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白内障术后斜视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斜视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预后.方法:对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斜视的患者除常规眼部检查外,还进行屈光、眼肌运动、复视像检查,并用三棱镜及同视机检查眼位和偏斜度,部分患者行眼肌牵拉试验.结果:1 5例斜视患者受累眼肌多为术眼垂直肌,1例为对侧眼上斜肌麻痹,5例合并上睑下垂,3例牵拉试验呈阳性反应.9例患者3个月内治愈,1例经手术矫正眼位而改善症状.结论: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部分患者合并眼肌运动障碍性复视,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药物的肌毒性作用有关,大部分患者可恢复正常.
-
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临床观察
对于炎症或外伤后遗留的角膜瘢痕及变性所致混浊,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一种可以使患者在短期内复明的手术.角膜混浊合并其他眼病的患者临床上非常多见,治疗上多采用联合手术,现将我院自1998年5.月至1999年1月施行的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与同期施行的单纯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
分体注吸系统在小切口白内障术中应用
随着白内障手术方式的进步,手术切口日趋缩小,使我们越来越感到清除切口侧(一般为12点方位)皮质的可操作角度越来越小,吸除皮质相对困难,不易彻底.为此我们于1996年4月以来,采用分体注吸系统,行超声乳化手术528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397眼,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全身和局部应用阿昔洛韦治疗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由于抗生素的应用,细菌性角膜炎的控制已得到改善,目前眼科常见的角膜炎多是病毒性,特别是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不仅难治,且易复发,造成严重的视力威胁.对于浅层单疱病毒角膜炎,一般应用阿昔洛韦(Acyclovir,ACV)眼药水治疗有效.对于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我们应用阿昔洛韦局部和全身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切口下皮质处理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时清除切口下皮质的安全有效途径.方法:将110例(124眼)病人分四组,组1利用无角度注吸针头直接清除,组2利用有一定角度注吸针头进行清除,组3通过侧切口插入针头进行清除,组4系先植入晶体,并适度旋转,让残留皮质游离出来进行清除.结果:从清除所需时间、清除率和并发症三方面进行衡量,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相比之下组2所用方法优于其他三法.结论:利用一定角度注吸针头清除切口下皮质易于掌握,耗时短,清除率高,并发症少,可列为首选方法.
-
弱视治愈行斜视矫正术后视力追踪观察
目的:了解斜视性弱视及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在弱视治愈,行斜视矫正术后,弱视眼视力的变化.方法:对1 992~1 997年在我院弱视治愈后行斜视手术矫正患者103例进行视力追踪观察.结果:弱视治愈后行斜视手术后原弱视眼有50.49%存在不同程度视力减退,并且与开始治疗时弱视程度有关,即弱视开始治疗时的视力越低越易出现视力减退.结论:弱视治愈行斜视术后的弱视眼,应密切监护,直到视力、眼位均巩固在正常范围为止.
关键词: 弱视治愈斜视术后视力变化 -
钙拮抗剂——异搏定对青光眼眼压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的作用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正常人及青光眼患者眼内压[1~6],局部应用钙拮抗剂--异搏定(Verapamil),既可起到降眼压作用,又能改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液循环,对改善青光眼患者视神经乳头血液循环及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4、7].近几年来我们应用此药对正常人及青光眼患者进行了系列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5、6].现将对青光眼患者研究结果予以报导.
-
多导VEPs对青光眼视野损害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折多导VEPs对青光眼半侧视野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记录11 5名不同程度的视野损害青光眼患者的全野、半野多导VEPs,分析全野刺激下Oz位,半野刺激下T5/6位P1波的峰潜时延迟出现百分率,分析各位点的波形对青光眼视野损害的诊断率.结果:全野、半野刺激下的多导VEPs及其不同位点的综合波形分析能提高多导VEPs对青光眼视野损害的诊断价值.结论:全野、半野刺激下的多导VEPs能提高VEP对青光眼半侧视野损害的诊断价值.
-
白细胞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
目的:探讨白细胞浸润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CNV)的作用.方法:将不同剂量的bFGF Hydron缓释小丸植入兔角膜基质层诱发CNV,并作组织病理学定量观察.结果:空白对照组及bFGF 500ng组的角膜组织中仅少量白细胞浸润,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bFGF 1000ng组存在明显的白细胞浸润,与前二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白细胞对bFGF诱导CNV可能起间接刺激作用.
