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701
  • 国内刊号: 33-1050/G4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2-9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来茂德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医学遗传学教学中融合医学人文教育的PBL教学新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作者:张金波;张鹏霞;朱金玲;张春斌;王茉琳

    目的:探索融合医学人文教育的PBL教学模式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试卷成绩考核和问卷调查法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9.14%的学生对此种教学新模式表示很认可.结论:此种教学新模式有利于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提高医学人文教育的效率.

  • 浅谈虚拟实验技术与医学实验教学

    作者:汤艳;秦小兵;覃凯;刘继斌;郑金平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从虚拟仿真技术的基本概念出发,通过与传统实验比较,分析了其在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并以学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例,探讨了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中的作用和前景.

  • 发展性综合评价在口腔正畸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赖颖真;郑晓丹;徐勇

    目的:研究学生在口腔正畸实训教学中实施发展性综合评价的效果.方法:我校2012级口腔临床医学三年制学生103名,实训过程中随机选择51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实施发展性综合评价方式,对照组52名学生采用传统终结考核评价方式,利用数据分析模型研究发展性评价对实验组学生个体进步的影响,对两组学生进行终实训考核,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效果调查表反馈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发展总评分与终结性评价结果有显著差异(P< 0.001),实验组学生的实训终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畸实训中实行发展性综合评价利于更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 以岗位需求为主体实施情景模拟手术室护理教学效果的研究

    作者:陈颖;卢迪

    目的:对以岗位需求为主体实施情景模拟手术室护理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探索手术室护理教学改革和创新.方法:选择本校2013级专科护理班女护生138人为实验组,以同系同年级专科护理班女护生135人作为对照组.手术室护理教学结束后分别进行操作和理论考试,结合问卷调查、任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结果:操作和理论考试成绩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应根据实际岗位需求,为学生提供情境模拟教学环境,提高手术室护理教学效果.

  • 新型考核评价体系在急诊医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杨德兴;王郁竹;吴海鹰;线传云;夏婧

    目的:探讨新型考核评价体系在急诊医学中、法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急诊医学学科采用中、法双语教学,分别采用A类、B类考核评分表对成绩进行考核.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考核成绩(P=0.899),试验组考核成绩和综合考核成绩相关性(P=0.026),对照组考核成绩和综合考核成绩相关性(P=0.634),教师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认同度(P=0.002).结论:新型考核体系对学生期末成绩评价能力强,教师认同度高.

  • 救援医用化学教学评价效果分析研究

    作者:朱辉;韩香

    目的:建立武警救援医用化学科学的评价机制.方法:实施过程评价与总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实时、全面、灵活地考查学员的学业水平.结果:实施新评价机制后学员平均成绩明显高于改革前(Z=2.07和Z=2.07,P<0.05),学员对新评价机制认可度较高.结论:新评价机制有利于发挥课程考核在教学中的引导、评价、反馈和激励作用.

  • 将毕业实验设计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合并开展的新型教学方式

    作者:高慧婕;刘超;任妍;陈玉洁;杜晶;高洪刚

    医学院校生物专业毕业生微生物实验设计复杂,实验周期长;低年级微生物实验课简单、枯燥,系统性差.探讨开创一条将毕业级实验与低年级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合并开展的新型实验教学方式.一方面高水平高质量的完成毕业生实验设计工作,另一方面也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实验技术水平,同时高效利用和节约实验室资源,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 用药护理实训项目设计与实践效果分析

    作者:陈妙茹;赖文思;饶静云;赵燕芬

    目的:探讨基于培养岗位技能的用药护理实训项目设计与实践效果.方法:以工作过程设计用药护理实训项目,以案例中的药疗护理任务对310名护生开展综合训练,并进行实践效果分析.结果:基于工作过程的用药护理项目实训教学,教学效果总评分为77.71分,各项评分的得分率为51.07-90.35%.结论:用药护理实训项目能让护生明确药疗阶段的工作内容,训练了护生的药疗护理技能,提高了沟通和应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 C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比较研究

