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701
  • 国内刊号: 33-1050/G4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2-9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来茂德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监控能力标准的构建——基于教学学术的视角

    作者:刘楠

    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本科教育的生命线,而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着教育教学质量.其中,教师的教育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重要构成.教学学术理念的引入有助于高校教师对教育教学施以返身性的学术评判,意在据此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机融合三类知识,持续进行教学反思,加入教学共同体和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是基于教学学术构建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监控能力标准的突破路径.

  • 医学生自我概念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熊蓓蓓;孔雯雯;王珊;袁华

    目的:了解医学生自我概念与专业认同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抽取长春市某高校护理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370人为研究对象.应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及秦攀博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自我概念与专业认同之间呈正相关(r=0.201,P<0.01).结论:培养医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可有效提高其专业认同.

  • 早临床早接触在卓越医生培养计划中的应用——社区卫生服务实践研究

    作者:钟严艳;李晓南;季湘年;周东风;孟浦

    围绕国家医学教育及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早临床早接触教育实践基地,探索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中早期临床早期接触,以培养医学生的全科意识、人文理念以及临床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卓越医生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和教育体系,促进卓越医生人才教育体系改革.

  • 网上教学资源建立与相关手机APP应用初探

    作者:环诚;葛立新;张怡敏;史琳娜

    利用互联网,建立网上的教学资源与手机APP应用,是将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有关的教学资料,包括视频图片文字等,分门别类的放在互联网上,学生可以课下通过智能手机来访问这些资料,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并且通过课前课后的客观选择题提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的平台,了解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掌握.建立的网上学习资源比较丰富,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可以将学习资源分别设置难度为低、中、高三部分,不同学习水平及兴趣程度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来进行不同部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 普通大学医学生学习生活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马丽娜;于振海;贺斐;真晓雯;熊延连;张乃丽

    目的:了解普通大学医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方法:从学习时间、思想认识、参加社团、家庭情况、未来规划等方面对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校受调查的二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佳,对就业环境严峻性认识不足.结论:教育者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和长远的学习目标.

  • 学系主任在促进学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陈忻;刘长利;王满元;吴霞;许利平;龚慕辛;王秀娟

    该文以“学系主任在学科建设中能够发挥的作用”为议题,结合担任系主任工作的经验,在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学系学术活动、学系核心组管理的工作模式等多方面介绍了作者的认识和体会,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雷达图在医学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朱智威;朱亚鑫;白雪;曲波

    通过对雷达图分析法原理及各项评价指标的介绍,探索雷达图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为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和分析提供参考.文章以某医科大学2011-2013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例,将该校临床笔试科目分为两级指标进行分析并绘制雷达图,详细介绍了利用雷达图分析法对医学院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及结果解读.

  • 医学院校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动机影响的探究

    作者:叶洋;曾春燕;龚语苑

    目的:分析医学院校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动机方面的差异及关系,依据提高时间管理能力.方法: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借助SPSS18.0分析.结果: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动机明显正相关,且不同专业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学习动机有显著差异.结论:需开设专题训练规划课程、培养兴趣和强化自我调节,引导心理认同和组织支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行为.

  •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视角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作者:姚娓;王绍武;刘勇;吴佳颖;赵莉;张雪;刘晓岚;王乃琪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医学院校实现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目标的重要措施.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为保障临床医学生培养质量,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探索构建以“教学管理,专家评估,学生评价”为一体的“三维立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明确各级职责,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依据和流程,对临床教学各个环节予以监控,以全面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培养质量.

  • PBL结合CBL教学法对医学生的临床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梁敏余;李金秋

    目的:评价PBL结合CBL教学法对医学生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1990年1月至2016年3月国内外PBL结合CBL教学法对医学生的临床教学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614名医学生.Meta分析显示,PBL结合CBL教学法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结论:PBL结合CBL教学法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等临床综合能力.

  • 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林小莲

    目的: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血液化疗科护理学生84名并随机分组,实验组42名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模式进行护理教学,对照组42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并比较各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考试成绩评分、教学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化疗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教学模式可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与过硬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护士.

