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llergy & Clinical Immunology 중화림상면역화변태반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8705
  • 国内刊号: 11-5558/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10073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奉春 尹佳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白塞病血管炎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蔡宇波;陆瑜

    白塞病是以非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多系统脏器,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白塞病血管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重点介绍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状态、一氧化氮三者在炎症状态下参与引起血管炎症的作用及其互相影响的机制.

  • 花粉变应原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程璇;尹佳

    花粉变应原的分离与鉴定是研究花粉变应原性的基础,同时也是建立变应原标准定量方法以实现花粉变应原制剂标准化的前提.在花粉症的其他防治研究中,花粉变应原的分离与鉴定可为分子诊断方法的建立、低致敏性重组变应原疫苗、肽段疫苗及DNA疫苗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有利于特异性免疫治疗机制的阐明.因此,花粉变应原的分离和鉴定对花粉症及其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真菌变态反应研究进展

    作者:关凯;王良录

    真菌是常见、重要的吸入性变应原之一,可引发变应性鼻炎、鼻窦炎、支气管哮喘、变应性结膜炎、变应性胃肠炎、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变应性肺炎(或过敏性肺泡炎)及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或变应性支气管肺真菌病(ABPM)等变态反应疾病.本文总结了真菌变应原致敏蛋白组分研究、不同繁殖体致敏蛋白组分及效价的比较研究、真菌变应原间的交叉反应性、基因重组真菌变应原的临床应用、真菌变态反应发病机制、大气生物学、免疫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和ABPA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

    作者:陈益和;唐福林

    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ADM)是指一组仅有皮肤表现或以皮肤表现为主、不伴有近端肌无力和血肌酶谱升高的皮肌炎(DM),包括无肌病性皮肌炎和微肌病性皮肌炎.该病在欧美的发病率约占DM的10%,在亚洲这一比例可能要高些.C-ADM的皮肤表现与经典DM一致,随着病程的进展,大部分C-ADM患者并不会出现肌炎的表现.但是,C-ADM常合并有可能危及生命的间质性肺病和恶性肿瘤,故早期诊断、治疗十分重要,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将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目前尚无成熟统一的方案,主要针对皮肤局部病变和严重的合并症进行治疗.

  • ImmunoCAP 250TM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的方法评价

    作者:王瑞琦;尹佳

    目的 对ImmunoCAP 250TM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颁布的标准化文件,进行ImmunoCAP 250TM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的精密度评价.将ImmunoCAP 250TM和UniCAP 100??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ImmunoCAP 250TM对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检测有较好的精密度,批内、日间及总变异系数均小于6%.ImmunoCAP 250TM和UniCAP 100??对常见过敏原特异性IgE和总IgE的检测均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和0.998.结论 ImmunoCAP 250TM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的精密度高,与UniCAP 100??比较相关性好,检测通量大,自动化程度高,适于大中型实验室的临床应用.

  •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单用氟替卡松治疗哮喘1年对小气道功能影响的比较

    作者:迟春花;陈建;李晓玲;李雪迎;何冰

    目的 比较沙美特罗与氟替卡松联用(SFC)和单用氟替卡松(FC)治疗哮喘52周对小气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双盲、平行分组对照研究方法,将34例未控制的哮喘患者随机分配至SFC组(n = 18)或单用FC组(n = 16).按既往吸入糖皮质激素剂量不同,起始药物剂量不同,治疗逐步升级至达到哮喘完全控制(或吸入FC至大剂量 500 μg,每日两次),共治疗52周.比较治疗后4、12、24、36、48及52 周小气道功能指标呼出50%肺活量时流速(FEF50)、呼出75%肺活量时流速(FEF75)、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和哮喘常规肺功能观察指标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大呼气流量(PEF)的变化,以及这些指标的改善率达到12%的两组间差异.结果 SFC组治疗4 周时,FEF50、FEF75和MMEF分别为(2.09 ± 0.95)、(0.70 ± 0.47)和(1.67 ± 0.87)L/s,与治疗前的(1.70 ± 0.76)、(0.58 ± 0.34)和(1.37 ± 0.70)L/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且此后各次随访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 0.05);FC组治疗12 周时,才出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指标(P均< 0.05).治疗4 周时,SFC组的FEF50、FEF75和MMEF改善率≥ 12%的比率分别为77.8%、66.7%和72.2%,明显高于FC组的43.8%、20.0%和37.5%(P均<0.05).治疗52 周时,SFC组和FC组分别有100%和75%的患者FEF50改善率≥ 1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 0.05).治疗后52 周, SFC组和FC组分别有72.2%和37.5%的患者FEV1改善率≥ 12%,两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与单用FC比较,SFC对未控制的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的改善更有效、更迅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消化系统的临床分析