    作者:拜争刚;范源;刘少堃;金亮;王敬敬;杨克虎

    面对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浪潮,本研究通过对比C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医学教育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CBL组相比传统教学组可以提高考试成绩和学生的临床案例分析能力,但二者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BL教学模式在循证医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实践能力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 心内科整合式教学与医学生培养的关系研究

    作者:张曼;王宝江;赫丹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整合式教学对心内科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升作用.方法:入选学生60人,随机分组,试验组整合式教学;对照组常规教学,1个月后,通过专科考卷检验并收集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学生学习具有主动性,提出问题较多,上课思维活跃,临床专业知识成绩优异.结论:在心血管内科的学习中,整合式教学模式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具有主动性,临床知识掌握较好.

  • 口腔解剖生理实习教学的改革及其效果评价

    作者:李波;易新;伊哲;曹颖;卢利

    目的:分析探讨口腔解剖生理实习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改革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PBL教学模式;学生完成所有实习课程后,实行实习考核制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PBL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施实习考核制度可明显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对理论课的理解与掌握.结论:口腔解剖生理实习课引入PBL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口腔解剖生理实习教学考核制度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二段式临床应用解剖教学实践

    作者:魏含辉;郑恒;叶茂盛;汪华侨

    目的:在短学制有限时间内提升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方法:随机抽取2012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20名,分为实验班及对照班各60名.实验班采取“二段式”临床应用解剖操作教学模式;对照班采取传统局部解剖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时数均为38节.考试标准统一,两班平均成绩t检验.结果:实验班满意率91.5%,平均成绩(72.45±13.14)分,>60分者81.67%;对照班平均成绩(64.67±12.73)分,>60分者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结论:二段式解剖教学选择在第四学期开设临床应用解剖是三年制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佳解剖教学模式.

  • PACS网络环境下影像学启发式教学对比研究

    作者:王芳军;周泽旺;王磊琼;刘连生;林宜圣;王晓东

    文章从分析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入手,用分组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医学影像学启发式实践教学新模式.研究表明,在PACS网络环境下,层层递进地从学习的目的和动机、软硬件设施的操作技巧、影像的识读方法、诊断依据的探寻、网际资源的获取利用以及鉴别分析思路的梳理等方面进行启发和培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PDCA循环在血透室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作者:姚海丽;王小芬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血透室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6月在本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50名作为实验组,选取上一年护理专业学生50名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带教.结果:实验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在血透室带教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PDCA 血液透析 带教
  • 口腔修复临床实习传帮带教学体会

    作者:李雪铃;朱文军;黄雪清;李宝如;赵克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由课堂走向社会、由学生转变为医生的重要过渡阶段,临床实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医学生日后的从医生涯.文章以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口腔修复临床医生为宗旨,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逐步探索临床实习中的种种问题,并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 临床技能竞赛试题分析与计算机实现

    作者:刘洁;朱亚鑫;曲波;陈天豹;姚江

    在医学考试过程中,试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考试的整体水平,做好试题评价和分析对提高试题质量,优化更新试题库尤为重要.文章以“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东北、华北赛区”学生比赛的试题为例,详细阐述了试题的难度、区分度和信度等指标的意义,并通过计算机统计软件实现,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进行试题评价提供了参考.

  • 微信平台在老年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

    作者:苏琳;张庆文;李卫;宝辉

    微信是成熟的网络即时交流软件,是目前流行的阅读工具.众多的医学专业微信公众号已成为广大医生获取新医学知识的途径.通过建立微信群,进行线上交流,增加了住院医生和带教老师的交流时间,延伸了交流的深度,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教学工具.

  • 模拟护理查房在产科护生实习带教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素萍

    目的:将模拟护理查房的方法应用于产科护生实习带教过程,分析研究该方法的优势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附属医学院校的本/专科护理专业实习生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模拟护理查房带教的方法教学,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进行教学研究,总结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产科实践评分和综合评分两组数据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生满意度和带教老师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模拟护理查房带教的方法应用于产科护生实习中,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实践护理技能,实习效果好,护生满意度高,带教老师也表示该种方法成效显著.

