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349
- 国内刊号: 14-131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应用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采取早期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卧床天数、并发症及梗死范围扩展.结果 康复组在住院天数、卧床天数、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项后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
血管性痴呆76例临床分析
血管性痴呆(VD)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仅次于Alzheimer病的常见的痴呆,且与之相比都有脑卒中史,常表现波动性病程或阶梯式恶化,疗效及预后较好(尤其VD早期病情不重时),故vD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现将我院自1998年以来所收治的76例VD病例报道如下.
-
老年人脑梗死与血压、血糖、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梗死的发病与血压、血糖、血脂的相关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在我院住院的病例,以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的检查结果分为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即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年龄均≥65岁),分析两组患者分别与血压、血糖、血脂的相关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的血压指标(舒张压)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患者的血糖值也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同时脑梗死组的血胆固醇值亦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但脑梗死组的血三酰甘油与非脑梗死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脑梗死的发生是综合因素的结果,其比较重要及关键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
-
误诊为脑血管病的低血糖症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易误诊为脑血管病的低血糖症临床未现、发病机制.方法 对28例神经科误诊为脑血管病的低血糖症化 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低血糖症误诊为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是临床表现为昏迷、偏瘫、精神障碍等酷似脑血管病症状,其中多为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结论 主要表现为脑血管病症状的神经科住院病人入院时应常规急查血糖,以尽快明确诊断给予相应治疗,另糖尿病病人应合理使用降糖药物,监测血糖是预防低血糖症状的关键.
-
福辛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目的 观察福辛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给予福辛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福辛普利治疗,疗程8周,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3%(P<0.05).结论 福辛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优于单用福辛普利.
-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胃肠衰竭的回顾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胃肠衰竭的主要因素及并发胃肠衰竭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近3年来收治的24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后是否发生胃肠衰竭分成胃肠衰竭组和对照组,按既往史、就诊时出血量、出血部位、意识状态、及胃肠衰竭发生时间与病死率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在既往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发病后的出血量、出血部位、意识状态、病死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胃肠衰竭主要与发病时的出血量及部位、意识障碍程度较重有关,此外,胃肠衰竭组死亡率较高,表明胃肠衰竭是提示脑出血预后不良的指标.
-
脑梗死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康调脂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脑梗死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康调脂的疗效.方法 120例轻度脑梗死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溶栓、抗凝、扩血管、营养脑细胞等治疗3个疗程,康复期治疗组加服血脂康胶囊2粒/次,2次/日,连续服8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优于时照组的20.0%(P<0.01).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减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1).结论 脑梗死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服用血脂康可通过其调脂作用和调脂外作用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干预效果评价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患者数是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了31%[1].为了有效控制高血压病蔓延.预防并发症发生,需要医疗工作者,尤其是社区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向社区患者宣教高血压防治知识,干预其不良生活方式,为病人提供适当的能接受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干预,提高社区高血压病人群的服药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
高血压病在不同人群中患病情况调查
高血压病是危害广大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我国现有高血压患病人数约1.6亿[1]."患病率由1979年的7.5%上升到1991年的9.4%,并且还有不断上升趋势.为了解太原市交警、公务员、工人的患病情况,我院于2007年3月-2007年9月对1 022名交警、公务员、工人进行了有关调查,以探讨太原市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确诊病人,以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吸气压(6~16)cmH2O(0.588 kPa~1.568 kPa),呼气压(4~8)cmH2O(0.392 kPa~0.784 kPa),供氧流量为(5~10)L/min.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进行监测.结果 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RR、HR、pH、PaO2、SaO2明显改善(P<0.61).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有良好效果.
-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病人QTd的影响及QTd对室性早搏疗效的预测价值
目的 观察室性早搏病人治疗前后同步12导联心电图中QT离散度(QTd)及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病人QTd的影响以及QTd的临床意义.方法 室性早搏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稳心颗粒单纯口服组,Ⅱ组为胺碘酮单纯口服组,Ⅲ组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口服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均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个月检测QTd与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 3组病人用药后1个月较用药前QTd有明显的改变(P<0.01).Ⅰ组病人总有效14例,Ⅱ组病人总有效16例,Ⅲ组病人总有效19例.Ⅰ组疗效低,Ⅲ组疗效高.结论 胺碘酮和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病人均可降低QTd,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效果更佳.QTd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有预测价值.
