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 Heart Brain and Vessel Diseases 중화로년심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6-9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0126
  • 国内刊号: 11-44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lnxnxg.cbpt.cnki.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小鹰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高敏肌钙蛋白T与常规肌钙蛋白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蔡英;于萍;朱琛颖;周晓茜;刘学波

    目的 对比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与常规肌钙蛋白T(cTnT)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拟诊ACS患者215例,依据诊断分为AMI组5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03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CHD)组53例.入院即刻测定血清cTnT、hs-cTnT水平.应用ROC曲线比较hs-cTnT、常规cTnT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组血清hs-cTnT和常规cTnT均高于UAP组和非CHD组(P<0.05).hs-cTnT与常规cTnT诊断AM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6、0.880(P=0.000);hs-cTnT敏感性为88.1%,特异性为84.6%,cTnT分别为76.3%、99.4%.hs-cTnT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P>0.05).结论 ACS患者中,hs-cTnT对早期诊断AMI可能较常规cTnT更敏感,可尽早检测出更多的AMI患者.

  •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用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评估的初步研究

    作者:孟晓梅;于逢春;尹静;唐晓梅;陈新平;刘永珍;尹铁伦;李常红

    目的 探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用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MCI患者128例(MCI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1例(对照组).分别给予MoCA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并分析评估结果.结果 对照组和MCI组MoCA总分与MMSE总分呈正相关(r=0.352,P<0.05;r=0.765,P<0.01);MoCA评分明显低于MMSE评分(P<0.01).与对照组比较,MCI组MoCA总分及各亚项得分明显降低(P<0.01).MoCA筛查MCI敏感性为97.66%,特异性为95.05%,MMSE筛查MCI敏感性为32.03%,特异性为100%.结论 MCI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MoCA总分与MMSE总分相关;MoCA用于MCI筛查时敏感性优于MMSE.

  • 老年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魏雅楠;郏蓉;陈陵霞;刘杰;苗懿德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对于心脏左心室结构与功能的预测意义.方法 选择517例老年患者,根据护骨素水平按3分位数分组:护骨素<1.50 μg/L组(A组,171例);护骨素1.50~2.72μg/L组(B组,176例),护骨素>2.72 μg/L组(C组,170例).ELISA法检测血清护骨素水平;多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及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随护骨素水平升高,3组LVEF逐渐下降(P<0.01),左心室质量指数逐渐升高(P<0.01),以左心室肥厚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肌酐、TC,LDL-C,HDL-C、TG、sqrt护骨素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肥厚与性别、年龄、收缩压、sqrt护骨素独立相关.结论 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血清护骨素水平可能是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老年女性发生左心室肥厚的风险高于男性.

  •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体内氧化压力的定量分析

    作者:胡新国;王润兰;赵伟;金梅;管维平;吴卫平

    目的 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尿液中8-异前列腺素F2a(8-iso-PGF2a)浓度和LDL体外氧化延迟时间的变化,评价ALS患者体内的氧化压力及抗氧化能力情况.方法 根据EL Escorial诊断标准选择ALS患者19例为ALS组,同时选择年龄、影响因素相匹配的健康成年男性19例为对照组.通过铜氧化共轭双烯法检测LDL体外氧化延迟时间,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液中8-iso-PGF2a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LS组尿液中8-iso-PGF2a浓度虽有升高趋势[(48.28±4.78) ng/mmol肌酐vs(47.25±2.32)ng/mmol肌酐],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DL体外氧化延迟时间明显缩短[(59.32±8.65)min vs (83.16±8.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增高的氧化压力与降低的抗氧化能力在ALS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提示有效的抗氧化治疗可能对控制ALS的发展及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丁立东;徐运;茆华武;肖章红;刘颖;陈珏

    目的 研究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s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TIA患者162例,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29例、中危组87例及高危组46例,又根据DWI结果分为DWI阳性组73例和DWI正常组89例.结合DWI检查结果和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低危组比较,中、高危组7、30、90 d继发脑梗死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WI正常组比较,DWI阳性组TIA发作次数≥3次、症状持续时间≥1h、失语和(或)运动障碍、心房颤动、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以及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DWI阳性组7、30、90 d继发脑梗死较DWI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BCD2评分对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风险有较高的准确性,结合DWI检查结果,对其风险的评估,将会进一步提高.

