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701
  • 国内刊号: 33-1050/G4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2-9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来茂德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案例式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超声诊断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孙泉;吕扬平;于妲;陈婷婷;俞波

    目的:探讨案例式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超声诊断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超声科71名实习生随机分2组,观察组36名采用案例式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对照组35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并分析各组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实习生各项出科考核成绩及教学评价赞同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实践教学中应用案例式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可有效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

  • 健康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

    作者:丁俊凌

    目前,全国各大医学院校纷纷开办健康保险(或医疗保险)专业,主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文章以河南中医学院为例,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分析了健康保险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构建“四个模块,双项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

  • 多元评价在护理学基本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曹娅燕

    目的:探讨多元评价在护理学基本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我校二年级4个教学班,随机选择对照班和实验班各2个.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班采用多元评价教学法.结果:干预后实验班成绩平均86.30,对照班成绩平均7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沟通、评判性思维等5个能力上得分均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元评价教学法在护理学基本技术教学中的效果优于常规教学法,可推广和应用.

  • 课程论文在大学生性病艾滋病预防和控制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丁盈盈;何纳

    以性病艾滋病预防和控制选修课的210篇课程论文为研究材料,对选题来源、方向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选题类型以分析性论文为主.论文选题方向分布广、质量较高,但也存在部分选题集中、格式不够规范、选题不够新颖等问题.因此,课程论文作为艾滋病教育课程的考核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力和科研能力,值得推广.但是,在课堂教学中,需适当增加论文选题指导、论文格式规范、文献检索等内容,切实提高课程论文质量.

  • 移动学习辅助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研究

    作者:李丹;刘冰;宋高臣;王颖

    目的:开展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辅以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教学,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进行比较.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按计划进行教学,结束后发放问卷调查,并对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也可得出新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能力有帮助.

  • 基于PACS的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与实践实时互换教学模式的研究

    作者:周运锋;王敏红;温骞;汪婷;王娟;袁权

    目的:探讨理论与实践实时互换的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价值.方法:抽取100名医学影像系本科生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理论与实践实时互换的教学模式.评价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除了书写报告的逻辑性和诊断准确性外,其余各项学习成绩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理论与实践实时互换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

  • CBL向PBL的推进在护理本科生专业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矫非桐;王春艳

    目的:探讨CBL向PBL推进在护理本科生专业基础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开展CBL-PBL教学,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BL-PBL组学生病例分析题的答题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床头病例答辩的成绩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BL向PBL推进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护生将专业基础知识灵活运用于情景护理实践.

  •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作者:陈月琴;刘淑霞

    为了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提高培养成效,在护理专业定向培养班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基于教学改革创新护理专业第二课堂活动

    作者:隋树杰;于方;李虹毓

    目的:探讨回顾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对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和影响.方法:构建完整的第二课堂活动方案,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推动全方位教学改革,争取成效大化.结果:第二课堂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形成学院教学特色和品牌发挥了重要作用,毕业生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19项指标平均满意率达到95%以上.结论: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我校PBL教学模式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刘晓斌;张正祥;吉金山;冯俏;韩继明

    目的:探讨我校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采用医学教育环境评估量表(DREEM)评价我校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传统教学组和PBL教学组的DREEM量表总分为(113.69±24.33)和(128.73±1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量表中的学习知觉、学术知觉、社交知觉的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值得在我校进一步推广.

  • 医学寄生虫学慕课教学平台的建设与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王春梅;彭鸿娟

    慕课与传统的在线课程相比,具有互动性强、课程资源精、课程安排系统性强等特点,但也面临着受众缺乏利用优质课程资源能力、课程完成率低等问题.中国高校在慕课开发过程中面临着管理体制、技术条件落后、优质师资缺乏、课程内容缺乏竞争力、校际间合作不足等问题.本研究以医学寄生虫学慕课教学平台建设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出发,探讨了如何打破陈旧的教育理念,结合传统高校课堂,探索“慕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

  • 急诊科PBL教学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探讨

    作者:吴颖;何再明;张云凤;党宗彦

    目的:探讨急诊科PBL教学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急诊科实习生随机分两组,分别采用PBL和传统教学法;统计分析实习前后考试成绩及批判性思维倾向调查问卷.结果:PBL组出科考试成绩更好(P<0.05),与PBL教学提升学生寻求真相、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四个维度的能力有关(P<0.05).结论:急诊科PBL教学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成绩.

