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701
  • 国内刊号: 33-1050/G4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2-9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来茂德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生物医学工程本科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

    作者:郑旭媛;田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研究型课程设计、研究型毕业设计(论文)、校企联合培养和课外自主科研与合作科研.

  • 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综合药学实验

    作者:马丽;姚彤炜;应晓英;吴洪海;吴昊姝;刘滔;袁弘;孙红颖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实践、传统—现代、教学—科研相互融合与统一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综合药学实验课程,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 我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考核分析与思考

    作者:徐家丽;陈晓辉;陈辉;朱国玲

    临床基本技能是医学生必备能力,临床基本技能评价是衡量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尺度”,怎样保证这一“尺度”的公正、有效自然成了教育评价的焦点.开展临床基本能力评价,不仅能够了解医学生临床基本能力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引导医学生重视临床基本能力训练,而且为医学生在未来的临床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和提高临床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对我院2007年-2010年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本科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毕业考核的现状作一分析.

    关键词: 临床基本技能 考核
  • 泸州医学院省级精品课程网站项目调查和分析

    作者:王巧稚;李堃毅;张敏

    文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针对泸州医学院17门省级精品网络课程的功能项目,分为学习资源,互动交流,学习支持和辅助工具四大类,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精品课程的网络建设提出相关改进意见.

    关键词: 精品课程 网络学习
  • 药学、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估研究

    作者:方宇;宋杰;傅强;杨世民;冯变玲;刘豪泽;姜明欢

    目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培养中一项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着重考查我校药学 和制药工程本科毕业生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认知和评价意见.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进行评估调查.结果与结论:我校药学和制药工程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总体较高.建议加强学生科研思维培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技能,改善实验硬件条件,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进度,进一步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质量.

  • 不同职称护理人员中医护理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作者:沈勤;孙秋华;李玲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医院不同职称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技能掌握及培训需求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设问卷对省内80家中医院1199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在多个条目的掌握程度及培训需求上有显著性差异,初级职称护理人员掌握程度差,但培训需求也低.结论:医院应重视培训需求分析,采取分层次培训,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内容,注重培训方法的改革,培养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中医护理培训质量和效能.

  • 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对其认知能力的影响

    作者:于姣姣;马会浩;鲁选文;刘菊菊;李亚坤;赵超;汪磊

    目的:了解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后认知能力的变化,以此促进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方法:以我校医学院08级、09级、10级三届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653份,回收有效率85.2%,其中219人(13.3%)参加过科研.参与科研的目的以学到知识和技能占多数为127 人(58.0%),未参与和参与科研的学生认为科研中重要的分别是:操作动手能力744 人(51.9%)、思维的严谨101 人(46.1%),且有明确学习规划的分别为574 人(40.0%)、126人(57.5%).结论: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活动,改变其价值取向,升华其认知能力,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

  • 非优势小专业医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

    作者:彭丽娟;杜经纬;涂艺耀;黄凤;李涛

    通过对川北医学院非优势小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的不利因素,探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对策.深化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重视小专业学生成长和学科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 检验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邵泽伟;陈廷

    我院医学检验系通过构建现代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对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参与式教学,使教与学相互促进;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创新性医学检验人才,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教学质量有明显提升.

  • 以大学生创新课题项目为导向的八年制早期科研培养模式的思考

    作者:沈田;王秀娇;皮斌;罗学港;卢大华

    八年制早期科研训练是培养创新型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措施,结合八年制的特点,中南大学罗学港教授带领学生皮斌创建了以大学生创新课题为导向,以“传帮带”为培养方式的连续性科研专项小组——“脊髓损伤课题小组”,至今经历六届,已获得了一些成绩,给八年制早期科研训练提供了新的思路.

