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 Heart Brain and Vessel Diseases 중화로년심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6-9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0126
  • 国内刊号: 11-44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lnxnxg.cbpt.cnki.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小鹰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研究

    作者:陈斌;龙发青;苏庆杰;吴映曼;代鸣明;王德生;张余辉;王布飞;万忠琴

    目的 以指南培训为干预手段,考评海南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状况改善情况.方法 调查2011年1月~2012年3月在海南省10家二级或三级综合性医院再次住院的1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情况;10家医院参与课题研究并对相关医师进行技术培训;2015年再次对该群患者1279例(脱落21例)对比调查、评估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状况;分析干预前后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的知晓率和治疗率均显著提高,2011年知晓率60.4%,治疗率49.2%,2015年知晓率86.5%,治疗率76.9% (P<0.01).使用剂量过小和中断服药的比例显著降低,2011年剂量过小20.1%,中断服药5.3%,2015年剂量过小2.7%,中断服药3.5% (P<0.05,P<0.01).10家医院神经内科医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知识测试评分显著提高,2011年为(55.6±10.7)分,2015年为(78.2±15.5)分(P<0.01).2015年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差异消失(r=0.092,P=0.405).结论 课题研究和指南培训改善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现状,缩小了不同级别医院的差距.

  • P200复合波在记忆障碍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美英;黄苗苗;房哲;李波翰;刘斌;朱梅佳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患者图片刺激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的特征,寻找早期发现和评价LA患者记忆障碍的新方法,提高认知损害的诊断水平.方法 连续选择2010年6月~2011年3月在我院经MRI检查确诊为LA的患者30例作为LA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应用学习再认试验范式进行图片刺激,同时记录脑电图,离线处理后对2组受试者所诱发的ERP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单纯记忆任务范式图片刺激相关的ERP主要成分为P200,学习与再认过程均未出现明显的N100及P300波.图片再认过程中,对照组旧图图片刺激诱发的P200波幅明显高于新图[(10.08±0.98)μV vs (8.45±1.16)μV,P=0.000],LA组旧图图片刺激诱发的P200波幅与新图无统计学差异[(10.52±1.52)μV vs (11.12±2.99)μV,P=0.331] 结论LA患者存在记忆受损,P200可作为早期评价LA患者记忆受损的辅助工具.

  • CT灌注在老年少量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颜礼;汪丽珍;库洪彬;王双豹;贾宝铭;闫建敏;杨利辉;张翡;陈志强

    目的 探讨应用CT灌注在老年少量基底节脑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6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老年少量基底节脑出血患者188例,根据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量(region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分为轻度低灌注组102例和重度低灌注纽86例,再根据是否行微创血肿穿刺软通道引流术,轻度低灌注组分为手术亚组55例,非手术亚组47例;重度低灌注组分为手术亚组46例,非手术亚组40例.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7d后进行CT灌注检查,在28 d时对入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轻度低灌注组手术亚组、非手术亚组入院时rCBF与入院7d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低灌注组手术亚组入院时rCBF[(8.87±1.72)ml/(100 g·min) vs (17.25±1.62)m1/(100 g·min),P=0.000]明显低于入院7d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低灌注组非手术亚组入院时rCBF与入院7d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低灌注组中2亚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低灌注组手术亚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非手术亚组(60.9% vs 30.0%,P=0.004).结论 CT灌注可提供脑出血周围脑组织血流客观数据,为老年少量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指征的把握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脑梗死合并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危险因素的分析

    作者:张兵;董瑞芳;郄新稳;田爽;张超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经头颅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85例,其中合并中重度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40例(脑白质病变组),不合并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45例(单纯脑梗死组).采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2组血清尿酸、碱性磷酸酶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结果 脑白质病变组ESRS评分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组[(4.68±1.16)分vs(3.69±1.78)分,P<0.01;(59.50±18.48)U/L vs (53.56±13.81)U/L,P<0.05],血清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单纯脑梗死组[(265.58±77.91)μmol/L vs (306.40±66.68) μmol/L,P<0.01].脑白质病变组与单纯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ESRS评分越高,并发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风险可能越高.血清尿酸水平下降、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可能是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的危险因素.

