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关节炎细胞凋亡与一氧化氮的调控作用
凋亡是有核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启动自身内部机制,通过内源性DNA内切酶的激活而发生的细胞自然死亡过程.目前已认识到细胞凋亡在胚胎发生、器官发育、炎症损伤、肿瘤发生及保持机体的稳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骨关节炎(OA)是以关节软骨基质降解为特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其发生发展与软骨细胞凋亡及一氧化氮的调控异常有关,现将近年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
人巨细胞病毒UL57基因原核表达克隆的构建、表达及初步纯化
现有的IgM血清学试验对HCMV的诊断存在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迄今采用的抗原仍为从纯化的病毒颗粒中提取的病毒抗原性物质或粗提的病毒全抗原成分。近几年来人们致力于探讨能替代HCMV全病毒抗原的基因工程抗原,以完善IgM特异性血清学试验。本文通过构建HCMV DNA结合蛋白的一段基因的原核表达克隆,从而对表达产物的抗原性进行初步分析。 通过Oligosis软件设计UL57基因(aa540~604)两端引物,并在引物的5′端分别引入BamHⅠ和EcoRⅠ内切酶识别序列及保护位点。引物序列如下:P1:CTGGGATCCCCCAAAGGTGACGAC P2:GTGAATTCTCAGCGATTGAGGA。从感染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提取和纯化HCMVAD169基因组,以纯化的核酸为模板,加入PCR反应体系进行UL57基因的扩增。
-
一种快速等温检测核酸目标序列方法的建立
基因诊断技术因其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问世后即得到广泛运用[1].目前,基因检测主要为PCR和核酸杂交为基础的两类方法.我们建立一种经核酸杂交和切刻内切酶酶切[2-3]的快速等温核酸检测方法(rapid isothermal detection and amplification,RIDA),并对其方法学性能进行评价.
-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0引言1985年Smith[1]首次证实丝状噬菌体fd基因组能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进行改造,将EcoR Ⅰ内切酶的部分基因片段(171 bp和132 bp)与pⅢ基因融合,获得的重组噬菌体可在体外稳定增生,表达产物能被抗EcoR Ⅰ内切酶抗体所识别.1988年Parmley et al[2]将已知抗原决定族与pⅢ的N端融合呈现在表面,可特异性地被抗体选择出来,并提出通过构建随机肽库可以了解抗体识别的抗原决定簇表位的设想.1990年McCafferty et al[3]也报道了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溶菌酶的单链抗体的方法,从而开始了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的新时代.
-
乙型肝炎病毒核壳蛋白变异株在HepG2细胞的HLA-Ⅰ表达
目的:研究HBV adr亚型野生株和核壳蛋白变异株在HepG2细胞表面的HLA-Ⅰ/抗原肽复合物的表达.方法: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将1.2拷贝HBV野生型质粒p3.8Ⅱ构建成核壳蛋白变异株V60和L97.经序列测定和生物学活性检测后,野生株和变异株重组质粒分别亚克隆入EB病毒表达载体EBO-plpp以稳定表达.重组载体EBO-野生株、EBO-V60和EBO-L97分别作内切酶双酶切和序列测定鉴定,再用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细胞,ELISA(Abbott)试剂盒定量检测各株培养上清HBV抗原,转染细胞用FITC标记的鼠抗HLA-ABC单抗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HLA-I表达.结果:3株重组载体经内切酶消化,电泳后显示2条区带,分别与1.2拷贝HBV基因组和EBO载体大小相同.测序结果证实EBO-V60和EBO-L97分别在nt2078 C→G和nt2189 A→C,保持原定点突变.EBO-野生株的培养上清HBeAg定量S/CO值明显高于变异株V60和L97,3株HBsAg定量S/N值接近,HBsAg表达相近表明实验的转染效率相当.EBO空载体转染的HepG2细胞HLA-I轻微表达,3株重组载体转染细胞HLA-I的荧光强度不同,野生株增强为18.2,L97明显升高至34.5,而V60降低至3.4.结论:HBV能增强HepG2细胞表面HLA-I/抗原肽复合物的表达,核壳蛋白热点变异V60和L97可使宿主细胞HLA-Ⅰ表达发生变化.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脂蛋白酯酶基因HindⅢ多态性研究
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常并发高甘油三酯血症(HTG)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是DM患者伴发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2].Ahn等[3]报道脂蛋白脂酶(LPL)基因第8内含子内切酶HindⅢ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与HTG、低HDL-C血症有关.我们探讨LPL基因HindⅢ多态性与DM伴HTG的关系.
