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疑难病杂志

疑难病

疑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ases 의난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 影响因子: 1.1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6450
  • 国内刊号: 13-131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18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疑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马智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小儿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20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徐兵;余溪洋;孙传成;孙华;王亮;苏义林;王忠荣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SMA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0年8月-2012年8月安徽省立医院儿外科收治20例SMA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就其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经1~8年随访,保守治疗9例,6例痊愈,3例复发;手术治疗11例(包括屈氏韧带松解、空肠十二指肠吻合术4例,Ladd手术7例)均痊愈。结论本综合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确诊依靠上消化道钡剂造影,B型超声、CT血管成像可直接测定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保守治疗无效应手术治疗,Ladd手术可彻底解除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压迫,且无需肠吻合,手术安全,值得推广。

  • 胼胝体变性2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碧晖

    目的:探讨胼胝体变性( MBD)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对神经内科2014年收治的2例胼胝体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诊治经过、疗效进行报道,并复习该病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胼胝体变性病例均有长期大量饮酒史、急性起病,例1表现为意识障碍、反应迟钝、失语、锥体束损害,例2表现为癫痫、意识障碍、去皮质强直,2例头颅核磁共振,尤其是弥散加权成像( D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FLAIR)均显示胼胝体、大脑皮质异常信号,经大剂量B族维生素(维生素B1、甲钴胺)、营养支持治疗后,例1精神反应明显改善,言语、肌力恢复正常,例2仍深昏迷、植物状态。结论胼胝体变性的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主要依靠长期大量饮酒史及影像学检查,尤其是根据磁共振DWI序列或FLAIR序列胼胝体异常信号表现,可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应用大剂量B族维生素及营养支持治疗病情可能完全逆转,意识障碍、锥体束症状严重以及广泛大脑皮质损害可能提示预后不佳。

  • 甲状腺危象合并急性脑梗死4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韩冬梅;崔巍

    目的:探讨甲状腺危象合并急性脑梗死发病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甲状腺危象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以及两者的关系。结果4例青壮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均在住院过程中发生甲状腺危象。影像学特点:大面积脑梗死3例,多发脑梗死患者1例,经DSA确诊为烟雾病。主要发病特点:(1)甲状腺激素显著升高;(2)均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3)无明显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经治疗恢复良好3例,死亡1例。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急性脑梗死时,可发生在较年轻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高度疑似甲状腺危象及有甲状腺危象前兆者应及时按甲状腺危象处理。

  • 125I 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洪义;何东风

    目的:探讨125 I 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 HCC)门脉癌栓( PVTT)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9月-2014年1月收治HCC合并PVTT患者7例,均经临床病史、甲胎蛋白( AFP)、增强CT或增强MR、DSA影像检查或组织学穿刺活检确诊。在超声引导下对PVTT行125 I粒子植入术。观察PVTT局部控制、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临床有效率及生存率。结果3个月后局部病灶影像评价: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例、无变化2例;症状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3个月、6个月、12个月生存例数分别为6例、5例、3例。实验室检查术后2周、1个月、3个月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改善2例。结论在超声引导下,125 I粒子治疗HCC合并PVTT操作简单、创伤性小、安全性高,对PVTT治疗效果较为确切。

  • 经皮下输尿管假体植入术在腹盆腔肿瘤晚期输尿管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云炎;侯佩金;庄海军;杨晓松;王恒兵;顾硕;冀鲁;刘坤

    目的:探讨经皮下输尿管假体植入术在腹盆腔肿瘤晚期引起的输尿管梗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3年12月18例晚期腹腔盆腔肿瘤致输尿管中下段梗阻患者,双侧1例,左侧10例,右侧7例,经输尿管镜置入双“J”管失败。超声检查显示患侧肾盂积水宽度(4 C.3±2.5) cm。磁共振水成像显示患侧输尿管完全梗阻。使用美国巴德公司输尿管假体植入套件,行经皮下肾膀胱分流术18例(19侧)。术后复查超声、KUB平片、血肌酐及患侧肾小球滤过率。结果18例(19侧)手术均成功,术后无明显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复查超声,患侧肾积水宽度由(4.3±2.5) cm恢复至(2.2±1.5) cm( t =5.281, P <0.01),血肌酐由(245±42)μmol/L降至(120±22)μmol/L ( t =-13.024, P <0.001),患侧肾小球滤过率由(30±4.5)ml/min升至(47±4.6) ml/min ( t =3.374, P <0.01)。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的(3.2±1.4)分提高至术后(7.4±1.0)分( t =6.803, P <0.01)。结论经皮下输尿管假体植入术简单易行,创伤小,能改善因输尿管梗阻而受损的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胸导管淋巴液引流治疗系统性硬化病100例疗效分析

    作者:王文锋;王晓君;王劲松

    目的:分析胸导管淋巴液引流治疗系统性硬化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硬皮病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均行胸导管淋巴液引流术,同时观察引流结束后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并测定引流前、后实验室指标。结果100例患者引流结束后,显效52例(52创.0%),有效46例(46.0%),无效2例(2.0%),总有效率98.0%。与引流前比较,引流后循环免疫复合物、免疫球蛋白A、G、M、补体C3、C4、透明质酸酶、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Ⅳ胶原、总T淋巴细胞数、总B淋巴细胞数、辅助T淋巴细胞数均下降( P <0.05, P <0.01),CD4+/CD8+比值升高( P <0.01)。除13例引流后期复查外周血白细胞或淋巴细胞不同程度升高外,余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并发症。结论胸导管淋巴液引流治疗系统性硬化病,可通过去成分而显示免疫调节作用,临床疗效显著,手术安全性高。

  •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变化

    作者:武莉芳;刘苑;杨海霞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 HDP)患者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70例为HDP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亚组患者30例,轻度子痫前期亚组患者22例,重度子痫前期亚组患者18例,选择同期待产的正常孕妇(健康对照组)30例。2组孕妇均检测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进行组间和病例组内比较。结果 HDP组ET、TNF-α、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NO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HDP组各亚组患者ET、TNF-α、IL-6、hs-CRP水平随着妊娠高血压病情的加重而逐步升高,且各亚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NO随着妊娠高血压病情的加重而逐步降低,且各亚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HDP组ET与TNF-α、IL-6、hs-CRP水平呈正相关( r =0.89,0.99,0.92, P <0.01),与NO水平呈负相关( r =-0.64, P <0.01)。结论妊娠期孕妇定期监测ET、NO、TNF-α、IL-6、hs-CRP,可早期发现、预测HDP的严重程度,对预防、治疗及控制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作者:彭浩;梁春平;潘科

