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llergy & Clinical Immunology 중화림상면역화변태반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8705
  • 国内刊号: 11-5558/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10073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奉春 尹佳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免疫机制

    作者:魏若尧;赵作涛;陈天成;刁颖;李挚;高虹;孙劲旅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ACD)是由半抗原-特异性T细胞介导、在过敏原接触皮肤后激发产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包含致敏期和激发期。在致敏阶段,半抗原和皮肤中的内源性蛋白组成具有免疫性的抗原蛋白复合体,复合体被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s)捕获后,随APCs从表皮迁移至淋巴结。随后,抗原蛋白复合体活化初始T细胞。活化的T细胞在淋巴结中增殖并分化成为抗原特异性效应T细胞并迁移至循环中。在激发阶段,效应T细胞被皮肤中的APCs再次激活,分泌多种化学介质并引起抗原特异性炎症反应。本文介绍ACD发展过程中的分子和细胞通路以及机制研究的新进展,探索肥大细胞、 B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在ACD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对现已建立的动物模型进行总结,讨论其特点和运用。

  • 滤泡辅助性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陈雨;张文

    滤泡辅助性T细胞(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 Tfh)是一类主要定位于B淋巴细胞滤泡形成生发中心的特殊CD4+T细胞亚群,它在诱导B细胞活化、分化、产生抗体的各个环节均发挥着重要的辅助功能。 Tfh细胞在机体内的正常表达有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应答和内环境的稳定,一旦其表达和(或)功能出现异常,则会引起体内抗体异常表达,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认识和研究Tfh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其功能有利于临床上更好地认识疾病,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长链非编码RNA:气道变应性疾病基因治疗新靶点

    作者:马志祺;滕尧树;李勇

    随着基因组深度测序工作的完成,大量非编码 RNA被发现,其中长链非编码 RNA (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近备受瞩目的哺乳动物转录组重要成员,可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作为多基因调控的气道变应性疾病, lncRNA在其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正逐步受到关注,并有望成为该病基因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lncRNA在气道变应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 四环素及其衍生物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

    作者:张辰蔚;李洋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作为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侵蚀性滑膜炎为主要表现,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几十年来研究表明四环素( tetracycline)及其衍生物具有强大的抗感染、免疫调节、抗炎及阻止病理损伤等作用,并且凭借其良好的药物耐受性及安全性,有望为早期RA及难治性RA患者提供一种治疗选择。本文对四环素及其衍生物在RA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药源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李洪波;林玲

    自从1945年首次报道磺胺嘧啶引起狼疮样症状至今,越来越多的药物被报道能影响人体免疫系统从而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药源性自身免疫性疾病(drug-induced autoimmunity, DIA)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目前DIA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尚未制定一个合适的诊断标准,治疗和预防也缺乏系统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文就 DIA的一般临床特征、致病机制、实验室检查特点、诊断、预防和治疗进行综合。

  • 生物制剂在SAPHO综合征的治疗

    作者:李忱;刘晋河;张文

    SAPHO综合征是罕见病,具有显著炎性皮肤和骨关节表现。关于本病的治疗多参照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生物制剂近10年也有应用于本病的报道。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拮抗剂通常用于治疗对常规治疗无应答的患者,证明对骨关节有显著疗效。近期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 IL)-1单抗也证实治疗有效,目前认为Th17相关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本病,乌司努单抗也有个案报道, IL-17单抗在银屑病关节炎取得良好效果,有望用于本病的治疗。

  • 门诊患者食物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的病因及临床特征

    作者:王子熹;韩伟;李宏;尹佳

    目的:分析食物严重过敏反应患者的变应原及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断此类疾病的水平。方法回顾性检索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6月18日至2012年7月1日门诊就诊的严重过敏反应者,查留档病案,分析致敏变应原,并总结其临床发病特征。结果电子门诊系统回顾性检索严重过敏反应者,共检出170例,留有大病历者97例,进行病因分析,其中食物诱发为77例,中位年龄28岁,青少年组(13~17岁)共21例(27.3%),成人组(≥18岁)共56例(72.7%)。能明确具体食物诱因者69例,占89.6%。常见的食物诱因为小麦,占53.2%;与成人组比较蔬菜/水果(57.1% vs.26.8%)及豆类/花生(52.4% vs.21.4%)作为食物诱因的比例在青少年组显著升高(P<0.05)。同时,青少年患者并发吸入物致敏显著高于成人(95.2% vs.51.8%, P<0.05),主要为花粉致敏比例明显升高(71.4% vs.32.1%, P<0.05)。临床表现以皮肤症状常见,占80.5%;其次为呼吸道症状,占57.1%。小麦过敏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中,运动诱发比例明显升高(31.7%, P<0.05)。存在慢性荨麻疹和(或)皮炎基础病史的患者出现重度反应的比例更高(29.5% vs.9.1%, P<0.05)。结论食物严重过敏反应的门诊患者中,常见的诱因为小麦,常由运动诱发。皮肤症状常见,其次为呼吸道症状。对于青少年花粉症患者,应注意提醒观察有无明确的植物类食物过敏症状。既往存在慢性荨麻疹/皮炎的患者应嘱其警惕严重过敏反应发作症状。

