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중국림상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6358
  • 国内刊号: 31-179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3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王玉琦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经皮穿肝内门静脉途径溶栓术对门静脉血栓的治疗价值

    作者:瞿旭东;王建华;颜志平;程洁敏;刘清欣;钱晟;刘嵘;罗剑钧

    目的:总结经皮穿肝内门静脉途径溶栓术对门静脉血栓的治疗价值.方法:21例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术前经CT或磁共振(MR)门静脉血管成像检查明确诊断,在入院12~36 h内接受经皮穿肝门静脉血栓溶栓术,予尿激酶经导管持续灌注溶栓,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每8~24 h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了解栓子情况,调整导管位置.治疗期间密切随访患者凝血功能状态,严密观察患者症状体征,适时调整药物剂量.结果:21例患者中死亡2例,另外19例中有4例患者在经皮穿肝途径进入门静脉后造影显示大量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丛,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途径穿肝内门静脉,放置支架分流后行溶栓治疗;有2例患者在选择行TIPS途径溶栓穿刺失败后改行经皮直接穿刺肝内门静脉途径溶栓. 19例患者溶栓24~120 h后,腹痛、腹胀等症状均有明显缓解,门静脉血流均获得了部分性再通.19例患者中有2例因再次门静脉血栓形成并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而入院,成功地接受了2次溶栓治疗;其余患者未再有腹痛、腹胀等症状.DSA随访2例,CT或MR随访17例,门静脉血栓完全消失2例;血栓减少,门静脉血流复通9例;门静脉主干周围侧支循环形成8例.结论:经皮穿肝内门静脉途径溶栓术是治疗门静脉系统血栓的有效手段,根据不同病例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路径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胆道疾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谢振玮;艾开兴

    由于蛋白质组学研究高通量的特点,它成为早期诊断各种疾病(尤其是肿瘤)、寻找疾病新的标志物、指导分型的重要研究手段.胆道恶性肿瘤往往恶性程度高,不易早期诊断,术后5年生存率较低,在治疗上暂时无有效办法,寻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因此蛋白质组学已成为胆道疾病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

  • 肝癌介入治疗后发生肝脓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周波;王建华;颜志平

    目的:分析肝癌介入治疗后发生脓肿的可能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介入术后肝脓肿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9月-2008年3月肝癌介入治疗后发生肝脓肿15例,非肿瘤肝脓肿4例,再随机抽取同期17例肝癌介入治疗后无肝脓肿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肿瘤标记物和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等资料,分析介入后发生肝脓肿的高危因素.结果:肝癌肝脓肿患者在性别构成(P=0.005)、胆道损伤(P=0.034)、营养状况(血红蛋白水平P=0.001;血清白蛋白水平P=0.029)、原发性肿瘤构成比(P=0.013)方面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女性患者和转移性肿瘤患者发生介入后肝脓肿的机会更高,减少胆道损伤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助于减少介入后肝脓肿发生.

  • 肝纤维化的信号转导

    作者:陈明;张洁

    正常肝脏中,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之间通过信号转导,调控肝脏细胞的结构、功能与代谢,保持各种细胞与ECM数量比例与空间位置的相对稳定.

  • 二氧化碳减轻结肠镜检查术后腹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范惠珍;盛建文;姚礼庆;娄新宇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O2)作为结肠镜检查膨胀气体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行结肠镜检查患者200例,分成4组:普通肠镜组、无痛肠镜组、CO2肠镜组、CO2无痛肠镜组,每组50例.前两组以空气作为膨胀气体,后两组以CO2作为膨胀气体,分别行肠镜检查.记录每组患者肠镜检查前、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的动脉血CO2分压;肠镜检查后1 h摄片观察结肠膨胀程度;肠镜检查中、检查后1 h、6 h和24 h患者的腹痛程度和腹胀程度.结果:CO2肠镜组及CO2无痛肠镜组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血CO2分压无明显改变(P>0.05),与以空气作为膨胀气体的普通肠镜组及无痛肠镜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检查过程中CO2肠镜组患者腹胀、腹痛明显轻于普通肠镜组(P<0.05),采用CO2的2组检查后1 h和6 h的腹胀、腹痛程度以及1 h后结肠膨胀程度均明显轻于空气作为膨胀气体普通肠镜组及无痛肠镜组(P<0.05).结论:CO2作为肠镜检查膨胀气体,能明显减轻患者结肠镜检查的痛苦,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 甲胎蛋白异质体和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用于诊断肝细胞癌

    作者:韩风;邱大鹏;陈伟瑜;张玲;韩有志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异质体(AFP-L3)和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mRNA)诊断肝细胞癌及评估肝癌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4月-2005年7月收治的82例肝细胞癌(HCC)、1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和19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应用酶联吸附法及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联合检测AFP-L3和AFPmRNA水平,对比其阳性率.结果:AFP-L3和AFPmRNA联合检测阳性率可达87.6%,较单独检测AFP、AFP-L3、AFP-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69.5%、81.7%、36.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联合检测AFP-L3和AFPmRNA均阳性患者的术后3年生存率较低.结论:术前联合检测APF-L3和AFPmRNA可提高HCC,尤其是AFP阴性HCC的诊断率,而术后联合检测对评估HCC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Notch信号通路在肝癌发生和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伟敏;徐泱;樊嘉

