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房杂志
China Pharmacy 중국약방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0408
- 国内刊号: 50-1055/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银屑病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目的:为银屑病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Psoriasis”“Psoriasis model”“Psoriasis mouse model”“银屑病”“银屑病模型”“银屑病小鼠模型”等为关键词,查阅2009-2014年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关于银屑病动物模型的文献,分别简述常用模型的基本原理、模型评价及其复制方法、药物干预等情况。结果:共查阅文献150条,其中有效文献25条。目前常用的银屑病动物模型主要有小鼠尾部鳞片模型、雌鼠阴道上皮模型、普萘洛尔诱导耳部模型、咪喹莫特诱导小鼠模型、佛波酯诱导动物模型、异种移植动物模型、自发性或基因突变模型等。上述模型均可模拟银屑病皮损,而皮损原理、模型评价及其制备方法各有差异。通过药物干预情况得知,各类模型中动物品种主要集中在小鼠;动物品系从封闭群、近交系、转基因及基因敲除、免疫缺陷,发展到自发性或基因突变;动物性别国内仍雌雄兼用,国外以雌性为主;阳性对照药物种类也较多,但无动物模型种类限制性。结论:在银屑病实验研究中,选择动物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小鼠尾部鳞片模型、咪喹莫特诱导小鼠模型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可行并普遍使用的动物模型。
-
栀子苷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栀子苷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进展,为栀子苷的进一步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栀子苷”“Geniposide”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与栀子苷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相关的近十年文献,选取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后,从栀子苷药效学、药动学和毒理学3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栀子苷的药效作用主要有镇痛、抗炎、抗内毒素、保肝利胆、脑缺血保护等。栀子苷主要对肾脏和肝脏存在毒理活性。药动学研究表明大鼠ig和iv给予栀子苷的药动学特征分别符合二室和三室模型,栀子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家兔ig和直肠给予栀子苷的药动学特征均符合二室模型,但与ig给药比较,直肠给药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暂未见栀子苷单独在人或犬中药动学研究的相关报道,含栀子苷的通络冻干粉针在犬体内药动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含栀子苷的脑血宁注射液在人体内药动学特征符合一室模型。栀子苷主要对肾脏和肝脏存在毒理活性。结论:栀子苷具备较高的药用价值,但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其肝、肾毒性。
-
番茄红素的分离提取与合成制备研究进展Δ
目的:为番茄红素的高效制备和深度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番茄红素”“提取”“合成”“Lycopene”“Extract”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2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检索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等中有关番茄红素的研究文献,对提取和合成制备番茄红素的方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查阅到150余条文献,筛选得到有效文献22条。番茄红素主要的提取纯化方法有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法等。美国Roche公司和美国Basf公司是国际上全合成制备番茄红素的主要生产商,均采用Wittig反应法合成番茄红素,但其合成过程仍然存在工艺路线长、催化剂昂贵、反应选择性不佳等不足。我国实验室已开始研究番茄红素的全合成路径,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工艺仍相对落后,主要以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番茄红素为主。
-
10种肾毒性中药对小鼠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的影响
目的:研究10种肾毒性中药对小鼠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s)中3个主要亚型(Oat1、Oat2、Oat3)的影响。方法:1840只SPF级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纯水)组,丙磺舒(30 mg/kg)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组与白头翁、延胡索、草乌、川乌、独活、皂角刺、虎杖、甘遂、侧柏叶、木香水煎剂高、低剂量组,ig给药,bid,连续5 d。末次给药1 h后,尾iv给予对氨基马尿酸(PAH,30 mg/kg),测定小鼠肾脏匀浆中PAH药动学参数与在1、5、10、15、20 min时间点的肾组织中PAH的蓄积量。用DAS 2.0分析软件计算血中PAH的药动学参数。分组与给药同上,末次给药1 h后制作肾切片置于PAH-buffer中,测定肾切片PAH摄取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延胡索高剂量组,草乌高、低剂量组,独活高剂量组,虎杖高、低剂量组,侧柏叶高剂量组t1/2β升高;10种中药高、低剂量组Vd均降低;除独活低剂量组、皂角刺低剂量组、甘遂低剂量组外,其余用药组的CL均降低、AUC0-20 min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白头翁高剂量组,延胡索高剂量组,草乌高剂量组,川乌高、低剂量组,独活高、低剂量组,皂角刺高、低剂量组,虎杖高、低剂量组,甘遂高、低剂量组,侧柏叶高、低剂量组,木香高、低剂量组小鼠肾组织PAH蓄积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延胡索高剂量组,草乌高、低剂量组,皂角高、低剂量组,甘遂高剂量组,侧柏叶高、低剂量组,木香高剂量组小鼠肾切片PAH摄取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10种肾毒性中药可能通过抑制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Oat2、Oat3而导致肾损伤。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湘产蛇莓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Δ
目的:研究湘产蛇莓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建立不同地理分布的蛇莓种质资源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反应体系,RAPD-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湘产24组蛇莓样本(21个野生品,3个栽培品),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计算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性位点百分比(PPB)、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结果:筛选出多态性引物14条,共扩增出90条电泳谱带,其中多态带为81条,Na为1.9000,Ne为1.5401,PPB为90.0%,H为0.3128,I为0.4675。结论:湘产蛇莓各区域样本间遗传多样性丰富,人工栽培品与野生品之间存在遗传背景上的差异,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表现出明显相关性。
