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701
  • 国内刊号: 33-1050/G4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2-9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来茂德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PDCA循环在护理本科生毕业专题实践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杨丽;赵秋利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护理本科生毕业专题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信息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应用PDCA循环进行毕业专题实践的管理,不断解决问题,持续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提高诊断学问诊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作者:罗颖嘉;陈其奎;陈锦武;马丽萍

    通过对诊断学学生的调查发现,其问诊技能存在较多欠缺,如问诊内容缺漏、顺序混乱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开展由学生充当模拟病人的摸拟问诊、计算机摸拟问诊和有针对性的临床问诊训练,有助于提高诊断学问诊教学的质量.

  • "四本一体":建构主义视角下护理药理教学新途径的探讨

    作者:盛树东;孙云

    在建构主义教育理念视域中,传统的药理教学方法过分重视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文章提出了教师以学生为本,学生以角色为本,教学以过程为本,学习以问题为本的"四拳一体,学本为先"的教学理念,倡导学习的能动性、情景性、协作性和思维可见性,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 从护理技能操作大赛谈护理技能操作研究

    作者:慕琴玉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主干课.护理学基础课的45%是护理技能操作课,护理操作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护士的临床表现.所以教好和学好护理操作课,笔者认为有三方面:首先是护理技能操作实验室的建立;其次是不断完善护理技能操作实验课;三是护理技能操作实验结果的检验.其好的检验方法之一便是通过护理技能大赛进行展示,同时,大赛又可以进一步评价,推动,创新并完善技能操作.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精神病学教学效果研究

    作者:张登科;张宏卫;苏巧荣;石富娟;俞爱月

    目的:探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在精神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分别设为研究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研究组采取建构主义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并将期末考试成绩作对比.结果:在"有利于内容批判吸收"等条目上,研究组的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期末分数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 浅析理工医结合与复合型医学影像人才的培养

    作者:袁力;刘林祥

    文章就医学影像学理工医结合教育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和现状分析,探讨了医学影像学教育理工医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性,提出了相关的思考和建议.认为高度重视医学影像学教育的理工医结合,切实加强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相关技能的培养,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 在诊断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循证思维

    作者:边琪;宋彬;郭志勇;徐晓璐

    循证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迫切需要,在临床基础课诊断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循证思维的建立和培养,有利于医学生在接触临床的第一时间掌握医学实践的科学方法,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对后续临床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提高医学人才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 "四化"式多媒体课件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张晋岳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医学课程,理论教学具有内容抽象、难于理解、不易记忆的特点,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难点.教学双方都处于一种"双难"地位,即教师上课时难以讲透,而学生学习时难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了增进诊断学课堂教学效果,解决其形式单调、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效率低等问题,我们制作并应用多媒体课件使得诊断学更加形象、生动和直观,提高学生的兴趣,发挥教与学的互动性,其教学效果良好.

  • 产科学预见习的教学效果初探

    作者:吴玲玲;侯红瑛;范建辉;滕奔琦;郝秀兰

    为探讨低年级临床医学生进行产科学预见习的教学效果,对中山大学14名参加产科预见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早期接触产科临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对预见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 标准化病人在胸心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余咏潮;王志农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在我国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在胸心外科教学方面的经验也非常有限.文章通过我院在胸心外科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转博和博士研究生毕业考核中应用SP的实践,探讨了在胸心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SP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 高校医学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和管理的探讨

    作者:孔小丽;余惠旻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高等医学教育技术的发展,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在本科医学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顺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级医学人才,我校巨资引进先进技术,建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本文现对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 角色模拟训练提高医学生临床交流和沟通能力的探讨

    作者:宋献民;高磊;徐晓璐

    我国传统的医学院校教育体系中,学生缺乏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训.以现行的物理诊断学教学为依托,探讨如何设置提高医学生临床交流和沟通能力的课程.计划开展问诊的医患角色模拟训练,专题讲座及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强调医患、医护以及临床与辅诊科室之间沟通能力的培养.实习前安排学生参加为期2周的劳动实践,体会与其他医疗工作人员的交往,增加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机会,通过为患者服务赢得患者信任,为顺利进入实习做好铺垫.