  • 无创正压气道通气对老年脑梗死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崔丽颖;袁烨;赵秉清;石璐;李国齐;聚璐;白明华;洪丽梅;张轩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气道通气(CPAP)对老年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24 h动态血压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并分析影响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鞍钢集团总医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合并OSA患者1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CPAP治疗)73例和对照组72例.评估2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随访1年时,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2组的生存情况,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出院前2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昼间收缩压、昼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1年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365 d vs 362 d,P>0.05),治疗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9% vs 33.3%,P<0.05).ROC曲线显示,睡眠呼吸暂停指数的曲线下面积为0.70(95%CI:0.61~0.77,P=0.002)和24 h收缩压的曲线下面积为0.72(95%CI:0.63~0.81,P=0.003),两者为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CPAP能有效降低老年脑梗死合并OSA患者24 h动态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 不同诊断标准下大理白族自治州老年人代谢综合征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云红;赵义娟;马皓楠;龙珑;沙敏;张碧芳;杨渝;赵艳萍

    目的 有效识别不同诊断标准下代谢综合征(MS)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情况.方法 连续选择2007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门诊体检或住院年龄>60岁、资料完整的1386例患者,分别根据WHO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指南(CDS)和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CDG)中MS诊断标准,比较MS人群NAFLD的患病率.结果 总体人群NAFLD患病率为17.82%,男性、女性分剐为20.45%、15.40%.WHO、CDS 和CDG标准下,MS的患病率分别为30.81%,33.55%和36.00%.MS合并NAFLD的比例分别为26.00%、28.39%、30.86%,其中CDG诊断标准下MS患者中NAFLD的检出率高(P=0.033).另女性肥胖患者NAFLD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肥胖患者.不同性另患者随着体质量指数或腰围增加,NAFLD患病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大理市白族自治州老年肥胖患者中NAFLD患病率较高,CDG标准下NAFLD检出率高,肥胖患者的MS代谢异常总数>2项的比例和NAFLD比例较高.

  • 老老年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严重程度与血清胱抑素C的关系

    作者:吕雅静;孙虹;赵娇;陈彤;管维平

    目的 探讨老老年(>85岁)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严重程度与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头颅MRI检查的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115例,根据年龄相关的白质改变量表进行分组,轻度组(1~4分)42例,中度纽(5~8分)42例,重度组(≥9分)31例.收集各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高脂血症、腔隙性脑梗死等病史,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素等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和重度组糖尿病比例明显升高(P<0.05,P<0.01).重度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1.7±1.8)mg/L vs (0.7±0.6) mg/L、(0.9±0.6)mg/L,P<0.05].校正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是缺血牲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43,95%CI:0.497~1.527,P=0.000).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与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44,P=0.000).结论 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可能与老老年患者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 CT灌注成像对不明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邹梅;韩玺河;张晓莺;艾力·肉孜;郭淼;王琳琳;李燕;肖艳;刘燕;李燕云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指导下对不明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争安全性.方法 收集不明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经CTP检查存在缺血半暗带,符合CTP筛选溶栓标准,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荆阿替普酶注射剂静脉溶栓8例(CTP组),CTP检查不存在缺血半暗带行常规药物保守治疗36例(未溶栓组),另选取同期发病时间<4.5h急性脑梗死患者17例(对照组).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3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14 d疗效,治疗后临床治愈率、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 3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溶栓组比较,CTP组和对照组治疗后24 h及14 d 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TP组与对照组溶栓后24 h、14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P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4d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未溶栓组(62.5%,58.8% vs 11.1%,P=0.006,P=0.001);CTP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4 d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CTP对不明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作者:白熙;陈哲;张辉;刘淼冰;孙倩美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6倒(高血压组),其中HHcy 32例,非HHcy 34例.另外入选无高血压史老年健康体检者58例(对照组),其中HHcy 14倒,非HHcy 44例.测定2组患者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通过颈动脉-股动脉肢体动脉搏动波(cfPWV)评估动脉僵硬度.结果 高血压组Hcy和cfPWV显著高于对照组[(15.48±6.38)μmol/L vs(12.96±4.01)μmol/L,P<0.05;(14.46±1.62)m/s vs (10.81±1.59)m/s,P<0.05].所有受试者血浆Hcy与cfPWV呈正相关(r=0.529,95%CI:0.040~0.079,P<0.01).高血压组HHcy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和cfPWV显著高于非HHcy患者[3.84±2.16 vs 2.58±1.56,P=0.018;(14.97±1.22)m/s vs (11.09±1.49)m/s,P=0.004].结论 伴有HHcy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增高,可能与促进胰岛素抵抗等机制有关.

