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중국림상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6358
  • 国内刊号: 31-179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3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王玉琦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作者:俞建平;高松

    目的:研究脾切除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5~2002年内科治疗无效的24例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脾切除手术,术后随访20±16个月.并对年龄、性别、病期、对激素治疗的反应、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PAIgG升高与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住院期间血小板计数≥100×109/L者22例,占91.7%;随访20±16个月,血小板计数≥50×109/L者19例,占79%.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程、激素的治疗反应、术前血小板计数、出院时血小板计数、术后PAIgG值对脾切除术后疗效无预测价值.结论:脾切除术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成人慢性ITP患者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各项临床指标对预测脾切除术的疗效无临床意义.

  • hTERT和β-Catenin在胆囊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细胞增殖、侵袭关系研究

    作者:丁昂;童赛雄;锁涛

    目的:检测hTERT和β-Catenin在人胆囊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癌细胞增殖、侵袭关系.方法:采用端粒酶TRAP、半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3种体外培养人胆囊癌细胞系端粒酶活性、hTERT基因和β-Catenin基因mRNA、蛋白质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光吸收法检测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并做细胞增殖计数、运用Transwell小室和划线了解癌细胞侵袭与运动情况.结果:(1)TGBC1TKB、TGBC2TKB和GB-SD端粒酶活性OD值分别为0.183±0.001、0.257±0.002和0.260±0.002;β-Ctenin基因mRNA值分别为44718±567、50 279±545和50 802±371;hTERT基因值分别为51 287±1 818、62 346±733和63 345±1 154;后两组均高于第1组(P<0.05).β-Catenin蛋白质值分别为35 289±154、32 636±345和32 510±346;hTERT蛋白质值分别为34 515±454、32 562±571和32 083±163.后两组均低于第1组(P<0.05),有显著差异.(2)TGBC1TKB、TGBC2TKB和GB-SD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第5天OD值分别为1.324±0.792、1.573±0.043和1.647±0.033;24 h穿膜细胞数分别为60.667±3.512、113.333±5.508和124.667±6.506;24 h过线细胞数分别为23.667±1.155、40.000±1.000和42.667±2.082.后两组均高于第1组(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端粒酶、hTERT和β-Catenin基因蛋白在人胆囊癌细胞系呈阳性表达;它们可提示胆囊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能影响胆囊癌细胞的增殖、运动和侵袭力.

  • 胸部肿瘤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动脉血气变化与心肺功能并发症发生的关系

    作者:邵立新;陈中元;沈伯明;金炜;孙财英;袁澄;陈伟新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检测在胸部肿瘤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及其变化与心肺功能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胸部肿瘤病人术前1周内,术后2 h、8 h以及第1、2、3 d,第4d或第5d的动脉血气,对所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与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作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围手术期血气分析统计资料显示胸部肿瘤病人手术后第2天动脉血氧分压低(P<0.01),二氧化碳分压高,低氧血症造成手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高(P<0.05).结论:围手术期血气分析的变化与手术后心肺功能并发症的发生有关,为减少手术后心肺功能并发症的发生和保证围手术期的安全,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常,并给予充分的氧疗以纠正低氧血症,必要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 下半面部除皱术的综合设计

    作者:陈翌农;亓发芝

    目的:中年人下半面部皮肤松弛整形时,对不同特点的患者进行不同的手术设计,使面部有明显且理想的改善.方法:通过23例就医者面部的综合设计,采用耳前耳屏切口下半面部SMAS筋膜提紧术,结合下颌吸脂、脂肪移植填充、祛眼袋术及隆鼻术,达到一个理想的面部除皱效果.结果:本组患者23例,年龄28~56岁,女性21例,男性2例,下半面部除皱术结合眼袋手术14例,下半面部除皱术结合下颌吸脂12例,其中有9例行脂肪移植术,下半面部除皱术结合隆鼻4例.通过23例患者面部的综合设计,将面部皮肤提紧术、吸脂术、脂肪移植术、隆鼻术、祛眼袋术结合进行,患者均达到满意的效果.结论:对面部松弛的患者,应综合考虑,发现患者的缺陷,精心设计,减少创伤,手术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 ACE基因多态性与PTCA合并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时俊;葛均波;孙爱军;袁治国;张红旗;王克强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的多态性与PTCA合并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1~2003年入我院治疗,成功实施PTCA合并支架植入手术的华东地区冠心病患者共197例,并作为期半年的追踪随访,按照二次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术后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然后运用PCR技术对这197例患者样本进行ACE基因分型,后采用统计学方法判断ACE基因多态性是否与支架内再狭窄具有相关性.结果:197例患者中再狭窄组为58例,ACE基因型DD、DⅠ、Ⅱ的频率分别为25.9%、39.6%、34.5%;未狭窄组为139例,ACE基因型DD、DⅠ、Ⅱ的频率分别为33.8%、43.9%、22.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x2=3.250,P>0.05).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的D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52.6%和55.8%,亦无显著差异(x2=3.326,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支架术后再狭窄无相关性.

  • 肺炎性结节的CT检查技术及诊断

    作者:唐建华;张开华;阎伟伟;严福华

    目的:认识肺炎性结节的CT影像表现并评价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肺炎性结节,观察病变的各种CT征象.结果:病变多位于两肺下叶,CT表现因病理过程不同可表现为局灶性渗出性改变或实质性结节.结节性病变的典型征象为密度均匀,病变-肺交界面规则清楚,或伴有"晕征"、长短不一的毛刺以及相邻胸膜广泛增厚、粘连.结论:病变区薄层扫描是提高对肺炎性结节CT变化特征认识的重要检查技术,进一步结合临床,必要时动态随访观察能大大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附2 725例报告)

    作者:陈刚;李如昌;顾卫星;金伟;汤中林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993~2004年采用ESWL治疗尿路结石患者2725例,其中肾结石922例,输尿管结石1789例,膀胱结石14例.结果:随访3个月,结石排净率94.4%(2572/2725),结石残留109例(4.0%),16例无效(0.6%),改用手术治疗.结论:ESWL具有治疗成功率高、副作用少、无严重并发症的优点,是治疗尿路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 抗癫痫药物治疗对血脂水平影响的研究

    作者:金莉蓉;汪昕;马昱;张昱雯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已确诊为癫痫的48例患者(卡马西平组16例,苯妥英钠组16例,丙戊酸钠组16例)的血脂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16例进行比较.结果:1)血脂浓度与癫痫本身无相关性;2)长期服用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后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和脂蛋白(a)[LP(a)]明显增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c)无变化,且LP(a)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浓度明显增高(r=0.74,p<0.05),丙戊酸钠对血脂无影响.结论:长期抗癫痫药治疗能使血脂浓度增高,因此需长期监测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 胸腺切除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

    作者:谭群友;王如文;蒋耀光;赵云平;马铮;周景海;龚太乾

    目的:评价胸腺切除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腺切除治疗59例OMG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部分胸骨劈开切口44例,全胸骨劈开切口2例,电视胸腔镜经右胸前外侧径路13例.所有病例均进行随访和疗效评价.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1例;手术有效率1年内89.8%(53/59),1~3年74.0%(37/50),3~5年86.1%(31/36),5~10年88.9%(24/27),10年以上86.7%(13/15);总缓解率37.3%,有效率为86.4%.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显示疗效与性别、年龄、病程、手术径路及病理分型无关(P>0.05).结论:胸腺切除是OMG的有效治疗方法,切除径路首选电视胸腔镜手术.

