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701
  • 国内刊号: 33-1050/G4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2-9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来茂德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护理专业本科生学习动力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者:张晓晨;焦琳琳;王琨;徐玉婷;刘田田;姜云霞

    目的:找出影响护理本科生学习动力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方法:抽取青岛大学护理学院1-3年级的241名学生,应用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评定量表收集资料.结果: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态度得分率高,学习兴趣得分率低,且不同年级之间学生学习动力有差异.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的水平仍可提高,结合实际提出对策,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综合能力.

  • 郑州大学医学留学生学习状态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作者:贺颖;徐丽妍;别小帅;徐妍;贾竟;郑红

    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出受到生源国认可的医学留学生,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对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真实地反映了郑州大学医学留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状态,有助于及时发现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期为来华留学生的教学及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 基于成果导向的医学教学设计研究

    作者:魏飞;秦国民;胡西厚;胡乃宝

    为了使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更好地适应国家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并以此引导和推动医学教学改革.基于成果导向教育为医学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本文提出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医学教学设计应着力实现三个转变,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实施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医学教学设计.

  • 医学留学生与中国医学生临床诊断学成绩比较分析与思考

    作者:王妍华;罗静;钟秋玲;蒲丹;郝志明;何岚

    通过对某校临床医学2012级本科制留学生及同级中国本科生医学诊断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医学留学生的教学特点与国内医学生存在一定差异,需充分了解,因材施教,探讨适合医学留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 双向评价体系对临床护理带教的质量影响研究

    作者:陈凌英;杨晶晶

    目的:探析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建立双向评价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方法:本院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于2017年应用双向评价体系指导,以此为点前后各选取30名护生作为分析对象,常规护理带教模式护生设为对照组,建立双向评价体系引导护理带教护生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种带教理念模式对神经内科护理带教质量影响.结果:对两组护生各项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性、操作性、事件处理能力方面进行检测,实验组所得成绩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带教1周及带教结束后记录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均有提高但实验组带教后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双向评估体系方式能够有助于对带教方案的及时调整,掌握学生情况,提高教师和护生之间了解交流程度,值得推广.

  • 对实习护士在骨科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分析研究

    作者:郑丽;范新

    目的:分析实习护士在骨科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法:以我院骨科带教改进工作的开展时间为分组依据,分别于开展前(2016年5月-2017年5月)、开展后(2017年6月-2018年6月)两个时段,各选取40名实习护士依次纳入对照组、实验组.两组分别实施常规带教、带教改进.结果:实验组实习护士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习护士在骨科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以骨科护理基础知识掌握差、责任心不足、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等为主,采用合理选择带教教师、实施人性化管理等对策后,骨科带教问题得到显著改善.

  • 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骨科学见习课堂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罗伟;赵增辉;何彬;欧云生;朱勇

    现阶段,国内医学院校骨科专业的临床教学因其专业特殊性无法有效开展工作,较大的影响了学生广度和深度.以器官系统教学为主体结合案例教学方法适合新时期医学生学习的习惯,可将骨科见习课堂中抽象的教学环节通过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结合案例教学法(Organ System Based Learning-Case Based Learning,OSBL-CBL)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及未来从事临床工作的信心.以器官系统为主体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尚处于起始阶段,本文主要目的是探索以器官系统教学为主体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在骨科临床见习过程中的可行性,并分析其在实践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困难.

  • 结构式报告在医学影像学实习生报告书写能力培养实践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李勤勍;杨军;谭静

    目的:探讨结构式报告在医学影像本科实习生报告书写能力培养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结构式报告模板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报告书写培训,与未经此种方法培训过的对照组学生共同采用传统自由文本方式书写报告,由第三方评价人员对两组学生书写的报告质量进行打分.结果:在内容完整度、用语准确度、报告信息实用性方面实验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结构式报告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实习生进行报告书写培训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加深其对病灶征象及伴随征象的理解、认识和记忆,并能够提高实习生报告书写的完整性、逻辑性、准确性及规范性,终提升书写影像学诊断报告的能力.

  • 路径化护理带教模式在产科护士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王玮

    目的:探究产科护士教学中应用路径化护理带教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产科18名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人,研究组实施路径化护理带教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模式,比较两组产科护士的护理水平.结果:研究组理论、操作级临床实践综合能力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士对教学方法及结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路径化护理带教模式应用于产科护士教学中能够提高产科护士的综合能力,提升护士的教学满意度,值得被临床推荐使用.

