娇;张烜;李永哲;张奉春

    目的 观察和了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纳入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PBC数据库的PBC患者共322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中合并SLE的临床特点;并与同期PBC数据库中未合并任何一种结缔组织病的PBC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PBC合并SLE者共12例,占全部PBC患者的3.7%,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0.1±9.4)岁.12例PBC合并SLE患者中,9例为先出现SLE,3例为先出现PBC.PBC合并SLE组与单纯PBC组比较,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IgM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C合并SLE患者并不少见,SLE的存在可能使PBC的肝损害相对变轻.

  • 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陆翔;张莉芸;王妤;王来远

    目的 探讨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pachydermodactyly,PDD)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P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关节累及情况、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及病理学检查进行总结分析,并对2005~2011年国内相关内容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该患者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肿胀,无疼痛;查体可见双手第2、3、4近端指间关节侧面呈对称性梭形膨大,关节无压痛,活动自如;实验室及免疫学检查均为阴性.X线片示软组织肿胀,无骨质和关节异常改变;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表皮增生伴角化过度,真皮层增厚伴胶原纤维增多和成纤维细胞轻度增生,无炎性细胞浸润,诊断为PDD.结论 PDD虽是一种少见的风湿科良性疾病,但根据其临床表现、放射学、血清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即可作出诊断.临床上应引起重视,避免误诊、误治.

  • 44例蜜蜂蜂毒过敏的临床特点

    作者:关凯;孔瑞;尹佳

    目的 探讨蜜蜂蜂毒过敏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2002年6月至2012年2月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确诊的蜜蜂蜂毒过敏患者及同时期因过敏性疾病在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就诊,无蜜蜂蛰刺过敏反应的相关临床病史,但蜜蜂蜂毒血清sIgE检测阳性的对照组患者资料;根据蜜蜂蜇刺后的过敏反应类型将研究组分为局部反应组、大局部反应组和全身反应组.分析蜜蜂蜂毒过敏患者生活地域、暴露类型等特点,比较各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IgE比活性(IgE specific activity,sIgET-IgE).结果 研究组44例,男女之比为31:13,平均年龄37(29,48)岁,48%(2144)生活在市区,52%(2344)生活在郊区.局部反应组30例、大局部反应组6例、全身反应组8例.全身反应组中II级1例、III级7例.蜂毒暴露类型构成比的研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5),全身反应组中50%(48)为养蜂者.局部反应组、大局部反应组、全身反应组及对照组sIgET-IgE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身反应组与对照组sIgET-Ig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1%(1.19%,8.84%)vs.0.16%(0.09%,0.49%),P=0.001].全身反应组中1例在首次蜜蜂蜇刺时为大局部反应,3个月后再次蜜蜂蜇刺出现II级全身性严重过敏反应.结论 蜜蜂蜂毒导致全身性严重过敏反应以职业性暴露为常见,使用sIgET-IgE有助于正确诊断蜜蜂蜂毒过敏.

  • 苯磺贝他斯汀与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

    作者:李宏;顾建青;张罗;程雷;刘光辉;尹佳

    目的 对苯磺贝他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并与氯雷他定做比较.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过敏性鼻炎患者120例,每日用苯磺贝他斯汀片10mg,早晚各一次.对照组过敏性鼻炎患者120例,每日用氯雷他定片10mg,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用药14d.疗效评价以治疗的总有效率作为主要指标,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和鼻腔检查积分下降指数作为次要指标.结果 治疗后,苯磺贝他斯汀受试者总有效率为91.4%,氯雷他定组为91.2%,P=0.984;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6.1%,25.4%.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中苯磺贝他斯汀组嗜睡发生率为4.2%;氯雷他定组为14.4%,P=0.012.结论 苯磺贝他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与氯雷他定一样安全有效,且苯磺贝他斯汀组的嗜睡发生率低于氯雷他定组.

  • 沙利度胺治疗炎症性肠病7例疗效

    作者:李明玮;罗雯;李扬;李沛霖;李泉;王芳

    目的 沙利度胺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IBD患者(溃疡性结肠炎4例,克罗恩病3例)接受沙利度胺200mgd治疗,疗程24周.在治疗后2、4、8、12、24和48周时随访,计算国际IBD研究组织指数(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the Study of IBD,IOIBD)评分,并进行结肠镜、血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的检查.同时严密监测任何不良事件.结果 度胺治疗中、重度活动性IBD有效.治疗后4周内IOIBD评分下降幅度大.所有患者炎性指标ESR、CRP水平在治疗后4周开始下降,治疗后24周所有患者镜下评分级别下调.所有患者均经历至少1个不良反应.结论 沙利度胺对中、重度IBD患者具有抑制炎性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肠黏膜修复及降低结肠镜下评分的作用.

