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 중국의사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8-1372
- 国内刊号: 43-127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目的 总结23例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体会.方法 对23例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复位和固定,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骨折复位良好,术后8周,所有骨折均获愈合.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伸膝活动度正常,屈膝活动度(100±23)°.术后6个月,屈膝活动度(120±28)°,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6.3±4.2.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加用后内侧小切口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疗效好,损伤小,操作简便安全的优点.
-
小切口肾窦内肾盂切开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肾内巨型结石
目的 评价肾窦内肾盂切开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肾内巨型结石的疗效与优点.方法 采用此法对18例患者进行肾窦内肾盂切开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治疗.结果 18例患者结石总取净率94.4%,出血为30~100 ml,住院时间9~12 d,手术时间1.5~3 h.结论 肾窦内肾盂切开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肾内巨型结石取净率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不失为良好有效的手术方法.
-
外科术后胆道大出血急诊介入栓塞治疗(附22例报告)
目的 评价外科术后胆道大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诊断、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近5年来22例外科术后胆道大出血应用腹腔动脉血管造影明确胆道出血部位,应用明胶海棉及钢圈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22例患者肝动脉血管造影显示20例有假性动脉瘤,2例呈柱状扩张,18例一次性栓塞后成功止血,3例为二次栓塞止血,1例3次栓塞止血.经半年~3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外科术后胆道大出血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是较其它临床方法更为有效,安全的诊疗方法.
-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巨大鹿角状结石(附58例体会)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MPCNL)钬激光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巨大鹿角状结石的疗效.方法 分析58例行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巨大鹿角状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结石均为鹿角或半鹿角状,直径2.5~8.5 cm,平均4.5 cm.结果 一次性取净结石36例,二次取净结石18例,三次取净结石3例,四次取净结石1例,结石清除率89.37%.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巨大鹿角状结石出血小,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效果好,值得推广.
-
解剖型钢板与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髁间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解剖型钢板与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髁间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股骨髁间髁上骨折患者52例,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29例(A组),动力髁螺钉(DCS)治疗23例(B组).结果 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按Kolmert评分标准,A、B 2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6.2%;82.7%.结论 解剖型钢板与动力髁螺钉均是治疗股骨髁间髁上骨折较好的手术方法.
-
第一跖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母)趾创面6例报告
目的 探讨应用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母)趾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运用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母)趾创面6例,观察术后患足恢复情况.结果 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 趾创面均获得覆盖,供区植皮一期愈合.皮瓣质地、弹性良好,患足行走功能正常.结论 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母)趾创面及第一跖骨头外露,皮瓣厚薄适中,效果较好.
-
多囊卵巢综合征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附76例报告)
目的 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表现及干预治疗的结果.方法 将7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单为饮食加运动组,B组为饮食运动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组,C组为饮食运动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LH/FSH的比值,血睾酮(T),血脂分析,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OGTT 2 h血糖,2 h胰岛素,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结果 治疗6个月后,B组BMI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BMI变化不明显.A组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B组、C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LH、LH/FSH、T、空腹胰岛素、OGTT2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下降, A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C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食和运动可作为PCOS患者的基本治疗,但需加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更能达到临床疗效,罗格列酮比二甲双胍更能改善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适用于胰岛素抵抗较严重的PCOS患者.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因素分析及其防治探讨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危险因素、死亡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6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高龄、血透开始过晚、透析开始时即有严重并发症、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等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心、脑血管并发症、各种感染等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原因与平时存在的严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对其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将有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其死亡率.
-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要点和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术前确诊11例(47.8%),术中确诊12例(52.2%).行十二指肠修补术10例;Roux-en-Y吻合术4例;端端吻合术3例;憩室化手术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结果 治愈22例(95.7%),死亡1例(4.3%).2例(8.6%)发生十二指肠瘘,1例(4.3%)发生胰瘘,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易漏诊.据伤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有效的肠腔减压和充分引流是治疗关键.
-
胸腔镜肺减容术治疗32例重度肺气肿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减容术(LVRS)治疗重度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重度肺气肿患者在胸腔镜辅助下施行LVRS,其中单侧26例,分期双侧6例.用内镜切割缝合器切除一侧肺容积为20%~30%,比较LVRS前后的肺功能、活动能力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均于术后7~22 d后康复出院,3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9例持续漏气(7 d),1例并发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呼吸困难指数从3~4级转为0~2级.术后及术后半年的观察指标1秒时间肺活量(FEV1)、肺总量(TLC)、残气量(RV)、PaO2、PaCO2和6 min步行距离等明显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选择性重度肺气肿患者,胸腔镜LVRS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近期改善其呼吸功能,增加活动能力以及缓解临床症状.
-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86例肝血管瘤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血管瘤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治疗肝血管瘤86例102个病灶,术后通过B超检查及CT增强扫描评价RFA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RFA治疗,未发现与RFA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随访81例,随访期6~36月,一次治疗完全缓解(CR)72例,部分缓解(PR)9例,缓解率(CR+PR)达100%,肿瘤平均直经缩小62.5%.结论 在掌握适应证和操作技巧的前提下,RFA治疗肝血管瘤具有安全可靠、微创、方便等特点,可作为肝血管瘤治疗的选择方法之一.