    患者,男,46岁,因右侧腰腿痛12 d入院。患者于2013年4月15日在我院就诊,行腰椎间盘CT示L5/S1椎间盘突出(向左后侧突出);L4/5椎间盘膨隆,经针灸推拿等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于2013年4月25日出现右侧腰腿痛症状加重伴右下肢肢体麻木感,来院复诊并收住入院。入院诊断:L5/S1椎间盘突出症。查体:脊柱正直,生理弧度变浅,L4/5、L5/S1棘间右侧压痛,以L5/S1明显,并向右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稍受限,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左/右=90°/30°,双下肢肌力V级,右小腿后外侧及右足背第1趾蹼间隙及右足趾皮肤痛触觉减退,双下肢末梢血运好。药物予脱水、活血化瘀对症治疗,经治疗患者右下肢疼痛及肢体麻木无明显缓解,疼痛发作时难以忍受,需地佐辛、吗啡止痛治疗。 X线片见L5/S1椎间隙狭窄,未见腰椎不稳。腰椎间盘MR:L5/S1椎间盘突出(向左后侧突出), L4/5椎间盘膨出。行后正中切口探查术,术中探查见L4/5,L5/S1右侧椎间盘轻度膨隆,S1右侧神经根不卡压,神经根活动可;L5右神经根活动度差,椎管内及侧隐窝未见神经根卡压,向外侧扩大开窗探查,于关节突外侧见游离椎间盘突出并卡压L5神经根,摘除游离椎间盘后再次探查L5右侧神经根活动度好,无卡压。行L5/S1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患者术后当日右下肢疼痛消失、术前原有肢体麻木感未见明显缓解,查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 后纵隔髓样脂肪瘤1例

    作者:占根生;周存荣;陆志斌;卢明

    患者,男,54岁,因发现胸部占位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直肠类癌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前CT检查发现右侧后下纵膈有一占位,考虑良性可能大,暂未处理。现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病程中无胸闷,无心慌,无明显咳嗽咯痰,无畏寒发热,无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无乏力、纳差、盗汗、午后低热。既往体健。查体:T 37℃,P 75次/min,R 20次/min,BP 120/76 mm Hg。神清,精神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颈软,气管居中,双侧颈静脉无怒张,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右侧后胸廓肋间略显饱满,右后背部无叩击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75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或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胸部CT平扫+增强示T9~11水平脊柱右侧后纵隔旁见大小约2.8 cm ×7.0 cm长椭圆形高密度影,边缘清,下缘分离成结节状改变,增强扫描见有强化,平扫CT值约44 Hu,动静脉期CT值约65 Hu。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纵膈肿物切除术,肿块完整切除,手术顺利。术后病理:后纵膈髓样脂肪瘤。术后恢复良好,按时出院。

    关键词: 髓样脂肪瘤 后纵隔
  • 以多脏器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例

    作者:李春梅;姜花;曾玉英

    患者,女,20岁,因“咳嗽、咳痰5 d,胸闷、气短2 d”于2014年2月17日入院。患者5 d前不慎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白色黏液痰,痰中带血,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炎”,治疗症状未见缓解;近2d逐渐出现心慌、胸闷、气短,同时出现胸痛、发热,体温高达38.5℃,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双肺肺炎、心功能不全”收住我科。既往有癫痫病史2年,长期口服多种抗癫痫药物。查体:T 36.6℃, P 108次/min,R 20次/min,BP 90/60 mm Hg,精神差,急性痛苦面容,端坐位,呼吸急促,全身皮肤潮湿,口唇轻度发绀,咽部充血;颈软,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轻度充盈;双肺底呼吸音低,可闻及较多的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律齐,心率108次/min,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叩鼓,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门诊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05次/min,电轴右偏,T波改变。外院胸部X片:双下肺感染。入院后初步诊断:双肺肺炎、急性左心衰竭?给予抗炎、扩支、改善心功能治疗,急诊查胸腔超声示:双侧胸腔中量积液,心包腔少量积液;腹部超声未见异常。血常规正常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765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515 U/L;碱性磷酸酶(ALP):190 U/L,γ-谷氨酰转肽酶(GGT)374 U/L。心肌酶:肌酸激酶( CK):1175 U/L,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36 U/L,乳酸脱氢酶( LDH):2699 U/L,α-强丁酸脱氢酶( HBDH):920 U/L;电解质:Ca2+0.98 mmol/L, Mg2+0.52 mmol/L, P3+2.39 mmol/L,K+、Na+、Cl -、血浆蛋白、肾功能正常。血凝:凝血酶原时间(PT):24.7 s,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14,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31.2 s,凝血酶时间(TT):11.9 s,纤维蛋白原(FIB):2.55 g/L,D-二聚体(D-dimer):30.80 mg/L。初步考虑:(1)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心功能III级;(2)双肺肺炎;(3)继发性肝损害;(4)继发性凝血功能异常;(5)继发性癫痫。给予补钙、抗炎、改善心功能、保肝、抗凝、抗癫痫系列治疗,进一步化验:甲状旁腺激素( PTH)5 ng/L,25-羟基维生素D2<2.2 ng/ml,25-羟基维生素D34.6 ng/ml,25-羟基维生素D2+D34.6 ng/ml;24 h尿钙测定:2.31 mmol/L;心力衰竭测试(BNP)867 pg/ml;自身抗体全套均阴性;痰培养无异常;甲状腺功能、肝炎病毒全套正常。辅助检查:心脏彩超:左室增大,二尖瓣、主动脉瓣返流,三尖瓣、肺动脉瓣返流,左室射血分数中度减低(30.5%),室壁运动弥漫性减低;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双侧叶多发低回声结节,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旁腺超声:双侧甲状旁腺未见异常;CT示:(1)肺动脉CTPA未见明显异常;(2)双肺斑片状高密度影,考虑肺水肿;(3)左肺下叶片状高密度影,考虑炎性反应;(4)双侧胸腔积液伴双肺膨胀不全;(5)胆囊炎,胆囊窝积液。明确诊断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排外肺栓塞。继续上述方案治疗15 d,患者病情逐渐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心脏彩超射血分数恢复至44%,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电解质均恢复正常,住院期间未出现抽搐表现,给予出院。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