-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老年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稳心颗粒,每次1包(9 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心律平,每次100 mg,每日3次.结果 治疗组对心悸不宁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0.0%,24 h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95%,对照组心悸不宁改善总有效率85%,24 h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稳心颗粒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和临床预后终点效果有待循证医学进一步观察.
-
二甲双胍在胰岛素日用量大于50U的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在胰岛素日用量大于50 U的2型糖尿病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1月-2007年11月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6例,且已用人胰岛素治疗,日用量大于50U,血糖控制仍不迭标,糠化血红蛋白(HbAlc)>9%.加用二甲双胍1 500 mg/d,分3次口服,共治疗12周,同时用1周~2周时间调整,使空腹和三餐后血糖达标,同时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糖、HbAlc、血脂、胰岛素用量和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结果 加用二甲双胍后血糖、HbAlc、血脂、BMI和胰岛素用量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二甲双胍在日胰岛素用量大于50 U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能明显减轻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用量,同时能降脂,降低体重,预防大血管并发症.
-
复方丹参和施捷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生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产系列脑病表现,是造成新生儿早期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2002年以来,我科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神经节苷脂(施捷因,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性标记物与斑块稳定性的研究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标记物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时40例ACS患者和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含量,分析与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ACS组血清hs-CRP、MMP-9含量均高于DA组(P<0.05),血清TIMP-1含量在ACS组和S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4),ACS组MMP-9含量与hs-CRP呈正相关(r=0.571,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与hs-CRP、MMP-9舍量无相关性(r=0.091,P>0.05;r=0.110.P>0.05).结论 hs-CRP、MMP-9的浓度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的程度无明显关系,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炎症导致了斑块的不稳定性,参与了ACS的发生.
-
90例中老年心血管患者牙痛应急治疗临床分析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牙痛是口腔科常见的病人,一般以中老年为主.因为难忍的牙痛不仅可诱发心绞痛,加重心脏病病情,甚至引起心脏病猝死.因此,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在牙痛应急处理前采用心电监测,观察血压、脉搏、心电图的变化,必要时降压、扩冠、镇静治疗,为患者及早治疗,并保证安全.现就90例心血管患者牙痛应急处理作临床分析如下.
-
耳针配合醒脑开窍治疗脑出血脑外伤术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耳针配合醒脑开窍对脑出血脑外伤术后吞咽困难的疗效,为脑出血脑外伤术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将60例脑出血脑外伤术后吞咽困难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外科手术、止血、脱水、抗炎、降颅压、高压氧及西医时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耳针配合醒脑开窍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6.7%和36.7%,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70.0%.两组间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耳针配合醒脑开窍疗法能有效的治疗脑出血脑外伤术后吞咽困难,有益于脑出血脑外伤术后吞咽困难病人的恢复.
-
尼群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术时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尼群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术时血压的控制作用.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240例.采用术前口服尼群地平.常规行拔牙术,并与对照组240例进行对照观察血压情况.结果 麻醉和拔牙术时,服药组收缩压均低于服药前(P<0.05),对照组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接受拔牙术前口服尼群地平,可有效控制血压升高,减少并发症发生.
-
帕金森病的现代治疗研究
帕金森病(PD)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和病理学特点(表现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缺失,残存的神经元内出现路易小体).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负面影响,虽然该病确切的内在机制不明,但是有必要向人们宣传治疗该病的现况.
-
脉血康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脉血康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纤维蛋白原的降低情况及疗效.方法 将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脉血康胶囊,6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纤维蛋白原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血纤维蛋白原下降显著(P<0.01),治疗前后两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该治疗组下降显著,治疗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脉血康胶囊能降低脑梗死患者的高纤维蛋白原,治疗脑梗死疗效好,安全性高,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
糖尿病病人心率变异性临床分析
目的 进行糖尿病病人的心率变异性与正常人群的比较.方法 选择单纯糖尿病病人(98例),健康者(98名),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糖尿病病人与健康人的心率变异性情况,针对心率变异性时域、频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各时域和频域指标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 糖尿病病人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各项指标均减低,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能力减低,易发生心血管事件.