  • 比色法检测C1抑制物功能及其在遗传性血管水肿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支玉香;刘宏侠;徐迎阳;张宏誉

    目的 采用比色法检测C1抑制物功能并评价此方法 对诊断遗传性血管水肿(hereditary angioedema,HA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标本的储存时间和温度对检测结果 的影响.方法 将血浆标本加入过量的C1酯酶中,然后加入染色底物C2H5CO-Lys-Gly-Arg-pNA,与剩余的C1酯酶发生反应,通过分光光度仪检测与受试者血浆反应后剩余的C1酯酶与底物反应的吸光度,得出C1 INH的功能活性.通过对65名健康对照者和21例已明确诊断的HAE患者C1抑制物功能的检测,得出该方法 的正常值范围以及在HAE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将9份健康对照者血浆样本分别存放于不同的温度(室温、4℃、-20℃)和时间(收集血浆后立即、4、8和24h),评价标本存放时间和温度对检测结果 的影响.结果 比色法检测C1抑制物的正常范围为(0.56~1.58)U C1 INHml,诊断HAE的特异性(6565)和敏感性(2121)均为100%.室温保存24h后,C1INH功能检测会显著下降;保存于-20℃,对检测结果 无影响.结论 比色法检测C1抑制物功能对HAE的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易受标本保存的温度和时间影响.推荐采血后立即分离血浆检测,或存放于-20℃ 24h或以内检测,否则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

  •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谱检测比对

    作者:白伊娜;宋宁;胡朝军;李萍;李丽君;邓垂文;史艳萍;郑文洁;赵岩;曾小峰;张奉春;李永哲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谱在我国的检测水平及各种自身抗体检测的准确率.方法 由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向参与比对的实验室寄发比对品,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将实验方法 及检测结果 回报.比对项目包括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比对品发放和结果 分析采用随机双盲法,由北京协和医院对各家医院检验结果 进行分析并将结果 反馈给各实验室.结果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正确率的平均值分别为98.6%、95.3%、73.4%及79.2%.结论 目前全国大部分实验室开展了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谱的检测,其中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的检测正确率高,而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的检测水平有待提高.

  • 人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作者:张志伟;侯玉涛;何素辉;邝珠芳;陈章权

    目的 探讨人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mast cell chymase,MC-Chy)的促进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4组实验组小鼠分别予腹股沟部皮下注射基质胶与MC-Chy质粒DNA 50μg(Chy50组)、100μg(Chy100组)、150μg(Chy150组)、200μg(Chy200组)的混合物;抑制剂组小鼠给予MC-Chy质粒DNA 150μg与基质胶的混合物腹股沟部皮下注射,然后每天注射类糜蛋白酶抑制剂chymostatin 10μg至皮下的基质胶栓;对照组小鼠行腹股沟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及基质胶混合物.注射后第7天,以同样剂量的质粒DNA注射至各实验组小鼠皮下的基质胶栓,于第12天处死小鼠,取出胶栓,测定MC-Chy活性及血红蛋白浓度,并进行免疫组化学染色、HE染色,测量血管密度计数.结果 Chy50组(7.5±1.4)、Chy100组(21.7±2.7)、Chy150组(28.4±2.1)、Chy200组(25.8±2.0)血红蛋白浓度与对照组(2.9±0.7)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P<0.01,P<0.01,P<0.01).Chy50组(9.3±2.7)、Chy100组(12.2±4.0)、Chy150组(15.4±3.1)、Chy200组(13.5±3.6)血管密度与对照组(5.9±2.7)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HE染色可见到血管,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到棕黄色阳性颗粒及血管腔.结论 人MC-Chy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白介素-18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作者:任敏;武加标;汤丽;顾巧英;肖菁;蒋立新;戚传平;赵东宝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18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34例RA患者、39例健康体检者和7例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eam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IL-18的水平变化,分别统计TLR4阳性率与IL-18相关性及与疾病活动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的相关性.结果 TLR4在RA高度活动组、中低度活动组的CD14+单核细胞表面的阳性率分别为(24.58±10.13)%、(32.47±12.40)%,高于对照组(13.14±5.22)%和OA组(10.23±3.40)%,4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MFI在RA高度活动组(47.34±19.85)道、中低度活动组(42.56±17.41)道低于对照组(59.38±28.05)道和OA组(67.90±31.40)道,4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RA高度活动组的血清IL-18水平为(236.71±39.42)pgml,显著高于中低度活动组(195.32±20.69)pgml和正常对照组(185.49±42.96)pgml(均P<0.01),且3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4阳性率与IL-18水平呈正相关(r=0.261,P<0.05),而与DAS28呈负相关(r=-0.722,P<0.05).结论 TLR4在RA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表达上调且与血清IL-18的水平呈正相关,而与DAS28呈负相关.提示TLR4可能间接参与RA的发病过程,为RA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分子基础.