  • 临床护理带教中引入循证思维教学的效果探讨

    作者:丁鼎

    目的:探讨循证思维教学法在神经内科实习护生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实验课题时间设定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所观察对象为72名在我院神经内科实习的护生.经随机抽签法分配护生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6名,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教学;实验组开展循证思维教学,完成整个阶段的实习后,对比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同时调查评估两组护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两项成绩考核(护理知识与技能操作)提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与网络信息运用能力依次为88.9%、83.3%、86.1%和91.7%,对比对照组的52.8%、44.4%、47.2%和61.1%均提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开展循证思维教学,可提升护理带教效果,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值得推广.

  • PDCA联合PBL教学法在牙体牙髓病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邵丽娜;于博;米靖;李晓琳;仇丽鸿

    目的:评价将PDCA与PBL联合应用于牙体牙髓病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30名牙体牙髓病学轮转住院医师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采用PDCA联合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LBL传统教学法,通过考试和问卷调查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参与试验组的住院医师对联合教学法评价较好.结论:PDCA联合PBL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

  • 思维导图绘制教学对临床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作者:吴航洲;吴秋婷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绘制教学对临床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为今后的临床教学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取某三甲医院实习护生64名,行思维导图教学干预,对干预前后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护生评判性思维较干预前显著提高(t=-0.74,P=0.045),干预后研究对象在开放思想、求知欲、认知成熟度、系统化能力四个维度上均有明显提高(P< 0.05).结果:思维导图绘制教学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 慕课结合翻转课堂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马淑云;张欣;高飞;蔡瑜;贾媛媛;吴戈

    目的:研究慕课结合翻转课堂在妇产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实习生30人为对照组,慕课结合翻转课堂模式学生30人为实验组.观察两组学生成绩、教学效果评价等.结果:实验组学习成绩、教学效果评价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慕课结合翻转课堂在妇产科教学中效果较好.

  •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内科低年资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作者:赵晓英

    目的:观察CBL联合PBL护理教学查房模式在低年资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参加工作5年以下的内科低年资护士进行CBL联合PBL护理教学查房培训.在培训前后分别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对其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内科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1).与传统的查房模式相比,低年资护士对CBL联合PBL护理教学查房模式有着更高的满意度(P<0.01).结论:对于低年资护士来说,运用CBL联合PBL护理教学效果显著,值得尝试应用.

  • 异质分组教学在高校排球选项课中的应用

    作者:刘宁宁;宋艳红

    目的:探讨异质分组教学在高校排球选项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排球选项课中开展异质分组教学实验,通过学生考核成绩和团队凝聚力量表、体育锻炼态度量表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教学13周后,实验组在考核成绩、团队凝聚力和体育锻炼态度调查中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质分组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和排球教学发展规律,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效果显著.

  • 微信公众平台在妇产科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丹;金志军;秦尚谦

    目的:通过研究微信公众平台在某军医大学妇产科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效果,探索医学院校教学新的手段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部分研究对象访谈和分析考试成绩等形式,获得教学双方对微信公众平台在妇产科学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满意度评价.结果:83%试验组学员增强了学习主动性,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8,P<0.01).结论: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妇产科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妇产科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

  • MOOC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郭映花;邢永华;杨惠莲;刘燕;程海萍;肖然;文国颖

    目的:探讨MOOC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级药学班学生共38人进行MOOC模式的教学,主要采用“翻转课堂”方式进行授课;学习资源来自中国大学MOOC网和教师自制的微视频,教学结束后进行MOOC教学方式效果的问卷调查,对学生的调查问卷、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进行分析.结果:MOOC模式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但学生的考试成绩与预期效果有一定的差距,要求学生亟待调整和端正学习方式及学习态度.结论: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实施MOOC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 PBL教学法在口腔黏膜病“团队式”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作者:马婧媛;李靖敏;王维倩;郑钰婷

    目的:探讨在口腔黏膜病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以A组PBL教学法26人和B组传统教学法20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口腔黏膜病学基础知识及案例分析考试和问卷调查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结果:A组案例分析成绩显著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基础知识成绩无明显区别(P>0.05),A组问卷调查总体优于B组.结论:PBL法结合“团队式”教学模式在口腔黏膜病教学中是可行的,值得推广.