-
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环素E1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环素E1(PGE1)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丹红注射液和PGE1治疗,对照组应用PGE1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如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沉降率,以及下肢动脉超声检测参数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显效率(53.3%)明显高于时照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阻力指数、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下肢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争前列环素E1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而且安全,且两药联用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
2型糖尿病患者窦性心率振荡与其他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在无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病疾病时,心率振荡(HRT)的两项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在该人群中判断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价值.方法 8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标准心血管自主神经反射试验分为心血管反射试验阴性(DCANS-)组与心血管反射试验为阳性(DCANS3)组,并得到Ewing评分值.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得到HRT及心率变异(HRV)等指标.结果 DCANS-组的Ewing评分为(2.53±1.28)分,DCANS-组为(0.25±0.32)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DCANS+组HRV指标均有明显下降,TS及HRT评分也有明显下降,但TO值在两组之间无差别.在DCANS+组中TS与Ewing评分值有显著负相关,与HRV的指标有显著的正相关.TS与Ewing评分值的相关性强(r=-0.523,P<0.01).结论 HRV的各项指标、HRT中的TS在2型糖尿病患者DCANS+组均有显著下降.TS为2.9时,其诊断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很高.
-
疏血通动脉注射治疗脉管炎21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疏血通动脉注射治疗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0例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4 mL加入生理盐水20 mL患侧(上肢桡、腋动脉,下肢股动脉)动脉注射,每日1次;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 mL加曲克芦丁(维脑路通)注射液0.5 g静脉输注,每日1次;生理盐水20 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4 mL患侧(上肢桡、腋动脉、下肢股动脉)动脉注射,每日1次.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 d~5 d,3个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 试验组治愈率为37.50%.总有效率为96.76%,对照组治愈率为16.82%,总有效率为81.7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动脉注射可明显改善脉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方法 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9例新诊断T2DM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舍并NAFLD者65例,不合并NAFLD者74例.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比较,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 CP)、空腹胰岛素(FINS)、丙氨酸转氨酶(AL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24 h尿白蛋白(24 hUALB)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肥胖症、脂代谢紊乱、代谢综合征以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P<0.05或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BMI、FCP和FINS是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论 肥胖、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
-
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6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52例认知功能障碍,108例为认知正常者,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MMSE评分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1),老龄、低教育水平、高血压、糖尿病及白质疏松症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额叶、颞叶及丘脑梗死患者易发生VCI.结论 VCI是脑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它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并发低钠血症58例临床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易合并许多并发症,低钠血症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易与肺性脑病混淆.尤其是中、重度低钠血症,因其直接关系到病人特别是重危病人的预后,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明显增加病人的病死率.我科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慢性肺心病186例,其中合并低钠血症58例(31.2%),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
杏丁联合速效救心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纤溶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杏丁注射液联合速效救心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ACS病人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杏丁注射液加速效救心丸组)和对照组(杏丁注射液组),用药前及2个疗程后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活性、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和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浓度.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除t-PA在治疗后分别升高75.0%和67.9%外,其余4项指标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各纤溶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杏丁注射液与速效救心丸联用治疗ACS能更有效地抑制ACS病人的纤溶活性.
-
胸痹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胸痹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各个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26例胸痹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其是否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分析胸痹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同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者10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1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病例以痰阻心脉征与血瘀证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P<0.05);冠状动脉正常的病例中,气滞血瘀证占38.10%,高于其他证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8个证型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证型Gensini积分分值阴寒凝滞证>心血瘀阻证>阳气虚袁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为常见.冠状动脉正常的胸痹病人,多见于气滞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多见于为血瘀证、痰浊证.不稳定型心绞痛中,标实方面,阴寒凝滞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气滞血瘀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轻,提示其中医病理变化依气滞→血瘀→痰浊次序由轻到重发展,标实证由滞到瘀,继而蕴久化浊;本虚方面,以阴虚→气虚→气阴两虚→阳虚顺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逐渐加重,本虚证由阴虚、气虚逐渐耗伤阳气而向阳虚发展.
-
松龄血脉康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s-CRP、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现察松龄血脉康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利纳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62例患者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分级,并制定统一疗效判定标准.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松龄血脉康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治疗1个月后对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s-CRP、BNP水平;治疗12个月后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观测并记录.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hs-CRP和BN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NP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hs-CR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检测示治疗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显示了进一步改善的趋势.结论 松龄血脉康胶囊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炎症病理过程有着下调、阻抑的作用,从而对防止血管、心肌重构起到一定作用.
-
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组口服脑心通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同时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欣康)缓释片40 mg,每日1次.对照组仅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欣康)缓释片40mg,每日1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的总有效率90%优于对照组的65%(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5%也优于对照组的7O%(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有较明显改善作用,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显著的疗效.