  • 局部解剖学中PBL教学案例的设计与编写探讨

    作者:樊洁;欧阳思维;汪玉堂;海向军

    PBL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目前还没有适合于PBL教学的专用教材,因此PBL案例就成了教学改革的核心,案例的编写不仅要体现学科知识还要整合课程目标,要注意其科学性、目标性、客观性、延展性、导向性、趣味性等,旨在创造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妇科肿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作者:杨恋;王春兰;潘祯;张菲菲;戴君君

    目的: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妇科肿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2016年3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生54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科时间分为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24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带教模式教学,实验组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理论基础和护理技巧考核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开放思维、寻求真相、认知成熟度、分析能力、系统化、求知欲、自信心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化教学模式教学可以提高妇科肿瘤护理带教质量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 医学专科类院校问诊标准化病人培养的初步探索

    作者:范柳笛;郭小慧;吴凤兰

    随着医学行业准入标准的不断提高,标准化病人已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教育与考核中,但在医学专科类院校中,因学生人数众多,学生素质相对不高,故仍处于探索阶段,未能大规模实施.结合本校问诊标准化病人培养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医学专科类院校问诊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实施情况加以总结改进,以便能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工作.

  • 问题式教学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珠

    目的:研究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开展问题式教学的价值.方法:从我院妇产科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选取68名护生进行分组试验,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生各34名,各接受传统模式教学与问题式教学,实习结束后,评估该两种方案的整体带教情况.结果:(1)实验组经带教后的出科成绩、病例分析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2)调查显示,实验组学习积极性、工作责任心、思维能力与沟通能力等各项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临床开展问题式教学法,对提高护生成绩、培养其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均有不错效果,值得加强推广.

  • 如何提高见习医学生临床带教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路宏

    目的:通过病案导入式(CBI)、团队基础学习(TBL)结合传统授课(LBL)三种教学法的不同组合方式在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探索一种切实可行教学效果较好的带教模式.方法:分别采用CBI+ TBL+ LBL、CBI+ LBL、TBL+ LBL及CBI+ TBL四种不同组合教学模式,进行临床见习带教;以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实践、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核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CBI+ TBL+ LBL组在考核中成绩好,与CBI+ LBL、TBL+ LB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BI+ TB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BI+ TBL+ LBL教学模式在临床见习带教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临床思维、动手能力及职业素养,同时也加强了师生的双向互动,教学相长,是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 角色体验法结合PDCA循环在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上官晓兰;冯苏增;张玲

    目的:在儿科护理中采用角色体验法结合PDCA循环进行带教,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儿科实习生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PDCA循环教学,观察组给予角色体验法结合PDCA循环教学,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带教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综合素质(学习兴趣、交流沟通、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评价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采用角色体验法结合PDCA循环进行带教可明显提高护生临床考核成绩,并有助于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 情景导入模式培训在普外科轮转护士带教中的应用

    作者:陶小平

    目的:探究情景导入模式培训用于普外科轮转护士带教中的价值.方法:对普外科60名轮转护士进行分组,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培训模式,实验组积极地引入情景导入模式,两个小组的成员来自同一个院校的同一专业,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培训结束后具体比较两组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结果:实验组临床专业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普外科轮转护士带教中积极地引入情景导入模式进行培训,可以提高其护理专业技能.

  • “以学生为中心”SDSR模式在临床见习教学中的研究

    作者:乔琳;刘昌;刘钊;刘轩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求,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SDSR教学模式正是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新模式,通过在临床医学见习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实验研究,从调查问卷及考试成绩等方面可得出SDSR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对于主动学习的热情并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该教学模式可在临床医学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 基于能力导向的医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模式研究

    作者:丁卉;杨光耀;季湘年

    临床技能培养在医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主动学习(讨论、实践、教授)与被动学习(听讲、阅读、视听、演示)相比优势明显.在传统临床技能竞赛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创新组织主体、改良竞赛设计等,将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不仅直接地提升了学习效果,更在竞赛式学习中锤炼了医德素养,为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及岗位胜任能力的高水平卓越医学人才打下基础.