-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127例体会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行前列腺切除(PKRP)127例.患者年龄53~87(平均69.2)岁.其中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患者12例,冠心病、高血压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1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8例、肾功能不全者6例,脑血管并发症患者2例.术后随访.结果 PKRP手术时间15~125(平均65)min,术后随访该组发生尿道狭窄5例,暂时性尿失禁4例,无电切综合征(TURS),无死亡病例.其余118例,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等离子双极电切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前列腺包膜切破机率低,但仍有切破包膜的危险.
-
早产儿并发症相关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早产儿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13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总结,分析不同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以及妊娠期高危因素对早产儿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体重<1500 g、胎龄<32周并发症发生率高.孕期高危因素组并发症明显高于无高危因素组(P<0.05).影响并发症多见的高危因素是胎膜早破、胎盘异常、宫内窘迫.结论 早产儿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有胎龄、体重及宫内发育状况,妊娠高危因素也很重要.加强围产期保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25例伴发MODS的高龄急性胆囊炎
目的 探讨伴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CD)治疗25例伴发MODS的≥70岁急性胆囊炎患者.结果 25例患者均在24 h内腹痛缓解,24~72 h内体温正常,住院日10~15 d,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无一例出现术前的伴发疾病加重.结论 PTGCD是伴发MODS的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应急救治疗方案,是暂时不宜手术患者的过渡治疗方法.
-
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终止妊娠时机与方式探讨
目的 探讨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式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对36例重度ICP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研究,观察新生儿的窒息及死亡情况.结果 重度ICP 36例,母亲全部存活,其中产后出血率19.4%,新生儿窒息率41.6%,围产儿死亡率11.1%.结论 重度ICP宜在孕36周左右及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方式首选剖宫产.
-
剖宫产率上升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原因.方法 对10年来本院2093例剖宫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趁势.各种剖宫产指征(母亲因素、胎儿因素、头盆因素、社会因素)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要降低剖宫产率,必需做好各项防治措施.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附6例报告)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因素,提出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741例冠状动脉支架治疗中的6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经再次紧急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脉内溶栓抢救成功,2例患者死亡.结论 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植入多个药物洗脱支架;(3)手术本身的因素;(4)抗凝治疗失去连续性. PCI术后出现胸痛必须警惕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及时发现,作出相应处理.
-
伴或不伴高血压房颤患者的左室结构和功能特点
目的 探讨房颤(AF)患者伴或不伴原发性高血压时的左室结构和功能特点.方法 依据ACC/AHA/ESC 2006 房颤指南诊断标准和JNC7高血压诊断标准分为:AF血压正常组(NAF组),AF伴高血压组(EHAF组),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对照组(N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结构和功能.结果 N组、NAF组、EHAF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质量、左房容积依次升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EHAF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在房颤组中左房容积与左室质量指数存在正相关(r=0.34,P=0.019).结论 不管是否合并高血压,房颤患者的左室结构都有受损,伴高血压时进一步加重损害.
-
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外科治疗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早期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IE 24例均经病史、体查、超声和血培养明确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1例,先天性心脏病7例,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形成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后再通1例,无原发心脏病3例.行主动脉瓣置换(AVR)8例,二尖瓣置换(MVR)8例(再次置换2例),AVR及室缺(VSD)修补4例,VSD修补1例,PDA缝闭并用自体心包片代替肺动脉瓣2例,PDA结扎术后缝闭再通PDA1例.结果 早期死亡2例,术后50d突发心律失常死亡1例.其他患者随访2个月至8年状况良好.结论 早期外科手术治疗IE仍有一定风险,但通过彻底清除病灶,恢复瓣膜功能及修复心脏畸形,强心、利尿及联合静脉抗生素可获得较好疗效.
-
毒蛇咬伤15例救治体会
目的 提高毒蛇咬伤的救治水平.方法 回顾总结收治毒蛇咬伤患者15例临床经验.结果 14例治愈,随访6个至1.5年无伤残,1例因就诊晚抢救2 d无效死亡.结论 本组病例病情严重程度主要为血循环毒为主引起,伤后及时到医院,尽快使用抗蛇毒血清等综合治疗,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可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
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痔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利用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内痔及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对218例内痔及混合痔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3 d后症状消失,痔核萎缩消失.随访半年复发66例.结论 铜离子电化学疗法可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内痔及混合痔.
-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治疗神经纤维瘤病致颈椎畸形15例
目的 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治疗神经纤维瘤病引起颈椎畸形及疗效.方法 对神经纤维瘤病引起颈椎畸形行钉棒系统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时间1.2~7.5(平均3.5)年,观察疗效(截瘫恢复、后凸畸形的矫正和植骨融合).结果 15例患者术前均有瘫痪症状,术后按照JOA评分标准,瘫痪症状完全改善的有10例,部分改善的有3例,治愈率66.67%,好转率20%,合计恢复率86.67%.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47.1±5.80)°.发现后凸角度平均丢失(4.7±1.40)°.植骨不融合、假关节形成2例,余均融合.结论 钉棒系统后路手术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神经纤维瘤病引起颈椎畸形,可以恢复颈椎的即刻稳定性,促进瘫痪恢复和防止瘫痪复发加重,矫正及预防后凸畸形.
