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701
  • 国内刊号: 33-1050/G4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2-9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来茂德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基于“传承创新、社会需求”的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初探

    作者:黄真;钟晓明;陈建真;熊阳;王可

    实践教学是中药学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保障.中医院校当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以服务社会需求为导向,重新定位学科属性,改革中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 医学生英语口语焦虑、口语水平与交际策略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宪美;付有龙

    目的:对我国医学生英语口语焦虑的现状进行评估,并探讨其与口语水平和交际策略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英语口语焦虑量表、口语水平测试和口语交际策略量表对109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测试.结果:医学生英语口语焦虑得分为(96.11±17.196)分,口语焦虑与口语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口语焦虑与交际策略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医学生中等程度地存在英语口语焦虑问题,有效的交际策略能降低口语焦虑,提高口语水平.

  • 我国医学微课教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作者:吴李鸣;蒋国平;沈晔;王伟林

    目的:了解我国医学微课教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方法:对2012-2017年收录在CNKI的797篇医学微课教学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医学微课教学论文发表数量增长迅速,篇次被引频数为2.2次,研究主要集中于高职和专科学校,学科主要分布在护理学和基础医学专业等.结论:应通过扩大微课在医学临床带教和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范围、建立多媒体制作中心、开发医学微课教学APP或微信公众平台等措施来推进医学微课教学的应用和研究.

    关键词: 医学 微课 文献计量
  •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入职后流行病学需求调查分析

    作者:严俊霞;邓静;廖鑫;石婉萤;刘爱忠;周价;李杏莉;谭红专

    为了解流行病学教学内容是否满足工作实践和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需要,对本校2011-2015届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73.7%的毕业生认为所学知识基本满足工作需要,仍有18.5%的毕业生认为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该调查全面了解预防医学毕业生实际工作中对流行病教学内容的需求,为预防医学本科生流行病学课程改革提供了依据.

  • 医学信息学专业概念图教学评价实践探索

    作者:孙丽;邹俊强

    概念图由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4个基本要素组成,可以直观表达知识结构,能有效地呈现思考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阐述了概念图3种评价方式,即填空式、结构式和开放式概念图,并针对不同的评价方式,提出了不同评价标准,通过实验对概念图的检测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概念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评价工具.

  • 基于网络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傅媛;孔坚秋;道焰;宋志宏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级临床医学八年制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式学习,对照组实施传统法学习.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测试成绩、信息素养、沟通合作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新学习法可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与知识运用的能力.

  • 武汉大学医学院学生双语教学的调查报告

    作者:张芮;宋启斌;付振明

    近年来,武汉大学医学部进行着有关双语教学的改革.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的方式,调查了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满意程度,分析不同英语水平、学院、年级、专业等条件下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程度,从而为医学生双语教学提供反馈和建议.同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医学双语教学方法.

  • 医学专业与英语专业中英词汇元记忆预测判断精度对比研究

    作者:吴迪;肖文杰;张正厚

    以中、英文词汇为研究材料,在学习—再认(回忆)—判断的研究范式中,考察临床医学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的元记忆预测判断精度问题.通过研究加强以临床医学为代表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监测能力,发展语言教学理论,探索教学改革方法,提升医学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军校医学生羞耻感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孟凡超;董薇;魏存;毛晓飞;许翔杰;李群;李密

    采用大学生羞耻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该学期学业成绩.结果表明羞耻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良好,适合在军校医学生中使用.个性、行为分量表高于常模(边缘显著),总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分,个性羞耻感得分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边缘显著),高个性羞耻感学生学业成绩更好.提示管理部门应关注学生个性羞耻感的教育.

  • 现代临床医学本科生Ⅱ类通识课教学内容改革与模式构建研究

    作者:黄河浪;曾妮;吴磊;邱逸樵;林菲;邓鹏飞

    在分析临床医学本科生Ⅱ类通识课教学现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和同类院校该类课程的改革经验等,创造性地重构了临床医学本科生5类20门Ⅱ类通识课的模式;采用Delphi法对该模式的重要性、可行性、合理性进行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就课程类别与门别的权重进行分配;同时对课程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分析,并归纳为12个素养指标;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还就该通识课与其他学科的共性与特殊性问题、现有知识的延续与创新问题、教与学的创新等进行了系统的思考.

