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llergy & Clinical Immunology 중화림상면역화변태반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8705
  • 国内刊号: 11-5558/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10073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奉春 尹佳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屋尘螨致敏蛋白组分 Der p1、Der p2和 Der p10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佩燕;孙宝清

    尘螨是常见的室内变应原来源之一,诱导人 IgE 反应主要的尘螨是屋尘螨和粉尘螨。为了解变应原 IgE 组分检测的临床诊断意义和作用,该文就 Der p1、Der p2和 Der p10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风险的管理

    作者:常文静;蔡辉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增加。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肥胖和体力活动缺乏传统危险因素不能完全解释 RA 心血管风险。炎性反应在 RA 和心血管病之间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内皮功能障碍、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而且还能加速传统心血管风险,如血脂异常、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目前关于 RA 和心血管病之间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 RA 心血管风险管理是必要的。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结缔组织病中的作用

    作者:郭娟;周炜

    组蛋白的乙酰化状态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受组蛋白乙酰化酶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s)共同调控。细胞异常状态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明显增强,打破原有的基因表达平衡状态,导致一些影响细胞增殖和调控细胞周期的分子表达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组蛋白可逆性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在免疫反应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结构功能出发,综述其在结缔组织病中可能的作用。

  • 螨制剂舌下免疫治疗对单一和多重致敏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评估

    作者:许晨霞;张妙莲;邹泽红;何颖;伍秋容;赖荷;陶爱林

    目的:观察单一和多重变应性鼻炎患者舌下脱敏的疗效异同并分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舌下脱敏治疗1年以上单一和多重变应性鼻炎患者终止治疗1年后的疗效,并对粉尘螨变应原组分与其他点刺变应原作同源进化树分析。结果纳入患者50例,舌下免疫治疗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4%。50例患者中30例(60%)为多重变态反应患者,阳性率高的前3种变应原依次为蟑螂(83%)、冬季花粉(70%)和蚕丝(63%)。用有序多分类资料比较的秩和检验分析舌下脱敏治疗1年以上单一尘螨过敏患者与多重变态反应患者的疗效,两组总体分布相同。结论使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多重与单一尘螨变态反应患者治疗效果相当。粉尘螨滴剂亦可用于多重变态反应患者常规治疗。

  • 5例抗丙氨酰 tRNA 合成酶抗体阳性患者临床特征

    作者:吴庆军;张文;李永哲;田新平;张;赵岩;曾小峰;张奉春;唐福林

    目的:探讨抗丙氨酰 tRNA 合成酶(alannyl tRNA synthetase,PL-12)抗体阳性的抗合成酶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AS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5例抗 PL-12抗体阳性 ASS 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结果和影像学改变。结果5例抗 PL-12抗体阳性患者的基础疾病为皮肌炎2例,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和间质性肺炎各1例。5例患者均有肺间质病变,4例为首发和突出表现,胸部高分辨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双下肺网格影和磨玻璃影为主;肺功能提示限制性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障碍。典型皮肌炎皮损和技工手各2例,肌炎、关节炎、雷诺现象和发热各1例。胞浆型抗核抗体阳性4例,抗 Ro-52抗体阳性4例,抗 SSA 抗体阳性1例。5例患者中4例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0.8~1.5 mg·kg -1·d -1)联合环磷酰胺(100 mg/d),1例还联用了甲氨蝶呤和环孢菌素 A,1例单独应用雷公藤多甙。治疗后3例患者病情好转,2例患者病情稳定。结论抗 PL-12抗体与肺间质病变密切相关,而肌炎少见。

  • 成人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并发慢性假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

    作者:焦洋;张文;谷俊杰;费允云;徐娜;曾学军

    目的:探讨成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合并慢性假性肠梗阻(chronic intestinal pseudo-obstruction,CIPO)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11月至2013年10月临床成人 PM/DM合并 CIPO 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及总结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及转归。结果合并 CIPO 的成人 PM患者2例,DM患者4例,分别占同期住院成人 PM/DM患者的0.45%(2/441)及0.54%(4/747)。6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2,平均年龄(41±15)岁。CIPO 均非临床首发症状,发病时间为 PM/DM诊断后1~10年,部位均位于小肠。83%(5/6)患者病程中合并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2例患者经胃镜明确出血部位分别为胃小弯及十二指肠降部,镜下均表现为多发黏膜溃疡出血。6例患者中33%(2/6)在出现肠梗阻时并无明确肌肉受累表现,67%(4/6)肌酸激酶、红细胞沉降率及超敏 C 反应蛋白均处于正常范围。1例患者发病时肌肉活检示小血管炎性病理改变。6例患者中5例接受足量激素(1 mg/kg)治疗,2例接受大剂量激素冲击(甲泼尼龙1 g/d)联合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50%(3/6)患者终完全缓解。结论成人 PM/DM患者合并 CIPO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不除外与继发血管炎有关,由于病程中通常合并急性消化道出血,临床处理非常困难,总体死亡率高。早期识别并及时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巨细胞病毒抗体转阴后可疑致敏药物斑贴与激发试验

