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 진단병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882
- 国内刊号: 1007-8096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结肠多发性锯齿状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合并结肠多发性锯齿状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 方法报告2例分别有10年和8年溃疡性结肠炎病史、合并多发性结肠锯齿状息肉病的临床、内窥镜及病理组织学改变.行AE1/AE3、CK7、CK20、CEA、CD34、SMA、p53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讨论. 结果 2名患者均为中年女性,间断腹泻10年和8年,分别多次行内窥镜检查发现结直肠黏膜多处糜烂、浅表溃疡.例1,降、乙状结肠可见密集分布、大小不等的息肉,大直径3cm;例2,全结肠可见10余枚息肉.镜检:结直肠溃疡糜烂处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病变;息肉处腺体大部分呈锯齿状扩张增生,部分细胞核增生呈复层,可见异型增生.免疫组化:息肉部腺体CEA(+),Ki-67阳性细胞位于锯齿状隐窝基底及中1/3;例2局部p53(+).结论 UC相关锯齿状息肉/腺瘤病具有肿瘤性病变特征,UC合并锯齿状息肉或腺瘤可能更易癌变.
-
CD56、嗜铬蛋白A和突触素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检测并比较神经细胞黏连分子(NCAM/CD56)与常用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嗜铬蛋白(CgA)和突触素(Syn)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MaxVision免疫组化法对125例SCLC存档病例(包括手术标本和活检标本)行CD56、CgA和Syn检测,以χ~2检验分析表达结果. 结果小细胞肺癌 CD56阳性率为90.4%(113/125),肿瘤组织弥漫(+),阳性强度多为中~强阳性(65/125);CgA阳性率为56.8%(71/125),阳性着色位于胞质内,颗粒状,多为弱(+),肿瘤组织多呈灶性(+);Syn阳性率为82.4%(103/125),多为弥漫弱(+)(89/125),部分病例呈灶状(+).CD56和Syn两者在阳性率上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者阳性率均高于CgA,且差异显著(P<0.05). 结论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辅助诊断标记物,CD56和Syn阳性表达率高,是可靠的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其中CD56为首选.
-
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1例扁桃体FDCS进行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女性,23岁.咽喉疼痛2个月.巨检:肿瘤大直径2.5cm.镜检:隐约结节状.瘤细胞胖梭形和卵圆形,核膜清晰,细胞分界不清;细胞核中度异型,有少量瘤巨细胞和R-S样细胞;核分裂象>5个/10HPF.肿瘤细胞排列成条束状、旋涡状、席纹状.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21和CD35(+).术后行放、化疗.1年半随访,肿瘤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FDCS肿瘤细胞特征性表达CD21 和/或CD35.扁桃体FDCS要与口腔常见类型的梭形细胞肿瘤(如纤维组织细胞瘤、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肌上皮瘤和梭形细胞癌等)鉴别.FDCS大多为低度恶性,复发率较高.
-
头颈部霉菌病255例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探讨
目的 观察头颈部霉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发病机制.方法 对255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头颈部霉菌病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改良Warthin-Starry(W-S)、PAS染色显示真菌的形态特征.对2例非侵袭性和1例侵袭性霉菌病黏膜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显微镜下检出非侵袭性霉菌病234例,149例为霉菌球,其中77.65%霉菌团块中菌丝有钙化;15例霉菌菌团下黏膜有糜烂;34例为变应性霉菌性鼻窦炎,黏膜内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黏膜表面分泌物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渗出及Charcot-Leiden结晶,并可见少数曲霉菌菌丝及孢子;其余36例霉菌在咽部、梨状窝、喉、硬腭、乳突黏膜表面炎性渗出物及外耳道角化物中被发现.侵袭性霉菌病21例,分别侵袭鼻腔、单侧及多组副鼻窦、咽部、乳突腔及颌下淋巴结,其中9例伴同侧眼眶受累.结论 不同类型的霉菌病病理形态不同,其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
-
纤维母细胞活化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纤维母细胞活化蛋白(FAP)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P和TGFβ1在42例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正常胃组织中FAP(-);胃癌组织中FAP主要表达于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胞质中,且弥漫型胃癌表达显著高于肠型胃癌(P<0.05),并与临床病理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②正常胃组织中TGFβ1为(-)或弱(+);胃癌组织中TGFβ1主要表达于瘤细胞胞质,在肿瘤间质纤维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偶有表达,且瘤细胞的表达强度与临床病理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③ FAP在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的表达与TGFβ1在肿瘤细胞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从FAP表达与TGFβ1表达的正相关性,推测其可能是通过肿瘤-间质相互作用促进肿瘤演进.FAP特异性表达于胃癌间质纤维母细胞,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尤其是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病理分型有关,可以作为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免疫病理学指标,有望成为抗胃癌治疗的一个新的靶向分子.