  • 科教融合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以脑解剖教学为例

    作者:李文生;陈碧娟;孙燕

    综合性大学培养的医学生未来应该既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又是科研工作者,因此,在本科阶段对其进行科研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的主干课程,教学时间长,如能很好地利用,则可以作为科研能力培养的载体.以脑解剖教学为例,探讨将脑图像处理研究相关的科研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护理高职生教学实习改革的实践与评价

    作者:赵缨;王君俏;梁燕

    目的:评价护理高职生的教学实习改革.方法:应用教学实习反馈表和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参加此次教学实习改革的226名护理高职生和36名临床带教老师.结果:教学实习满意度的各维度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总分、教学实习设计及教学安排、教学实习效果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教学实习改革提高了学生的满意度,但也揭示了临床实践中教和学的矛盾,故学院和医院应协作创建一种高效的高职护理实践教育模式.

  • 依托数字化医院平台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实习教学的策略及意义

    作者:钟诚;吴昊;刘刚;向国春;黄河清;张学渊;魏运军

    临床实习教学对培养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依托数字化医院平台中智能化网络环境、先进的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及远程医疗系统等环境,作者对医学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临床实习阶段进行了系统教学实践,可以提供三个层次、八大教学功能的教学,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并就其具体内容及意义进行了阐述.

  • 医学模拟技术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杨春丽;王静;于红

    目的:分析和评价医学模拟技术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实习前医学生利用医学模型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并对进行临床技能常规操作考核.结果显示,徒手心肺复苏、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妇科检查、产科检查培训后考核成绩有提高.结论:心肺复苏模型,多功能穿刺模型等医学模拟技术在临床医学生教学中有不可替代作用,具有无风险、可重复性、提高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能力等优点.

  • 普外科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体会

    作者:叶树亚;李爱英

    目的:探讨普外科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体会.方法:在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62例普外科护生进行带教后,总结护理带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体会.结果:护生方面存在职业素质缺乏、应对能力和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带教老师带教技巧、安全意识及对带教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结论:带教老师应着重提升自身及护生的职业素质,重视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化其护理安全意识.

  • 英国PLAB考试新进展及对我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启示

    作者:韩玉;李鸿鹤;曲波;张阳;伦施斯

    在英国医学委员会管理和监督下的专业及语言评估考试(PLAB),主要目的是检测考生是否有能力参与临床医疗活动,是否符合安全行医的要求.这篇文章通过对2012年英国医学专业及语言评估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等进行分析,提出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之处,以期为我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提供参考.

  • PDCA循环法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黄利红;毕建红;陈海燕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6名护生分为对照组46名和试验组50名,分别采用传统急诊带教方法和PDCA循环法进行急诊教学,对比两组实习结束时考核成绩和对教学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平时成绩、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教学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法在急诊教学使护生积极性、主动性更强,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急诊(接诊)实践能力更好,达到了改善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 以护生为主查、多科室联合教学查房的效果

    作者:杨爱丽;郦伟丽;杨伟红

    目的:探讨以护生为主查、多科室联合教学查房的效果.方法:将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性护理教学查房,实验组采用以护生为主查、多科室联合教学查房,比较两组护生床边综合评估能力考核成绩以及对护理教学查房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生在床边综合评估能力考核成绩及对护理教学查房的满意度的比较,P<0.01,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护生为主查、多科室联合教学查房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教育质量.

  • 基于MicroSim Inhospital软件的强化模拟训练在麻醉科住院医师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崔剑;易斌;黄河清;顾健腾;杨纯勇;田国平;鲁开智

    模拟培训是提高年轻医师理论和临床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其中针对危急重症患者抢救进行模拟的MicroSim Inhospital软件是一种实用的培训工具.本研究基于该软件中所涉及的急救理论和技术,强化了理论知识和操作训练,增加角色模拟考核,通过对50名住院医师的训练和考核发现,该模式对年轻医师急救技能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麻醉学专业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张蕊;徐海英;胡京蛟;冯振华;张成明;王桂芝;隽兆东

    目的:测试即将进入医院实习的麻醉学专业学生临床职业能力.方法:181名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参加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对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信度高,总成绩及格率97.79%.结论:麻醉学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客观、全面地反应了学生实习前的临床职业能力,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临床教学评估方法的选择策略