  •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临床药理学PBL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梁宇;赵春阳;王可可;陈希;曲连悦;易涵;李菲;姜明燕

    目的:探索OSCE在临床药理学PBL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应用OSCE考察中国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75名学生对PBL教学与传统教学授课章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OSCE考核结果显示PBL教学显著优于传统教学;考核难度系数0.69,总区分度指数0.44.结论:OSCE适合PBL教学效果评价.

  • 现场开放型实验模式在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于佳;唐玄乐;张云波;孟繁宇;那晓琳

    环境卫生学实验是环境卫生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深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将环境卫生学实验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并为学生创造现场实践机会,使现场开放型实验成为综合性实验的一种延续、补充和深化,探索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多元化的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模式.

  • SPOC模式在医学独立院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中的应用

    作者:姚红艳;马世坤;张晓阳;薛姣

    随着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而医学高等院校作为专业性极强的院校,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中的角色作用越来越被社会认可.本文探讨了SPOC模式对提高教学秘书的自身素质的作用,以期更全面地加强教学秘书队伍的建设,提高医学独立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 学生自主授课法在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郑星星;郭晓萍;李艳珍;李淑勤;王元明

    目的:探讨学生自主授课法在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汾阳医院实习的72名临床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n=36).实验组采用学生自主授课法,对照组由带教教师轮流授课,内科实习结束,通过考核成绩、调查问卷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考核成绩、教学方法认可度、患者对实习生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学生自主授课法能有效提高内科实习教学效果.

  • 临床路径模式在骨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韩燕娜;陈亚波;陈丽文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引入骨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入科的实习生42人,根据入科时间分成对照组(21人)和实验组(21人).实验组采取临床路径带教管理模式,建立阶段性的临床教学规划,同时显著实习完成目标;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带教模式.之后比较两组实习生考试成绩和护理带教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工作主动能力达到85.7%,应急配合能力71.4%,无菌操作能力90.4%,均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护生对带教模式满意度(61.9%)明显低于实验组(95.2%)(P<0.05).结论:临床路径带教模式教学流程更加规范,可以有效提高实习生实习质量和带教效果.

  • 医患沟通教学应用于维吾尔族、汉族医学生儿科临床实习的研究

    作者:张晓英

    目的:探讨医患沟通教学应用于维、汉医学生儿科临床实习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在某医院儿科临床实习的维、汉医学生44名,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医患沟通教学,通过出科考核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医患沟通教学在维、汉医学生儿科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医学生理论考试的得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汉族医学生在患儿家属评价的得分上低于维吾尔族医学生,两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科临床实习中运用医患沟通教学,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了实习质量;维吾尔族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更成功,医患信任度更高.

  • 微信平台联合PBL教学法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初探

    作者:王艳;高卓;唐芳兰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联合PBL教学法在妇产科规培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26名住培医师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PBL教学,实验组采用微信平台联合PBL教学,出科时进行问诊病历书写考试、理论考试及技能考试.结果:除理论考试成绩外,其余考试成绩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平台联合PBL教学方法在规培中发挥了有效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及推广.

  •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五年制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尤琳东;付真彦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都是近年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的现代课程教学方法,而且这两种教学模式也已成为推进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教学改革内容之一.文章从具有高度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心血管内科学教学着手,将CBL与PBL融合应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作者:曾卓辉;廖英扬;杜宇康

    目的:探讨在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12月46名骨科实习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教学法,实习结束将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组整体考核成绩要优于传统教学法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教学法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组.结论:实施临床路径教学法带教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培养了骨科实习生临床思维,有效提高了实践能力,学生满意度高.

  • 翻转课堂结合早接触临床教学模式在儿童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施俊;张豪;毛敏;彭兴春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结合早接触临床教学模式在儿童口腔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早接触临床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教学完成后,定性和定量分析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翻转课堂结合早接触临床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 蓝墨云班课辅助人体局部解剖学传统教学的实施和评估

    作者:刘芳;许家军;蔺海燕;潘昌霖;杨向群

    人体局部解剖学涉及人体各大局部的层次、结构毗邻位置关系、血供和神经支配等,传统教学以学生课堂解剖操作为主,教师讲解提示、巡回指导为辅.为进一步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应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创建并应用“人体局部解剖学”蓝墨云班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锻炼其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有力地辅助了传统教学.