  •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实践研究

    作者:黄丽霞;叶红华

    目的:探究分析情境模拟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66名入科5年内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3名护士.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带教,实验组则在带教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观察并比较带教培训后两组护士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对此次培训的满意度.结果:经过带教培训,实验组的护士的平均理论成绩与实际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对于带教培训效果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综合技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 护理人才通用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作者:颜琬华;赵晓敏;李丽;张雪雁;方秀新;杨敏;乔昌秀;范燕燕

    目的:探讨通用能力在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培养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全日制护理本科2013级至2014级(每年级2个自然班)共25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学习中实施通用能力培养模式探讨和实践,并在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和通用能力量测评量表对学生的通用能力培养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和测评并与未开展通用能力培养的同年级同专业的并行班级相比较.结果: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发展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沟通能力、处理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和创造能力与培养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通用能力是可迁移、可培养的基础能力,将通用能力融入课堂,设计科学、可行的实践性课业和评价体系是有效提升学生通用能力及岗位就业能力的关键.

  • 门诊教学对中医学七年制临床能力提升的影响——以消化内科为例

    作者:蔡利军;徐毅;孟立娜;来平凡

    目的:以消化内科为例探讨门诊教学对中医七年制临床能力提升的影响.方法:2010级中医七年制实习生4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22人)及对照组(20人),对照组病房轮转8周,实验组病房轮转4周+门诊教学4周,结束后进行临床能力考核.结果:学生对于门诊教学满意度较高,实验组临床专业能力考核成绩明显提升.结论:门诊教学在临床教学中起重要作用,学生不论在自信心、主观能动性,还是在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及操作技能均有极大的提升.

  • 亲友健康管理实践教学对培养医学生全科思维的成效研究

    作者:谢珺;刘亚玲;李悔;丁弃;季湘年

    本研究旨在探索培养医学生全科思维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弥补当前医学教育中全科医学教育的不足.研究证实了医学生参与亲友健康管理实践教学的学习后,对以人为中心的全科医疗服务认识有显著提高,对全科医疗专业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特点等的理解和感兴趣程度均显著提高.亲友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是培养和促进在校医学生全科医疗思维与理念的有效教学形式,对丰富医学生全科医疗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该专业的执业兴趣大有裨益.

  • 以病人为中心的教学与模拟人教学在麻醉学教学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王强;关正

    目的:比较以病人为中心的教学与模拟人教学对临床医学本科生麻醉见习课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见习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98名,根据自然班级序号分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教学组(实验组,n=103)和模拟人教学组(对照组,n=95).实验组以病人为中心,见习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术前访视、麻醉计划的制定、麻醉实施及麻醉后随访,对照组通过模拟人教学完成以上工作.比较两组学生对于教学的满意度、麻醉计划制定情况、麻醉操作熟练程度及麻醉理论课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组学生对于教学的满意度及麻醉计划制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在麻醉操作熟练程度及麻醉理论课考试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病人为中心的教学可明显提高医学生对于麻醉见习课教学的满意度,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 Seminar模式在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陈慧;郑雪;张益

    目的:探讨Seminar模式在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取2010级麻醉本科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45人为研究对象,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讲授式教学法,实验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通过理论和技能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对Seminar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整体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Seminar教学应用到麻醉学本科临床实习教学中,方法可行、效果明显.

  • SP/OSCE培训体系在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中的应用

    作者:王玲珠;马肖容;马盼;刘原;徐孝军;屈育莉;刘瑛

    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我院近年来应用SP/OSCE体系考核临床医学生,并逐步完善.实践证明,完善的SP/OSCE体系解决了考试资源不足的问题,增加了考试内容,提高了考试难度,以考促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对临床技能操作的不断熟练,能更全面、客观和精确一致地评估学生的临床技能.

    关键词: 临床技能 SP OSCE
  • 管道护理三句式口诀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周玉梅;赵淑文;彭剑英;王旖斐;崔怡伟;丁怡

    目的:探讨管道护理三句式口诀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所有管道护理要点归纳为“妥善固定、保持通畅、观察记录”三句式口诀,分别用于护理本科生教学、入职3年内护士及工作3年以上外科系统护理教师培训中,分析培训后效果.结果:81.0%的调查对象表达了对管道护理三句式口诀运用效果的极大认可,18.5%的调查对象表达了对管道护理三句式口诀运用效果的基本认可,仅0.5%的调查对象表达了对管道护理三句式口诀运用效果的不认可;培训后护理本科生、入职3年内护士管道护理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成绩明显提高(P<0.05),工作3年以上外科系统护理教师的带教满意度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管道护理三句式口诀适用于各种管道护理,值得在护理教学和临床推广中应用.