    作者:王松;许爱娥;郑捷;李霞

    目的:对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 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巨细胞病毒抗体转阴后进行可疑致敏药物的皮肤斑贴试验与口服激发试验,为了解病毒感染在 DIHS 中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例可疑致敏药物为美西律和头孢呋辛的 DIHS 患者临床痊愈2年后行皮肤斑贴试验,分别于48、72和120 h 连续观察,均未出现皮疹为阴性;另外,行口服激发试验,服药期间和停药1周内未出现发疹和发热为阴性。结果斑贴试验阴性,口服激发试验后随访20个月未有发热、发疹。结论 DIHS 是由病毒感染参与、T 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病毒感染是导致该型药疹发生的“共因子”。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特点

    作者:王立;陈华;钱敏;周佳鑫;吴庆军;郑文洁;张奉春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 SLE 中合并 CVST 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全身病情活动度、血栓形成部位、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结果 SLE 并发 CVST 患者13例,占同期 SLE 住院患者(4540例)的0.29%。女10例,男3例,平均年龄30.5岁。神经系统表现以头痛(11/13)、视力下降(7/13)、意识障碍(5/13)、癫痫(4/13)为常见。脑脊液压力升高9例,其中7例>330 mm H2 O,脑脊液蛋白升高5例。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提示血栓形成部位常见于横窦(11/13)、乙状窦(8/13)、上矢状窦(4/13)等,多数(10/13)患者为2处以上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平均 SLE 疾病活动指数为(11.7±2.8)分(不包括 CVST)。经脱水降颅压、抗凝、糖皮质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及地塞米松鞘注治疗,9例患者好转,3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 CVST 是 SLE 的罕见并发症,多发生于 SLE 活动期,有特殊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压力升高等提示,需早期识别、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 IgG 亚类特点