-
眼内肿瘤的局部切除术
眼内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行眼球摘除术.近年,我们参照国外的治疗方法,采用全麻下部分板层巩膜葡萄膜切除术(PLUS),取得良好的效果.两例病人术前均诊断为脉络膜黑瘤,术后病理检查一例为视网膜色素上皮腺瘤,一例为脉络膜黑瘤.随诊中两例患者都保存有用视力且无肿瘤残留或复发.我们还对PLUS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等展开讨论,认为PLUS是目前治疗部分眼内肿瘤较为理想的新方法.
-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皱褶的成因分析和防治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后囊膜皱褶症的成因、对视力的影响和防治方法.方法:选择A组(后囊膜皱褶组)和B组(对照组)各56例病人56只眼,进行视力对比分析,对A组病人晶体后囊膜皱褶进行详细观察,对后囊膜皱褶YAG激光治疗前后进行检验.结果:晶体后囊膜皱褶因不同的起因可造成放射形或条形皱褶.A组病人视力明显低于B组病人,有显著差异(P<0.001).激光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P<0.01).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后囊膜皱褶是引起视力下降的原因之一.用激光晶体囊膜截开术治疗效果明显.
-
225眼表麻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临床观察
1998年5月~99年5月间,我们在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218例(225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218例系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01例,女性117例.年龄大86岁,小44岁,平均68岁.其中单眼手术211例,双眼手术7例,共225眼.双眼手术系先后两次施术,故以下以眼数统计.48眼术后收入病房观察1~2天出院,1 77眼术后未住院门诊观察治疗.
-
过夜配戴角膜矫形镜(OK镜)后角膜曲率及厚度变化
目的:了解过夜配戴角膜矫形镜(OK镜)后早期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及屈光度的变化.方法:14个中低度近视患者(平均屈光度-3.89±1.26D)25眼,随机分成2组分别配戴Dk值不同的角膜矫形镜:BE角膜矫形镜组(7人12眼,Dk≈140);E&E角膜矫形镜组(7人13眼,Dk=58).采用夜戴方式,平均配戴时间10.76±1.27小时.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查配戴1晚后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的改变.同时记录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改变.结果:配戴1晚后所有患者的中央及周边的角膜均增厚(P<0.05).Orbscan角膜地形图SimK值在垂直轴及水平轴均变平(垂直轴△SimK:0.94±0.56D,P<0.001;水平轴△SimK:0.996=0.68D,P<0.001).裸眼视力平均提高0.4±0.24(P<0.001).屈光度平均减少-1.85±0.82D(P<0.001).Dk值不同的2组之间中央及颞上方位点角膜增厚程度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过夜配戴角膜矫形镜后减低近视屈光度的效果明显.初次过夜配戴角膜矫形镜可导致角膜厚度轻度增加.
-
高度近视白内障囊袋上超声乳化摘除探讨
采用囊袋上超声乳化技术对38例(49眼)眼轴>26mm的高度近视白内障,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如下:术后32只眼(67.8%)裸眼视力>0.5,平均内皮细胞损失率为8.27%,超声能量平均为24.7%,超声过程中破囊率为2.02%,乳化时间平均为1分07秒,无术后严重并发症.我们认为采用囊袋上超声乳化技术对高度近视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内皮细胞损失小、破后囊率低,手术安全、有效.
-
长期使用毛果芸香碱缩瞳导致虹膜后粘连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缩瞳剂造成虹膜后粘连发生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观察58例(92只眼)连续3年点用毛果芸香碱缩瞳剂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分析其虹膜后粘连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虹膜后粘连与用药浓度、青光眼的类型、手术与否以及定期散瞳等的相互关系.结果:长期用缩瞳剂造成虹膜后粘连的发生率为46.7%;虹膜后粘连的发生与用药的浓度有一定的关系;闭角青光眼较开角青光眼易发生粘连;曾接受过手术或激光的眼较非手术眼易发生粘连;这类粘连多数发生在虹膜的中幅处.结论:长期点用毛果芸香碱缩瞳剂会发生虹膜后粘连,而定期散瞳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分析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是指术中裂孔封闭良好,视网膜复位,术后6周后再次出现的视网膜脱离[1].了解其复发的原因对提高一次手术治愈率至关重要.本文回顾性总结了84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病例,探讨其可能的复发原因.