  • 三导向人才培养环境下病理学实验教学中Seminar-例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者:王立平;刘婷;荣玮;柏青杨;韩丽君

    我校不断进行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了以学生未来发展为目标的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在三导向人才培养环境下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引入Seminar-案例教学模式.

  • PBL为中心的多元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宓伟;董兆举;练武;衣卫杰;石塔拉

    目的:探讨PBL为中心的多元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级临床教改1班35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临床教改2班31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PBL为中心的多元教学法.结果:课程考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实验成绩、综述成绩和期末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成绩(P<0.01),总评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总评成绩(P<0.01),实验组总评成绩优良人数分布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81.7%的学生认可PBL为中心的多元教学法.结论:PBL为中心的多元教学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 小组设计对作业治疗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作者:马锡超;刘沙鑫;董怡悦;左京京;杨永红

    目的:探讨小组设计实践对作业治疗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环境问题的作业治疗的教学中对2014级22名本科作业治疗学生分别进行理论教学和小组设计实践教学,且在课程结束后让其填写教学反馈表以了解这两部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结果:统计学结果显示两部分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自主学习能力及能力提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组设计实践教学方式对提高作业治疗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显著效果,在小班化教育、同时对综合知识及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Sandwich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刘冰;李锋;随萍;谭洪勇

    目的:探讨Sandwich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2013级临床圣地卓越医师班38人为对照组,2014级临床圣地卓越医师班49人为实验组,在教学过程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则引入Sandwich教学法.结果:实验组诊断学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绩,调查问卷显示Sandwich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综合能力.结论:Sandwich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诊断学学习成绩,提升教学质量.

  • 临床护士担任高校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兼职班主任的实践

    作者:于红静;刘雪梅;徐文超

    目的:探索临床护士担任高校护理专业本科生兼职班主任的工作模式及效果.方法:由临床护士担任高校护理学专业5个班级112名本科生的兼职班主任,通过对工作的思考,分析临床护士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利弊,总结工作方法和经验,运用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分析问卷、护生职业认同问卷进行评价.结果:临床护士担任兼职班主任工作前后,学生专业认同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职业认同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士担任兼职班主任,对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有积极的影响,做法值得借鉴.

  • 麻醉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

    作者:郭文俊;章尧;金孝岠;包鹏举;黄侃;马同军

    目的:了解麻醉学专业学生对专业认知情况和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状况.方法: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专业态度稳定,对就业前景乐观.学生希望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以下简称就业指导).结论:加强职业特点教育,提升就业指导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 “三个系统”助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作者:刘建明;徐莉莉;梁淑娟;王益光

    对山东省4所地方医学院校的578名4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调查发现:半数以上青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不满意,教学工作积极性不高,重科研而轻教学;教学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培训不足,基础医学教师的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探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引力”系统、“助力”系统和“驱力”系统.

  • 护理学专业学生专业社团活动期望与实践调查

    作者:米雪莹;万学英;郭丽

    目的:了解护理学生专业社团活动现状及期望,为护理专业社团的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参与护理学专业社团的170名在校生.结果:护生参加专业社团活动的频率较低,培训次数较少;仅有17.1%的护生认为活动完全达到心理预期.结论:护生参加社团的期望值高但满意度不高,学校应大力支持专业社团活动和平时的专业的培训,提高学生对社团的满意度.

    关键词: 护理 社团 预期 满意度
  • 医学本科生精神压力与自我伤害行为现状分析

    作者:刘敦

    目的:了解医学本科生精神压力与自我伤害行为现状.方法:采用问卷,利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医学高校本科生311名.结果:医学本科生存在自我伤害行为,与童年事件、自我性格认同等有关.精神压力与对前途及就业担忧有关,并与自我伤害行为相关.结论:高校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减少学生自我伤害行为发生.