    作者:张昊泽;李萍;徐东;侯勇;王迁;李梦涛;李永哲;曾小峰;张奉春

    目的:探讨血清 IgG 亚类与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的关系,分析 IgG 亚类在 SSc 中的分布特点以及在 SSc 中血清 IgG4是否显著升高。方法利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102例 SSc 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 HC)血清 IgG1-4浓度,比较分析 SSc 组血清 IgG 亚类水平与 HC 组有无差异,并结合 SSc 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具有不同临床特征的 SSc 患者 IgG 亚类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结果与 HC 组相比,SSc 组血清 IgG1(IgG1/IgG)[IgG1:(8085.00±1565.68)mg/L vs.(9236.67±3258.62)mg/L;IgG1/IgG:(56.83±8.16)% vs.(63.66±9.68)%]、IgG3(IgG3/IgG)[IgG3:(394.60±232.79)mg/L vs.(703.69±509.57)mg/L;IgG3/IgG:(2.72±1.46)% vs.(4.74±2.92)%]水平显著升高,而 IgG2(IgG2/IgG)[IgG2:(5406.25±2150.77)mg/L vs.(4117.56±1668.37)mg/L;IgG2/IgG:(36.57±7.84)% vs.(28.46±8.47)%]、IgG4(IgG4/IgG)[IgG4:485.50(53.62,1454.00)mg/L vs.289.00(91.26,1529.50)mg/L;IgG4/IgG:3.20(0.52,10.17)% vs.2.04(0.65,8.83)%]水平显著降低;IgG 正常的 SSc 组患者与 HC 组比较,其血清 IgG3(IgG3/IgG)[IgG3:(617.68±435.42)mg/L vs.(368.24±220.54)mg/L;IgG3/IgG:(4.69±2.90)% vs.(2.73±1.50)%]、IgG1/IgG [IgG1/IgG:(63.16±9.50)% vs.(58.41±6.72)%]水平显著升高,IgG2(IgG2/IgG)[IgG2:(3745.14±1489.10) mg/L vs.(4677.58±1240.16)mg/L;IgG2/IgG:(29.06±8.45)% vs.(34.73±5.66)%]、IgG4(IgG4/IgG)[IgG4:250.00(91.01,1365.50)mg/L vs.511.00(50.71,1644.00)mg/L;IgG4/IgG:2.03(0.65,8.73)% vs.3.54(0.47,11.11)%]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SSc 组中 IgG4>1350 mg/L 者占6.86%,HC 组中>1350 mg/L 者占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78)。与抗 Scl-70阴性 SSc 患者比较,抗 Scl-70阳性 SSc 患者血清 IgG2(IgG2/IgG)[IgG2:3460.00(1346.95,8352.00)mg/L vs.4280.00(1568.00,7612.00)mg/L;IgG2/IgG:25.44(8.09,46.94)%vs.30.94(15.39,41.92)%]水平显著升高,血清 IgG1/IgG [68.26(45.95,88.07)% vs.62.33(48.04,76.41)%]水平显著下降;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 SSc 患者血清 IgG1(IgG1/IgG)[IgG1:7850.00(5250.00,17300.00)mg/L vs.9170.00(7461.00,16470.00)mg/L;IgG1/IgG:64.04(46.64,74.89)% vs.67.45(51.25,84.91)%]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 PAH 者,血清 IgG2/IgG [28.72(17.19,42.89)% vs.24.77(10.29,42.39)], IgG4/IgG [2.21(0.65,8.80)% vs.1.94(0.42,7.40)%]水平显著低于未合并 PAH 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Sc 患者从出现雷诺现象到 SSc 发病的时间与血清 IgG2呈现低度相关(r =0.353,P =0.001)。结论血清 IgG 亚类在 SSc 患者中的分布明显不同于健康人群,即使是 IgG 正常的 SSc 患者其 IgG 亚类分布也不同于健康人群,SSc 患者中血清IgG4(IgG4/IgG)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血清 IgG 亚类在具有不同临床特点的 SSc 患者中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 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膀胱炎3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尊忠;李梦涛;曾学军;徐东;侯勇;曾小峰;张奉春

    目的:总结分析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合并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报道北京协和医院近年来治疗的3例 SS 合并 IC 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均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发病初期均怀疑为尿路感染,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其中2例 SS 患者以 IC为首发表现。3例患者均无明显的尿路梗阻及假性肠梗阻症状。药物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症状多在2周后减轻,晚期严重患者需手术治疗。结论 SS 合并 IC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以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临床上易被误诊、漏诊,当 SS 患者出现反复尿路刺激症状时,要考虑到 IC 可能。

  • 嗜酸性筋膜炎病理及磁共振成像特征

    作者:吴婵媛;王迁;钟定荣;徐东;李梦涛;张文

    目的:评估肌筋膜活检病理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在嗜酸性筋膜炎(eosinophilic fasciitis,E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995年2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 EF 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肌肉 MRI 和病理学特征。结果纳入的14例 EF 患者中,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1±16)岁,病程平均为(11±9)个月。实验室检测显示13例(92.9%)存在嗜酸粒细胞增高,10例(71.4%)抗核抗体阳性。肌肉 MRI 检查可见受累肌筋膜增厚和强化。12例行肌筋膜活检,病理多为慢性炎性反应、纤维素样变性、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仅3例见少量嗜酸粒细胞浸润。治疗仍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随访0.5~6.0年,多数患者病情稳定。结论 EF 是临床较为少见的结缔组织病,病变部位活检病理和 MRI 均有助于诊断,其中合并抗核抗体阳性并不少见,长期随访预后良好。