  • 强直性脊柱炎相关IgA肾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作者:姜飞;倪军;胡云琴;俞东容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相关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AS并发IgAN 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案及随访情况。结果 AS相关IgAN患者15例,肾活检时年龄(35.7±9.2)岁,男性11例,女性4例,14例(93.3%) HLA-B27阳性,8例可见血清IgA升高;4例高血压。肾损害多数起病隐匿,10例表现为蛋白尿并发血尿,5例以镜下血尿为主,24 h尿蛋白定量为(0.72±0.59) g,血肌酐水平均正常。肾病理以轻度系膜细胞增生为主,11例可见肾小球球性硬化,8例可见肾小球节段硬化,13例可见新月体形成,13例可见灶性肾间质纤维化,12例可见肾间质血管病变。结论 AS相关IgAN起病隐匿,容易漏诊。血尿是突出的临床表现,轻度系膜增生和新月体形成是常见的病理改变。通过早期诊断和较积极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良好,预后尚可。

  • Ro52表达水平下降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细胞异常激活的相关性

    作者:万姝岑;周炜

    目的:探讨Ro52表达水平是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B淋巴细胞的异常激活相关。方法分离14例SLE患者和10名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使用有丝分裂原美洲商陆( pokeweed mitogen, PWM),抗CD40,抗IgM+抗CD40,抗IgG+抗CD40刺激B细胞;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 S期与G2/M期细胞为增殖细胞;定量PCR检测Ro52表达。结果 SLE患者B细胞激活后增殖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抗CD40、抗IgM+抗CD40、抗IgG+抗CD40刺激后, SLE患者与健康对照增殖细胞分别为3.6%±0.7%、7.9%±2.5%、5.1%±1.3%与2.4%±0.6%、3.7%±1.3%、2.7%±0.5%, P 均<0.05),而Ro5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PWM、抗CD40、抗IgM+抗CD40、抗IgG+抗CD40刺激后, SLE患者与健康对照Ro52表达水平分别为0.50±0.09、0.92±0.16、0.84±0.19、1.03±0.21与1.41±0.20、3.05±0.64、2.19±0.35、3.10±0.72, P均<0.05)。 Ro52表达水平与处于S和G2/M期的增殖细胞数量呈负相关, PWM、抗CD40、抗IgM+抗CD40以及抗IgG+抗CD40激活B细胞后Ro52表达水平与增殖细胞百分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25、-0.49和-0.40, P均<0.05。抗CD40激活的SLE患者B细胞比健康对照出现更加显著的Ro52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Ro52表达水平在B细胞增殖时下调,可能参与SLE 患者B细胞的异常激活。