  •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附1例报告

    作者:陈景熙;陈福真;李滨;许东辉;李志民;苏旭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佳外科治疗方案.方法:1例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病例,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及计算机体层成像检查确诊,创新采用外支撑架治疗方法,结合近年来的文献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病人症状获得完全缓解,尿检正常,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可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对年龄小、症状轻的病人,可采用保守治疗;外支撑架的手术治疗方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 颈动脉体瘤的治疗--附111例手术报告

    作者:徐欣;杨珏;陈斌;石赟;符伟国

    目的:分析111例(116个)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案.方法:1959~2004年间,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111例颈动脉体瘤患者,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35.7岁.作动脉造影或彩超、CTA以及MRA无创检查,明确诊断后,全部行手术治疗.结果:3例手术死亡;4例发生脑栓塞;32例发生术后神经并发症;4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通过多普勒超声、CT或MRA检查,在术前明确颈动脉体瘤的血供来源,便于术中及早控制供血动脉;而必要时行术前行动脉造影,行瘤体动脉栓塞缩小瘤体,可有效减少手术出血,并能减少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 肝硬变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邵泉;赵浩亮;苗青旺;韩振国

    肝脏是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在我国,原发性肝癌及肝内胆管结石仍然是常见病、多发病,常合并有肝硬变.肝叶切除术是上述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但肝硬变患者因其肝功能储备不足,手术后常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1].

  • 应用外固定器治疗手部骨折

    作者:林阳;王利;刘磊;梁江山

    目的:寻求手部小管状骨折,特别开放骨折及掌、指骨头部粉碎性骨折的更为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8年10月~2004年6月,应用自行设计的手部外固定器,在电视X光机透视下,经皮固定手掌、指骨骨折112例,其中开放骨折21例,掌、指骨头部粉碎骨折41例.结果:随访92例,随访时间3~12个月.骨折愈合86例,不愈合1例,骨髓炎2例,畸形愈合1例.骨折愈合时间4~10周.其中粉碎性骨折及开放性骨折愈合时间6~10周.手功能恢复:按照TAM标准评价,优良率85.8%.结论:手部外固定器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固定掌、指骨稳固,特别对开放骨折及掌、指骨头部粉碎性骨折是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 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陈倩;张顺财;祝墡珠

    目的:探讨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硬化患者感染状况、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1月~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91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91例肝硬化患者的感染率为21.65%(63/291例).其中,院外感染率12.37%(36/291例),院内感染率8.59%(25/291例),院内外混合感染率0.69%(2/291例);感染部位分布;腹腔(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3.80%(24/71例次),呼吸道28.17%(20/71例次),泌尿系16.90%(12/71例次),肠道5.63%(4/71例次),败血症5.63%(4/71例次),胆系4.24%(3/71例次),其他(皮肤、引流液等)5.63%(4/71例次);感染菌种分布;革兰阳性球菌36.84%(14/38株),革兰阴性杆菌31.58%(12/38株),真菌31.58%(12/38株).291例肝硬化患者总病死率为7.90%(23/291例),感染组病死率22.22%(14/63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病死率4.50%(9/228).结论:肝硬化患者病情危重,易并发各种感染,其中老年患者、肝功能损害明显、严重并发症、合并多种器质性疾病、侵袭性医疗操作和广谱抗菌药的应用均可成为感染的诱发因素,增加病死率;且深部真菌医院内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给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防治增加了难度.

  • 重复异位妊娠29例临床分析

    作者:文秋平;唐秋英;张红君

    目的:探讨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2月~2003年12月收治的29例重复异位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29例重复异位妊娠占同期452例异位妊娠中的6.42%,其中19例(占65.52%)发生在对侧输卵管,10例(占34.48%)发生在同侧输卵管.首次异位妊娠行一侧输卵管切除术20例,重复异位妊娠发生在对侧18例(占90.00%),发生在同侧2例(占10.00%).首次异位妊娠行保守性手术及药物治疗9例,重复异位妊娠发生在同侧8例(占88.89%),发生在对侧1例(占11.11%).本组病例15例手术后病理示合并慢性输卵管炎,占51.72%.首次异位妊娠后未避孕及无规律避孕21例,占72.41%.结论:输卵管炎、首次异位妊娠的治疗方式及无避孕措施或不严格避孕是重复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治疗输卵管炎症,从首次异位妊娠的防治开始来降低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病率.

  • 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王若燕;李峰;季圣昉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时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实施EPBD 68例,应用气囊将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扩张至8~10 mm,直接用取石网篮或取石气囊取石.其中63例在EPBD后当即清除结石(9例在EPBD后再行EST取石);3例7~10 d后在十二指肠镜下再次行EPBD取尽残余结石;2例改行外科手术取石.(2)实施EST 63例,应用拉式切开刀对乳头作12~15 mm切开后取石.其中59例用取石网篮及取石气囊当即清除结石(其中7例附加碎石网篮碎石后取石);2例7~10 d后在十二指肠镜下再次取尽残余结石;2例改行外科手术取石.结果:68例完成EPBD的病例中,无出血、穿孔、胆管炎及重症胰腺炎发生.63例完成EST的病例中,无穿孔发生;胆管炎2例,出血2例,重症胰腺炎1例.9例在EPBD后再行EST取石的病例,无出血、穿孔、胆管炎及重症胰腺炎发生.结论:EPBD联合EST取石可提高取石的成功率,且胰腺炎的发生率较单纯EST显著降低,发生出血、穿孔的风险也明显降低;EPBD联合EST取石,出血风险及胰腺炎的发生率与单纯EPBD比较无明显差异.

  • 高龄梗阻性结肠癌的外科治疗探讨--附61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紫平;罗国荣;李东华

    目的:探讨老年梗阻性结肠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将手术治疗61例高龄梗阻性结肠癌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行Ⅰ期右半结肠切除术,16例行Ⅰ期左半结肠切除,11例行Ⅰ期乙状结肠或直肠上段切除,4例行Hartmann手术,2例行结肠造口,1例行捷径手术.发生术后并发症47例次,吻合口瘘2例;死亡3例,死亡率4.9%.结论:掌握好适应症高龄梗阻性结肠癌I期切除吻合是安全的,而围手术期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73 mRNA在结肠癌的表达

    作者:郭玮;莫惠芳;周琰;赵瀛;潘柏申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p73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SYBRGreenI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9例结肠癌组织和其癌旁组织中p73 mRNA的表达.结果:p73基因在结肠癌肿瘤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在癌旁组织的表达(P<0.01);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p73的高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联系.