  • 应用蛋白指纹图谱筛选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史群;林玮;胡朝军;白伊娜;张文;张奉春

    目的 通过蛋白组学研究发现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单克隆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疗效相关的新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 入组患者为17例经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后病情仍为中至重度活动性RA患者,分别在第0、2、6、14和22周联合英夫利西单抗(200mg次)静脉滴注.分别留取治疗前(第0周)、治疗中(第14周)及治疗后(第26周)血清,并进行详细临床病情评估.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 检测血清中蛋白组学.结果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临床改善者13例(76.5%),无改善者4例(23.5%).在治疗有效的患者中,蛋白组学分析共有10种小分子蛋白水平随治疗而下降;而治疗无效的患者上述10种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此外,无论是治疗有效还是治疗无改善的患者血清中均有2种蛋白分子峰值随治疗升高.结论 利用蛋白组学方法 可发现与TNF抑制剂治疗相关的血清蛋白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可能有助于预测TNF抑制剂的有效性.

  • FCER1B和STAT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小麦过敏的关联研究

    作者:蔡培培;尹佳

    目的 探讨FCER1B和STAT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小麦过敏的易感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63例小麦过敏患者、75例非小麦过敏患者及197例健康对照者的FCER1B基因rs569108和STAT6基因rs324015位点,进行基因关联研究.检测受试者特异性IgE水平,评价基因位点与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小麦过敏患者rs569108、rs32401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非小麦过敏患者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与健康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FCER1B基因rs569108或STAT6基因rs324015与小麦过敏患者的sIgE水平无关联.结论 rs569108和rs324015位点可能不参与小麦过敏的发生.

  • 松柳苗诱发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莫非;李卫平;胡圣尧;邵洁

    食物过敏是指由免疫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可表现为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症状.目前的综合分析认为,儿童食物过敏的发生率为6%~7%,青少年为4%,成人约为2%[1];研究较多涉及牛奶、鸡蛋和坚果类食品.在过去的十几年间,食物过敏的发生率呈增加趋势,过敏食物的种类逐渐增加,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要引起关注.现将研究中1例食物过敏致休克的病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过敏性休克
  • 北京协和医院第六届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暨首届过敏-转化医学峰会纪要

    作者:汤蕊;王子熹;崔乐;马士坤;姜楠楠;徐迎阳;刁颖;孔瑞;关凯;尹佳

    由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和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北京协和医院第六届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暨首届过敏-转化医学论坛"于2012年9月8日在北京召开,论坛邀请到了日本国立相模原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Motohiro Ebisawa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张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张连峰外籍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志杰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胡克平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秀杰研究员、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程雷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李太生教授、免疫内科田新平教授、呼吸内科高金明教授和眼科李莹教授等出席大会并作精彩讲座.本届论坛题目多为基础与临床结合的典范,使参会者对转化医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 解读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狼疮肾炎治疗指南

    作者:王立;张文

    2013年伊始,回顾刚刚过去的2012年,全球的风湿病学界取得了诸多的成就和进步,其中大贡献之一是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针对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治疗和管理推出了各自的指南[1-2].这些指南均基于全面系统的文献复习和严谨细致的统计学分析,条理清晰的从诊断、治疗到随诊、妊娠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陈述和总结,每条推荐意见均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共同讨论达成共识.其中EULAR的建议是由欧洲肾脏病学会及透析和移植协会共同制订的.本文将对上述两个指南进行简要解读和对比.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