  • 浅谈基层医院心肺复苏教学体会

    作者:邓莹;任梅芳;张剑锋;李民;王军;郭向阳

    心肺复苏(CPR)是临床医护人员基本、重要的技能之一,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水平不一,知识来源单一,对他们定期进行CPR理论更新、技术操作的培训非常有必要.在进行规范化CPR培训时,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BL)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 TBL教学模式在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彭凌;王春妹;张若帆

    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模式在心血管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我院2015届、2016届的护理实习生248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TBL组和对照组进行教学.结果显示TBL组的个人与小组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TBL组护生对TBL教学模式评价良好.说明TBL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对心血管护理知识的掌握,并且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优于传统的教学法.

  • CBL、PBL联合多媒体教学法在本科生双语专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见习中的研究

    作者:鲍诗平;郭宏伟;张伟;刘勇刚;焦楠

    目的:研究CBL、PBL联合多媒体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到我科见习的医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经过CBL、PBL联合多媒体教学法见习教学后发放调查问卷,统计问卷结果和结课成绩.结果:调查学生中,94.7%认为能较好地理解授课内容,97.4%认为能获得较多的知识,97.4%认为该教学方法值得推广,成绩>90分6人,80-89分15人,70-79分11人,60-69分5人,50-59分1人.各分数段中,鼻科学成绩得分率分别为88%,90%,91%,88%,87%.各组得分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BL、PBL联合多媒体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值得推广.

  • 人性化带教模式在产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郑灵敏

    目的:评价人性化带教模式在产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70例于2012年7月份到2014年4月份在本院进行实习的产科护生.随机性分组,设为对照组(n[35)和实验组(n=35).对照组予以常规带教,实验组予以人性化带教.评价两组护生的带教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 0.05;护生评价结果显示人性化带教模式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沟通能力、培养自学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加深理论知识理解,且实验组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产科护生实施人性化带教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带教满意度,加强带教效果,值得推荐.

  • Sandwich教学理念结合多媒体教学在小儿内科见习中的应用

    作者:段翠蓉;李志辉;寻劢;吴天慧;丁云峰;张翼;张良

    目的:探讨Sandwich教学理念结合多媒体教学法在小儿内科见习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4名2011和2012级学生,分另别采用Sandwich教学理念结合多媒体教学(实验组)和传统见习带教(对照组).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评估两组带教情况.结果:实验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习掌握情况都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Sandwich教学理念结合多媒体的教学优于传统教学.

  • 规范化管理对实习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艳丽;李亚军;刘凯歌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对实习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方法:以本院2010级实习学生为对照组,以2011级学生为观察组,通过修订临床实习管理制度,规范实习教学各个环节,建立激励机制,然后比较2组实习学生出科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发放问卷调查,观察2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及技能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问卷调查,观察组学习兴趣的提升、临床工作能力的提升、对带教老师满意度及对实习收获满意度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但在医患沟通能力提升方面无明显提高(P<0.05);教师带教的积极性、带教的认真程度及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均得到提高.结论: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环节可提高实习质量.

  • QQ群辅助CBL教学法在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方维东;罗天友;吕发金

    目的:探索QQ群辅助案例教学法,在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电子问卷并结合期末测试得分情况比较QQ群辅助CBL和传统教学方法效果的差异.结果:采用QQ群辅助CBL教学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取知识广度、自学能力以及期末测试主观题评分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P<0.05).结论:QQ群辅助CBL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临床影像学思维能力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教学中推广.

  • 微信辅助PBL教学法在手术室带教中的教学效果研究

    作者:邵明英;潘海云

    目的:探讨分析微信辅助PBL教学法在手术室带教中的教学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我院接收的102名实习生,根据教学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微信辅助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对比两组出科成绩、评判思维能力、学生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课堂参与成绩和技术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实验组的分析能力、认知成熟度、求知欲、系统化能力、寻找真相以及评判性思维自信心等观察指标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满意率,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辅助PBL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和考核成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PBL教学法在作业治疗学教学中应用效果的探讨

    作者:陈颖;符彩萍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作业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作业治疗学中某些章节的内容,运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与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理论及实验操作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应用PBL教学法的学生比传统教学法学生在理论成绩、实验操作成绩高,言语表达及沟通能力强.结论:在作业治疗学的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及表达沟通能力.