  • 蜜蜂蜂毒致严重过敏反应临床特征

    作者:关凯;李丽莎;王瑞琦;尹佳

    目的:探讨蜜蜂蜂毒致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6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蜜蜂蜂毒致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蜇刺后各系统症状和体征分为Ⅰ~Ⅳ级严重过敏反应,分析患者生活地域、暴露类型等特点,初步探索变应原组分对鉴别蜜蜂蜂毒和胡蜂蜂毒交叉反应、双重过敏的临床意义。结果30例蜜蜂蜂毒致严重过敏反应患者的男女之比为12∶18(2∶3),平均年龄35(27,38)岁。70.0%(21/30)来自京津冀地区,23.3%(7/30)生活在市区,76.7%(23/30)生活在郊区。各级严重过敏反应构成:Ⅰ级20.0%(6/30),Ⅱ级26.7%(8/30),Ⅲ级40.0%(12/30),Ⅳ级13.3%(4/30)。蜜蜂蜂毒暴露类型:自然性6.7%(2/30),职业性86.7%(26/30),医源性6.7%(2/30),其中养蜂者高达86.7%。30例患者 i1(蜜蜂蜂毒) sIgE 检测结果为12.80(2.80,33.50) kUA/L,其中19例患者完成了蜜蜂蜂毒变应原组分i208(磷脂酶A2) sIgE检测;在8例i1和i3(胡蜂蜂毒) sIgE均为阳性的患者中,7例胡蜂蜂毒变应原组分 i209(抗原 V5) sIgE <0.10 kUA/L,仅1例 i209 sIgE 为8.03 kUA/L,证实为双重过敏。33%(10/30)的患者在首次蜜蜂蜇刺后表现为大局部反应,3个月至1年后再次蜜蜂蜇刺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结论职业性暴露是蜜蜂蜂毒致严重过敏反应常见的暴露类型,使用变应原组分检测有助于确诊蜜蜂蜂毒和胡蜂蜂毒双重过敏。

  • 变应性疾病患者舌下免疫治疗依从性

    作者:刘瑛;张克军;王斌全;李伟;刘太琴;刘俊杰

    目的:对接受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粉尘螨致敏患者进行随访,探讨变应性疾病患者免疫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3年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科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hidia ImmunoCAP全自动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及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粉尘螨皮肤点刺诊断试剂盒对调查病例行血清粉尘螨及皮肤粉尘螨变应原点刺检测,采用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粉尘螨滴剂对上述检测粉尘螨变应原阳性患者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并对调查病例进行电话随访。结果(1)161例变应性疾病患者行血清粉尘螨检测、皮肤粉尘螨变应原点刺检测,结果均显示阳性;(2)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的症状(P<0.001)、体征(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电话随访161例变应性疾病患者失访6例,随访脱落率为3.73%;在治疗疗程、治疗规范、定期复查、环境控制、不良反应方面,患者综合评价评分较高组(A组)与评分较低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认知、预后期望两项, 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舌下免疫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与自行停止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关联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95%可信区间内,关系强度依次为:家庭经济状况(OR=4.12, P<0.05)、治疗效果不明显(OR =3.32, P <0.05)、症状缓解(OR =3.10, P<0.01)、个人因素(OR=2.31, P<0.01)、文化程度(OR=1.58, P<0.01)、不良反应(OR=1.23, P<0.05)。结论影响161例患者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疗程因素中,家庭经济状况与终止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关联强;家庭经济状况、治疗效果不明显、症状缓解、个人因素、文化程度、不良反应是患者终止治疗及依从性的常见因素。

  • 肾组织B淋巴细胞浸润及其异位淋巴样组织形成在狼疮肾炎诊治中的意义

    作者:龙康霞;董光富;张晓;张光峰

    目的:了解肾组织中B淋巴细胞浸润及其相关异位淋巴样组织( ectopic lymphoid organ, ELT)形成在狼疮肾炎( lupus nephritis, LN)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89例LN患者,入选病例连续肾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20+、 CD3+、 CD21+细胞共表达。结果89例LN患者中,光镜病理分析显示B、 T淋巴细胞分布以肾间质为主77例(86.5%),肾小管周围为主9例,肾小球周围为主3例;CD20+细胞组69例(77.5%), CD20-细胞组20例(22.5%)。 B细胞组[(21.8±9.9)个月]较非B细胞组[(9.8±6.2)个月]平均病程明显增加(P=0.045);治疗6个月LN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率B细胞组(63.8%)与非B细胞组(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但总缓解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免疫组化显示B、 T淋巴细胞浸润模式中,出现三种类型:0、1和2类,2类ELT形成为主要模式,占51例(73.9%),无3类;2类ELT形成LN患者病程[(24.4±10.2)个月]较0类病程[(9.8±6.2)个月]和1类病程[(16.4±7.8)个月]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7和P=0.039);相较Ⅴ型LN患者,Ⅲ型和Ⅳ型LN患者中, ELT分布三类型比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类ELT分布比例较0或1类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Ⅲ型: P=0.013;Ⅳ型: P=0.001)。结论 B细胞异常浸润及其ELT形成可能是长病程和难治性LN患者发病机制中重要环节。阻断B细胞在肾组织异常聚集可能是难治性LN治疗研究中的重要靶点。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神经系统表现