-
前路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联合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57例多节段颈椎病病例作疗效分析,所有病例采用前路椎间盘摘除或结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后随访6~24(平均9.3)月,作术前、术后一周以及随访时JOA评分,术前、术后颈椎中立位X线片上颈椎前凸角度以及被融合节段前凸角度测定,术前、术后被融合椎间隙的高度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 JOA评分术后一周疗效优良率72.4%,有效率85.7%.术后被融合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明显增加,术后较术前颈椎生理曲度有明显恢复.头颈部整体的活动有轻度受限,但不影响日常生活.结论 前路椎间盘摘除或结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可以达到充分减压、恢复椎间隙的高度以及颈椎的部分生理曲度,近期疗效好.但远期疗效需作进一步观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相关多因素分析的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恶心呕吐(PONV)与各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随机选择LC女性患者50例,记录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和PONV的人数,分PONV组和Non-PONV组,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PONV与月经周期史、有晕动病史、麻醉后苏醒时间、患者围术期血清睾酮浓度变化相关.结论 患者的晕动病史、手术时间位于月经周期的黄体期以及麻醉后苏醒时间过早(<20 min)等因素可能导致了患者对外界刺激如腹腔镜手术、气腹、麻醉等应激性阈值降低,导致PONV的发生;女性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睾酮浓度变化与PONV有明显的关联.
-
新月形切口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新的皮肤切口,以利于腋窝淋巴结清除及防止皮瓣坏死发生,增加美学效果.方法 对5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新月形切口施行改良根治术.结果 50例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均满意,无一例发生皮瓣坏死,美学效果佳.结论 新月形切口集中了纵、斜切口及横梭形切口三者的优点,是用于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一种理想方法.
-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一般常规治疗组(40例)和BiPAP呼吸机治疗组(40例).监测治疗前、后2 h、8 h及48 h动脉血气变化.观察患者SpO2、心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常规治疗组治疗48 h后PaO2有显著上升;pH值PaCO2改善不明显;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组的动脉血pH值、PaO2、PaCO2、心率有明显改善.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能明显改善COPD有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衰竭及全身情况.
-
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1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大出血(出血量800~3000 ml)118例的可行性,并与同期相同方法治疗的异位妊娠(出血量<800 ml)236例进行指标的比较.结果 118例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手术全部在腹腔镜下进行,无中转开腹,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术后恢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异位妊娠的好方法,异位妊娠大出血不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大出血是安全,可行的,腹腔内大量出血给手术增加了难度,只要术中处理得当,均能成功完成手术.
-
胸顶部肿瘤外科治疗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阐明前径路技术在胸顶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优势.方法 手术治疗原发性胸顶部肿瘤患者23例,对其临床表现、肿瘤类型及外侵范围、手术径路及切除程度、并发症、生存期等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前径路对手术安全性和彻底性的帮助以及对延长生存期的作用.结果 6例采用前径路半蛤壳切口完全切除;17例采用后径路切口,其中13例完全切除,4例姑息性切除.随访23~46个月,总的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其中完全切除者为29个月,姑息切除者为14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前径路的完全切除率明显高于后胸径路(P<0.01).结论 前径路切口可显著改善胸顶结构的暴露,尤其对锁骨下血管、臂丛神经等结构可在直视下予以解剖,增加了手术安全性和彻底性.
关键词: 胸部肿瘤/外科学 -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28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28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残胃常见的病变依次为:残胃及吻合口炎76.4%;残胃及吻合口溃疡16% ;残胃癌12.5%;残胃复发癌23.8%.结论 胃十二肠良性病变应给予内科治疗,若合并严重并发症必须手术时尽可能采用B-I式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对可疑的胃黏膜病变应行活组织检查以免漏诊残胃癌或残胃复发癌.
-
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在肱骨头颈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头颈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36例肱骨头颈骨折NeerⅡ、Ⅲ、Ⅳ型,采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关节内注射施沛特,术后外展架固定3~4周并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结果 术后经4个月至2年的随访,Neer综合评估,优良率达91.6%.结论 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头颈骨折可早期提供坚强的内固定,有利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
-
携带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26例
目的 探讨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及股前外侧皮瓣的血管变异特点.方法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26例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结果 随访9个月至3年,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感觉常于术后3个月开始恢复,至9个月感觉恢复至S2~S4级后无进一步改善.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切取方便,是修复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
-
急性心肌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对临床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49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心肌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心绞痛和无心绞痛2组,观察其心肌梗死范围、心肌酶峰值、严重心律失常、KollipⅡ级以上泵衰竭、左室射血分数(LVEF)、梗死后心绞痛和病死率.结果 心绞痛组小面积心肌梗死发生率和LVEF高于无心绞痛组,而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峰值、KollipⅡ级以上泵衰竭、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均明显低于无心绞痛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对AMI的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缺血预适应有关.
-
关节镜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中的应用(附5例报告)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中选择没有明显骨质破坏,假体没有松动的患者5例,治疗前抽关节积液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然后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有效抗菌素.在按照化脓性关节炎进行治疗的同时,实施关节镜下关节腔清创术,清除关节腔内的坏死组织、脓液及表面的坏死骨组织,术后用敏感抗生素液持续闭式灌洗2~4周.结果 5例患者中有4例,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生化结果恢复正常,随诊1~3年无复发,关节活动基本正常.1例患者术后半年后复发,并出现明显的假体松动,施行了翻修术.结论 膝关节镜下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关节进行清创并行持续抗生素液灌洗,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没有明显骨质破坏,假体没有松动,可找到敏感抗生素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使患者避免实施翻修术,是一种创伤小、风险小,治疗效果满意的治疗方法.