  • 医院感染课程在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曾蕾;林雯;韩秋凤;林萍;王美容;林章雅

    目的:探索医院感染课程在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临床医学专业后期教学中开设医院感染课程,在教学前后开展问卷调查,采用配对t检验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医学生参与医院感染课程学习后总分及各分类条目均分都高于参与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课程可明显提高医学生医院感染知识认知度,应将其纳入教学计划.

  • PBL联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作者:陈霞;赵宏贤;钟晓琳;彭燕

    目的:探讨PBL联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实习教学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消化内科实习24名学生,分为PBL联合多媒体教学组及传统教学组.比较两组实习生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影响及对教学的满意度评价.结果:与传统教学组比较,PBL联合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消化内科实习医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满意度提高.结论:PBL联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有助于消化内科实习医师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明显提高教学质量.

  • 以CBL责任制带教路径为指导的分阶段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作者:徐惠琴;陈思砚;夏念格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应用以CBL责任制带教路径为指导的分阶段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8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40名采用以CBL责任制带教路径为指导的分阶段教学法,对照组40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对比各组临床带教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实习生各项考核成绩、各项教学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CBL责任制带教路径为指导的分阶段教学法可有效提高神经内科临床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增强实习生学习兴趣及教学满意度等积极意义.

  • 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于内分泌科临床实习带教中效果评价

    作者:陶海英

    目的:分析探讨内分泌科临床实习带教运用临床路径教学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5年7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实习的本科临床实习学生共120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分析比较两组本科实习学生的综合实习评估成绩和对带教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的实习评估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对带教满意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于内分泌科临床实习带教能有效提高带教质量并加强本科实习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作者:王莉娜

    目的:分析探讨PBL教学法应用于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骨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实习的50名护生,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学法)和实验组(PBL教学法),对比两组护生临床实际操作和出科理论考核,并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生在临床应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出科理论成绩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L教学法使得骨科护理带教质量明显提高,护生学习效率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可行性及有效性较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案例式PBL教学法在本科护士实习心电图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于洋;李爱芹;郭琳;苟淑梅;吕文山

    目的:探讨案例式PBL教学法对提高本科实习护士心电图阅图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2014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电图室实习的本科护士共5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BL组,分别采用传统法和案例式PBL教学法,实习结束后考试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BL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案例式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护士 心电图 实习
  • 评判性思维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王杏芬;章文珠;徐君芬;陈凤娥

    目的:评价评判性思维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实习的学生75名,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评判性思维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在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及操作考核成绩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学生自我满意度及教师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采用评判性思维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Sandwich教学法在生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王鹏;张倩龙;于航;曹永刚;李淑芝;王晶;曲丽辉

    目的:探讨Sandwich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6名本科学生分别作为对照组(n=54)和实验组(n=52).在教学过程中,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结果: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显示,Sandwich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结论:Sandwich教学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调查分析

    作者:王婷;黄水平;曾平

    采用文献查阅法了解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状况.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毕业论文整体结构符合撰写要求,论文选题以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为主,论文中的错误主要体现在英文摘要、统计学方法误用及参考文献格式等方面.因此需继续加强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基地规范化建设探讨

    作者:浦春;黄丽珠;张鹏;冯钢;武其文;张建英;章尧

    目的:为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提供实习教学模式.方法:通过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建立科学的导师遴选制度和培训体系,规范考核和论文答辩内容等方法,统一实训基地培训内容,强化实习基地教学能力建设.结果:通过深化实习基地建设,规范了实习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培养的质量.结论:规范临床实习教学活动是保证学生培养质量的必要举措.