  • PDCA循环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缪莲英;姜宁;陈音

    目的:探究pDCA循环理论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实习的90名儿科临床实习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PDCA循环理论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对比两组临床带教情况和考核成绩.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的实习生,经实习带教之后实验组学生的出科理论和操作成绩均显著较高,且对带教工作的评分也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儿科临床实习生,采用PDCA循环理论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实习生的实习成绩和护理工作能力,并取得显著的临床带教效果,增加儿科专业选择意向比例,提升临床带教质量,具有极高价值.

    关键词: 实习教学 儿科 PDCA
  • 不同教学模式在留学生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彭国平;袁圆;张侃;柯青;周佳佳;唐敏;郑旭宁;罗本燕

    目的:比较不同教学模式在留学生神经病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2-2015年期间75名医学院本科留学生的神经病学临床教学的数据,根据主要带教方式分成传统模式教学组,案例为中心的教学组和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组,结合问卷反馈、考试成绩、后续发展等三方面指标,分析带教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评价不同带教模式在留学生教学效果上的差异.结果: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主要包括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学生与带教老师之间、学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困难以及专业英语教材和教学模式上的不足所导致的理论掌握程度受限.案例为中心教学组的留学生对教学反馈的正面评价比例相对高,理论考试成绩的平均分更高,但三组教学模式下的留学生攻读高一级学位的比例并无显著差异.结论:将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应用于神经病学临床带教中有助于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临床教学效果.

  • 全程导师制在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林小平;吴文雪;傅银敏;薛墨

    目的:探究全程导师制在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新招的40名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新护士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组与B组,每组护士各20名,给予A组护士采用常规带教模式进行培训,给予B组护士采用全程导师制进行培训,对比并分析两组护士的培训效果.结果:经过培训后,A组护士的综合素质明显比B组护士低,且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护士的带教总满意率明显低于B组(80.00%<100.00%),组间差异率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护士采用全程导师制,不仅能有效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还可提高其对带教的满意度,使得医院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 医学寄生虫学实验课混合式教学初探及效果评价

    作者:王春梅;吴焜;刘敏;顾金保;彭鸿娟

    混合式教学(Blended Teaching)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与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掌握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为配合医学寄生虫学混合式教学,在预防医学相关专业及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开展混合式实验教学研究,通过课堂设计、教学实践、问卷调查及考核成绩分析,比较在混合式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下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混合式实验教学的学生接受度更高,提高了医学寄生虫学的实验课成绩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全面开展医学寄生虫学混合式实验教学建立了方法和基础.

  •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作者:张东淑;陈芬;丁懿宁;莫谨楠;江宇宁;吴彤;凌叶丽;陈姗姗

    为探索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及其在高校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开展针灸学混合教学课程实践.通过对课程教学质量、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教学实施效果等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其教学内容、方法、结果均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有助于实现深度学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何红娟

    目的:探讨以案例为基础(CBL)的教学法在肛肠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实施与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肛肠外科实习的60名护生作研究实验,并根据实习时间分组,对照组(2016年1月-12月)接受传统模式带教,实验组(2017年1月-12月)接受CBL教学,观察两组的理论成绩、自身综合能力提升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相对对照组在理论成绩考核优良率明显提升,达到9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生在独立思考能力、学习效率及协作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教学法在肛肠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实施是一种可行教学策略,值得推广.

  • 技能竞赛促进医高专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的探索

    作者:张业霞

    目的:探索技能竞赛对医高专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的影响.方法:以我校2015级检验专业1-6班为研究对象(实验组),2014级检验专业1-6班为对照组,在实验组全体学生中开展微生物学检验技能竞赛,对照组沿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未举办任何竞赛活动,课程结束后对两个年级的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结果对比分析,并对实验组进行技能竞赛活动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成绩(90.2±9.3)分及实践技能成绩(93.6±8.4)分均高于对照组(82.5±11.8,85.3±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学生对技能竞赛满意度较高.结论:技能竞赛对学生检验技能及综合素质培养有重要推动作用,值得今后广泛开展.