    作者:李玉玲;余帮伟;覃骏;李红

    患者,女,48岁。因发作性心悸15 d就诊心内科,表现为活动后心跳加快,乏力,尿黄,病后未行特殊处理。心内科查血Hb 58 g/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24.29%,PLT 346×109/L;肝功能:AST 42 U/L,ALT 45 U/L,总胆红素( TB)112μmol/L,直接胆红素(DB)16.9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95.1μmol/L,γ-转肽酶59 U/L,肾功能正常,尿胆原(+)。诊断:溶血性贫血?转入血液科。否认高血压、心脏病、肾病、肝炎、结核等病史;否认输血史;自述链霉素、青霉素过敏史;否认相关疾病家族史。查体:T 36.2℃,R 20次/min,P 90次/min,BP 136/80 mm Hg。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睑结膜苍白,左侧眼球明显突出,甲状腺I度肿大,质韧,无压痛,心肺检查无异常,腹软,肝脾未扪及,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示HB-sAb、HBeAb、HBcAb阳性;丙肝抗体阴性;血型O型Rh阳性;甲状腺功能示FT38.9 pmol/L、TT32.94 nmol/L、FT430.0 pmol/L、TT4216 nmol/L,均增高,TSH 0.187 mU/L降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20.6%正常范围,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456.7 IU/ml增高;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Coombs试验)阳性(抗IgG 及抗IgG、C3d 均阳性);抗核抗体( ANA)、抗双链DNA ( dsDNA )、抗Sm、抗SSA、抗SSB、抗RNP 、抗SCL-70、抗JO-1等均为阴性。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正常;类风湿因子RF正常,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红细胞CD55、CD59表达均正常。测狼疮抗凝物( LA )和抗心磷脂抗体( ACA )均阴性;肿瘤相关因子:CEA、AFP、CA-125、CA-153、CA-199均正常;右股骨骨密度测定示右股骨骨质轻度流失;甲状腺彩色超声示甲状腺稍大(左、右叶分别为1.7 cm,峡部厚0.3 cm)并血流信号增多,双眼球彩色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肝胆脾及泌尿系彩色超声示脾稍大(脾厚4.2 cm),双肾、膀胱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色超声示左房稍大(36 cm),二、三尖瓣少量反流;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骨髓细胞学示增生明显活跃(+),红系比例增高达63.5%,可见泪滴红;Ret 6.8%。外周血涂片示可见点彩红、有核红及球形红细胞。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突眼。予以糖皮质激素(初始量地塞米松10 mg/d),辅以护肝、护胃、碱化尿液等治疗。未予抗甲状腺治疗,治疗1个月后,复查Coombs 试验阴性;肝功能示:TBil 24.2μmol/L,CB 10μmol/L,UCB 13μmol/L;甲状腺功能示:FT35.46 nmol/L,TT31.23 nmol/L较前下降,FT4(31 pmol/L),TT4113.5 nmol/L,TSH 0.005 mU/L;血常规恢复正常,地塞米松减量为7.5 mg/d;尿胆原(-)。目前泼尼松2.5 mg/d口服,溶血持续控制,甲状腺功能正常,突眼征已明显缓解。

  • 多系统萎缩1例

    作者:冯晓;齐丽娟;于宝成

    患者,男,68岁。主因四肢进行性僵硬4年,加重伴头晕、言语不清1年入院。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僵硬,行走不稳,无头晕、胸闷、心悸,逐渐出现双上肢僵硬、持物不稳,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走路开始出现迈小步、动作不协调、容易摔跤等情况,曾诊断为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口服多巴丝肼片,病情无明显改善,1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头晕、言语不清、少语,偶有进食呛咳,进食速度慢、流涎,行走需借助外力,来我院就诊。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否认家族中有遗传病史及类似病患者。查体:血压110/60 mm Hg,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科查体:慌张步态,神清,构音不清,自发言语减少,记忆力、理解力、定向力可,眼球活动正常,无眼震,伸舌居中,舌肌无萎缩震颤。四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呈铅管样升高,双手轮替动作笨拙,双侧巴士征阴性,深浅感觉无明显异常。入院后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均未见异常,查头颅MR示:双侧侧脑室旁白质、顶叶及右侧额、左侧顶深部多发点片状慢性脑缺血改变,重度脑萎缩,小脑及左侧半球萎缩明显。结合病史、体征、辅助检查考虑为多系统萎缩( MSA-C型),停用抗帕金森药物,给予脑苷肌肽注射液、辅酶Q10胶囊及中药活血化瘀治疗14 d,患者头晕减轻,四肢僵硬有改善,可自行缓慢行走,出院。