  •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带教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康志敏;吕小伟;陈玉芳;秋姗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骨科护理带教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骨科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轮科实习的护生60人为研究对象,按入科时间分为实验组33人和对照组27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带教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结果:实验组日常教学查房、专科操作、健康教育、学习纪律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骨科护理理论考核及技术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提高护生对骨科理论和技术操作的掌握程度,并促进护生综合能力提高,同时促进带教老师教学行为规范性,提高教学能力.

  • 护理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研究

    作者:伊静;沙丽艳;廖婧;刘珩;董建俐

    目的:编制护理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并进行量表的信度及效度检验.方法:成立专家小组,形成护理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条目;通过德尔菲法专家咨询,依据专家意见进行量表条目增加、删除或修改后形成预试量表;应用于30名本科护生后,收集该量表的相关数据,分析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结果:护理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包括8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α为0.780,各维度的Cronbach's α为0.749-0.762,量表分半信度为0.885;量表主成分法提取1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55.445%,与量表构想一致,评价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结论:护理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符合测量学要求,可作为本科护生临床护理能力的评价工具.

  • 提前告知随堂小测验对消化内科临床见习阶段小讲课教学效果的影响

    作者:杜正光;张声生

    目的:探讨提前告知随堂小测验方式对消化内科临床见习阶段小讲课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消化内科临床见习阶段学生,分为提前告知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课堂情况和随堂小测验成绩.结果:提前告知组小讲课课堂秩序好于对照组;听讲的认真程度好于对照组;在启发性提问回答环节提前告知组表现优于对照组.提前告知组随堂小测验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提前告知随堂小测验方式可以提高消化内科临床见习阶段小讲课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临床教学工作中值得借鉴.

  •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的“院科联合”分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效果

    作者:袁丽杰;苏晓杰;戴红

    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其融合了多学科、多技术等独特应用在医学检验领域中占有主导地位.如何通过实验课程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在检验方法学、实验种类、检验项目等教学内容上体现出特色和优势,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临床第一线对技术人才的需要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 TBL联合CBL教学法在传染病见习中的应用

    作者:杨春;简平

    目的:探索TBL联合CBL教学法在传染病见习中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组采用TBL联合CBL教学法,对照组教学法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结果:TBL联合CBL教学组优于传统教学组的理论考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5),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TBL联合CBL教学法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法(P<0.05).结论:TBL联合CBL教学法有助于弥补传染病示教病例的相对不足,提高临床研究生对传染病的学习兴趣,提高见习质量.

  • 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作者:林勤

    目的:观察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名护理实习生,平均分为2组,各30人.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带教结束对两组护理实习生的出科考核成绩、临床带教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实习生的理论成绩、综合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主收集所需资料、自学能力较强、掌握理解所学知识、评判性思维能力、同学协助精神、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专科护理实习效果、完全取代常规教学法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较常规教学法好.

  • TBL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法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宓伟;曲巍;石塔拉;衣卫杰;练武;尹淑英

    目的:探讨TBL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法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2011级预防医学专业1班47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2班50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TBL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法,通过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课程考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综述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和总评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成绩(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TBL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学生对LBL教学的满意率(P<0.01).结论:T地为中心的多元教学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沟通、合作、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 网络互动平台在内科学教学中的联合应用研究——以甲状腺结节为例

    作者:王一然;翟骁;何逸飞;陈榕;王雅杰;袁鹏群;王奇金

    目的:探索微信等互动软件在内科(以甲状腺结节为例)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在2013级本科生随机选取2个班级,分为微信班(实验组)和普通班(对照组).微信组学生使用微信、“Hi现场”以及“问卷星”等预习、上课和答题;普通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通过调查,获得学习反馈.结果:微信班和普通班的随堂测验分数分别是(77.58±16.64)分和(72.73±19.53)分,P=0.027;并且微信班的学生反馈收获更大.结论:微信、“Hi现场”以及“问卷星”等互动软件能提高甲状腺结节大班课教学的效果,值得在内科教学中应用.