  • 转移性卵巢癌临床研究分析

    作者:朱建龙;冯令达;邵敬於;凌梅立;陆惠娟

    目的探讨转移性卵巢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临床及病理明确诊断转移性卵巢癌52例.结果:转移性卵巢癌病人中有腹胀表现为42例(80.77%)、少量至中量腹水38例(73.08%),B超提示卵巢肿瘤直径小于10 cm 41例(78.85%),CA125小于200 U/ml48例(92.31%)及CEA大于10 ng/ml共47例(90.38%),CA125/CEA比值介于5~10者共有46例(88.46%).经过手术及有效化疗5~6疗程的病人31例(59.62%)平均生存期为14.45个月,手术未行化疗及仅化疗3疗程以下的病人21例(40.38%)平均生存期为5.9个月,此两组经Log Rank检验(P<0.01)有显著差别.结论:卵巢肿瘤病人,如有腹胀、腹水、B超示卵巢肿瘤直径小于10 cm、CA125小于200 U/ml及CEA大于10ng/ml、CA125/CEA比值介于5~10,应高度怀疑转移性卵巢癌;并应积极给予手术加有效足够的化疗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同时还应给予病人心理治疗.

  • 冠心病患者心理行为康复训练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廷满;王宁;孙玉娟

    目的:对比研究自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行为干预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社区家庭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216例冠心病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113例增加心理行为康复训练疗法;非干预组103例不加.康复训练方法在社区医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每年收集分析有关资料,对比观察疗效.结果:干预组冠心病患者年住院率、A型性格的矫正、心绞痛发作、院外猝死、心律失常和心电图改善等均明显优于非干预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行为康复训练方法对冠心病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但此法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待于结合中医理论优势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 胎盘早剥25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峥;周文湘;侍庆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胎盘早剥与妊高症及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系.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7月25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胎盘早剥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妊高症、机械性因素(包括私人不恰当操作)、羊水过多、胎膜早破;(2)25例胎盘早剥患者中妊高症10例(40%),重度妊高症6例(24%);(3)25例胎盘早剥患者并发DIC 6例(24%);(4)25例胎盘早剥患者中死胎5例(20%),新生儿死亡2例(8%),死产1例(4%),新生儿窒息5例(20%),孕产妇死亡1例(4%),次全子宫切除5例(20%),产后出血9例(36%).6例并发DIC患者中死胎4例(66.7%),新生儿重度窒息1例(16.7%);产妇死亡1例(16.7%),次全子宫切除4例(66.7%).结论:胎盘早剥是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生命的妊娠晚期并发症,尤其是重度妊高症诱发的胎盘早剥,易并发急性DIC,威胁母婴安全.

  • 静脉输液技术和方法的改进

    作者:王燕;王宏涛

    静脉输液是治疗和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学者对静脉输液进行了多项研究,作者对此综述如下.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89例分析

    作者:张渊;陈倩;祝墡珠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因素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6年11月~2003年8月间收治的89例肝硬化SBP患者并临床对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患者中既往有SBP史5例,腹泻和消化道出血为SBP常见诱因;临床表现较典型者51例(57.3%),38例(42.7%)出现并发症;Child B级+C级73例(81.9%),平均腹水蛋白浓度5.98g/L;腹水培养阳性17例,共培养出细菌19株,其中G-杆菌占57.9%,G+球菌占36.8%;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等为临床常用的抗生素;89例中,治疗有效者69例,死亡33例;本组研究表明,肝肾功能不佳和有并发症会显著影响患者的生存率.结论:SBP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变化不一;诊断的关键在于腹水检查,腹水培养血瓶法应列为常规;经验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同时注意保护肝肾功能,对存在易患因素的肝硬化患者应予预防性治疗.

  •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肿瘤细胞表达VEGF受体的研究

    作者:李锋;陈朴;邹善华

    目的:了解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肿瘤细胞VEGF、b-FGF、KDR、Flt-1基因表达,探讨血管生成因子与肿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16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粒系细胞VEGF、b-FGF、KDR、Flt-1基因表达,以5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VEGF和b-FGF基因高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KDR基因基本不表达,Flt-1明显表达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虽然KDR和Flt-1的表达意义不大,但VEGF和b-FGF基因高表达,证实了肿瘤细胞分泌血管生成因子增加,可能存在自分泌途径.

  • PAX2、PCNA以及nm23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朱清毅;顾晓箭;钱立新;吴宏飞

    目的:探讨发育调控基因PAX2和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以及nm23(肿瘤转移抑制因子)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同时作三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4例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及11例癌旁肾组织标本(距肿瘤边缘2cm的肾组织标本)中PAX2、PCNA、nm23的表达情况.结果:PAX2、PCNA、nm23在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及癌旁肾组织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5).PAX2阳性表达率随肾细胞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加,低分期组(Ⅰ+Ⅱ)与高分期组(Ⅲ+Ⅳ)相比差异显著(P<0.05).PCNA的阳性表达率随肾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有显著差异(P<0.05).nm23的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升高而下降,之间有显著学差异(P<0.05).PAX2与nm23之间以及PCNA与nm23之间的阳性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PAX2、PCNA、以及nm23三者可能参与了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三者联合检测可减少单一指标检测的局限性,对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恶性程度评估有重要意义.

  • 肺炎性假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冯明祥;葛棣;郑如恒

    目的:总结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49例肺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预后情况.结果:73%的肺炎性假瘤患者以咳嗽为首发症状,常规X线胸片和CT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24%和37%,4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论:肺炎性假瘤在术前诊断上与肺癌较难鉴别,对诊断不清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肺炎性假瘤可能存在恶性潜能和复发的可能性,因此应加强随访.

    关键词: 炎性假瘤
  • 静脉、硬膜外和皮下病人自控镇痛在老年人上腹部手术中应用

    作者:嵇富海;杨建平;张鸿;陈军;须挺;蒋豪

    目的:比较PCEA、PCIA、PCSA3种方法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依术后自控镇痛途径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成3组.硬膜外组(E组,20例),术毕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负荷量,接镇痛泵行硬膜外自控镇痛.静脉组(Ⅰ组,20例),术毕经静脉注入负荷量,接镇痛泵行静脉自控镇痛.皮下组(S组,20例),术毕经皮下注入负荷量,接镇痛泵行皮下自控镇痛.PCSA配方和程序同PCIA.观察并记录3组病人术后的镇痛效果、并发症(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BP、HR、呼吸情况,镇静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病人的满意度.结果:3组病人术后8、12、24、48、72 h的VAS相仿(P>0.05),镇静评分在PCIA、PCSA组明显高于PCEA组(P<0.05),病人的满意度、肠功能恢复时间3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的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CEA、PCIA和PCSA镇痛效果相仿,PCEA组患者镇静程度较轻,PCIA和PCSA的镇静程度较重,但并未增加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其它并发症情况3组相仿.与PCEA、PCIA相比,PCSA操作简单、相对安全、故障少,不失为术后镇痛又一较好方法.