-
A型肉毒素美容注射的并发症及防治对策
肉毒素是一种锌依赖的肽键内切酶,是一种强力、不可逆的、可致死的神经毒素,但它同时又是一种较强的肌肉松弛剂.自1989年美国FDA正式批准该药用于临床以来,至今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特别是在皮肤美容整形科,使用更为普遍.许多个体医疗美容机构在消除皱纹的过程中,甚至达到了滥用的程度.
-
肉毒毒素注射应用须知
肉毒毒素是一种锌依赖的肽腱内切酶,属于强力、不可逆的、可致死的神经毒素,并又是一种较强的肌肉松弛剂.自1989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正式批准用于临床以来,至今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特别是皮肤美容整形科,使用更为普遍.
-
肝素酶在产科领域中的应用
肝素酶(heparanase)是一种葡萄糖醛酸酯酶,是能降解硫酸乙酰肝素的葡萄糖苷酸内切酶(endogluconidase).肝素与肝素酶在体内的平衡状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肝素在人体的重要作用经过近70年的研究已经比较清楚,而对肝素酶的研究刚刚起步,但进展迅速.现将肝素酶的研究进展及在产科领域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脑钠肽床旁检测在急性心力衰竭诊治中的应用
脑钠肽(BNP),又称B型利钠肽,是利钠肽(NP)家族成员之一.正常人的BNP以颗粒形式储存于心房肌细胞中,其浓度为心室的100倍,但心室肌细胞是合成BNP的主要部位.BNP的生成在转录水平受室壁张力的调节.当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可以引起室壁张力的增高,心室肌细胞合成的前体在内切酶的作用下裂解为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含有32个氨基酸并有活性的B型利钠肽(BNP).所以二者的释放是随着室壁张力的增高而增多的.BNP的生物半衰期为23分钟,NT-proBNP的半衰期较长为120分钟.在心力衰竭时血浆NT-ProBNP的浓度比BNP高2~10倍,而且浓度稳定,所以更利于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当心功能衰竭时,血容量的增加导致心室壁张力增加,NP系统被显著激活.
-
乙酰肝素酶在中枢神经系统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哺乳动物体内唯一能降解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 sulfateproteoglcans,HSPGs)的β-D-葡萄糖醛酸内切酶.HSPGs是细胞表面、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中重要的多聚糖成分.主要由一个核心蛋白和数个与之共价连接的线性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侧链组成.HS通过特殊的位点与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中的Ⅳ型胶原、纤粘连蛋白以及层粘连蛋白结合并相互作用.
-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基因第一外显子多态性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意义
文献报道,细胞毒T细胞抗原4(CTLA4)是一种T细胞活化的重要负调节因子,编码这一蛋白的基因有一定的多态性,并可影响到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病[1]。本文通过对CTLA4基因变异分析,探讨该基因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中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对象中全部RA病例来自我院和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1996.7~1998.12门诊或住院患者,共63例(RA),均符合1987年美国抗风湿联盟(ACR)的诊断标准。另选择60名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对象均抽取静脉血2ml。1.2 实验方法1.2.1 酚/氯仿/异戊醇法提纯外周血基因组DNA。1.2.2 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49位等位基因的检测采用PCR-RFLP分析方法[1]。PCR产物阳性条带为162bp。将产物以内切酶BbvI在37℃水浴2h。酶切后显示88bp和74bp2条带型者定为G(Ala),仍显示162bp者定为A(Ihr)。内切酶BbvI和纯合子、杂合子阳性对照标本由德国JohannnWolfgang Goethe大学Badenhoop教授赠送。1.2.3 用组特异性引物扩增DRB1基因第2外显子,筛选DR4阳性标本[2]。1.3 分别计算RA组和对照组CTLA4等位基因A与G、表现型A与G及纯合子、杂合子频率。2个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2 结果2.1 CTLA4等位基因A与G、表现型A和G以及杂合子AG、纯合子AA与GG的频率在RA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2 杂合子AG及纯合子AA在DR4+RA组频率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DR4+正常对照组(χ2分别为5.84和5.46,P<0.05);表现型G在DR4+RA组显著高于DR4+正常对照组(χ2=5.84,P<0.05)。纯合子GG、表现型A在DR4+RA组和DR4+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各等位基因频率在DR4-RA组和DR4-正常对照组间也无显著差异。
-
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是一种葡糖苷酸内切酶,能特异性降解硫酸肝素多糖的硫酸肝素侧链,破坏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乙酰肝素酶与肿瘤血管形成、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HPSE 蛋白在肝细胞肝癌、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 HPSE 蛋白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母体血浆游离HLCS基因用于无创伤性产前诊断DS的研究
唐氏综合征,又名21三体或先天愚型,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有三种分型:游离型、异位型和嵌合型.三种分型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不一样,但是通常都表现出智力低下、特殊面容、不育、身材矮小、颈椎脆弱、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器官畸形.DS患儿的出生为患者个人、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强大精神压力.