-
氟比洛芬酯用于上腹部肿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应观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上腹部肿瘤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疗效和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 10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上腹部肿瘤手术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后PCIA镇痛,随机分为4组(n=25):A组:术前不予氟比洛芬酯,术后芬太尼1 mg+生理盐水共100 ml;B组:术前15 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芬太尼0.5 mg+生理盐水共100ml;C组:术前15 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氟比洛芬酯50 mg+芬太尼0.5 mg+生理盐水共100 mg;D组:术前15 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氟比洛芬酯100 mg+芬太尼0.375 mg+生理盐水共100 ml.观察术后24 h内(2 h,4 h,12 h,24 h)的镇痛评分(VAS),PC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 h B组、C组、D组的VAS评分都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12 h C组、D组的VAS评分都明显低于A组、B组(P<0.05),术后24 h 4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内PCA按压次数4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C组、D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上腹部肿瘤手术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且有一定超前镇痛作用.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团体心理咨询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咨询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驻湘某部新兵集训的677名新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团体心理咨询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干预后采用埃森克个性量表(EPQ)进行评定和对照分析.结果 团体心理咨询后,观察组SCL-90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阳性项目数等得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在部队常规干预方式后抑郁因子评分比干预前有所升高(P<0.01)其余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的各因子分比较,观察组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阳性项目数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团体心理咨询后EPQ的E、L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团体心理咨询有助于新兵心理的成熟和人格的重塑,有利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
小鼠Calbindin-D28k基因对钙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Calbindin-D28k对钙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方法 制备维生素D受体(VDR)/Calbindin-D28k双基因剔除小鼠模型,常规及高钙饮食下,检测小鼠体重、摄食量、血尿参数值及甲状旁腺大小等.结果 常规饮食下,双基因剔除小鼠发育更迟缓,体重比VDR单基因剔除小鼠轻42%.尿钙的分泌更高,并发展为严重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钙饮食下,VDR及双基因剔除小鼠的血钙离子水平恢复正常.结论 CaBP-D28k对钙代谢平衡起了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大都被CaBP-D9k代偿.
-
三维超声成像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对胎儿畸形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二维超声检查时发现或怀疑胎儿发育异常的孕妇进行三维成像.结果 32例三维超声成像明确诊断31例,成像未成功1例.结论 三维超声成像能提供靶病变的空间解剖结构关系,清晰显示与原形逼真的直观立体图像,对颜面部、肢体畸形的诊断更为准确.与二维超声对比,三维超声能提供更多更精确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提高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静脉套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结合静脉套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18例4 cm以内神经缺损,取自体静脉套接并对断面进行处理, 静脉内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0.5 ml ,术后检查Tinel征,神经肌电图,受损靶肌肉注射0.2 ml bFGF.随访10个月至2年.结果 随访10个月至2年,3例神经缺损1~1.9 cm ,神经功能评定;优.8例神经缺损2~2.9 cm,神经功能评定;优7良1.5例神经缺损3.0~3.5 cm,神经功能评定;优3良2.2例神经缺损3.6~4.0 cm,神经功能评定;优1良1.所有病例神经再生速度>2 mm/d.结论 bFGF结合静脉套接是修复神经缺损的有效方法,能明显促进神经再生.
-
糖皮质激素受体在小鼠多发伤应激性胃黏膜损害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变化在多发伤后应激性胃黏膜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小鼠多发伤后不同时相胃黏膜组织GR的动态变化及胃黏膜损伤情况.结果 伤后胃黏膜细胞组织GRαmRNA水平显著下降而GRβmRNA明显升高 (P<0.05),胃黏膜损伤指数于伤后6,12,24,48 h显著增加(P<0.01), 伤后ALT、Cr、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明显升高(P<0.05).结论 GR减少是导致多发伤伤后应激性胃黏膜损害的重要因素.
-
颌下区肿块193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颌下区肿块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行颌下区肿块手术治疗的19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3例中男99例,女94例;年龄10~72岁;病程12 d至20年; 135例为非肿瘤性病变,占69.9%,其中炎性病变101例,占74.8%;58例为肿瘤性病变,占30.1%,其中良性病变38例,恶性病变20例,分别占65.5%、34.5%.术后7例出现手术并发症.颌下区肿块病理类型为恶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60.13%.结论 手术是颌下区肿块的有效治疗方法.
关键词: 下颌肿瘤/外科学/病理学 -
3-硝基丙酸预处理对黑质纹状体TH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3-硝基丙酸(3NP)预处理对黑质、纹状体部位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NP组、帕金森病(PD)组及化学预处理(CPC)组.建立6-OHDA损毁PD大鼠模型.造模前24 h给予3NP(20 mg/kg,腹腔注射),采用RT-PCR技术检测术后2周黑质、纹状体THmRNA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3NP组及PD组黑质THmRNA基因表达较纹状体部位明显增强(P<0.01);纹状体THmRNA表达, CPC组较其他各组显著增强(P<0.01),对照组、3NP组及PD组组间同部位比较,THmRNA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NP预处理能够促进纹状体THmRNA基因转录,并可能通过转录后水平调节促进黑质THmRNA蛋白表达.
-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16只14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和SHR对照组(n=8), 8只同龄雄性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卡托普利100 mg·kg-1·d-1灌胃12周,免疫组化分析TIMP-1、 CollagenⅠ和Ⅲ的表达; RT-PCR检测TIMP-1mRNA表达; MASSON染色分析测量胶原容积分数(CVF);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Hypro)含量.结果 (1)SHR对照组LVI、CVF、Hypro,TIMP-1、CollagenⅠ和Ⅲ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相对于SHR对照组,卡托普利组则显著降低(P<0.05);(2)TIMP-1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P<0.01).结论 TIMP-1与SHR心肌纤维化密切相关,卡托普利能抑制TIMP-1的表达.