  • 360度反馈法在提高医师职业素养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何明宇;黄建军

    目的:研究360度反馈法在提高医师职业素养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校3所教学医院2015级规培医师110名,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观察组接受360度反馈法干预,比较两组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职业素养微型评估测试(p-MEX)和责任指数(CI)得分差异.结果:观察组规培医师的OSCE得分、P-MEX得分及CI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360度反馈法能明显提高规培医师的技能、知识及职业素养,增强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的态度和责任感,是一种高效的教育模式,值得广泛应用.

  • 移动网络环境下PBL教学法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瑞乾;赵斌;白宇;胡礼炳;杨宏;张国颖;王启林;雷永虹

    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实习教育中运用日渐增多.随着移动网络覆盖医学院校和医院,各种手持设备在教师和学生中普及,在线学习逐渐被移动学习代替.通过传统在线学习和移动网络PBL教学在临床实习中的对照研究,发现移动网络PBL教学新颖且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沟通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PBL、LBL、SP”三维一体教学法在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匡琳;赵建业;刘朝圣

    目的:探讨“PBL、LBL、SP”三维一体教学法在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146名本科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LBL+ PBL+ SP”教学模式,对照组以授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合作能力、提高诊疗思维能力等教学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学生的技能和实习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LBL、SP”三维一体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 摸拟场景结合问题式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作者:施桂玲;雷志英;王娟;梁烨

    目的:探索模拟场景结合问题式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5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模拟场景结合问题式教学和临床见习传统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及临床技能考核.结果:实验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理论成绩及总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场景结合问题式教学优于传统的临床带教.

  • 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背景下绩效考核机制研究

    作者:李晨;孙黎曼

    从泰山医学院体育教学改革三年多的运行发展,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内涵创新发展上,逐渐形成医学院校体育教学高绩效团队的创新绩效考核机制模式.运行效果表明: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背景下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及完善,能产生高绩效体育教学团队,体现在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体育参与率、教学满意度都有较大提升,改革前后成效明显.

  • 青年教师参加北大口腔教师培训的思考

    作者:戴丽娜;王金华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工作,同时各高校对师资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教师培训是帮助青年教师适应角色的重要途径,日前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特派6名青年教师参加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师培训,总结其对青年教师培训的经验及措施,并进行思考我院的教师培训制度.

  •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专业设置对策研究

    作者:任光圆;周菊芝;孙统达;祁义霞

    文章对全国康复治疗技术人才需求及专业设置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到2020年,我国康复治疗技术人才需求数为495602人,与2013年实际拥有数(32076人)相比较,缺口数达349976人,呈现出地区、专业方向不平衡.提出要不断完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体系、明确人才培养层次定位、适度扩大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招生规模、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建立职业技能大赛行业主导机制等政策建议.

  • 医学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作者:蒋继国;田凤娟

    目的:探索医学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并分析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SCL-90和EPQ问卷对226名教师进行测查.结果:医学高职教师在躯体、抑郁、焦虑、偏执因子上显著低于全国常模,不同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EPQ的N、P量表与SCL-90因子呈显著正相关,E量表与SCL-90多项因子呈一定的负相关.结论:医学高职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尚好,其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

  • 卫生职业教育教材抽查与评价研究

    作者:王瑾;杨文秀;叶红;王璟

    近年来随着卫生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教材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构建教材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卫生职业教育教材,是促进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卫生行指委组建了由卫生行业、院校、出版社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项目组,从教材设计、编写、出版、使用等不同阶段与角度开展研究,以德尔菲法构建卫生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指标体系对重点专业教材进行抽查,分析教材出版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科学评价教材并为教材建设提出建议.