  • 护理本科生职业选择与职业人格的研究

    作者:郭欣宜;吕春明

    目的:通过调查泰山医学院护理本科生的人格特征和职业选择存在的问题,从人格角度对护理本科生进行专业选择和职业人格的培养.方法:对20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1)护生在人格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性;(2)责任心、开放性、宜人性维度得分高,有社会实践经历、专业满意度高、入学志愿选择为自愿的学生选择从事护理工作.结论:不同人格特征的护生在职业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

  • 医学院校网上评教利用效果评价量表开发及实证研究

    作者:陈浩;吴玉蓉;刘婷婕;傅晓敏;李晨曦;唐继志

    目的:开发网上评教利用效果评价量表并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合理评价内容.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构建量表,并对浙江省某高校医学院752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利用内部一致性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量表信度、效度进行评价.结果:本评价量表内容共设7个维度31项条目,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2,分半信度为0.802,各维度与量表总得分的相关系数在0.384-0.673(P<0.05),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7个维度结构较为合理,分别命名为:认同感、感情迁移、担忧感、随意性、适宜性、效率性和对应性,可累积解释总体方差变异的62.55%.结论:本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良好,能够有效的测量学生的网评利用效果,适合作为网上评教利用效果的测评工具.

  • 中医药院校非医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分析及对策

    作者:李延军;张明辉

    随着我国高等教学事业的发展,不少中医药院校开始招收与中医药相关的非医专业,面对现今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在阐释中医药院校非医专业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对同一专业不同年级进行相关职业规划调查的分析比较,以期得出适应非医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在规律,并提出加强和改进非医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和管理的建议.

  • 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有效因素认知调查与分析

    作者:朱玉果;童传凤;叶燕青;陈志桥;雷红;於文丽;赵秋;周芙玲

    目的:调查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并对规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方法:采用现场发放问卷的方法对200名住院医师进行无记名调查.将调查内容分为规培效果及规培质量影响因素两个模块.结果:绝大部分住院医师认为规培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并认为带教老师的能力及带教方法是影响规培质量的关键;规培考核如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是促进规培的有效措施.结论:推行导师制度及科学评价体系、重视规培带教工作、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合理使用微信平台及加大规培考核是提高住院医师规培质量的保证.

  • 朋辈互助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干预研究

    作者:吴文捷

    目的:了解朋辈互助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干预效果.方法:筛选出智能手机成瘾的学生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朋辈互助认知行为疗法对实验组进行干预训练,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调查结束后对实验组、对照组的智能手机成瘾情况和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中的突显行为和消极影响的得分下降,在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等方面有明显改善,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高校应重视发挥“同质”朋辈的互助作用,运用心理学知识加强对不良认知和行为的干预,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手机使用习惯,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我国普通高校护理教育规模及其效果分析

    作者:侯建林;王志锋;罗友晖;周丹丹;王楠;孟庆跃

    我国普通高校护理教育培养规模在1998-2012年间明显增加,毕业生的年均增长速度为40.7%.2012年,护理毕业生数为18.2万人,其中专科和本科毕业生分别占83.6%和16.0%,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所占比例不足1%.普通高校护理教育对于提高我国护理人才的有效供给并改善配置状况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扩大护理教育规模的同时,应逐步提高培养层次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 我国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基于Citespace软件的知识图谱分析

    作者:孔祥军;岳芸

    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研究利用Gitespace软件从发文时间、作者和机构、关键词聚类等角度,全面揭示我国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研究现状,以期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有益的依据.

  • 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薛羽芯;梁立波;杨爱英;陈超亿;宋韦剑;陶思怡;刘伟

    对黑龙江省某三甲医院不同年级的临床医学研究生与规培生进行调查,了解医患关系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医患关系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提高医学生职业认同感、沟通技能,了解客观医疗环境,进而改善医患关系认知.

  • 基于不同专业需求社会医学课程内容分化状况的实证研究

    作者:马东平;吴炳义;毕玉;林钧昌;宋棠;杨晓

    目的:基于专业需求,探讨社会医学课程内容分化状况.方法:对完成社会医学课程的789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交叉列表分析和重要象限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专业社会医学的重要章节各有侧重.结论:不同专业社会医学课程内容需求存在分化,需根据其分化情况调整教学方案.

  • 中国香港中文大学与新疆医科大学留学生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艳;刘玲;梁小弟;焦谊;关亚群

    以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和新疆医科大学为对象,分别从理论课及实验课授课情况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进行比较,分析了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全英文授课下综合系统课程中生物化学教学模式、课程结构,这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地推进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从而不断提高我校留学生教学水平提供了新思路.

  • 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互渗视域下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研究

    作者:刘单单;李永春

    从医学院校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互渗的角度,阐述了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互渗的内涵及意义;分析了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具有医学特色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途径.