  • MRI指导下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规范探讨

    作者:谢连红;任传成;孟令平;周亚刚;钱湘绮;余桂军;段磊;倪冬艳

    目的:探讨在MRI指导下规范化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符合入选及排除标准的6~72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根据本研究制定的规范方案分别接受20~30 U的巴曲酶治疗(治疗组),并与同期未接受巴曲酶治疗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对比研究.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E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MRI和MRA变化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治疗前治疗组的ESS评分是66.98±16.99,对照组的ESS评分是65.32±16.48,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7 d后两组的ESS评分分别为77.91±18.62和68.14±17.56(P<0.05);治疗21 d后两组的ESS评分分别是84.12±17.18和76.89±19.32(P<0.01);治疗90 d后两组的ESS分别为91.26±14.05和80.07±15.90(P<0.01),两组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②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梗死面积分别为3.17±2.87cm2和2.81±2.33 cm2(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梗死面积分别为2.43±2.51cm2和2.70±2.41 cm2,治疗组治疗前后梗死面积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梗死面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在治疗组有4例患者在治疗前MRA显示大脑中动脉(MCA)阻塞,治疗后MRA均显示血管再通.④巴曲酶治疗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在MRI指导下,利用巴曲酶进行急性脑梗死的规范化降纤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OGP对NIH3T3细胞作用机理的研究

    作者:王晓峰;刘智慧;邵云潮;崔大敷;陈统一

    目的:研究成骨生长肽(OGP)对NIH3T3细胞的作用机理.方法:细胞计数法测定不同浓度的OGP14肽及5肽对NIH3T3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以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膜上OGP的表达.观察OGP抗体对OGP促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OGP14肽及5肽在10-11mol/L时对NIH3T3细胞有促增殖作用,同时细胞膜上OGP表达增加;OGP抗体可抑制OGP的促增殖作用,同时使细胞膜上OGP表达下降.结论:OGP14肽及5肽可以通过对OGP的正反馈来调节NIH3T3细胞的增殖.

  • 76例乳腺癌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童钟;丁锐;沈宁

    目的:探讨76例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对2000年3月~2004年3月我院76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乳腺癌病人根据术前临床分期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根据术后病理分期选择综合治疗方案,并追踪随访至今.局部复发率是3.9%,远处转移率是1.3%.结论:应用合理有序的治疗方案可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疗效.

    关键词: 乳腺癌 综合疗法
  • 氯吡格雷加用较大剂量辛伐他汀对不稳型心绞痛患者早期预后影响

    作者:邓中龙;罗海明;符德玉;金露;姚望;姚春梅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加用较大剂量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早期预后影响.方法: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双盲对照分组治疗,强化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和较大剂量辛伐他汀,观察治疗后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强化治疗组的CRP及FIB明显降低,心肌缺血改善,其他心脏恶性事件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和较大剂量辛伐他汀可降低致炎因子浓度,抑制血小板活化,促进斑块稳定,减少心脏恶性事件发生;药物使用安全可靠.

  • 心肌病患者心肌中相关病毒的测定

    作者:姜红;杜明;饶丹;王敏;郭和平;葛均波

    目的:探讨炎症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IDCM)、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与心肌中细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PB19)、腺病毒和肠病毒的关系.方法:利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比较30例炎症性心肌病、36例IDCM、13例HCM及36例对照组患者心内膜活检标本中PB19、腺病毒及肠病毒的检出率,并用荧光素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PB19拷贝数.结果:30例炎症性心肌病患者中有4例PB19阳性(13.3%)、1例腺病毒阳性(3.3%)、10例肠病毒阳性(33.3%);36例IDCM中有3例PB19阳性(8.3%)、1例腺病毒阳性(2.8%)、7例肠病毒阳性(19.4%);13例HCM中有2例PB19阳性(15.4%)、1例肠病毒阳性(7.69%)、腺病毒阴性.而对照组未检出病毒序列.PB19量从70拷贝/μg至3 900拷贝/μg,炎症性心肌病PB19DNA拷贝数高于IDCM组和HCM组.结论:PB19和肠病毒一样是炎症性心肌病、IDCM病因之一,可能与HCM发生也有一定关系,而腺病毒为非主要致病病毒;炎症性心肌病的高拷贝PB19 DNA提示病毒感染是诱发心肌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

  • p5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徐海耿;王华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2例上皮性卵巢癌p53蛋白的表达,研究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上皮性卵巢癌中P53蛋白有一定的表达缺失,在G1、G2级组织表达率显著低于G3级;不同的临床分期中,Ⅰ、Ⅱ期阳性表达显著低于Ⅲ、Ⅳ期;在浆液性和粘液性两种组织类型无明显差异.p53(-)和p53(+)患者化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0.71%和27.27%,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期分化程度有关,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无关.p53蛋白表达可作为卵巢癌预后和化疗耐药的一个指标.

  • 自制心脏保存液保存离体兔心的研究

    作者:郑佳予;王春生;洪涛

    目的:初步探讨自制心脏保存液对离体兔心的保存效果.方法:取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成分3组,建立非循环式Langendorff灌注模型,分别用晶体停搏液、UW液和我院自制的心脏保存液在低温下保存4h;复灌后检测左心室压力、心肌酶学指标及心肌含水量.结果:自制心脏保存液组左心室压力、心肌酶学指标及心肌含水量与晶体停搏液组有显著差异,与UW液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实验证实我院自制的心脏保存液与UW液心肌保护效果相近,其配方设计基本可行.

  • 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治(附112例报道)

    作者:张建平;林宗明;张豪杰;孙立安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分析1980~2004年收治的112例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96例(85.7%),105例接受尿VMA检查,阳性者90例(85.7%).B超,CT,MRI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95%,100%.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100例(90%),恶性12例(10%),肿瘤位于肾上腺者91例(86%),异位嗜铬细胞瘤11例(14%).结论:术前必须充分准备,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台治疗脑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林建设;白乐溪

    脑出血治疗重要而复杂.我院子2001年12月~2003年4月应用10%甘油果糖对脑出血的治疗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 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误诊分析

    作者:裴复阳

    目的:提高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均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其中以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多见,误诊时间为3~30个月.结论:咳嗽变异型哮喘易误诊为其他疾病,但如果临床医师有足够的认识及警惕性,便可以对本病做出正确的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离谱和细菌耐药性的变迁

    作者:周宇麒;朱家馨;张天托;刘慧;黄静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离菌谱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临床分离菌株经API系统鉴定分类,然后采用NCCLs琼脂二倍稀释法行药敏检测.采用WHONET5.3.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995、1998年G-杆菌分别占当年总菌株数的73.9%和50.6%,2004年G+球菌占总菌株数的47%,经统计学比较发现G-杆菌、G+球菌的构成比变化有显著差异(P<0.005),G+球菌的感染率有升高.统计发现,G-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两者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无变化(P<0.05);G+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3者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率无变化,对苯唑西林耐药性增加(P<0.05).2004年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检出率为7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呈增高趋势.结论:本组资料对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和抗菌药物的选择有参考价值.应重视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变化及耐药性监测,抗菌药物的选择应在体外细菌药敏试验指导下进行.

  • 机械通气在急性肺水肿治疗中的应用--附58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蒙恩;沈晓圆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肺水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8例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急性肺水肿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不中断常规治疗的同时,机械通气后30min临床表现和有关临床监测指标均有所好转,有显著差异.结论:机械通气在较顽固的急性肺水肿的治疗中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有条件者应积极开展.