    作者:罗邦安;王君;郑晓宇;瞿榕

    临床教学评估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临床教学评估方法的选择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标准化病人(SP)、基于案例的学习(CBL)和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近三年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学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 眼科显微手术技能分级培训模式的探索

    作者:胡旭颋;张宗端;郑斌;陈鼎;徐栩;潘伟华;沈丽君

    眼科显微手术技能分级培训系统由显微手术基本技能培训、外眼手术基本技能培训、小切口白内障显微手术培训、超声乳化白内障显微手术培训四部分组成.四部分培训相互联系,又各成一支,理论 培训与操作训练相结合,可以使研究生尽快适应临床手术操作、住院医师获得更多内眼手术操作机会,为临床研究生和住院医生手术技能培训提供了新的模式.

  • 手术室腔镜组护士专科培训的效果研究

    作者:徐夏霞

    目的:分析手术室腔镜组护士专科培训的方法并总结其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手术室腔镜组的护士90位,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一组施行普通的培训方式,另一组进行专科培训,利用多种培训方式.每个月都进行一次对所有护士进行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测验,比较两组护士间的成绩及培训前后护士的成绩.结果:手术室腔镜组所有护士在进行培训后的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能力均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医生对护士的满意程度普遍提高,P<0.05.此外,进行专科培训的护士与进行普通培训的护士相比,成绩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业的有规律的培训在提高护士的护理工作及护理质量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对手术室腔镜组护士进行专科培训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

  • “标准化病人、模拟医学教育”结合教学在八年制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安莲华;朴美花;杜玉君;蒋超;姚永华

    八年制医学教育是教育部推行的一种新型医学生培养模式,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培养重点,而八年制医学生的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使该学制的临床技能考核更具有挑战性.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是目前医学教育临床考核领域的发展趋势,利用标准病人模拟临床情景,对学生进行问诊训练,解决原有实践教学模式的矛盾,而模拟医学教育使用模拟技术进行临床医学教学,规避医疗风险,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促进创新能力,增加医患沟通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PDCA循环系统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作者:李玉芳

    目的:文章主要研究PDCA循环系统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本医院60例骨科护生的具体资料,并将这60例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系统带教.后分析两组护生的成绩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在出科理论成绩、出科操作方面的对比,观察组护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成绩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系统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骨科护理与骨科护理带教质量.

  • 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赵瑞;刘建民;黄清海;赵文元;王来兴;洪波;岳志健;杨鹏飞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神经外科医生专科教学培训压力日渐增大,传统培训方法效率不够满意,探索采用新培训模式提高从业人员培训效率是必然趋势.本文对神经外科对教学培训的要求特点进行分析,综合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情况,并结合我科虚拟现实技术神经介入培训经验,探讨神经外科虚拟现实技术教学培训的方法及价值.

  • 探索医患沟通技能教学建立平等医患关系

    作者:傅炜萍;戴路明;赵芝焕;李云涛;方利洲;舒敬奎

    医患沟通技能(communication skill,简称CS)是医生使用语言向患者传达信息,以便患者能接收和理解给其信息的能力.由于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培养良好的医生沟通能力以及建立平等医患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CS教学现在被人们普遍承认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利用PACS系统在放射诊断学实验课中开展PBL教学法

    作者:王倩;李强;雷振

    目的:利用PACS系统对PBL教学法进行改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减少教师教学负担.方法:将影像专业学生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时间分配统计及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自我评价统计和读片考核.结果:PBL教学法把更多的教学时间让位于学生,学生综合能力自我评价及读片考核分数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利用PACS系统开展PBL教学法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PACS系统可以保障PBL教学法在放射诊断学实验课的顺利开展.