-
结核分枝杆菌16KD重组蛋白的纯化及血清学诊断应用价值的研究
目的 纯化获得结核分枝杆菌重组16KD蛋白,并评价其在血清学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结核分枝杆菌重组16KD蛋白,应用ELISA方法检测220例血清中的抗结核抗体.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重组16KD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以48名正常人血清OD492+2S为正常限值, 57例PPD阳性血清, 47例菌阳结核患者血清和68例菌阴结核患者血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30%、93.62%和82.35%.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16KD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具有较强的抗原特异性和免疫反应性.
-
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为假手术组仅进行开胸手术;缺血再灌注组作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参附注射组在心肌缺血前静脉输注参附注射液10 mg·kg-1.心肌细胞凋亡和NF-κB表达分别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 参附注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心肌组织中NF-κB表达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参附注射液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和NF-κB表达.
-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促进巨噬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及辛伐他汀干预研究
目的 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表达的影响,探讨LOX-1在泡沫细胞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无菌分离、培养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别以终浓度10 mg/L,25 mg/L,50 mg/L,75mg/L,100 mg/L ox-LDL与巨噬细胞共孵育24 h,以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LOX-1基因表达水平;以终浓度75 mg/L ox-LDL与巨噬细胞分别共孵育0.5 h,3 h,6 h,12 h,24 h和36 h后检测LOX-1表达水平;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预处理巨噬细胞后,再与ox-LDL共培养,检测LOX-1基因表达.结果 ox-LDL终浓度为10~75 mg/L时,随着浓度增大,LOX-1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强,75 mg/L时达高峰,ox-LDL 100 mg/L时LOX-1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自ox-LDL与巨噬细胞共孵育6 h开始,LOX-1表达逐渐增强,24 h达高峰,36h时LOX-1表达下降(均P<0.01);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均使LOX-1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x-LDL在一定范围内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增强大鼠腹腔巨噬细胞LOX-1表达,LOX-1在巨噬细胞摄入ox-LDL的过程中可能具重要作用,辛伐他汀可抑制巨噬细胞LOX-1表达.
-
体外循环围术期血清cTnT、hs-CRP和补体C3、C4水平变化的意义
目的 探讨在体外循环(CPB)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动态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补体(C) C3、C4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20例进行CPB手术和10例非CPB手术围术期中几个时期的血液(包括术前、术后即刻、24 h、48 h和72 h),测定其血清cTnT、hs-CRP和C3、C4 的水平.结果 术前cTnT、hs-CRP和C3、C4 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CPB组患者cTnT以术后即刻显著增高[(0.64±0.18)ng/ml vs (0.09± 0.11) ng/ml,P<0.01)],术后24 h后开始下降至72 h后趋于正常;hs-CRP于术后24 h开始显著增高[(16.40±1.71)mg/L vs (1.57±3.62)mg/L,P<0.01)],至72 h后逐渐降低;C3 水平在术后即刻显著低于术前[(0.67±0.29)g/L vs (1.36±0.61)g/L,P<0.01)],术后48 h恢复并显著高于术前水平;C4 水平在术后即刻显著低于术前[(0.14±0.07)g/L vs (0.27±0.16)g/L,P<0.01)],术后72 h恢复并显著高于术前水平;对照组hs-CRP术后24 h增高,至术后72 h后逐渐降低(P<0.01),其他各项指标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T、hs-CRP和C3、C4 水平能反映CPB围术期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和机体免疫状态.
-
化疗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survivin mRNA表达的变化的研究
目的 研究紫杉醇体外化疗对胰腺癌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加入不同浓度的紫杉醇(PA),在各时间段MTT法测细胞抑制率,根据结果选择低浓度的PA,分别在加药后24 h、48 h、72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PT-PCR检测survivin mRNA表达.结果 SW1990胰腺癌的抑制率随着紫杉醇的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高.给予低浓度的PA诱导后,在加药后24 h、48 h和72 h胰腺癌细胞凋亡率分别是(14.73±1.09)%,(18.36±0.86)%,(23.85±0.96)%;其survivin mRNA则分别提高了1.1倍、2.6倍和4.1倍.结论 紫杉醇化疗可促使胰腺癌细胞内Survivin的表达增加,抵抗化疗诱导的细胞凋亡.
-
胸苷磷酸化酶作为乳腺癌治疗靶标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胸苷磷酸化酶(T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为乳腺癌治疗靶标的可能性,同时探索TP在以5-FU为基础的化疗中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 检测72例乳腺癌病例及15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和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TP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在行含5-FU方案化疗的乳腺癌亚群中分析TP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 TP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良性肿瘤组织.TP在不同年龄、病理类型、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和ER、PR和C-erbB-2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组织学分级及P53表达有关.在行含5-FU方案化疗的乳腺癌亚群中进行生存分析, TP阳性组与TP阴性组的5年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与高组织学分级和P53表达有关.在以5-FU为基础的乳腺癌联合化疗中TP阳性组预后较TP阴性组预后为佳,因此TP在以5-FU为基础的乳腺癌联合化疗中可能起到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作用.
-
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目的 对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7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40)采用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n=38)采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2组均单次给药后观察10 d.结果 2组止痛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安全、有效、经济.