  • 阅片比赛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刘畅;李迎秋;孙晓峰;宋厚盼;陶穗菲;刘梦琳;赵爱明

    目的:探讨阅片比赛应用于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在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级中西医结合专业随机取4个班,2个小班采用教师传统教学方法(对照组),2小班进行阅片比赛融入传统教学中(实验组),终进行试题考试和问卷调查,分析两种教学方法的终效果.结果:客观考试结果表明,实验组期末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阅片比赛能够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 基于Moodle的混合式学习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吕岩岩;李铮

    目的:探讨Moodle平台下混合式学习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护理学专业2014级162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在Moodle平台下开展网络学习、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结果:调查发现所有学生至少有一种上网终端,为开展网络学习提供了保障;59.25%的学生每周至少登录一次Moodle进行网络学习;87.04%的学生愿意进行混合式学习.结论:基于Moodle的混合式学习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 T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吴蒙

    目的:研讨开展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BL)对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0名护生按照随机数表法归入两组(40名/组)试验,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实验组接受TBL教学法,教学结束后对比评估两组的考核结果.结果:实验组合理论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调查显示,实验组的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均显著提高,相比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运用TBL教学法能够明显提升护理教学质量,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 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内分泌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火睿;田书信

    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教学(TBL)整合案例教学(CBL)在内分泌教学中的应用及成效.方法: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两个班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采取TBL结合CBL教学法,对照班采取传统教学法教学.结果:实验班理论考核成绩和教学效果综合评价均优于对照班(P<0.05).结论:TBL结合CBL教学法应用到内分泌教学中提高了教学质量.

  • 医学统计学中假设检验基本思想的教学方法探讨

    作者:俞慧强;刘勇;李悦;卢曲琴;郑辉烈

    医学统计学是学生普遍认为相对难学的课程,假设检验基本思想是其中比较难学的内容之一.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将有关此内容的教学案例情境转化为让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的统计实验进行教学效果探讨,结果表明:基于案例的统计实验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假设检验基本思想这一比较难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了教学效果.

  • 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金字塔模型浅谈

    作者:林贯川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是医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医学研究和科研思维的培养有重要分量.医学留学生来自于世界各国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能力和学习基础.金字塔模型在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实施,并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阐述,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 翻转课堂联合CBL教学法在临床妇产科教学中的优势探讨

    作者:朱壮彦;郭春红;富晓敏;畅学艳;蒋青;常青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联合案例教学法在妇科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临床医学本科班6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教学组:翻转课堂联合CBL教学法;传统教学组:传统授课教学法.教学完成后,采用自制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并通过专题理论考试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翻转课堂联合CBL教学法得到大多数学生的好评,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达到81.3%,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专题考试成绩显示,理论知识题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病例分析题联合教学组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1).结论:翻转课堂联合C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良好,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从课堂“被动者”变为学习的主导者,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 PBL教学法在中医院校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丽萍;吴建浓;戚观树;侯群;蒋艳

    目的:探讨PBL教学在中医院校研究生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可行性与教学效果.方法:以50名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1班实验组,采用PBL结合LBL教学法;2班为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比较两组间理论考试成绩,同时学生自我评价及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期末考试理论总成绩实验组(77.92±7.80)分优于对照组的(72.80±7.49)分(P<0.05),其中PBL教学内容占总成绩40%,实验组(32.24±3.55)分高于对照组的(27.88±3.23)分(P<0.001),差异有显著性;学生自我评价实验组(48.9±6.4)分高于对照组的(43.4±6.5)分(P<0.05);对教学意见反馈:实验组总满意度92%,对照组总满意度80%.结论:在中医院校的神经病学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是可行的,同时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 Sandwich教学法在口腔医学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李蜀鄂;宋炜;丁玉梅;刘洋;陈莉莉

    目的:探讨Sandwich教学法在口腔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口腔医学本科生2009级26名(实验组)、2010级30名(对照组),分别采用Sandwich教学法和传统讲授式,通过问卷及考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Sandwich教学法深受学生欢迎,课堂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法适用于口腔修复本科教学,其应用仍需探讨.