  • 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付振虹;陈韵岱;陈练;盖鲁粤;刘宏斌;孙志军;郭军;董蔚;薛浩

    目的 研究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536例年龄≥80岁的ACS患者,根据Gensini评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6例,轻度狭窄组141例,中度狭窄组167例,重度狭窄组162例.比较各组肾功能指标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血清肌酐、尿素和胱抑素C水平明显升高(P<0.01),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降低(P<0.05).血清肌酐(r=0.193,P=0.000)、尿素(r=0.194,P=0.000)、胱抑素C(r=0.295,P=0.000)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eGFR(r=-0.160,P=0.001)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年龄≥80 岁 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肾功能指标密切相关.血清胱抑素C水平敏感.

  • 心电图QRS时限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崑;郑刚;李斌;杜闻莹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QRS时限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AMI患者204例,按心电图QRS时限是否>110 ms,分为QRS时限正常组87例(QRS时限≤110 ms),QRS时限延长组117例(QRS时限>110 ms).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LVEF,观察Killip分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住院心源性死亡发生率.结果 2组的NT-proBNP、LVEF、KillipⅡ~Ⅳ级、MACE发生率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 老年AMI患者心电图QRS时限延长的预后差,心力衰竭、MACE和心源性病死率发生率高.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和肌钙蛋白I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作者:张慧恩;李永东;孙丽;孙淑燕;何俊峰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Ⅰ(cTnI)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8例,分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4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1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6例,均于入院时或发病24 h内测定患者血清NT-proBNP、cTnI含量,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以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结果 与UAP组比较,STEMI组和NSTEMI组NT-proBNP明显升高;与NSTEMI组比较,STEMI组cTnI明显升高(P<0.05).NT-proBNP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156,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196,P<0.01);cTnI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247,P<0.01).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NT-proBNP与cTnI无关,但两者均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NT-proBNP的高低能反映患者的心功能状态,cTnI则与心功能无关.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的变化及苯那普利的干预作用

    作者:谢萍;曹云山;苏鹏;李玉红;张世魁;Mathias M.Borst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及苯那普利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可能机制.方法 入选70例ACS患者为ACS组,并随机分为苯那普利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同时又分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2例,对照组32例.比较各组Toll样受体4(TLR4) 、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ACS组TLR4、TNF-α和MMP-9含量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苯那普利治疗组TLR4、TNF-α和MMP-9含量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可能通过抑制ACS患者TLR4过度表达及其下游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MMP-9分泌,稳定ACS易损斑块,改善其预后.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治疗老年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

    作者:张勇;黄洪波;杜万红;刘小阳;陈宏;邢红专;杨婧;刘超;胡罗建

    目的 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74例年龄≥75岁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证实在大脑中动脉的范围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患者入院后前3d每日分别给予rhEPO或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第1、3、7、20和30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变化,ELISA法检测损伤标记物S100B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第20、30天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第20天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46.5±32.3)cm3 vs (89.6±68.9)cm3,P<0.01];第3、7和20天血清S100B水平明显下降[(1.45±0.25)μg/L vs (1.58±0.13)μg/L,(1.41±0.20)μg/L vs(1.69±0.15) μg/L,(0.38±0.14)μg/L vs(0.78±0.26) μg/L,P<0.01].结论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静脉注射高剂量rhEPO治疗耐受性良好,并且可改善患者30 d后的临床预后.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及相关因素的单中心研究

    作者:康琳;管文娟;刘晓红;严晓伟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出院后再发心脑血管事件与其危险因素、治疗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ACS患者634例,采取门诊随诊、信访、电话和身份证查找的方法进行随访.失访21例,终共随访613例.随访内容包括再发心脑血管事件、每年随诊次数、随诊时心率、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等.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平均随访61个月时,年龄(P=0.026)、随诊时心率(P=0.001)、坚持随诊次数(P=0.002)及是否坚持服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P=0.000)与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相关.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每天吸烟支数、糖尿病史、随诊时心率对再发心脑血管事件有独立预测价值.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第1年至第8年随诊累积无事件存活率分别为88%、82%、78%、74%、71%、68%、66%及65%;风险率分别为13%、7%、6%、5%、4%、4%、3%及1%.结论 ACS住院患者出院后1年内出现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长期、规律的临床随诊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高龄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郑天衡;郝俊杰;高建;朱鑫璞;周晓宇;杨建道;张会军;王少石

    目的 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9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80岁组141例和≥80岁组55例,发病<4.5h的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溶栓后颅内出血(ICH)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发生率.90 d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s评分评定临床结局.结果 2组溶栓后14 d的NIHSS评分都较溶栓前显著降低(P<0.01),<80岁组较≥80岁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1).≥80岁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80岁组(P<0.05);<80岁组和≥80岁组预后良好的比例分别为57.5%和45.5% (P>0.05),ICH发生率分别为16.3%和21.8%,sICH发生率分别为6.4%和14.5% (P>0.05).结论 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和年龄<80岁者同样是安全有效的.

