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房杂志
China Pharmacy 중국약방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0408
- 国内刊号: 50-1055/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目的:为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的开发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以"渗透泵""缓控释制剂""单成分""多组分""Osmot-ic pump""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Single component""Multi component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3-2018年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口服渗透泵的研究文献,从释药原理与种类、适用的药物类型两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14篇,其中有效文献28篇.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由片芯和包衣膜组成,分为单层渗透泵和双层渗透泵两种.半透膜的选择、释药孔隙的多少与大小以及药物浓度是影响单层渗透泵片是否能够零级释药的关键;双层渗透泵片因助推层含有促渗透物质,其释药速度与促渗透物质的水合度也有关系.适宜制成渗透泵制剂的药物类型包括心血管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内分泌系统用药、精神类疾病用药等化学药以及中药单一成分、有效部位和复方等.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作为缓控释制剂的代表,具有生物利用度较高、毒副作用小、体内外相关性好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
泌尿外科三、四级腹腔镜清洁手术患者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分析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三、四级腹腔镜清洁手术患者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264例接受三、四级腹腔镜清洁手术患者.将所有患者分别以预防用药时间是否超过24 h分为≤24 h组(40例)和>24 h组(224例),以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分为未预防组(36例)、一代头孢组(102例)、头霉素组(93例)和三代头孢组(33例).观察所有患者的术后发热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不同组别患者的术后发热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人均抗菌药物总费用.结果:264例患者中,术后发热≥38.0℃的有43例,其中有8例发热≥38.5℃;发热均发生在术后72 h内,其中术后24 h内发热的有34例,术后48 h内发热的有42例;持续发热2 d的有9例.另有1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以预防用药时间是否超过24 h分的2组患者术后发热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组患者人均抗菌药物总费用显著低于>24 h组(P<0.05).以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分的4组患者术后发热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代头孢组、头霉素组、三代头孢组患者人均抗菌药物总费用均显著高于未预防组(P<0.05).结论:我院泌尿外科三、四级腹腔镜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问题较突出,主要表现为预防用药时间较长、术后换用较高级别抗菌药物不恰当,这不仅不会降低患者术后发热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还会增加抗菌药物总费用.故建议对于泌尿外科三、四级腹腔镜清洁手术患者术后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
马来酸氟吡汀联合美洛昔康用于前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马来酸氟吡汀联合美洛昔康在前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需行前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0.1 g,bid+美洛昔康片7.5 mg,qd;观察组患者口服马来酸氟吡汀胶囊0.1 g,tid+美洛昔康片7.5 mg,qd.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周.若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爆发性疼痛,则以单次肌内注射盐酸曲马多注射液0.1 g进行补救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镇痛满意度、血清炎症指标含量以及不良反应、补救镇痛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无患者脱落.术后48~168 h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血清炎症指标含量均显著低于同组术后24 h,且观察组的VAS评分(术后48~144 h各时间点)和血清炎症指标含量(术后24~168 h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满意度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两组术后24、48、72 h时和对照组术后96 h时均有患者需要进行补救镇痛,且均只补救了1次,曲马多用量均为0.1 g;两组患者上述时间点的补救镇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曲马多联合美洛昔康比较,马来酸氟吡汀联合美洛昔康用于前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具有更好的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
甘地胶囊联合常规治疗用于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甘地胶囊联合常规治疗用于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205例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2例)和观察组(10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赖脯胰岛素注射液,皮下注射,每日3次+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皮下注射,每日1次,均根据血糖情况调节胰岛素给药剂量;同时给予氯沙坦钾片100 mg,口服,每日1次+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口服,每日1次;保持蛋白质和能量摄入量恒定,并结合合理饮食及适当运动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甘地胶囊0.9 g,口服,每日3次.两组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血肌酐)、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无患者脱落.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3.11%)显著高于对照组(29.4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肝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bA1c水平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地胶囊治疗DN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患者体内血糖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其肝肾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
亚抑菌浓度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sub-MIC)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临床相关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B)的低抑菌浓度(MIC),筛选MDR-AB菌株;采用微孔法分析不同剂量sub-MIC抗菌药物对MDR-AB菌株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使用AB标准菌株(ATCC 17978)进行验证;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其生物膜形成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临床检出的MDR-AB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MIC≥16μg/mL),对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较敏感(MIC≤8μg/mL).不同剂量sub-MIC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奇霉素、阿米卡星均可显著抑制大多数MDR-AB菌株生物膜的形成,且以阿奇霉素的抑制作用相对强(其对应菌株的相对生物膜形成值小);多西环素可显著诱导大多数菌株生物膜的形成,而美罗培南、头孢哌酮、替加环素、庆大霉素、多黏菌素B对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不明显.验证试验结果显示,与未经药物作用的对照菌株比较,经0.25、0.125μg/mL阿奇霉素以及0.25μg/mL阿米卡星作用后,标准菌株的相对生物膜形成值均显著下降(P<0.05),且阿奇霉素的抑制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P<0.05).基因表达测定结果显示,与未经药物作用的对照菌株比较,经0.25μg/mL阿奇霉素作用后,bap、filA、pbp-1a、pbp-1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而ompA、csuE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我院MDR-AB菌株的耐药情况严重.sub-MIC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阿奇霉素对其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阿奇霉素的作用强且呈量效关系.阿奇霉素对MDR-AB菌株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下调bap、filA、pbp-1a、pbp-1b基因的表达有关.