  • 睡前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干预探讨

    作者:吕旖;郑舟军

    目的:探讨睡前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某大学503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大学生睡前手机依赖情况和睡眠质量情况.结果:睡前手机依赖时间在2小时以下的大学生睡眠质量明显优于睡前手机依赖2小时以上的大学生睡眠质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前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 相倚性自我价值和行为抑制对中医药大学生消极情绪调节期待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欣星;王仲星

    探讨中医药大学生的相倚性自我价值、行为抑制和消极情绪调节期待的关系.采用相倚性自我价值量表中文版、行为抑制量表和消极情绪调节期待量表对414名中医药大学生进行测量.消极情绪调节期待与相倚性自我价值和行为抑制呈显著相关;自我价值来源于美德、自我价值来源于学习成绩、对求助的抑制、对亲密关系的抑制和自我价值来源于家庭支持对消极情绪调节期待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相倚性自我价值和行为抑制是影响中医药大学生消极情绪调节期待的重要变量.

  •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对现代医学教育的影响

    作者:张秀军;王丽雅;欧阳乐;吴红燕;张蔚;吴俊华;郑强;孙业桓

    迅速发展的医学科学知识以及不断提高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都对当前的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实现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引入胜任力的研究,同时强调基于结果的课程改革方向和基于能力的评价体系,将社会需求与医学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相联系,建立新的医学教育模式.

  • 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在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黄黎月;于述伟;许雅苹;房纯正;郑晓辉

    目的:探讨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在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14级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随机抽取两个班,分别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采用微课程与翻转课堂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分别比较两个班的平时测验成绩、案例考核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并对实验班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班的案例考核成绩和平时测验成绩均高于对照班(P<0.05),但期末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t=1.638).问卷调查满意度为78%.结论:在生理学教学中采用微课程与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 优化课程结构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

    作者:张文敏;陈丽红;晋雯;卓丽娟;黄爱民

    为了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在病理学教学中开展以培育病理学教学团队、优化课程结构、紧密结合临床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设置、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教学、病理专业队伍建设、临床病理联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而有意义的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

  • 美国心脏协会BLS课程对我国社会培训课程开发的启示

    作者:袁鹏;刘英;秦志华

    医药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开发行之有效的卫生职业社会培训课程是卫生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任务.作为全球心血管急救与复苏技术标准制定的权威机构,美国心脏协会BLS课程健全的导师遴选、准入机制,标准化的培训流程,强大的课程开发团队和完备的课程更新机制值得我国卫生职业教育工作者在社会培训课程开发过程中深入思考和学习.

  •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体会

    作者:范炳华;梁冬艳;许丽;徐泉珍;钱丁丁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增强我国高等学校软实力和中胡文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因此,如何准确的定位精品视频公开课,在拍摄前如何做好课程准备工作及拍摄后的后期工作非常重要.视频公开课“呵护您的颈椎”在制作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方法和心得体会,分享予各位致力于教学改革的各位同仁参考.

  •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对比研究

    作者:赵尤美;郝景宇

    目的:研究全屏麻醉和吸入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的40名患者实施全凭麻醉;对照组的40名患者接受吸入麻醉.随后观察和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在不同的麻醉效果和手术后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使用全屏麻醉的40名观察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为(15.87±6.10) min,使用吸入麻醉的40名对照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为(33.26±8.12)min,且观察组术后的MMSE评价恢复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接受全凭静脉麻醉能够显著提升麻醉效果,且术后的认知能力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吸入麻醉患者.

  • 老年卒中患者住院期间营养风险评估与早期干预效果

    作者:洪显钗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评估及早期营养干预应用于老年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就诊的老年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老年卒中患者常规营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的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的营养状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的白蛋白、总蛋白、前蛋白、上臂肌围显著降低,营养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前白蛋白、总蛋白、前蛋白、上臂肌围显著高于对照组,营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风险评估及早期营养干预可改善老年卒中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 老年性脑卒中患者再复发的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陈雅飞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6月于慈溪市中医医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20例,近三年内60例再复发患者为观察组,60例未复发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拟合的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率可达71.7%,统计分析表明:年龄≥70岁为保护因素,而严重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和合并心脏病视为危险因素,其它变量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性脑卒、合并糖尿病以及合并心脏病的脑卒中患者需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期降低脑卒中复发率.