  • 本科生临床实习导师制建设及其在临床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作者:彭文;石晓兰;韩吉;朱扣云;邢丽娜;周诣;陈贻训

    根据大学要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实施了本科生临床实习导师制,制定了本科生临床实习导师制建设实施路线,具体设计实施主要点,报告实施结果并进行分析,说明实施本科生临床实习导师制在临床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积极作用.

  • 标准化病人在新护士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岳立萍;吕一刚;周立;卢根娣;席淑华

    目的: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突破传统技能培训的局限性,探讨一种与临床接轨的培训新模式.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技能培训方法,实验组引入简易标准化病人(SSP),培训结束对2组新护士操作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并征求实验组对培训方式的效果评价.结果:两组考核成绩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技能培训中引入SSP对新护士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较传统方法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当前临床教学困境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作者:冉素娟;李廷玉;李秋;李奇志

    客观分析医学教育现状,提出符合国情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明确培养目标,突出人文教育,完善实践教材体系,综合运用教学新法.实行教改研究与成果推广并重.

    关键词: 医学教育 临床医学
  • 新《规定》背景下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的思考

    作者:樊国康

    <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是针对当前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实践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来的,它明确了临床实践教学的主体各方的责、权、利,对规范医学教育临床实践活动的管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它也对开展临床实践教学活动带来诸多困境.医学院校和临床教学基地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针对实际拟订有效对策,不断加强和完善临床实践教学工作.

  • 临床技能强化训练效果分析

    作者:耿广琴;周语平;崔宇红

    为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甘肃中医学院安排学生实习前进行两个月的强化训练.通过分析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结果显示强化训练的效果不显著,表明临床技能的掌握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应贯穿于本科教学的始终.

  • 建立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内科学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探讨

    作者:周巧玲;周顶;唐小阳;彭勃;杨天伦;左晓霞

    文章为保证临床医学八年制内科学教学目标实现,建立适应八年制医学生的内科学考核评估体系,以此检验八年制医学生的三基水平、临床技能、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培养一代高综合素质的医学生而提供帮助.

  • 小组合作性学习对护理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

    作者:杨晓明;李胜玲;赵文燕;唐丽;吴惠萍

    目的:探讨小组合作性学习对护理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将2004级45名护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法教学;2005级46名护生设为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性学习开展儿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并与传统教学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理论、实验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组合作性学习有助于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团队精神,有利于师生互补、教学相长.

  • 医学基础教育中PBL和CBL两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体会

    作者:李稻;韩玉慧;蒋益;刘玮

    以PBL和CBL为主的讨论式教学模式已成为推进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教学改革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这两种教学模式在实践应用中的特殊性和区别性.PBL教学模式通常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设置.在医学基础教育阶段,PBL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建立为主要目的,因此较适宜于尚未接触医学桥梁课程的学生.而CBL教学模式常依附于学科的课程之内,以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增强思辩能力为目标,授教对象以完成医学桥梁课程学习的学生为主.两种教学模式中,PBL的教师更像是一位旁听者或辅导员,而CBL的教师则如主持人或顾问的角色.分清PBL和CBL两者的教学特点,有利于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目标.

  •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生理学PBL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

    作者:李建华;刘国辉;涂永生;刘筱蔼;许继德;彭妙茹;卢佳怡

    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教学模式的改革.文章应用行动研究方法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生理学PBL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核心思想.

  • 鼻眼相关外科教学中PBL"问题"的设计

    作者:张晋英

    "问题"在PBL(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处于核心地位.以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中鼻眼相关外科课程为例,开展PBL教学实践,探讨PBL教学中"问题"的设计.通过对采用各种类型"问题"开展教学实践的效果进行对比,阐述了适合鼻眼相关外科教学"问题"的特征,进而提出了PBL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

  • W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仲其军;陆予云;冼少龙;林梅双;刘树元

    目的:探讨W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在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进行W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对比研究,通过考核评价教学效果,并通过调查问卷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满意度.结果:WPBL教学组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学生总体满意度为93.79%,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WPBL教学法能明显提高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医学伦理学PBL教学模型的评价与分析

    作者:孙加司;王星力;史记

    目的:评价采用PBL教学法的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医学伦理学的教学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运用spss 13.0数据分析软件分析P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PBL教学法对改善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意义.结论:PBL教学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要好于传统教学组,而且PBL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信心,促进人际关系与强调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绩效指标法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务部门的应用