-
氩激光治疗儿童型C0ats病的临床观察
青少年儿童型Coats病是一种致盲性视网膜血管异常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视网膜炎.是由视网膜血管异常引起视网膜渗出、胆固醇结晶和视网膜血管改变为主的外层视网膜病变[1].对视力进行性损害较快,早期治疗是保存视力的关键.现将氩激光光凝治疗青少年儿童型Coats病的效果报告如下.
-
T0pcon SP2000和Image-NET系统在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中应用评价
许多内皮显微镜能为眼科医生提供角膜内皮层的清晰图象[1,2].近年来,由于图象数字化计算机系统在眼科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可以从内皮图象上获得更多的临床数据,如细胞计数、平均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和六角形细胞比率等.本文对Topcon SP2000型内皮显微镜和Image-NET系统测定细胞形态参数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
白内障手术三种长度切口比较
随着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体的应用,手术切口长度3~4mm即可完成白内障手术,巩膜隧道切口又减少了手术缝线的因素.本文旨在比较大、中、小三种切口长度的术后效果,同时对小切口散光值及轴向进行定量研究,并利用这一特点有效地矫正术前存在的散光,使白内障切口兼具有治疗散光的效果.
-
1004例视网膜脱离对侧眼临床分析
视网膜脱离(RD)是常见的致盲性眼底病.虽然近年来该病的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仍有一定限度,严重妨害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故对于已经发生RD的患者,其对侧眼的视力尤显宝贵.因而,对其对侧眼的常规检查,必要的预防性治疗及密切随访,是防止RD发生的关键.本文统计了我院计算机储存的具有统计意义的孔源性RD 1004例,其对侧眼视网膜病变情况,并作临床分析:
-
睫状体脱离复位术(附20例报告)
本文报告睫状体脱离20例.以男性为大多数,学生、农民为多.致伤物为爆竹、玩具枪子弹及弹弓等钝器伤为多.本文提出睫状体脱离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提出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BM)对于睫状体脱离诊断和治疗有着确切的指导作用.同时提出睫状体脱离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在显微镜下缝合复位术.并提出其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本文报告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月收治的304例钝挫伤病例中伴有睫状体脱离的病例20例20只眼,现分析报告如下: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行人工晶体植入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ECCE+IOL)术对角膜内皮细胞(CEC)的影响.方法:对18只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行ECCE+IOL术,选同期住院的具有健康角膜的白内障患者18只眼做对照,术前和术后3月观察CEC的变化和角膜移植片透明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患者的CEC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明显减少,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增大,但术后其CEC的损失率(13.5%)与对照组(11.6%)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角膜移植片全部透明.结论:此类白内障行ECCE+ IOL术安全可行,CEC损失小,可维持角膜移植片的透明.
-
白内障超声乳化预折式人工晶体植入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我国已较广泛应用,已积累大量经验及成果.目前为常用的人工晶体是PMMA及折叠晶体等,预折式记忆型人工晶体(Memorylens)的应用报道极少.自1 998年以来,我科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预折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10例(10只眼),均获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Natacyn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近年,真菌性角膜溃疡在我国有增多趋势[3],但国内用来局部治疗该病的药物尚不够理想.本院近来用5%Natacyn眼液(ALCON公司)治疗28例真菌性角膜溃疡取得较好结果,报告如下:
-
用胎儿全角膜行穿透性移植治疗ICE综合征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ridocorneal endofhelial syndrome,ICE综合征)是一种以角膜、前房角及虹膜异常为特征的眼病.用胎儿角膜行角膜移植术,尚未见报告.作者用胎儿全角膜对1例ICE综合征角膜失代偿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成功,报告如下.患者曹××男 32岁住院号80255 双眼视力模糊5年.左眼红痛1年余,在门诊拟诊双眼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左眼继发性青光眼.用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于1998年2月25日住院.否认遗传史.全身无异常,右眼视力指数/50cm,左眼前指数,双眼角膜小,椭圆,右纵径8.5mm,横径9.5mm,左纵径8mm,横径9.5mm,角膜混浊、内皮水肿,左角膜大泡变性.周边角膜内皮异常增殖,虹膜周边部分前粘连,前房深1.5CT,虹膜纹理疏松有裂孔(右眼2个孔,左眼3个孔.