  • 老年内科院内感染及多重耐药菌产生的原因分析和防控方略

    作者:钟海潮;黄建亮

    目的:对老年内科院内感染及多重耐药菌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方法:于某三甲医院老年内科中随机抽取120例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对其感染原因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细菌学检测和相应的药物敏感试验,对引起院内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有效的防控策略.结论:老年内科院内感染与患者的原发疾病以及年龄有着很大的联系,不同年龄和原发疾病的患者之间其院内感染率有很大不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耐药菌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抗菌药物的滥用有着直接联系.结果:院内感染与患者年龄、体质和原发疾病有着直接关系,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因素主要是抗菌药物的滥用,因此,只有全面加强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和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并根据老年内科患者的生理特点,才能有效提高老年内科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效率.

  • 1998-2012年中国普通高校临床医学教育规模研究

    作者:罗友晖;侯建林;王志锋;孟庆跃

    通过分析举办临床医学教育的普通高校数及其学生数,研究了1998-2012年我国临床医学规模的发展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医学教育规模呈现持续扩大之势,已居于世界前列,但增幅随时间推移趋于放缓,学历结构向高学历方向调整.我国应重视培养规模的精细化管理,以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理解与思考

    作者:宁北芳;樊荣荣;袁宗丽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目前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使不同临床经历的住院医师得到适合自身的培训,确保其将来从事医疗工作的质量.整个培训的过程会对医学生和医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医学生应着重提高临床诊疗技能、医患沟通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真正起到作用,也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住院医师.

  • 加拿大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许娜;蔡建辉

    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全球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常用的教育模式,加拿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上具有文化氛围浓厚、以新兴技术为教育基点、教育体系完善、产学研一体化等特点,通过借鉴加拿大成熟的教育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注重建立配套的教育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师的培养、施行多位一体的合作教育模式、关注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 “导师制”在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史成梅;王雪冬;李民;徐懋;吴长毅;郭向阳;王军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医学生毕业后的第一课.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将“导师制”引入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制”是一种双赢机制,一方面调动带教老师的积极性、责任感、荣誉感,另一方面增强了住院医师的归属感,主动性,整体提高了教学和临床水平.“导师制”明确和强化了导师和住院医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有效的医学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优秀的住院医师.

  • TBL教学模式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张丽伟;关红;潘亚丽;张来君;韩婷婷

    系统回顾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BL)在国内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状况,分析这种教学模式对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的意义以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对TBL在国内护理教学中广泛推广提供帮助,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护理人才.

  • 基于概化理论的医科院校教师教学水平学生评价量表信度分析

    作者:孟琼;陈平;王萍;陈莹;何利平;喻箴

    通过计算概化系数和可靠性指数来评价医科院校教师教学水平学生评价量表的信度.结果发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领域信度较好,教学组织领域信度尚可,若要修改,可考虑增加教学组织的条目数,减少其他领域的条目数.

  • 护理本科生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龙苏兰;龙丰云;马玲

    通过对我校护理本科生人文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我校护理本科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并分析影响人文教育的因素,探索提高护理本科生人文教育成效的措施并运用于教学改革中.

  • 蒙医药学教育的传承与发展之探析

    作者:杜茂林;阿古拉;安志新

    蒙医药学作为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医药学,数千年来,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防病治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北方民族的繁衍生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通过对蒙医药学教育传承与发展的历程进行梳理分析,首次提出蒙医药学教育不同阶段的划分,并以内蒙古医科大学在传承与发展蒙医药学过程中所做的一些探索和实践为例,凝练出蒙医药学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 医学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自我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吴洪涛;高润国;马智杰;张寒;沈郁淇;陈晓云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山东省2所高等医学院校抽取临床医学专业二、三年级研究生;通过自评问卷测量临床实践能力;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424份;临床实践能力自评分平均61分,34.4%自评临床实践能力较强;年级、学校中期考核、医院考核、科研能力是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学校和医院应加强考核,以科研能力提升促进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

  • 教学医院组建“社会课堂”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作者:罗益滨;王新伟;陈德玉;潘碧波

    研究生教育须将业务学习与社会实践教育结合起来,调研发现,部分研究生存在交流能力差、医德医风欠优、社会活动能力低、就业能力不足等问题.鉴于此,我教学医院积极进行了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多年来组建了形式多样的“社会课堂”,如博士团下乡、义诊、定点服务、门诊讲堂等,提高了研究生医患交流能力、强化了爱患爱伤观念、增强了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了就业质量,获得了研究生和社会好评.

