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Felty综合征合并萎缩性胆囊炎1例治疗分析

    作者:刘玉林;姚宗浠;沈重周;葛建明

    Felty综合征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约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1%[1],而同时合并萎缩性胆囊炎,此类病例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病例
      患者,女,63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1个月余”于2013年5月6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呈阵发性隐痛,疼痛局限在右上腹,无右肩背部牵涉痛,至当地医院查超声检查后考虑胆囊结石胆囊炎,予以抗感染解痉治疗后病情稍好转,但1个月中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故来院要求手术治疗。另患者十余年前开始出现关节痛肿痛,以四肢小关节为著,同时有双膝及双肘关节肿痛,伴有晨僵,间断治疗,发作时自服泼尼松,目前病情控制良好;有高血压史5年,平素服吲达帕胺;有糖尿病史3年,服格列齐特,血压、血糖控制良好。查体:体温36.4℃,脉搏7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80 mm Hg,意识清楚,呼吸平稳,自主体位,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正常,唇不绀,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无畸形,心肺(-),腹平,未见胃肠型和蠕动波,腹软,右上腹压痛明显,余腹无压痛,肝肋下未触及,墨菲征(+),脾脏肋下二横指,全腹未及包块,无肌卫,无反跳痛,胆囊区叩痛(+),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正常,4次/min。肛门外生殖器未检,脊柱无侧弯畸形,双手远端指关节肥大,呈“鹅颈样”畸形,活动受限,双膝关节肥大畸形,叩痛明显,双下肢活动受限,NS(-)。查血常规:白细胞(WBC)6.78×109/L,中性粒细胞(N)0.73,红细胞(RBC)5.35×1012/L,血红蛋白(Hb)138 g/L,血小板(PLT)187×109/L;生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0.3 U/L,白蛋白42.5 g/L,总胆红素8.90μmol/L,碱性磷酸酶(ALP)132.0 U/L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44.7 U/L,总胆固醇3.52 mmol/L,空腹血糖5.61 mmol/L;血类风湿因子183.10 IU/mL (正常值0~30 IU/mL)。腹部B超:胆囊长径42 mm,前后径13 mm,体积缩小,囊壁毛糙,透声消失,于胆囊内可见数枚团块状强回声,后方有声影,改变体位可移动,肝脏形态如常,大小在正常范围,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脾脏脾肋间厚度厚42 mm。脾脏长径160 mm,形态饱满,体积增大,脾内回声尚均匀。提示:萎缩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脾肿大。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临床诊断:①萎缩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②Felty综合征;③2型糖尿病;④原发性高血压。经讨论后考虑患者合并症多且常服激素,又为萎缩性胆囊炎,可能解剖操作难度较大故未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而直接行开放性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呈萎缩状,约4 cm×1.5 cm大小,壁增厚,但胆囊壁组织层次清楚,胆汁色正常,内见1枚结石,卡于胆囊颈部,直径1.0 cm,胆囊三角部有网膜包裹。分离后见胆囊三角解剖清楚,胆囊管不粗,胆总管直径约0.6 cm,肝脏色泽、大小、质地正常,边缘稍钝,胃小弯等均未发现异常,术中诊断为萎缩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颈部嵌顿。术后病理:慢性胆囊炎,胆囊腺肌症,混合性结石。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如期出院。