    作者:徐东;张奉春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消化系统受累的发生率以及临床表现特点,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 ~ 2006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220例SLE住院病例,对SLE消化系统受累和无SLE消化系统受累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LE消化系统受累病例共39例,发生率为17.7%,其中12例(30.8%)为SLE的首发表现;平均年龄(34.1 ± 15.8)岁(12 ~ 69岁).消化系统表现为腹泻12例,腹痛25例,恶心呕吐22例,消化道出血3例.病因方面,2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其中1例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1例腹膜炎,7例蛋白丢失性肠病,7例假性肠梗阻(其中1例合并胰腺炎),2例胰腺炎,1例肝损害,另19例无明确病因,考虑与SLE血管炎相关.SLE消化系统受累和无消化系统受累病例间在雷诺现象,泌尿系统受累,血清白蛋白、C3、CH50水平,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率,采用激素冲击、静脉营养治疗及死亡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SLE消化系统受累临床并不少见,且部分为SLE首发表现及主要表现,容易误诊.SLE患者有消化系统表现,且合并雷诺现象、泌尿系统受累时,应考虑SLE消化系统受累可能.SLE消化系统受累患者预后不佳,临床应引起重视以便早期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 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Wegener肉芽肿病

    作者:黄晓明;曾学军;范洪伟;武丽君;滕玉芬;唐福林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Wegener肉芽肿病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采用利妥昔单抗375 mg/m2每周静脉注射,共4周,治疗1例难治性Wegener肉芽肿患者.结果 治疗后患者Wegener肉芽肿伯明翰血管炎评分由治疗前的8分降至2分,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滴度明显下降,临床缓解.随诊1年病情稳定.结论 对于此例难治性复发性Wegener肉芽肿患者,利妥昔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是令人鼓舞的,但与常规治疗的比较有待较多病例和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证实.

  • 炎性肌病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二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蒋颖;张文;高碧霞;唐福林

    目的 研究炎性肌病中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DM)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北京协和医院1995年2月~ 2007年2月收治的2例PM/DM合并RD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皮肌炎患者,RDM出现于疾病活动期,短期内肌肉症状急剧加重,肌酸激酶进行性升高,可伴或不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 急性起病、肌肉症状急剧进展的PM/DM患者需要鉴别RDM;而对于反复、持续性RDM,需除外PM/DM.治疗上需全面兼顾,及时给予免疫抑制去除肌溶解的诱因,并维护重要脏器功能.重要肌群受累或进展至急性肾功能衰竭提示预后不良.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的长期随访观察

    作者:王彩虹;王迎雪;吕志勤;李小峰;张琳;张莉芸;侯云霞;赵春阳;王来远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后抗核抗体(ANA)及其他自身抗体的转归,以及ANA的变化与SLE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71例ANA阳性的活动期SLE患者,经过规律或一度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和/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复查所有患者的ANA、部分患者的抗双链DNA(dsDNA)抗体及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谱,ENA抗体谱包括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抗Sm抗体、抗SSA/Ro抗体和抗SSB/La抗体等.采用SLE疾病活动指数判断病情活动.结果 治疗后共随访6个月~12年,23例ANA转阴,转阴率为32.4%,转阴时间4个月~7年,平均(3.4 ± 2.0)年.随访前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61.9%(26/42),随访后阳性率为22.6%(12/53),26例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中有18例转阴,抗dsDNA抗体阳性的患者均处于活动期.随访前抗Sm抗体阳性率为27.8%(15/54),随访后阳性率为17.5%(11/63),15例抗Sm抗体阳性的患者有5例转阴.ANA转阴组有18例患者处于病情缓解期,5例处于活动期,重度活动4例(3例为临终前状态,自身抗体均为阴性).ANA转阴组的病情缓解率(78.3%)显著高于ANA阳性组(43.8%,χ2=7.480,P = 0.006).ANA转阴组的神经精神狼疮(NP-SLE)发生率(4.3%)显著低于ANA阳性组(25%,P = 0.031),ANA转阴与NP-SLE具有显著相关性(r = -0.250,P = 0.036).结论 ANA与SLE病情活动不一定平行,SLE治疗后ANA可以转阴,抗Sm抗体亦可能转阴.