-
胰岛素自微乳剂肠道给药的降血糖效果考察
目的:研究胰岛素自微乳剂肠道给药在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的降血糖效果。方法:取大鼠ip给予链脲佐菌素(50 mg/kg)复制1型糖尿病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胰岛素注射液2.25 u/kg)组和微乳剂低、中、高剂量组(胰岛素自微乳剂4.5、9、18 u/kg);另取正常大鼠10只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均麻醉手术,除阳性对照组大鼠ip给药外,其余大鼠肠道给药,于给药前和给药后15~600 min检测各组大鼠血糖水平。另分别对正常对照组、模型未给糖组、模型给糖组和微乳剂(胰岛素自微乳剂9 u/kg)组大鼠进行糖耐量实验(除模型未给糖组大鼠不给糖外其余大鼠均给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给药后0~240 min内的血糖值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大鼠给药15 min后有降血糖趋势,给药后30~480 min内的血糖值均减小,其中降血糖峰值为36%、峰值时间为30 min;微乳剂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给药30 min后有降血糖趋势,给药后45~360 min内的血糖值均减小,其中降血糖峰值为18%~21%、峰值时间为90~120 min,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糖耐量实验中除模型未给糖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有血糖吸收峰,且微乳剂组大鼠血糖达峰值后迅速降低。结论:胰岛素自微乳剂能明显降低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
-
阿加曲班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损伤的改善作用
目的:研究阿加曲班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取5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量生理盐水)组、模型(等量生理盐水)组和阿加曲班低、中、高剂量(0.75、1.5、3 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复制脑出血模型。复制模型30 min后各组大鼠ip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3 d。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性,Bcl-2、Bax、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蛋白表达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IκBα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TNF-α、IL-1β含量增加,Caspase-3活性和MMP-2、MMP-9、Bax蛋白表达增强,Bcl-2蛋白表达减弱,NF-κB p65、IκBα磷酸化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阿加曲班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TNF-α、IL-1β含量减少,Caspase-3活性和MMP-2、MMP-9、Bax蛋白表达减弱,Bcl-2蛋白表达增强,NF-κB p65、IκBα磷酸化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阿加曲班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脑出血模型大鼠炎症因子分泌及脑组织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
总丹参酮对模型大鼠疮疡的促愈合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总丹参酮对模型大鼠疮疡的促愈合作用。方法:sc给予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以复制大鼠疮疡模型。5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组、模型(CMC-Na溶液)组、氨苄西林(阳性药物,20 mg/kg)组与总丹参酮高、低剂量(200、100 mg/kg)组,ig给药,每天1次,连续12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测定给药12 d后大鼠血清中溶菌酶(LZM)和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测定给药4、8、12 d后大鼠脓性分泌物中LZM和IgG含量;评定大鼠创面恶化积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指标恶化。与模型组比较,总丹参酮高剂量组大鼠食欲增加,活动量增加,皮肤无分泌物,疮面洁净结痂;给药12 d后,总丹参酮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LZM和IgG含量增加;给药4、8、12 d后总丹参酮高、低剂量组大鼠脓性分泌物中LZM、IgG含量增加;给药8、12 d后,总丹参酮高剂量组大鼠创面恶化积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总丹参酮能促进模型大鼠疮疡的愈合,其机制与增加血清与脓性分泌物中LZM和IgG含量有关。
-
汉防己甲素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Tet)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以4、6、8、10 mg/L Tet培养细胞24、48、72 h后,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并计算抑制率。6 mg/L Tet培养细胞24、48、72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JC-1)染色工作液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JC-1情况;酶标仪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胞浆细胞色素C(Cyto-C)、Caspase-3原酶(Pro-caspase-3)蛋白表达。试验均设空白对照(常规培养基或培养0 h)。结果:4、6、8、10 mg/L Tet培养细胞24、48、72 h后对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与空白对照比较,6 mg/L Tet培养细胞24、48、72 h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JC-1降低,且呈时间依赖关系;6 mg/L Tet培养细胞24、48 h后Caspase-3活性增强;6 mg/L Tet培养细胞24 h后Cyto-C蛋白表达增强,Pro-caspase-3蛋白表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t可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途径的激活有关。
-
不同基质氢化可的松软膏经糖尿病模型大鼠皮肤的透过性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的氢化可的松软膏经糖尿病模型大鼠皮肤的透过性。方法:分别制备氢化可的松O/W型软膏、水溶性基质软膏和油脂性基质软膏。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ip给予链脲菌素(40 mg/kg)以复制糖尿病模型。采用Franz扩散池透皮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氢化可的松O/W型软膏、水溶性基质软膏和油脂性基质软膏分别经两组大鼠皮肤的透过速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氢化可的松O/W型软膏和水溶性基质软膏经模型组大鼠皮肤的透过速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氢化可的松油脂性基质软膏经模型大鼠皮肤的透过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化可的松O/W型软膏、水溶性基质软膏较易透过糖尿病模型大鼠皮肤;氢化可的松油脂性基质软膏不易透过糖尿病模型大鼠皮肤。