-
参芪汤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β1受体抗体阳性的应用观察
目的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中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水平的监测,从而预测心功能情况,并指导中药参芪汤的临床应用.方法 75例心力衰竭病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病人血清中β1受体自身抗体水平,随机分为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β1阳性组)40例和β1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β1阴性组)35例.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应用基础上加用中药参芪汤.随访半年,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左室收缩末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β1阳性组心率明显高于β1阴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1),β1阳性组心率与β1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β1阳性组LVEDD、LVESD高于β1阴性组(P<0.05),LVEF显著低于β1阴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LVEF较治疗前提高(P<0.01).β1阳性组LVEDD、LVESD和LVEF与β1阴性组治疗无统计学意义(P>0.05).β1阳性组治疗后血清中抗心脏β1受体自身抗体滴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β1受体自身抗体参与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通过对β1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可以预测病人的临床过程,提示参芪汤在心力衰竭病人治疗能起到活血化瘀,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减轻心室重构、提高心力衰竭病人心脏射血分数抗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
-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硝普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以参附注射液联合硝普钠治疗为主;对照组40例,以硝普钠治疗为主.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双肺哆音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96%优于对照组的65.00%(P<0.05).两组治疗后的心率、呼吸、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氧饱和度明显上升(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的心率、呼吸和舒张压下降更显著(P<0.01),氧饱和度上升更显著(P<0.01),但收缩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疗效满意.
-
黄连素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黄连素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入选65例心力衰竭病人,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分别用ELISA法检测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正常对照组(30名)进行比较.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复查.结果 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在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Ⅳ级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N(NT-ProBNP)在正常对照组、心力衰竭组各心功能分级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LVEF明显增加,LN(NT-proBNP)及hs-CRP、IL-6、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 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及LN(NT-ProBNP)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黄连素改善心功能与炎症介质降低有关.
-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N端B型钠尿肽关系探讨
目的 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浆N端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分析其与中医分型间的相关性,探讨NT-proBNP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306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Ⅳ级的CHF病人入院后行中医辨证分型,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1个级别时,再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NT-proBNP测定.共获得408份CHF病人的完整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不同中医证型与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 CHF病人总体(n=408)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n=72,Z=-12.788,P<0.05);NT-proBNP水平随心力衰竭加重而上升,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偏相关系数r=0.749 4,P<0.05);NT-proBNP水平按心气虚兼血瘀证→心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证→心脾肾阳虚水饮泛滥证顺序增加(r=0.706 1,P<0.05).结论 NT-proBNP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生物学指标之一具有可行性.
-
冠心病血瘀证及痰浊证与其他证型颈动脉彩超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痛不同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比研究冠心病病人血瘀证和痰浊证和其他证型(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气滞证和寒凝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所有病人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行血脂检查.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 血瘀证和痰浊证组颈动脉病变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血瘀证和痰浊证是冠心痛的危险证型.结论 颈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冠心病血瘀证及痰浊证与其他证型的宏观分型指标之一.
-
NOET心肌显像评价冠心病患者PTCA的疗效
目的 探讨新的心肌显像剂--双[N-乙氧基,N-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脂)氯化锝](V)(99mTcN-NOET)对判断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测定再狭窄以及估测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8例冠心病(CAD)患者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分别行99mTcN-NOET静息门控断层心肌灌注显像(GSPECT).在第1次GSPECT显像后2周内严格按临床适应证进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的治疗.结果 PTCA后心肌异常节段的改善:PTCA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有60.8%和68.3%的异常节段血流灌注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比较,心功能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未期容积(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3个时间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CA后再狭窄测定:28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行静息GSPECT心肌显像.GSPECT提示有4例出现异常,考虑为再狭窄,再狭窄率14.3%(4/28).结论 静息99mTcN-NOET GSPECT可作为一种非创伤性判断PTCA术后疗效和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方法.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1例AMI并快速心律失常病人,先用胺碘酮静脉注射负荷量后,继以静脉输注维持.观察心律失常的转复、血压、心室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快速心律失常转复率2 h内为64.7%(33/51),24 h内为88.2%(45/51).用药24 h后心室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药前后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1例用药后出现长R-R间期,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停药或减量恢复.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并快速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
ApoEε4等位基因与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ApoE)ε4等住基因与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中文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和韦氏记忆量表(WMS)对患者进行术前1 d和术后7 d的神经、精神功能测试.对30例POCD老年患者和30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做Apoe的基因分型鉴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ApoEMε3/ε4型频率(28.3%)和ApoEε4等住基因频率(17.8%)均高于对照组(9.6%,4.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oEε4等位基因是对老年人认知功能产生有害影响的因素,可使认知障碍加重;老年人POCD和ApoEε4基因的关系在统计学上存在着相关性.