  • 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课程国际化的研究与启示

    作者:薛佳;吕艳华;于琦;冯清;贺培凤

    文章简要分析了国内外医学院校研究生课程的现状,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生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在借鉴和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得出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国际化的改革启示.

  •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和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作者:邵伟维

    目的:研究初产妇采取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的和纯母乳喂养率改善价值.方法:从我院产科选取82例初产妇进行分组研究,两组各41例,Ⅰ组接受常规性护理,Ⅱ组接受系统化护理干预,评估两种方案对产妇母乳喂养的改善情况.结果:(1)产后3d,两组的BSES评测结果经分析,统计学不成立(P>0.05),产后2周和6周,Ⅱ组的评测结果相比Ⅰ组均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2)Ⅱ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占87.8%,护理满意度占97.6%,相比Ⅰ组的65.9%和80.5%均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在产科积极推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提高初产妇自信心与纯母乳喂养率具有良好效果,值得加强推广.

  • 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王小红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8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按照重症护理规范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和疼痛缓解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疼痛完全缓解率、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SDS和SAS得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意义.

  • 泌尿专科护理联合心理健康宣教的效果分析

    作者:朱益萍;邱露露;胡松娣

    目的:泌尿专科护理联合心理健康宣教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接治的20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专科护理联合心理健康宣教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心理变化、出院后的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显著改善,SAS评分、SD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泌尿科实施专科护理联合心理健康宣教,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护理 心理健康 效果
  • 分析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

    作者:王伊敏

    目的:探析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危机管理,比较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危机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情控制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机管理应用于急诊护理中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急诊护理效果,值得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不同护理方式效果分析

    作者:黄海燕

    目的:研究对急性肾盂肾炎的患者开展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并对急性肾盂肾炎的诊疗过程进行简单分析.方法:选取2014-2016年我院接收的104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52例患者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52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在满意度、依从性和不良反应上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肾孟肾炎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较好,可提升患者的整体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临床推广的价值较高.

  • 腹部超声与阴道彩超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桂华

    目的:研究腹部超声与阴道彩超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纳入378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严格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三组,分别为腹部超声组、阴道超声组及联合组(采用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各126例,并对三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比较三组检查结果发现,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检出率方面无显著差异(x2=1.37,P>0.05).在宫外孕、卵巢囊肿蒂扭转检出率方面,阴道超声组显著高于腹部超声组(P<0.05).而在急性盆腔炎检出率方面,腹部超声组显著高于阴道超声组(x2=10.26,P<0.01).联合组在各方面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腹部超声组与阴道超声组(P<0.01).三组阳性检出率比较,腹部超声组与阴道超声组无显著差异(x2=0.03,P>0.05),而联合组显著优于腹部超声组与阴道超声组(x2=13.78,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快速、简便、图像清晰、无创、安全等优势,在妇科急腹症快速诊断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不同探头频率与特点不同,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联合应用可取长补短,提高诊断效率,可作为妇科急腹症初步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筛查与临床干预治疗

    作者:赵思忆

    目的:评价GDM孕产妇早期筛查与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且妊娠24-28周或首诊大于28周的单胎GDM孕妇140例进行临床干预.按照筛查时间与血糖控制水平将140例孕妇分为观察组(83例)和对照组(57例),定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的餐前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而且观察组孕妇血糖恢复正常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观察组孕妇在妊高症、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并发症方面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而在胎膜早破方面则无明显差异(P>0.05);在妊娠结局方面,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结论:针对于GDM孕妇实施早期临床干预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与并发症.

