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llergy & Clinical Immunology 중화림상면역화변태반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8705
  • 国内刊号: 11-5558/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10073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奉春 尹佳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长链非编码RNA在免疫调节及风湿性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贾媛;张莉芸;张改连;许珂;马丹;李娟

    随着RNA芯片、RNA测序等技术的发展,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基因组中调节基因研究的新领域,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lncRNA不仅参与细胞生物活动的各个环节,其功能失调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目前较多研究集中于lncRNA和肿瘤之间的关系,已有研究证实在肿瘤细胞中,某些特定lncRNA分子的表达发生变化.但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还可能在免疫调节的不同时期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对lncRNA在免疫调节及风湿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风湿病的研究与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 调节性B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作者:朱丽;何岚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由自身免疫介导的,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B细胞在SLE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SLE患者体内B细胞处于高度活化状态,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但是,近新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具有负向调节免疫应答功能的B细胞亚群,这种B细胞亚群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IL-35及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抑制致病性T细胞及其他淋巴细胞的增殖,从而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过度炎症反应;目前将这种具有负向调节免疫应答能力的B细胞群称为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 Bregs).本文就Bregs以及其在SLE中的研究进展及现状作一综述.

  • 围手术期严重过敏反应的病因诊断

    作者:孟娟;王良录

    围手术期严重过敏反应虽然发生率低,但可危及生命.对围手术期严重过敏反应进行病因诊断,对于避免患者再次暴露于变应原,诱发严重过敏反应,保证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此方面病因诊断工作的开展远远落后于国外.本文就围手术期严重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常用诊断方法、可引起围手术期严重过敏反应的常见药物及试剂进行综述,以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识.

  • 肠道微生物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李曌;徐东;王紫倩;牛海涛;李梦涛;曾小峰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系统共生并相互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炎性肠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肠道微生态的改变相关,肠道微生物的检测及改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及治疗作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肠道微生物构成与健康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通过饮食、药物调节,重建肠道微生态则有助于改善疾病.本文对肠道微生物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炎及炎性肠病中的作用及目前在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 微小RNA在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作者:马婧一;党秋杰;李洋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患者平均寿命降低,并且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RA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但免疫紊乱是其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微小RNA主要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可以调控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网络,从而影响免疫应答.现将微小RNA在RA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抗组胺药物的抗炎特性

    作者:温禾;姚煦

    组胺通过与组胺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效应,其中H1受体在介导过敏性炎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在有无介质存在条件下均可触发下游级联反应.H1抗组胺药物是H1受体的反向激动剂,除具有拮抗组胺作用外,还有抗炎效应,在过敏性炎症性疾病治疗中有重要意义.H1抗组胺药物可以从抑制钙离子通道或下调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表达等方面发挥其抗炎作用,本文主要从其干扰免疫级联反应的不同环节角度出发综述H1抗组胺药的抗炎效应机制.

  • 基于多种生物学标记物的疾病活动度评分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

    作者:宋志博;张卓莉

    近年来,目标治疗策略明显改善了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预后,因此,监测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极为重要,对更理想的评估疾病活动度方法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止.目前已知,细胞因子在RA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细胞因子寻找新的评估疾病活动度的方法,可能会更客观地反映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度.Michael Centola等从396种生物学标记物中选择了包括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瘦素、白细胞介素-6、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3、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人软骨糖蛋白-39和抵抗素在内的12种生物学标记物,通过权重计算得到评分,用来评价RA疾病活动度,简称多生物学标记疾病活动性(multi-biomarker disease activity,MBDA)评分.目前已有研究表明,MBDA评分与改良28关节MBDA评分(DAS28)-红细胞沉降率、DAS28-C反应蛋白、临床疾病活动指数、美国风湿病学协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Boolean缓解标准及健康评估问卷显著相关.同时与传统的评价RA疾病活动度的指标相比,MBDA评分可以更好地预测影像学进展、疾病复发,并且对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 微小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

    作者:赵静;王静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产生大量自身抗体造成机体的多系统损害.SLE 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能与多个基因相关,并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近年来,SLE与基因调控的关系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关于微小RNA与SLE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本文对微小RNA在SLE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IgE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朱伟;曹梦妲;周艳君;孟玲;魏继福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在自身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IgE保护机体免受毒物、寄生虫、环境污染物的侵袭,但同时也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疾病,造成机体损害.本文对近期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对IgE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的作用和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理论基础.