  • 心房扑动1:1房室传导伴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

    作者:蒋周田;周汉力;黄贤军;李新姑

    患者,男,63岁。因劳动时突发心悸、胸闷、气急伴头晕1 h 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一直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及培哚普利等降压治疗。体检:体温36.2℃,脉搏细速,呼吸22次/ min,血压92/60 mm Hg(1 mm Hg =0.133 kPa)。神志清晰,四肢稍冷,无发绀。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极快,272次/ min,心律整齐,各心脏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腹部无血管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急查心电图(见图1)示:心房波不清,QRS 波快速、整齐,R - R 间期220 ms,心室率272次/ min。Ⅰ,aVL 导联 QRS 波呈rS 型,V1导联呈宽大 R 波型,V6导联呈 RS 型,S 波宽大切迹,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型宽QRS 波心动过速,QRS 时间0.14 s。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1:1房室传导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心电监护下立即静脉注射胺碘酮,心室率渐变慢。静脉注射结束复查心电图(见图2)示:Ⅱ,Ⅲ,aVF,V1导联见锯齿样“F”波,F 波之间无等电位线,Ⅱ,Ⅲ,aVF导联“F”波负向,V1导联“F”波正向,F - F 间期220 ms,F 波频率272次/ min,F - R 间期固定;R - R 间期440 ms,QRS 波频率(心室率)136次/ min,QRS 时限0.08 s,V1呈 rs 型,V5呈 RS 型。心电图诊断:Ⅰ型心房扑动2:1房室传导。1 h 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脉搏68次/ min,呼吸20次/ min,血压126/78 mm Hg。再次复查心电图(见图3)示:Ⅰ型心房扑动4:1房室传导[F 波频率272次/ min,QRS 波频率(心室率)68次/ min]。图2、图3在心室率减慢时,Ⅱ,Ⅲ,aVF,V1导联可清晰显示出心房扑动波(F 波),QRS 波形态基本正常,进一步明确了图1为心房扑动1:1房室传导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诊断。

  • 食管癌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一例

    作者:郑宁英

    1.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因"心前区阵发性疼痛2年余,加重伴纳差进食梗阻半月"入院,患者2年前出现心前区阵发性疼痛伴胸闷,每次持续时间半小时左右,劳累饱食后易发作.多次做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T段异常.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口服"消心痛""心痛定"效果不显著,发作时含服"速效救心丸"也无缓解,肌注强痛定,盐酸哌替啶才能缓解,2年前曾做过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未发现异常.近半月来心前区疼痛加重,伴有纳差,进食梗阻感.查体:T36.8℃,P84次/分,R20次/分,BP140/80mmHg,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率84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肌软,肝脾未触及,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化验肝肾功能均正常,血尿便常规正常,腹部B超正常,多次复查心电图,结果同前,给予静点复方丹参液及硝酸甘油效果不佳,胸痛及进食梗阻或加重,做胃镜示:食道中上段肿物,病理报告为鳞癌,转放疗科进行治疗.

  • 右心室转移恶性肿瘤一例

    作者:董跃强

    患者女,49岁。主因间断性胸憋,气紧,活动耐量进行性下降,4个月余而入院。病史:患者4年前行宫颈癌手术及附件切除。 CT提示右肾大,伴钙化,肝动脉旁见肿大淋巴结,右心肿大,横径约4.5 mm,右心房饱满,右心室腔内几乎被实性偏强回声肿物所占据,该肿物与右心室壁及室间隔似有分界,回声较右心室壁及室间隔强,肿物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该肿物与右心室流出前后壁均有分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显示:①可见细带状花彩血流束,肿物有明显活动度,随心动周期摆动,其末端收缩期可进入肺动脉主干,室间隔受压,向左心室方向偏移,左心室短轴呈“D”行征,左心室受压相对缩小;②房室间隔回声,室壁运动协调,运动及收缩期增厚率未见异常;③三尖瓣隔叶右心房面可见,大小约12 mm×13 mm实性偏强回声团,表面欠光滑,随瓣叶启闭有明显活动度,与瓣膜形态及运动未见明显异常;④主动脉未见明显异常,肺动脉未见明显增宽,肺动脉血流加速。诊断:右心室腔内占位及三尖瓣隔叶异常回声(血栓?黏液瘤不除外)。胸部X线片:心影增大,心腰段平直。心电图:窦性心律,不正常心电图,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T波改变。根据临床及相关检查:经患者家属同意,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右心室占位切除术,手术中见右心室内被大量暗红色组织占位,仔细清除后,见部分心肌发黄,切除部分组织送病检,三尖瓣下见充满占位,仔细清除,大量冲洗后,打水试验,三尖瓣闭合好,关闭右心房切口,停机后生命征不能维持,见右心室憋胀明显,考虑术后,低心排,二次转机,再次调整血管活性药用量,停机后患者生命体征仍难以维持,心率逐渐减慢,血压逐降为40/15 mmHg (1 mmHg=0.133 kPa),5 min后心脏停跳。术后病检:右室占位:①肉眼见灰白色软组织一堆,总体积2 cm×2 cm×1 cm。②灰褐色软组织一堆,总体积8 cm×7 cm×6 cm。显微镜下①、②送检为大片坏死组织,周围见部分磷状组织缺乏间质,细胞异型明显,核分裂像多见,诊断为右心室转移性磷癌。