    作者:段莹莹;陈立明

    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普遍采用绩效考核制度,以此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但是从开展情况来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文章简述了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务部门绩效管理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要以问题为导向来确定关键绩效指标,介绍关键绩效指标法的概念、实施步骤以及原则,为高等医学院校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提升绩效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 PBL与LBL教学法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授课中的实验性研究

    作者:杜耀武;刘瑞敏;黄红莹;白慧玲;马远方

    为了提高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授课效果,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文章对药学专业的240名2007级、2008级学生分别给以问题为基础的(PBL)和以授课为基础的(LBL)教学法进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理论教学,并比较评价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BL教学法组学生的微生物学考核平均成绩明显高于LBL教学法组,而免疫学的考核平均成绩却明显低于LBL教学法组.提示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各有所长,在具体的实施教学过程中,只有灵活运用,才会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 Seminar教学在麻醉学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钟河江;杨天德

    Seminar是培养麻醉学住院医师独立思维及科研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简要介绍seminar教学的基本概念,讨论了seminar教学在麻醉学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及其意义.seminar教学在培养麻醉学住院医师主动探索和学习知识,加深对麻醉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提高其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

  • 高校医学生精英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作者:段徐;郑明华;张宁;陈忠浓

    文章通过对医学生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医学生精英意识现状特点:主体性尚有欠缺;忧患意识尚需加强;社会责任感缺乏;具备一定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对未来的职业认同度不高.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并结合医学教育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议:推进主体性教育;创新国情教育;推进社会实践;加强正面宣传及引导;维持医学教育的精英属性.

  • 医药院校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状况调查

    作者:耿冬梅;谭巍;汪晓凡

    通过对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状况的历史数据统计和问卷调查,了解现阶段医药院校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基本情况、趋势变化和就业经历,指出当前医药院校企业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人才培养导向、课程功能定位和专业认知教育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调查与分析

    作者:仇宝山;高磊

    目的:调查天津医科大学在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构建和谐校园及大学生心身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将全部贫困大学生作为研究组,按照贫困生的年级分布分层随机抽取同等数量的非贫困生组成对照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价研究组和对照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特点,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SCL-90以及SCSQ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应用上均有差异.结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应对方式在其心理问题的形成过程中作用显著.

  • 护理实习生人格特征与职业适应性分析

    作者:汪国建;马小琴

    目的:了解护理实习生人格特征,探讨其与职业适应性的关系,帮助护理实习生提高职业适应能力.方法: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试212名护理本科实习生的人格特征及气质类型,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与常模比较,本组被测者P、N、L量表得分较低,E量表得分较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质类型以"多血质"型多,占52.2%.结论:护理本科实习生具有较低的精神质和掩饰性水平、情绪稳定,而且性格整体外向倾向明显,经护理职业教育,能较好地符合护理职业要求.

  • 由目前"学生评教"引发的教师问题的思考

    作者:金可可;郑绿珍;汪洋

    文章提出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评教"所引发的若干教师问题,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初步对策.

  • 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邰先桃;熊磊;叶建州;管荣萍

    总结分析了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认为症结是"两张皮"现象和"两家人"意识,实施"院院合一"、进一步理顺关系、强化岗位职责、健全"双证"管理机制等是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有效对策.

  • 低年级医学生闲暇时间利用与心理压力相关性的调研及干预

    作者:王倩;李楠

    大学生的闲暇时间是大学学习时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安排和利用这些时间对提高学习质量,培养自身素质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学生的闲暇生活状况,为其闲暇学习生活进行有效干预和指导提供依据,文章对低年级医学生闲暇时间的利用及心理压力等项目进行了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干预措施.

  • 护理专业文理科类不同生源学生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周彩华;孙丽;张玲芝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文理科类不同生源学生的能力.方法:以文科生为一组,理科生为另一组,入学后混合编班,在相同条件下学习,接受同样方法的考试;从两组学生学习成绩和护理沟通能力及毕业就业等方面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两组学生28门课程的理论学习成绩比较,24门成绩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实验课程成绩(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习阶段问卷调查两组学生的护理沟通能力亦无显著性差异;文理科学生毕业就业率分别为80.4%、84.0%,理科生略高于文科生.结论:文理科学生在学习成绩、实践操作能力、护理沟通能力、就业等方面表现无显著性差异,护理专业文理兼招是可行的、科学的.