  • 基于团队学习策略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陈月琴;赵翠枝;范福玲

    构建学习团队,以团队合作式学习为基础,开展情景模拟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人际沟通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场决策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 改良式PBL教学法在儿科七年制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张鸿彦;李正民;徐燕霞;孙妍

    目的:探讨改良PBL教学模式对儿科七年制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对不同年级216名七年制学生的经典组与改良组采用专业考试笔试成绩与“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调查及比较.结果:改良PBL组笔试成绩、病例分析能力明显高于经典组,问卷中自觉性学习,提高兴趣,学生合作明显高于经典组.结论:改良PBL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和合作性,教学效果良好.

  • POGIL模式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管华;崔亚男;温新民

    目的:将以过程为导向的探究性学习(POGIL)模式应用于药物化学的本科教学中,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方法:对2007级药学本科生的药物化学授课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结构式教学模式;对2008级和2009级药学本科生的授课过程中应用了POGIL模式——学生们自由选择组成小组,课堂教学中大约利用40%的教学时间进行探究性教学练习.结果:结果表明,采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后,学生(2008级、2009级)的药物化学平均分较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2007级)的平均分高约4个百分点(P<0.05);学生的成绩分布也从原来的集中在70分-80分之间转移到集中在80分-90分之间.结论:POGIL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药物化学成绩,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药物化学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药物化学知识.

  • 基于临床护理课程实践研究的PBL本土化策略

    作者:朱大乔;胡琛;张晓云;徐燕;李娟;周兰姝

    PBL教学已被大量应用于护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文章结合临床护理课程的实践研究,分析了PBL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本土化应对策略.

  • PBL教学法在外科学课间见习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刘彦爽;李庆英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在外科课间见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临床医学专业72名学生分别设为实验组(36名)和对照组(36名),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通过考试、问卷调查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问卷调查中实验组在临床技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BL教学法较LBL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而不会影响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 PBL教学法在社区临床实习中的实践

    作者:康正;田国梅;朱华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社区临床实习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名临床实习生随机分成2组,每组30名.实验组(P组)实施PBL教学法,对照组(L组)实施传统教学法,在实习结束后,对2组学生进行试卷、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和问卷调查,进而对2种教学法进行比较.结果: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P组学生的成绩及教学法评价均明显优于L组学生.结论:PBL教学法在社区临床实习教学中,能充分发挥社区全科医生的知识全面性,学生能充分领悟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实习生由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过程.

  • PBL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护士带教中的应用

    作者:赵技君;宋夏燕

    目的:观察问题导向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应用于普外科临床护理教学的教学效果,总结其教学经验.方法:2011年2月-2012年8月来我科实习的护士共56名,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护生分为观察组(28名)与对照组(28名),观察组应用PBL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护士进行考核并调查对教学满意度.结果:所有实习护士均顺利完成实习,观察组实习结束后的考核平均成绩为(92.58±8.51)分,对照组的考核平均成绩为(78.37±9.42)分,观察组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对教学的满意度分别为92.86%(26/28)、81.48%(21/28),观察组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带教中推广应用.

  • 任务教学法与涉外护理英语阅读的合作型学习

    作者:贺子琼;刘玉强

    任务教学法是建立在二语习得研究基础上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而网络多媒体将传统的填鸭式语言教学向合作型自主学习转变.文章以涉外护理英语阅读课实际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为例,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以任务教学法为课堂教学方法,实施合作型涉外护理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以探索培养涉外护理人才的新途径.

  • 种子启发式学习模式在内科见习中的应用

    作者:马师洋;程妍;鲁晓岚;郭晓燕;董蕾;贾淼

    为了培养临床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引导五年制学生在内科临床见习中采用了种子启发式学习法(Seed-Based learning,SBL)进行学习,结果显示,SBL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可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临床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实践证明SBL是临床医学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值得推广.

  •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在心肺脑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曹俊;程波;魏珂;黎平;王彬;董军;闵苏

    目的:观察交互式多媒体教学在心肺脑复苏培训中的效果,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在临床医学本科的心肺脑复苏教学中采用ACLS Simulator for windows软件进行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比较其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结果: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知识点的记忆、改善应变能力、拓展临床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急救自信心.在理论和操作测试中,接受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的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及操作得分也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交互式多媒体教学可模拟各种紧急情况促使学生思考选择合理的措施对病人进行及时的救治.其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易于普及和推广.