  • 食管鳞状细胞癌伴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例

    作者:王占东;杨会钗;郭明

    患者,男,62岁,主因进食下咽梗噎不适14 d入院。入院查体:T 36.8℃,P 72次/min,R 18次/min,BP 112/68 mm Hg。一般情况可,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19.15×109/L,中性粒细胞0.296,淋巴细胞0.638,余未见异常。 CT示:食管壁增厚,符合食管癌表现,右侧气管旁沟及腹膜后稍大淋巴结,脾大,密度未见异常,肝、肺、胰腺及肾未见异常;胃镜示:食管距门齿23~28 cm右后壁可见隆起状新生物,破溃不整,齿状线清晰,贲门闭合好,余未见异常。咬检后病理示:鳞状细胞癌。初步诊断食管上段癌而入院。积极术前准备后胸腔镜下开右胸行食管上段癌切除食管胃颈吻合术。术中见肿物位于食管上段,约5.0 cm ×4.0 cm ×3.0 cm,手术彻底切除。病理检查:食管长15.0 cm,距近端3.0 cm,可见4.5 cm ×3.8 cm ×2.7 cm髓质型肿物,切面灰白色,质地较硬,深肌层部分区域略细腻。清扫淋巴结23枚,直径0.2~0.5 cm,切面灰白,灰粉色,质地较软。食管壁结构被破坏,黏膜面形成溃疡,癌细胞侵犯肌层及纤维膜,浸润性生长,癌巢周围间质内可见大量小淋巴细胞浸润,破坏肌组织及纤维膜。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呈巢状,可见细胞间桥及角化珠,中等分化,可见核分裂相;小淋巴细胞在食管壁内呈弥漫性生长,包绕癌细胞巢。淋巴结23枚,均未见癌转移,但3枚淋巴结结构破坏,病变以小淋巴细胞为主,其比正常淋巴细胞稍大,染色质呈块状,核圆形,核分裂相少见,淋巴结外脂肪组织可见瘤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检查:食管肿物鳞状细胞癌区Ckpan 阳性,淋巴瘤区域Ckpan阴性;淋巴瘤区域CD20阳性,鳞状细胞癌区CD20阴性。淋巴结内淋巴细胞CD20、 CD23和 Bcl-2弥漫强阳性表达, CD5弱阳性,CD3、cyclinD1阴性, Ki-67增殖指数约为10%。病理诊断:食管中分化鳞状细胞癌(分期T3 N0 M0)伴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淋巴结23枚未见癌转移,但有3枚可见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手术后拒绝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而失访。

  • 甲状腺癌致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例

    作者:齐倩倩;李玲;董艳红;崔文柱;吕佩源

    患者,女,46岁。主因头晕1年,逐渐加重伴四肢活动不利3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重脚轻、头晕,逐渐加重,近3个月出现行走不稳,向两侧偏斜,双下肢乏力。逐渐发展至双上肢,持物不稳,无言语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当地医院以“脑供血不足”给予对应药物治疗后症状仍逐渐发展,遂来我院。既往体健,曾有10余年农药接触史。查体:T 36.4℃,P 76次/min, R 19次/min,BP 120/90 mm Hg,心、肺、腹检查均(-)。神清语利,双眼左视水平眼震,余颅神经(-),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稍欠稳准,辨距不良, Romberg 征(+),步基较宽,蹒跚步态,无不自主运动。双侧腱反射(+++),双侧深浅感觉一致对称,双侧病理征阴性,颈无抵抗,脑膜刺激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1.29 nmol/L。头颅MR示:小脑萎缩。磁共振ES-WAN+DTI序列示:双侧壳核及黑质相位图信号减低,桥臂及小脑白质纤维稀疏减少。颈椎MR示:C3~4椎间盘突出,甲状腺右叶异常。甲状腺彩色超声示:甲状腺右叶混合性占位伴多发钙化(腺瘤?),甲状腺左、右叶有结节(部分伴钙化),甲状腺峡部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1)头晕待查,小脑萎缩?橄榄桥小脑变性?(2)甲状腺右叶占位;(3)颈椎间盘突出症。确诊后转腺体外科,行手术治疗。病理结果:(1)(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2)(左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3)区域淋巴结可见癌转移1/6。术后好转后出院。出院诊断:(1)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2)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亚急性小脑变性)。

  • 高压电击损伤肢体影像学检查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静(综述);孙勇(审校)

    高压电损伤因较高的截肢率,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大部分患者无法返回到工作岗位。高压电损伤目前正努力做好预防,以减少电损伤的数量,但是据国外烧伤中心报道其发生率却逐渐增加达到32%[1~4],病死率3%~15%[5],截肢率国外报道为65.0%[6],国内报道为37.8%[7]。如此高的截肢率和致残率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极大关注。目前评价高压电损伤后肢体的活力和血管情况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2)放射性血池显像法(RBI);(3)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法(CDUS);(4)磁共振成像(MR);(5)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法( CTA );(6)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法(MSCTP)等。本文主要通过对高压电击损伤肢体各个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并对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无创诊断

    作者:李晓梅;戴光荣;乔丽娜;张锦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 NAFLD)的疾病谱是由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 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 NAFL)发展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 NASH ),进一步发展到相关肝硬化及肝癌[1]。虽然NAFLD患者在全世界的流行病学和人口学特征各不相同,但是NAFLD 的发病率趋势总体是在上升的。因而, NAFLD已经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欧洲国家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30%[2],美国为10%~35%[3],我国的NAFLD患病率调查也不容乐观,上海市成人NAFLD患病率高达15%[4]。有研究表明,NAFLD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年龄及性别相同的普通人群[5]。也有数据显示,基于肝活检发现的NASH患者,有11%发展为肝硬化,7%发现肝病相关的并发症,40%的患者15年内终死于肝脏相关病因。一般认为, NAFL是一个良性、可逆的疾病,进展缓慢。而NASH则更容易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也是病情恶化的拐点。然而,由于临床常用的肝脏酶学和影像学检查方法无法判断NAFLD患者的肝功能受损的严重情况,且不能反映是否有脂肪肝炎性反应及纤维化,肝脏活检虽然可以评估患者是否伴有NASH或肝纤维化,但是肝脏活检的有创性及引发并发症的风险限制了它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因此,建立新的或者进一步评价现有的无创诊断方法,及时发现和诊断NASH及进展期纤维化,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 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

    作者: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1诊断依据
      1.1流行病学史(1)来自疫区或21天内有疫区旅行史;(2)21天内接触过来自或曾到过疫区的发热者;(3)21天内接触过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4)接触过被感染的动物。
      1.2临床表现(1)早期:急性起病,发热并快速进展至高热,伴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等,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2)极期:多在病程3~4天后出现。持续高热,感染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加重,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包括皮肤黏膜出血、呕血、咯血、便血、血尿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及多脏器受累,多在发病后2周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 希特林蛋白缺乏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堵向楠;丁岩(综述)王向波(审校)