  • 两种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

    作者:付志新;张津华;赵燕;何蕴

    目的 比较持续腰大池引流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A组24例,持续腰大池引流,B组22例,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行经颅多普勒检查比较介入治疗后1、7、14、21、28 d的血管痉挛情况,血管痉挛用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Vm)及Lingdegaard指数表示,并统计2种脑脊液置换术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血管痉挛程度在介入治疗后1d无明显差异,A组患者在介入后7、14 d MCAVm及Lingdegaard指数明显低于B组[(103.89±29.61)cm/s vs (134.31±30.17)cm/s,(1.701±0.670) vs (1.943±0.711),P<0.05;(99.27±20.11)cm/s vs (111.49±27.45),(1.569±0.487) vs (1.858±0.736),P<0.05],介入治疗后21d差异不明显(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介入治疗后14d内,持续腰大池引流对于改善血管痉挛情况优于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21 d后则不明显.2种方法的不良反应接近.

  •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陆铭;梁春;任雨笙;潘晓明;樊民;杨靖;吴宗贵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月住院置入IABP的ACS患者76例,根据年龄分为<75岁组40例,≥75岁组36例,分析其住院期间及1年的预后.结果 76例患者中,院内死亡22例,占28.9%,1年死亡29例,占38.2%,2组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岁组较<75岁组1年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与<75岁组比较,≥75岁组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降低(P=0.009).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偏大、LVEF降低、PCI术后TIMI血流0~1级降低是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联合IABP治疗的ACS患者预后良好.高龄、LVEF低、PCI术后TIMI血流降低,是应用IABP的ACS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CD147基因沉默对兔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杜大勇;李运田;李雪杰;柳杨;薛峰;杨升华

    目的 筛选出高效抑制兔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中CD147表达的短链RNA(shRNA)慢病毒载体,观察CD147基因沉默后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方法 兔源CD147 mRNA序列,设计并构建shRNA慢病毒载体,实验分为空白组,阴性组,加CD147 shRNA慢病毒干扰依次为A组、B组、C组、D组,将其分别转染兔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72 h后观察转染效果,用RT-PCR测CD147 mRNA表达,ELISA法测CD147 MMP-2及MMP-9蛋白表达.结果 A、B、C、D组CD147 mRNA及CD147、MMP-2和MMP-9蛋白较空白组显著减少(P<0.01),A组CD147 mRNA和蛋白降低显著,较空白组分别减少57.7%和50.9%(P<0.01),MMP-2、MMP-9蛋白表达分别减少95.9%和45.4%.结论 成功构建并筛选出能高效、且特异阻断CD147基因表达的shRNA慢病毒载体.CD147基因沉默后,MMP-2和MMP-9表达明显减少,可能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新的治疗靶点.

  • 电刺激丘脑腹外侧核对运动皮质2区放电的影响

    作者:路致远;丁方香;王晓清;计义正;王敏

    目的 通过刺激帕金森病(PD)大鼠丘脑腹外侧核,观察运动皮质2区局部场电位的改变.方法 选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实验组12只,实验组建立PD模型,采取信号后,实验组大鼠行电刺激,再采集信号,利用MATLAB软件进行频谱分析和功率谱密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电刺激前8~12 Hz频段频率信号显著升高,26~40 Hz频段频率信号显著降低(P<0.05,P<0.01).与电刺激前比较,实验组大鼠电刺激后8~12 Hz和13~25 Hz频段频率信号显著降低,26~40 Hz和41~100 Hz频段信号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电刺激丘脑腹外侧核可以改善PD大鼠大脑运动皮质2区的异常放电.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动脉粥样硬化破裂斑块的研究

    作者:方顺淼;张清华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动脉粥样硬化破裂斑块的修复作用.方法 选择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采用自创液氮冻伤术,随机各取2只兔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斑块破裂模型,将剩余兔再随机分为移植组10只,对照组10只.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变化.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光镜观察斑块修复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溴脱氧尿核苷标记的阳性细胞.结果 MSC移植4周后,移植组新生内皮细胞及胶原纤维明显增多;移植组斑块区5-溴脱氧尿核苷标记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MSC移植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MMP-9、hs-CRP及PAI-1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MSC移植可增加内皮细胞及胶原纤维数量,降低炎性因子及凝血纤溶因子,从而起到稳定与修复破裂斑块作用.