  • PBL-LBL双轨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邱文洪;艾永循;郭凯文;龚业丽;钟伟;陈晓青

    目的:探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双轨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学生按照自然班级分为传统LBL教学组和PBL-LBL双轨教学组,通过理论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PBL-LBL双轨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LBL组;PBL-LBL双轨组学生对该组的教学方法满意,认为PBL-LBL双轨教学模式应该推广,认为该教学强化了学生各种能力.结论:PBL-LBL双轨教学模式对提高《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

  • PBL教学法在临床药理学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初阳;梁宇;姜明燕

    结合其他学科的教改实践和相关文献,摸索临床药理学的PBL教学法,设计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总结临床药理学PBL教学法的实施心得,并指出实施过程中的不足,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表,认为临床药理学的PBL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 PBL教学“三步走”改革模式的探索性研究

    作者:李加桩;郑红艳;宋汉君;吕少春;张涛

    随着PBL教学改革的进行,很多问题层出不穷,这使得教学工作者充分认识到:“美式”PBL教学在中国难以推广,PBL教学改革必须采取“中国式”PBL教学,争取早日实现PBL教学中国化.而PBL教学“三步走”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PBL教学中国化,即PBL教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PBL教学中国化的改革模式.

    关键词: PBL 实践 教学改革
  • “二三四”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严春霞;何国产;张鸿鸣

    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学科和必修课程,应主动适应高职医学教育的需要.“二三四”教学模式能明显提高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网络课程在PBL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石照辉;陈晓栋;陈福权;薛涛;石力;乔莉

    目的:评价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专业网络课程在PBL教学中的效果.方法:构建学科网络课程,并应用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PBL教学的准备、实施、考核评价,采用问卷调查,结合成绩分析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专业网络课程应用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PBL教学后,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专业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考核效果真实客观.结论:学科专业网络课程能提高PBL教学质量、完善考核、提高教学满意度.

  • 电影剪切片段在精神病学症状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

    作者:姜红燕;白燕;王继才

    为探讨将电影剪切片段应用于精神病学症状学教学中的效果,在讲授精神病学症状学时应用了电影剪切片段的播放.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来检验结果.结果:观看短片学习效率提高,对一些精神症状的理解更快,对精神症状的记忆加深且深刻,能快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对精神病学的兴趣.

  • 视频反馈教学法在腹部体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马会浩;刘菊菊;谢远龙;覃露;简道林

    目的:探讨视频反馈教学法在腹部体检技能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三峡大学医学院09级中随机抽取两个教学班进行腹部体检技能操作实践教学;观察组(N=50)应用视频反馈教学法教学,记录实验课时初视频、3周内满意视频、5周后考试视频;对照组(N=50)应用传统教学法教学,记录5周后考试视频.结果:观察组实验课时的初次操作视频记录所得分值,显著低于该组3周后所提交的满意操作视频记录所得分值.观察组平时操作练习次数及腹部体检操作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视频反馈教学法应用于腹部体检技能操作教学中具有促进学生自主练习和有利于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

  • PBL教学法在医学八年制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应用的尝试

    作者:马颖哲;张桂荣;刘剑凯;张纪周;李晓梅;杨成君;程瑛琨;闫国栋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形成系统完整的科研思路,结合生物化学实验的特点,将PBL应用于医学八年制生化实验教学中.教学团队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从查阅资料、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操作、问题分析到撰写论文,整个过程均由学生自主完成.此方式是以问题及学生为主体,激发了学生对生化实验的兴趣,积极完成并掌握了科研全过程,多方面效果显著.PBL是生化实验教学恰当有效的方法.

  • 高校教职工工作压力与身心健康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

    作者:董晓虹;金慧娟

    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对浙江大学的165名教职工进行体质测试和评价,并向其发放CPSS-14问卷表进行工作压力调研;发放体育活动参与情况问卷表进行运动参与情况调研.旨在全面了解高校教职员工的工作压力、运动参与、身心健康状况,研究他们的心理压力源、身心健康意识和行为,发现其规律及影响因素,制定相应对策.