    希特林蛋白缺乏症( citrin deficiency )是一类常染色体隐形遗传性疾病。初见于日本,由Kobayashi 等[1]于1999年通过对18例患者的外周血标本进行分析,发现了致病基因SLC25A13,该基因编码的蛋白称为希特林蛋白。 SLC25A13基因突变可以在某个环节上影响其肝内酶的活性,并继发性的降低该酶的水平,终影响尿素循环导致氨代谢障碍,但并不直接影响编码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 argininosuccinate synthetase , ASS)的基因本身的结构,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是尿素循环中的限速酶,它的缺乏可导致瓜氨酸蓄积,精氨酸生成减少及高氨血症,引发类似于肝性脑病的表现。由于成人发病的希特林蛋白缺乏症比较少见,且由于其发病时易与精神科疾病相混淆,导致临床误诊,因此我们就希特林蛋白缺乏症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血管内介入和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及相关因素比较

    作者:付锋;杨杰;王娜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和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96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52例进行血管内介入的治疗,对照组44例进行手术夹闭治疗,分析对比2组血管完全闭塞率、ADL评分、NIHSS评分、预后良好率、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DL评分、预后良好率增高( t =6?.204,χ2=4.453, P均<0.05),NIHSS评分、血管完全闭塞率均降低( t =6.297,χ2=17.480, P均<0.05),且术中出血和术后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脑积水、动脉瘤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降低/减少( P <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疗效、预后效果良好,发生并发症几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和血清瘦素在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英肖;党懿;张飞飞;秦晨;齐晓勇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 MS)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和血清瘦素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UA患者112例,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观察组)患者59例和无代谢综合征组(对照组)患者5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的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瘦素( LEP)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主要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和病死率,分析代谢综合征对UA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CD3+、CD4+、CD8+及NK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垐.05),CD4+/CD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05),LEP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05);再发心绞痛比例高于对照组(33.9%vs.17.0%, P <0.05),心源性病死率亦高于对照组(27.1%vs.11.3%, P <0.05)。结论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免疫调节功能受损较重,血清瘦素水平较高,这可能是导致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心源性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

    作者:王慧清;王琰娜;金耀来;邓承慧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78例为冠心病组,并根据病变支数分为1支病变亚组(48例),2支病变亚组(57例),≥3支病变亚组(73例)。选择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者48例为非冠心病组。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并测定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记录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结果冠心病组血浆Hcy水平、TC、TG均高于非冠心病组,HDL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创.05)。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血浆Hcy水平和Gensini评分均逐渐增加,1支病变亚组<2支病变亚组<≥3支病变亚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Hcy、TC、TG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而HDL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 P <0.05)。结论高Hcy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可通过检测Hcy水平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缺血性心肌病预后的影响

    作者:冯天捷;陈柯萍;任晓庆;华伟;张澍

    目的:观察伴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9年12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经左室造影证实左室射血分数≤35%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899例,经心电图检查证实存在束支传导阻滞25例( LBBB组)。选择同期无束支传导阻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48例为对照组。通过住院病历记录,门诊随访、再入院复查、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结果 LBBB 组饮酒史高于对照组(32 L.0% vs.14.6%,P<00.1),心功能分级II~IV级高于对照组(24.0% vs.10.4%, P <0.01),前壁心肌梗死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8.0%vs.75.0%, P <0.01),心脏超声左房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对照组患者[(41.0±6.9)mm vs.(37.0±3.8)mm, P <0.01;(65.0±5.3)mm vs.(60.0±4.8)mm, P <0.01],前降支合并回旋支病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16.0%vs.8.3%, P <0.01)。 LBBB组患者发生全因死亡、血流动力学终点事件的比例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0%vs.6.3%、64.0%vs.27.1%, P均<0.01)。 Cox回归分析显示:前壁心肌梗死、左束支传导阻滞是缺血性心肌病发生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移植复合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 RR=1.04、1.13, P <0.01)。结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左室射血分数≤35%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与无束支传导阻滞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比较,发生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心脏移植的比例明显增加。

  •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中静脉充盈早现与脑出血发生的关系研究

    作者:毛森林;马翊竑;姚海乾;王澎伟;李明杰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中静脉充盈早现征象与溶栓并发脑出血的关系。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145例行动脉溶栓治疗,并同时行脑血管造影,依据造影过程中静脉充盈早现征象的有无分为静脉充盈早现组42例和无静脉充盈早现组103例,比较2组并发脑出血的发生率。再将静脉充盈早现组分为丘脑纹状体静脉充盈亚组18例和脑皮质静脉充盈亚组24例,比较该2个亚组并发脑出血的发生率。结果静脉充盈早现组较无静脉充盈早现组并发脑出血的发生率增高(26Ё.2% vs.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26, P <0.01);丘脑纹状体静脉充盈亚组并发脑出血的发生率高于脑皮质静脉充盈亚组(44.4% vs.12.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3.903, P <0.05)。结论动脉溶栓过程中出现静脉充盈早现征象(尤其是丘脑纹状体静脉)提示溶栓并发脑出血的风险增大。

  • 腹内压变异率与重症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的关系研究

    作者:桑云华;谷欣;龙宏杰

    目的:探讨腹内压变异率与重症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重症胰腺炎患者79例,均每天采用间接膀胱内压测量法监测腹内压(IAP),根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进行分组,其中APACHEII≥15分(中位值)为观察组40例,APACHEII<15分为对照组39例,比较2组患者腹内压水平、Ranson评分结果,分析腹内压变异率、APACHEII、Ranson 评分和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腹内压峰值、Ranson评分、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j.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腹内压变异率与APACHEII评分、Ranson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 r =0.872,0.718, P <0.05),APACHEII与Ranson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 r =0.694, P <0.05);腹内压变异率对病死率预测值( ROC曲线下面积)为93.65%,稍高于APACHEII评分的89.6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与Ranson评分预测值82.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腹内压变异率越高,重症胰腺炎病情越严重,且临床预后越差。