    Notch基因发现于1919年,它的缺失可导致果蝇翅缘缺刻[1].随后研究发现,Notch在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多个物种中均有表达,它不仅在许多器官及细胞的正常发育中起作用,还与一些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自Notch在人类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中首先被鉴定以来[2],在多种肿瘤中发现有Notc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现就Notch信号通路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治疗进展

    作者:刘黎黎;王吉耀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 ficile-associated diarrhea,CDAD)是由艰难梭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典型的CDAD可表现为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nous colitis,PMC).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 ficile,Cd)又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芽孢状革兰阳性厌氧杆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17例分析

    作者:李永顺;姚晨玲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IMS)的临床特点及临床处理对策.方法:对1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IMS出现在中毒后1~5 d,经积极救治17 例中完全治愈13例,好转1例,死亡3例.结论:中间综合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急性期应用阿托品的同时,及早、足量、重复应用肟类复能剂以及适时应用机械通气可有效防治中间综合征.

  • 倒膜联用维胺脂胶囊与盐酸美他环素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比较

    作者:马蕾;运蓓蕾

    目的:评价倒膜联合维胺脂胶囊与盐酸美他环素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方法:126例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口服维胺脂胶囊25 mg,每日3次;盐酸美他环素片200 mg,每日2次,外用复方氯霉素酊早1次,姜黄消痤搽剂晚1次.研究组65例,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联用倒膜每周2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周. 结果:研究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8.46%和81.5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36.07%;总有效率63.93%),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研究组复发率(9.23%)明显低于对照组(22.95%),P<0.05.结论:倒膜联用维胺脂胶囊与盐酸美他环素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好、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 曲古抑菌素A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

    作者:朴松山;金铁峰;金虎日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乳腺癌MCF-7细胞经不同剂量曲古抑菌素作用后,用二甲氧唑黄比色法(XTT)法测定曲古抑菌素A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其对凋亡相关基因p21wafl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曲古抑菌素均可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且抑制率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凋亡相关基因p21wafl在曲古抑菌素A作用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未进行处理的细胞.结论:曲古抑菌素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诱导癌细胞发生凋亡.

  •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活性变化的研究

    作者:蒋兴亮;刘素兰;张均;王光华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血症(HC) 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的变化及其与高胆固醇血症之间的关系. 方法:测定109例高胆固醇血症组患者和66 例对照组患者血浆PON1活性、血脂、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及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PON1活性(138.1±62.4kU·L-1)较对照组(171.4±66.2 kU·L-1)显著降低(P<0.01);而MDA及ox-LDL含量(12.8±3.8 μmol·L-1,589.1±198.2 μg·L-1)均较对照组 (9.7±2.3 μmol·L-1,455.1±178.2 μg·L-1) 显著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PON1活性与MDA及ox-LDL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441,P<0.01;r=-0.402, P<0.01).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存在的氧化应激可能导致血浆PON1活性降低.

  • 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律失常

    作者:金仁俊;程王强;顾永亮;葛文涛;韩珺珊;孟施群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律失常的特点与临床价值. 方法:对198例受检者依据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分为试验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特征,运动试验方案采用Bruce方案亚极量或极量进行心律失常分析.同步监测血压和12导联心电图,记录运动前、运动中及恢复期的血压和心电图.结果:198例运动试验诱发心律失常共4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3.2%,运动试验阳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55.6%(20/36),明显高于阴性组16.1%(26/162) (P<0.05).运动中诱发心律失常19例,运动终止即刻至运动后恢复期诱发心律失常27例.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多见,占58.7%;房性心律失常占37%;其他占4.3%.结论:运动试验阳性组诱发的心律失常明显多于阴性组,以室性心律失常为常见,与运动诱发心肌缺血有关,因此应重视恢复期的心电监测.

  • 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

    作者:储德节;胡志雄;郭水根;马力;孙书明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炎衣原体(Cpn)慢性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合并Cpn慢性感染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5例),分别口服安慰剂(淀粉片)和阿奇霉素(500 mg·d-1)治疗,连续服用5 d、停用23 d为1个疗程,重复3个疗程.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检测肺功能的FEV1/FV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Cpn-IgG和Cpn-IgA.结果:65例均完成试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治疗前(2.60±0.50)分,治疗后(1.70±0.28)分,P<0.05];FEV1/FVC(%)也有改善[治疗组:治疗前(57±9)%,治疗后(60±7)%,P<0.05] ;Hs-CRP较前下降[治疗组治疗前(4.54±0.65)mg·L-1,治疗后(3.80±0.5)mg·L-1,P<0.05];Cpn-IgG阳性率和Cpn-IgA阳性率均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治疗COPD患者Cpn慢性感染有一定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