  • 方丝弓矫治器结合后牙(牙合)垫矫治反(牙合)伴偏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亮

    反(牙合)伴有偏合((牙合))畸形对患者美观、发音、咀嚼功能和心理均有不良影响[1].对此类患者单独使用活动矫治器或固定矫治器效果都不太理想,我们采用方丝弓矫治器结合后牙(牙合)垫进行颌间不对称牵引治疗了18例反(牙合)伴有偏(牙合)畸形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长期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凝状态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周瑛;秦兴国;肖平;何银华

    目的:探索长期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凝状态、内皮功能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治疗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72.5±10.1)岁;(2)对照组:26例,男性1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73.9±9.5)岁.治疗组在出院后开始吸入申威8L压缩氧,吸入氧浓度(FIO2)29%,每日12 h计1年.治疗前后常规检查肺功能(FEV1)、动脉血气,肝、肾功能、血沉(ESR)、血凝及血粘状态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N)、血浆及全血粘滞度(高切、低切)、内皮素-1(ET-1)、血β2-微球蛋白].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aO2及SaO2增高(P<0.01),PCV、D-二聚体、血浆及全血粘度(高切和低切)均明显下降(P<0.01);同时内皮功能也得到改善,ET-1下降.血肌酐降低(P<0.05);血β2-微球蛋白下降.对照组各指标均无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尿素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期氧疗对改善COPD高凝状态、内皮功能和肾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

  • Survivin和p53在胃粘膜异型增生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任海军;刘天卿;蔡永清;王利;冯京连;张宏伟

    目的:探讨survivin和p53表达在胃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胃癌、88例胃粘膜异型增生和22例正常胃粘膜中survivin、p53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survivin在正常胃粘膜不表达.survivin阳性表达率在轻中度异型增生时较低,分别是3%(1/28)和7%(3/43);而在重度异型增生时达82%(14/17),与胃癌组76%(61/80)无显著差异(P>0.05).p53在正常胃粘膜和轻度异型增生无表达,中度异型增生时有少量表达16%7/43,至重度异型增生时阳性表达率达35%6/17,与胃癌组52%42/80无显著差异(P>0.05);(2)survivin表达与胃癌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53表达与胃癌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3)survivin和p53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和p53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过程,是胃癌早期诊断的有用指标.p53亦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依据之一.

  • 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作者:宋康;樊嘉;周俭;吴志全;邱双健;黄晓武;汤钊猷;王玉琦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5年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5例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资料,了解相关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5例中9例肝移植术后HCV复发,血清中检测到HCVRNA,和(或)出现病理肝活检组织学改变.3例死亡皆因HCV复发不能控制所致.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例,HCVRNA血清滴度在治疗后1周皆明显下降.结论:HCV复发是目前肝移植术后一个普遍而又处理棘手的问题.控制并减少HCV复发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是提高丙肝肝移植效果的重要途径.

  • 肺隔离症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谢娟;邓星奇;高育瑶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增强、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orta,CTA)诊断肺隔离症和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1例经CTA确诊并经介入治疗的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我院1例经CTA证实有异常增粗的迷走血管,栓塞其异常血管,随访6个月症状无复发.国内自1954~2004年共有31篇文献,报道了肺隔离症304例,其中195例为手术后确诊,13例经血管造影确诊,47例CT增强扫描确诊,34例CTA确诊,其它经CT、MRI等确诊.本病诊断的关键是证实来自体循环的异常供血动脉,本文探讨了CT增强、CTA诊断肺隔离症的优势,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自1954年至今,共195例经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创伤大,易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血管栓塞治疗肺隔离症成为一种可能,它有微创的明显优势.结论:CTA可检查出异常供血动脉的阳性率高,应成为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经异常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肺隔离症安全,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脂肪酸合成酶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阮征;郑健;胡宏慧;黄海龙;彭寿行

    目的:研究脂肪酸合成酶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45例食管癌标本,6例不典型增生的食管粘膜和12例正常食管粘膜中的脂肪酸合成酶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临床病理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45例食管癌中,FAS表达阴性的有6例,表达弱阳性的有4例,表达阳性的有23例,表达强阳性的有9例,表达极强阳性的有3例,阳性率78%;6例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食管粘膜中,1例表达阴性,2例表达弱阳性,2例表达阳性,1例表达强阳性,阳性率50%;而12例正常食管粘膜中,FAS表达阴性的有10例,弱阳性的有2例.食管癌中FAS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性.结论:脂肪酸合成酶在食管鳞型细胞的癌变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脂肪酸合成酶在肿瘤细胞中选择性的分布可能对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靶位.

  • 艾迪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作者:胡志雄;孙书明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设计.将8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A、B两组:A组45例用艾迪注射液联合NP(N为vinorelbine长春瑞滨、P为cisplatin顺铂)化疗方案,静脉点滴,每天1次,连用8周;B组单纯用NP化疗.观察比较两组间疾病治疗有效率、缓解率、生活质量、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A、B两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26.7%和23.8%(P>0.05),但A组和B组的缓解率(PR+CR+MR)分别是60.0%和35.7%,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A组的细胞免疫能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NK细胞升高明显,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毒副反应明显减轻.结论:爱迪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增强细胞免疫能力,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 雌激素和克罗米酚对致痫大鼠行为学、脑电图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作者:彭伟锋;汪昕;马昱

    目的:了解雌激素和克罗米酚对海人酸(kainic acid,KA)致痫大鼠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给去势的雌性大鼠添加雌激素治疗,或添加雌激素和克罗米酚治疗,比较各组大鼠致痫后癫痫发作的行为学、脑电图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变化.结果:给雌激素治疗的大鼠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和到达4级或5级(4/5级)的时间均较KA组明显缩短,而同时给雌激素和克罗米酚治疗组的潜伏期比单纯给雌激素治疗组明显延长.脑电图的变化与行为学的改变基本一致.致痫后的大鼠海马均可见到明显的细胞损伤,与癫痫发作严重程度和时间相一致.结论:高水平的雌激素可促进癫痫发作,给克罗米酚治疗具有一定的抗癫痫作用.

  • 联合检测VEGF、PD-ECGF和PCNA表达预测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及预后

    作者:王洪海;任宁;张辉;叶青海;孙惠川;王鲁;谭云山;钦伦秀

    目的:回顾性分析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肝细胞癌(HCC)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切除术后病人预后的关系,评价其联合检测在预测HCC术后复发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所2001年1月~2002年7月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的202例HCC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统计分析VEGF、PD-ECGF、PCNA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根据各指标的表达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其对HCC病人术后转移、复发及生存预测的效果.结果:VEGF、PCNA是影响肝癌病人术后总生存时间(OS)、无瘤生存时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D-ECGF不是术后OS、DFS的独立危险因素.VEGF、PCNA单独应用,其高表达组术后生存皆明显差于相应低表达组(P<0.01).VEGF预测术后1、2年复发的特异度为70.6%和77%,PCNA预测1、2年复发的特异度为51.5%和55.7%.联合应用两个指标预测1、2年复发特异度为87.7%和90.2%,高于单个指标(P<0.001).结论:VEGF、PCNA与HCC病人术后复发及预后有关.评价各指标的表达水平并联合应用,有助于改善HCC病人术后复发、预后的预测.