-
蛇葡萄素钠协同卡铂对肺癌Lewi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蛇葡萄素钠(AMP-Na)协同卡铂对肺癌Lewi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6.25、12.5、25、50、100μg/ml AMP-Na+3.125、6.25、12.5、25、50μg/ml卡铂培养细胞4 h,测定细胞活力并计算抑制率与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12.5、25、50、100μg/ml AMP-Na+12.5μg/ml卡铂培养细胞12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结果:系列质量浓度AMP-Na与系列质量浓度卡铂联用后对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随质量浓度的升高,卡铂对Lewis细胞的IC50逐渐降低;AMP-Na质量浓度范围在6.25~50μg/ml时,与3.125~25μg/ml卡铂联用后,对Lewis细胞增殖的协同抑制作用强。AMP-Na与卡铂联合培养细胞12 h后,细胞Caspase-3表达明显增强。结论:AMP-Na与卡铂合用对Lewis细胞增殖具有协同抑制效应,其机制可能与AMP-Na激活细胞Caspase-3,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
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小鼠炎症因子的影响Δ
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小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0只KK/Upj-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纯水)组与通心络低、中、高剂量[1、2、4 g(生药)/kg]组,另选10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纯水)组,ig给药,每天1次,连续12周。末次给药1 h后,测定小鼠痛觉阈值、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环氧合酶2(COX-2)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坐骨神经中TNF-α、IL-1β、COX-2、MC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痛觉阈值降低,MNCV、SNCV减慢,血清中TNF-α、IL-1β、COX-2和MCP-1水平升高,坐骨神经中TNF-α、IL-1β、COX-2、MC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中、高剂量组小鼠痛觉阈值升高,MNCV、SNCV加快,血清中TNF-α、IL-1β、COX-2和MCP-1水平降低,坐骨神经中TNF-α、IL-1β、COX-2和MCP-1 mRNA及蛋白表达减弱;通心络低剂量组小鼠坐骨神经中COX-2、MCP-1 mRNA及IL-1β、COX-2、MCP-1蛋白表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有关。
-
胃得安片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胃得安片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空腹、水浸拘束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6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氯化钠注射液)组、模型(等容氯化钠注射液)组、雷尼替丁(0.015 g/kg)组与胃得安片高、中、低剂量(1.70、0.87、0.43 g/kg)组。观察大鼠胃大体情况,测定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胃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与丙二醛(MDA)、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胃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升高,血清NO含量减少,胃组织SOD活性减弱、iNOS活性增强、MDA和PGE2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大鼠胃内出现暗红物质,黏膜细胞出现严重变形坏死,并出现多发性大面积浅表性溃疡。与模型组比较,胃得安片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降低,血清NO含量增加,胃组织SOD活性增强、iNOS活性减弱、MDA含量减少、PGE2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大鼠胃大体情况与组织病理情况有所改善。结论:胃得安片对应激性刺激导致的胃溃疡大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改善大鼠血清抗氧化指标水平有关。
-
芳基哒嗪酮酸姜黄素酯的合成
目的:合成芳基哒嗪酮酸姜黄素酯。方法:以5-甲基-2-(3-氯-4-氟苯基)-2-氧代哒嗪酸(化合物1)和姜黄素为原料,在N, 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DCC)/4-二甲氨基吡啶(DMAP)催化下,姜黄素两侧酚羟基与哒嗪酮6位羧基双侧成酯。经柱层析分离,得到目标产物,质谱和核磁表征其结构,并单因素考察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结果:经表征,目标产物即芳基哒嗪酮酸姜黄素酯,产率为56.3%(以姜黄素计),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含量为98.1%。优反应条件为姜黄素-化合物1的配比为1∶3,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0 h,催化剂为DCC/DMAP。结论:成功合成芳基哒嗪酮酸姜黄素酯,且工艺稳定。
-
双防饮对关节炎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院内传统组方双防饮对佐剂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雷公藤多苷0.06 g/kg)组和双防饮低、中、高剂量[2.2、9.8、22.0 g(生药)/kg]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复制佐剂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复制模型给药当日开始对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ig给予生理氯化钠溶液,其余各组大鼠ig给予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28 d。观察复制模型后3、7、14、21、28 d各组大鼠的关节炎指数、痛阈值、足跖肿胀度;末次给药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复制模型后第7天起关节炎指数、第14天起足跖肿胀度和血清中IL-1、IL-6、TNF-α、CRP水平增加,第3天起痛阈值、血清中IL-10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双防饮高剂量组大鼠复制模型后第7天起关节炎指数、第14天起足跖肿胀度和血清中IL-1、IL-6、TNF-α、CRP水平降低,第14天起痛阈值、血清中IL-10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作用效果与双防饮剂量呈正相关。结论:双防饮在缓解关节炎症方面具有一定疗效,该作用可能与其对炎症因子的调节有关。
-
丹参酮ⅡA在Beagle犬体内的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Δ