  • 老年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疗效观察

    作者:陈述;舒端朝;王宗社

    目的 探讨老年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标准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进行低强度抗凝治疗、资料完整患者356例,其中男性203例,女性153例,年龄60~73(64.3±5.1)岁.根据其手术方式分组: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组101例、二尖瓣置换术(MVR)组164例、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置换术(DVR)组91例.再根据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一步分为低水平组(INR<1.6)19例、目标组(1.6≤INR≤2.5)299例、高水平组(INR>2.5)38例.连续随访,记录其INR、血栓及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血栓5例(1.4%),出血49例(13.8%),目标INR 1.6~2.5.AVR组、MVR组和DVR组患者术后出血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低水平组、目标组和高水平组患者术后出血比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年人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维持INR在1.6~2.5,抗凝效果理想.

  •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作者:陈海恋;何超明;庞明武;林康;王景;蒲传强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及临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依据临床症状及头颅CT结果分为非出血性转化组81例和出血性转化组21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临床预后,预后良好组46例(0~2分),预后不良组56例(3~6分).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袁(NIHSS)评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性转化及临床顸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出血性转化组溶栓前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出血性转化组(P<0.05,P<0.01).预后不良组溶栓前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OR=1.253,95%cI:1.162~1.335,P=0.013)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OR=1.427,95%CI:1.374~1.526,P=0.006)是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0.956,95%CI:0.863~1.125,P=0.042)、溶栓前NIHSS评分(OR=1.072,95%CI:0.984~1.186,P=0.038)、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OR=1.516,95%CI:1.383~1.762,P=0.012)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溶栓前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高是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李志芳;姚瑞;李莉;陈阳;赵国俊;郝正阳;冯胜东;孔令尧;张彦周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临床疗效,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入选ADHF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心力衰竭药物,参附组给予参附注射液80 ml+5%葡萄糖100 ml静脉滴注,疗程10~14 d.检测治疗前后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 proBNP)、肌钙蛋白T(cTnT)、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TNF-α及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等相关指标,评估2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的改善情况,6 min 步行距离(6-MWD),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参附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 vs 80.0%,x2=7.212,P=0.027),6-MWD较对照组明显延长[(473.06±24.09)m vs (430.09±23.31)m,P=0.043)];2组治疗后NT-proBNP、cTnT、IL-6、IL-8、TNF-α和LVEDV较治疗前下降,IL-10、LVFS、LVEF较治疗前升高,参附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附组3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头痛等不良反应.结论 参附注射液改善ADHF患者心功能的机制可能为降低促炎性因子,升高抗炎性因子表达,纠正心力衰竭时两者的失衡状态.

  • 高龄患者腰臀比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捷;黄雨晴;祁巧茹;吴樱;钟健湖;黄橙;冯颖青;汤松涛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腰臀比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广东省慢病防治示范基地东莞寮步镇资料完整的高龄患者580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390例,正常尿酸组190例.抽取空腹静脉血液检测尿酸、血生化、肝肾功能、血脂和空腹血糖等指标,测量血压、腰围、臀围等.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腰围、臀围、腰臀比和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03±9.94)cm vs (85.47±10.37)cm,P=0.026;(100.12±7.88)cm vs (90.09±8.62)cm,P=0.019;0.98±0.05 vs 0.88±0.55,P=0.038;(427.67±106.04)μmol/L vs (362.71±82.99)μmol/L,P=0.00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腰围、臀围、腰臀比和体质量指数与尿酸呈正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臀比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OR=1.90,95%CI:1.56~3.62,P<0.05).结论 腰臀比与高龄老年患者尿酸呈正相关.

  •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大脑皮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和Toll样受体4的影响

    作者:张婧;邹玉安;薛茜;董晓华;禹爱梅

    目的 观察脑缺血预处理(CIP)对大鼠大脑皮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和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108只SPF级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CIP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假手术纽(Sham 组),每组36只;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后,每组随机选6只于再灌注1d时处死,采用TTC法检测脑梗死体积,之后于再灌注后12h,1、2、3和7d共5个时间点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6只,通过RT-PCR法测定RAGE和TLR4 mRNA表达.结果 CIP组大鼠在12h、1、2、3和7d的神经功能行为缺损评分较I/R组明显减低(P<0.05,P<0.01).CIP组1d脑梗死体积明显低于I/R组[(19.04±1.65)% vs (34.55±4.78)%,P<0.05].CIP、组和I/R组RAGE、TLR4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5),均于1d时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两者表达逐渐下降,CIP组较I/R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CIP可使大脑产生缺血耐受,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R损伤时RAGE和TLR4的表达有关.