  •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斑块处管壁弹性改变的研究

    作者:牛慧敏;薛红元;刘欣;于明月;孙丽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 VVI)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后血管管壁运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糖尿病颈总动脉有斑块者(糖尿病组,30例)及健康查体者(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分析,比较2组长轴切面管壁的运动矢量图、重建三维参数图,计算其大切向运动速度( Vs)、大切向应变( Smax )及大切向应变率(SRmax)。结果健康对照组长轴切向速度、应变、应变率曲线形态分别趋于一致;糖尿病组颈总动脉斑块处管壁切向速度、应变、应变率时间曲线变化大,峰值不定,变化无规律,部分斑块处管壁各位点达峰时间不同步。糖尿病组颈动脉Vs、Smax、SRmax[(15.22±11.50)×10-2cm/s、(2.66±1.01)%、(0.25±0.24)/s],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30.32±10.24)×10-2cm/s、(4.49±1.34)%、(0.62±0.34)/s]( P <0.05)。斑块肩部运动速度大,纤维帽下方管壁运动速度小,且上下游肩部管壁的应变、变变率高于纤维帽下方处管壁( P <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管壁运动的不同步性,表明VVI可以量化评价已发生血管重构的颈动脉管壁运动及其斑块稳定性。

  • 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近期疗效

    作者:岳晨;李国庆;张群;辛欣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 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收治并确诊的120例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取传统开放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观察组60例采取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住院方面的差异,同时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腰椎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49浇.3±23.2) min vs.(128.4±24.7) min, P <0.05],但其手术失血量、平均切口长度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5.4±8.2)分vs.(59.5±7.7)分, P <0.05];2组腰椎JOA评分均改善( 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26.6±2.8)分vs.(18.5±2.4)分, P <0.05]。结论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血清 Adropin 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侯永革;秦世杰;王菁;王俊刚;刘春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血清Adropin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缺血性卒中患者120例为卒中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IHSS)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根据NIHSS评分分为3个亚组:轻度亚组( NIHSS<4分)44例、中度亚组( NIHSS 4~15分)40例和重度亚组( NIHSS>15分)36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Adropin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LDL-C、HDL-C、TG及TC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方法进行血清Adropin水平与NIHSS评分相关性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Adropin、H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t =5拻.976,8.845, P <0.01),血清TC、TG及LDL-C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t =10.195,15.331,10.296, P <0.01)。随着 NIHSS 评分的升高血清 Adropin 水平逐渐降低( F =518.547, P <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dropin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 r =-0.958, P =0.000)。结论血清Adropin变化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可以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检在结核病患儿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孟燕妮;陈艳萍;李秀龙;黄建宝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T-SPOT.TB)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检在肺结核患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0年3月-2012年12月住院疑诊肺结核的患儿67例,均行PPD试验、红细胞沉降率、胸部CT、T-SPOT.TB、支气管镜检(包括灌洗液作结核杆菌培养、荧光定量PCR和病理活检)检查。结果经检查临床确诊肺结核49例,慢性或迁延性肺炎9例,咳嗽变异性哮喘7例,支气管异物1例,淋巴瘤1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炎性浸润型18例(36_.7%),干酪坏死型5例(10.2%),肉芽增殖型11例(22.5%),瘢痕狭窄型15例(30.6%)。单项检测结核菌培养和病理活检与临床诊断相比较,一致性差(Kappa值分别为0.09和0.29),T-SPOT.TB和FQ-PCR单项检测与临床诊断结果相比,一致性一般(Kappa值分别为0.54和0.46)。联合检测:纤维支气管镜检测(FQ-PCR+结核菌培养+病理活检)与临床诊断结果相比,一致性一般( Kappa值为0.55);T-SPOT.TB联合FQ-PCR检测,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64),T-SPOT.TB与纤支镜联合检测,一致性极高(Kappa值为0.85)。结论 T-SPOT.TB联合纤维支气管镜为诊断肺结核的有效手段。

  • 舒肝片辅治肥胖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华;冯红;张利欣

    目的:探索舒肝片辅治肥胖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5例,对照组55例,2组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加服舒肝片4片,每天2次;对照组不加服任何药物。2组疗程均为30 d。疗程结束时观察2组临床症状评分、血浆瘦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水平、胃排空率、胃电图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77%vs.29.09%, P <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瘦素水平较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降低( P <0.05),GLP-1水平较治疗前无变化( P <0.05);对照组治疗后瘦素、GLP-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胃腔排空率、胃电图显示的平均幅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舒肝片可降低糖尿病患者体内瘦素水平,从而影响胃排空,临床疗效好,为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患者提供临床依据。

  • 无呼吸道症状的吸烟者呼吸、心血管系统异常状况分析

    作者:张文静;樊淑慧;康秀娟;王昕;秦玉玲

    目的:分析无呼吸道症状的吸烟者呼吸、心血管系统异常状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7月在进行体检的152例无呼吸道症状的吸烟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不吸烟的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呼吸、心血管系统状况,其中呼吸系统指标为用力呼气肺活量( FVC),1秒用力呼气容量( FEV1),1秒率( FEV1/FVC)、大分钟通气量( MVV)、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 F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75%);心血管系统指标为心率(HR)、血压(BP)、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全血还原黏度(WBRV)、红细胞变形指数( TK)、红细胞聚集指数( EAI)。结果观察组的FEV1/FVC、MVV、FEF50%、FEF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 WBV、PV、WBR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无呼吸道症状的吸烟者呼吸、心血管系统指标存在明显的异常状态,肺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主要参数均明显升高。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随访观察

    作者:崔丽杰;李占全;朱芳;段娜

    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PB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随访情况。方法 AMI患者70例,分为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各35例,干细胞移植组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药物与介入治疗)基础上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皮下注射动员自体骨髄干细胞,连续5 d,第6天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悬液,将采集后的干细胞悬液经overthe wire球囊导管中心腔注入梗死相关动脉(IRA),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照组反给予常规方法(药物与介入)治疗。2组患者在移植前及移植后5 Z.2年(4.8~5.5年)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形态及心功能变化、室壁节段性运动积分、生存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随访5.2年,干细胞移植组完成随访30例,对照组28例。2组均无死亡病例,对照组因急性左心衰住院6例(21.4%),高于移植组1例(3.3%)( P <0.05)。干细胞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50.0±8.2)%升高至(56.0±8.9)%( P <0.05),左室壁节段性运动积分指数WMSI由(1.219±0.190)下降至(1.111±0.108)( P <0.05),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由(63.8±24.9)ml减少至(53.1±24.6)ml( P <0.05),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无显著性变化,由(134.2±36.7)ml降至(119.2±30.3)ml( P >0.05)。对照组介入术前及术后5.2年LVEF、WMSI、EDV及ESV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AMI可减轻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 肝衰竭并高渗性高血糖状态1例