  • 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Angio-Seal血管闭合装置的应用

    作者:张峰;钱菊英;葛均波;樊冰;王齐兵;葛雷;严卫;颜彦

    目的:Angio-Seal血管闭合装置是一种新型的止血装置.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使用Angio-Seal血管闭合装置对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止血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03年5月~2004年2月期间,我院心内科共对129例(男性99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3.2±11.5岁)行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使用了Angio-Seal血管闭合装置进行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观察使用该装置所需的止血时间、患者的下肢制动时间以及止血即刻至术后7 d内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29例患者中,128例即刻止血成功,成功率为99.2%.失败的1例为胶原栓经鞘管送入后未能充分打开,撤出输送鞘管时被一并拉出.成功止血的128例患者的止血时间为0.5~3 min(平均1.1±0.6 min);术后下肢平均制动时间为7.1±3.4 h,其中112例患者在4~6 h可以下床活动,16例患者因局部渗血而延长下肢制动时间至10~24 h;止血过程中和止血后无1例患者发生显著迷走反应;术后随访7 d,发生皮下血肿(直径≥3 cm)5例,假性动脉瘤1例,局部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4.69%,无1例需行外科血管修复术.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Angio-Seal血管闭合装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脉止血装置,它可以缩短止血时间和术后肢体制动时间,并有助于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血管闭合装置 止血
  • 亚低温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研究

    作者:廖圣芳;王汉东;陈汉民;王玉差;张银清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机理与疗效.方法:选择伤后12h内入院的PADBS患者46例(实验组)接受亚低温治疗,同期入院常温下治疗的同类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血糖、血乳酸、血气、血电解质.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ICP、高血糖、高乳酸血症分别明显下降(P<0.01),低CPP明显上升(P<0.01);生命体征、血气及血电解质无显著差异;无严重并发症.将恢复良好、中残、重残合称为治疗有效,将植物生存、死亡合称为治疗无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觉醒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PADBS患者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昏迷时间,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阿司匹林用于冠脉痉挛患者的安全性分析

    作者:刘辉;鲍正宇;陈锐;毛家亮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存在冠脉痉挛的冠心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52例冠心病存在冠脉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和抵克力得治疗组,观察比较2组临床心绞痛发作的情况,经6个月的随访,判断阿司匹林在存在血管痉挛的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结果:经6个月的随访观察,以上2组患者其心绞痛发作的转归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作为一价廉效优的抗血小板药物,不但能应用于劳累型心绞痛的患者,也能安全地应用于存在冠脉血管痉挛的患者.

  • 肝纤维化大鼠骨代谢及其调控激素的改变

    作者:俞华芳;朱金水;余小虎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大鼠骨代谢及其调控激素的改变.方法:20只大鼠分为2组,一组以四氯化碳肌注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另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m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总蛋白(serum total protein,TP)、白蛋白/球蛋白(A/G)、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股骨和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代谢指标及其调控激素[血清钙、尿钙、25羟基维生素D3[25(OH)VitD3]、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尿吡啶酚/肌酐(urinary pyridinoline/creatinine,Pyd/Cr)].结果:肝纤维化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股骨和腰椎骨密度下降,但无显著差异[0.149±0.014 vs0.151±0.006 g/cm2,P>0.05;0.139±0.012 vs 0.146±0.007 g/cm2,P>0.05];血清25(OH)VitD3无显著差异[18.97±1.52 vs18.20±1.03ng/ml,P>0.05];尿Pyd/Cr则显著升高[0.13±0.04 vs 0.08±0.02 nm/μmol,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腰椎骨密度与血清A/G呈正相关(r=0.586,P<0.01),而与尿Pyd/Cr呈负相关(r=-0.512,P<0.05).结论:肝纤维化大鼠骨吸收加强.

  •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与淋巴细胞免疫学分析

    作者:吴月萍;殷少军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免疫学变化.方法:将297例老年肺部感染者,按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对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合并症、并发症、治疗与转归及T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差异.结果:糖尿病组以发热、纳差、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为首发症状、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贫血、电解质紊乱的比例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其合并症、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及死亡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T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比一般老年患者免疫力低,更易发生肺部感染,且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危重的多,死亡率高.

  • 孕前肥胖与产科并发症:234例孕前肥胖临床分析

    作者:周晔;苏绮枫

    目的:探讨孕前肥胖与产科并发症、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分娩的,无内外科合并症的单胎妊娠孕妇,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分成两组,BMI≥25为肥胖组,BMI<25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共有8850例孕妇,其中肥胖组为234例,对照组8616例.肥胖组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巨大儿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剖宫产率也较对照组高,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孕前肥胖可增加产科异常的危险,剖宫产率也明显升高.

  • 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付慎文;金烈;徐育红;潘轶斌;许洁伟;杜永远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扩张型心肌病伴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曲美他嗪治疗组(治疗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对心功能分级、LVEF值及LVDd的影响.结果:曲美他嗪治疗组临床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LVEF值显著提高、LVDd显著减小,而血压、心率则无影响.结论:曲美他嗪能明显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TPA支抗作用的评价

    作者:陆静;龚逸明

    目的:评价横腭杆(TPA)在矢状及垂直方向的支抗作用.方法:选择10例需拔除上、下颌第一双尖牙的女性高角病例,平均年龄13.35岁,应用TPA加强支抗,在治疗前(T1期)和尖牙远移到位(T2期)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根据Mx、FMA、GoGn-SN交角、pp-SN交角、OP-PP交角、OP-SN交角的变化,评价TPA的支抗作用.利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对所测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T1期和T2期的Mx变化具有显著差异,反映了少量的矢状方向的支抗丧失;T1期与T2期的FMA、GoGn-SN、pP-SN、OP-PP、OP-SN交角变化均无显著差异,反映TPA能有效地维持垂直方向的支抗.结论:TPA能满足正畸治疗中强支抗的需要,特别能很好地控制垂直向支抗.

  • 急性白血病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庄静丽;徐建民;王宝珍;吴直江;高奇蓉

    目的:检测p53蛋白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不同分组的表达率,分析p53蛋白阳性表达是否可以作为预测化疗耐药的指标.方法: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72例:初治组18例,完全缓解(CR)组38例,复发组16例.用流式细胞仪和单克隆抗体检测p53蛋白在骨髓标本中表达率.分析在不同分组之间表达率有无差异及阳性表达与诱导化疗CR率的关系.结果:1)p53蛋白总表达率为29.17%,初治组、CR组和复发组表达率分别为11.11%、21.05%和68.75%,复发组明显高于与初治组和CR组(P=0.0056,P=0.0085),初治组和CR组表达无差别(P=0.37).2)p53表达率在ALL 55.6%)显著高于AML(20.37%)(P=0.01).3)p53阳性组CR率(47.62%)显著低于阴性组CR率(74.51%)(P=0.028).结论:p53表达率于复发组显著高于初治和CR组,ALL组显著高于AML组.P53蛋白高表达是对化疗耐药的指标之一.