  • 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抗氧化应激通路的影响

    作者:王欢欢;薛茜;邹玉安;常青

    目的 研究脑缺血预处理(CI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CIPC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CIPC组,每组分别在术后6、12、24、48、72h5个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后断头处死大鼠,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时测定大脑皮质Nrf2、γ-GCS mRNA表达和脑组织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 模型组和CIPC 组各时间点的行为学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CIPC组缺血再灌注24、48和72 h的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2.00±0.63)分vs (2.83±0.41)分、(2.16±0.41)分vs (2.83±0.41)分和(1.17±0.41)分vs(2.00±0.89)分,P<0.05,P<0.01].模型组与CIPC组各时间点Nrf2核转移的阳性细胞、Nrf2及y-GCS 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GSH含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IPC组各时间点Nrf2核转移的阳性细胞、Nrf2及γGCS mRNA的表达、GSH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CIPC通过Nrf2/γ-GCS信号通路,调节下游抗氧化应激产物的表达,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 Meprin-α调控T细胞激活介导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研究

    作者:卢婷;唐刚;司良毅;郜攀

    目的 探讨小鼠血浆中T细胞激活在Meprin-α介导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6周龄载脂蛋白E-/-小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L-MeplA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高脂喂食,并于第10周末分别给予PBS、L-MeplA病毒和对照病毒质粒.HE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生成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浆炎性因子的分泌.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L MeplA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CD3、CD4 T细胞比例显著增高,白细胞介素(IL)-6、IFN-γ水平显著增高[(41.3±6.8)pg/ml vs(20.2±4.1)pg/ml,(30.3±4.2)pg/ml vs (11.3±2.1)pg/ml,P<0.05].而模型组与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CD3、CD4 T细胞比例,IL-4、IL-5、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prin-α介导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Meprin-α可通过介导1型辅助性T细胞激活进而加速炎性反应,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功能连接个体差异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国昭;钱天翼;卢洁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静息态功能MRI对认知科学、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发挥重要价值.认知和行为的个体差异与大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相关,而个体差异对于个体化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静息态功能MRI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与任务态脑功能成像不同,该技术反映人脑静息状态下的神经活动,不需要任务设置或外部刺激.功能连接反应大脑皮质中不同神经元完成认知任务或者在静息状态下的协调反应机制,主要用于研究脑功能区在各种状态下的协作、协同关系.研究脑功能连接的个体差异有助于揭示个体多样性的形成原因,对基础脑科学和临床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3].我们就静息态功能MRI的脑功能网络连接个体差异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南京;彭建军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血小板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抗血小板治疗是整个治疗的基础.阿司匹林和氯呲格雷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但应用阿司匹林或氯毗格雷患者中,超过1/3体外试验提示存在药物抵抗[1].因此,寻找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是ASCVD治疗的重要课题,现拟对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做一简单综述.

  • CT血管造影点征在早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作者:李诗雨;吴世政;才鼎;张淑坤

    脑出血是具破坏性的一种脑卒中类型,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0%~30%,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预测性较差的特点,其中死亡率可高达30%~50%.血肿体积大小是对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及其神经功能预后重要的指标,当血肿体积增加10%,功能预后会降低18%,病死率将会增加5%,因而对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变化作出预测,将对患者治疗有较大的帮助.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诸多研究得出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 phy,CTA)点征在预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和评估临床预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患者在<6h时接受CTA检查点征检出率较高,但也有研究表明,当患者脑出血时间≥6h甚至更长时间接受CTA扫描检查,点征仍然是预测血肿扩大的重要独立因素.目前,我国有许多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地域辽阔且交通不便,针对这种现状,发病≥6h后进行CTA检查对患者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此项技术值得大力推广.现将CTA点征的背景、方法、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进展进行探讨.