  • 肺栓塞溶栓前后心电图变化一例

    作者:娜苏勒玛

    患者,男,40岁.因股骨干骨折入院.查体心脏未见明显异常,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胸片、心脏彩超、血脂、心电图均正常.术后第11d病人半卧时忽然心慌胸闷,胸痛、气短、出汗.急查:BP 60/40mg,心电图(ECG)示:窦性心律114次/min,SI≥0.35mV,且S波增宽.但QRS波群小于0.12s,明显的TⅢ、QⅢ图形,V1导联QRS波群呈现qrs型,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图略),V1~V4T波倒置,V5T波双向,V1~6ST段压低≥0.05mV,顺钟向转位,呈现为右心室负荷过重改变.胸片示:左下肺片状模糊影.结合病史、症状,急性肺栓塞诊断成立.溶栓后第1d ECG示:SI0.15mV,Ⅲ的T波低平,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消失,V1~V4T波倒置变浅,ST段回到基线水平.溶栓后第3d ECG示:Ⅲ的T波低平,V1~V3T波倒置加深,V4T波双向、V5T波直立.溶栓后第18d ECG示:胸前导联T波正常.

  • 急性乌头类药物中毒的护理对策

    作者:舒莉;余贞梅

    我科自1990年1月~2000年10月共抢救乌头类药物中毒22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22例中,男17列,女5例。年龄23~70岁,其中40岁以上者16例。文化程度:文盲10例,小学程度5例,初中程度7例。均自诉有风湿性关节炎病,服用含一枝蒿药酒12例,川乌及草乌药酒7例,吞服生草乌5~10 g 3例。服药及症状出现短5 min,长7 h。2 临床表现2.1 就诊时的表现:22例中21例有口舌麻木,18例有心悸、胸闷,15例有头昏眼花及恶心呕吐,2例有意识障碍,4例有四肢僵硬,3例有低血压休克,4例有腹泻。2.2 心律失常表现:入院后30 min内均行心电图检查,22例中除1例正常外,异常21例,其中房室传导阻滞4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窦房传导阻滞1例,多源性室早11例,其中伴有短阵室速6例,房早伴室差2例,室性并行性心律室性融合波1例。 3 治疗及结果 22例均采用常规的催吐、洗胃、输液,促进排泄及对症处理等治疗,其中21例心律失常者均采用静脉推注阿托品0.5~1 mg,每0.5~2 h 1次,至心律失常纠正或患者瞳孔散大、皮肤干燥为满意剂量,阿托品用量为0.5~14 mg,平均4.3 mg;6例因多源性室早、室速或单用阿托品不能纠正心律紊乱而应用了利多卡因静脉推注100 mg,每10 min 1次,至缓解后改为静滴维持,剂量为100~1 050 mg,平均450 mg,心律恢复正常的时间为40 min~6 h,22例病人均痊愈出院。4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45岁,服一枝蒿药酒50 ml后即感口舌麻木,头昏,四肢乏力,活动不灵而摔倒。体查:神清,BP 130/84 mmHg,心率86次/min,律不齐。四肢呈软瘫,以下肢为重,肌力1~2级,四肢末梢冰凉并呈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ECG为多源性室性心律失常。入院后即给阿托品1 mg静注,每1 h 1次,3次后心律恢复正常,改为每4 h 1次静注,四肢肌力及感觉逐渐恢复正常,2 d后出院。 例2:患者,男,70岁,生吞草乌10 g 40 min就诊,呼之不应,躁动不安,呕吐,继之全身抽搐,呼吸表浅,24次/min,双肺闻及中小水泡音,心率116次/min,律不齐,ECG为多源性室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即给阿托品1 mg静注,15 min后效果不明显,给利多卡因100 mg静注,约1 h后神志转清安静,然后用10% GS 200 ml+利多卡因200 mg静滴维持至心律失常恢复正常,3 d后痊愈出院。5 护理对策5.1 立即催吐、洗胃及导泻。反复用清水冲洗,洗胃管选择管腔粗大之28号管,洗胃液温度好控制在25~28℃,既可避免毒物吸收又可避免发生寒战等副作用。5.2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可建立两侧,选择上肢静脉或离心较近的静脉,使药物尽快达到疗效。5.3 心电监护。纠正心律失常,遵医嘱对症处理。5.4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注意保暖。5.5 健康宣教。向病人宣传药物的性能及泡制方法,乌头类药一般应水煎3~4 h以上,乌头碱即可完全破坏而不含毒性,再进行泡制。使用方法及药量应严格遵医嘱。