  • 基于移动教学平台课堂派在合理用药通识课的实践应用

    作者:刘淑聪;陈燕;沈歆

    目的:通过不同教学方法在合理用药通识课程的教学应用,探索提高学生互动效果和学习效果的方法;方法:将学生分为传统教学班和移动平台课堂派教学班,传统教学班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和考核,移动平台班级利用课堂派进行在线考勤、互动、测验和批改作业等,课程结束后采用同样的试卷进行考核,并进行教学评价;结果:移动平台课堂派班级的考核成绩和教学评价均好于传统教学班级(P<0.05),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班级;结论:课堂派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课堂互动效果、参与乐趣和学习效果,并且可以节省教师的教学精力,提高教学效率,是辅助课堂教学有效的移动教学平台.

  • 德布勒森大学口试考核模式在我国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何婷婷;阮萍;彭忠异;姚平;利华

    为完善传统的笔试考核模式,适应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发展,将德布勒森大学口试考核模式引入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完善评价方式,还丰富教学形式.通过在广西中医药大学六个专业的六个实验小班的具体实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素质及课堂气氛均得到良好改善.

  • 自拟固本安神汤治疗肺癌伴失眠的疗效观察

    作者:高璐;甘椿椿;傅华洲

    目的:对自拟固本安神汤治疗肺癌伴失眠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30例肺癌伴失眠患者归为此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设为实验组,予以自拟固本安神汤治疗;同期纳入30例肺癌伴失眠设为对照组,予以艾司唑仑片.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睡眠质量指数及中医证候分值.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睡眠质量指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中医证候分值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癌伴失眠患者实施自拟固本安神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以及病情症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分析研究

    作者:李玲芳

    目的:对应用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测方法对患有肝硬化疾病的患者实施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6例患有肝硬化疾病的患者和同期同年龄段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46例,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抽血后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相关参数和凝血酶原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计数水平和血小板压积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他各项血小板参数和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几项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测方法对患有肝硬化疾病的患者实施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的作用明显.

  • 血液净化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因素及质控管理研究

    作者:赵园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因素及质控管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血液净化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影响的因素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结果:血液净化非计划性下机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有体外凝血、抽吸不畅(包括置管病人和内瘘病人的内瘘情况,比如内瘘狭窄)、血压低(比如70/40的血液),这类病人直接会一过性意识丧失,大多立即回血后会恢复.结论:根据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有限的管理与预防措施,并对其加强监控,能有效确保治疗顺利进行,减少血液净化非计划性下机的发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新发心房颤动影响分析

    作者:张康;单丽君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对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调查600例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监测患者动态血压,检测超声心动图,观察一般临床资料、基线期血压的变异性和超声心动图的相关指标以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新发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1)房颤组中脑出血、冠心痛、年龄大于75岁等的患者比例均较非房颤组显著升高,而饮酒、吸烟、体质量指数等患者的比例较非房颤组显著降低;(2)房颤组患者24小时的舒张压显著的低于非房颤组患者,而24小时收缩压的变异性明显的高于非房颤组患者;(3)心脏植入永久性的起搏器、脑出血、24小时收缩压的变异性是老年原发性的高血压疾病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收缩压变异性的升高为老年的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独立性的危险因素.

  •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效果

    作者:杨志海;丁进峰

    目的:对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为40例腹腔镜子宫剔除手术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所收治,术中实施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为观察组.同期另外40例腹腔镜子宫剔除手术患者则实施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为参照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情况以及术后苏醒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与参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与参照组相比更短,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与参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舒芬太尼以及丙泊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实施麻醉,麻醉效果好,患者术后苏醒快,安全性高.

  • 认知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陈卫萍

    目的:探究认知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康复干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障碍(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MMSE及ADL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患者应用认知康复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 高等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

    作者:陈璇

    文章对高等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现状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总体情况较好.高校应继续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诚信品质的培养,为研究生营造良好的学术诚信氛围并提供更多的科研诚信相关培训.同时,积极发挥导师在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 研究生学科交叉联合培养的研究

    作者:仝娜;马红霞;王建明;陈峰;胡志斌;顾爱华

    近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飞速发展,研究生学科交叉联合培养模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联合培养的提升空间巨大.联合培养面临着交叉学科师资队伍欠缺、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联合培养制度不健全、外部环境缺乏、培养主体责权利不清晰等一系列的困难.要解决这些矛盾和困难,有效保障研究生学科交叉联合培养的质量,需要从从培养过程的各环节着手,构建政府、高校、导师、研究生多主体的,管理制度、培养方式、评价标准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保障体系.