-
p16、Ki-67蛋白表达及HPV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p16、Ki-67联合应用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及分级中的意义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CIN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160例宫颈各类病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Ki-67蛋白表达情况,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结果 ①宫颈上皮内低度瘤变(CINⅠ)中,p16阳性率为85.7%,Ki-67阳性率为67.8%,较宫颈良性病变的阳性率明显增加(P<0.01);宫颈上皮内高度瘤变(CINⅡ-Ⅲ)中,p16阳性率为100%,Ki-67阳性率为98.3%,两者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CINⅡ-Ⅲ中,p16、 Ki-67表达呈正相关.②高危型HPV在宫颈良性病变、CINⅠ和CINⅡ-Ⅲ病变组感染者分别为30.6%、75.7%和93.3%,宫颈CINI和CINⅡ-Ⅲ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程度加重,HPV感染与p16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16、Ki-67联合应用可作为宫颈良性病变与CINⅠ以及CINⅠ与CINⅡ-Ⅲ鉴别的重要标记物;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在高危人员筛查与判断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ascin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目的 探讨fasc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asc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ER、PR和HER2表达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正常导管上皮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ascin的阳性率分别为9.1%(1/11)和48.86%(43/88),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乳腺正常导管上皮组织(P<0.05),其阳性率与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并且在ER和PR阴性组中明显高于阳性组(均P<0.05),而在HER2阳性组中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fascin阳性表达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 fascin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阳性表达提示预后较差.
-
继发性甲状旁腺增生与钙敏感受体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钙敏感受体(CaR)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甲状旁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14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增生及8例正常甲状旁腺的石蜡标本进行CaR检测.结果 14例甲状旁腺增生患者的切片中均可见到CaR阳性细胞,CaR阳性率平均为(20.816±3.41)%, 其中8例结节性增生(NH)的CaR阳性率平均为(16.75±1.38)%,6例弥漫性增生(DH)病例为(28.16±2.16)%.结论 CaR阳性表达的减少与甲状旁腺组织增生密切相关,甲状旁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甲状旁腺组织;而在NH 和DH中,以NH组表达减少更为显著.慢性肾功能衰竭所导致的CaR抑制,是引起SHPT的重要原因.
-
肝癌组织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在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转移性腺癌(MAC)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 Plus法对100例HCC、50例ICC和30例MAC组织中AQP-1、Hep Par-1、CKl9和pCE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CC组AQP-1表达率为88%(44/50),明显高于HCC组(7/100,P<0.01)和MAC组(6/30,P<0.05);随着ICC组织学分化程度的降低,AQP-1表达明显下降(P<0.05),ICC患者淋巴结转移AQP-1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未转移者(P<0.01).结论 AQP-1可能是胆管细胞分化及其肿瘤的良好标记物,结合Hep Par-1、CKl9和pCEA等可有助于肝肿瘤的鉴别诊断.
-
髌骨软骨母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髌骨软骨母细胞瘤(CB)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影像学及预后.方法 报告1例髌骨软骨母细胞瘤,复习近38年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分析髌CB瘤的临床、病理和影像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资料.结果 患者男性,21岁.左膝部疼痛伴左下肢无力半年.X线片可见髌骨内溶骨性破坏.镜下肿瘤由圆形或多角形软骨母细胞、多核巨细胞、局灶样类软骨组织及小的钙化灶等成分组成,瘤组织S-100(+).结论 软骨母细胞瘤发生在髌骨甚为罕见,其发生率约占软骨母细胞瘤的2%,因其在组织学上表现的多样性应临床、病理学、影像学检查三结合进行诊断.
-
甲状腺呈胸腺样分化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癌(CASTL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甲状腺CASTLE进行临床资料分析、随访、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CASTLE均为女性,分别为27岁和40岁,肿块位于甲状腺下极.巨检:肿瘤灰白色,实性.镜检:肿瘤细胞呈多边形或鳞状上皮样,具有空泡状核,核仁清楚,排列成片块状、巢状或条索状,常见丰富的小淋巴细胞浸润以及纤维组织间质. 例1肿瘤侵犯至甲状腺外软组织.肿瘤细胞CD5、HCK和CD117(+),部分CEA(+),TTF-1、TG、CT和CD21(-);间质淋巴细胞TdT(-).原位杂交EBV(-).分别于术后4个月、9个月对2例进行随访,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CASTLE是发生于甲状腺或颈部软组织的一种少见肿瘤,多数病例预后良好.需要与转移性鼻咽癌或淋巴上皮样癌、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和间变性癌、异位胸腺瘤、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等相鉴别,免疫组化检测CD5、CD117、EMA和CD21有助于鉴别诊断.