-
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实践和干预措施探讨
目的:加强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控制药品费用的增长.方法:完善原辅助用药目录,制定《临床科室重点监控药品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同时结合建立重点监控药品动态/预警监控机制、实施重点监控药品比例责任制、开展处方和医嘱专项点评、完善奖惩措施等药事管理干预措施,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管控体系,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管理.对我院临床科室2017年1-6月(干预前)与2017年7-12月(干预后)相关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我院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与干预前比较整体降幅达39.96%,其使用金额在全院药品中所占比例降幅达36.02%(由干预前的23.68%降至15.15%);全院人均重点监控药品费用下降48.41%,药占比由干预前的42.93%下降至32.23%;使用金额排名前20位的重点监控药品中有16种使用金额较干预前不同程度地下降;22个临床科室中重点监控药品比例超过标准监控线的科室由干预前的20个减至8个,大部分临床科室的重点监控药品比例均明显下降.通过专项点评,处方和医嘱抽查数量大幅增加,相应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更多地被发现.结论:我院采取重点监控药品管理措施后,药品费用得到大幅降低,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金额、比例均明显下降,能更有效地发现不合理用药问题,并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
国内外药品数据可靠性监管法规的比较研究
目的:为进一步提升药品生产企业的数据可靠性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介绍美国FDA、世界卫生组织(WHO)、英国药品和医疗保健用品管理局(MHRA)以及国际药品监管公约/药品监管合作计划(PIC/S)的药品数据可靠性监管法规,并与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相关法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结论:经比较,发现国内外均较重视药品生产企业的数据可靠性管理,所发布的有关数据可靠性监管法规各有特色.首先,美国FDA、WHO、英国MHRA、PIC/S和CFDA都强调了应对系统设置访问权限,任何进入系统的人员都应经过授权,从而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可靠性;其次,对于审计追踪功能,美国FDA、英国MHRA、WHO和CFDA都作了明确要求;再次,在记录的形式方面,美国FDA和英国MHRA均强调了纸质记录和电子记录之间的等效性,WHO则要求手写原始数据必须录入计算机化系统,使得数据可追溯,CFDA则表示两者均可接受;后,国内外药监机构都很重视风险管理工具的使用.但我国法规对于进入计算机化系统人员授权的唯一性、保证纸质数据和电子数据之间的等效性等问题的规定仍有欠缺.
-
美国首仿药制度介绍及对我国的启示
目的:为促进我国首仿药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介绍美国首仿药相关配套制度,结合我国首仿药的发展现状和有关制度,指出我国首仿药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完善建议.结果:美国首仿药制度包括首仿药市场独占制度、橙皮书制度、简明新药申请制度、首仿药临床试验数据保护制度、首仿药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和仿制药替代制度等一系列有关首仿药研发、注册、审批、采购等环节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及其完整的配套制度,这些制度均加快了其首仿药的流通和使用.而我国目前仅在首仿药的定价、注册、审批方面有部分零散规定,尚缺乏完整的首仿药配套制度.结论:我国可借鉴美国成熟的首仿药制度,明确首仿药的定义,简化首仿药的注册审批,建立首仿药的数据保护制度,并从招标采购和医保层面保障首仿药的流通使用,从而促进我国首仿药的发展.