  • 评价量表在生理学学生自主授课中的应用

    作者:方燕;饶芳;印媛君;杨琰;潘小平;储利胜

    学生自主授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评价量表在学生自主授课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从实施的对象和方法、实施后结果、评价量表作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评价量表在学生自主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步骤、产生的效果,该种教学方式的学生反馈以及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等内容.评价量表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授课能够很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 显微数码互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医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侯茜;胡锋;张帆;龙凤;孙少伯

    目的:分析显微数码互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应用于高等中医药大学医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效果差别.方法:将学生分为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进行实验教学,通过对两组学生的成绩分析与问卷调查,评价两种教学法的效果.结果: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组学生考试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教学效果更好.结论:显微数码互动教学运用于高等中医药大学医用生物学实验教学,拓展了教学空间,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及思维模式.

  •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问答方法在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石芳;李彦;申英英

    目的:探索如何开展课堂问答更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方法:以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20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中采用实验对照方法.结果: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及课堂回答准确度,并进行问卷调查.结论:从四个环节开展课堂问答更能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目标式教学法在老年病科护理带教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桑秀芳

    目的:分析在老年病科护理带教管理中应用目标式教学法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入科的92名护理实习生、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入科的98名护理实习生分别作为此次探究性实验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目标式教学法带教);带教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结果:实验组护理实习生的综合能力考核、学生对带教模式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实习生工作的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病科护理带教管理中应用目标式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带教老师、护理实习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促进科室护理质量的提高,从而推进护理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 PBL教学法在全科医生职业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刘继斌;张亚民

    为适应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全科医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探索适用于全科医生职业能力培训的教学方法,为提高新时代医改背景下的全科医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 肌学教学中与关节动作联系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效果比较

    作者:刘钦;张洁;程亚涛;胡明一

    目的:通过与关节动作联系的方式进行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效果对比,寻找更好的肌学教学方法.方法:2016级护理本科班随机划分为传统教学班和与关节动作联系的教学班.结果:与关节动作联系的教学班平均实验考核成绩及平均理论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班.结论:与关节动作联系的肌学教学方式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 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法在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薛世航;黄芳;陆振一

    目的:对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60名普外科实习生,均为我院2017年1月份到2018年1月份收纳.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0人,实施传统带教;实验组30人,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观察两组实习生的带教的情况,记录、分析和比较患者的考核成绩、带教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均较高,P< 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带教满意度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普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可提高普外科的带教质量,提高实习生的考核成绩以及综合能力.

  • PBL式翻转课堂教学法在症状诊断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汤晓静;庹素馨;孙丽君;郁胜强;刘亚伟

    目的:探讨PBL式翻转课堂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教学对象随机分为PBL式翻转课堂教学组(实验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实验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观看微课视频并提出讨论问题,教师通过引导推进学习进程.结果:实验组专业测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PBL式翻转课堂教学法能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条件下,引导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基于团队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口腔颌面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林检生;杨奔;张琳;吴丹;谭劲;陈安

    目的:探讨基于团队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口腔颌面解剖学实验教学应用中的效果.方法:以口腔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基于团队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行问卷调查及尸体标本综合评估的手段.结果:基于团队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和标本制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团队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口腔颌面解剖学的实验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聚类分析

    作者:张莉;李晶华;王竞;马天娇;孔璇;吴晓辉;苏国范;郭倩君

    目的:探讨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和聚集模式.方法:方便选取吉林省某综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部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有89.1%的大学生存在两种及以上健康危险行为;高危险组男生、不喜欢本专业、学习成绩差及超重或肥胖的大学生发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比例高于中危险组和低危险组.结论: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较为严重,高危险组大学生危险行为的聚集现象更为明显.高校教育者应针对不同危险程度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活动.

  • 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调查及研究

    作者:陈艳;沈水能;陈韶华

    目的:分析参加临床类别医师资格考试考生的成绩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2016年浙江省省直考点临床类别医师资格考试考生的报名信息及实践技能考试结果,分析考生的考试通过率;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考生对考试的设置、各站点难易度、考官执考水平等方面的反馈.结果:临床科室的考生合格率明显高于各辅助科室;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合格率明显低于执业医师;各考站间的合格率存在显著差异.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考生对考试组织的满意度较高;在考试站点上认为体格检查和基本操作考站相对较难.结论:省直考点考生实践技能考试合格率总体较高,辅助专业及辅助岗位的考生合格率有待提高;考生对各考站难度的自我认识与考试结果存在差异.