  • 心律平、氨酰心安致窦性静止、休克1例

    作者:李敬德;王晓颖;吴惠琴

    患者,女,74岁.心悸、胸闷反复发作2个月.半个月前患者发病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107/min,频发房性早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即刻服心律平100mg后,症状渐缓解.1998年10月25日患者又感心悸、胸闷,自服心律平100mg,症状未缓解,午后1时又服心律平100mg,但仍感心悸,于午后1小时30分口服氨酰心安6.25mg后约30min,患者突感头晕、恶心,大汗淋漓,四肢冰凉,心悸、胸闷加重.测血压5.4/2.7kPa,心律不齐,心率40/min,心音低纯.即查心电图示窦性静止、交界区逸搏及逸搏节律,频发、多源房性早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即刻吸氧,静脉推注阿托品1.0mg,地塞米松10mg,5%葡萄糖氯化钠液250mL内加入多巴胺40mg、阿拉明20mg静脉滴注,5%葡萄糖250mL内加入异丙基肾上腺素0.5mg缓慢静脉滴注,约30min后,患者血压升为9.3/6.7kPa,心率102/min,心电图示窦房阻滞,交界区逸搏,房早,有时呈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即停滴注异丙基肾上腺素,继续静脉滴注升压药.心电监护示18h后窦房阻滞消失.第2天化验:血钾、钠、氯,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均正常.患者血压用升压药维持达96h后才稳定.

  • 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3例

    作者:李丽;孙启玉;刘长波;郑东庆

    肺栓塞(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现将本院近半年3例诊断明确的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报告如下.例1.女性,52岁.主因活动后气短7d入院.患者于2年前曾诊断过肾病综合征(NS).入院查体:BP14.6/10.6kPa,颈静脉充盈,肝颈回流征阴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口罗音.RH115/min律齐,未闻杂音.双下肢水肿.拟诊:NS及呼吸困难待查.经查血气:pH7.359、Pa(O2):11.2kPa、Pa(CO2):4.17kPa、Sa(O2)%97.4%、HCO-319.8mol/L.尿常规:PRO(++),肝功:ALB26.3U/L,血脂:TG:12.4g/L.心电图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Ⅰ、QⅢ、TⅣ、VⅠ~V2导联T波倒置、V3~V4T波双向.X线胸片正常,肺血流灌注示:肺血流放射分布不均,可见右肺中下叶及左肺肺尖,下叶放射性分布稀疏.提示PE存在.

  • 应用心电图心向量图评价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意义

    作者:苏虹;董颖;徐春华

    我们应用心电图(ECG)、心向量图(VCG)的形态学分析探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 )的临床意义.CRBBB者心电图描记中多见,它可以出现在少数完全健康者,右心室肥厚或扩张者 ,冠心病以及心肌慢性炎症或退行性变者.有些学者则简称为生理性CRBBB,病理性CRBBB.

  • 头痛头晕血压高右肾上腺包块

    作者:刘福平;徐保真;刘光;张禹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4岁.主诉头痛、头晕3年,发现右肾上腺包块1个月,于1999年9月6日入院.患者于1996年底无诱因头痛、头晕.头痛主要位于后枕部,为持续性、沉重性胀痛,情绪激动时加重,伴视物模糊.无恶心、呕吐、口渴、多饮及多尿,无明显乏力.当时血压21.3/14.7kPa,用心痛定、开搏通等治疗血压可降至14.70/9.33kPa,停药后血压又复升高,偶尔可高达32.0/17.3kPa.1个月前在某院CT发现右肾上腺肿瘤遂转我院诊治.查体:血压22.7/14.7kPa,发育正常,身高173cm,体重75kg;皮肤无色素沉着,无紫纹;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四肢正常.住院期间停用降血压药物后,血压波动在21.3~29.3/12.1~18.7kPa.1999年10月10日血压29.3/18.7kPa,当即采血送检查儿茶酚胺后,立即静脉注射酚妥拉明10mg,血压未降.1999年10月15日血压25.3/16.0kPa,静脉注射瑞吉亭10mg,血压亦未降.实验室检查:血钾、钠,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血沉2小时15mm;血皮质醇水平及节律正常;血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正常;卧位血肾素0.009(0.42±0.37)μg/(L*h)、血管紧张素12.1(40.2±12)ng/L、醛固酮134.2(86±37.5)ng/L,立位(肌注速尿40mg,立位2h)血肾素0.02(2.97±1.02)μg/(L*h)、血管紧张素19.1(85.3±30)ng/L、醛固酮167.2(151.3±88.3)ng/L;尿pH值6.5.1999年10月14日腹部CT示右肾上腺区可见一软组织包块影,约1.5cm×4.0cm,密度均匀,边缘光滑,与2个月前CT比较无明显变化,左肾上腺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胸片心、肺、膈正常.入院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给予安体舒通40mg每日3次,连用3d;80mg每日3次,连用5d;100mg每日3次,连用21d,血压降至18.7/14.7kPa.于1999年12月1日手术,见右肾上腺有一肿物,摘除送病理科检查.术后血压短期内正常,1个月后又逐渐恢复到用安体舒通前水平.2 临床讨论