目的:建立丹参酮ⅡA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并用于丹参酮ⅡA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流动相为水(5 mmol/L醋酸铵+0.05%H3PO4)-乙腈,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μl。9只Beagle犬随机分为丹参酮ⅡA低、中、高剂量(2、4、8 mg/kg)组,分别于iv给药前及给药后2、5、10、15、20、30、45、60、75、90、120 min,从前肢静脉取血测定血药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丹参酮ⅡA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0975~12.50μg/ml(r=0.9998),精密度、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10%,方法回收率为100.4%~107.2%,提取回收率为90.2%~92.3%。丹参酮ⅡA低、中、高剂量组t1/2α分别为(1.01±0.27)、(1.03±0.46)、(1.51±0.65)min,t1/2β分别为(16.25±4.78)、(22.42±9.32)、(24.45±12.02)min,AUC0-120 min分别为(150.88±45.25)、(305.44±92.55)、(643.67±178.27)μg·min/ml,CL分别为(12.01±4.36)、(12.78±5.06)、(12.17±5.41)ml/(min·kg)。结论:本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准确度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丹参酮ⅡA在Beagle犬体内AUC0-120 min与剂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
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交流会
本刊讯2015年6月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交流会,交流工作进展,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金小桃出席会议并讲话。
金小桃指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部署,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及时传达部署,统一思想认识,制定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方案,全面启动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斌带头讲党课。委党组成员陆续在分管司局和直属联系单位范围内讲党课。直属机关各单位迅速行动,制定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专题辅导报告和讲党课活动。截至目前,全委专题教育开局良好,平稳推进。 -
褐藻素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自噬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褐藻素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自噬作用机制。方法:1、10、20、40、80μmol/L褐藻素培养HeLa细胞48 h后,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并计算抑制率。0(空白对照)、10、20、40μmol/L褐藻素培养HeLa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与凋亡率;通过吖啶橙染色与Lyso-Tracker Red染色、HeLa-GFP-LC3细胞测试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自噬状态;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自噬流量与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0、20、40、80μmol/L褐藻素培养细胞48 h后对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10、20、40μmol/L褐藻素培养细胞48 h后可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但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40μmol/L褐藻素培养细胞48 h后细胞自噬程度加重;与空白对照比较,40μmol/L褐藻素可促进LC3Ⅰ转化为LC3Ⅱ以及Beclin-1、PTEN、p21的表达,但抑制p-Akt、p-p70S6K、p-mTOR、Cyclin D1、CDKZ表达。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5 mmol/L)预处理可逆转褐藻素诱导的HeLa细胞自噬作用;U0126可部分逆转褐藻素诱导的HeLa细胞自噬作用。结论:褐藻素可通过抑制Akt信号通路以及激活MEK/ERK信号通路诱导HeLa细胞自噬。
-
黄芩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抗氧化作用
目的:研究黄芩提取物(SBE)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ip给予D-半乳糖(150 mg/kg)和亚硝酸钠(100 mg/kg),每天1次,连续60 d以复制小鼠AD模型。6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氯化钠注射液)组、模型(等容氯化钠注射液)组、雌二醇(0.4 mg/kg)组与SBE高、中、低剂量(500、250、125 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复制模型同时ig给药,每天1次,连续60 d。测定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SOD、CAT活性减弱,MDA含量增加,血清中GSH-Px活性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SBE高、中剂量组小鼠脑组织SOD、CAT活性增强, MDA含量减少,血清中GSH-Px活性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SBE可增强AD模型小鼠抗氧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组织与血清中相关抗氧化指标水平有关。
-
卡培他滨/聚乙二醇1000/蒙脱石复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卡培他滨(CAP)血药浓度的方法,并用于卡培他滨/聚乙二醇1000/蒙脱石(CAP/PEG1000/MMT)复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流动相为0.1%冰醋酸-乙腈(73∶27),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将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AP组、CAP/MMT组(MMT为载体)和CAP/PEG1000/MMT组(PEG1000/MMT为载体),分别ig给予相当于CAP 200 mg/kg的药物。分别于给药15、30、60、90、120、180、240、300、360 min后取血,分离血浆,加内标阿魏酸,经甲醇沉淀蛋白后,用HPLC法测定其血药浓度,利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CAP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549~4.3900μg/ml(r=0.9982);方法回收率为98.2%~102.1%(RSD为1.50%~3.29%,n=5),提取回收率为76.2%~78.9%(RSD为2.29%~2.99%,n=5)。CAP、CAP/MMT和CAP/PEG1000/MMT组的t1/2分别为(1.11±0.32)、(1.57±0.32)、(1.62±0.10)h,cmax分别为(2.91±0.36)、(0.91±0.23)、(0.91±0.14)μg/ml,AUC0-6 h分别为(8.70±1.79)、(3.76±0.27)、(3.73±0.25)μg·h/ml,tmax分别为(0.97±0.20)、(1.55±0.47)、(1.50±0.07)h。CAP/MMT和CAP/PEG1000/MMT组间药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的方法可靠、简便,可用于CAP/PEG1000/MMT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MMT和PEG1000/MMT复合物均能使CAP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延长。