  • 某中医院校医学生人际沟通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杨玉芹;赵宗翼;杨宏

    中医学生人际沟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男女生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总分、回避分量表总分等存在显著差异.医学生在人际关系紧张因子上存在生源地差异.低年级学生人际沟通情况差于高年级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生进行人际沟通教育和辅导.

  • 地方医学院校加强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张文玉;滕佳林;郭威

    专业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单元,也是高校与社会接轨的接口.专业发展水平体现了高校办学水平,形成了高校核心竞争力.地方医学院校科学规划、合理发展,有效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是摆在当前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专业建设的实践为例,介绍了地方医学院校加强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措施,以供参考.

  • 医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作者:孙红梅;王雷;阴山燕

    采用生命意叉感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350名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及其与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提高医学生生命意义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医学生生命意义感偏低,其中37.46%的医学生明显缺乏生命意义感,57.78%的医学生对生命意义与目标不确定;(2)医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核心自我评价、积极应对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3)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和积极应对方式是预测生命意义感的主要因素.

  • 校院融合,开创全新的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

    作者:王农银;高晓勤

    为筑牢农村医疗卫生网底,主动适应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以新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契机,率先实行校院融合,开创了全新的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彰显了“早临床、早实践、零距离”和“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人才培养的医学职业教育特色,很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 中美全科医生现状及培养之观察

    作者:陈丽梅;贾皑;施秉银;李雁;裴晟杞;马清涌;习博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改革的深入进行,全科医生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本文作者根据亲身经历客观观察、全面比较了中美全科医学在发展现状、服务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异同之处,并结合我国国情及地域特点提出了未来西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思路.

    关键词: 全科医学 中美比较
  • 医学生毕业前心理状况分析与研究

    作者:刘斌焰;刘斌钰;牛春红;肖海雁;马存根

    目的:探讨精神因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CL-90对761名毕业生进行问卷测试并比较分析.结果:心理健康状况依次为美容、护理、临床、中医与中西医结合专业.结论:心理健康状况与专业、就业和社会等因素有关.

  •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疗事故防范教育的探讨

    作者:张仲;李勇;樊立华

    鉴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阶段已经开始面临医疗事故问题,而当前我国仅有80.2%的医学院校开设了至少1门可能涉及相关教育的课程,探讨调整医学教育思路,在各门临床医学课程及法学、管理学、人文教育课程中,将医疗事故防范知识技能交叉渗透,培养医学生预防医疗事故的职业素养与医疗风险意识.

  • 临床医生终身学习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马晓丹;孙阳;闻德亮

    目的:调查辽宁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生终身学习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医生版Jefferson终身学习量表及基本信息问卷对933名临床医生进行调查.结果:辽宁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生终身学习意愿较强,学历、工作年限以及是否参加培训及学习是临床医生终身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加强临床医生终身学习意愿,进一步提高其终身学习能力.

  • 国外医学前期教育模式的比较

    作者:康进;黄雨蒙;王钊;彭红

    医学前期教育是实现初等教育向高等医学专科教育的过渡时期,也是培养具有深厚科学文化底蕴医学人才的关键时期.通过对亚洲、北美、欧洲、澳洲的主要医学教育模式的比较,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医学前期教育的探索性设想和建议.