-
中药熨结合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熨结合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临床分期为Steinbrocke的肩手综合征分期Ⅰ期的病人随机分成药熨组、康复训练组、综合组,3组病例均治疗前(病例入组)、治疗后(治疗后2周、4周)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评定和修改后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药熨组、综合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综合组与康复组及药熨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熨结合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的康复组及药熨组.
-
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血管病78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时急性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脑血管病痛人随机分为康复组(78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病情稳定后给予综合康复治疗,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电疗、皮肤再刺激.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9%(P<0.05);治疗后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ngl-Meger评分(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神经功能,减轻废用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病人依赖程度,提高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
-
巴曲酶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0例
目的 观察巴曲酶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发病时间在72 h以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的进展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和巴曲酶联合治疗.并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7 d、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S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并监测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教、出凝血时间、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S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降低更明显(P<0.05),无出血倾向.结论 巴曲酶与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进展性卒中,具有协同作用,临床疗效确切.
-
血塞通联合碳酸氢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0例
目的 观察血塞通和碳酸氢钠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40例子对症、神经营养及颈部理疗等综合治疗,治疗组4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血塞通和碳酸氢钠注射液,疗程均为14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82.5%(P<0.05).治疗组好转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血塞通和碳酸氢钠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常规治疗.
-
电针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电针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吞咽治疗仪、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并以治疗前后洼田氏咽水试验分级作为观察指标.治疗30 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洼田氏咽水试验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方法在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
诺迪康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诺迪康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6例轻中度气虚血瘀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治疗组给予诺迪康胶囊,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0%、8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观察中未发现诺迪康胶囊有任何毒副反应和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2例患者在服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嗜睡和疲惫感,另有16例出现了胃部烧灼感,不良反应较明显.结论 诺迪康胶囊治疗轻中度气虚血瘀型偏头痛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管理及伴冠心病的中药治疗研究
目的 监测脑梗死急性期病人血压变化规律,并探讨急性脑梗死伴冠心病的中药治疗.方法 选择脑卒中急性期病人148例,其中脑梗死组102例,脑出血组46例.观察两组病人的血压变化及急性脑梗死伴冠心痛的疗效.结果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增高者占65.5%,以后在无特殊降压措施及不用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条件下,血压随时间逐渐下降;第3天与第1天比较,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有明显下降;脑出血组动态血压均高于脑梗死组.86%的脑卒中病人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急性脑梗死伴冠心病的病人首选丹参片治疗,心电图未出现大的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病人血压增高,但增高的血压有自发下降的趋势;脑出血病人血压水平比脑梗死者高;脑梗死病人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者占大多数;急性脑梗死伴冠心痛的病人丹参片治疗效果良好.
-
急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为积极预防和控制脑卒中的发生,有效降低卒中的病死率、致残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1990年-2005年住院脑卒中患者病历.死亡组213例,时照组(同时期年龄、性别、诊断相匹配的非死亡脑卒中患者)213例.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逐项记录.特别对影响脑卒中死亡的可能有关的重要因素详细记录,并建立相应数据库.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14项因素与脑卒中死亡相关(P<0.05).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模型的影响因素有7项,其中入院时间的OR值小于1,OR值95%的可信区间不包含1(0.602~0.981).该因素具有保护意义,其他各项OR值均大于1,是影响脑卒中死亡的危险因素.缺血性卒中有4项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其中病灶数的OR值小于1为保护因素.其他几项因素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危险因素.出血性脑卒中有5项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OR值均大于1,是影响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脑卒中患者死亡的多项因素中是以意识状态、入院时间、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入院评分、心电图等与死亡关系密切.
-
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并分别在发病24 h以及治疗后每周各评分1次.采用Fugl-Meyer评定方法对运动功能评分;采用FIM评定方法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观察其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的变化情况,观察时间为28 d.结果 经过康复训练,康复组的Fugl-Meyer、ADL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氧化应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是指由于氧自由基过量生成和/或细胞内抗氧化防御系统受损,导致氧自由基及其相关代谢产物过量聚集,从而对细胞产生多种毒性作用的病理状态.近年来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导致心血管系统结构、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1],氧化应激以及在氧化应激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2,3].本文就氧化应激在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做一综述.