-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赴山东省专题调研爱国卫生工作
本刊讯2015年6月5-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赴山东省德州市、济南市,调研卫生城市创建和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负责同志陪同调研。王国强一行实地调研了两市社区、城中村、农贸市场、垃圾处理场、医院、疾控中心等场所和单位,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
-
纳洛酮对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Re、Rb1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Δ
目的:研究纳洛酮对参麦注射液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取12只大鼠随机分为单用(参麦注射液9.00 ml/kg)组和联用(参麦注射液9.00 ml/kg+纳洛酮1.80 ml/kg)组,iv给予相应药物,于给药前和给药后0.083、0.25、0.5、0.75、1、1.5、2、3、6、12、24、48、96、144 h取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g1、Re、Rb1的血药浓度,DAS 2.0统计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单用组比较,联用组大鼠体内人参皂苷Rg1的血药浓度升高、CL降低、t1/2和MRT延长、AUC0-144 h增加;人参皂苷Re的血药浓度升高、Ke降低、t1/2延长、MRT缩短、AUC0-144 h增加;人参皂苷Rb1的血药浓度降低、Ke增加、t1/2和MRT缩短、AUC0-144 h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联用纳洛酮后可减慢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Re的体内消除,使其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单用组;同时加快人参皂苷Rb1的体内消除,使其血药浓度明显低于单用组。
-
肠激安胶囊对腹泻性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腹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Δ
目的:研究肠激安胶囊对腹泻性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腹痛的影响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皮质酮(CORT)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母乳分离联合醋酸刺激法复制IBS-D大鼠模型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匹维溴铵(0.018 g/kg)组和肠激安胶囊高、中、低剂量(2.812、1.406、0.703 g/kg)组;另取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ig给药,每天1次,连续14 d。采用注入生理盐水法对大鼠进行腹痛敏感性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CORT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下丘脑与结肠组织中CGRP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拱背阈值和抬腹阈值降低,血清中CORT含量增加,下丘脑与结肠组织中CGRP mRNA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匹维溴铵组与肠激安胶囊高、中剂量组大鼠拱背阈值和抬腹阈值升高,血清中CORT含量减少,大鼠下丘脑及结肠组织中CGRP mRNA表达均减弱;肠激安胶囊低剂量组大鼠拱背阈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肠激安胶囊对IBS-D模型大鼠腹痛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下丘脑和结肠组织中CGRP mRNA表达和降低血清中CORT含量有关。
-
齐墩果酸对氧化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线粒体中一氧化氮合酶的调控作用Δ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对氧化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线粒体中一氧化氮合酶(mtNOS)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对数生长期HUVECs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齐墩果酸低、中、高浓度(5、20、35μmol/L)组,药物作用24 h后,除正常组外均加入含100μg/m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培养液复制氧化损伤,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提取细胞线粒体,酶化学法检测mtNOS的活性和线粒体一氧化氮(mtNO)的含量,荧光酶标仪法检测活性氧(ROS)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色素C(Cy-to-C)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降低,mtNOS活性、mtNO含量、ROS荧光强度和Cyto-C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齐墩果酸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增加,mtNOS活性、mtNO含量、ROS荧光强度和Cyto-C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齐墩果酸能降低HUVECs细胞mtNOS活性,减少mtNO和Cyto-C的产生,其机制可能与下调ROS表达有关。
-
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在我院中心药房的应用
目的:为医院住院药房合理应用全自动片剂摆药机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的工作流程和使用情况,总结分析我院在其使用中发生的差错及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法。结果与结论:使用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的常见差错包括自动摆药机发生的差错(其中药盒缺药报警占58.61%,药盒内数量反应错误占36.96%)、人为因素产生的差错(包括医嘱录入错误和药师加药错误)以及耗材安装操作差错。提出的解决方法包括调整出药口的倾斜角度、控制贮药盒内药品添加的数量以减少自动摆药机发生的差错;药师提前审核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医嘱、执行双人核对的措施以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差错;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以减少耗材安装差错;另建议安排专人负责摆药机的维护等。
-