  • 宠物与过敏

    作者:马仕坤;王瑞琦;尹佳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过敏的人也越来越多.一方面,宠物可以导致过敏,引起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另一方面,近来的研究发现,在生活早期尤其是母亲孕期即开始接触宠物,可能对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预防作用.本文就宠物与过敏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宠物 超敏反应
  • 男女性强制性脊柱炎临床特征比较

    作者:郝萱语;张宁

    目的 探讨男性与女性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临床特征及两者之间差异的可能原因.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57例男性AS患者及43例女性A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通过t检验或卡方检验对纳入研究患者临床特征,相关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晚(P=0.034),以炎性背痛为首发症状男性多于女性[84.71%(133/157)vs.67.44%(29/43),P=0.015],以外周关节炎为首发症状女性则多于男性[12.74%(20/157)vs.30.23%(13/43),P=0.010].疾病累及手关节、膝关节、肘关节及踝关节的外周关节炎发生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分别为:2.5%(4/157)vs.16.3%(7/43),22.3%(35/157)vs.46.5%(20/43),1.9%(3/157)vs.9.3%(4/43),3.8%(6/157)vs.11.6%(5/43),P值分别为0.002、0.003、0.040、0.047].C反应蛋白增高男性多于女性[69.4%(109/157)vs.41.9%(18/43),P=0.001].骶髂关节炎Ⅱ级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男性患者骶髂关节炎Ⅳ级发生率高于女性,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6.6%(26/157)vs.32.6%(14/43),17.2%(27/157)vs.4.7%(2/43),P=0.030、P=0.049].结论 男性AS患者与女性AS患者相比,发病年龄早,病情相对更重.

  • 空气中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颗粒物对成人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俊;徐文帅;吴秀秀;高楠楠;田欣伦;张腾越;李伟;黄靖婧;李雪;徐凯峰

    目的 研究空气中粒径≤10 μm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 10 μm in aerodynamic diameter,PM10)暴露对成人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2016年1至10月在北京地区常住居民中招募17例成年哮喘患者,在9个月时间内,每3个月完成一次肺量仪通气功能检查,至少需要完成2次检查,共获得26组有前后肺功能对比的数据.分析受试者每3个月间隔时间内肺功能的变化值与该时段内PM10暴露平均值之间的关系.肺功能分析值选取舒张试验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re-bronchodilator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 expressed as percent predicted,Pre FEV1%)、舒张试验前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re-bronchodilator forced vital capacity expressed as percent predicted,Pre FVC%)、舒张试验前1秒率(pre-bronchodilator FEV1/FVC,Pre FEV1/FVC)、舒张试验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ost-bronchodilator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 expressed as percent predicted, Post FEV1%)、舒张试验后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ost-bronchodilator forced vital capacity expressed as percent predicted,Post FVC%)、舒张试验后1秒率(post-bronchodilator FEV1/FVC,Post FEV1/FVC)等6个指标.6项指标的变化值分别设定为ΔPre FEV1%、ΔPre FVC%、ΔPre FEV1/FVC、ΔPost FEV1%、ΔPost FVC%和ΔPost FEV1/FVC.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PM10暴露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 在3个月时间段内,以PM10中位数划分为相对较高PM10暴露组[(98.00±10.99) g/m3, n=13]与相对较低PM10暴露组[(79.23±6.30) g/m3, n=13].ΔPre FEV1%、ΔPre FEV1/FVC、ΔPost FEV1%和ΔPost FEV1/FVC在PM10相对较高暴露组[4个指标变化分别为(-6.96±10.49)%、(-3.79±7.92)%、(-4.07±5.72)%和(-2.85±5.14)%]与相对较低暴露组[4个指标变化分别为(4.32±12.02)%、(2.22±5.38)%、(7.61±12.66)%和(7.79±7.93)%]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05、0.016、0.004、0.020).ΔPre FVC%[两组变化值分别为(-4.62±8.83)%、(2.63±13.49)%]、ΔPost FVC%[两组变化值分别为(-2.65±6.74)%、(0.28±13.58)%]在相对较高PM10暴露组虽有下降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M10 的长期暴露对成人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会产生负面健康效应,需要引起重视.

  • 双向电泳结合免疫印迹技术分析蜉蝣变应原

    作者:刘硕;蔡笃程;李春林;孟光;龙绮;谢伟伟

    目的 用双向电泳和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对蜉蝣提取液蛋白质组分进行分析,寻找蜉蝣主要致敏蛋白质.方法 提取蜉蝣总蛋白,应用双向电泳结合免疫印迹技术,获得相应的电泳图谱和免疫印迹图谱,免疫印迹一抗为蜉蝣过敏患者血清,二抗为鼠抗人IgE抗体.结果 蜉蝣蛋白质提取液经双向电泳后,考马斯亮蓝染色,电泳图谱显示约805个主要蛋白点.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0 000~130 000;等电点主要集中在4.0~9.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阳性患者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蛋白点数约为27个.结论 双向电泳联合免疫印迹技术对蜉蝣提取液蛋白质组分分析具有实用价值,并可进一步用于变应原致敏组分的研究.