    作者:蒋兴华;吴亚云

    患者,男,51岁。因上腹不适1 d,呕咖啡渣样物伴意识障碍6+h入院。10年前,因呕血诊断乙型肝炎。2年前,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IPS)+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既往无糖尿病等病史。饮酒20余年,白酒500 ml/天,折合酒精量200 g/d,已戒10年。查体:T 36.4℃,P 120次/min,R 20次/min,BP 144/92 mm Hg。嗜睡状,慢性肝病面容。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min。双下肢无水肿。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上腹CT:肝硬化征象,门-肝静脉分流术后改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常规:WBC 4.67×109/L、RBC 3.91×1012/L、Hb 123 g/L、PLT 66×109/L、NEUT 0.80;血生化:AMM 302.26μmol/L、Alb 31.40 g/L、ALT 22.32 U/L、AST 35.31 U/L、Cl 119.97 mmol/L、Na 150.26 mmol/L、TBil 90.12μmol/L、Glu 6.83 mmol/L、血浆渗透压(Osm)302.214 mOsm/L;肾功能正常;凝血全套:APTT 57.2 s、PTA 38.0%、PT 23.30 s。入院诊断:(1)乙型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活动性并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2) TIPS+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予保肝、降血氨、护胃、止血、输血浆等常规治疗,20%甘露醇125 ml快速静滴6 h/次、呋塞米40 mg静推,每天1次防治脑水肿。入院约2 h 后患者渐昏迷。乙肝两对半:HBeAb (+)、HBsAg (+)、HBcAb(+),HBV-DNA <1000 IU/ml;住院第3天复查尿常规:KET(-)、Glu(-);予减少甘露醇用量为125 ml 每12 h 1次,停用呋塞米,共补液4000 ml,葡萄糖总量150 g。第4天查患者血浆渗透压、血糖明显升高,急请内分泌科会诊诊断为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给予普通胰岛素4U/h持续微量泵泵人至血糖≤16.7 mmol/L时停用,输液量4000~5000 ml/d,予输入生理盐水1500 ml左右,余液体予输入5%葡萄糖液按4∶1加入普通胰岛素,停用甘露醇。第4天出现持续发热,病房内有浓烈肝臭味,第5~8天患者高渗状态较前稍减轻,血糖下降,均按5000 ml/d补液;第6天患者出现呼吸浅快为25~40次/min,指测血氧饱和度( SpO2)下降至70%左右,予面罩上氧后SpO2>90%,双肺未闻及啰音,第8天排柏油样便1次,量约150 ml,查凝血全套:APTT 73 s、PTA 26%,于第9天死亡。

  •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合并钙化防御2例

    作者:彭丽敏;王向杰;刘丽;伊娜

    例1.男,31岁,因间断皮肤瘙痒3年,身体多部位出现痛性包块2年,于2014年4月23日入院。患者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10年,每周3次,透析液钙离子浓度1.5 mmol/L,3年前出现皮肤瘙痒,2年前逐渐出现肩胛部、肘部、大腿部疼痛伴包块,包块分别为右侧肩胛部(10 cm ×8 cm)、左侧肘部(3 cm ×2 cm)、左大腿外侧(6 cm ×5 cm),压痛,周围无红肿、热感。曾于1年前入住我院。 X线检查:肩胛部、肘部及大腿外侧团块状钙化影,周围骨质未见明显受累,双前臂动脉壁钙化。诊断:钙化防御。即予充分血液透析,透析液Ca2+浓度调整为1.25 mmol/L,同时交替做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停止服用罗盖全和钙尔奇D,降低患者血磷。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遂行左侧肩胛部及大腿外侧部手术治疗,术中发现患者肿块为囊性,囊中均为钙状物,故未送病理。术后该区域逐渐再发肿块,现患者因骨痛加重要求入院治疗。实验室检查(透析前):BUN 28.2 mmol/L,Cr 1212μmol/L,UA 422 mmol/L,血钙2.8 mmol/L,血磷2.3 mmol/L,PTH 2894 ng/L。甲状旁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双侧甲状旁腺结节性增生,左侧约16.0 mm ×10.2 mm,右侧约12.8 mm ×9.7 mm,内部可见多发钙化。诊断:尿毒症,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化防御。患者遂于入院5d后行甲状旁腺切除术,术后患者肩胛部及大腿部疼痛明显减轻,并且肘部包块自行消退。术后根据患者血钙情况随时调整钙尔奇和骨化三醇用量。复查生化指标:血钙2.47 mmol/L,血磷2.3 mmol/L,PTH 430 ng/L。

  • 乳腺原发血管肉瘤2例

    作者:赵亚婷;张显岚

    例1.女,60岁,因左侧乳腺肿物于2009年3月入院。患者乳腺钼靶片示:左乳皮肤增厚,左侧乳腺实性占位,乳腺彩色超声见示:左侧乳腺低回声包块,形态不规则,内血流丰富,术前乳腺肿瘤标志物 CA1256.0μ/ml, CA1535.8μ/ml, CEA 3.1 ng/ml。术中切除肿瘤冰冻病理诊断为:左侧乳腺毛细血管瘤。2011年1月患者再次入院后彩色超声示:原切口后方可见一低回声、内血流丰富,BI-RADS分级IVa级,双侧腋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乳腺钼靶片示:肿物边界较清,未见明显钙化, BI-RADS分级V级。胸部CT提示:双侧肺多发低回声结节。从乳腺肿物不同部位穿取7条标本送病理,病理检查:血管源性肿瘤。免疫组化:Vimentin (+), CD34(+), CD31(+), FⅧ(+),Desmin(-),Actin(+),诊断为左侧乳腺血管肉瘤。综合考虑后,行左侧乳腺全乳单纯切除术,术中见肿瘤无明显包膜,剖面呈鱼肉样,术后石蜡病理:左侧乳腺血管内皮瘤恶变、血管肉瘤;基底切缘、四周切缘、深部肌肉切缘、乳头、皮肤未见肿瘤残留。术后给予患者TE方案化疗4次,影像学检查肺部结节较前无减小。随访至2012年4月死亡。