-
类固醇性青光眼失明1例
患者李某男 22岁因双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视力下降二年半,于1 999年3月3日来诊,诊断为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手术后眼匝恢复正常,视力右0.03,左0.01,矫正视力不提高.
-
急性毛霉菌病致眼面部干性坏疽1例
毛霉菌病眼科报导很少,毛霉菌病致一侧眼及面部干性坏疽,另一眼是皮质盲更为罕见,笔者见到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 30岁因感冒,头痛、恶心、呕吐,乡村医生给予静滴青霉素、氟美松7天,病情无好转住进乡卫生院.乡卫生院给予洁霉素、氟美松静滴2天,症状无好转.
-
用穿琥宁与无环乌苷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近2年来,我科采用穿琥宁联合无环乌苷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从1998~1999年我科共收治单纯疱疹性角膜炎58人(68眼),年龄20~50岁,其中初发者32人(36眼),复发者16人(22眼),经检查均为实质层型,有不同程度的角膜实质层浸润、水肿,病变部位角膜明显增厚,角膜知觉减退.将68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只眼,一组为治疗组,一组为对照组.治疗组选用注射用穿琥宁400mg~600mg,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1~2次,7~10天为一疗程.局部用1%无环乌苷眼药水点眼,每日4~6次.对照组用0.1%无环乌苷眼药水点眼,每日4~6次.两组病人每日用裂隙灯观察病情变化,角膜恢复透明,荧光束染色不着色者为治愈;炎症向深部发展或染色阳性者为未治愈.
-
尿激酶结膜下注射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
尿激酶有溶解血块,使血块弥散并促进血液吸收的作用.作者应用尿激酶对我院1995~1 998年62例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住院病例作球结膜下注射,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本组病例62例,男57例,女5例,右眼30例,左眼32例.10岁以下7例,11~20岁23例,21~30岁50例,31~40岁7例,41~50岁7例,50岁以上3例.外伤性前房积血根据出血时间不同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前房积血指受伤当时所发生的前房出血,共计47例,占75.8%;继发性前房积血指受伤当时未出血,伤后5~7天发生前房出血,或在原发性的基础上再次或多次出血,共计15例,占24.2%.
-
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1例
患者陈××男 65岁住院号336407 因双眼视矇20年,加重半年,以双眼并发性白内障、高度近视于1997年10月23日入院.人院时双眼视力均为0.02(-9.00DS=0.15).双眼晶体混浊,前皮质部分透明,眼底情况窥不清.体格检查未发现身体其他异常.眼部A/B超声检查,右眼轴长25.86mm.左眼25.88mm,未发现视网膜脱离声像图.
-
结膜下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角膜缘干细胞概念的提出及近年对其深入研究使角膜疾病的治疗有了飞跃提高.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于眼表疾病的治疗开拓了新的前景.本文采用自体结膜下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取得良好效果.
-
严重眼球穿通伤选择玻璃体手术时机的临床意义
严重的眼球穿通伤是导致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中处理对其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近期遇见5例,报告如下.例1 赵××男 26岁车祸后右眼碰伤30天.当时在外院清创缝合.右眼视力光觉不确,角膜4-7:00横型全层伤口,眼压一2.B超检查显示: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眼轴1 9mm.术中发现视网膜脱离(呈荷叶状),上方视网膜以视盘为界全嵌顿至下方角膜伤口处,形成7:00~4:00巨大裂孔及视网膜翻卷.行周边视网膜360°全切,剥离嵌顿处条索,前部玻璃体切割,注入重水后,视网膜平伏,注入硅油3ml.2个月后视力0.1.