  • 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白亚娜;程宁;胡晓斌;申希平;李娟生;裴泓波;任晓卫;郑山;王敏珍

    通过改革传统大学培养方式,构建新型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产、学、研”结合、校内培养与校外实践结合,在科研实践中使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 医学专业视障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特点分析及引导策略研究

    作者:马慧莹;刘健康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就业压力不断加剧,医学专业视障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更加凸现出来.为深入了解医学专业视障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挖掘他们的先天优势及潜力,帮助其更好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本文对当前视障生就业价值取向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其就业价值取向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就业价值引导策略.

  • 大学生校园贷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泰山医学院为例

    作者:韩高超;戎会芹;高乐强;孙艳敏;陈学禹;王慧敏;陈强

    了解大学生校园贷的现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本校大学生742人,由培训合格的调查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收集.探讨多种因素与使用校园贷的相关性,提高对“校园贷”的隐患和风险的认知度,为减少不良校园贷的使用人数提供科学依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校园贷的可能性是多个影响因素作用的结果,需积极采取有效地措施,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 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作者:胡吉富;张元元;赵建勤;范佳智;蒋梅;王斌

    为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卫生队伍建设滞后与卫生事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问题,自2010年国家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大理大学自2010年至今已经培养了200名和正在培养730名国家和省两个层面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本文结合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定位,对我校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进行总结.

  • 医学生心目中的医学楷模调查与分析

    作者:石嫣;申宁宁;张意;李忠彦;曹永福;于双成

    为了解医学生心目中的医学楷模及其崇拜的缘由,对四所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许多体现着医学精神,充满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古今中外医学楷模是医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医学生的医德意识与医德观念有待强化;医学院校的教学,尤其是医学人文教学对医学楷模典型事迹的宣传、弘扬有待进一步强化.

  • 我国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校训现状分析与研究

    作者:戴萌娜;张建华;滕文杰;周珊

    目的:了解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校训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为推动医学院校校训建设提出对策建议.方法:对我国47所地方高等医学院校训内容、结构、来源、展示等情况进行统计描述与对比分析.结果: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校训存在雷同现象明显、医学主题缺失,不够重视校训等问题.结论:立足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医学精髓;明确办学理念,展现学校文化特色;重视校训功能,全校参与制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校训 医学
  • 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中肿瘤内科医生专科培养的反思与探索

    作者:王娴

    肿瘤病人的增加,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的飞速发展,导致肿瘤相关科室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肿瘤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决定了多学科综合诊治(MDT)是使肿瘤患者获得大治疗收益的正确模式.作为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肿瘤内科医生是给患者提供先进、全面和系统服务的关键.因此,通过规范严格的入门教育和继续再教育,培养优秀、足量的肿瘤内科医生是使MDT模式达到佳化状态的保证.

  • 综合信息服务在远程学生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陈妙研;叶璐;方燕

    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质量的保障,建立一个规范、高效的日常办公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学习中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督促、指导,既提升了服务质量、增进师生互动,减少远程学生的学习孤独感,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也使学习中心的日常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电子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 医学生职业精神研究进展

    作者:秦岭;周诣;石晓兰

    医学职业精神是医学伦理的核心之一,作为医学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学人文的发展意义重大.医学生院校教育是医师成长的基石阶段,加强医学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十分重要.近年来,与此相关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该文试从医学生职业精神评价体系和促进方法等着手,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作一回顾.