  • 由卫生人才供需矛盾引起的反思——基于医学教育目标视角

    作者:亓慧;李士雪

    文章通过分析卫生人才供应和社会需求结构性失衡的原因,指出高等医学教育在扩招后教育目标不明确,缺乏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机制.当前形势下的医学教育目标应以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为目的,按照分类分层指导发展医学教育的思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应用型卫生人才,这是解决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

  • RBL课程带教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蔡蓉;许伟榕

    探究为基础的学习(RBL,research based learning),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自2005年以来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在此总结了RBL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索与体会.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和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和科研能力的系统训练,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 高职护理病理学教学内容对专业课支撑作用的调查报告

    作者:杨少芬;李佩琴;马锦萍

    目的:探讨高职护理专业现行的病理学教学内容对护生后续学习的专业课程是否起支撑作用,旨在探索一种新的病理学教学内容改革.方法:对156名已完成理论学习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普遍学生认为各论比总论更能对后续学习的专业课程起支撑作用,颠覆了一直以来因教学时数被压缩致使只重视讲授总论而放弃各论的教学思维.结论:在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要合理安排病理学教学内容,不可忽略各论的重要性.

  •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探析

    作者:燕娟;陈晓阳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方面问题凸显,从开设医学人文综合课程、医学与人文的融合、医学人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医学人文第二课堂的配合四个方面探析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途径.

  •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分类教学法应用与探索

    作者:彭玉;陈竹;杨见辉;冷丽;龚勤

    文章从有效、安全治愈儿科疾病的方法入手,将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应用的“分类诊治法”,转化为“分类教学法”,创新性应用于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中,使学生客观了解本课程特点、治疗优势与不足,对培养学生中西医结合辨证辨病思维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

  • 对医学本科生开设老年护理选修课的行动研究

    作者:杨燕妮

    目的:对医学本科生开设老年护理选修课.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建立该课程,经历了包括计划、行动、评价和反思四个步骤的两轮研究循环.结果: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满意度在第二轮循环中显著提高.结论:有必要对医学本科生开设老年护理选修课,该课程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适合医学本科生的需求.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84例分娩方式分析

    作者:黄雪英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在2010年3月-2011年4月间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孕的产妇84例,分为阴道试产组29例和再次剖宫产组55例,对两组产妇分娩中发生的子宫破裂、新生儿窘迫、死亡、产后出血、产褥疾病等状况进行记录和对比分析,另外对阴道试产组的分娩结局进行观察.结果:阴道试产组29例产妇中,阴道分娩成功25例,成功率为86.2%,试产失败4例,均改为剖宫产分娩.两组产妇在子宫破裂、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窘迫、产后出血、产褥疾病等情况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并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无试产禁忌的产妇,在严格的产前检查以及产程监护之下进行阴道试产,其效果相对于再次剖宫产而言较优.因此当技术和设备有保证,在试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是安全可靠且经济有效的分娩方式.

  • 探析中医治疗癌痛的经验

    作者:黄静;丁纪元

    祖国医学很早就开始注意到癌性疼痛带给患者的巨大痛苦,并尝试利用中药和针灸来缓解癌痛,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传统中医在治疗癌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通过整理中医治疗癌痛的方法,从而探析中医在治疗癌痛方面独有的特点和经验.

    关键词: 疼痛 癌痛 中医 针灸
  • 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卫强;王军伟;王华伟;梅安;齐燕子;周珍珍

    目的:观察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44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为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给予奥司他韦治疗,连用5天;以同期行传统治疗患者61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9%,对照组70.5%,两组比照差别有显著意义(x2 =6.43,P<0.05).结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有效.

  • 清洗效果检测卡对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效果的评价

    作者:向艺;李春秀

    目的:采用清洗效果检测卡对全自动清洗机不同的清洗程序进行评价,监测清洗效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方法:设定P1、P2、P3三种清洗程序,每种程序各运行250舱次,STF卡随器械同时进清洗机清洗,清洗结束后判断清洗效果.结果:P1、P2、P3程序STF检测卡清洗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0.4%、96.4%和9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化清洗程序中加酶主洗和终末漂洗环节,可以明显提高器械清洗质量;采用STF清洗效果检测卡监测方法简便,可以作为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效果的日常监测手段在消毒供应中心开展.