-
药品招标议价虚高现象的反合谋博弈分析
目的:为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探索治理合谋行为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博弈论,分析药品招投标阶段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分别构建静态博弈和动态演化博弈模型.结果:合谋体实施合谋的概率与自身合理收益无关,但与合谋所获利益及药品监管部门信息封闭率成正比,与合谋体信息封闭率及药品监管部门监管力度、成功查处率成反比.结论:建议药品监管部门要增强监管力度,建立全省统一平台实行药品挂网采购并实时监控,提高执法人员的监管能力和道德素养,完善法律法规;对于医疗机构建议对医疗机构人员采取思想教育与惩罚机机制相结合,实施根据药品通用名进行的线上议价采购,防止其与药品生产企业联合串谋,虚高药价;招标单位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采用匿名形式防止合谋发生;与此同时需要将投标人数控制在适当竞争的范围内,以此保证市场供应,并应完善惩罚机制,降低其合谋欲望.
-
氢溴酸普拉格雷醋酸合物的抗血栓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氢溴酸普拉格雷醋酸合物的抗血栓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硫酸氢氯吡格雷为阳性对照,采用全自动血栓检测仪测定低、中、高剂量氢溴酸普拉格雷醋酸合物和盐酸普拉格雷(均为0.05、0.5、5 mg/kg,以普拉格雷计)作用后大鼠体外血栓长度、湿质量和干质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低、中、高剂量氢溴酸普拉格雷醋酸合物(0.05、0.5、5 mg/kg,以普拉格雷计)作用后大鼠血小板中环磷酸腺苷(cAMP)的含量;用角叉菜胶诱发小鼠体内血栓形成,以游标卡尺测量低、中、高剂量氢溴酸普拉格雷醋酸合物和盐酸普拉格雷(均为0.2、2、20 mg/kg,以普拉格雷计)预处理后小鼠的黑尾长度及相对平均长度.结果:经中、高剂量氢溴酸普拉格雷醋酸合物和盐酸普拉格雷作用后,大鼠体外血栓长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缩短,血栓湿质量和干质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轻(P<0.05或P<0.01);氢溴酸普拉格雷醋酸合物各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与盐酸普拉格雷同等剂量组、氢溴酸普拉格雷醋酸合物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中、高剂量氢溴酸普拉格雷醋酸合物作用后,大鼠血小板中cAMP的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经中、高剂量氢溴酸普拉格雷醋酸合物和盐酸普拉格雷预处理后,小鼠的黑尾长度及相对平均长度均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1),且氢溴酸普拉格雷醋酸合物高剂量组和盐酸普拉格雷高剂量组小鼠上述指标均显著短于硫酸氢氯吡格雷组(P<0.05);而氢溴酸普拉格雷醋酸合物各剂量组小鼠上述指标与盐酸普拉格雷同等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溴酸普拉格雷醋酸合物可显著缩短大鼠体外血栓长度,减轻血栓湿质量和干质量,缩短角叉菜胶致小鼠的黑尾长度及相对平均长度,且其作用与盐酸普拉格雷相当.上述作用可能与氢溴酸普拉格雷醋酸合物上调血小板中cAMP的含量有关.
-
胆石六号颗粒对模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改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胆石六号颗粒对模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改善作用.方法:60只雌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辛伐他汀组(3 mg/kg)和胆石六号颗粒低、中、高剂量组(5.5、11、22 g/kg),每组10只.用高脂饲料连续喂养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小鼠8周,以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测定小鼠血清中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称定小鼠体质量和肝湿质量,并计算其肝指数;观察小鼠肝脏大体形态和肝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病理形态学评分;测定小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C、TG、LDL含量均显著增加,HDL含量显著减少,AST、ALT活性均显著增强(P<0.01);肝指数显著升高(P<0.01);大体形态观察可见肝脏肿大呈灰白色,质地较硬,捏之有颗粒及油腻感,边缘较圆钝;病理形态观察可见肝小叶界限不清晰,肝细胞肿胀,细胞质出现大量球形脂滴,已进展至非酒精性脂肪肝阶段;病理形态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减弱,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和胆石六号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C含量均显著减少,AST、ALT活性均显著减弱(P<0.05或P<0.01);辛伐他汀组和胆石六号颗粒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G、LDL含量均显著减少,HDL含量均显著增加;肝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肝脏颜色、质地和形态趋于正常;病理形态明显改善,脂肪变性细胞明显减少;病理形态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中SOD活性均显著增强,MDA含量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胆石六号颗粒可以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小鼠的病变程度,其机制与改善脂代谢紊乱、抗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有关.