货位号在药剂科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为货位号在医院药剂科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三维立体编码法对货位号进行编排,并结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用于药品的出入库、调配和盘存。通过记忆字段假设法,比较货位号管理前、后住院药房药师所需记忆的字段大小;采用抽样对照试验,比较住院药房药师和药库药师在药品实行货位号编码管理前、后调配药品所用时间和步行距离。结果:住院药房采用货位号编码管理后,药师所需记忆字段由1028个降为25个,调配时间由(36.57±0.82)min减少到(24.20±0.33)min,步行距离由(79.17±0.29)m减少到(38.59±0.56)m。药库采用货位号编码管理后,药师调配时间由(61.81±0.44) min减少到(47.18±0.63)min,步行距离由(129.53±0.58)m减少到(68.97±0.32)m。结论:药品货位号编码管理后可提高药品调配效率,降低药师脑力、体力劳动量。
-
基于PDCA循环的门诊药房自动化系统优化
目的:为医院门诊药房自动化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PDCA循环管理法,按照P(Plan,计划)、D(Do,执行)、C (Check,检查)、A(Action,行动)4个阶段,对门诊药房自动化系统的补药、发药两大模块进行优化,并分析比较改进前(2013年7-9月)、后(2014年5-7月)的各项工作记录和质量指标。结果:通过对软件系统、硬件设备、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改进,与改进前比较,补药差错率下降95%,日均补药盒数提高30.9%,每月机损药盒数减少80%,落药差错率降低96.6%,机器故障率下降87.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可以提高门诊药房自动化的工作效率,降低处方调剂的差错。
-
品管圈在降低自动化药房库存差错率中的应用
目的:降低我院自动化药房库存差错率。方法:按照品管圈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行动)管理法的步骤设计实施活动,分析造成自动化药房库存差错的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评价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制定标准化流程。结果:自动化药房库存差错出现的主要原因有药品调剂差错、药品上架差错、退药单差错、自动摆药机和系统差错等。针对以上原因,拟定并制定药品出库核对与药品上架流程、自动化药房药品调剂流程、二级核对流程等相关规范,并予以实施。实施活动后有形成果即自动化药房库存差错率由9.17%降低至3.77%,制定的标准流程可确保整个PDCA持续运行;无形成果即管理成员在品管圈手法、责任感、沟通与协作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提高。结论:品管圈PDCA管理法用于降低自动化药房库存差错率可行,可为自动化药房管理提供参考。
-
半自动摆药模式的设计、开发及应用
目的:建立一种成本介于全自动摆药和手工摆药之间、工作效率较高、操作规范简便、符合国家法规的新型半自动摆药模式。方法:自行设计了一种基于摆药单信息可自动打印在药袋上,实现自动装药、自动封装和自动出袋的半自动摆药系统,其摆药系统包括硬件(装药转盘和装药漏斗等机械结构、传动器件等)和软件控制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接口程序、微控制单元软件和计算机软件等)。通过试运行、正式运行以及统计3名药剂人员分别采用手工药袋摆药和半自动摆药模式对相同内容的18张口服摆药单进行摆药的消耗时间和摆药差错数,以评价半自动摆药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自2012年5月试运行及2012年9月正式运行起,该系统运行情况总体正常,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两种摆药模式下总摆药消耗时间分别为481、397 min(t=6.82,P<0.001),差错数分别为25、7次(χ2=9.3538,P=0.00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手工药袋摆药比较,半自动摆药模式可提高效率和降低摆药差错数,而且成本低于全自动摆药系统,故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品管圈在药品库存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
目的:优化药库库存管理,降低药品周转天数。方法:依托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品管圈方法针对引起药品周转天数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措施持续改进,以目标达标率和圈员的成长率评价品管圈活动实施效果。结果:在品管圈活动中,针对人员、药品、方法等因素拟定出包括固定领药人员、设定药品领用上下限、增加采购频次、部分药品实行“零库存”管理、优化采购订单生成程序等相应对策,将周转天数在15 d内的药品比例由原来的72%左右增加至85%以上,目标达标率为107.9%;全体圈员在品管圈方法的运用、责任心、积极性、团队精神、沟通与协调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成长率为12%~28%。结论:品管圈活动在优化我院药库库存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周转天数在15 d内的药品比例。
-
美国化妆品安全性评价概况及启示
目的:为我国开展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法律依据、定义概念、安全性数据来源及局限性、可采取的措施等方面介绍美国FDA开展的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工作,并对美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内容、报告表处理步骤和报告发挥的作用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美国FDA依据《食品药品化妆品法案》和《公平包装及标签法》法案对化妆品的管理范围加以界定,通过企业的自愿注册计划,FDA开展的检查、产品调查,化妆品审查专家组评估以及消费者与卫生保健人员的报告等途径对化妆品的安全性数据进行监控,不良反应报告采取自愿报告方式。对比我国现状,应该从修改完善法律法规、界定监测范围、建立部门间联系合作机制以及增强工作透明度等方面改进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
辽宁省医疗机构制剂注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目的:促进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的规范化。方法:结合辽宁省2010-2014年医疗机构制剂申报注册新品种的技术审评情况,分析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申报资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结果与结论: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申报资料中主要存在制剂名称不规范、立题目的书写不清楚与表述不恰当、说明书及标签不规范、配制工艺研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规范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建议应加大现场核查力度、加强5年临床使用历史检查、提高医院制剂申报单位研发水平、强化医疗机构是制剂配制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以确保医疗机构制剂安全、有效。
-
浅谈实施药品“零差率”后如何保障医患双方的利益
目的:推进药品“零差率”的实施,保障医患双方的利益。方法:通过介绍医院药品运行管理的相关情况以及药品“零差率”补偿机制,针对实施药品“零差率”后财政负担加重、医院收入短缺、患者就医可及性等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结果与结论:实施药品“零差率”对公立医院改革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要使医患双方都能获益,严格落实补偿机制和增加政府投入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需采取其他相应措施,包括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知识价值与风险价值;推进总额预付、按项目、按病种、按人头等付费方式,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完善医院运营服务机制,自觉减少对药品利润的依赖等。