-
曲美他嗪对射频导管消融所致局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射频导管消融(RFCA)所致局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例行RFCA患者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曲美他嗪药物干预组,测定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清丙二醛(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2组患者术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曲美他嗪对RFCA所致局部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昂丹司琼术后预防性止吐作用的时效和量效关系
目的 探讨昂丹司琼用药时间和用药剂量对术后恶心呕吐(PONV)预防性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患者200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40例,以双盲方式按下述方法给药:A组不给止吐药;B组麻醉前昂丹司琼4 mg;C组术毕昂丹司琼4 mg;D组麻醉前昂丹司琼8 mg; E组术毕昂丹司琼8 mg.记录手术后24 h内PONV发作及补救止吐率.结果 与A组相比,C、E组病人PONV发生率及补救止吐率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组患者术后PONV发生率及补救止吐率则非常显著地低于A组、C组、E组水平(P<0.01,P<0.05).B组与D组、C组与E组相比,PONV发生率及补救止吐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前应用昂丹司琼对全麻下行LC患者预防性止吐效应明显优于手术结束时用药,用药剂量的改变则对止吐效应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昂丹司琼/药理学 手术后恶心呕吐/预防和控制 -
米非司酮配伍三苯氧胺抗早孕蜕膜雌孕激素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 了解米非司酮配伍三苯氧胺或米索前列醇对人早孕蜕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方法 取正常早孕人工流产、服米非司酮及服米非司酮配伍三苯氧胺药物流产后各10例蜕膜组织,应用单克隆抗体链菌素亲生物蛋白-过氧化酶(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ER、PR的变化.结果 正常早孕蜕膜ER和PR位于大部分蜕膜间质细胞及少数腺上皮细胞胞核内,ER阳性率为(52.27±3.63)%,PR阳性率为(52.17±3.51)%;服米非司酮后蜕膜ER、PR阳性率分别为(32.55±2.69)%、(31.73±3.14)%;服米非司酮配伍三苯氧胺后蜕膜ER、PR阳性率分别为(38.13±3.42)%、(40.02±3.49)%.三者间及每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服米非司酮可使正常早孕蜕膜ER、PR水平下降,米非司酮配伍三苯氧胺组克服了单独应用米非司酮后致使蜕膜组织ER、PR过低的缺点,说明二者协同抗早孕及缩短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长的可能.
-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后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30例,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乌司他丁组于体外循环开始前、术中静脉应用乌司他丁(2万U/Kg),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转流前、停机后2 h、6 h用支气管纤维镜行肺泡灌洗,抽取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并计算氧合指数.检测BALF中IL-8,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PMNE)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后BALF中IL-8和PMNE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组IL-8,PMNE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肺功能损伤程度小(P<0.05).结论 体外循环术可以引起血浆和肺内炎性介质明显增多,乌司他丁可以减轻CPB术后急性肺性损伤的程度,具有肺保护作用.
-
低分子肝素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112例U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美托洛尔静脉注射.结果 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美托洛尔治疗UA有很好的疗效.心绞痛缓解率为96.4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2.86%,都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并未出现出现严重出血现象,同时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UA疗效肯定,方法简单,无毒副作用,适宜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
微创置管胸腔内灌注顺铂及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目的 总结微创置管引流胸腔内灌注顺铂及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优点.方法 对6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内灌注顺铂及香菇多糖治疗,观察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胸水中CEA浓度及外周血免疫功能指标,治疗后胸水离心找癌细胞.结果 胸腔内灌注顺铂及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为85.7%,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无明显副反应发生,治疗后胸液CEA浓度明显下降,基本位于正常水平以下,免疫指标增高.结论 微创置管胸腔内灌注顺铂及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易为患者接受等优点,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透明质酸钠配合物理因子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钠配合物理因子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0例)单纯采用物理因子治疗,治疗组(20例)采用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配合物理因子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综合情况按照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第5周、治疗后6个月及1年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显示,2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2组同期比较,治疗组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6个月后保持稳定,而对照组分值呈下降趋势;治疗后1年,对照组有效率为70%,治疗组有效率为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配合物理因子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物理因子者.
-
葛根素治疗脑梗死患儿87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葛根素治疗脑梗死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87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采用葛根素合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8.6%比58.1%,P<0.05),日常生活能力康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葛根素治疗脑梗死患儿可提高疗效.
-
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将70例UA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CRP水平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和血浆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上述指标改善,且实验组改善尤为明显,与临床疗效相对应(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使用丹红注射液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UA患者血液流变学和CRP水平,临床疗效满意.
-
乳腺癌易感基因1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乳腺纤维腺瘤、42例乳腺癌中BRCA1的表达.结果 BRCA1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86.7%,在乳腺癌中为52.4%,腋窝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随着肿瘤分级的升高BRCA1的阳性表达率有逐渐下降趋势,其中Ⅰ级和Ⅲ级、Ⅱ级和Ⅲ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CA1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块大小无关(均P>0.05).结论 BRCA1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可能成为临床对乳腺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
冠心病伴胰岛素抵抗与血浆血脂纤溶系统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伴胰岛素抵抗与血浆血脂纤溶系统的关系.方法 将糖耐量正常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空腹和2 h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分为胰岛素抵抗组(IR组)38例,和非胰岛素抵抗组(non-IR组)42例,全部病例计算胰岛素抵抗值(HOMA-IR)、并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Ⅰ(PAI-1)活性,进行2组比较及胰岛素抵抗与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IR组空腹、2h胰岛素(FINS、PINS)、Fib、PAI-1较non-IR组显著升高(P<0.01),HDL-C、t-PA明显降低(P<0.01),HOMA-IR与TG、Fib、PAI-1呈正相关(r=0.52、0.58、0.56,P<0.01).与HDL-C、t-PA呈负相关(r=-0.48、-0.46,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伴胰岛素抵抗是导致血脂代谢紊乱及高凝状态的重要因素.