-
白及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聚类分析
目的:建立白及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对样品进行聚类.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0.1%磷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以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为参照,绘制10批药材样品的HPLC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并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0批药材样品的HPLC图谱有15个共有峰,其中9批相似度均大于0.90;经验证,10批药材样品HPLC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0批药材样品可聚为3类,S1、S2、S3、S4、S6、S8、S9、S10聚为第1类,S7聚为第2类,S5为第3类.结论:所建HPLC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结果可为白及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化州柚花挥发油的GC-MS分析及其对肺癌细胞A549增殖、迁移的影响研究
目的:提取化州柚花挥发油,鉴定其成分,并评价其对肺癌细胞A549增殖、迁移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化州柚花挥发油;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采用MTT法检测其对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抑制作用,计算细胞相对活力和增殖抑制率;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评价其对肺癌细胞A549迁移能力的影响,计算相对迁移面积和迁移抑制率.结果:从100 g化州柚花中提取得到挥发油0.7 g,得率为0.7%.共从中分离得到了46个组分,鉴定了其中35个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6.95%;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化合物包括D-柠檬烯(28.43%)、γ-萜品烯(20.74%)、β-月桂烯(11.97%)、芳樟醇(7.41%)等.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20 mg/L化州柚花挥发油可显著降低肺癌细胞A549的相对活力(P<0.05),增殖抑制率上升至21.72%;而1、5、10、20、40、60、80、100 mg/L化州柚花挥发油对肺癌细胞A549的相对活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作用24、48 h时,60、120 mg/L化州柚花挥发油可显著缩小肺癌细胞A549的相对迁移面积(P<0.05),迁移抑制率分别为132.46%、125.08%(24 h)和124.54%、124.66%(48 h);而30 mg/L化州柚花挥发油对肺癌细胞A549的相对迁移面积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GC-MS法可用于鉴定化州柚花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化州柚花挥发油以D-柠檬烯、γ-萜品烯、β-月桂烯等成分为主,对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迁移能力具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
-
ICP-MS法同时测定益中生血片中1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益中生血片中12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射频功率为1350 W,等离子体气流量为15.0 L/min,载气流量为1.12 L/min,氧化物指标(氧化铈离子/铈)<0.5%,双电荷指标(二价钡离子/一价钡离子)<1%,积分时间为0.1 s,雾化器为高盐雾化器,雾化室温度为2℃,重复次数为3次,蠕动泵转速分辨率为0.1 rps,采样深度为7.0 mm,微波消解功率为3600 W,升温程序为190℃保持48 h,冷却至室温,再升温至150℃,保持12 h.结果:硼、钒、铬、锰、钴、镍、铜、锌、硒、铷、钼、锡元素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5~150μg/L(r=0.9998)、0.05~150μg/L(r=0.9997)、0.05~150μg/L(r=0.9995)、0.05~150μg/L(r=0.9996)、0.05~150μg/L(r=0.9997)、0.05~150μg/L(r=0.9998)、0.05~150μg/L(r=0.9996)、0.05~150μg/L(r=0.9998)、0.05~150μg/L(r=0.9995)、0.05~150μg/L(r=0.9999)、0.05~150μg/L(r=0.9996)、0.05~150μg/L(r=0.9997);定量限分别为0.017、0.007、0.021、0.042、0.013、0.017、0.018、0.019、0.020、0.011、0.011、0.018μg/L,检测限分别为0.005、0.002、0.007、0.011、0.003、0.005、0.004、0.004、0.006、0.003、0.003、0.005μg/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6%;加样回收率为95.138%~104.928%(RSD为0.96%~2.97%,n=9);平均含量分别为5.266、0.453、1.581、170.600、11.280、5.204、1.560、24.300、0.987、7.302、0.239、0.702μg/g.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可用于同时测定益中生血片中1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益中生血片样品中Mn、Zn、Co、Rb、B元素的含量相对较高.