  • 食管癌致食管或胸胃气管瘘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绍明;徐小平;张珩;才志刚;吴海波;信德和

    目的:探讨食管或胸胃气管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例食管气管瘘和5例食管癌术后胸胃气管瘘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根据瘘的性质及手术危险因素的不同,分别选择了:①食管癌切除、气管瘘口修补、消化道重建术;②食管或胸胃气管瘘切除,瘘口分别修补术;③食管气管瘘旷置、胃造口中术3类手术.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8.33%,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29.16%;术后1年生存率50%,中位生存期15个月.结论:在积极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选择病例,并针对性的选择合理的外科治疗策略,可使食管癌所致食管气管瘘的病例获得生存优势.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对疑似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作者:滕忠强;张新;胡必杰;周昭彦;周春妹;洪群英;胡洁;李春;殷霞

    目的:评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在疑似肺结核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不典型肺结核患者153例,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刷检涂片作抗酸染色镜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作分枝杆菌生长指示管(MGIT)快速培养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分枝杆菌.结果:BALF快速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经支气管镜刷检涂片镜检分枝杆菌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12%(32/34)、95.80%(114/119)和52.94%(18/34)、96.64%(115/119).前者灵敏度高于后者,经统计学检验显示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于临床不典型的肺结核,经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灵敏度高,快速及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分枝杆菌培养及鉴定有助于提高临床肺结核的确诊率.

  • 缺血预处理对无心跳供体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徐松涛;郭卫刚;谭黎杰;丁建勇;王群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对无心跳供体(NHBD)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配对分成4组,分别为NHBD热缺血1 h组(对照组,NHBD 1 h)、IP组(实验组,IP)、IP+5-羟基葵酸盐组(实验组,IP+5-HD)和IP+二甲基亚砜组(溶剂对照组,IP+DMSO),每组4对.IP方案为开胸后夹闭大鼠左侧肺门5 min,开放10 min,然后放血处死.热缺血1 h、冷缺血4 h后行左肺移植.结果:IP组移植肺再灌注10 min和1 h的右颈动脉血PaO2与自身术前值差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2 h后,IP组左肺静脉血PaO2数值优于对照组(175.5±14.3比132.3±33.8,P<0.05).再灌注1 h和2 h时,IP组的双肺顺应性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2 h时,IP组以及IP+DMSO组的血清和移植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移植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凋亡指数显著低于NHBD 1 h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高于NHBD 1 h组(P<0.05);上述指标IP+5HD组与NHBD 1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血清TNF-α、IL-6含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到IP以及IP+DMSO组的细胞结构受损程度较轻,NHBD 1 h组以及IP+5-HD组细胞损伤较明显.结论:本大鼠模型中,单次5 min缺血+10 min再灌注的IP方案,对热缺血1 h的大鼠NHBD移植肺IRI有较强的早期保护效应,这种保护效应与线粒体ATP敏感的钾通道开放有关.

  • 福莫特罗对过敏性哮喘大鼠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作用

    作者:朱建波;赵铭山

    目的:研究福莫特罗对过敏性哮喘大鼠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炎症的作用以及影响肺组织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机制.方法:48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A)、哮喘模型组(B)、小剂量(0.08 mg·kg-1)福莫特罗组(C)、中剂量(0.12 mg·kg-1)福莫特罗组(D)、大剂量(0.16 mg·kg-1)福莫特罗组(E)、地塞米松(0.5 mg·kg-1)组(F),每组8只.卵蛋白致敏诱发建立哮喘大鼠模型,福莫特罗口服,地塞米松腹腔注射给药7 d.常规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原位凋亡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肺组织匀浆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活化因子(eotaxin)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的含量.结果:(1)A组气道炎症无明显变化;B组炎症变化明显,大量EOS浸润,与A差异显著(P<0.01);随着福莫特罗治疗量的增大炎症逐渐减轻,浸润EOS数量明显减少(P<0.01).(2)B组凋亡指数下降,与A组有显著差异(P<0.01);D、E组凋亡指数较B组显著下降(P<0.05).(3)B组eotaxin较A组显著升高(P<0.01);各用药组显著下降(P<0.05).各用药组eotaxin与EOS数量呈正相关.(4)B组ECP含量较A组显著升高(P<0.01);各用药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1)哮喘大鼠气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在体内福莫特罗能够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凋亡.(3)福莫特罗能够明显降低气道中EOS数量,与抑制EOS趋化有关.(4)福莫特罗可能通过减少肺组织内eotaxin的表达来抑制EOS趋化.(5)福莫特罗能够抑制EOS活化,减少肺组织中的ECP含量.