  • 原发性房间隔膨胀瘤合并筛孔状缺损1例

    作者:赵公华

    患儿女,14岁,因活动后呼吸急促10余年于2003年4月就诊.否认有遗传病史.其父母非近亲结婚,母妊娠期间无异常.查体:身高124cm,体重28kg,P 92/min,R 28/min,Bp13.3/7.8kPa.一般情况可,唇无紫绀,颈动脉搏动不明显.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4~5肋间外侧2cm处,范围2.5cm.触之无震颤.听诊:于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肺动脉瓣第二音稍亢进,无明显分裂;三尖瓣听诊区闻及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周围血管征(-).腹平软,肝脾未及.无杵状指(趾).X线检查示:右心扩大,肺动脉段膨隆,肺门"舞蹈征".心电图示:右室肥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彩超:于胸骨左缘及心尖部四腔心切面,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见房间隔中部呈囊袋状持续性向右房膨出,其基底部约2.9cm,膨出高度2.1cm,其顶部呈筛孔状.于收缩期探及左→右红色血流;三尖瓣血流量增大,肺动脉增宽为3.8cm,肺动脉/主动脉2∶1.术中所见:右心房右心室明显增大,肺动脉明显增粗,直径约5.0cm(升主动脉2.0cm),房间隔缺损为继发孔中央型,直径约4.0cm,房缺被网格状物分割成多个大小不等的缺损(也称筛孔状缺损),网格长而松弛,明显向右房膨出.

  • 子宫穿孔两例误诊分析

    作者:仇根存

    病理性子宫穿孔临床比较少见,易被误诊为外科急腹症,笔者近遇到两例,现分析如下:
      例一:66岁,主因突发性腹痛9小时,伴恶心呕吐,以腹痛待查,上消穿孔?收住我科。查体,神清,痛苦病容,T37.2℃,P128次/分,R28次/分,BP130/90mmHg ,腹部微隆,全腹压痛反跳痛阳性,轻度腹肌紧张,未触及腹部肿块,叩诊肺肝浊音界消失,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弱。外生殖器肛门未检。化验血RT WBC 10.0*10g/L ,N87.2%,Hb 136g/L .尿RT 蛋白质(+2)白细胞1-3个/HP。随机血糖13.9mmol/L ,X线胸腹部正位片提示:1.心肺未见异常;2.两膈下游离气体。心电图提示:1.窦性心动过速;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初步诊断:1.腹痛原因待查,上消穿孔?;2.泛发性腹膜炎;3.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糖尿病?经术前准备后,急诊行剖腹探查,拟上消穿孔修补术:(取上腹正中切口),术中见上腹腔有少量脓液,胃十二指肠未见穿孔病灶,向下腹部探查见阑尾呈炎症水肿,表面有脓液,疑为化脓性阑尾炎,即行阑尾切除术。而后再向盆腔探查,见盆腔有较多灰黑色粘稠脓液,呈恶臭味,探查子宫发现子宫底破裂穿孔,直径约2.0*1.5cm ,穿孔周边壁薄呈炎症坏死型。立即请妇科行台上会诊并向家属追问病史,家属提示数月来阴道分泌恶臭液体。终确诊为化脓性子宫炎并破裂穿孔,而行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报告:宫颈慢性炎,子宫腔内为大量渗出坏死组织,子宫肌层充血水肿有炎细胞浸润并穿孔。术中取脓液行普通需氧菌培养48小时无细菌生长。术后第10天因合并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家属放弃治疗。