  • 隐性分层小组合作学习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杨琰;储利胜;方燕;饶芳;印媛君

    目的:探讨隐性分层小组合作学习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医学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运用案例式教学,教学效果采用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结果:实验班期末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且实验班学生对该教学方法有较好的评价.结论:隐性分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效果优于未分层小组讨论学习.

  •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静脉留置针临床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探讨

    作者:李素平;温小琴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静脉留置针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80名带教学生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在静脉留置针临床护理带教中的护理路径不同,将这些带教团队分为临床路径护理教学组(n=40)和常规护理教学组(n=40)两组,对两组护生的出科理论和操作技能成绩、临床实习带教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留置针组护生的出科理论和操作技能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临床实习带教满意度95.69%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73.89% (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静脉留置针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对规范化、科学化护理患者、提高护理质量,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确保教学效果大化和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校内生产性综合实训模块的构建研究

    作者:吴美珠;甘柯林;谭雄斯;邓礼荷;庞武耀;刘燕

    面向药学专业就业的药品生产、检验、经营和使用岗位群,构建系统化的校内生产性综合实训模块,并进行模块间的融合衔接研究,以使学生清晰药品产业链整个流程、每个环节的岗位任务,学会综合运用药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合法、规范地完成岗位任务,明确药学技术人员在完成药学社会任务中的责任与道德.

  •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危机源形成及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尚瑾;魏俊妮

    目的: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危机的现状及相关因素,为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危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7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医学生的一般情况、负性生活事件、心理危机处理方式等进行调查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存在多种危机源,其中主要的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不同年级、生源地和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心理危机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医学生五种危机应对方式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寻求支援、控制情绪、逃避、处理问题、期望.结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形式多样,年级、生源地及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医学生心理危机形成的影响因素.

  • 住院医师“分类分层”培训模式的初步构想

    作者:高家蓉;王洪涛;张椿;翟羽;任家顺

    针对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参培者构成多元而培训方式较单一、培训目标要求高而培训标准较笼统、培训需求多样而培训进阶较粗放等不足,提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以分类分层为路径、以模块化内容为手段的“分类分层”培训模式,以期为我国住院医师培训改革提供新思路.

  • “订单与定向融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作者:张秀丽

    高等职业教育面向主要相应职业领域的多个岗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各有差别,教学内容虽基本相同,但教学重点各有侧重,用人单位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在选人、育人、用人上各有差别.探索建立多方向、“订单与定向融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更适合专业发展现状,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本文就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阐述.

  • 泰山石敢当文化精华与医学人文精神

    作者:仇善章;房庆安

    泰山石敢当文化承载的“济世救人、无怨无悔;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健康平安、和谐温馨;正直正义、嫉恶如仇”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教育功能.汲取泰山石敢当文化中的医学人文精神,对于缓解当代医患矛盾,营造良好的医疗人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胡善菊;朱宇航;匡淘金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本科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自编调查问卷,对某医学院校三个专业三个年级498名本科生的创新素质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专业、学习成绩、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以及学校创新培养环境、教师创新力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主要包括专业、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学校提供的交流合作机会及教师创新思维能力等.结论:医学生的创新素质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学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需要学校提供充足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支持.

  • 护理本科生到精神病专科医院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作者:刘晓;王蓉芸;俞梦盈;裴彩利;何桂娟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到精神病专科医院就业的意向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用自制问卷对浙江省4所医学高等院校709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愿意到精神病专科医院工作的有143名(20.17%),不愿意有334名(47.11%),可以考虑有232名(32.72%).护生所在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入学第一志愿是否护理专业、是否学习精神科护理学、是否精神科实习、对精神病护理工作了解程度等因素对从事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工作意向有影响(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到精神病专科医院就业的意向较低,建议通过调整就业政策,加强院校教育培养,增进护生对精神病护理了解来促进护理本科生到精神病专科医院就业.

  • 汉语教学对来华留学生医学教育的影响

    作者:王利;钱慈航;杨益中

    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迅速发展,医学来华留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医学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具有特殊性,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践,要求学生与本地患者面对面的交流.因此,为确保医学来华留学生在国内临床实践的顺利完成,汉语教学在医学院的学习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医学汉语水平的提高增加了留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提高了课堂上教学的互动力,为后期附属医院的临床见习、实习夯实了基础.