  • 纤维蛋白胶在胸壁重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勇;亓发芝;顾建英;施越冬;张学军

    目的: 探讨在胸壁重建手术中,应用纤维蛋白胶进行胸壁创面止血并局部固定转移肌瓣对降低术后伤口血肿发生率及感染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2009年17例因各种原因行胸壁缺损重建手术的患者,术中应用纤维蛋白胶对创面进行辅助止血及固定肌瓣.观察分析患者术后引流量及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再次手术次数.并回顾统计2003年-2009年应用单侧胸大肌肌瓣行胸壁重建术中未使用纤维蛋白胶患者资料,将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伤口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伤口感染率血肿和血清肿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纤维蛋白胶可降低胸壁重建手术后血肿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

  • Arndt导管和硬化剂注射治疗支气管胸膜瘘1例

    作者:钟鸣;吴少勇;葛棣

    1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77岁,因"右下肺背段腺癌"于2009年6月29日在联合麻醉下行胸腔镜右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5 d出现痰多,呼吸急促、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入外科监护室.

  • 肺隐球菌病16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天浩;周容

    目的:分析16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6例肺隐球菌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6例肺隐球菌病例中,除3例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外,余13例均无基础疾病.12例有临床症状,4例由体检查出.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气急、发热.影像学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或片状渗出影,经病理检查证实诊断,病理学表现均为肺肉芽肿性变.6例行肺叶切除,其中2例在术前曾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仅1例术后给予抗真菌治疗.10例患者仅给予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治疗,其中2例在氟康唑治疗无效后改用两性霉素治疗,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肺隐球菌病可见于免疫功能正常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早期易误诊,确诊依靠病理活检.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和抗真菌药物治疗,彻底切除术后可不行抗真菌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为抗真菌药物治疗,氟康唑治疗有效且不良反应小,可作为首选药物.

    关键词: 隐球菌病 诊断 治疗
  • 异丙酚-七氟醚-芬太尼复合喉罩麻醉在老年患者经尿道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俊峰;陈勇柱;张晓丽

    目的:评价异丙酚-七氟醚-芬太尼复合喉罩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经尿道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TLRBT)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Ⅱ~Ⅳ级、择期行TLRBT的老年患者87例.七氟醚-异丙酚诱导,七氟醚-芬太尼麻醉维持.观察麻醉诱导、苏醒质量,喉罩插入条件,呼吸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结果:成功率为93.1%.喉罩置入后呼吸暂停的发生率为13.8%,持续时间为(29±31)s.插入喉罩前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与诱导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而喉罩插入后1 min、2 min、3 min、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15 min及喉罩拔出后1 min、20 min的MAP、HR与诱导前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苏醒时间为(9±4)min,19.5%患者术后恶心呕吐,14.6%患者术后咽痛,96%患者的VAS为0~1.结论:异丙酚-七氟醚-芬太尼复合喉罩麻醉诱导苏醒迅速,并且能够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患者TLRBT中.

  • 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贵龙;朋立超;蒋克泉;方圆;姚毅真;韩磊

    目的:比较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在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80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随机分2组: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CSEA组)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CEA组),每组40例.观察麻醉诱导时间及术中麻醉效果;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黄素的用量情况;新生儿1、5 min Apger评分等. 结果:麻醉诱导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CSEA组比CEA组明显缩短,术中麻醉效果CSEA组明显优于CEA组,低血压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麻黄素的用量两组相似,新生儿1、5 min Apger评分两组无明显区别.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手术,术中麻醉效果好,产妇血压控制理想,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新生儿影响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无创肝血流测定在麻醉监护中的应用

    作者:唐俊;杜美华;朱俊峰;周国霞;王介非

    目的:采用无创的脉搏色素浓度测定(DDG)技术研究麻醉期间肝脏血流和代谢变化.方法:利用DDG技术测定吲哚菁绿(ICG)的代谢速率,研究1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风险分类ASAⅠ~Ⅱ级全身麻醉患者麻醉前后肝脏血流和排泄功能的变化.结果:麻醉诱导后ICG血浆清除率从(0.29±0.07)明显下降到(0.19±0.04)(P<0.01);5、10、15 min的滞留率相应有所增加;代谢半衰期从(2.50±0.61) min延长到(3.74±0.91) min(P<0.01).有效肝脏血流量和心脏指数均有所下降,分别从(1.41±0.40) L·min-1下降到(0.95±0.20) L·min-1(P<0.05)和从(4.07±1.08) L·min-1·m-2下降到(2.47±0.69) L·min-1·m-2(P<0.01).结论:麻醉能够减少肝脏血流,并降低ICG的排泄率.

  • SLIPA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胡小雪;李建松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SLIPA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效果,并与气管插管全麻对比.方法:选取14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应用SLIPA喉罩通气,对照组(70例)应用气管插管,观察麻醉前、置喉罩或气管插管即刻、置入喉罩或插管后5 min、拔除喉罩或气管插管即刻的心率、血压,观察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置入及拔除喉罩时血压和心率较对照组稳定;咽喉部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7.14%)明显低于对照组(21.43%).结论:SLIPA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并发症少,使用简便,对喉损伤小.