  • 半乳糖凝集素3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作者:胡欣;王军奎

    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是各种严重心脏疾病终末阶段的临床表现,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心力衰竭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其特征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凋亡与坏死、心肌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和降解增加等.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是一种β半乳糖苷结合蛋白,存在于多种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表面以及细胞外基质,可与细胞外基质、细胞内糖蛋白和细胞表面相互作用.其作为一种炎性因子,参与细胞黏附、增殖、凋亡以及炎症、免疫反应等过程,并参与了心室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并有可能成为心力衰竭的一个新的标记物并应用于临床.

  • 老年心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作者:杨郑;孙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血管病作为危害我国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而作为继心血管病、恶性肿瘤之后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第三大疾病,即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也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大大增加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已有大量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病及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人群、危险因素是一致的[1].现对近年来老年常见心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做一综述.

  • 心源性脑卒中诊断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靖华;姚艳;尚美生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该疾病由多种病因造成,如心源性、主动脉源性、颈动脉源性、颅内动脉源性及隐匿性脑卒中等.其中心源性脑卒中约占整个脑卒中患者的20%.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脑血管病的病死率是心肌梗死的4~6倍,给我国每年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达400多亿元.因此,心源性脑卒中作为脑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探究其病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至关重要.本研究将对心源性脑卒中的病因、诊断及防治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糖尿病非酮症偏身舞蹈症一例

    作者:耿海威;周凤琴;蔡姝萍;刘美香;刘辉;马丽丽

    糖尿病所致偏身舞蹈症为糖尿病少见并发症,一般发生在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单侧肢体受累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面肌不自主抽搐及挤眉弄眼等.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对其认识不足,结合本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持点,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 饮食调节及基因改变在防治冠心病中的新观点

    作者:郭志刚;梁亚玲

    冠心病是一种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血脂异常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2007年WHO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中提出,采取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合理的药物干预措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是冠心病防治核心的内容.LDL-C水平升高可增加冠心病风险,因此通常被称为“坏胆固醇”.他汀类药物和饮食调节通过降低“坏胆固醇”即LDL-C水平,减少冠心病事件发生已俨然成为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是冠心病防治的基石.

  • 白细胞介素34对巨噬细胞泡沫化过程中细胞内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庆艳;白静;赵宇;汤喆;农京国;王禹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4(IL-34)对小鼠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 246.7,并分为对照组(PBS)、处理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 40 μg/ml)]、低剂量组(oxLDL+IL-34 20 ng/ml)、高剂量组(oxLDL+IL-34 50 ng/ml),不同条件诱导培养24h,油红O染色观察泡沫细胞形成情况,比色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胆固醇酯及游离胆固醇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1)、中性胆固醇水解酶(nCEH)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处理组与低剂量组细胞内总胆固醇、胆固醇酯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处理组比较,高剂量组细胞内红染脂滴增多,细胞内总胆固醇[(0.23±0.04)μg/μl vs (0.14±0.02)μg/μl,P<0.05)]、胆固醇酯水平明显增多[(0.12±0.02) μg/μl vs (0.06±0.05) μg/μl,P<0.05)],ACAT-1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1.03±0.12 vs 0.43±0.07,P<0.05),nCEH蛋白和mRNA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高剂量IL-34能增加巨噬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蓄积,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ACAT-1促进细胞内游离胆回醇的酯化实现.

  •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剪切力诱导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段丹丹;于秋丽;赵颖馨;张华;柴强;刘振东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剪切力诱导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HAEC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均采用精密输液泵施加剪切力,实验组同时给予oxLDL 100 μg/ml共刺激.2组根据剪切力施加梯度,又各分为3个亚组:无剪切力组(n=5)、低剪切力组(n=5)和高剪切力组(n=5),剪切力分别为0、4、15 dyn/cm2(1 dyn/cm2 =0.1 Pa).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的NO、eNOS mRNA 和eNOS蛋白的表达量低剪切力组明显低于无剪切力组,高剪切力组明显高于无剪切力组和低剪切力组;实验组无剪切力组、低剪切力组及高剪切力组NO[(1.09±0.33)μmol/Lvs(2.27±0.90) μmol/L、(0.20±0.08)μmol/L vs (0.71±0.36)μmol/L、(3.03±0.71)μmol/L vs (4.93±1.16)μmol/L]、eNOS mRNA(0.65±0.20 vs 1.11±0.32、0.22±0.13 vs 0.49±0.22、1.05±0.22 vs 1.90±0.56)和eNOS蛋白(0.50±0.19 vs 1.10±0.26、0.18±0.52 vs 0.62±0.19、1.07±0.20 vs 1.70±0.38)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同亚组,低剪切力组NO下降率明显高于无剪切力组,高剪切力组eNOS蛋白、eNOS mRNA和NO下降率明显低于低剪切力组.结论 oxLDL可削弱高梯度剪切力诱导的内皮细胞活性,也可加剧低梯度剪切力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 脑卒中高危人群血清游离脂肪酸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研究