  • 骨桥蛋白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血管发生的关联

    作者:刘琼;李向培;钱龙;厉小梅;王晓秋;胡闻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滑膜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例类风湿关节炎、5例骨关节炎(OA)和1例外伤后患者关节滑膜组织的OPN及VEGF,计数OPN、VEGF阳性细胞数及血管数目,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A滑膜衬里层和下层OPN阳性细胞数与滑膜血管数量呈正相关(r = 0.837,P = 0.019;r = 0.946,P = 0.010).OA滑膜衬里层和下层OPN阳性细胞数与血管数量无相关性(r = 0.872,P = 0.054;r = 0.154,P = 0.805).RA滑膜下层VEGF阳性细胞数和血管数目呈正相关(r = 0.982,P = 0.010).RA滑膜衬里层及下层OPN阳性细胞数和相应滑膜层VEGF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r = 0.821,P = 0.023;r = 0.964,P = 0.010);OA滑膜衬里层及下层OPN阳性细胞数和相应滑膜层VEGF阳性细胞数无相关性(r = 0.700,P = 0.188;r = 0.500,P = 0.391).结论 OPN在RA的滑膜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OPN和VEGF可能协同作用参与RA滑膜血管翳生成及软骨破坏.

  • 人类白细胞抗原DR4(*0405)表达细胞系的建立

    作者:赵义;向志光;陈振军;张连峰;栗占国

    目的 构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0405)真核表达载体,并使其在小鼠成纤维细胞系中得到稳定表达.方法 从含HLA-DRA全长cDNA的质粒中扩增HLA-DRA的开放读码框(ORF)序列,通过酶切将载体pIRES2-EGFP中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切除,将HLA-DRA ORF插入到载体中;采用RT-PCR方法从HLA-DR4(*0405)阳性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克隆出HLA-DRB1*0405 ORF序列,将其插入pIRES2-DRα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处,构建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DRαβ1*0405.对构建的载体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和测序.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表达载体转入小鼠成纤维细胞系DAP2.3中,G418抗性筛选,并进行单克隆扩增.通过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克隆进行鉴定,筛选出高表达HLA-DR4(*0405)的细胞株,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LA-DR4(*0405)在小鼠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目的 基因插入正确且序列与Genbank一致.流式细胞术筛选得到了高表达HLA-DR4(*0405)的稳定转染细胞株,阳性率达到74.6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证实HLA-DR4(*0405)分子在小鼠成纤维细胞系得到了表达,主要分布于胞膜及胞质内.结论 成功构建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DRαβ1*0405,并在小鼠成纤维细胞系中获得稳定表达,为进一步开展HLA-DRB1*0405的功能研究和转基因鼠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湖北省气传花粉调查

    作者:刘光辉;祝戎飞;张威;李文静;王忠喜;陈欢

    目的 调查湖北省气传花粉的种类及飘散规律,探讨其与花粉症的关系.方法 2003年11月~ 2004年10月在湖北省16个城区选点,同时进行气传花粉的调查,并对2 300例花粉症患者进行花粉过敏原皮肤试验及发病季节分析,对其中352例蒿属花粉过敏症患者进行气道反应性测定,并分析其与花粉浓度间的相关性.结果 全年观察到花粉种类61种,收集花粉257 520粒.气传花粉飘散高峰集中在春季的3 ~ 4月和秋季的8 ~ 10月.花粉症患者的发病季节与气传花粉高峰期相吻合,反映气道反应性的使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降低20%所需乙酰甲胆碱的累积量(PD20-FEV1)与气传花粉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 = -0.6829, P < 0.05).结论 本调查为湖北省气传花粉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对本地区与花粉相关的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鼻息肉患者总IgE与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分析