  • 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豚鼠动物模型的构建

    作者:赵显莉;刁颖;贺银丽;徐艳峰;郭珣;李挚;孙劲旅;高虹

    目的:建立豚鼠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的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条件(镍浓度、致敏时间、汗液和接触时间)对造模的影响,为临床前评价镍 ACD 治疗药物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选择86只240~270 g 豚鼠,按不同条件(硫酸镍浓度、致敏时间、人工汗液、封闭接触时间)随机分为14组,第0天、第7天、第14天致敏且第28天激发的8组(20%Ni-28d-6h、10%Ni-28d-6h、20%Ni-28d-SP-6h、10%Ni-28d-SP-6h、20%Ni-28d-24h、10%Ni-28d-24h、20%Ni-28d-SP-24h、10%Ni-28d-SP-24h),第0天、第1天、第2天连续3天致敏且第9天激发的6组(20%Ni-9d-6h、20%Ni-9d-24h、20%Ni-9d-SP-6h、20%Ni-9d-SP-24h、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激发后0~72 h,对激发部位皮肤红斑和水肿情况进行动态分级;分别于激发后24、48、72 h 采集第9天激发的6组豚鼠激发部位皮肤,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皮损组织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2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γ含量;HE 染色观察激发部位皮肤病理变化;结果第28天激发组,激发后各组激发部位皮肤48 h 红斑程度强,并于48 h 后红斑程度减轻;第9天激发组,红斑在24 h 程度强并一直持续到72 h;而皮肤水肿各组均不明显。第9天激发后皮损部位皮肤组织中 IL-2和 IFN-γ均在48 h 达到峰值并持续到72 h,峰值分别为(533.53±41.51)pg/ml 和(1235.63±76.85)pg/ml。激发部位皮肤表面结痂,表皮增厚,轻度角化过度,真皮毛细血管扩张,真皮及表皮内有炎性细胞浸润,与人类 ACD 病理表现一致。结论第0天、第1天、第2天致敏且第9天激发的致敏方法能建立皮肤反应较严重的 ACD 模型,并通过增加镍浓度、封闭接触时间以及人工汗液控制变态反应程度;第0天、第7天、第14天致敏且第28天激发的致敏方法则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 ACD 模型;本研究为研究镍 ACD 提供了与临床相似的各种豚鼠 ACD 动物模型。

  • 5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结局

    作者:李嘉欣;张卓莉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及引起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在本院风湿免疫科规律随访并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 SLE 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患者的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以及妊娠期间服用药物、分娩前 SLE 疾病活动度评分(systemic lupus erytho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比较不同疾病活动度组患者在药物治疗、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方面的不同,并比较不良妊娠结局组(妊娠胎儿丢失、新生儿死亡)与活产组患者药物治疗及疾病活动情况。结果51例 SLE 患者的平均年龄(28.0±3.9)岁,平均病程(4.7±4.5)年,妊娠期间26例(51.0%)应用羟氯喹治疗,31例(60.8%)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平均剂量为泼尼松5 mg/d(0~30 mg/d)。分娩(或引产)前51例患者的 SLEDAI 为(11.8±10.3)分,其中 SLE 中-重度活动组患者20例(39.2%),8例(15.7%)引产;病情缓解-轻度活动组患者31例,无1例引产。共出生新生儿45例(其中2对双胎),新生儿死亡2例(4.4%);活产43例新生儿中2例(4.7%)发生新生儿狼疮。与疾病缓解-轻度活动组患者相比,中-重度活动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25.5±14.0)vs.(13.5±8.5)]、胎儿丢失率[10(50.0%)vs.0(0.0)]及早产率[9(63.6%)vs.9(21.4%)]均显著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而应用糖皮质激素比例[8(40.0%)vs.23(60.7%)]及用药剂量[0(0,30)mg vs.6(0,20)mg]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妊娠结局(胎儿丢失及新生儿死亡)组分娩(或引产)前 SLEDAI 明显高于活产组[(21.3±8.9)vs.(7.1±7.9),P <0.01],而妊娠期糖皮质激素应用比例少于活产组(30.0% vs.68.3%,P =0.032),但两组在羟氯喹应用剂量上无明显差别[0(0,20)mg vs.6(0,30)mg,P =0.096]。结论分娩前 SLE 活动度与妊娠不良结局(如胎儿丢失、早产及新生儿死亡)有关,疾病活动度高是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

  • 精液引起严重过敏反应1例

    作者:汤蕊;陈适;孙劲旅

    精液过敏为少见的过敏现象,可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症状,甚至造成育龄女性不孕不育。精液引起严重过敏反应更为少见,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精液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病例,希望提高临床不孕症诊治工作中对精液过敏的认识。

  • 更正

    作者:

    201 3 年第7 卷第4 期《皮下注射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支气管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的速发不良反应》一文图1 、2 出现错误,现更正如下。

  • 阿托伐他汀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1例

    作者:汤蕊;陈适;张宏誉

    阿托伐他汀为常用降脂药物,该药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罕见。本文报告1例阿托伐他汀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病例,以引起临床医师对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病因的重视。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