-
EGFR与ERβ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雌激素受体β(ERβ)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以进一步探讨EGFR和ERβ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MaxVisio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9例NSCLC石蜡包埋组织中EGFR和ERβ的表达.结果 ① EGFR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4%(38/59),ERβ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8%(27/59).在癌旁组织中未见二者表达.② EGFR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的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吸烟状况无关;ERβ阳性表达与NSCLC组织学类型有关,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吸烟状况无关.③腺癌中EGFR和ERβ阳性表达与鳞癌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本组资料显示,EGFR阳性表达提示预后不良;EGFR和ERβ可能在肺癌,尤其是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协同作用,由此可以通过同时靶向2个信号通路来治疗NSCLC.
-
女性Wolffian附件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女性Wolffian附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要点.方法 报告2例Wolffian附件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肿瘤均为单侧,位于阔韧带,年龄分别为68岁和45岁.镜下肿瘤细胞呈弥漫实性或筛网状分布,弥漫实性区可见成片稍肥胖的梭形或卵圆形细胞及紧密排列的管状结构,管腔内衬立方或柱状上皮,后者似支持细胞样细胞;瘤细胞无明显异型,也无核分裂;管周有PSA(+)的基膜样物质.免疫组化:瘤细胞CKpan、vimentin、WT1和S-100(+),CK5/6、CK7、CD10、CD99、α-Inhibin、MC、calretinin、ER、PR、EMA和SMA均(-).结论 如果Wolffian附件瘤是一少见的妇科肿瘤,发生于Wolffian管沿线部位,易与卵巢的支持细胞瘤、腺瘤样瘤等肿瘤混淆,管样结构和筛网状结构是其特征性改变.该瘤是低度恶性肿瘤,需长期随访观察.
-
三联阴性乳腺癌中基底/肌上皮标记物的表达
目的 检测基底/肌上皮标记物在三联阴性乳腺癌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基底细胞样癌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收集69例三联阴性乳腺癌存档蜡块,用单克隆抗体EGFR、CK5/6、CK14、CK17、SMA和CD10进行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染色,并将其分为基底细胞样型(BLs)(表达任意一种标记物)和Null型(均阴性).重点观察两者的形态学差异.结果 BLs型48例(69.6%),Null型21例(30.4%).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形态学特征包括巢片状结构、推挤或部分推挤性边界、组织学分级高、核分级高和高核分裂指数,其中BLs型中42例呈巢片状结构(87.5%),26例呈推挤或部分推挤性边界(54.2%).结论 基底细胞样型与Null型乳腺癌具有明显的形态学差异,具诊断价值的形态特点是巢片状结构、组织分级高、中到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推挤或部分推挤性边界和高核分裂指数.具应用价值的标记物是CK5/6.
-
大肠癌中pAkt、VEGF和MVD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大肠癌组织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大肠癌的pAkt、VEGF和MVD.结果 大肠癌pAkt 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7%(56/76)和85.5%(65/76).pAkt的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P<0.05)及其MVD(P<0.01)显著相关.pAkt阳性组的MVD明显高于阴性组.VEGF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pAkt蛋白表达与VEGF蛋白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 pAkt和VEGF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提示阻断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将对大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输卵管子宫内膜样癌伴Wolffian管肿瘤样结构1例
患者女性,67岁.发现外阴脱出物1月余.患者近1个月来自觉外阴有脱出物,休息时好转,无异常阴道出血及流液.B超示左侧卵巢1.4cm×0.6cm大小,其内上方条索状无回声4.9cm×2.3cm大小,内见不全分离.提示左侧条索状包块附件来源可能,输卵管积液可能.先行LeFort手术,术中见左侧输卵管实质性增粗,切面呈实性,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左侧输卵管腺癌.行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
-
中耳胆脂瘤合并曲霉菌感染伴分生孢子柄形成1例
患者男性,23岁.右耳中耳炎术后4月余,反复流脓2个月.CT示右侧慢性乳突炎伴胆脂瘤形成.局麻下行右侧乳突根治术.3个月后再次出现右耳流脓,消炎治疗后症状改善.查体:右耳外耳道内可见黄色干痂,鼓膜窥视不清.音叉听力检查:右耳传导性耳聋,左耳正常.再次手术见右中、上鼓室及鼓窦内大量炎性肉芽及干酪样坏死物.
-
阴道口皮脂腺癌1例
患者女性,61岁.发现外阴肿物3个月.查体:外阴阴道口有一2cm×2cm大小的肿物,质硬,易出血.临床诊断:阴道口肿物性质待查.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巨检:灰红色不整形组织一块,2cm×2cm×1cm大小,表面粗糙,菜花状;切面灰白色,质脆.