  • 吡非尼酮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三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邱明亮;姜楠;吴婵媛;王迁

    目的 探讨吡非尼酮治疗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相关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例应用吡非尼酮治疗CTD-ILD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中报道的类似病例进行汇总分析,提取有效数据,包括临床资料、疗效指标、安全性数据等.结果 检索文献共有应用吡非尼酮治疗CTD-ILD的类似病例40例,结合本文报道的3例,共43例.其中,女性29例(67.4%),平均年龄约为49.7岁.CTD病种为皮肌炎31例(72.1%),系统性硬化症9例(20.9%),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各1例.CTD病程8个月至21年不等.在影像学资料完整的12例患者中,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共4例(33.3%),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pneumonia,NSIP)共8例(66.7%).12例患者中大部分经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并加吡非尼酮治疗后,呼吸困难症状缓解,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 of the lung,DLco)%、肺总容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有一定改善,高分辨率CT表现无明显进展,临床转归尚可,显示出一定的疗效.用药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对于肺功能进行性恶化的CTD-ILD患者,应用吡非尼酮治疗的安全性较好,可能具有潜在治疗价值.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特征

    作者:陈颖娟;李梦涛;曾小峰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35例SLE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首次出现血小板减少时的系统受累情况,分为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组(14例)和多系统受累组(21例),比较两组性别、起病年龄、病程、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amage index,SDI)和组间类型相互转变.结果 两组女性优势、发病年龄、病程、皮肤黏膜出血和骨髓病变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多系统受累组相比,血小板减少的出现早于SLE确诊的发生率(64.3% vs.14.3%, P=0.002)、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的发生率(100% vs.28.6%,P=0.000)在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组中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首发症状为皮肤黏膜损伤(14.3% vs.57.1%,P=0.011)、关节炎(0% vs.23.8%,P=0.049)的发生率在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组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SLE分类标准方面,与多系统受累组相比,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组表现为浆膜炎(7.1% vs.38.1%,P=0.040)、关节炎(14.3% vs.66.7%,P=0.002)、神经系统病变(0% vs.38.1%, P=0.009)和抗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dsDNA)抗体阳性(42.9% vs.76.2%,P=0.046)减少;脏器累及损伤方面,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组骨骼肌肉损伤(14.3% vs.71.4%,P=0.001)较多系统受累组少;在病程早期多系统受累组SLEDAI[5(3~12) vs.1(1~5),P=0.007]和SDI[0(0~1) vs.0(0~0),P=0.031]显著高于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组,病情进展到晚期时表现为持续严重血小板减少伴有低疾病活动评分和出血征象,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E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早期可分为孤立性血小板减少和多系统受累类型,晚期以持续严重血小板减少伴有低疾病活动评分和出血征象为主要特征.

  • 脊髓占位一例:罗道病抑或IgG4相关硬化性硬脊膜炎?

    作者:张正宇;王立;张文

    罗道病(Rosai-Dorfman病)[1]又称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是一种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966年Azoury和Reed首先报道,1969年Rosai和Dorfman对其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正式命名为Rosai-Dorfman病或SHML.部分患者累及淋巴结外器官,椎管内受累国内外均罕见[2-5].IgG4相关性疾病(IgG4 related disease,IgG4-RD)是近几年新认识的一种炎症伴纤维化的疾病,其特征为受累器官肿大伴硬化,病变组织中大量淋巴和浆细胞,特别是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伴有席纹状纤维化、闭塞性静脉炎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临床上可表现为一个或多个器官受累,以泪腺、唾液腺、胰腺病变为常见,还可累及后腹膜、甲状腺、肾脏、肺等器官,单独以神经中枢受累的较为罕见.有报道称罗道病患者受累组织中免疫组织化学可显示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与IgG4-RD相互模拟[6].本文报道1例病理表现具有罗道病特点且有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和组织纤维化的硬脊膜炎致脊髓压迫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 第三届国际IgG4相关性疾病和纤维化疾病研讨会纪要

    作者:刘燕鹰;张文

    第三届国际IgG4相关性疾病(IgG4 related disease,IgG4-RD)和纤维化疾病研讨会(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gG4-RD and Fibrosis)于2017年2月15日至18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大会由John Stone教授和Tsutomu Chiba教授主持,大会内容丰富,异彩纷呈,涉及IgG4-RD相关病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治疗及与肿瘤的相关性等多方面.参会代表讨论热烈,是一次名副其实的思想交融与碰撞.

  • 2016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关于痛风治疗的建议: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

    作者:王昱;张卓莉

    自2006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首次提出痛风的治疗指南之后,新型治疗痛风的药物以及治疗相关证据不断出现.2016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小组根据系统文献综述以及投票提出了新的痛风治疗共识和建议,该建议于2016年7月在Ann Rheum Dis正式刊出[1].本文将其中的主要内容摘录总结,希望能够指导痛风的治疗.

    关键词: 痛风 治疗建议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