  • 企业“帮扶送”引导的听力学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探索

    作者:肖永涛;王枫

    在国家提倡大学生创业的大环境下,越采越多的高校注重创业教育和实践.然而,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推动,当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仍然存在意识薄弱、模式封闭、衔接不足等问题.因此,本课题以听力学专业为例,采用企业帮扶送的形式,校企合作,学生参与,在创业意识培养、技能强化、模拟创业、帮扶创业、自主创业不同阶段进行改革,将学校、企业、学生密切联系在一起,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创业,探索听力学专业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软瘾行为的影响分析

    作者:陈培波;赵艳丽;赵美

    目的: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其软瘾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向学生发放软瘾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问卷,找出不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差别.结果: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其软瘾行为发生率要显著低于未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而人生目标定位与软瘾行为的关系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软瘾行为与其职业生涯规划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因此大学生中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显得非常必要.

  • 影响卫生类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者:孙小娅;薛若雯;徐承萍;章文静

    目的:分析影响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因素,提出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对策和有效途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访谈,了解主要影响因素与产生原因.结果: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影响教师的在职提高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结论: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声誉,增强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的重要保障.

  •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医学院校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俞赤卉

    通过充分调研,医学部明确了医学院校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并据之设计五个能力模块的研修课程,探索多种教师培训模式,开展形成性评价,鼓励教学研究,激发教师潜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 基于三阶段综合考试建立淘汰制度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王媛;王云贵

    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教育时代,高校如果仍然延续过去“宽出”的传统做法,将会对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淘汰制度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建立科学规范的学业考核评价制度并有效与淘汰制度相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升教学质量,是高校面对大众化教育发展趋势应主动思考的问题.

  • 分层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探析

    作者:姚晓艳

    目的:探究ICU护理中应用分层分组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起本院实施分层分组护理管理模式,抽选其中50例ICU护理人员参与本次研究,对分层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以及人员工作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差异明显,且实施后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更为理想,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前后ICU护理质量变化明显,且实施后的ICU护理质量指标如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件书写以及院内感染率均比实施前要理想,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应用分层分组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调配人力资源,提高人员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

  • 地方医学院校公选课学生需求调查与分析研究

    作者:童渐;周丽霞;郑金平;都文霞;张亮;郝铭慧;马莹;李志伟

    了解地方医学院校不同年级大学生对公选课开设工作的态度,剖析学生喜爱的公选课.为地方医学院校公选课课程设置提供依据.调查发现建立全面的公选课课程体系刻不容缓,应充分利用各年级学生提供的信息,做好地方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医学科学类、文艺体育类、自然科学类选修课的整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开设不同性质和类别的课程.

  • 发挥大学医学中心功能 提升一流大学治理能力

    作者:苏勇林;李伟;王晓玲;何成奇

    文章简要介绍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教育近年来的发展情况,通过对比分析中美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异同以及中国国内一流高校医学国内外排名情况,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需要一流医学作为支撑,而建设一流医学的关键在于要根据国情和校情,充分发挥大学医学中心(部、院)代表大学统筹、协调和管理医学教育的功能,即是要着重提升医学管理服务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

  • 中药制药专业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作者:武文;赵小宁

    目的:中药制药专业是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新开设的一门新型战略专业,通过对学生专业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中药制药专业2011、2012和2013级总计142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大多数学生对中药制药的课程设置、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基本满意,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结论:结合问卷数据及学科现状,分析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和建议.

  • 医学生对遗体捐献的认知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郭乐倩;高磊;李静

    目的:调查在校医学生对遗体捐献的认知、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对遗体捐献用途了解相对较多,而对我国捐献方面的法规和捐献程序了解不足,分别占28.8%、26.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学生遗体捐献意愿程度与亲友是否捐献、有无接受宣传、年级、院系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亲友是否捐献、宣传、年级、院系是影响医学生遗体捐献态度的主要因素.应针对此实施干预,同时发挥医学生辐射作用.