-
肝门阻断对肠道屏障相关因子的影响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肝门阻断对肠道屏障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1组)和实验组(2组).采用Pringle's法进行肝门阻断,持续35 min.分别于肝门阻断前及再灌注后2、4、24 h每组各选取10只大鼠,测定肠组织的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门静脉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 与1组相比,再灌注后2组肠组织中MDA含量增高(P<0.01),而GSH及SOD水平下降(P<0.01), TNF-α及内毒素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 肝门阻断方法可引起肠道屏障的损伤,促进内毒素易位.
-
宫颈糜烂与抗精子抗体及不孕症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宫颈糜烂与抗精子抗体及不孕症的关系.方法 447例不孕患者分为伴宫颈糜烂组与单纯不孕组,另选择46例正常妇女、检测血清、宫颈粘液的抗精子抗体(AsAb)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不孕伴宫颈糜烂组,血清AsAb阳性率为30.6%.宫颈粘液中AsAb阳性率为6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评估、诊断和治疗不孕时以测定宫颈粘液中的AsAb更具有临床意义.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8水平检测
目的 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冠心病患者127例,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伴2型糖尿病组(42例)和不伴糖尿病组(85例),与正常对照组55例比较,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18.结果 伴2型糖尿病组和不伴糖尿病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及血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不伴糖尿病组相比,伴2型糖尿病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血清IL-18水平高,可能是其易发生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因,对这类人群需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二级预防.
-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降低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PT)计数结果假性降低的原因及纠正方法.方法 对血细胞分析仪PT计数结果降低的样本进行手工目视显微镜计数和涂片染色镜检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对66273人次血细胞计数时发现38例患者存在PT计数结果假性降低现象.结论 对PT计数结果降低的样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和目视显微镜计数,发现问题采用相应纠正方法,血细胞分析仪PT计数结果假性降低的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关键词: 血细胞计数/仪器和设备 血小板计数 -
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期血浆脑利钠肽水平的检测
目的 探讨脑利钠肽(BN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检测入院后1~3 d及2周后的血浆BNP水平,并随访6个月.根据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出现而分成不良心血管事件组(24例)和无不良心血管事件组(38例),比较2组入院1~3 d BNP(BNP1)、2周后BNP(BNP2)、2周BNP变化值(ΔBNP=BNP1-BNP2)、2周BNP变化幅度ΔBNP%=[(BNP1-BNP2)/BNP1]×100%. 结果 2组间BNP1、BNP2、ΔBN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BNP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3,95%的可信区间0.988~1.531,P<0.05).结论 血浆BNP可作为评估AMI预后的指标之一.
-
永存动脉干矫正术麻醉体会2例报告
病例一、患儿,女,4月,体重4 kg,出生后即出现紫绀,活动加剧.发育一般,活动欠佳.查体见口唇、甲床紫绀,双肺呼吸音清,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
巨大腹膜后畸胎瘤一例报告
患者,男,40岁,农民,已婚育.出生后其腹部就较正常小孩大,并逐年增大,偶有腹胀,腹痛,未影响生长发育.2005年10月因车祸腹部受伤在山西某医院行剖腹探查术,患者诉取出液体及肉样物约一小面盆,因无具体病历资料不能详查.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伴肌酶显著升高一例报告
患者,女,40岁.因"反复双下肢乏力6月余, 加重伴肢端麻木15 d",于2006年9月8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近半年乏力、口干、多饮、夜尿增多,未诊治.
-
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一例报告
患儿,男,12岁.以"动脉导管未闭"于2006年11月28日入院.PE:BP:120/60 mmHg(1 mmHg=0.133 kPa),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Ⅳ级收缩期杂音,并扪及震颤,P2亢进,周围血管征阳性.
-
纳米细菌与肾结石
芬兰科学家Kajander进行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时发现细胞内存在一种原核微生物,能通过100 nm的滤菌器,遂命名为纳米细菌(NB)[1].
-
生长抑素(奥曲肽)抑制肝肿瘤机制
奥曲肽(OCT)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天然生长抑素八肽衍生物,具有与生长抑素相似的药理作用,对绝大多数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肿瘤如类癌、胰高血糖素瘤、胃泌素瘤等均有抑制作用,近研究表明其对部分实体瘤如肝癌、胰腺癌等也存在着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安全可行[1],但主要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奥曲肽在抑制肝肿瘤机制方面作一综述.
-
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肿瘤标志物诊断卵巢肿瘤的价值
目的 分析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及血清CA125的准确性,为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寻求佳方法.方法 112例卵巢肿瘤患者于术前7d内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测定血清CA125.二维超声观察肿块大小,位置,形态、包膜及同时观察有无肝脏、肾脏及腹腔转移,并进一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块周边及内部血流动力学特征,以及血管分布情况,测定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A),舒张期血流速度(B),阻力指数RI数值.CA125测定采外周血3 ml,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分离血清进行测定.结果 86例卵巢良性肿瘤中12例及26例卵巢恶性肿瘤中22例二维超声显示恶性肿瘤结构特征,14例良性肿瘤和14例恶性肿瘤RI<0.4, 24例良性肿瘤及40例恶性肿瘤CA125测定>35 U/ml,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共检出良性肿瘤84例,恶性肿瘤28例;病理诊断其中82例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24例.三者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的敏感性分别为84.7%、53.8%、76.9%,92.3%(P<0.05),特异性分别为86.0%、83.7%、72.1%,95.3%(P<0.05).结论 三者检查方法各有优势及不足,尚未发现筛查早期卵巢恶性肿瘤单一特异性方法,三者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多参数综合评价可提高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率.