    关键词: 医学 教育 职业 综述
  • 临床医师院校教育阶段胜任力研究

    作者:张先福;王宇;王春平;吴学谦

    主要采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和行为事件访谈等方法,探索临床医师院校教育阶段的胜任力要素,为医学院校有针对性的提出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和实施策略,完善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 高职护生人际关系困扰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高晶磊;梅松丽;高婷婷;张涵;孔一西;秦泽盈;扈月阳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现状相关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合理建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97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护生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65.8%,存在严重人际困扰学生占16.7%.不同生源地、不同年级和独生/非独生的高职护生在人际困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高职护生的人际关系与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职护生人际关系困扰检出率较高,人际交往能力存在一定困扰;父母教养方式对学生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

  • 中医学“5+3”一体化专业模式设计与思考

    作者:史亚飞

    系统分析中医学“5+3”一体化专业的设置情况、特点.从“本硕融通长学制是基础、一体化模式设计是根本、教育过程三阶段有机衔接是关键、师承教育有机融入是特色”四个方面提出对“5+3”一体化培养模式设计思考,为5+3模式各个阶段设计提供借鉴.

  • 临床本科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许守平;杨玉美;张建;万琳;王佩元;张金锋

    目的:了解临床本科学生(以下统称临床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样,抽取哈尔滨市某院校的353名临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临床学生心理健康得分(149.39±54.58)分,以强迫症状因子得分高.就读专业是否符合个人意愿是临床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院校应制定有效措施,通过拓宽学生专业选择途径、引导学生自主理性选择专业、推行主辅修教育制度等对策,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对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启示

    作者:魏静波;马思琪;曲银娥

    传统医学教育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使知识体系人为割裂,制约了学生对人体、疾病的整体认识和临床思维形成.“十一五”以来,随着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医学教育更加强调系统性和整体性,推进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克服分科教学模式弊病,势在必行.

  • 美国卫生信息学专业课程体系调查分析

    作者:马晓宇;张晗;赵玉虹

    收集美国31所院校卫生信息学及其相关学科的课程信息,采用大学课程总表(College Gourse Map,CCM)分类体系对课程进行分类,终获得美国卫生信息学教学的学科覆盖面、核心领域及各院校的教学特色领域等信息,并与IMIA针对BMHI专业人员提出的国际性指南相比较,以了解美国卫生信息学教育与国际标准的符合程度,为我国医学信息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 基于妇产科学在线精品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应用

    作者:盛少琴;刘佳俐;李东胜;赵静;李瑞兰;赵蕾

    目的:探讨基于妇产科学在线精品课程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2013级五年制本科作为混合式教学组,2012级作为传统教学组,对比分析在妇产科学的教学效果.结果:混合式教学组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技术改变了高校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妇产科学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结合线上线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发挥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学质量.

  • 高职高专临床专业临床实践技能课程改革初探

    作者:吴照明;高素珍;孟凡勇

    目的:扎实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提高临床实习适应能力和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通过率.方法:按照临床实践技能独立开课,对在校生进行包括病历书写、体格检查以及以内外科为主的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的强化培训.结果:实验组中,期末考试和毕业考试中实践技能平均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5.22±8.519 vs 69.75±7.891,80.04±8.997 vs 76.68±8.834),毕业一年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通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3.640,P=0.000.结论:临床实践技能课程能明显提高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值得应用.

  •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的价值研究

    作者:黄一睿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价值.方法:选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临床标本56759份作为参考组,选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临床标本50351份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研究组痰液、尿液、分泌物标本检出阳性率和参考组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液、脑脊液标本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不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均不相同,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血液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研究

    作者:凌丽燕;陆毅梅;陆卫良;吴晓燕

    目的:了解嘉兴地区血培养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方法:收集嘉兴地区感染患者血液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头胞西丁纸片扩散法确认MRSA,E-test法测定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比较MRSA与MSSA对万古霉素MIC值的差异.结果:MRSA与MSSA对万古霉素MIC几何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嘉兴地区血液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MR-SA对万古霉素MIC值高于MSSA.

  • 二妙散免煎颗粒与传统饮片中有效成分含量对比分析

    作者:刘德志;张世亮;章飞霞;林君

    目的:对比分析二妙散免煎颗粒与传统饮片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对比二妙散免煎颗粒与传统饮片中盐酸小檗碱和苍术素的含量.结果:二妙散免煎颗粒与传统饮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2.66 mg/g和12.53mg/g,苍术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8 mg/g和1.42 mg/g.结论:二妙散免煎颗粒中有效成分含量与传统饮片相似.