    作者:赵慈余;余细平;夏骏;徐柯;胡庆丰;邱莲女;周永列

    目的 探讨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狭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杭州市下城区朝晖街道530例脑卒中高危患者,其中男性211例,女性319例,平均年龄(71.29±7.02)岁.按照患者血清FFA水平分为第一分位数组177例,第二分位数组177例,第三分位数组176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FA是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3,95%CI:1.001~1.005,P=0.001).第一分位数组、第二分位数组和第三分位数组体质量指数异常,血压异常,血糖异常,TG异常以及HDL异常的颈动脉狭窄形成率均高于危险因素校正后的第一分位数组.结论 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狭窄与血清FFA水平密切相关,同时提示高水平FFA合并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 老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比双倍剂量阿托伐他汀疗效研究

    作者:刘志;李静;高敬;范振兴;王艳玲;谭静;华琦

    目的 探讨不同调脂治疗方案对老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方法 连续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心脏科166例确诊为ACS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其中男性86例,女性80例,年龄80~88(83.8±2.3)岁,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84例(阿托伐他汀10 mg/d+依折麦布10mg/d)和双倍剂量组82例(阿托伐他汀20 mg/d).随访1年观察2组患者的终点事件.结果 随访3个月时,联合治疗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双倍剂量组[(2.5±1.4)mg/L vs (2.1±1.5)mg/L,P=0.033],随访1年2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无统计学差异(23.8% vs 19.0%,P=0.473).随访终点,2组患者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血管化治疗)、脑卒中和肌痛/肌无力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分析表明,联合治疗组患者心血管风险与双倍剂量组患者无明显差异(HR=1.12,95%CI:0.51~2.55,P=0.743).结论 对于老老年ACS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可以取得与双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近似的长期预后.

  • 激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上调载脂蛋白A-Ⅰ促进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的研究

    作者:高夏青;李艳芳

    目的 通过激动或抑制HepG2细胞的p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探讨β3-AR调节胆固醇逆转运过程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HepG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β3-AR激动剂组(激动剂组)和β3-AR拮抗剂组(拮抗剂组),ELISA法检测上清液载脂蛋白(apo) A-Ⅰ、apoA-Ⅱ及β3-AR水平;测定细胞内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水平,3H标记的胆固醇测定胆固醇流出率,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 (ABCA1)和肝X受体α亚型(LXRα)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激动剂组apoA-Ⅰ、游离胆固醇、胆固醇流出率显著增加,胆固醇、胆固醇酯显著降低,ABCA1和LXRα mRNA及ABCA1和LXRα蛋白显著增加;拮抗剂组胆固醇、胆固醇酯显著升高,apoA-Ⅰ、胆固醇流出率显著减少,ABCA1和LXRα mRNA及ABCA1和LXRα蛋白显著降低.与激动剂组比较,拮抗剂组ABCA1和LXRα mRNA及ABCA1和LXRα蛋白显著降低(0.49±0.10vs 1.24±0.02,0.85±0.05 vs 1.32±0.05,0.38±0.01 vs 1.45±0.20,0.08±0.01 vs 0.76±0.02,P<0.01).结论 激动HepG2细胞的β3-AR,可上调apoA-Ⅰ表达,促进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逆转运相关蛋白的表达.

  • 2016《中国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诊断指南》解读

    作者:袁俊亮;杨淑娜;陈宇丹;胡文立

    根据201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全球约每3s就有1例新发痴呆患者,目前老年痴呆有4600万人,预计2050年全球老年痴呆的人数将增加至1.315亿.2015年世界卒中日宣言也发生了巨变,“从关注脑卒中残疾转变到关注脑卒中后认知”.因此,痴呆是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大的全球公共健康和社会保健挑战之一[1].作为痴呆分类中的第二大原因,血管性认知损害1995年早提出.2006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NINDS)与加拿大卒中网(Canadian Stroke Network,CSN)第一次公布了关于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统一诊断标准,即指由血管因素导致或与之相关的认知功能损害[2].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