  •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IGF-I和IGF-BP3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胡倚玲;王爱红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及其结合蛋白(IGF-BP3)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对83例结直肠癌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的IGF-I、IGF-BP3定量检测,并将其结果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IGF-I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分化癌及有淋巴转移的患者血清IGF-I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中分化及无淋巴转移的患者血清IGF-I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GF-BP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IGF-I在结直肠癌时显著升高,提示其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GF-BP3血清水平与结直肠癌没有显著相关性,其意义尚不明确.

    关键词: 结直肠癌 IGF-I IGF-BP3
  • 35例乳腺粘液腺癌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析

    作者:金纯;李权;郭贵龙;张筱骅

    目的:探讨两种乳腺粘液腺癌的病理特点与淋巴结分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乳腺粘液腺癌标本35例,包括单纯型27例,混合型8例.对其组织学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子标志物(ER,PR,HER2)水平以及5年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单纯型淋巴结转移率低于混合型(P=0.033),差异有显著性;(2)两组5年生存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ER,PR,HER2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型和混合型生物学行为不尽相同,其中单纯型有较好的淋巴结分期.

  • 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黄纯美;许仕杰;方熙茹;丘惠燕;申啸笑

    文章通过文献整理,分析、归纳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该指标体系运用于评价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

  •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构建研究

    作者:谭静;曾兢;朱京慈

    在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刚刚起步阶段,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课题组采用专家咨询法对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所需开设课程进行了两轮问卷咨询,初步构建了“平台+板块+模块”的课程设置方案,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参考依据.

  • 压力对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作者:王洪恩;潘兴丽;吉峰

    目的:探讨压力对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Beck-Srivastava压力量表(BSSI)对420名医学硕士研究生及188名博士研究生的压力情况进行检测,同时结合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评定.结果:博士研究生BSSI单因子得分明显高于硕士研究生,且在学习及经济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博士研究生BSSI得分明显高于硕士研究生;二者均明显高于临界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博士研究生SCL-90各因子得分普遍高于硕士研究生,且在躯体化、强迫、焦虑和精神病性4个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博士研究生的心理压力更大,更加应引起学校重视并及早进行相关辅导.

  • 浅谈医学研究生“三助”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孙秀亭;曾武涛;陈伟燕;王翔;郑绮姗;李劼昊;李华龙

    从医学院在校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一系列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实践,把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三大方面作为改革重点,调整和更新现有的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进一步统筹学校教学、科研等各方面资源,探索适合医学研究生的“三助”模式,促进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临床疾病诊疗水平及临床带教能力的提高.

  • 医学研究生的社会幸福感与应对方式

    作者:郑淑超;赖小林

    采用社会幸福感量表、应对方式问卷等研究发现医学硕博研究生应对方式较成熟,且显著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幸福感,以合理化、自责、幻想、退避为代表的不成熟应对方式对社会幸福感的破坏效果比解决问题、求助的成熟应对方式对社会幸福感的促进作用更大,所以,在提高医学研究生社会幸福感时应以减少不成熟应对方式和以此带来的负性情绪为主,辅以成熟应对方式的训练.同时,性别等人口维度统计量对社会幸福感也有显著影响.

  • 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43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王海燕;章剑飞

    目的:探讨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3例腹股沟疝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在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术后调整饮食,积极防治并发症,观察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4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54.6±11.9) min;40例于术后6h可下床活动;43例切口均愈合良好,无1例感染;随访2年发现无1例复发.结论:对于行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术期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 内倾型性格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体会

    作者:戚行芳;傅海英;姚黎明

    目的:探讨内倾型性格乳腺癌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方法:通过分析我科内倾型性格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总结心理护理体会.结果:了解内倾型性格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特征并进行心理干预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提高内倾型性格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和负面情绪的产生,改善病人的预后.

  • 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引起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

    作者:曾霞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188例行气管切开术的脑外伤患者,对患者的基本病史进行收集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88例患者中有61例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2.4%;其中,年龄、气管切开时间、CCS评分、合并症(糖尿病、肺部疾病、肺损伤、胸部外伤)、吸烟史、留置胃管及激素的应用与气管切开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管切开时间的延长、GCS评分低、合并症、应用激素是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手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