  • 以专业志愿服务育人为途径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研究

    作者:肖纯凌;吴静怡;李荣梅;张文峰;杨迪;全景梁;韩松;王凯军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沈阳医学院将志愿服务与办学定位、专业特色、校史校情和地方需求相结合,探索了一条全员化、专业化、时效化、常态化、精品化的志愿服务道路,将志愿服务作为医德教育、专业教育、综合素质养成的重要抓手,发挥了服务学习、服务育人的积极作用,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 定向培养全科医生的相关问题调查与分析

    作者:张新华

    采用自制问卷对定向培养的全科医学毕业生与在校生取样进行招录、培养、使用环节的情况调查,了解招录信息获取渠道、报考动机、对全科医生的职责与执业认知、对履行合同的态度及其担心的问题与困难等状况,对各环节的后续对策提出建议,为更好发挥定向培养措施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 儿科学课程教学与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接轨的探索

    作者:邓冰清;杨珊;蒋祥林;张明泉

    为提高医学生应对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能力和帮助医学生通过行业准入考试,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儿科教研室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展了对接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儿科教学改革与探索,研究分实验班和对照班两组教学,期末参加模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儿科学考试,结果显示实验班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平均成绩,两组样本经t检验,P< 0.05,有统计学意义,此项教学改革能提高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成绩,提高我校毕业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 高职护理人体形态学课程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作者:曾斌;张玉琳;任典寰;于纪棉;万勇;伊吉普

    目的:探索人体形态学课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高职护理专业学生99名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51),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结果:考核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显示,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能提高学生成绩与综合素质.结论: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能提高教学质量.

  • UbD课程设计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杨晶;王川;腾旭;王礼;董京辉;王喆;刘宜先;武宇明

    按照“理解为先的逆向教学设计模式”UbD课程设计法的“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确定能证明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结果的证据”和“安排相关的教学活动”三个步骤,合理构建生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单元内容,终获得新的教学启示.

  • 口腔基础医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作者:石运芝;秦德川;郝麦玲;王晓慧;张永丽;荣洪振

    口腔医学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口腔医学教育的核心和精髓.本研究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口腔基础课程特点,探索构建以学生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口腔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在口腔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开展学科渗透性新教学实践,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实用型高级口腔人才.

  • 医学慕课传染病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作者:罗杰;刘翠芸;付文娟;郑晓君;刘佩佩;陈明发;孙水林

    大众对传染病都敬而远之,然而,现实生活中它却无处不在,如何普及传染痛知识是医学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慕课的建设为传染病知识的普及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传染病学慕课的建设分享实践中总结的相关经验.

    关键词: 慕课 传染病 课程
  • 整合式医学功能学设计性实验课程建设探索

    作者:倪雯雯;胡优敏;冯雪梅;张颖;王艳霞;黄晨

    实践教学对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经过几年的改革与探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功能学实验室构建了适应不同学制医学生的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包含拓展性设计实验、开放式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性设计实验以及创新性实验训练,确立了多元化的设计性实验评价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量表.实践证明,医学功能学设计性实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理论与实验整合授课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作者:李秋明;张喜梅;雷蕾;单智焱;申景岭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理论与实验的整合授课.通过与传统教学对比,总结试点阶段的工作开展情况,评价教学效果,讨论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医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新思路.

  • 基于移动终端的口腔科学课程全英教学电子书的开发与研究

    作者:辛蔚妮;吴洁

    目的:搭建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远程牙科全英教学数字化电子书,该电子书包括主要授课的文案PPT、视频以及参考文献,同时有互动教学及延伸阅读板块,大程度利用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方法: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口腔科学》及《Oxford Handbook of Clinical Dentistry》,进行内容架构的编排,同时通过搜索相关内容的视频和图片,采用iBooks Author进行内容编排,完成电子书制作.结果:完成电子书的制作,采用iBooks格式,学生可自由下载进行阅读,包括视频和图片的观看.结论: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远程口腔科学全英教学数字化电子书在教学上解决全英教材缺乏问题以及课时限制问题,学生可在课外进行阅读浏览,同时也可作为临床医生对口腔疾病查阅的电子工具书.