  • 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 Meta 分析

    作者:袁早送;黄从新;郭宗文;吴吉圆;马瑞松;舒泳翔

    目的:评价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检索有关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多中心对照研究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2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价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7篇(中文1篇,英文6篇),总样本量为33502例。 Meta分析显示,与华法林比较,达比加群酯明显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OR=0.82,95%CI 0.73~0.93, P =0.001)、全因出血率(OR=0.86,95%CI 0.79~0.95, P =0.003)及颅内出血发生率(OR=0.42,95%CI 0.29~0.62, P =0.001);而动脉栓塞率(OR=0.75,95%CI 0.45~1.25, P =0.28)及全因死亡率(OR=0.91,95%CI 0.82~1.00, P =0.06)无明显差异。结论达比加群酯可有效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全因出血及颅内出血的风险,疗效优于传统药物华法林且安全性高。

  •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Meta 分析

    作者:梅阳;黄鹤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检索1990-2014年6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关于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并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使用RevMan 5构.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共2122例患者。结果显示,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在心力衰竭症状(OR=3.67,95%CI 2.56~5.26, P <0.01)、室性心律失常(OR=7.81,95%CI 5.28~11.56, P <0.01)、心率(MD=9.04,95%CI 8.50~9.59, P <0.01);LVEF(MD=6.78,95%CI 5.57~7.98, P <0.01)、心脏猝死率(OR=0.3,95%CI 0.16~0.53, P <0.000)具有良好的疗效,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可以改善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室性心律失常、心率、LVEF、心脏猝死率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作者:王卫卫;王天红;袁静;刘美霞;许玉芳;张清芬;李如意;袁华兵;胡福莉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合并缓慢心律失常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合并缓慢性心率失常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在原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天3次,对照组加服复方丹参片3片,每天3次,均治疗2个月。观察2组心律失常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随访2个月,共有7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4例)患者失访,对照组有1例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3灋.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24 h平均心室率分别为(53.00±3.37)次/min、(56.40±5.11)次/min,较治疗前(49.31±2.46)次/min均有明显提高( P <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阵发性房颤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 P <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具有双向调节抗心律失常作用,尤其适用于合并缓慢心律失常的房颤患者。

  • 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崔春便;程华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2组均常规应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冠心病的规范治疗;研究组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3次/d。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2组患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NO、ET-1、TNF-α、IL-1、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4、8周后NO均明显升高( P <0.05),ET-1、TNF-α、IL-1、IL-6均明显降低( 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4、8周后NO水平明显升高( P <0.05),ET-1、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 P <0.05)。治疗4、8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0%、95.0%和72.5%、77.5%, P <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

  • 匹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尤杨;戚国庆;夏岳;冯倩;张庆文;杨志瑜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因子及抗氧化物酶活性、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am组)、对照组( I/R组)及实验组( Statin组),每组14只。 Sham组与I/R组术前给予生理盐水2 ml/d灌胃4周,Statin组给予匹伐他汀0?.42 mg· kg-1· d-1,溶解成2 ml灌胃4周。术后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IL-2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留取结扎线下部分心肌组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心肌总超氧化物岐化酶( T-SOD)活性,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TTC)、伊文氏蓝( Evans blue )双染色法测定各组心肌梗死面积及缺血区面积。结果与I/R组比较,Statin组心肌梗死面积(AN/AAR)明显减少( P <0.01);与Sham组相比,I/R组、Statin组的血清IL-6、IL-26、TNF-α及CK-MB含量显著升高( P <0.01),T-SOD 含量下降( P <0.01);与I/R组比较,Statin 组 IL-6、IL-26、TNF-α及 CK-MB含量较低(P <0.05),T-SOD含量较高( P <0.01)。结论匹伐他汀可有效抑制炎性介质释放,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心肌细胞坏死数量,减轻再灌注后心肌坏死程度,对预防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有积极作用。

  • 参芍口服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大鼠 MMP-2、TIMP-2和心肌激酶的影响

    作者:刘帆;邸亚丽;纪征;尚小明

    目的:观察参芍口服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和心肌激酶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参芍口服液组(C组)、瑞舒伐他汀组(D组),每组10只。 C组、D组分别于术前3 d给予参芍口服液8 ml/d、瑞舒伐他汀10 mg/d灌胃,A组、B组给予生理盐水。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分析各组大鼠心肌HE染色情况、MMP-2和TIMP-2的表达、心肌激酶变化。结果心肌HE染色:A组心肌结构正常,B组心肌细胞破坏严重,C组心肌细胞破坏程度较B组和D组明显减轻。免疫组化检测: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A组<C组<D组<B组,各组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构.05);TIMP-2蛋白的表达水平A组>C组>D组>B组,各组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大鼠心肌酶:CK的水平A组有很少量的表达,其余各组均有大量表达( P <0.05);CK-MB、LDH的水平A组<C组<D组<B组,各组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参芍口服液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MMP-2、升高TIMP-2的表达有关。

  • 心肌梗死后小鼠心肌Bax和Bcl-2的表达

    作者:程琳;夏豪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后小鼠心脏中Bax和Bcl-2的表达。方法雄性C57 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30只),实验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仅在冠状动脉前降支处穿过缝线,不做结扎。术后4周对2组小鼠进行心肌取材,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ax和Bcl-2蛋白在心脏表达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小鼠术后4周存活率为53剟.3%(16/30),对照组为100%(10/10)。 Bax和Bcl-2在对照组心肌均有表达,在实验组小鼠心脏远离梗死区(N)、心肌梗死周边区(B)、梗死区(I)的表达逐渐增加( P <0.05),且B区、I区Bax/Bcl-2比值高于N区及对照组( P <0.05)。结论 Bax和Bcl-2在心肌梗死后心脏中呈高表达,且Bax/Bcl-2比值在心肌梗死区及周边区显著增加,提示凋亡可能在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疑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