    关键词: 护理 文理科生 能力
  • 高等医学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王宏;李红;刘文红

    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在解决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规模扩大后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在管理体制上与高校不存在直接的隶属关系,因此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文章结合我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的经验,客观地分析了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作者:王前强;张海添

    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科类课程既无核心,也没有形成体系.有必要对现行的人文社会科学课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整合,建立与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相适应的,以思想道德教育、医学人文教育、社会科学专题教育三大部分构成的人文社会科学课课程体系.

  •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医学基础课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贾书花;王改琴;张旭东;李富德;李凯平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是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根据临床需要综合和重组医学基础各学科知识.实现机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和病理等多种综合;淡化了学科意识,强调了基础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 论通识课程对医学生的影响及实践研究

    作者:孙萍

    目的:探索适合医学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文理兼容".方法:采用试验对比的方法,分别于试验前、后对重庆市医学院校医学生通识课程实施情况及其影响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通识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特别是在人生价值现、职业服务意识与职业奉献精神、综合职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更对其成长为一个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大众的医药卫生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 妇产科学网络(精品)课程的创建与管理

    作者:陈慧;王振花;许冰;黄海;林仲秋;张建平;陈勍;谢梅青;李琳;王丽娟;卢淮武;杨冬梓

    妇产科学是医学院校课程系列中一门重要的公共课.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在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下,建立形象、直观的妇产科学网络课程将有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本研究根据妇产科学的特点和教学现状,进行妇产科学网络(精品)课程创建与管理的探索.结果证实,该网络课程的建立,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 基于国家医学教育标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探讨

    作者:张新华;张天成;唐志晗;吴移谋;文格波;邹飞燕

    分析了国家医学教育标准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从5个方面提出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即明确设置范围、定位层次结构、确定组织形式、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序贯安排.

  • 病理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刘丹丹;仇容;沈健;陈健;陈增良

    病理检验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保证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需根据职业需求进行课程设计.文章从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工学结合,强化实践教学;以职业岗位应用为导向,培养职业能力等三个方面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多维、灵活的课程设计思路,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对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探讨

    作者:穆敬雯;张金波;宋印利

    文章就六门基础医学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课程整合,针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双语教学、实验和评价体系等的改革,探讨了整合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知识积累、职业技能、思维辨析、团队协作精神等素质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意义.

  • 巩固精品课程建设成绩提高精品课程建设效果

    作者:郭玉婷

    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通过分析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现状和建设经验,探讨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解决办法.

  • 我国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建设20年回顾和建议

    作者:丁自海;黄文华;汪华侨;张进;文民刚

    教材建设是护理专业解剖学学科建设的组成部分,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一环,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笔者总结了20年来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教材质量的若干建议.

  • 医学史教学中的批判思维教育

    作者:梁慧敏;赵峰;闫冰

    批判恩维是一种善于质疑辨析、抓住要领、基于事实、合乎逻辑立足当前、放眼世界、富于创新的思维.医学生是未来的人类生命的保护使者,必须学会批判性思维.所以医学教师应当把批判思维训练作为各科课程的宗旨.医学史教学中的批判思维教育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医学史实、引导学生的相互批判和多元讨论算途径来进行.

  • 医事法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来自教学一线的报告

    作者:李海滢

    从实践来看,我国对于医事法律人才的社会需求是迫切的,这也是促使医学院校争相开设医事法学教育的重要动因.然而,经过若干年的实践,我国的医事法学教育所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诊治"并从长计议,将严重桎梏其自身发展和价值实现.

  • 基于GMER的临床医师交流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作者:曲波;张阳;郭海强;孙宝志

    目的:探讨构建我国的基于GMER的临床医师交流能力评价体系.方法:与GMER的临床医师交流能力的比较与分析.结果:分析了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中临床医师交流能力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井提出建立临床医师交流能力评价体系.结论: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计划与IIME"基本要求和标准"比较,在交流沟通技巧这一项上基本还是空白.为适应"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配合医师的跨国流动和全球医学毕业生从业资格交互承认的需要,在我国医学本科生教育中必须加大力度关注学生交流沟通技巧的培养,从而确保我国医学教育的质量.