  • 老年人缓慢心律失常

    作者:

    老年人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以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十分常见;但患病率尚未确定。近年流行病学研究表明,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高;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和病窦的病死率亦随年龄而增高。  上述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高可能由心脏传导系统发生弥漫性年龄性组织学变化所致:如窦房结内P细胞数减少(从60岁至75岁减少10%)和脂肪组织增多,希氏束内纤维和脂肪组织增多以及传导系统发生淀粉样蛋白浸润等;另外也与随着年龄心脏整个传导系统纤维化的发生数量增加有关。老年人缓慢性心律失常常在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和淀粉样变性的病人中发生;其临床表现和诊断与中青年病人基本相同。  老年人窦性心动过缓可由窦房结任何部位的病变引起,其病因有下壁心肌梗死、低体温、粘液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等;但健康老人也能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有人对1组窦性心律低于50次/min的健康老人进行5年的追踪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未发现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与病死率增高。老年人窦房阻滞的常见病因有心肌缺血、强心甙中毒和心脏传导系统发生年龄性组织学变化;和窦性心动过缓一样无需特殊治疗。老年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是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的结果,也可由心脏传导系统病变和某些药物(如地高辛、β阻滞剂、钙拮抗剂和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引起;通常也无需特殊治疗。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常由洋地黄中毒和急性心肌梗死引起,一般为短暂性,多不需特殊治疗。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主要由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肌炎或传导系统变性引起,常有明显临床症状,可出现阿—斯氏综合征;由于随时能发展为Ⅲ度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故应及时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老年人病窦的常见病因是冠心病和原发性窦房结损害(变性);易发生昏厥、急性心功能不全、持续性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并发症。当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快速性心房颤动时应给予地高辛或进行电复律,而并发心动过缓时应置入人工心脏起搏器。老年人左束支传导阻滞常在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发生,是预后不良的征兆,尚无特殊疗法,应引起临床上注意。(丁国林 王简云摘)

  • 5例急性肺栓塞诊疗分析

    作者:杨涛

    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PTE患者5例,2名患者为男性,3名患者为女性,其中经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发现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例,卵巢肿瘤腹腔镜切除术后第3天1例,大隐静脉曲张术后第2天1例.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2例,突发晕厥1例,突发意识丧失1例,剧烈胸痛1例.体征上,均可观察到口唇紫绀,呼吸急促.4例血浆D-二聚体升高,5名患者血气分析检测,3例PaO2<60 mmHg,2例PaO2 70~80 mmHg.心电图检查:SⅠQⅢTⅢ,,征2例,P波高尖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正常者1例.超声心动图:5例患者检查了超声心动图,右房、右室增大者3例,伴肺动脉增宽者1例,1例伴有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PASP>30 mmHg).

  • 超声诊断房间隔膨胀瘤伴缺损及多囊肝、多囊肾1例

    作者:景霁虹;郭春雷

    患者男,34岁.因胸闷、心慌、乏力、活动后加重4个月来院就诊.有多囊肝、多囊肾家族史.查体:一般状况好,胸廓未见畸形,心前区未见隆起.心脏听诊:心率56次/分,节律整,于胸骨左缘二、三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分裂.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肥大.

  • QT离散度与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

    作者:张柳;韩艳华;陈海英

    QT离散度(QTd)反映心室复极状况,是判断心肌电稳定性的指标。 大量研究表明QTd对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转归有重要预测价值。本文作者对35例器质性心脏 病伴心律失常者QTd进行测量,旨在探讨QTd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①一般资料:35例患者均为本院1996~1999年住院病人,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30~ 70岁,平均45±10岁。均经心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 以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为依据。其中室性早搏二联律5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完全 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2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房颤7例。共死亡3例,其中室颤1例, 室速2例。正常对照组20例,均经体检及超声心动图证实为正常者,男13例,女7例,年龄15 ~69岁,平均46±5岁,无一例死亡。②方 法:所有病例均记录12导联心电图,选QRS起点和T波清楚的导联,QT间期终点采 用T波等电位线的交点,每导联测3个QT间期,取平均值。QTc沿用Bazetts公式,即QTc=Q T/R-R,QTd=QTmax-QTmin,QTcd=QTcmax-QTcmin。组间数据比较 采用t检验。

  • 病毒性心肌炎74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凤君;姜俊玲

    本院近5年收治7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4例,男性46例,女性28例,年龄18~23岁,均符合1999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成人急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排除其他心脏疾病、甲亢及精神因素.其中束支传导阻滞21例(2例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24例,心电广泛性ST-T改变者29例,11例既往患过此病,其中7例已反复发病数次,且一直治疗效果不佳.