    作者:林志斌;李添应;陈彦球;陈冬

    目的 观察总IgE(TIgE)与嗜酸粒细胞阳离子(ECP)在鼻息肉患者血浆与组织中的水平,探讨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在鼻息肉发生、发展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UniCAP-100E免疫荧光定量分析系统,检测40例鼻息肉患者(实验组)及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对照组)的外周血与组织匀浆上清液中TIgE及ECP水平.结果 鼻息肉患者组织匀浆上清液中TIgE和EC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 0.01)和外周血(P均< 0.01);且鼻息肉患者组织上清液中的TIgE和ECP(r = 0.462)及外周血TIgE和ECP(r = 0.318)水平分别呈正相关.鼻息肉患者外周血中TIgE和EC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均> 0.05).结论 鼻息肉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过程, 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在鼻息肉形成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 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区域分子1的表达

    作者:李华斌;牟忠林;谭业农;赵质彬;程雷

    目的 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区域分子1(TIM-1)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黏膜中TIM-1的表达,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1的表达情况.结果 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黏膜中TIM-1的表达显著增高(P < 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1的平均荧光强度(135.5 ± 34.2)显著高于对照组(51.1 ± 10.9)(P < 0.05).结论 TIM-1表达增高可能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调节性T细胞与IL-4、IFN-γ的关联性

    作者:陈伟;李向培;翟志敏;陶金辉;李庆;张宏;王玮

    目的 初步探讨调节性T细胞与Th1/Th2型细胞的相关性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4例SLE患者(包括31例初发病例和23例激素治疗病例)及2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5highT细胞比率,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细胞比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初发组CD4+CD25+T细胞及CD4+CD25highT细胞的比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 < 0.05,P < 0.01).初发组(P < 0.01,P < 0.01,P < 0.05)与治疗组(P < 0.01,P < 0.05,P < 0.01)IL-4与IFN-γ水平及IL-4/IFN-γ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初发SLE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治疗组(P < 0.05).初发SLE患者CD4+CD25+T细胞比率与IL-4/IFN-γ比值呈正相关(r = 0.241,P = 0.040).结论 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并对Th1/Th2的平衡有一定的影响.

  • 沙利度胺治疗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作者:张奉春;幺杨;张烜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鸡Ⅱ型胶原于SD大鼠尾跟部多点皮内注射建立CIA动物模型.设立沙利度胺治疗组(沙利度胺 10 mg/d,共4周)、CIA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日观察大鼠关节炎症积分和足垫厚度.4周后处死动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行后足远端趾间关节病理切片,观察关节病理损伤指数.结果 注射鸡Ⅱ型胶原后28d,大鼠的关节炎症积分和足垫厚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 0.001),造模成功.给予沙利度胺后,大鼠关节炎症积分和足垫厚度逐渐改善,4周时与CIA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 0.001);血清TNF-α水平和关节病理损伤指数无明显下降,与CIA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 沙利度胺对CIA有治疗作用,其治疗作用不是通过降低血TNF-α水平实现的,不能延缓关节软骨和骨的破坏.

  • 缓激肽在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任华丽;张宏誉

    目的 评价缓激肽在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3例HAE缓解期患者和40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浆缓激肽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HAE缓解期患者的血浆缓激肽水平分别为(264.67 ± 124.54)和(308.82 ± 135.96)pg/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201).9例HAE患者急性期血浆缓激肽水平为(748.60 ± 249.64)pg/ml,较缓解期的(369.89 ± 212.29)pg/ml显著增高(P = 0.003).单侧肘部水肿患者的患侧血浆缓激肽水平高于健侧.1例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引起水肿的患者,水肿发作期血浆缓激肽水平为550.16 pg/ml,缓解期下降至326.16 pg/ml,但仍略高于正常对照.结论 缓激肽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HAE的发病过程.本研究建立了可用于临床研究的缓激肽测定方法,可应用于其他缓激肽参与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

    作者:徐婷;王杰;金鸥阳;孙凌云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瘦素(Lp)和可溶性瘦素受体(sLR)与SLE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ELISA法检测45例SLE患者及15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Lp、sLR及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水平.直线相关分析法研究SLE患者血清Lp、sLR与BAFF、代谢指标、SLE活动指标的相关性.16例活动期SLE患者治疗前后Lp和sLR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SLE患者血清L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13 ± 0.31)nmol/L vs.(0.91 ± 0.26)nmol/L,P < 0.05],活动期显著高于稳定期[(1.26 ± 0.32)nmol/L vs.(0.98 ± 0.22)nmol/L,P < 0.01].16例SLE患者治疗前L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1.34 ± 0.34)nmol/L vs.(1.07 ± 0.28)nmol/L,P < 0.01].SLE患者血清Lp水平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白细胞数、血小板数、IgA及IgM呈显著负相关,与血清补体C4、24小时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SLE患者血清sL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1.87 ± 14.89)μg/L vs.(12.41 ± 2.40)μg/L,P < 0.05].血清sLR水平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IgA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补体C4呈显著负相关.SLE患者血清Lp水平与血清BAF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 = 0.503,P < 0.001),与血清sLR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 = -0.404,P < 0.01).结论 SLE患者血清Lp和sLR水平显著升高.血清Lp水平和疾病活动指标显著相关,可作为SLE活动性的标志.