-
结肠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
患儿女性, 9岁.间断腹痛月余.查体:左下腹可触及一腊肠样包块.CT示肠套叠.术中见降结肠肠套叠,结肠内有一3cm×3cm×2cm大小带蒂息肉,切除肠管送检.
-
腹膜后原发性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1例
患者女性,90岁.突发性右下腹痛1天余.查体:右腹部稍膨隆,中下腹触及一15cm×15cm大小的肿块,边界欠清,压痛(+),右下腹及下腹部压痛和反跳痛(+).
-
食管异位皮脂腺2例
例1男性,46岁.因胆囊炎住院查体.内镜检查示进镜距门齿20~35cm处食管黏膜见散在多个淡黄色扁平隆起病灶,直径0.1~0.4cm,颗粒状,组织软,弹性好.无任何上消化道不适症状.
-
儿童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报道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近20年才认识的一种较少见的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在病理学特征、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方面都介于血管瘤和血管肉瘤之间,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以软组织多见.我院收治1例发生于儿童肠道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现结合文献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
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1例报道
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papillary glioneuronal tumour, PGNT)是WHO(2007)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新增的实体肿瘤[1].目前文献报道仅有38例,国内4例[2,3],十分罕见.本文报道1例PGNT,参照WHO(2007)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肿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组织学特征.
-
3种幽门螺杆菌染色方法的比较
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消化道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临床为明确诊断常需要做HP检测.目前常用的方法有W-S银染色和Giemsa染色,但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亚甲蓝染色比这两种染色操作简便、染色时间短,结果稳定可靠,更具实用性.
-
失效Schiff液的再利用
在日常病理技术工作中,经常发现Schiff液使用一段时间后,颜色逐渐变红且染色能力逐渐减弱或无法再用(旧液),此时,一般将重新配制.我们经大量试验,在旧液中加入适量偏重亚硫酸钠,使其恢复了染色能力.
-
对特殊组织蜡块的处理方法
组织通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环节才能包埋切片,组织块硬、脆、软时都会影响切片质量,作者通过多年的实践,采用对特殊组织蜡块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较好效果.
-
冰醋酸在常规HE制片中的应用
病理诊断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辅助诊断手段,但传统的HE制片仍不失为一个经典的方法,技术工作中,合理地应用冰醋酸,可以有效地提高HE制片的优片率.现将解放军第98医院和湖州市病理质控中心使用冰醋酸进行HE制片的体会总结如下.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是一类罕见、组织发生未定、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新的肿瘤实体.SPTP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多发生于年轻女性;肿瘤一般体积较大,常伴有坏死和囊性变;特征性的假乳头结构是其形态学特点;肿瘤细胞无特异性免疫表型;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95%的肿瘤完整切除可治愈,极少数肿瘤可局部复发或转移.本文详细介绍SPTP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其组织发生、治疗及预后,旨在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
-
恶性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恶性颗粒细胞瘤(MGCTs)罕见,是一种高度恶性肉瘤,常发生转移,生存期短.现多认为该瘤起源于Schwann细胞.恶性颗粒细胞瘤在组织学形态上与良性颗粒细胞瘤有时非常相似,因此长期以来对MGCTs的组织学诊断标准一直存在着争议,病理诊断较为困难.本文对其组织起源、临床特征及病理学特征作一综合介绍.
-
WHO(2004)胸腺上皮肿瘤分类及其分子病理学研究
胸腺上皮性肿瘤形态多样,成分复杂,常常伴有副瘤综合症,以重症肌无力为主.其分类变化较大,争议多.该文概述了胸腺上皮肿瘤分类的发展,重点回顾了2004年WHO胸腺上皮肿瘤的分类.并从分子生物学标记和遗传学方面对胸腺上皮肿瘤分类与其预后的关系进行了介绍.随着研究的全面和深入,对胸腺上皮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认识也更为透彻,分类更完善,势必改进临床的诊断治疗水平.
-
浓度不同的乙醇梯度脱水对小白鼠肝、肾组织制片的影响
小白鼠的肝、肾组织非常柔软脆弱.为了制作成功的肝、肾组织切片,我们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脱水方法对300只小白鼠的肝、肾组织HE制片进行比较,摸索出一些经验.1 材料与方法湘雅医院肾内科实验用小白鼠300只,8~11周龄,体重17~20g.
-
免疫组化技术(四)
3 免疫组化方法这里有大量用于定位和验证组织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技术.选择合适的技术应基于各种研究标本的类型、研究的预处理的类型等参数,例如:冷冻切片、石蜡切片、树脂切片或细胞学制品以及所需敏感性的程度.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