  • 静脉注射阿托品治疗左室特发性室速1例

    作者:丁振江;王虹;李舒承;郝志敏

    1病例简介患者,男,27岁,主因持续性心悸1周于2004-02-23 11:30入院.查体:T 36.5℃,P 176次/min,R 18次/min,BP 90/60mmHg.肺呼吸音清晰,HR 176次/min,律齐.检验:AST28U/L,CK84U/L,CK-MB 9 U/L,LDH 103U/L.ECG:房室分离,PP间期70ms,心房率86次/min,RR间期34ms,心室率176次/min,QRS波群形态类似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图形.诊断:心律失常-左室特发性室速.

  • CBP成功治疗热射病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1例

    作者:贺欣;汤锋;王革;李凤娥;植丽佳;杨丽南;彭嘉丽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高湿等恶劣天气强度的逐渐增加,热射病( heat stroke,HS)这一严重症患者也逐渐增多,且临床中此类病例的死亡率极高,已成为一项治疗难题[1].我院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成功治疗了HS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2岁,建筑工人,因"发热伴双下肢浮肿2d"人院.于2010 - 07 - 31被家人送来我院就诊.患者来时呈嗜睡状,查体:腋温40℃,呼吸急促,皮肤干燥、灼热,全身散在分布淤斑,脉搏134次/min,呼吸37次/min,血压110/50 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78%,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3 cm,对光反射灵敏.血气分析:PH 7.39,PCO2 30 mmHg,PO2 48 mmHg,钾(K)3.4 mmol/L,钠126mmol/L,钙(Ca)0.99 mmol/L,HCO3 - 15.7 mmol/L,BE -8.3 mmol/L,SO2 81%,Hb 78 g/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WBC)19.72×109/L,红细胞计数(RBC)3.04×1012/L,血红蛋白(HGB) 78 g/L,血小板计数(PLT)5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 83.9%,淋巴细胞百分率(LY)6.4%,红细胞压积(HCT) 25%.大便潜血实验(+).尿常规:尿蛋白(2+),尿隐血(2+).血液生化: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 MB) 93.0 ng/mL,肌红蛋白(Mb)>4 000.00 ng/mL;总蛋白(TP) 36.3 g/L,白蛋白(Alb)23.9 g/L,球蛋白(G) 12.4 g/L,白球比1.9,总胆红素( STB)35.6 μmol/L,直接胆红素(SDB) 15.4 μmol/L,间接胆红素( SIB) 20.2 μmol/L,谷丙转氨酶(ALT) 33 IU/L,谷草转氨酶(AST) 90 IU/L,谷氨酰转肽酶(γ- GT)78 IU/L,碱性磷酸酶(ALP)71 IU/L,尿素氮(BUN) 15.8 mmol/L,肌酐( Cr) 492 μmol/L,血糖(Glu) 5.8 mmol/L,尿酸(UA)264 umol/L.出凝血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12.43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 32.63 s,纤维蛋白原含量(FIB)3.12 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弱阳性,D -二聚体(DD):阳性.心电图:①窦性心动过速(142次/min);②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APACHEII评分为:35.根据患者病情及以上分析,诊断为:①热射病;②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 房间隔缺损的心电图改变与肺动脉压关系的分析

    作者:陈庆华;王纯蔚;于东云

    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心电图具有特征性的改变,大部分可有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了探讨其心电图变化及发生机制以及与肺动脉压的关系,本文收集了1995~1997年间我院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病例共148例进行分析.1 材料和方法148例患者中男55例,女93例,年龄3~39岁.术前均经X线胸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均证实为房间隔缺损.全组病人经超声行肺动脉压力测定,心电图使用日本光电单导6511型描记12导联,必要时加做V3R.心电图诊断标准以<实用心电图学>和<临床心电图学>为准.

358 条记录 7/18 页 « 12...45678910...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