-
双核素心肌显像检测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的临床价值
目的 通过99mTc-MIBI + 18F-FDG双核素静态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评价心梗患者存活心肌对左心功能的影响,以便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有心肌梗死并接受冠脉造影及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手术的患者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39~83(平均60.8)岁.根据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心功能不全组(A组)27例,心功能正常组(B组)21例.静脉注射99mTc-MIBI 20mCi(740MBq)和18F-FDG 8~10 mCi (296~370MBq)后行双核素静态心肌灌注-代谢(DISA)显像.扫描仪器采用GE公司Discovery VH型双探头SPECT仪.结果 48例心肌梗死患者中,超声心动图示A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B组明显扩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B组明显减低;冠脉造影(CAG)2组冠脉病变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态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缺损节段数与LVEF均呈负相关(r=-0.37,P<0.05;r=-0.40,P<0.05),LVEF与病变冠状动脉的支数无明显相关关系;术前静态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提示梗死区存活心肌愈多,术后心功能改善愈明显,而梗死区无存活心肌患者术后心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 99mTc-MIBI + 18F-FDG双核素静态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是评价心梗后存活心肌的理想方法,可以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血管重建术的风险评估和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
心电图QRS波终末形态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心电图QRS波终末形态变异(TQRSD)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预后的关系.方法 抽取123例AMI患者的首次心电图,根据有或无TQRSD变化分为TQRSD阳性和阴性2组,分析不同组别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峰值、心脏功能、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TQRSD阳性组CK峰值、心功能分级(NYHA)≥III级、QT离散度、住院死亡率,均高于TQRSD阴性组(P<0.05,P<0.01);TQRSD阳性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TQRSD阴性组(P<0.05).结论 心电图TQRSD阳性可作为判断AMI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
重复加热对肝癌HepG2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次加热后对残存的肝癌HepG2细胞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 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HepG2细胞43℃加热,每次80 min,2次/d,10个循环后,MTT法分析其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MRP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细胞MRP mRNA的表达.结果 热处理后的HepG2细胞对阿霉素产生化疗耐受性升高,MRP 基因/蛋白的表达增强.结论 热处理后HepG2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可能与其MRP 基因/蛋白的表达增强有关.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的变化及其与TNF-α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组、22例轻或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2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轻及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组和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的平均免疫荧光强度(21.5±2.7)、(27.4±2.5)、(33.6±2.9)MFI,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外周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53.8±38.4)、(101.3±40.9)、(224.7±73.9)ng/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表达水平与血清TNF-α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4,P<0.05).结论 TLR2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有关.
-
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肠外营养对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肠外营养(PN)对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轴的影响.方法 24例行根治性切除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PN组(n=12)和rhGH+PN组(n=12).术前、术后1 d和6 d测血清GH、IGF-1、IGFBP-3,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包括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术后6d肝穿刺组织)IGF-1 mRNA、IGFBP-3 mRNA的表达,肝组织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时选12例因胆石症或肝血管瘤行手术的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GH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清IGF-1、IGFBP-3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术后6 d,血清GH、IGF-1、IGFBP-3水平、肝组织IGF-1 mRNA、IGFBP-3 mRNA表达水平、肝Ki67指数,rhGH+PN组均高于PN组.PN组中位无瘤生存期是11.2个月,rhGH+PN组中位无瘤生存期是11.4个月;PN组6个月、12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是71.1%、46.2%,rhGH+PN组6个月、12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是72.2%、5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GH+PN有利于改善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GH/IGF-1轴.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肝细胞癌(HCC)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收集HCC手术切除标本4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及TIMP-1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MMP-9、TIMP-1的表达均为阴性.MMP-9及TIMP-1在HCC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3.8%和69.0%,两者的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AFP是否阳性、HbsAg是否阳性、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无关(P>0.05).有癌栓组MMP-9阳性率为100%,无癌栓组阳性率为6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膜完整组MMP-9阳性率为33.3%,包膜不完整组阳性率为84.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IMP-1在以上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和TIMP-1的表达与HCC关系密切,检测HCC中两者的表达,可作为判断HCC侵润转移的指标.
-
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免疫失败与母子HBV基因分型及S基因变异的相关性
目的 对照研究乙肝疫苗免疫阻断失败的儿童和母亲血清HBV DNA水平、基因型及病毒S基因变异情况,探讨导致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免疫失败的病毒学因素.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PCR(RQ-PCR)法检测母子血清HBV-DNA含量;PCR法扩增出母子HBV DNA S基因片断,纯化后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7对母子共15份血清HBV DNA均为高水平(>1.0×108copy/ml).其中2对属于基因B型,5对属于C型.母子间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100%, HBV-S基因核苷酸测序结果与选定的标准株进行比较,存在多个位点的变异,特别是"a"决定簇的变异.核苷酸变异影响病毒氨基酸的表达.结论 乙型肝炎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失败的原因可能与HBV变异株的感染有关,特别是"a"决定簇的变异,变异株来源于母亲.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