  • 核心素养视域下医学影像研究生培养策略探讨

    作者:姜慧杰;贾玉琳;李鑫;姜昊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概念的提出代表了国家和时代对于未来学生的发展要求,是教学改革中必须切实落实的具体目标.该文章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各项指标分解应用于医学影像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结合影像学科自身特点,进行切实有效的教育改革,并提出一套与之相对应的评估体系,力图培养出具有夯实的学科基础、敏锐的信息意识、拔尖的创新能力以及强烈责任心的新一代复合型人才.

  • 临床研究生参与临床数据库建设和使用的基本经验及其意义

    作者:梁瀛;常春;汪恒;沈宁;孙永昌;朱红;贺蓓

    将临床大数据库的使用引入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训,通过对比毕业研究生数量和发表文章数量,评估临床大数据库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研究生利用科室内临床大数据库完成毕业论文的研究设计及撰写,多名研究生顺利毕业,并成功发表了多篇临床研究论文,较应用临床大数据库之前有明显提升.因此,临床大数据库可以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有益的辅助.

  • 持续性的人文关怀护理对重症监护室严重创伤患者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亚萍

    目的:探讨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在重症监护室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评分及患者舒适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有利于消除重症监护室严重创伤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舒适度,值得临床应用.

  • 健康宣教联合心理干预在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研究

    作者:高伟红;徐永根;顾建芬;魏敏

    目的:探究健康宣教联合心理干预在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眼科手术治疗的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眼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强化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数.结果:术后3个月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SAS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手术疗效.

  • 个性化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作者:李苗苗

    目的:探索个性化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康复训练效率的影响.方法:纳入1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2%明显高于对照组85.7%(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

  • 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对化疗患者的影响

    作者:潘丽莲;蒋红娜

    目的:考察优质护理服务对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科就诊的化疗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便秘、肝毒性、炎症反应等化疗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化疗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不仅降低患者化疗后的相关毒副反应,有利于减轻化疗给患者的痛苦,还可以使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为后续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 3D影像在耳鼻咽喉科PBL见习教学法中的应用

    作者:庄惠文;王仙仁;吴旋;刘敏;江广理;熊观霞

    目的:探讨3D影像在耳鼻咽喉科PBL临床教学法中的应用价值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耳鼻咽喉科见习的教学质量.方法:选取中山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见习生66名,随机分为3D教学法组和传统教学法组,3D教学法组采用3D影像PBL教学方法进行临床见习教学;传统教学法组采取2D高清影像PBL教学方法进行临床见习教学.分析两组学生知识理解度、课堂吸收率、学习兴趣和考试成绩等参数差异.结果: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的差别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传统教学法组相比,3D教学法组学生学习兴趣、知识理解度和课堂吸收率等评估分数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组(P<0.05).结论:3D影像结合PBL教学法应用于耳鼻咽喉科临床教学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心理反馈培训模式对提高模拟培训质量的效果分析

    作者:杨纯勇;顾健腾;鲁开智

    住院医生在模拟培训时的心理压力等非技术性能力是制约培训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心理评估量表对压力源调查并针时每位学员的具体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反馈式的模拟培训方法比常规培训方法更有利于降低学员培训压力和提高培训的质量.

  • 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耳鼻喉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潘晓;唐雪丽;黄晓琳;欧子苗;陶品月;黄惠桥

    目的:探讨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耳鼻喉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名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结果:实验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分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对护生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人文关怀联合虚拟情境教学在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实践研究

    作者:赵卫珠;冯海英;蔡玲芳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联合虚拟情境教学模式用于儿科护理带教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儿科56名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人文关怀联合虚拟情境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对比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及就业态度.结果: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愿意从事护理工作及喜欢护理专业的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联合虚拟情境教学模式用于儿科护理带教中效果显著.

  • 虚拟实验室在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王登芹;随萍;赵会丽;张帆;陈现彬

    目的:探讨虚拟实验室在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济宁医学院2013级和2014级临床本科学生纳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法,实验组则应用虚拟实验室教学,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技能操作成绩、问诊成绩、心电图成绩、实验综合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学生技能操作成绩、问诊成绩、心电图成绩、实验综合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虚拟实验室在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诊断学教学质量.