-
蛇葡萄素对皮离蛋白过表达的大肠癌LoVo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蛇葡萄素(AMP)对皮离蛋白(DCD)过表达的大肠癌LoVo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质粒瞬时转染使DCD在LoVo细胞中过表达,并以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后LoVo细胞中DCD的蛋白表达水平.将细胞分为空载体组、正常对照组、阳性药物组(5-氟尿嘧啶,0.25μg/mL)和AMP组(300μmol/L),除空载体组采用转染空载体的LoVo细胞外,其余组均采用转染DCD的LoVo细胞,以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和划痕实验考察AMP对相应LoVo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以Transwell侵袭实验考察AMP对相应LoVo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比较,DCD组细胞中DCD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迁移实验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空载体组比较,正常对照组跨膜细胞数均显著增多,细胞迁移率均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组和AMP组跨膜细胞数均显著减少,细胞迁移率均显著降低(P<0.01),且AMP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均显著优于5-氟尿嘧啶(P<0.01).结论:DCD过表达能够促进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AMP对DCD过表达的LoVo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18F-FDG PET/CT技术监测雷公藤甲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损伤的改善作用
目的:建立监测雷公藤甲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损伤改善作用的方法.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雷公藤甲素组(0.5 mg/kg),每组6只.模型组和雷公藤甲素组大鼠尾根部皮下注射不完全弗氏佐剂-鸡Ⅱ型胶原蛋白(1:1,V/V)0.1 mL进行初次免疫,7 d后进行第二次免疫,以建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大鼠均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每2 d 1次,连续30 d.分别于给药前(0 d)和给药5、10、15、20、25、30 d后称定大鼠体质量;于给药前(0 d)和给药3、6、9、12、15、18、21、24、27、30 d后对大鼠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于给药6、18、30 d后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系统扫描大鼠骨关节,扫描50 min前大鼠尾静脉注射500μCi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显像采用滤波反投影图像重构算法;采用CT扫描进行标准定位;采用Inveon Research Workplace 4.2分析软件计算病变部位的大标准摄取值(SUV).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给药15~30 d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均显著减轻;给药6~30 d后,模型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均显著升高;给药6、18、30 d后,模型组大鼠病变部位SUV均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关节炎病变逐渐加重,并出现骨质破坏情况.与模型组比较,给药15~30 d后,雷公藤甲素组大鼠体质量均显著增加;给药21~30 d后,雷公藤甲素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显著降低;给药18、30 d后,雷公藤甲素组大鼠病变部位SUV均显著降低(P<0.05);雷公藤甲素组大鼠关节炎病变逐渐减轻.结论:18F-FDG PET/CT技术能有效监测雷公藤甲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损伤的改善作用.
-
诺氟沙星-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目的:优化诺氟沙星-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诺氟沙星的含量;采用超声-高压均质法制备诺氟沙星-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采用评分法对制备工艺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通过透射电镜法观察诺氟沙星-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形态;通过体外释放试验考察其释药特性.结果:诺氟沙星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2~1.2μg/mL(r=0.9995).优制备工艺脂质材料为三硬脂酸甘油酯,表面活性剂为大豆卵磷脂:泊洛沙姆188=1:2(m/m),剪切速度为15000 r/min,脂药比为7.67:1(m/m),药物质量浓度为8.91 mg/mL,超声时间为4.80 min,超声温度为65℃,均质压力为120 MPa,冻干保护剂为10%海藻糖.所得诺氟沙星-固体脂质纳米粒形态近似于球形,大小均一,平均粒径为(168.0±4.8)nm,平均包封率为(86.8±5.1)%;1 h内有突释现象,8 h内的累积释放度为(75.7±8.1)%.结论:制得的诺氟沙星-固体脂质纳米粒形态良好,粒径适宜,具有较好的体外缓释性.