  • 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接受不同营养支持治疗对脏器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江涛;吴国伟;诸葛毅

    目的:评价分析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接受不同营养支持治疗对其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8例危急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各有84例的A组与B组,A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B组采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脏器功能.结果:治疗2周后B组的肝、肾功能及脑、肺部损伤程度评分均明显较A组优,且P< 0.05,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场外+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其脏器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中SCF表达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国栋;张诗吟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中SC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2016.10-2017.04提供的寿命3-4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饮食诱导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随机分为高半胱氨酸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15只,高半胱氨酸组大鼠食用正常鼠类饲料(0.49% g/g蛋氨酸+0.34% g/g半胱氨酸+0.0006% g/g叶酸)+1.2% g/g半胱氨酸,对照组大鼠食用正常鼠类饲料.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提取心肌组织总RNA并检测SCF mRNA水平,并心肌组织中SCF蛋白水平,然后对两组大鼠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心肌组织SCF mRNA水平表达、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半胱氨酸组与对照组大鼠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高半胱氨酸组与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中SGF mRNA表达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高半胱氨酸组与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SCF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抑制了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中SCF表达,从而促进从SCF诱导的干细胞向心肌梗死区域归巢的减少,从而对梗死后心肌修复进行抑制.

  • 青鹏软膏联合地奈德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

    作者:俞利青

    目的:观察青鹏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对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份至2017年3月份在我院就诊的慢性湿疹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采用青鹏软膏联合地奈德松乳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外用地奈德松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持续随访,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和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为1例(1.4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发现,对照组复发率(30.0%)高于治疗组(4.17%)(P<0.05).结论:青鹏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疗法治疗慢性湿疹比单用地奈德乳膏更安全,复发率更低.

  • 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肺内小结节定性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夏英意

    传统的胸部平片及普通CT对肺内小结节的检出率较低,随着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目前对肺内小结节的检出率已有所提高.本文对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肺内孤立性小结节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肺内小结节定性中的诊断价值和分析,延长患者生命,并且全部需要进行高分辨率CT平扫加增强扫描,进行判断定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 胃窗声学造影超声检查对上腹部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姜莹

    目的:评估胃窗声学造影超声对上腹部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部136例上腹部病变的患者.患者均经超声、增强CT或MRI,胃窗声学造影超声和病理活组织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标准,评估胃窗声学造影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及其对胃和十二指肠病变的显示率.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不同检查手段的诊断准确性有显著性差异(Hc=64.970,P<0.05).胃窗声学造影剂超声(x2=10.220,P=0.001)、增强CT或MR(x2=11.660,P=0.001)与常规超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常规超声(10.65%,14/136)比较,胃窗声学造影超声(15.38%,21/136)的显示率更高(x2=4.010,P<0.05).结论:胃窗声学造影超声可对胃和十二指肠等上腹部病变做出较准确的诊断,其诊断准确性与增强CT或MR相当、但高于常规超声,且不受到胃和十二指肠中的气体、消化液等的干扰.

  • 补中益气五苓汤结合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潘敏

    目的:探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方剂补中益气五苓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6-2018年间确诊并接受治疗群体,数字编序后随机将患者每组35例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分别采取常规西医慢性心力衰竭对症治疗、结合中医补中益气五苓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临床数据差异并归纳结合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治疗前,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改善,治疗后联合组各项指标更具优越性(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除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还可联合补中益气五苓汤,病情控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个性化疼痛护理对减轻急诊肾结石患者疼痛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高燕萍

    目的:深入分析对临床减轻急诊肾结石患者疼痛施以个性化疼痛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筛选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诊治的80例急诊肾结石患者,平均分配为探析组与对照组,各为40例.对照组施以一般疼痛护理,探析组施以个性化疼痛护理.将两组的NRS评分情况、护理满意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组在护理前的NRS评分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探析组的NRS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探析组的护理满意情况得到明显提升(P<0.05).结论:对临床减轻急诊肾结石患者疼痛施以个性化疼痛护理可在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患病痛楚,获取患者信任与满意.