  • 氨甲环酸在婴儿先心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丽红;钟慧;邓萌;汤顺荣;张学锋;周守静;梁伟民

    目的:观察和评价在小婴儿先心手术中应用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1岁以内的先天性房缺或室缺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组Ⅰ,n=40),氨甲环酸90 mg·kg-1,分3次给予,每次30 mg·kg-1,依次为术前、预充液中、体外循环后.安慰剂组(组Ⅱ,n=40)给予0.9%氯化钠液9 mL·kg-1,给药方式同组Ⅰ观察项目:手术前后血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常规凝血功能、D-二聚体数值;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输血量、心血管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肾功能指标、血栓形成和过敏反应.结果:氨甲环酸组术后24 h出血量为(9.0±4.8)mL·kg-1,安慰剂组为(11.9±9.3)mL·kg-1(P<0.05),术后24 h出血量减少24%;两组术后输血量无差别;两组术后及24 h D-二聚体值均明显增加,氨甲环酸组增加程度明显小于安慰剂组(P<0.05);两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显著下降,血小板数量明显降低,组内差异显著,组间无显著差异,常规凝血指标术后24 h基本恢复.术后无肾功能不全及血栓形成、过敏反应.结论:婴儿先天性房缺或室缺手术中90 mg·kg-1 氨甲环酸能使术后出血量减少24%.

  • 少脂肪肾错构瘤的超声造影表现

    作者:黄备建;毛枫;俞清;王希;李超伦;王文平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少脂肪肾错构瘤中的表现.方法:对11例11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脂肪肾错构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进行回顾分析.常规超声检查观察肾占位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时相和方式,包括起始时间、达峰值时间、消退时间及病灶内部结构的增强表现.结果:11个肿块大直径范围2.4~15.3 cm,常规超声显示低回声为主不均团块9个,囊实性团块2个,均发现较丰富或丰富彩色血流信号,术前诊断准确率仅36.4%(4/11).超声造影显示皮质期11个病灶均缓慢增强、向心型填充;达峰值时均呈高回声或等回声,9例均匀增强;实质期同步消退4个,缓慢消退5个,快速消退2个,发现类似"假包膜"征2例.结论:造影时缓慢向心增强和达峰值均匀增强是低回声少脂肪肾错构瘤的主要表现.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肾错构瘤
  • 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显像分析57例良恶性乳腺肿块

    作者:王莉;徐本华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显像(color doppler imaging, CDFI)显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肿块的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及CDFI对57例共74个乳腺肿块进行诊断,将分析的结果与手术及病理作对照.结果:乳腺肿块内砂粒样钙化点对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有诊断意义(P<0.01),恶性肿块内血流收缩期高速度(Vmax)、阻力指数(RI)和脉动指数(PI)均较良性肿块明显增高(15.1±4.8和21.7±3.3,0.87±0.11和0.54±0.10,1.23±0.15和1.84±0.26,P均<0.01).结论:高频超声及CDFI不但能反映乳腺肿块的形态、部位,而且可提供肿块内血流动力学参数信息,可大大提高乳腺肿块的诊断准确率,并对良恶性进行鉴别.

  •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诊断早期乳腺癌

    作者:张晔锋;李江云;顾奇芳

    近年来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乳腺癌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该病起病隐匿,早期无任何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即属中晚期,因此开展早期、微创和(或)无创性诊断乳腺癌乳腺普查对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摄影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 依达拉奉对大鼠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期的影响及作用

    作者:樊游掌;谢建军;苏怀庆;沈华;邵强

    目的:观察在大鼠肾移植模型中依达拉奉对移植术后24 h移植肾的影响及其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正常移植组(B组)、依达拉奉治疗移植组(C组),每组12只.B组为左肾原位移植,C组为移植术后予依达拉奉(10 mg·kg-1)干预.观察移植术后24 h各组血清肌酐、尿素氮、移植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移植肾损伤程度.结果:与B组比较,C组血清肌酐水平明显下降(301.75±27.53比242.73±30.21,P<0.05);TNF-α转录水平(0.36±0.02比0.29±0.04,P<0.05)、表达水平(212.72±20.92比179.62±21.41,P<0.05)及IL-1β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44.82±10.21比32.21±9.17, P<0.05),肾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2.68±0.13比2.02±0.21,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抑制细胞因子TNF-α、IL-1β,改善大鼠同种异体移植肾功能.

  • 梅毒相关性肾病3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莉;吉俊;刘红;丁小强

    目的:研究梅毒相关性肾病的临床特点及肾脏病理表现.方法:分析3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诊断为梅毒相关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3、47和55岁,均无皮疹表现,1例有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例有下疳,临床均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所有患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TRUST方法)阳性,梅毒螺旋体抗体(ELISA方法)升高.3例患者均行肾活检,光镜、免疫荧光、电镜检查诊断为膜性肾病.经头孢曲松治疗10 d后复查,2例患者蛋白尿完全缓解,1例患者蛋白尿部分缓解.结论:应提高对梅毒相关性肾病的认识,病史、RPR、抗心磷脂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及肾穿刺病理检查是诊断梅毒相关性肾病的重要依据.经抗生素治疗梅毒后,患者肾脏疾病可以完全或部分缓解.