  • 基于移动医疗法律风险分析下的医务人员培训效果评价

    作者:葛晓翔;张恩全;黄国琼;徐迪雄;刘国祥

    目的:研究移动医疗法律风险教育对于医务人员从事虚拟问诊咨询工作的指导效果.方法:选取附属医院100名在医院官网虚拟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人,其中观察组在医疗基础技术培训中增加移动医疗法律风险分析等教育课程,对照组仅给予医疗基础技术培训,比较两组医务人员在从事虚拟问诊咨询工作重的管理感知、安全态度以及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不良事件上报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管理感知以及安全态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不良事件上报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移动医疗法律风险分析的专项教育,能够让医务工作者在线上诊疗服务过程中清楚自身权责,更好地维护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益,推进移动医疗服务更加规范有序.

  • 基于案例分析的中美社区护理教育之比较

    作者:赵晓华

    以两所在中、美具有代表性的护理院校为案例,并结合文献检索、专家访谈,就中美社区护理教育的宏观背景、供需关系、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比较,提出中国社区护理教育改革对策建议:优化宏观政策环境,加强多层次的培训,重构教材体系和课程设置,加强师资认证和实践基地建设,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 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专业学生社区卫生实践综合能力培养效果评价

    作者:林先燕;杨胜文;韦亚丽;陆兴斌;周小艳;梁丽云;李钟艳;何绍前

    以我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45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学生通过三级三阶段模式培养后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开展早期接触社区卫生实践活动对树立全科医学理念、服务家乡、扎根基层、人际沟通、“三观”形成等具有很大推动作用,综合业务素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效果显著.开展三级三阶段培养模式是培养基层所急需全科医生的重要环节.

  • 医学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梅林;黄继东;罗长坤;王云贵

    为大力推行创新教育,全面检验学生各阶段医学核心课程的学习效果,第三军医大学分别在人才培养的三个关键阶段创设了阶段性基础综合、临床综合和实习综合考试.通过9年来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明显的导引作用.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作者:杨建辉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我国人口的构成将发生重大的变化,这将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医疗社会保障体制,尤其是对医疗、健康、养老体制的影响更是非常直接.为适应新的康复医学模式及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并力求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康复医学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文章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培养要求的全面发展,课程设置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这四个方面探讨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 过程性评价在护理学人文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郑一瑾;余桂林;刘静;程甦;李金萍

    护理学课程考核评价存在评价方式死板,评价内容机械,评价时机单一等问题.过程性评价主张对学生学习的动机态度、过程和效果进行三位一体的评价.对过程性评价在护理学人文课程中运用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实践,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总结.

  • 以第二课堂建设为视角的医学类高校医德教育思路创新研究

    作者:张一梦;曲相艳

    第二课堂建设是第一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医学类高校第二课堂建设较其他类型高校而言具有其特殊性,对大学生医德教育以及人文素质教育等具有更高的诉求.医学类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应该转换教育内容,增补医德素养、人文素质教育等内容;转变教育形式,提升其专业性、实践性,契合医学类大学生的特点诉求,实现第二课堂建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 移动学习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研究初探

    作者:周颖;王飞;刘阳;柳琳璠;边晓;曾志嵘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移动学习逐渐受到推崇和应用,在医学教育中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法,检索2000年至2015年中国知网(CNa)、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移动学习在医学教育中相关研究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期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主要研究内容,为医学教育中移动学习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 自主研学与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机结合——以预防医学本科教育为例

    作者:金辉;沈孝兵;方霞;尹立红;孔璐;王晓英

    由于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存在若干问题;而教育部推动的自主研学平台,为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改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促使自主研学体系建设与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 医学学术英语口语课程构建的探索

    作者:潘俊峰;邓其跃

    随着我国基础外语教学改革成效的凸显和高端人才培养需求的增加,医科大学开设学术英语口语课程势在必行.医学学术英语口语课程以输出驱动为理论基础,以任务型合作学习为教学途径,以外语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相结合为教学手段进行构建.同时,以第三军医大学20名八年制学员为教学对象进行了教学实践,旨在评估教学效果实现从基础英语到专业英语的过渡.