  • 肺隐球菌病1例报告并国内文献复习

    作者:张英为;蔡后荣;黄妹;周贤梅

    目的:了解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特点,提高认识水平.方法:报告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系统,复习了60篇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结果: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影像学改变因患者的免疫功能不同而有差异,诊断依赖病理学,治疗尚存在争议.结论: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应当受到重视,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 隐球菌病
  • 肝断面对拢缝合技术在肝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张勇;马曾辰;樊嘉;周俭;叶青海;孙惠川;秦贤举;成剑文;杨柳晓

    目的:探讨肝断面对拢缝合的技术要点及在肝外科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肝肿瘤患者肝切除手术中肝断面的处理方法.采用肝断面对拢闭合者68例,占91.9%,其中完全闭合者59例,肝断面敞开者6例.观察术后腹腔引流、术后出血、胆漏、腹腔感染、膈下积液、胸腔积液、切口感染等情况.结果:术后未发现大出血、胆漏、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膈下积液5例;需要处理的胸水9例;肝功能衰竭1例;切口感染2例.结论:肝断面对拢闭合是一种实用有效的肝外科技术,如果在手术中能够掌握技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 微波治疗原发性小肝癌后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应答

    作者:温朝阳;邓新立;杨丽;董宝玮;梁萍;于晓玲;苏莉;德江;红天

    目的:研究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5 cm)对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微波消融治疗19例小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治疗21例.于术前、术后30 min、1 d及7 d采外周静脉血7 ml,检测CD3、CD4、CD8及CD4/CD8及肝功能.结果:与术前相比,微波组术后7 d内外周血免疫细胞CD3、CD4、CD8和CD4/CD8无明显变化.而手术组术后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较术前降低:CD3,术后30 min、1 d及7 d均显著降低;CD4,术后30 min及1 d显著降低、且较微波组显著降低,7 d恢复,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CD8,两组之间及组内各时点之间比较均无差异;CD4/CD8,术后30 min及1 d较术前降低,7 d恢复,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微波消融治疗对肝功能的损伤较手术切除小.结论:与手术切除相比,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创伤小,对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7 d内)无明显影响,有其自身特点.

  • TIMI帧数计数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韩雅君;孙宁玲;王伟民

    目的:分析影响TIMI帧数的临床及解剖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80例患者的749支冠状动脉的校正TIMI帧数(CTFC),以及其与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血管直径、血管狭窄程度、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1)狭窄<50%的冠状动脉的帧数与冠脉血管直径正相关,与收缩压、心率负相关.相关系数(r)和P值分别为:前降支CTFC与血管直径r=0.312,P=0.002;与收缩压r=-0.241,P=0.019;与心率r=-0.165,P=0.05.回旋支CTFC与血管直径r=0.298,P=0.0001;与收缩压r=-0.267,P=0.001;与心率r=-0.172,P=0.033.右冠与血管直径r=0.210,P=0.05;与收缩压r=-0.274,P=0.001;(2)男性患者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的TIMI帧数分别为23.55±8.90帧;29.77±15.55帧;21.08±9.28帧;女性患者分别为LAD 19.97±6.19帧;23.42±9.48帧;17.04±5.99帧,P值分别为0.023、0.001、0.001;3)按冠状动脉狭窄<70%、70%~90%、>90%分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的三组之间CTFC具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01、0.001、0.0001.结论:(1)TIMI帧数计数是反应冠状动脉血流较好的连续变量;(2)冠状动脉血管直径与CTFC明显相关;(3)CTFC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明显相关;(4)男性患者的CTFC明显长于女性患者.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血流
  • 氯诺昔康与芬太尼用于下腹部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疗效比较

    作者:方浩;缪长虹;薛张纲

    目的:评价非甾体类抗炎药氯诺昔康用于下腹部手术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下腹部手术的患者,通过相同的麻醉方法,术后随机分为A组(n=20)和B组(n=20),进行PCA治疗.A组静脉应用氯诺昔康(2ml/h,bolus为3.5ml),B组静脉应用芬太尼(2ml/h,bolus为3.5ml).结果: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PCA镇痛,A组(氯诺昔康组)与B组(芬太尼组)在疼痛程度(PI)、病人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疼痛缓解度(PAR)、用药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A组总体睡眠质量略逊于B组(P<0.05);呼吸频率、皮肤瘙痒及恶心、呕吐等类似于B组.结论:氯诺昔康不失为阿片类镇痛药术后PCA的较好的替代药.

  • 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作者:章放香;冯亚平;张大国;阎兴治;向道康;舒玉竹

    目的:分析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3年8月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32例成人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是否存在合并症等资料;同时记录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术中心肌保护方式,转流时间,术前、术后的心肌酶谱,术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功能参数,引流量,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和预后等临床资料,与同期心内直视手术术后呼吸机辅助支持不超过48h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2例进行原因分析和比较.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与患者术前心功能差、术中转流时间长、术中心肌保护不良、术后低氧血症以及发生心、肺、脑、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引流多等6个因素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心、肺功能准备充分,尽可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预防和治疗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并发症及合理应用呼吸机治疗,严密止血,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 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LH1及hMSH2基因与p53、PCNA表达关系的研究

    作者:史恩溢;杨雄华;谭云山;许建芳;宿杰阿克苏

    目的:研究hMLH1及hMSH2两种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在散发性结直肠癌的表达变化,与p53、PCNA表达的关系,并评估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两步法对15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石蜡切片进行hMLH1、hMSH2、p53及PCNA表达的检测.结果:(1)15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LH1失表达有24例,占16%(24/150),hMSH2失表达有5例,占3.3%(5/150);两者之和占总散发性结直肠癌病例的19.3%(29/150).hMLH1或hMSH2蛋白失表达与患者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近端结肠、低-未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MMR蛋白失表达比例高(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体类型、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远处转移与否以及患者的Dukes分期均无显著相关(P>0.05);(2)hMLH1/hMSH2蛋白失表达组p53阳性表达率及PCNA标记指数均低于表达组(P<0.05).结论:(1)一定比例的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存在MMR基因的缺陷,并具有相对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2)hMLH1/hMSH2蛋白失表达与p53表达及PCNA标记指数呈负相关.

  • AngⅡ对人心房肌细胞膜钙通道电流的影响及卡维地洛的拮抗作用

    作者:张殿新;张荣庆;程何祥;黄岚;王海昌;郭文怡;刘兵;张清;李伟杰;秦涛

    目的:观察AngⅡ对人心房肌细胞膜钙通道电流的影响及卡维地洛的拮抗作用,为应用卡维地洛治疗房性心律失常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急性分离单个人心房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L-型钙电流(ICa-L).实验分4组:对照组,AngⅡ(0.1μmol/L)组,卡维地洛(1 μmol/L)组,AngⅡ+卡维地洛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1 μmol/L AngⅡ使人心房肌细胞膜ICa-L峰值电流密度明显增加(-12.74±1.65 vs-5.78±0.82 pA/pF,P<0.05).1μmol/L卡维地洛对人心房肌细胞膜ICa-L无明显影响(-5.72±0.77pA/pF),但可拮抗AngⅡ的作用;AngⅡ+卡维地洛组的ICa-L峰值电流密度(-8.03±0.84 pA/pF)与AngⅡ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AngⅡ对人心房肌细胞具有明显的电生理学作用,0.1μmol/L AngⅡ可促进人心房肌细胞膜ICa-L,卡维地洛可拮抗AngⅡ对人心房肌细胞膜ICa-L的作用.