-
绞股蓝防治2型糖尿病及心脑肾并发症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T2DM)是当代心脑肾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治T2DM及心脑肾并发症是降低心脑肾疾病的有效途径.
-
中医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研究进展
脑出血(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属中医中风病范畴.其患病人数约占所有脑卒中病人的10%~20%,住院病死率往往高达43%~51%[1],且大部分幸存者都将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危害病人健康.因此,寻求急性期的高效疗法已成为重点研究课题.现就近年来有关脑出血急性期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成年个体中与血管新生关系为紧密的干细胞成分.1997年,Asahara等[1]首次分离并证实成年人外周血中存在着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内皮祖细胞,并在体内证实了其生成血管的能力.EPcs的分离使我们认识到血管发生的新机制:即来源于骨髓的EPCs增殖、趋化、分化,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更新了传统意义上的出生后血管生成、血管损伤修复理论,并为缺血性疾病的研究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EPCs生物学特性和治疗作用的研究成为这一领域新的热点.
-
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炎症在冠心病(C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而炎性因子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量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和感染过程参与了AS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而炎性因子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炎性因子介导的系统或局部的炎症反应导致AS斑块的形成.近年来促炎与抗炎之间的平衡失调导致粥样斑块病变的假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白细胞介素-6(IL-6)在炎症反应中起核心调节作用,是炎症免疫反应的重要介质,其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白细胞介素-10(IL-10)是近年来研究的为广泛的一种抗炎因子之一,其有抑制粥样斑块形成、稳定斑块的作用.本文就与冠心病关系较为密切的细胞因子IL-6和IL-10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水通道蛋白4与脑水肿关系研究进展照
近年来,水通道蛋白-4(AQP-4)与高血压之间关系的研究日益深入,Euser等[1].测定妊娠晚期高血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脑水含量和脑内AQP-4的表达,结果显示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脑水含量和AQP-4的表达增强.Ishida等[2]通过测量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年龄匹配的东京Wistar大鼠(WKY)AQP-4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表达,发现SHR和年龄相匹配的WKY大鼠GLUT-1和AQP-4表达在6周没有显著不同,然而在20周SHR建立高血压模型后GLUT-1表达降低,AQP-4表达升高.结果表明AQP-4可能比GLUT-1对于血脑屏障作用重要,从而对SHR大鼠卒中型大脑皮层水分布作用更明显.
-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严重心脏疾病终末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情复杂.发病率高,预后不良.心力衰竭病人5年内死亡率高达40%~60%[1].心力衰竭的生存率甚至低于许多恶性肿瘤.慢性心力衰竭日益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重要问题之一[2].心力衰竭治疗目标是增加心排血量.减低心脏负荷,改善或消除淤血,缓解症状,防止心脏重构,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现将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概述如下.
-
怡脉颗粒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MMP-9的影响
目的 利用高脂喂饲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中药怡脉颗粒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2只日本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血脂康组、怡脉颗粒组,每组8只,其中怡脉颗粒组和血脂康组边制模边给药,而前两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喂饲10周.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家兔斑块面积及MMP-9的舍量.结果 模型对照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斑块面积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怡脉颗粒组和血脂康组MMP-9、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怡脉颗粒组MMP-9水平、斑块面积与血脂康组比较有所降低(P<0.01).结论 怡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可以减少斑块的面积,并能降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降低MMP-9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开心胶囊预处理对心肺复苏犬心肌超微结构和血清β-内啡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开心胶囊对犬心跳骤停复苏后心肌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健康杂种犬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开心胶囊组;复制心脏骤停及复苏模型,分别在恢复自主循环后5 min、30 min、90 min、180 min由颈内静脉插管采取中心静脉血,观测β-内啡肽(β-EP)在各时段的变化,在恢复自主循环180 min后放血处死动物,迅速摘取心脏,剪取左心室近心尖部位心肌组织,观测心肌组织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心肌损伤的结构变化.结果 电镜下开心胶囊组出现细胞结构损伤,但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为轻.模型组和开心胶囊组在自主循环恢复5 min后血清中β-EP显著增高,但开心胶囊组增幅较缓,在90 min和180 min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心胶囊预处理犬在,心跳骤停复苏后,对心肌细胞损伤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开心胶囊防治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血清β-EP有关.