  • 经皮微创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余作冲;张康乐;尹望平;高振巢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 方法:2007年5月-2008年10月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1例,术后6~8周进行部分负重锻炼.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其中有2例未到骨折愈合时间,但无并发症.19例骨折愈合,无感染、骨不连、螺钉松动,其中有2例出现踝关节的中度疼痛.按照Johner-Wruhs方法评价功能,本组病例优17例,良2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0.5% .结论:经皮微创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内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软组织的修复.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作者:陈海峰;王健;胡勇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 方法: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6例;椎体单节段5例,双节段3例;共11个椎体.均为新鲜骨折(2~6周),采用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随访3~9个月,观察患者腰背部疼痛变化的情况,测量椎体高度恢复程度及观察有无再塌陷.结果:8例患者术后3 d内疼痛缓解,6例达到CR级,2例达到PR级.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明显,随访发现患椎未出现塌陷. 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椎体的高度,迅速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减少骨水泥的渗漏率.

  • 妊娠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

    作者:苏会璇;钟宇华;梁华晟;韦慈;连冬梅

    目的:探讨妊娠甲状腺功能紊乱的特点,为孕期监测孕妇甲状腺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CS-180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837例孕妇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激素( 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利用碘催化砷铈反应原理,采用冷消解快速尿碘定量检测方法测定孕妇一次随意尿的尿碘含量.结果:有甲状腺功能紊乱孕妇的血清FT3、 FT4、 hCG和尿碘与无甲状腺功能紊乱孕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TSH比无甲状腺功能紊乱孕妇显著高(P<0.01).不同孕期、不同尿碘组甲状腺功能紊乱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早、晚期及各尿碘组均以亚临床甲减多见,孕中期以亚临床甲亢多见,各型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尿碘水平异常率高. 结论:妊娠甲状腺功能紊乱以亚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亢多见,以TSH的升高为著,碘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会影响甲状腺的功能,妊娠甲状腺功能紊乱可能主要不是碘营养及孕期激素变化所致,而是母体免疫状态的改变.

  • 雄性激素与男性2型糖尿病的发病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余亚信;李学军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许多激素的浓度会发生变化,其中雄性激素水平的下降是男性体内激素变化的显著特征.Andre等[1]研究了1 475名年龄30~79岁男性的雄性激素水平,结果发现约有24%的研究对象的总睾酮水平低于300 ng·dL-1,11%的研究对象的游离睾酮低于5 ng·dL-1,5.6%则有明显雄性激素缺乏临床症状.

  • 老年甲状腺结节性病变9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宇红;张龙富;刘溯;曹东华;孙熙融

    目的:分析老年人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96例因非甲状腺疾病就诊的住院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于入院后次日清晨抽空腹静脉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及促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等指标,行甲状腺B超检查,并对手术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老年人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67.71% ,其中男女患病率有显著差异;(2)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及恶性肿瘤的患病率明显增加(P<0.05).(3)TSH越高,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P)越低,两者呈负相关.(4)1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腺瘤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9例术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升高,均需长期应用左旋甲状腺素.结论:老年人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较高,女性患病率更高;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及恶性肿瘤的患病率明显增加;TSH与骨密度呈负相关;老年人甲状腺结节绝大多数为良性,应以内科随访及治疗为主,手术则需谨慎.

  • 外源性热休克蛋白70基因对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季春;万力;何明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转染对心肌细胞急性实验性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进行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缺氧/复氧(A/R)组、热休克处理后缺氧/复氧(A/R +HS)组和pCDNA HSP70质粒转导后缺氧/复氧(A/R +pCDNA HSP70)组.用脂质体包裹pCDNA HSP70质粒,并转导入心肌细胞内.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SP70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SP70蛋白表达.以心肌细胞存活率(MTT法)、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透射电镜)及Ca2+负荷来检测心肌细胞损伤程度.结果:与A/R组相比,A/R +HS组和A/R +pCDNA HSP70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LDH活性明显降低;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改善;心肌细胞Ca2+ 负荷明显减轻.A/R组HSP70 mRNA和蛋白含量均较A/R +HS组和A/R +pCDNA HSP70组显著减低( P<0.01),而A/R +pCDNA HSP70组的含量与A/R +HS组相比显著增多( P<0.01).结论:通过基因转染使HSP70基因高表达能对抗缺氧/复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这一作用与其能抗细胞Ca2+负荷有关.