  • 对我国药学专业认证试点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樊陈琳;徐晓媛;吴晓明

    药学本科专业认证试点项目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首批医药类四个专业认证试点项目之一,开展药学专业认证试点是保证和提高我国高等药学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药学专业认证试点的背景与进程,分析了开展药学专业认证的必要性,并对认证试点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 英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借鉴

    作者:曹伟

    首先介绍了英国传统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概况;然后重点阐述了英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改革的历程和主要内容,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基础训练计划的实施情况;后对照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出借鉴和改革建议.

  • 国外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作者:李亚敏;陈俊国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国研究生教育各具特色.文章就国外研究生教育的学制、培养模式及美国、日本、俄罗斯及德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指出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应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跨专业、双导师的培养模式、积极开设学科前沿课程、跨学科选调授课老师、加强学科建设.

  • 生源质量与研究生招生宣传方式探索——基于武汉某高校2009硕生源及招生宣传的实证研究

    作者:查远莉;蒋秋静

    研究生生源质量直接关乎高校的培养质量.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生招生正在由规模向质量转化,全国高校已将提高研究生生生源提到议事日程,招生宣传在招生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显.本调查通过了解武汉某高校2009级硕士新生生源特点以及招生宣传工作的效果等,分析现阶段高校研招宣传应采取的主要途径,为针对性地开展研招宣传工作、拓宽研招宣传渠道、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与招生宣传方式的相关性提供相关依据.

  • 中美大学公共卫生研究生教学资源对比研究

    作者:白亚娜;朱彩蓉;巴月;郑同章;张亚玮

    目的:通过中美大学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对比分析,为中国公共卫生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网络、电话采集信息和面对面访谈方式获取中美大学公共卫生研究生教育相关数据.结果:美国大学生师比均高于中国大学,美国大学校均课程拥有量365.7门.中国大学校均课程拥有量41.2门,教师人均开设课程数为0.3门低于美国大学的1.7门.美国大学生均课程拥量是中国大学的2倍.结论:中美大学研究生教育资源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大学需积极扩充研究生教育资源提高研究生培齐质量.

  • 普通专科医师培训模式在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合理应用初探

    作者:胡翔;江松福

    我国目前的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着培养指标不统一,考核标准不明确,研究生与住院医师培养部分重复等问题.本研究采用卫生部普通专科医师培训的模式应用于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中,以此完善临床研究生培养与考核体系,更好地达到培养目标,并缩短临床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亚专科培训的时间,促使其早日成为亚专科医师.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与考核

    作者:杨淑华;李碧丽;曹秀风;蔡美兰;梁俊青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目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题.临床能力训练是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临床能力考核则是保证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文章从临床能力考核的组织形式、专家组构成、考核内容及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就临床能力培养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 浅谈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

    作者:陆才德;王国良;叶华

    医学研究生是国家高层次的医药卫生人才,为培养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在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并在注重素质教育、创新培养及完善导师队伍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 西医高等院校中医方剂学教学方法探讨

    作者:张孟仁

    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我国西医高等院校中医学教学面临的共性问题.方剂学通过应用"以法统方,提纲挈领"、"比较异同,加深记忆"、"增加趣味,激发兴趣"、"结合临床,形象生动"、"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等教学方法,使教学质量提高,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 诊断学考核两维新模式的建立与实践分析

    作者:周芙玲;刘原;马肖容;薛芝琴;王卫利

    诊断学是一门医学桥梁课,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在七年制医学生诊断学考核中,我们加强评估体系改革,结合我院情况建立的两维新模式能提供较客观的标准,可全面的反映学生对诊断学的掌握程度.此模式在引导学生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提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分析判断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效推进教学改革进程.

  • 概念图及其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厉瑛;张静;桂莉;陈瑶;周玲君

    介绍概念图的含义、类型及理论基础,探讨其在护理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概念图能够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学习工具以及课程教学的评价工具,为护理教学提供一个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 中医药院校学生对学生评教看法的研究

    作者:高碧青;杨玉芹;吕峰

    为了解学生对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的看法.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7名某中医药院校在校本科生进行访谈.发现学生评教受对评价认识偏差等因素影响,评教活动实践操作有偏差.应注重学生对评教的态度,注重评教结果的反馈.