-
卡托普利及其与胺碘酮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应用十托普利对胺碘酮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剂量卡托普利和胺碘酮合用,观察比较胺碘酮抗氯化钡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结果 随着卡托普利与胺碘酮合用及其合用剂量的显著加大可明显缩短室性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P<0.01).结论 卡托普利使胺碘酮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明显增强,这种增强作用具有对卡托普利的剂量依赖性.
-
疏血通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保护和p5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疏血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疏血通进行干预,观察脑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p53蛋白表达,细胞原位凋亡情况,脑梗死体积的变化.结果 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治疗组的脑梗死体积较缺血组明显缩小(P<0.01).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6 h时间点与缺血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点均明显低于缺血组(P<0.05或P<0.01).缺血组和治疗组缺血再灌注6 h均可见凋亡细胞,表达高峰分别为48 h、72 h,治疗组的表达高峰时间延迟,且数量明显减少(P<0.05).p53蛋白在缺血再灌注后6 h出现表达,缺血组的表达高峰为48 h,治疗组的表达高峰为72 h,治疗组各时间点p53阳性细胞教较缺血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 疏血通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缩小梗死体积,抑制p53蛋白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
-
氟伐他汀钠对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钠(来适可)对高脂血症老龄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高脂血症模型,用酶法检测血清中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化学修饰法检测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指标.结果 来适可和利之舒均能降低血清中TC、TG、LDL-C含量,升高HDL-C(P<0.05).结论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来适可具有调脂作用.
-
曲尼司特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曲尼司特对心肌梗死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影响的研究.方法 制作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模型,分为AMI组、曲尼司特组,另取假手术大鼠12只作为对照组.于第4周末处死大鼠,用氯胺T法测定羟脯氧酸含量,用RT-PCR检测大鼠心肌TGF-β1 mRNA(TGF-β1/GAPDH),用免疫印迹法(West-blotting)测定TGF-β1蛋白水平(TGF-β1/β-actin).结果 AMI组大鼠心肌组织TGF-β1mRNA水平、蛋白水平和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曲尼司特组大鼠心肌组织TGF-β1 mRNA水平、蛋白水平和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均较心肌梗死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与假手术组比较,各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曲尼司特能降低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
人参皂甙Re对60Co照射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人参皂甙Re对60Co照射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60Co照射诱导心肌细胞凋亡,采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效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凋亡率为(7.07±0.99)%.4Gy60Co照射组为(44.99±2.52)%,4Gy60Co+5μg/mL Re、4Gy60Co+50μg/mL Re组分别为(40.01±1.37)%、(34.13±1.88)%;人参皂甙Re可显著降低60Co照射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同时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ax和相关蛋白p-JNK、p-p38的表达.结论 人参皂甙Re对60Co照射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ax的过度表达有关,并且JNK、p38激酶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机制发挥.
-
人参皂甙Rb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组织GDNF表达的影响
目的 从蛋白水平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规律及人参皂甙Rb1对其的影响.方法 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2 h再灌注3 h至5 d制备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观察GDNF表达的改变与分布的特点及人参皂甙Rb1对其的影响.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GDNF表达在3 h与2 d分别有两个高峰.给予人参皂甙Rb1后,GDNFmRNA与蛋白表达在2 d达高峰.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和人参皂甙Rb1给药组,GDNF阳性细胞数主要分布于额项皮质缺血周边区,其次为纹状体缺血周边区,下丘脑缺血周边区GDNF阳性细胞数少.人参皂甙Rb1给药组各时间点GDNF阳性细胞数远远高于与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同时间点的GDNF阳性细胞数(P<0.0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GDNF的表达与缺血性损伤有一定的联系,人参皂甙Rb1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
-
活血利水法治疗急性脑出血水肿期研究进展
活血利水法是以活血祛瘀的手段而达到利水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源远流长,古今医家深予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随着对瘀血机制的深入探讨,活血利水法已在临床各科得到广泛应用.笔者依据中医理论、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结果认为脑出血后致脑水肿病机关键为脑中蓄血和脑内蓄水,治疗宜温阳化气、利水行瘀.
-
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单元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研究
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单元是一种旨在提高临床疗效和病人满意度的医疗管理模式,如何将卫生经济学方法应用到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单元评价中去?如何体现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单元的卫生经济学优势?这对寻求低成本、高疗效的冠心病治疗方案具有现实意义.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6 17 18 19 20 23 24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