  • 模拟教学法应用于产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晓蕾;金丽丽;厉蒙;林晓晓;张丽萍

    目的:探讨模拟教学法应用于产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产科轮转实习的护理实习生6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行传统教学法开展带教,实验组行模拟教学法开展带教,比较两组理论知识、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理论知识、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得分以及分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教学法应用于产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实习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利用高级护理模型进行护理体检实训的应用

    作者:刘春娜

    目的:在护理体检实训中使用高级护理模型进行练习,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方法:实验班学生在护理体检实训中使用高级护理模型进行练习;对照班学生采用学生模拟患者的方式进行练习.实训结束后,对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及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及对课程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用高级护理模型进行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

  • SimMom及Newbaby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王佳;宋青;李雪兰

    目的:探讨SimMom全身互动型模拟人及Newbaby在产科实习生临床技能培训中的作用.方法:将我校2009级七年制实习医生69名随机分成两组,SimMom模拟人及Newbaby教学组(35人)和传统模具教学组(34人),讲授正常分娩及新生儿复苏相关知识,讲解结束后通过测试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种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SimMom全身互动型分娩模拟人及Newbaby教学组测试平均成绩明显高于模具教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人教学方法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实践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教学严谨性、真实性、科学性及可操控性等多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SimMom全身互动型分娩模拟人及Newbaby在产科临床技能培训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可应用于产科临床实习培训.

  • 仿真头模教学系统在牙周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马雅洁;胡金玉;艾山·依力哈木;古丽努尔·阿吾提

    目的:为了探讨采用仿真头模教学系统及传统牙列模型在牙周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是否对学生理论、实验操作考试成绩有一定的影响.方法:对于新疆医科大学2012级口腔医学专业2012-2班牙周病学实验教学采用仿真头模教学系统,2012-1班采用传统牙列模型.课程结束后,以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两种教学方案的总结及分析.结果:68.59%以上的学生认为采用仿真头模教学系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学生们的上课兴趣以及提高其在临床工作中的规范性操作以及良好的体位.同时,对两组牙周病学期末考试中的理论成绩做出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实验操作成绩具有统计学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仿真头模教学系统能模拟临床操作,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对于其理论成绩无明显影响.

  • PBL联合仿真教学的教学方式在儿科实习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作者:冯晓霞;宋红;周川;李晶晶;宋焕清;刘园园

    目的:PBL联合仿真教学的教学方式在儿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90名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及对照组,实验组用PBL联合仿真教学方式,对照组用传统教学方式,两组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理解应用知识能力、独立思考和应诊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与处理原则的掌握程度、对教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BL教学联合仿真教学的儿科实习教学方式是更有效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

    关键词: PBL教学 实习 儿科
  • 本科生临床模拟教学中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应用探索

    作者:王晓军;耿力;任锦;陈野;包洪岩;曹倩;王劲风

    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模拟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人员的招募、培训、考核及应用中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难以普及,通过分析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标准化病人团队的建设,总结其在标准化病人的招募、培训、选择、考核及应用中的经验,以期为本科生临床模拟教学中广泛开展标准化病人教学提供更多的参考.

  • 模拟情景式教学在本科生急诊医学课间实习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孙裕强;刘志

    急诊医学是研究和处理临床各种危重症患者及生命抢救的医学门类,要求急诊科医生具备更强的临床诊疗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急诊医学的实习教学尤为重要.在急诊医学实习教学中引入模拟情景式教学模式,以疾病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性学习,注重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并深入探讨其具体实现形式,为提高急诊医学实习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医学模拟教育在运动医学专科培训中的应用与进展

    作者:顾燠;韩忠宇;田京

    我国目前关节镜培训,呈现出零散化、时间短、缺乏标准化等问题.因此,通过整合不同模拟度的培训方法形成一套标准化的关节镜培训方案,是当前在关节镜培训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情景模拟演练在门诊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作者:李英女;张小红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演练在门诊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在我院门诊科实习的护生50人,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n=25)与对照组(n=25).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护生采用情景模拟演练教学.对两组护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实习测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生对教学评价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护生相比,实验组护生的理论和操作成绩明显较高,同时其教学满意度也明显较高(P<0.05).结论:情景模拟演练在门诊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是有效的,不仅能够提高实习带教的教学效果,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实习护生的专业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 输尿管软镜仿真模拟训练平台的教学效果评估