  • 信息化环境下中药学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李然;任艳玲;刘立萍;李杨

    阐述了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深度融合探索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开展中药学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微理念、问题—讨论—引导式的师生互动活动、研究型教学、引入学生助教、制定形成性评价/评分量表等方式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进一步融合.

  • 超声造影联合靶向穿刺活检诊断BI-RADS Ⅳ类及以上乳腺肿块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亘华;柯林申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靶向穿刺活检诊断BI-RADSⅣ类及以上乳腺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的经病理诊断证实有乳腺肿块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超声造影联合靶向穿刺活检,观察超声造影、靶向穿刺活检以及两者联合的检查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超声造影联合靶向穿刺活检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两者单独检测检出率(P<0.05).结论:超声造影联合靶向穿刺活检诊断BI-RADSⅣ类及以上乳腺肿块效果显著.

  •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的建立与稳定性分析

    作者:徐慧;张秀华

    万古霉素是糖肽类抗菌药物,具有三重杀菌作用,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能够阻碍细菌RNA的合成,万古霉素的这些杀菌作用能够延迟耐药菌的出现,延长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万古霉素对于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疗效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立有效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十分重要,对于治疗临床用药,进行个体性治疗,降低不良反应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的建立和稳定性.

  • 分级康复方案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术后的效果分析

    作者:潘艳珍;许德智;田会丽

    目的:探讨分级康复方案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退行性病变疾病老年患者86例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43例实施常规术后康复,实验组43例实施分级康复方案.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实验组患者优良率达76.74%,显著高于对照组53.49%(P<0.05).实验组在术后12周、术后24周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分级康复方案能够显著提高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术后的临床疗效.

  •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痛风患者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婷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痛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50例老年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痛风认知人数和相关临床指标,包括胆固醇、血尿酸指标、体重指数、甘油三酯等.结果:实验组痛风认知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相关临床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痛风患者的应用效果理想,提高痛风认知人数,改善临床指标.

  • 心理护理对急诊心绞痛患者疼痛与焦虑情绪的影响研究

    作者:邹旭敏;李金跃

    目的:研究急诊心绞痛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疼痛症状、焦虑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4例心绞痛患者做临床试验,并按随机非盲法归组(32例/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性心理护理,护理后分别利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对两组的疼痛症状与焦虑情绪做评估,并比较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接受护理前的HAMA、FPS-R量表评测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接受护理后,观察组的HAMA、FPS-R评测结果均显著降低,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8%,与对照组的75.0%相比显著提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诊心绞痛患者实施精心、全面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与焦虑情绪,并优化科室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 中医康复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探讨

    作者:张罗

    目的:探讨中风恢复期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共入选62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中医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具体包括情志、饮食、生活护理、语言康复护理、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对照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中医康复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人性化服务模式与自由体位分娩结合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陈燕;王晓红

    目的:对人性化服务模式与自由体位结合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取我院收治的6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30例初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30例初产妇实施自由体位分娩结合人性化服务,设为实验组.全程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分析和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产程时间较短,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0.05;实验组的出血量较少,新生儿窘迫率较低,新生儿感染率较低,产妇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0.05.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人性化服务模式与自由体位分娩结合,可有效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情况,有效提高了产妇的分娩满意度.

  • 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影响的研究

    作者:余颖;任跃忠;何冬娟;魏建红;徐晓翌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2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贝那普利片,实验组采用静脉滴注前列地尔,同时口服贝那普利片,治疗时间7-8周.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24h蛋白尿含量和尿微蛋白排泄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的24h尿蛋白含量对比对照组明显降低0.7-0.9g/d,24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低200mg/d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明显降低,具有良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沙利度胺与NP方案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VEGF的影响

    作者:郑单萍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与NP方案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VEGF的影响.方法:将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NP化疗方案治疗,实验组采用沙利度胺与NP方案联合治疗,3周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W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VEGF、TNF-a和IL-6水平.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和获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实验组治疗后TNF-a和IL-6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治疗后VEGF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沙利度胺与NP化疗方案联合能起到协同提高化疗抗肿瘤效果,提高临床有效率,作用机制与其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促进因子,降低VEGF、TNF-a和IL-6水平有关.