  • 学生主导型实习规划在口腔修复学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作者:李敏;付小明;李赞;谭发兵;徐凌;喻娜

    目的:探索口腔修复学临床实践的教学新模式以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实习质量.方法:在重医医科大学口腔医学本科生修复学临床实习中,将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引入学生主导型的实习规划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出科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成绩进行教学效果的对照评估.结果: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操作考试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操作成绩优良的学生实验组显著多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以学生为主导的“学—教模式”相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升口腔本科实习生在修复学实践中的操作能力.

  • CTU形式的教学查房对培养规培医师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研究

    作者:徐珍娥;华子瑜;余更生;刘维勤;张钰;范颖

    通过比较传统临床教学查房和CTU(Clinical Teaching Unit:临床教学单元)形式的教学查房对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效果研究,发现CIU能显著提高规培医师的综合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包括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及其对自身能力提高的满意度,值得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

  • 形成性评估在八年制医学生儿科技能训练中的作用初探

    作者:薛莲;张晓蕊;丁明明;刘捷;曾超美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估在综合医院儿科技能训练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在儿科见习技能训练中,将43名八年制医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临床技能操作训练中,对照组22名学生采用实时纠错终结性评估教学方法,实验组21名学生采用回放纠错形成性评估教学法.教学结束后进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统计分析两组学生成绩,并调查实验组学生对回放纠错形成性评估的认可程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大多数实验组学生对该教学评估方法予以肯定.结论:在八年制医学生儿科见习技能训练中,引入回放纠错形成性评估可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适合应用.

  • PBL模式教学查房对实习医学生临床能力提升的研究

    作者:陈军亮;杨恩品

    目的:探讨PBL模式下的教学查房对实习医学生临床能力提升的影响.方法:将实习医学生42人随机分为PBL模式和传统模式两组,教学结束后进行临床能力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PBL模式医学生临床能力考核成绩得到明显提升,在医患沟通和自主学习上有较高的满意度.结论:PBL模式教学查房优于传统讲授法的教学查房,在中医学实习医学生的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

  • 教师标准化病人在提高临床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中的应用

    作者:陈彬;刘华;张永军;马智会;陶建平;胡雨;曾金美;王兴德;陈忠

    目的:探讨教师标准化病人(Teachers Simulate Standardized Patient,TSSP)在临床带教中对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心内科临床本科实习的学生随机分为两组:TSSP带教组和传统带教组,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GUE)及患者反馈调查表评价两组学生在出科时的医患沟通水平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习培训前,TSSP组与传统组的医患沟通能力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得分分别为(12vs13,P>0.05).出科时,TSSP组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优于传统组,得分分别为(23vs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科后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TSSP组患者满意度高于传统组(94%vs78%,P<0.05).结论:采用TSSP进行临床实带教能提高临床实习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中学科思维导图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肖洋;马丽晶

    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学科思维导图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利用其全景性和结构性特点,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整体思维能力和临床发散思维能力,丰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 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杨春晖;杨冰岩;赖春华;彭嘉恒;陈少波;吕峻峰

    目的:探讨提高实习医师与患者沟通能力的培训方法.方法:我院新生儿科轮转的实习医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采用加强医患沟通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结果:研究组各项考核结果高于对照组,相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目前的医疗环境,重视医患沟通,提高实习医师的临床技能.

    关键词: 医患沟通 培训
  • 新形势下提升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探索

    作者:李昱辰;刘宝英;吴传城;汪靖;任南;张文昌

    新形势下如何提升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技能是公共卫生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我校通过构建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公共卫生现场综合模拟实践、毕业论文实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社会实践等多维度的培养体系,探索实践技能培养的新模式.该培养模式使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 心血管疾病临床实习中逆向思维模式探索

    作者:吕永楠;张园园;戴雯玲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延伸至相关症状、体征及诊治原则,学生遵循疾病的正向思维模式,而临床思维却与之相反,需要逆向思考寻找疾病的病因.因此,在心血管疾病临床实习中,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临床分析判断能力,缩短学生从课堂到实践的过渡时间,能够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

  • 基于共情心理的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模式的构建

    作者:姜能志;李长江;孙琳;王艳郁;郭振涛

    共情心理在提升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方面的具有重要作用,在综合考察国内医学院校医患沟通教育途径的前提下,该研究从心理学课程开设、实习前培训以及临床教师带教的三个层面,构建了基于共情心理的医患沟通教育模式,以期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