  • 以项目为导向架构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思路

    作者:王玉;赵伟春;余勤;张宇燕;万海同

    目的:探讨以项目为主线,案例、任务驱动为手段的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法:基于“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调整生物统计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按照CDIO的教育理念,围绕知识、能力、情感、素质四个层次目标,把案例和项目融入教学实践各环节,以我校相关专业2011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成绩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有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协同工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收集、分析、应用信息资料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升.结论:本研究可提供一个将CDIO理念应用于生物统计教学的可以借鉴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以利于培养高素质、适销对路、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技能型创新人才.

  •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董丽芳;叶国英;董燕艳;吴晓琴;韩慧慧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为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浙江省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5名临床护理专家进行访谈,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引导课程设置.结果: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分为基准性胜任力和鉴别性胜任力,根据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构建了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讨论:培养护生的岗位胜任力,课程设置只是第一步,建设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院校合作共同体建设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 慢性萎缩性胃炎行自拟理气活血益胃汤治疗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

    作者:侯正军

    目的:观察自拟理气活血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自拟理气活血益胃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胃复春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理气活血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营养泵在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杜爱卿;王玉萍

    目的:评价营养泵在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参与对象,其中胃癌术后患者23例,食管癌术后患者14例,重症危重患者8例,其余患者5例.患者均应用营养泵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评价患者的干预情况.结果:干预后有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恶心、腹胀、腹泻),无堵管现象.患者平均住院(10.2±0.2)天,且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后体质量有所上升,肛门排气平均恢复时间(52.1±1.2)小时.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回升明显.34例患者对干预服务持满意态度,14例患者对干预服务持一般态度,满意度为98%.结论:采用营养泵对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能够尽早恢复患者的胃肠功能,且其安全性较好,并发症率低,对患者的机体恢复有积极作用.

  • 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合治疗ICU重症肺感染的效果评估

    作者:张英

    目的:针对微生态制剂协同抗生素在ICU重症肺感染预防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ICU重症肺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9%、7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02、PC02、WBC水平与治疗前的比较,P<0.05.结论:在ICU重症肺感染患者的治疗中,对其实施微生态制剂协同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国内外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概述及发展前景展望

    作者:陈青

    适时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助产人才,是护理职业教育当务之急.研究国内外助产人才培养发展及现状,探讨我国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我国高级助产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浅谈慕课与中医药教育

    作者:刘艳莉;陈国孝;杜尔罡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基于互联网的现代教学模式,目前已在全球推广.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两者结合对中医药教育的推广将是机遇也是挑战.

  • 浅谈国外医学生职业认同形成理论

    作者:孙涛

    浅谈国外的医学生职业认同形成理论以及促进职业认同形成的三个关键的行为习惯:反思能力;人际关系;弹性力等,为医学人文和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 澳大利亚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与启示

    作者:许冬武;郑铭豪;陈正方;李章平

    澳大利亚全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世界上性价比高的医疗卫生体系之一.对澳洲全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总体概况、全科医师培养体系改革及其课程设置进行研究,为中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 重庆市城乡医疗资源空间分布差异与医疗教育培训间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建南;王云贵

    目的:分析重庆市城乡医疗资源空间分布差异与医疗教育培训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重庆市主城区和郊县各四家医院进行统计,主城区四家医院为西南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郊县四家医院为城口县人民医院、荣昌县人民医院、云阳县人民医院、忠县人民医院.采用SPSS 21.0比较卫生人员的工龄、学历、职称、分布等,对比分析其医疗资源空间分布及其从医人员的医疗培训教育.同时分层抽样调查重庆三个经济发展区农村基层卫生人员职称与学历结构,三个经济发展区包括1h经济圈、渝东北、渝东南.结果:重庆市城乡医疗空间分布存在城乡不平衡,在四家医院中主城区的四家医院占有较大的资源,其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与学历也普遍较郊县高.分层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h经济圈的高级职称占有67.6%,而渝东北与渝东南分别占有27.4%、5.0%.1h经济圈内的本科学历占有51.7%,渝东北与渝东南分别占有33.5%、14.8%.结论:重庆中心区域的从医人员基本受过较高的医疗教育培训,而农村从医人员的医疗教育培训普遍比城区低,城乡医疗资源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调查研究