  • 医结合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文军;吕小笑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收治疗的52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的紧张性头痛患者采用单纯性西药口服治疗,实验组患者基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46%,在进行治疗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6.15%较为优异,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干预,增强紧张性头痛患者战胜疾病信心提升,无严重不良反应,疗效满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德国医疗体制、医学教育、医学人文浅析及启示

    作者:吕睿倩;刘玮璐;刘杰

    德国威腾·黑德克大学科隆-梅尔罕医院是一所综合医院,文章旨在通过其实习期间的学习介绍并浅析德国医疗体制、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文,借鉴其成熟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为医疗体制的改革、临床医学专业的教育及医患关系的改善提供启示.

  • 美国医学教育特点及其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启示——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为例

    作者:丁世彬;张国富;刘永锋;王绪刚;卜勇军;田玉慧;吴卫东

    美国高等医学教育是西方高等教育的典范,文章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医学教育特点和临床医学课程中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借鉴,探讨其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启示.该研究将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改革,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 中美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及启示

    作者:王建文;张浩;刘纪实;刘骏;易斌;张柯

    与美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相比,我国的医学研究生教育长期存在重科学学位轻专业学位的倾向,医学生学制复杂、体系混乱、专业化程度不够、导师遴选制度欠科学、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及分配不合理等弊端.本文通过对中美医学学制、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方式、导师资格的认定及科研经费的应用等进行比较,提出了简化医学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建立多元化奖助体系等措施,以改革和完善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体制.

  • 韩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特征与启示

    作者:李秀珍;孙钰

    韩国早在1981年便接受临床医学国际标准并实施了临床医学认证制度,开展民间和政府的二元评估认证及自律性评估认证等,有其独到的特色.本研究主要介绍韩国临床医学认证的主体、认证程序、指标体系,结合中国医学教育的情况得出韩国临床医学认证制度的主要特征与其对中国的启示.

  • 美国老年护理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侯建林;周丹丹;闫明辉;郭立;殷晓丽;门寒隽;王通;王维民

    美国在老年护理教育方面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具有明确的老年护理能力要求、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策略等.我国迫切需要创建适合国情的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标准,并逐步完善老年护理教育专业与学位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推动老年护理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老年护理胜任能力的培养应该融入到护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 比利时医学教育与医学生临床培养路径简析

    作者:白金柱;Louis Gossing

    比利时医学教育与医学生临床培养路径在欧洲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对比利时医学院校和医院设置、医生执业与患者就诊制度、医学教育时程及学位、医学教育中的淘汰选择机制、专科医师临床培训、医学继续教育、临床与科研的关系、临床医生评价体系八个方面进行介绍和简析,为国内医学教育相关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 中美护理本科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的比较研究

    作者:唐青;郭瑜洁;李萍;杨蕾;项俊之

    运用比较研究法,比较中美两国排名前十的护理院校在本科护理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方面的异同,旨在为学习和借鉴美国先进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国本科护理教育提供依据.

  • 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璐琳医学院医学教育启示

    作者:罗海芸;杨建宇;李晨;熊云霞;黄宁;郭英;蒲里津

    为了提高医学全英文教学水平,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学习如何开展全英文教学.在学习期间从医学教育的硬件及软件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体会.本文就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教学特色进行阐述.

  • 中美CBL教学的对比调查

    作者:康力;苏璇;姜萌

    目的:初步探讨医学院CBL教学中中美教学模式的共性与差异.方法: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共52名医学生的CBL课程中调查,分类分析病案性质、课件获得时间与辅助材料丰富性、教师资质、课堂效果、学生反馈等环节的异同.结果:在共性为主的CBL教学中,杜克医学院的CBL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文化碰撞更深的渗入案例各部分,对于诊断策略的讨论比重明显高于中国学生;但中国学生在对于病案的讨论中分工合作更加有序而围绕主题,学生对于CBL的病情主线查阅范围更广.结论:不同文化底蕴中对于相似案例的探讨体现出中美教育切入点的细微差别,医学生对于整体诊疗模式的思维也投射出临床医疗行为的差异.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