    作者:张莉;李梦涛;蒋颖;王迁;王立;吴婵媛;刘金晶;周佳鑫;张奉春;曾小峰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s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患者神经系统表现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17例SLE并发TTP患者的神经系统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17例患者中,16例(94%)有神经系统表现,其中59%(10/17)的患者表现为意识障碍,47%(8/17)为痫性发作,29%(5/17)为局灶症状,24%(4/17)为头痛;53%(9/17)的患者有两种以上神经系统表现。12例进行了头颅影像学检查的患者中,75%(9/12)的患者头颅CT或MRI异常,其中8例(89%)多部位受累,2例(22%)患者病灶分布符合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的特征,4例(44%)患者的病灶符合梗死表现。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8例,糖皮质激素冲击联合血浆置换9例,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0%(4/8)、78%(7/9),总体有效率65%(11/17),1例患者死亡,4例病情恶化出院,1例需要维持血液透析治疗。11例治疗有效患者中,2例患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SLE并发TTP神经系统受累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痫性发作,可有局灶症状。多数患者有头颅CT或MRI异常,病灶多部位分布。治疗有效患者中少数患者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B淋巴细胞分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曾玉晓;徐玲珑;吴迪炯;叶宝东;高雁婷;刘文宾;周郁鸿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对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refracto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rITP)患者B淋巴细胞分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提取健康胎儿hUC-MSCs;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浙江省中医院26例rITP患者和6名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美洲商陆( Pokeweed, PWM)刺激外周血B细胞分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rITP患者和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hUC-MSCs共培养时IgG、 IgM的分泌量; EnVision免疫组化法测B细胞诱导的成熟蛋白-1(B lymphocyte-induced maturation protein1, Blimp-1)表达。结果(1)流式细胞技术测健康胎儿脐带提取的hUC-MSCs表面CD44表达为99.8%。(2) PWM浓度为30 mg/L,作用4 d时rITP患者组IgG、 IgM分泌量分别为(7.39±1.42)和(5.44±0.17)μg/L,明显高于健康供者组( P =0.014、0.039)。(3) hUC-MSCs和r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2∶10共培养时IgG、 IgM分泌量分别为(4.98±1.63)μg/L和(3.78±0.82)μg/L,明显低于无hUC-MSCs时IgG、 IgM分泌量(P=0.005、0.003),且和健康供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0.543);此比例下rITP患者组Blimp-1蛋白表达率为33.51%,较无hUC-MSCs时明显下降(P=0.026),与健康供者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结论 hUC-MSCs和r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2∶10比例共培养,可明显减少rITP患者IgM、 IgG的分泌量,抑制Blimp-1蛋白的表达,提示hUC-MSCs对rITP患者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临床hUC-MSCs治疗rITP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 系统性硬化症并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

    作者:赵令;曾小峰;张奉春;徐东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和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99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系统性硬化症并发恶性肿瘤的患者共39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及治疗。结果39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局限皮肤型7例,弥漫皮肤型32例,肿瘤先行发生3例,同时发生6例,肿瘤后续发生30例。并发恶性肿瘤17种,其中以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肿瘤为常见。系统性硬化症出现肺间质病变22例,肺动脉高压8例,心包积液8例,胃肠道反流14例,蛋白尿5例,血液系统改变12例,并发肌炎5例。结论系统性硬化症可并发多种恶性肿瘤,重视早期筛查有助于疾病的检出和治疗。

  • 男性免疫性不育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型分布

    作者:张晓霞;魏任雄;周俊;娄江涛

    目的:分析男性免疫性不育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Th细胞亚型分布情况,揭示男性免疫性不育者的机体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男性免疫性不育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型分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h1和Th2的效应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在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免疫性不育患者CD3+T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 CD8+T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 CD4+T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免疫性不育者 CD4/CD8比值下降并倒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 IFN-γmRNA在免疫性不育组的表达量显著上调, IL-4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免疫性不育患者免疫系统出现T淋巴细胞功能失调及Th细胞分化向Th1细胞方向极化偏移。

  • 中国变态(过敏)反应专科建设与展望纪念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成立暨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创建60周年

    作者:尹佳

    过敏性疾病是影响全球22%人口的第六大慢性疾病,全世界有20%~40%的人口被过敏问题困扰。在北美、欧洲、亚太经济发达地区,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年幼人群发病、多种过敏原过敏和多器官过敏的情况日益增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百姓的生活方式与过去几十年相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和西方及亚太经济发达地区一样,我国正在经历过敏性疾病患患者群从稀少到众多的发展过程。以世界平均过敏性疾病发病率计算,中国过敏性疾病患者当以亿计。因此,亟需大量能诊治过敏性疾病的专科医师,亟待建立变态(过敏)反应专科医生的培训体系。