-
灯盏乙素-PEG-PLGA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目的:制备灯盏乙素-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载药纳米粒,优化其处方,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灯盏乙素-PEG-PLGA载药纳米粒。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以初乳与外水相的比例、灯盏乙素和PEG-PLGA质量浓度为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测定优处方所制纳米粒的表观形态、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包封率和稳定性。结果:优处方为初乳与外水相的比例1∶15,灯盏乙素质量浓度10 mg/ml,PEG-PLGA质量浓度15 mg/ml。所制得纳米粒为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为(78.54±2.21)nm,Zeta电位为(-23.07±1.39)mV,载药量为(1.67±0.12)%,包封率为(45.32±1.29)%;纳米粒在4℃下保存3个月内粒径和包封率无明显变化。结论:成功制得具有较好理化性质和稳定性的灯盏乙素-PEG-PLGA纳米粒。
-
碱水超声波法提取对叶百部粗多糖的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对叶百部粗多糖提取工艺,提高其提取率及效率。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法检测,分别以水及碱水(NaOH溶液)为溶剂,考察煎煮法、超声波法和微波法对对叶百部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以粗多糖提取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NaOH溶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碱水超声法提取粗多糖的影响,优化其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碱水超声波法优于其他提取方法;其优工艺参数为加入药材量30倍的0.3 mol/L NaOH水溶液,50℃超声处理70 min;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粗多糖平均提取率为25.76%(RSD=3.51%,n=6)。结论:优选的碱水超声波法可较好地提取出对叶百部中粗多糖成分。
-
炮制方法对中药狗脊3种成分的影响
目的:比较生狗脊及其不同炮制品水煎液中水溶性总蛋白、总酚酸、总多糖的含量变化,阐明炮制方法对中药狗脊中3种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在590、760、489 nm波长下测定生狗脊及砂烫狗脊、酒狗脊、盐狗脊、蒸狗脊等4种不同炮制品水煎液中水溶性总蛋白、总酚酸、总多糖的含量。结果:5种样品中水溶性总蛋白含量分别为4.03%、3.32%、3.13%、3.33%、3.49%,总酚酸含量分别为0.25%、1.34%、1.38%、2.34%、1.41%,总多糖含量分别为28.56%、36.06%、45.21%、49.60%、49.01%。结论:不同的炮制方法对狗脊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水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在炮制后均呈现一定程度的降低,总酚酸和总多糖的含量在炮制后均呈现一定程度的升高。
-
尼古丁乙醇脂质体的制备与体外透皮特性研究
目的:制备尼古丁乙醇脂质体,并对其体外透皮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尼古丁乙醇脂质体。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乙醇和磷脂用量对脂质体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小鼠离体皮肤渗透实验以比较尼古丁乙醇脂质体、尼古丁脂质体和尼古丁乙醇溶液中尼古丁的累积渗透量。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观察含有罗丹明B的尼古丁乙醇脂质体、尼古丁脂质体和尼古丁乙醇溶液在小鼠离体皮肤上的渗透深度。结果:当处方中含3%(m/V)磷脂和35%(V/V)乙醇时制得的尼古丁乙醇脂质体的粒径小[(105±11.5)nm]、包封率高[(89.13±6.12)%];与尼古丁脂质体及尼古丁乙醇溶液比较,尼古丁乙醇脂质体12 h时的体外累积渗透量高,且3种制剂均在12 h时渗透达饱和,其渗透深度依次为80、156、175μm。结论:成功制得能增加尼古丁皮肤渗透性的尼古丁乙醇脂质体。
-
正交设计优选九味益胃合剂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九味益胃合剂的水回流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君药丹参中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含量、赤芍中芍药苷含量和干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以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加水量、提取次数等4个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优选九味益胃合剂提取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优工艺为加8倍药材量水浸泡1 h,提取2次,每次提取1 h。3批样品验证试验综合评分分别为98.793、99.078、99.220(RSD<2%,n=3)。结论:九味益胃合剂优选工艺稳定可行。
-
复方苯佐卡因膜剂的制备及处方优化
目的:制备复方苯佐卡因膜剂并优化其处方。方法:以聚乙烯醇1788(PV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基质,制备复方苯佐卡因膜剂。以基质PVA、CMC-Na和附加剂甘油、聚山梨酯80的用量为因素,以主药苯佐卡因(BZ)和醋酸地塞米松(DA)累积释放度(0.25、2 h)的平均值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处方,并对优处方进行验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BZ和DA的含量,计算累积释放度。结果:优处方为PVA 1.2 g,CMC-Na 1.2 g,甘油1.6 g,聚山梨酯801.5 ml。所制单片药膜中BZ、DA的含量分别为21.607 mg(RSD=0.71%,n=6)、4.375 mg(RSD=0.55%,n=6),0.25、2 h的平均累积释放度分别为32.7%(RSD=2.01%)、69.25%(RSD=1.43%)。结论:该膜剂制备方法简单、含量均匀。
-
淫羊藿素-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溶出度研究
目的:制备淫羊藿素-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以提高淫羊藿素的溶出度。方法:以泊洛沙姆188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通过体外溶出度比较,考察了载体泊洛沙姆188的用量(淫羊藿素-泊洛沙姆188质量之比为5∶1、3∶1、2∶1、1∶1、1∶3、1∶5、1∶7、1∶9、1∶11、1∶13、1∶15、1∶17、1∶19、1∶27、1∶31)、熔融温度(60、70、80℃)、冷却温度(-20、0、20℃)对固体分散体中淫羊藿溶出度的影响;同时比较了淫羊藿素原料药及其物理混合物、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度以证实固体分散体的形成。结果:所制固体分散体的淫羊藿素溶出度在一定程度上随载体比例增加而增加,当淫羊藿素与载体之比为1∶17~1∶27时淫羊藿素在120 min时的溶出度均在90%以上;熔融温度、冷却温度经综合分析后分别确定为60、0℃;在溶出30 min时,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是物理混合物的1.5倍。结论:制备的固体分散体显著提高了淫羊藿素的溶出度。