  • 丁基苯酞对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

    作者:肖璐;沈雪;陈应柱;易琼;张娴娴;戚艳红;杨璞;黄金忠

    目的 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的改变以及丁基苯酞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护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脑缺血组24只、丁基苯酞组72只.采用四血管结扎的全脑缺血模型,制模成功后丁基苯酞组大鼠按腹腔注射剂量又分为丁基苯酞0.3 mg/kg组24只、丁基苯酞1.0mg/kg组24只、丁基苯酞3.0mg/kg组24只;检测脑组织依文思蓝(EB)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心脏取血计数循环内皮细胞数.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组大鼠脑组织EB含量、VEGF表达、循环内皮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P<0.01);与脑缺血组比较,丁基苯酞各剂量组大鼠脑组织EB含量、VEGF表达、循环内皮细胞数明显降低,以丁基苯酞3.0 mg/kg组明显(P<0.05,P<0.01).结论 丁基苯酞通过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后脑组织VEGF表达、降低循环内皮细胞数,从而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 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蛋白表达和凋亡的动态变化研究

    作者:蔺心敬;张丽香;罗永坚;肖继东;陈渊;黄浩;唐士婷;李吕力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神经元蛋白表达和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又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6、24、48 h和3、5d5个时间点,各时间点8只.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Bcl-2及Bax蛋白表达,TUNEL法观察相应区域神经元凋亡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再灌注6 h Bcl-2、Bax阳性细胞明显增加,随时间延长,Bcl-2阳性细胞逐渐下降,48 h低;而Bax阳性细胞则逐渐增加,于48 h达到高峰;Bcl-2/Bax比值变化趋势与Bcl-2阳性细胞相一致;各时间点均可见神经元凋亡,48 h达高峰(P<0.01).相关分析显示,神经元凋亡与Bax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52,P<0.05),与Bcl-2和Bcl-2/Bax比值呈负相关(r=-0.517,r=-0.529,P<0.01).结论 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存在大量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cl-2/Bax比值失衡有关.

  • 红细胞分布宽度是预测心力衰竭和死亡危险的标记物

    作者:郑刚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由血液分析仪测量获得反映周围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临床上常用于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近有研究证实,RDW与心力衰竭(心衰)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根据国情和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疗水平.RDW是否符合预测心衰和死亡危险的标记物?近期陆续发表的一些研究,用部分临床证据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分析.

  •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新证据新指南

    作者:张善春;郑刚

    有效降低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主要依靠一级预防.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地位,尚存争议.近年,国内外相关指南更新,再次肯定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作用,同时还有许多问题,待进一步明确.

  • 动脉粥样硬化的抗炎治疗进展

    作者:陈孝东;曹勇军

    分子病理学的新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常见的慢性、多系统性、炎症性疾病[1-2].通过抗炎途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一些干预靶点被确定,我们简要回顾这一领域的新进展.1 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C反应蛋白(CRP)为急性时相炎性标记物,是敏感的炎症指标之一.

  • 帕金森病中微小RNA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晟;刘伟;肖建新

    1研究简介1.1帕金森病(PD)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缓慢发生的老年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以选择性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减少及平衡障碍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 热休克蛋白65促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进展的机制

    作者:孙海阁;刘挺榕;谭迎;郭志刚

    多年来,一直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脂质沉积病.但是,近年人们对AS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认为炎性免疫反应在AS发展阶段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些学者已经把AS定义为慢性炎症与自身免疫反应交互的过程.

  • 老年急性下壁和右心室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电风暴一例

    作者:盛建龙;许邦龙;王晓晨;华锦胜;张艳梅

    Zipes等研究表明,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是指心室颤动或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24 h内反复发作>2次,通常要电除颤或电复律终止.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4 h内心室颤动发生率3%~5%,发生心室颤动的AMI患者院内病死率高达40.9%[1].有部分AMI患者因交感神经兴奋、电解质紊乱、再灌注损伤或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等原因,PCI后仍可出现电风暴[2-3].现报道1例老年急性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电风暴发作的临床资料.

  • 永存舌下动脉伴颅内外大动脉狭窄一例

    作者:李响;张雄伟;金旻

    永存舌下动脉属罕见的胚胎遗留血管,发生率为0.02%~0.1%[1].而永存舌下动脉伴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国内外鲜见相关报道.现报道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永存舌下动脉伴大脑中动脉主干和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 脑小血管病及其病理改变

    作者:桂秋萍

    脑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vessel disease,SVD)以及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是老年人脑中常见的动脉血管异常性病变[1].影像学上脑白质的低信号、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LI)和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改变,常提示存在SVD,是老年人常见的影像学改变[2].