  • 胃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p53突变之间的初步分析

    作者:汪学非;孙益红;左青松;卢韶华;秦新裕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表达与p53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40例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的表达状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46.4%(65/140),p53表达阳性率为47.9%(67/140).根据p53表达的阳性指数0、1、2、3、4将140例胃癌组织分为5组,各组survivin表达阳性指数分别为2.01±2.514、0.17±0.495、2.80±1.789、4.73±1.272、6.50±0.707,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67例p53表达阳性胃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指数和p53表达阳性指数呈同步上升趋势(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表达和p53基因突变在免疫组化检测水平上具有同步相关性.

  • 成人肠套叠的特点及临床对策

    作者:刘红燕;石长清;樊晓明;俞建平;郑发寿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特点和诊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1)腹痛为常见症状,共32例(92.4%),有腹部肿块者12例(34.3%),有血便者8例(22.9%);(2)术前确诊为肠套叠者9例(25.7%),肠梗阻13例(37.1%),腹部包块疑消化道肿瘤7例(20%),急性阑尾炎3例(8.6%);(3)引起肠套叠的病变有:小肠肿瘤21例(60.0%),美克尔憩室4例(11.4%),盲肠游离症4例(11.4%),结肠肿瘤3例(8.6%)等;(4)本组病例除1例结肠腺瘤性息肉行纤维结肠镜切除术外均行剖腹手术治疗,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1)成人肠套叠大部分继发于小肠病变,且以小肠肿瘤多;(2)近端空肠和回盲部是成人肠套叠的易发部位;(3)钡剂灌肠摄片、B超、纤维结肠镜有助于成人肠套叠的诊断,CT为有诊断价值的检查;(4)治疗首选手术,术中应特别注意近端空肠和回盲部的探查.

  • 隐匿性乳腺癌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章勇;石长清;李吉;张华云;俞建平

    目的:分析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及其预后结果,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隐匿性乳腺癌诊断治疗方法以及各种治疗的效果.结果:9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均经腋窝淋巴结切除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其中7例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所有患者均行进一步化疗,4例行放疗.出院后随访,肿瘤转移导致死亡3例.结论:腋窝淋巴结切除活检和免疫组化检查对隐匿性乳腺癌诊断有重要意义,治疗宜选择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诊断 治疗
  • 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吉学生;强金伟;俞明细;成建明;王有成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胃癌诊断及TN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46例胃癌行低张服水螺旋CT检查,其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46例进展期胃癌病灶显示45例(敏感性98%);13例病变胃外侵犯CT显示10例(敏感性77%);39例淋巴结转移CT显示30例(敏感性77%);10例远处转移显示8例(敏感性80%).结论:螺旋CT扫描可用作进展期胃癌的辅助诊断及TNM分期.

    关键词: 胃癌 低张 螺旋CT
  • 多普勒超声在肝脏肿瘤血流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贾启禹;殷鸿图

    肝脏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主要有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腺瘤等.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本文就多普勒超声对肝脏肿瘤血流特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作一简要综述.

  • 慢性阻塞性肺病血栓前状态研究现状

    作者:孙加源;刘立根;许宾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COPD约占15岁以上人口的3%.血栓前状态从广义上可以分两类:先天性的和获得性的.前者通常为经明确鉴定的止血系统遗传上的异常,而后者是指存在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的临床疾病.

  •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危重病与急诊医学讲座》学习班招生通知

    作者:

  • Sonovue心肌声学造影指引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消融术1例

    作者:董丽莉;舒先红;潘翠珍

    1临床资料1.1病史摘要患者,男性,35岁.因反复背痛6年,加重伴胸闷2年入院.体检:BP 120/80 mmHg,HR 68次/min,心前区及胸骨左缘可听及3/6级收缩期杂音,可触及震颤.12导联心电图:窦性节律,HR 68次/min,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V3~V6导联T波负正双向,V4~V5导联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2 mm.

  • 三倍体的交通后段大脑前动脉显微解剖研究

    作者:王敢;薛绛宇;徐涛;顾斌贤

    三倍体的交通后段大脑前动脉(triplication of the postcommunical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属于少见的血管变异,多在解剖、脑血管造影或手术过程中被发现.我们在对46具尸脑标本进行解剖时,发现1例有这种变异,现报告如下.

  • 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葛晓麟;郑明芳;史习勤;张雷

    本研究探讨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血小板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18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脾修补术治疗报告

    作者:曾台偏

    我院自1994年~2004年对18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脾修补术治疗,全部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10~59岁.18例中,钝性伤17例,锐性伤1例.伤后0.5~12 h入院.术前B超、CT确诊16例,腹腔穿刺阳性13例.

  •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死于脑卒中21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宏;朱富祥

    我院1996年~2003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共65例,其中死于脑卒中的有21例,占死亡人数的32.3%.本文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为治疗和预防发生脑卒中提供依据.

  • 94例穿孔阑尾切口一期缝合治疗体会

    作者:杨彪;徐子平;雷铭

    以往坏疽、穿孔阑尾切口常规放置烟卷引流,伤口乙级愈合,平均住院时间3~4周,既增加了医疗费用,也增加了病员痛苦.随着抗生素的发展,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和外科技术的提高,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有明显下降,但仍有30%的切口感染率[1].我院对坏疽、穿孔阑尾切口使用术尔泰和可吸收缝线以来,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现就近1年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老年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3例分析

    作者:徐子平

    老年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在整个外科急腹症中比例不高,起病初期表现不典型,可能造成误诊.对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例如发生漏诊,会造成严重后果.现将本院3例诊治病例报告如下.

  • 32例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作者:鲁慧敏

    骨盆骨折在骨科中比较常见,多由强大暴力造成,可合并膀胱、尿道和直肠损伤及骼内、外动脉损伤造成大量内出血,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科于2002年5月~2004年6月共收治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甲状腺术后头痛的原因浅析

    作者:陈涛

    甲状腺手术后出现头痛较为多见.据报道术后头痛发生率约44.6%,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2000年~2004年,我院行甲状腺手术后出现头痛者102例,占手术患者的38.1%.

  •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现状和前景

    作者:姜红;葛均波

    心力衰竭(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对HF机制的认识从50年代的心肾学说,到90年代以来的心室重塑学说,经历了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心室重塑是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致炎性细胞因子系统长期激活,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的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心室重塑又进一步激活该系统,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 急性心肌梗死微循环和心肌再灌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凌超;葛均波

    长期以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重点是心外膜血管的开通,但是恢复心外膜血流的治疗效益常为无复流现象削弱[1].无复流是指在开通的梗死相关动脉供血区,微循环(心肌)灌注仍处于无灌注状态.随着对微循环研究的深入,心外膜血流TIMI分级系统以外的客观测量手段得以确立和发展.同时,改善微循环的治疗措施也正在临床试验评价中.

  • 树突状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炎症反应

    作者:姚康;邹云增;葛均波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ation cell,APC),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APC,通过第二信号或共刺激信号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并使其发挥效应细胞作用,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在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 临床研究常用统计方法概述

    作者:金雪娟;周俊;时智英;葛均波

    经过周密设计和科学实施的临床研究还需要规范的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才能得到可靠的结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分析软件发展,近年来,统计理论和方法发展非常迅速.临床医师日常繁忙的工作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系统学习医学统计理论,及时了解一些实用、有效的新方法.在此,我们介绍目前临床研究常用的一些统计分析方法,以实用、易懂为原则,重点综述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中国临床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