  • 嗜铬细胞瘤基因突变检测芯片的开发和验证

    作者:武多娇;周晓鸥;高平进;朱鼎良

    目的:开发一种低通量的基因芯片,以识别和诊断嗜铬细胞瘤基因突变.方法:将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点样于玻片介质上,制成嗜铬细胞瘤基因突变检测芯片.此芯片包含与嗜铬细胞瘤相关的SDHB、SDHD、VHL 和 RET 4个基因的87个突变位点,应用于35例已测序的嗜铬细胞瘤患者DNA样本以验证芯片检测的准确性.结果:该芯片的内参照结果能做到绝对阳性和绝对阴性,91%的样本芯片杂交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35 例嗜铬细胞瘤患者中,基因测序证实的29例突变样本用基因芯片技术检出26例;在6例无突变的样本中两种方法检出结果一致.结论:制作的基因芯片可准确识别嗜铬细胞瘤相关的基因突变,为筛查嗜铬细胞瘤基因突变提供一种快速的方法.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5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红梅;杨晓凤;张轶斌;许忆峰;吴雁翔;吕乃武;单鸿;崔激平;周金旭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09年4月对58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进行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研究,患者按照3~10 μg·kg-1·d-1剂量,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4 d后采集骨髓,利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方法,体外培养每例患者的骨髓干细胞7~10 d,然后配制成浓度为2.46×1010·L-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采用经静脉及四肢肌肉局部双移植途径,其一部分经局部肌内注射移植入患者四肢近端肌肉群中,另一部分经静脉移植入患者体内,单次移植提取的单个核细胞总量为(6.25±2.19)×108,间充质细胞含量为(1.96±0.92)×108.观察移植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患者的肌力、行走间距以及心肌酶谱变化.结果:MSCs移植后75.9%的患者肌力有所改善,行走间距延长,心肌酶谱好转.结论:MSCs双途径移植治疗Becker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 胃萎宁胶囊对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抑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陆敏;王德明;王焱;田耀洲;夏军权;朱方石;王春如;滑永志

    目的:探讨胃萎宁胶囊对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抑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经胃镜下活检病理证实的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40例,服用胃萎宁胶囊,4粒,每日3次,治疗60 d后,行电子胃镜复查,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胃粘膜抑癌基因蛋白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和p16的表达.结果:治疗后胃黏膜抑癌基因蛋白PTEN的表达上调(P<0.01),抑癌基因蛋白p16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调抑癌基因蛋白PTEN的表达可能是胃萎宁胶囊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部分机理.

  • 葡萄糖对INS-1细胞活性氧及PTEN表达的调控

    作者:肖玲;周湘兰;周连华;杨志红;胡仁明;刘珊林;黎丹凤;何建秋

    目的:研究葡萄糖刺激胰岛β细胞后,是否通过活性氧(ROS)调控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表达而参与胰岛素分泌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和H2O2短时间干预胰岛细胞系(INS-1细胞),分别检测细胞分泌胰岛素、细胞内ROS浓度及PTENmRNA表达. 结果:(1)随着刺激的葡萄糖、H2O2浓度升高,INS-1细胞内ROS浓度和分泌的胰岛素逐渐升高.(2)随着葡萄糖刺激加大或H2O2浓度逐渐升高,INS-1细胞内PTENmRNA表达先受到抑制,但当刺激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后,抑制作用消失. 结论:葡萄糖可能通过刺激胰岛细胞内ROS生成,以低浓度ROS作为信号分子抑制PTEN表达,成为调控胰岛素分泌的机制之一.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冠状动脉内膜增厚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李化;王春生;陈志强;丁文军;赵东;洪涛;陈昊

    目的:通过检测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DCM)冠状动脉的内膜增厚程度、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的表达,研究MMPs与冠状动脉内膜增厚的关系.方法:解剖20例病理诊断为DCM的心脏移植术受体心脏的冠状动脉,测量冠脉中层和内膜层的面积,用Western blot检测冠状动脉壁的中层和内膜层组织中MMP-1、2、3、9、13和1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DCM的冠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内膜层增厚,增厚的内膜为细胞纤维性,内膜与中层面积比平均为0.83±0.33.冠脉的内膜与中层面积比和MMP-3蛋白(r=-0.62,P<0.005)及MMP-9蛋白(r=-0.47,P<0.05)的表达呈负相关;MMP-1、2、13和14蛋白表达和年龄与冠脉内膜增厚无显著相关.结论:MMP-3和MMP-9的表达降低促进DCM冠状动脉内膜增厚.

  • 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儿的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

    作者:胡海赟;张育才;刘家应

    目的:探讨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儿各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18例脓毒症及36例严重脓毒症患儿于发病3 d、7 d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和IgG、IgA、IgM,同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和预后转归,其中死亡病例5例归入死亡组.同期19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脓毒症组发病3 d内的CD4+、CD19+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较正常组和严重脓毒症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IgA、IgM在发病3 d内各组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发病7 d复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体液免疫功能,死亡组CD3+、CD4+、CD8+、IgG、IgA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脓毒症的免疫状态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表现不同,随着病情进展免疫抑制状态持续并恶化预示了疾病预后不良.