-
纸团击眼致睫状体脱离1例
我院收治1例纸团击眼致睫状体脱离患者,报告如下.患者安××女 42岁干部右眼被纸团击伤后视力下降5天,于1998年9月23日入院.5天前,因同事间开玩笑,右眼不慎被对方扔过来的硬纸团击中.当时右眼疼,视物不清,在某院因前房Ⅱ级积血对症治疗后积血吸收,但视力不增加,故转来我院.左眼视力1.2,未见异常,右眼视力0.1(不能矫正),角膜透明,前房浅,瞳孔圆(直径4mm),光反射(+),晶体、玻璃体正常.视乳头边界不清,轻度充血,黄斑水肿,视网膜可见放射状皱褶,未见裂孔及出血.指测眼压T-2.房角镜检查可见1点至5点睫状体带与巩膜突之间的分离裂隙.入院诊断:右眼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次日,在局麻下行右眼睫状体缝合术.术中角膜缘穿刺后前房注入粘弹剂Healon约0.15m1,行前房角镜检查,发现睫状体脱离范围较术前检查增大(约12:00至6:30).术中缝合范围较脱离两端各增加1个钟点位.术后眼压逐渐回升,曾一过性偏高,经对症处理后缓解.出院时视力0.6,黄斑及视乳头水肿消失,眼压正常.
-
眼眶慢性骨髓炎的治疗
眼眶慢性骨髓炎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其病程长且易复发,病因难以发现,药物治疗反应迟缓,常留有后遗症[1].作者自1989年以来遇到眼眶慢性骨髓炎病人11例,采用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取得良好效果,观察2~7年无复发,现报道如下.本文共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8~66岁,平均30.02岁,右眼7例,左眼4例,起始于局部" 肿”的6例,外伤5例,病程5个月~6年,其中7例有1~3次手术治疗史,多在术后2~6个月复发.病灶在外侧眶骨6例,上眶骨2例,下眶骨3例.所有病例均有皮肤瘘管.CT片显示有小片死骨形成.
-
结膜黑变病恶变为恶性黑色素瘤
患者男 40岁发现右眼上眼睑内有一黑色肿物2个月,伴血性分泌物15天,于1997年10月13日住院.5年前,右眼颞侧球结膜长一黑褐色肿物4个月,首诊本科,在门诊行右眼结膜肿物切除术.术后,先后3次在颞下球结膜、下穹窿、鼻侧结膜复发,在门诊行结膜肿物切除术.前4次手术,术中见中物界限较弥散,术中尽量将含色素的组织及其周围2mm的结膜组织切除.4次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均为结膜黑变病.
-
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1例
本病为斑痣性错构瘤病之一,斑痣性错构瘤病又名母斑病,是由先天存在的散发系统(尤其见于中枢神经、视网膜和皮肤)的错构瘤组成,所以称为斑痣性错构瘤或母斑病,其含意为母亲留下的斑点或胎记.所谓错构瘤系指受累器官或组织本身正常就存在的细胞构成的肿瘤,它不同于正常不存在于本部组织的细胞构成的迷离瘤.1904年德国眼科专家VonHippel首先描述了视网膜血管瘤病.1926年瑞典病理学家Lindau描述了小脑血管瘤性囊肿同时又有视网膜血管瘤的病例.从此,将视网膜血管瘤合并小脑血管瘤的病例叫做VonHippel Lindau病.发病年龄20~50岁,男多于女,脑部症状大多发生于视网膜病10年之后.现将我科于1 998年2月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
发育性青光眼合并近视诊断分析
发育性青光眼合并近视并不少见,由于检查的片面性和对发育性青光眼认识不足,致使许多病例到青光眼晚期才得以确诊和治疗,现将我科自1 992年8月至1998年8月收治的38例报道如下.
-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的首选方法,对外伤性白内障的儿童来说,手术不单是提高视力,同时也是预防弱视、斜视的方法[1].本院自1996年以来,共收治儿童外伤性白内障16例,并作了人工晶体植入术,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
角膜接触镜研究进展
角膜接触镜(conact lens,CL)作为矫正屈光不正的一种特殊医疗器具,其优良的材料性能、科学的配戴方式对角膜与结膜健康的维持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接触镜材料、配戴方式、特殊用途镜片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
生长因子与晶体上皮细胞
白内障在致盲眼病的发生率中占首位.随着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广泛开展,术后患者短期内视力可提高至较可观的水平.但术后40%的成年人和几乎100%的儿童发生晶体后囊混浊(后发性白内障),导致视力再度下降.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是其形成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生长因子在促进晶体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分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5].本文就生长因子与晶体上皮细胞的关系作一综述.
年 | 期数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