-
酶法提取中国圆田螺多糖的工艺优选
目的:优选酶法提取中国圆田螺多糖的工艺。方法:采用木瓜蛋白酶进行酶解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过程中的酶浓度、pH、酶解温度及酶解时间4个因素进行优选并进行验证。结果:酶法优提取工艺为酶浓度1.0%、pH 7.0、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3.0 h。该工艺下多糖平均得率为4.98%(RSD=2.51%,n=3),多糖含量为73.54%(RSD=1.36%,n=3)。结论:优化的中国圆田螺多糖酶提取工艺简便、合理、可行。
-
富马酸喹硫平鼻用固体脂质纳米粒原位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富马酸喹硫平鼻用固体脂质纳米粒(QF-SLN)原位凝胶,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以加热融化的单硬脂酸甘油酯为油相,油酸山梨坦为乳化剂,正丁醇为助乳化剂,通过三元相图筛选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比例(Km),采用微乳法制备QF-SLN。以胶凝温度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原位凝胶处方中泊洛沙姆407(P407)、P188的质量分数。透射电镜观察所制原位凝胶的颗粒形态,马尔文粒度电位仪测定粒径大小和电位分布,超滤离心配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包封率和稳定性。结果:Km为1∶9时微乳面积大;优处方中P407为21%,P188为5.6%,水为73.4%;所制原位凝胶为均匀的球体,平均粒径为(136.3±6.4)nm,包封率为(97.60±0.48)%,4℃放置1个月其粒径和包封率无明显变化。结论:成功制备符合鼻用药要求的QF-SLN原位凝胶。
-
微乳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
目的: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微乳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采用伪三元相图法优选微乳三相因素,确定优化条件后,将热微乳分散于冷水中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单因素试验初筛各因素(乳化剂、脂质材料、脂质用量、药脂比、冷水相温度和微乳保温温度)后,以包封率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65℃下由硬脂酸(油相)、聚山梨酯80(乳化剂)、乙醇(助乳化剂)组成三相,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比为1∶4所制得的微乳佳。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优化处方为姜黄素投药量为50 mg、硬脂酸的用量为0.5 g、冷水相温度为2℃、微乳保温温度为65℃;所得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为87.73%、载药量为7.72%、粒径为(156.9±2.2)nm、多分散系数为0.480,平均Zeta电位为-24.8 mV(RSD<2%,n=3)。结论:采用微乳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操作简便、可行。
-
基于灰色多指标评价模型的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Δ
目的:建立适用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为评价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情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采用灰色多指标评价方法确定权重集,构建评价样本矩阵,对创新知识溢出、创新网络组织、社会资本等3个一级指标(其中包含8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与结论: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研发投入强度等资金相关指标偏低,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专利数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存在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产品销售率等效益性指标偏低,存在科研成果产业化不高的问题;社会文化得分在社会资本层面中不高,存在约束性的生物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软环境需要加强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集群企业与各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提升企业创新动力;完善生物创新机制,提高科研成果产业化水平;积极引导各种类型的生物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参与集群软环境的建设。
-
基于结构-行为-绩效范式的我国医药产业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医药产业的现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方法:应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结构-行为-绩效(SCP)范式,对我国2004-2012年的医药产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我国医药产业市场结构的特点是医药企业数量众多,但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进入壁垒较低;企业产品差异化程度有增大的趋势;新产品产值率近年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行业市场行为的特点是企业定价能力较弱,2400多种药品定价受到政府监控;企业药品广告投放增加,仅2013年通过网络平台投放的广告就达6.3亿元;医药行业并购活跃,2013年公开的医药行业并购达43宗;企业研发支出逐年增加,专利申请数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在2012年分别达9580件和10073件。市场绩效的特点表现为销售利润率逐年增长,2012年达11%;新产品产值率也连续几年增长,到2011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6.68%,但是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建议未来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需通过战略并购提升产业结构;加大研发投入;注重创新研发平台的建设,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加强对医药企业的监管,推行规范化管理。
-
药品生产过程中偏差的分类研究
目的:研究药品生产过程中偏差的分类。方法:从显性偏差和隐性偏差两个角度,结合风险管理理论,借助不同的风险管理工具对偏差进行风险评估,以界定偏差的严重程度,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与结论:根据实际管理过程中偏差的可识别性,可将偏差分为显性偏差和隐性偏差。对于显性偏差,可进行深、浅两个层次的分类;在进行浅层次分类后,判断是否可以明确偏差的发生原因及预估其后果,将偏差进一步分为简单偏差和复杂偏差;对于复杂偏差,可借助风险管理工具进行评估,界定偏差的严重程度。对于隐性偏差,需要事前预防,直接借助风险管理工具进行评估以界定偏差等级,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在偏差的管理过程中,关键在于依靠科学的方法对偏差进行识别、分类和对影响等级进行划分。而结合风险管理理论,进行风险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