    作者:夏欧东;梁文丽;梅奕洁;林琳;余杨;孙乐栋

    采用职业胜任力评价体系对381名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不同年级职业胜任力总分及各纬度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2)岗位胜任力、角色胜任力和其他胜任力受性别和学位类型影响(P<0.05);(3)职业胜任力处于中等水平,尤其核心胜任力总体偏低.学校应从课程设置、导师素质等方面着手提升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胜任力,尤其是核心胜任力.

  • 地方医学高校促进医学研究生全面发展培养模式的探索

    作者:张颖;秦树存

    文章从当前医学研究生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入手,结合地方医学高校学术团队建设中交叉学科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探讨了利用学科专业互补优势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 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科研训练方案之探索

    作者:吴一华;夏大静;俞方

    我国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培养方案正在日趋完善中,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学生在科研训练方面仍参差不齐,可提升的空间很大.本研究通过对浙江大学临床八年制学生进行早期科研指导,结合八年制学生的个人兴趣及后期欲选的临床专业,制定因材施教的科研训练方案,并采用融入式管理,强化执行力度.经过连续四届学生的科研训练,目前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临床八年制的科研训练提供了可借鉴的素材.

  • 吴茱萸热熨法促进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

    作者:王小怀;林斐

    目的:评价吴茱萸热熨法在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改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研究对象80例,均为妇科腹部术后患者,于本院2015年1月份到2015年12月份所收治.以随机的方式分成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后同时应用吴茱萸热熨法进行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结果:经相应干预后患者胃肠功能(肠呜音恢复、首次排气)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以实验组恢复佳,组间数据的比较经T检验显示P< 0.05,统计学意义成立;护理服务满意情况调查得出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更满意,与对照组满意度的比较经x2检验显示P< 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妇科腹部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可实施吴茱萸热熨法,使患者尽早恢复胃肠功能.

  • 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内分泌治疗的效果研究

    作者:施妙春;朱冬兰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乳腺癌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实行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1年后内分泌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内分泌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环境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症状程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依从性,降低乳腺癌的复发及对侧乳腺癌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效果观察与护理体会

    作者:郑文英

    目的: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的疗效以及护理干预进行探讨.方法:取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所收治的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肌注镇痛,实验组应用镇痛泵进行镇痛.同时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应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实验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 0.05.结论: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镇痛泵镇痛,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然而其不良反应较多,临床上需要配合相关护理干预.

  • 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

    作者:刘澄之;周雄英;俞君;汪月华

    目的:总结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措施,并观察其效果.方法:本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早产儿40例(对照组)及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早产儿40例(观察组)均行PICC,统计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比较两组患儿PICC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PICC导管留置时间、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上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经PICC并发症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陈列光;裴仁治;张丕胜;陆滢;刘旭辉;吴静怡

    目的:对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在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参与此次研究的对象均为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共40例,均于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2月份在本院接受治疗.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白介素-11治疗,实验组实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预后显示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明显,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 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小板情况差异明显,实验组的血小板恢复大值、血小板< 50×109/L的持续时间、血小板恢复至75×109/L、100×109/L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理想,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实验组的安全性理想,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其安全性和疗效比白介素-11理想.

  • 免疫预防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效果

    作者:何建中;王亮;蒋琦

    目的:探讨分析免疫预防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间我院接治的300例肝功能正常、HBsAg阳性孕妇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新生儿乙肝宫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免疫阻断率、新生儿HBsAb阳性率以及1年后HBsAb阴性转阳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乌司他丁联合肺复张法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缪时星;耿延青;宋于康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肺复张法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性及预后分析.方法:将62例ARD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实验组(常规治疗+乌司他丁),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和呼吸力学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动脉血气和呼吸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病死率仅为3.23%,低于对照组的19.35%,差异显著.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肺复张法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β2-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儿科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潘云芳;胡晓红

    目的:评价β2-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儿科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患儿12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62)与对照组(n=60),对照组单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患儿FEV1与FEV1%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其中观察组升高程度更显著(P<0.05).在复发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β2-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儿科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疗效显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率.