  • 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周卫强;盛群英;陆欢;陈元平

    目的:探讨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手术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因患子宫体部肌瘤有手术指征的非脱垂子宫共118例,58例行阴式子宫切除手术(TVH),60例行腹式子宫切除手术(TAH),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TVH组平均手术时间83.4±20.8 min,与TAH组(85.0±17.6 min)比较无显著差异,TVH组与TAH组术中出血(138.0±49.4 mL比170.2±61.2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4.2±10.5 h比48.2±8.3 h)、术后病率(5.17%比16.7%)、住院时间(8.5±2.3 d比9.7±1.9 d),均小于TAH组.TVH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有1例膀胱损伤(1.72%),经留置尿管7 d痊愈.结论: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部不留瘢痕等优点,是一种微创手术.只要掌握适应证与手术技巧,在基层医院开展(TVH)是可行的.

  • 雌激素受体β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作者:赵栋;黄诗颖;翁雷;孙静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β在子宫内膜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灶中的表达.方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以及免疫组化法测定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β mRNA 以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都探测到雌激素受体β mRNA,而在位及异位内膜用免疫组化法均未探测到雌激素受体β蛋白.结论: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不表达雌激素受体β蛋白.

  • 难治性外伤性癫痫的综合手术治疗

    作者:金保哲;张新中;周文科;周国胜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不同术式治疗难治性外伤性癫痫的手术效果.方法:经术前评估,根据35例难治性外伤性癫痫患者不同特点,选择适宜的术式联合应用,术中行皮层脑电图监测.术式包括致痫灶切除、前颞叶切除、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胼胝体前部切开、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等.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按照Engel分级,35例手术患者,Ⅰ级18例,Ⅱ级12例,Ⅲ级5例,无Ⅳ级的患者,有效率85.7%(30/35).结论:术前认真评估、采用个体化原则、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联合应用、术中行皮层脑电图监测等措施是外科治疗难治性外伤性癫痫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环节.

  • 儿童癫痫发作与睡眠周期的关系研究

    作者:蔡晓唐;罗蓉;周洁兰;陈凤

    目的:探讨癫痫发作是否也和癫痫样放电一样受到睡眠的影响.方法:通过视频脑电图监测儿童癫痫患者在睡眠各期的癫痫发作,对95例共504次癫痫发作进行睡眠周期分析.结果:75%在清醒期发作,25%在睡眠中发作,其中85.7%的睡眠发作均出现在非快速动眼睡眠期,48.4%出现在Ⅱ期,37%出现在Ⅰ期,12.7%出现在Ⅲ和Ⅳ期,0.02%出现在快速动眼睡眠期.额叶癫痫、颞叶癫痫和中央沟良性癫痫易于在睡眠期发作,分别为40.6%、33.3%和38.7%.结论:非快速动眼睡眠期睡眠可诱发儿童癫痫发作,部分局灶性癫痫更易在非快速动眼睡眠期诱发.

  • 内镜下扩大的经鼻入路处理前颅窝以及鞍周病变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作者:顾晔;张晓彪

    近年来,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已成为处理鞍区病变的常规方法,它具有不牵拉脑组织、视野广阔的优点.随着对内镜下解剖结构的进一步了解、止血技术的成熟、内镜器械的改进、颅底重建技术和材料的进步,又出现了内镜扩大的经鼻入路(extended 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EEEA),并用于处理颅底中线区的多种病变.

  • 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时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浓度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周金桥;刘秋红;孙剑瑞

    目的:测定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l growth factor,EGF)浓度和超氧化物岐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的变化, 探讨其在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时的作用及随损伤时间变化的规律, 为临床治疗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4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即刻、3 d、7 d、14 d血清中EGF浓度,SOD的活力.结果: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时EGF、SOD浓度显著低于非应激性溃疡组.结论:EGF浓度、SOD活力与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密切相关,可能EGF、SOD在维持胃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促进损伤胃黏膜的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重度下肢缺血19例临床分析

    作者:苏旭;李滨;陈福真;许东辉;李志民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6月-2009年7月治疗的19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共23条患肢,8例接受2次手术,3例接受3次手术.其中复杂性动脉硬化性闭塞症8例,糖尿病足7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例,采用重组集落刺激因子(惠尔血)注射动员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注射到患肢肌肉组织,观察患肢疼痛、跛行距离、冷感、溃疡愈合情况、踝肱指数(ABI)和动脉造影(DSA)的变化.结果: 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诊1~60个月,平均28个月.全组患者症状好转、ABI升高;6例伴足部溃疡者4例溃疡愈合,2例溃疡明显缩小;5例伴足趾湿性坏疽转为干性坏疽;1例在术后3个月因缺血加重行膝上截肢术;4例患者术后DSA见广泛侧支循环建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易接受,对于严重下肢缺血且无良好流出道的病例可改善症状、保肢、降低截肢平面.

  •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

    作者:邹忠东;焦占江;黎成金;王烈

    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效果.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1月,21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23条患肢)实施SEPS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术,其中5条患肢另加行股静脉瓣膜外修补术,4条患肢另加行自体植皮术.结果:23条患肢经手术治疗后肢体症状及浅静脉曲张消失,溃疡愈合,未出现并发症,随访4~18个月,未出现新生溃疡及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重要环节,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安全有效,损伤少,并发症少,可减少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复发.

中国临床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