-
Syndecan-1和乙酰肝素酶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相互作用
胃癌的侵袭和转移涉及多个步骤,其中穿越由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组成的屏障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该屏障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一是结构蛋白,二是糖氨聚糖,后者的主要成分是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乙酰肝素酶(HPA)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惟一降解HSPG硫酸肝素(HS)侧链的核苷内切酶[1].我们先前的研究显示,HPA mRNA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且可能通过与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的协同作用参与胃癌的侵袭转移[1].
-
乙酰肝素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一个重要机制是降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结构.硫酸乙酰肝素降解性糖苷内切酶的激活与肿瘤细胞转移有关,这在鼠B16-Fl0黑色素瘤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上的培养试验中被证实[1].Takaoka等[2]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在临床标本和细胞中证明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与胃癌的侵袭性和预后不良有关.
-
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亚基:潜在抗流感药物靶点
流感是世界范围内的严重传染性疾病,目前抗流感药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病毒耐药性和对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效价低。流感病毒RNA聚合酶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完成复制和转录过程的关键性酶,其中PA亚基通过内切酶活性为流感病毒的转录过程提供引物,成为潜在抗流感药物靶点。该文对PA亚基的结构、功能及内切酶抑制剂类抗流感药物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PA亚基的深入研究及针对此靶点的抗流感药物发现提供信息指导。
-
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
凋亡是多细胞有机体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通过内源性DNA内切酶的激活,主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近些年来,对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证明,细胞凋亡参与了颅脑损伤后继发性病理生理演变的全过程[1].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发生凋亡的有力证据是关于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大量实验证实多种基因产物的主动表达与颅脑损伤后细胞凋亡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而caspase家族蛋白酶是神经细胞凋亡途径的核心成分,细胞凋亡的信号可触发由caspases参与的级联效应,导致靶细胞解体.
-
细胞凋亡信号转导与心血管疾病
细胞死亡分为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细胞在自身基因调控下,启动其内部机制,主要是内源性DNA内切酶的激活而发生的一种主动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亢进或受抑在一些疾病发生、发展中居重要地位。由细胞凋亡异常所致的疾病称凋亡失调性疾病(disease of desregulated apoptosis,DDA)。DDA和细胞凋亡信号转导有密切关系[1]。
-
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重组质粒pDL121的初步研究
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和流行常给人类生命及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我国曾发生过数十次大规模钩端螺旋体病流行.作为我国两个流行菌型之一的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在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有其独特性,但其遗传学特性和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为了探讨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抗原基因的特点,应用六种常见内切酶(BamHI,Bgl Ⅱ,EcoRI, Hind Ⅲ, Pst Ⅰ, Pvu Ⅱ)对从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017株的基因文库中筛选出来的重组质粒pDL121外源基因进行酶谱分析,同时用Digoxin标记的pDL121外源基因片段作探针对不同种属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和非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基因进行杂交分析.结果显示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重组质粒pDL121外源基因没有6种内切酶的酶切位点,重组探针与致病性钩体(serovar lai strain 017, serovar hebdomadis strain 56 610, serovar pomona strain 56 608)有杂交信号,与非致病性钩体(serovar patoc strain Patoc Ⅰ, serovar illini strain 3055)无杂交信号,亦不识别大肠杆菌.结果提示重组质粒pDL121外源基因可能是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的一个新基因,进一步测序分析将揭示该基因本质,同时因该重组探针能鉴别致病性钩体和非致病性钩体,提示其可用于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诊断及钩端螺旋体的鉴定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