  • 头孢替安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方爱兰;叶冬桂

    目的:观察并分析头孢替安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8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单纯采用头孢替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患儿,采用头孢替安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减短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促进患儿的恢复,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阻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林松;凌辉;雒仁玺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联合感觉根部分阻断术(PSR)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情况比较.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单纯的PSR手术,观察组(60例)MVD术联合PSR术,术后18个月对患者随访评定患者的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手术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 (P<0.05).观察组的疼痛清除率86.7%,高于对照组的70.0% (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13.3%;观察组并发症率为16.7%,两组患者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VD联合PSR用于三叉神经痛治疗显著优于单纯MVD治疗效果,并且临床上同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 缺血预处理对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损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燕国;吴熙文;朱云森;郑敏巧;许建军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单侧下肢手术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C组和IPC组,每组各30例.结果:与T1比较,C组在T4时RI升高,在T3、T4时OI降低(P<0.05).IPC组在T1-T5各时点RI、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IPC组在T3-T5时血浆血浆IL-6、IL-8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减轻了机体炎症反应和肺部毛细血管和肺泡的损伤,从而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损伤起到预防作用.

  • 早期临床“三位一体”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探析

    作者:吕少春;汤方强;赵勇;李艳君;杨宇;宋汉君

    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围绕早期临床这一核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初步形成“一个方向、二种能力、三个结合”的“三位一体”实验教学新模式.通过课程整合和实施PBL教学等改革,探讨这种教学模式在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可行性与应用效果.

  • 早期干预对护生专业思想形成的影响

    作者:朱吟春

    目的:通过对新入学护生开展正性干预,从而帮助她们逐步建立正确而稳定的专业思想.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量表,对新入学的245名护生开展问卷调查,包括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和专业价值观,发现存在一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护生中开展护理人文教育、加强临床实践、学习专业政策法规等干预,然后使用同一张问卷表再次做问卷调查,并将两次调查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干预,护生对专业的认识和专业价值的判断明显改善,卡方检验P< 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早期干预对护生正确的专业思想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 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融入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药理学教学

    作者:周茹;姚婉霞;杜娟;李燕;李南;杨文莉;乔海琦;余建强

    旨在探索并实践将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融入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的药理学教学.从药理学教学大纲制定、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入手,提出药理学教学改革并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目标指导下完成.

  • 高等医学院校“三级三维”教师教学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作者:袁立军;魏屹晗;李晓霞

    天津医科大学结合教学实际,建立学分制管理的“三级三维”教师教学培养体系,即以网络为基础,采取校、院、系(室)三级管理和培训机制,针对新教师、中青年教师和临床教师不同层次的“三个维度”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体系,建设教师教学电子成长档案,根据培训内容构建教师教学能力综合评价指标,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和网络化管理.

  • 团体心理辅导对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新生人际敏感的干预研究

    作者:杨春燕;徐芳芳;张秋梅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人际敏感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SCL-90对546名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新生进行实名调查,筛选出人际敏感因子分≥2.5的被试30名,其中15名作为实验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15名作为控制组.采用前测-后测的实验设计,6周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再测.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人际敏感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P=0.984).实验组和控制组人际敏感因子后测得分均显著低于前测得分(t=6.896,4.241,P<0.01);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人际敏感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控制组人际敏感因子得分(t=-2.813,P=0.011).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新生的人际敏感有显著的干预效果.

  •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老年护理学教学设计

    作者:邹会静;范秀珍

    目前,我国相对滞后的老年护理教育尚无法满足快速老龄化所带来的日益增加的老年护理需求.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对老年护理学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创建满足自主、能力、关系三大心理需求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老年护理学的内部动机、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