  • 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一例报告

    作者:张卓莉;和芳;夏维波

    本文报道1例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 发热、水肿、腹胀、皮损

    作者:张文;吴炜;赵岩;唐福林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39岁,农民,因眼睑及双下肢肿胀9个月,腹胀、皮肤破损4个月于2006年6月23日入院.患者9个月前无诱因出现晨起双眼睑水肿,双下肢可凹性水肿,伴中等度发热,体温 37 ~ 38℃,无畏寒、寒颤、尿频、尿急、腹痛、腹泻、关节肿痛及皮疹.当地医院查血压150/80 mm Hg,尿常规:蛋白(++),血白细胞14.3×109/L,血红蛋白141 g/L,血小板 400×109/L,抗核抗体(anti- nuclear antibody,ANA)1∶100(正常< 1∶100),抗SSA抗体(+).

  • Michael A. Kaliner贺词

    作者:

    关键词: Michael
  • 叶世泰贺词

    作者:

    关键词:
  • 董怡贺词

    作者:

    关键词:
  • 钟南山贺词

    作者:

    关键词: 钟南山
  • 刘德培贺词

    作者:

    关键词: 刘德培
  • 2007上海过敏性疾病诊断和防治国际论坛通知

    作者:

  • 北京协和医院第32届全国变态反应学习班通知

    作者:

  • 特异性免疫治疗管理初探

    作者:林小平;郑岩;高军;吕智慧;冯小娟

    自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 SIT)的开拓者,英国学者Noon和Freeman 1911年首次应用花粉变应原皮下注射治疗"枯草热"(花粉症)获得成功以来[1],人类经历了1个世纪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了SIT确实是治疗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SIT指导性文件"变应性免疫治疗:变应性疾病的治疗性疫苗"[1]和2001发表的ARIA指南[2]"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进一步充分肯定了SIT的作用及其临床疗效.SIT是一种对患有过敏症的个体逐渐增加某种过敏原浸液的摄入量以改善机体对该种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和临床症状,具有长期的疗效并能预防新的过敏症发生,是唯一可以改变过敏反应性疾病自然进程的病因治疗[1,3].这一理论是根据Ⅰ类证据产生的[4].

    关键词: 特异性免疫治疗
  • 世界变态反应网主编致辞

    作者:

    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WAO)新闻和纪要自2004年4月开始发布,它是一份介绍WAO活动的每月时事通讯.这份通讯会发给全世界所有的WAO成员,并已被翻译成7种语言,不久将达到8种语言.在WAO新闻和纪要中,令人感兴趣和受欢迎的部分可能是从与变态反应和免疫学有关的全世界文献中摘录的学术文献回顾.

  • 写在"世界变态反应组织每月文摘"中文版出版之际

    作者:尹佳

    很荣幸应Lockey教授的邀请,在<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创刊之际,向国内的医生们推荐由Lockey教授主编的"世界变态反应组织每月文摘".Richard F. Lockey 是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和南佛罗里达James A. Haley 退伍军人医院免疫和过敏反应科主任,是医学、儿科学及公共卫生学教授,曾任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临床免疫专业学会(AAAAI)主席,是美国变态反应领域非常著名的医生和学者.他曾主编出版了11部有关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专著,18部专论,及500余篇论著、综述和其他科学文章.

  • 脚踏实地促进风湿病发展

    作者:张奉春

    <中华临床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创刊了,这本杂志的诞生是中国临床免疫学发展的需要,一定会对我国临床免疫病和变态反应疾病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 严谨求精办好杂志

    作者:张宏誉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全国同道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终于创刊了.本刊的创建来之不易,它为变态反应学领域的同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的平台,我们一定要珍惜它,爱护它,努力把这本杂志办好.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