  • 探索药学人才培养地区合作教育模式下的教学课程体系

    作者:张彦文;刘艳霞;朱元元;赵广荣;胡人杰;高卫真;颜久兴;杨燕

    立足为培养优秀药学人才进行有益的探索,即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地区和行业,发挥天津市各高校的办学优势与特色,探讨培养药学人才的地区合作教育模式,整合本地区高校药学各专业,实现化学、生命科学、医学和药学的交叉融合的同时,形成了专业培养目标清晰的"三个专业课程群",构建了新的具有药学人才培养地区合作教育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 教学环节的科学调整:节约学时提升效率

    作者:蒋丽琴;诸葛晶;陈世豪;吕帆

    在教学课时数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通过验光学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践和探索,发现将医学课程的理论、实践、实习三大教学环节进行有机交叉和科学融合,能够节约学时并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终完成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

  • 对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情况的抽样调查与分析

    作者:郭永松;孙鹏

    本项目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全国多个省市地区的临床医务人员进行了有关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意义、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调查,通过结果分析,提出进一步改进考试管理的建议.结果表明,医务人员对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认可度很高,并给予考试的组织管理积极评价.

  • 对国家医师资格考试通过者与未通过者的比较研究

    作者:孙鹏;郭永松

    本项目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全国多个省市地区的临床一线人员进行了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相关情况调查,通过对考试合格医师与不舍格医师临床评价调查与研究,对国家医学考试进行回顾性评价研究,以了解现行医师考试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 儿科结构化见习模式的实践

    作者:杨作成;陈志衡;江杰;朱咏贵;田朗

    目的:探讨结构化教学模式在儿科见习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在3年内对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对5、7年制5个班进行儿科结构化见习教学,包括常规见习、以学生为主的病例讨论式教学见习、模拟教学查房、临床技能见习等.结果:结构化见习教学法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好评.结论:结构化见习教学法适用于儿科学见习教学.

  •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孙莹;郝加虎;陶芳标;朱鹏;黄锟;王君

    精品课程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是推动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省妇幼保健学精品课程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支撑,通过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和实践"综合性、研究性、开放式"妇幼保健学实验教学模式,使教学整体水平得以极大提升.

  •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作者:白玲;廖锦锋;马春涛;郑楚;刘永明

    生物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育创新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结合特色专业的培育,对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索:以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为核心,建立课程实验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以及实习实训三大模块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并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开放实验中心、拓展实习基地等具体实施,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取得明显成效.

  • 对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作者:李振华;温馨;杨再峰;沈杰

    目前国家和地方高度重视全科医生队伍的建设,并把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作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突破口.浙江省从2000年起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全科医生培训,积累了相关经验.文章通过对各项工作的梳理和分析,初步归纳总结相关经验,提出若干建议,以促进基层全科医生队伍的建设.

  • 新规定下口腔科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作者:孙慧斌;刘梦冬;钟凤

    口腔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不仅需要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还应注意培养实习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的实施对医患沟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带教教师和口腔实习生共同努力,才能使学生在医患沟通中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理论结合与实践,为培养合格的口腔医生奠定基础.

  • 农村基层乡村卫生人员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重庆两翼地区为例

    作者:杨建平;秦建设

    重庆市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推进统筹城乡教育及卫生事业改革的一体化进程,地方医药卫生高校应充分发挥其办学优势,提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按照重庆"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目标,有针对性的通过调研重庆两翼地区农村基层乡村卫生人员现有结构状况,并通过分析影响乡村卫生人员结构状况的因素,提出加强乡村卫生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医药卫生整体服务水平和能力的解决方案,为全国其他地区乡村卫生队伍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 浅谈医学生医德信念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作者:高袅;孙靖靖

    "医乃仁术,贵在医德".针对时下医德信念动摇和薄弱的状况,在医学院校加强学生的医德信念培养刻不容缓,学校医德信念培养应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通过完善医德信念教育内容、专业课渗透、制度规范约束、以典型榜样激发医德情感、实践提升、校园文化熏陶、网络引导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医德培养教育.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