  • 重症肺炎患者侧卧位联合肺复张的疗效观察

    作者:梁艳;庄载受;薛盛东;杨邦好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患者侧卧位联合肺复张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98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研究,按其治疗方案的差异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重症肺炎患者采用仰卧位联合肺复张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49例)采用侧卧位联合肺复张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肺复张前、肺复张1h后的氧合参数及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肺复张前、肺复张后1hHR、MAP、CVP及CI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对比时,两组患者PaO2/FiO2在肺复张后1h明显高于肺复张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时,观察组患者PaO2/FiO2在肺复张1h的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侧卧位联合肺复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氧合参数及肺功能容积,增强患者呼吸功能,值得患者临床采纳.

  • 米非司酮用于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32例临床观察

    作者:虞小萍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132例分为三组,A组服用米非司酮,B组服用孕三烯酮,C组未用药,观察3组患者的复发率、妊娠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复发率低于B组,A组妊娠率高于B组;A组的并发症率低于B组的并发症率(P<0.05);并且B组中的体重增加和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症状更是高于A组.结论:米非司酮对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复发率低、术后妊娠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对比分析开放式与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疗效

    作者:高文祥

    目的:对比分析开放式与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3年10月-2015年9月经门诊收入我科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式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中视野情况、手术所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所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中视野情况差异较大,术后疼痛、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上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视野清晰度高,术后疼痛程度低、下床活动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医康复治疗的神经功能改善分析

    作者:周纯;黄秀清;许健;崔丽笙

    目的:研究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医康复治疗的神经功能改善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分另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脑梗死恢复期护理康复治疗,治疗60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BI指数、WHOQOL-100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恢复期采用中医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并加快患者的恢复时间,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改善了神经功能情况,值得临床上广为应用.

  • 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国际化培养的调查研究

    作者:李薇;马思原;于旭彤

    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尚处于探索状态,如何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临床医学高端人才是目前八年制教育体系中探索与改革的重点.为积极推动我校八年制医学教育国际化培养进程,通过问卷调查八年制学生在国际化意识、语言能力、对国际化教育的诉求等问题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意识不足、理念陈旧、资源分配不足等为主要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从教学资源、教育观念、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 八年制临床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作者:金晶;马超;高小惠

    对科研能力的培养而言,科研训练时间的安排和课程的设置是两个重要因素,从这两方面选取具有国内优质临床医学教育资源的九所高等院校,对其八年制临床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北京协和医学院培养成效,提出建议.

  • 德尔菲法构建护理学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仰曙芬;赵秋利;程姗姗;马江平;王艳秋;刘爽

    目的:构建护理学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并提高其学位论文质量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选取38名专家作为函询对象,对构建的体系应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函询.结果:构建体系涵盖一级、二级、三级指标分别为8、24、51项.结论:专家的代表性、积极程度、权威程度、意见的协调程度及集中程度均较高;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护理学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全面、科学地评价护理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

  • 利用显微互动系统在人体组织学实验教学中探索合作性学习模式

    作者:周琳;叶翠芳;彭挺;李和;王小丽

    目的:探讨在组织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显微互动设备进行合作性学习,评估学习效果.方法:将医学信息专业学生分为对照班和合作性学习实验班,课程结束后行切片考试及反馈.结果: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成绩略高,不及格人数少,多数学生肯定合作性学习.结论: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引入合作性学习模式不影响知识掌握,且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值得推广.

  • 医学研究生阶段化培养创新模式研究

    作者:宋继科;唐红迎;毕宏生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整合了附院及山东省中西医结合重点实验室资源,对医学研究生进行了分段培养与阶段考核,取得满意效果.结合我院培养经历及体会,对阶段培养及考核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阶段培养及考核模式对于培养我院研究生的综合素养、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医学专门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职业情感教育对护生职业认同影响的实证研究

    作者:田云霞;张琳

    目的:分析职业情感教育对护生职业认同的影响.方法:观察、访谈并采用《护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对225名在校护生职业认同状况进行调查;随机抽取大一2个班级72名护生分别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0周的职业情感教育.结果:实验组护生职业认同总体得分由(90.35±9.73)分提高到(95.68±6.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在校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情感教育有助于职业认同水平的提高.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