    作者:杨波;胡浩;马凯;耿紫娴;熊六林;黄晓波;王晓峰;徐涛

    目的:评估输尿管软镜仿真模拟训练平台的培训效果.方法:将27位来我院进修的专科医师纳入研究.所有人在仿真平台上进行操作评估,后接受2小时/天共20天的仿真模拟训练,再次评估考核.后,受训者独立完成2例活体猪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取2次成绩的平均值.结果:所有受训者培训后的成绩显著提高,活体猪操作成绩与模拟平台中成绩显著相关.结论:输尿管软镜仿真模拟平台能在短时间内使受训者提高操作技巧.

  • 模拟教学在麻醉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作者:钟焕晖;王永东;王益群;张剑峰

    目的:探讨医学模拟教学在麻醉学实习带教中的学习效果.方法:选择我校2012、2013、2014级麻醉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207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模拟教学实验组(E组)与传统实践教学对照组(C组),分别为108、99名学生.结果:采用不同教学方式的两组学生相比较,E组学生操作能力的评分较高,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带教老师及临床病人对学生的满意度也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模拟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带教培训,成效显著,可明显地提高麻醉专业的教学质量.

  • 标准化病人的应用对大专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

    作者:邝美华;魏梅

    目的:探讨在大专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应用标准化病人对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寻找适合大专护生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实训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护生为研究对象,在内科护理学实训教学过程中,实验组采用培训合格的标准化病人扮演病人;实训结束后对两组护生进行健康教育实践考核,实训前后对两组护生均使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实践考核结果表明,实验组护生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训后,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优于本组实训前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大专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应用标准化病人可以提升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可作为大专护理专业实训教学中培养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教学方法.

  • 基于TBL结合医学模拟教学模式的儿科学临床实践教学探索

    作者:钟帼钰;陈德晖;杨少灵;吴上志;张碧云;许松青;邓慧敏

    开展基于TBL结合医学模拟教学模式的儿科学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建设具有临床真实病例特点的医学模拟场景,构建小组学习讨论模式,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医学模拟教学、团队合作精神、人文素质教育,探索各环节实施方案和形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 医学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SWOT分析

    作者:韩浩贤;刘运德;赵珊;赵岳;董昕;赵洋

    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医学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针对性建议和策略.

  • 区域性标准化病人共享机制的探究

    作者:闫昱江;姚业楠;傅薇;张秦月;李莎;党永娇;李妍;陈侠

    国家医学考核引入标准化病人,对标准化病人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但我国标准化病人建设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也不均衡.因此,构建区域性标准化病人共享机制可能是一个解决办法.该共享机制包括共享主体、共享资源、环境、功能四个因素构成,并探讨了该共享机制的框架内容.

  • 阶梯式培训在外科手术机器人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杨琨;李震;袁玉峰;陈志桥;雷红;王行环

    目的:探讨手术机器人教学过程中使用阶梯式培训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招募50位外科规培住院医师,随机分为2组.使用达芬奇手术模拟器(dV-Trainer)上的Match board 2的练习测定两组的初始水平.随后,A组直接在dV-Trainer上进行3小时Match board2和5小时Thread the Rings1练习;B组经过基础训练、腔镜基础训练、虚拟仿真训练后等阶梯式系统培训,然后在机器人模拟器上进行8小时操作,由dV-trainer自动评估系统对两组操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估,进行组间比较以检验两种培训模式的效能.结果:两组Match board2的起始水平为:(253±56)vs(236±45)(P=0.765,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培训后Match board 2的水平为(574±43),B组为(105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方差分析);A组培训后Thread the Rings 1的水平为(454±67),B组为(97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方差分析).结论:和直接上机训练相比,阶梯式培训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学员手术机器人操作水平,更符合手术机器人的学习曲线.

  • 虚拟环境下HIS点播式教学实践与分析

    作者:赵慧

    分析现有医学院管理信息学课程中有关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内容教学的现状,针对教学面临的需求与形式,提出基于虚拟环境下医院信息系统点播式教学的模式,进一步进行实践与分析.相应教学模式对医学院校管理信息学课程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