  • 呼吸与共,聚力抗敏

    作者:

    过敏性疾病是常见病和全身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结膜炎、过敏性哮喘、各种过敏性皮肤疾病、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和严重过敏反应等,全世界有20%~40%的人口被过敏问题困扰,被列为全球第六大慢性疾病。在北美、欧洲、亚太经济发达地区,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年幼人群发病、多种过敏原过敏和多器官过敏的情况日益增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与过去几十年相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和西方及亚太经济发达地区一样,我国正在经历过敏性疾病患病人群从稀少到众多的发展过程。以世界平均过敏性疾病发病率计算,中国过敏性疾病患者当以亿计!

  • 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院长在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作者:支玉香(整理)

    尊敬的叶老,尊敬的张会长,尊敬的各位专家和教授,上午好!叶老的讲话令我十分感动!我现在仍然沉浸其中!
      我非常高兴今天来参加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的成立大会!我谨代表北京协和医院赵玉沛院长、姜玉新书记,向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在此代表赵院长和姜书记向叶老致敬,祝您身体健康!同时祝贺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第十届国际高峰论坛在这里隆重召开!在张会长等各位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今天正式成立,这是我国变态反应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正如叶老所期望的,它将蓬勃发展。

  • 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第十届国际高峰论坛会议纪要

    作者:支玉香

    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第十届国际高峰论坛大会于2016年8月12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原主任叶世泰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张抒扬教授和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到会致辞。

  • 叶世泰教授在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第十届国际高峰论坛大会的发言

    作者:支玉香(整理);尹佳(整理)

    大家好!济济一堂,变态反应今年过了60年了,一周前,尹佳教授打电话给我说要开一个大会,有三件大事,因为今天的会议意义非常重大,一是庆祝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60岁的生日,二是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的成立大会,三是“中国过敏性疾病防治周”这一概念的创立和发布。所以我来了。我已经4年没有参加会议了,因年纪原因我都婉拒了,但今天我一定要参加。我是26岁接触变态反应的,我今年已经90岁了,但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参加此次大会,甚至昨天夜里就难以入眠。所以我向尹主任说,我今天可能要多讲些,说些心里话。

  • 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在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作者:支玉香(整理)

    尊敬的叶老,抒扬院长,尹佳教授!尊敬的各位专家,同道,朋友们!
      今天有很多值得高兴和庆祝的事情,第一件事是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的成立,第二件事是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成立60周年,第三件事是北京协和医院过敏性疾病第十届国际高峰论坛,更为高兴的是全国的变态反应学界的专家们在此聚集一堂,我们尊敬的老前辈,我们年轻的后起之秀,在此一起推动变态反应学科的建设大业。这是一个家庭的盛会,四世同堂,特别是我们可亲可敬的90岁高龄的叶老,到此给我们做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报告,很感人,很受教育。

  • 中国人群1952次严重过敏反应回顾性研究:临床特点、诱因及治疗

    作者:姜楠楠;尹佳;利平;李宏

    目的:探讨中国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诱因以及治疗现状。方法对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由3位变态反应专科医师诊断的907例严重过敏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回顾了907例严重过敏反应患者(其中成人占78%)发生的1952次严重过敏反应。诱因包括食物(77%)、药物(7%)、昆虫叮咬(0.6%)和“特发性”(15%)。在不同年龄段发生的食物诱发严重过敏反应中,62%(13/21)婴幼儿(0~3岁)由牛奶诱发,59%(36/61)儿童(4~9岁)由水果/蔬菜诱发,20%(56/282)青少年和42%成人(429/1016)由小麦诱发。并发蒿花粉过敏在调料、水果/蔬菜、豆类/花生、坚果/种子所致的严重过敏反应中较为常见,分别为75%、67%、61%和51%。36%药物过敏性休克由中药诱发。在选择急诊治疗的严重过敏反应中,仅有25%应用肾上腺素。结论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过敏性休克成人发病多于儿童和青少年,婴幼儿发病少见。小麦是常见的致敏食物,其次是水果/蔬菜。中药为药物诱发过敏性休克的主要因素。运动是常见的严重过敏反应的加重因素。目前中国医师对严重过敏反应认识不足,肾上腺素作为一线用药仅应用于少数严重过敏反应的急诊治疗。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