  • 颅内外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

    作者:张雄伟;王磊

    颅内外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时,侧支循环开放的级别、途径和代偿能力各有不同.临床上常见的是颈内动脉起始段、大脑中动脉水平段起始部、椎动脉起始段和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的闭塞性病变.

  • 新型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

    作者:马文韬;颜红兵

    氯吡格雷是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抗血小板药物,但是它有许多不足.氯吡格雷口服后需要通过肝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的生物转化,转化率不一致,受伴随疾病治疗时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变异性制约,血小板抑制作用差异大,不同的患者对其反应性差异较大,药物转化率低的患者支架内血栓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

  • 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研究

    作者:陈方方;张敏;吴秀珍;孔祥锋;殷勤;樊新颖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e microalbumin excretion,UAER)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6~12月住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所有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合并LA分为LA组45例,无LA组75例,详细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24 h UAER及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比较2组一般临床危险因素及24 h UAER,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20例脑梗死患者中,合并LA 45例,占37.5%.与无LA组比较,LA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发生率、24 h UAE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A与24 h UAER水平呈正相关(r=0.681,P<0.01);24 h UAER(OR=1.100,95%CI:1.03~1.17,P=0.002)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A与24 h UAER密切相关,24 h UAER可以作为小血管病损伤的一个标记物,对LA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 脑白质疏松症严重程度与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会超;权力;李卓;张仲慧

    目的 评价脑白质疏松症(LA)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及预测病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行头颅MRI检查的住院患者218例,根据诊断分为非LA 56例和LA 162例,LA患者又根据Fazekas等级分类标准,分为轻度LA 52例,中度LA 53例及重度LA 57例.对相关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既往疾病、血脂等)分别进行逐个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C、高LDL-C、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轻度LA发生有相关性(P<0.05,P<0.01).年龄≥70岁、高血压3级、吸烟、高TC,高同型半胱氨酸与中度LA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P<0.01).年龄≥70岁、高血压3级、高LDL-C、高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与重度LA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结论 年龄≥70岁、高血压3级、高同型半胱氨酸、高TC、高LDL-C、吸烟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是LA的独立发病危险因素.中度LA和重度LA与年龄≥70岁、高血压3级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有明显相关性.

  • 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研究

    作者:李晓晴;毕齐;王力;王力峰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CMB)患者后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将10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CMB组38例和无CMB组71例,对其进行前瞻性研究,给予梯度回波T2* WI或磁敏感加权成像,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平均随访(9.5±3.7)个月.结果 与无CMB组比较,CMB组脑梗死和脑出血两者兼有,单纯脑出血比例明显升高(7.9% vs 1.4%,P<0.05;10.5% vs 0,P<0.01).CMB组共检出CMB 153个.在随访中,16例患者再发脑卒中,包括11例脑梗死,5例脑出血.5例脑出血患者中有3例服用阿司匹林,2例接受抗凝治疗.CMB组有2例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与CMB部位相同.结论 CMB是脑微小血管病变特征之一;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后期发生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CMB对脑卒中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者抗凝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部位及病因分析

    作者:李莹;晏丽苹;陈飞;张微微

    目的 了解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腔隙性脑梗死的疾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科住院的年龄≥65岁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46例,并对其危险因素和梗死部位进行分析.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76.0%)和糖尿病(29.5%),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56.2%)和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8.9%)在腔隙性脑梗死中也较多见.腔隙性脑梗死以基底节为主.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相关性高(HR=2.552,95%CI:0.05~1.35),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前循环腔隙性脑梗死相关性高(HR=2.645,95%CI:0.76~17.9);心源性疾病可能是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的原因之一(HR=1.401,95%CI:0.08~1.83).结论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进行二级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仍是干预重点.

  •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分析

    作者:易进;贺建华;张娜;李丛佳;范冬宁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7例,其中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92例(无症状性脑梗死组)和临床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35例(临床缺血性脑梗死组),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认知功能,比较2组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 无症状性脑梗死组与临床缺血性脑梗死组MMSE和MoCA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性脑梗死组MMSE即刻记忆评分明显低于临床缺血性脑梗死组[(2.91±0.28)分vs (2.96±0.24)分,P<0.05],其他各认知领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临床缺血性脑梗死一样,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

  • 尼麦角林在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建议

    作者:尼麦角林应用建议专家组

    尼麦角林是一种半合成麦角生物碱衍生物.自20世纪60年代研发成功以来,已经在50多个国家注册使用[1].国内也已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痴呆以及头晕等多种疾患.为更好地发挥药物治疗作用,现对尼麦角林的相关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归纳并提出建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