-
不同加工方法牡丹皮中7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及质量评价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加工方法牡丹皮中7种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方法,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加工方法牡丹皮中7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18,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258 nm,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按《中国药典》的方法测定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以7种指标性成分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指标,以相对关联度为测度,构建牡丹皮药材/饮片质量评价模型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没食子酸、儿茶素、氧化芍药苷、芍药苷、苯甲酸、丹皮酚、苯甲酰芍药苷的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002~0.034μg(r=0.9999)、0.003~0.045μg(r=0.9999)、0.013~0.189μg(r=0.9998)、0.019~0.291μg(r=0.9999)、0.002~0.030μg(r=0.9999)、0.050~0.752μg(r=0.9999)、0.005~0.076μg(r=0.9998);定量限分别为1.213、1.380、1.307、1.178、0.275、1.538、0.870 ng,检测限分别为0.364、0.414、0.392、0.354、0.083、0.461、0.261 n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00%~105.20%(RSD=1.69%,n=6)、96.01%~104.14%(RSD=2.77%,n=6)、93.60%~99.87%(RSD=2.15%,n=6)、95.84%~97.39%(RSD=0.61%,n=6)、95.74%~99.31%(RSD=1.45%,n=6)、98.65%~100.80%(RSD=0.69%,n=6)、100.87%~107.07%(RSD=2.44%,n=6).不同加工方法牡丹皮的相对关联度范围为0.396~0.590,质量高低排序依次为留皮留心药材(0.590)>去皮去心药材(0.532)>留皮去心鲜切片(0.523)>留皮去心药材(0.522)>留皮留心鲜切片(0.502)>去皮留心药材(0.420)>去皮留心鲜切片(0.409)>去皮去心鲜切片(0.396),留皮药材/饮片样品质量整体优于去皮药材/饮片样品.结论:HPLC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不同加工方法牡丹皮中7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灰色关联度法可用于评价不同加工方法牡丹皮的质量,牡丹皮产地加工时可选择"留皮去心药材""留皮去心鲜切片"两种加工方法.
-
化瘀无糖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化瘀无糖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水蛭、苍术、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制剂中人参皂苷Rg1、Re的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落新妇苷的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流动相为甲醇-0.1%冰醋酸溶液(37:63,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91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水蛭、苍术、当归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人参皂苷Rg1、Re和落新妇苷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6.3~261.6μg/mL(r=0.9999)、5.9~95.2μg/mL(r=0.9998)、3.2~51.2μg/mL(r=0.9996);定量限分别为16.3、5.9、3.2μg/mL,检测限分别为2.68、1.74、1.09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02%~101.00%(RSD=1.66%,n=6)、98.04%~100.50%(RSD=0.98%,n=6)、94.18%~100.55%(RSD=2.41%,n=6);耐用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化瘀无糖颗粒的质量控制.
-
黄独素B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从代谢层面探索黄独素B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其肝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和黄独素B组(200 mg/kg),每组12只.一次性灌胃给予相应药物24 h后,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检测尿液和肝组织中的代谢产物水平,并采用正交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黄独素B肝毒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黄独素B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均显著上升,肝组织中MDA水平显著上升、SOD水平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细胞受损,出现明显病理性改变;尿液和肝组织中代谢产物水平发生显著改变,各筛选得到3种和6种与肝损伤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P<0.05),分别为α-酮戊二酸、二甲胺、氧化三甲胺(尿液)和谷胱甘肽、牛磺酸、肌苷、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肝组织).结论:黄独素B主要是通过自由基氧化作用损伤肝细胞,其对机体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肠道菌群产生影响可能是其肝毒性的作用机制.
-
紫及纳米乳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观察紫及纳米乳(ABN)的抗炎、镇痛、止血及促进伤口愈合作用.方法:以云南白药为阳性对照,将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水或生理盐水)、YB组(云南白药溶液,小鼠给药剂量为0.065 g/kg,家兔给药剂量为0.0233 g/kg)和ABN组(小鼠给药剂量为0.065 g/kg,家兔给药剂量为0.0233 g/kg).小鼠实验均为每组10只;家兔实验共9只,每只按伤口进行分组.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和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实验考察ABN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致小鼠足趾疼痛实验和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考察ABN的镇痛作用;采用小鼠断尾止血实验考察ABN的止血作用;采用家兔促进皮肤伤口愈合实验考察ABN的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ABN能够显著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P<0.05);能够显著延长热板致小鼠足趾疼痛的痛阈值,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5);能够显著缩短小鼠断尾出血时间(P<0.05);能够加快家兔皮肤伤口愈合.上述作用大多与云南白药相当,甚至在抗炎和促进伤口愈合方面更优.结论:ABN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止血及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
益智仁挥发油对东莨菪碱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
目的:考察益智仁挥发油对东莨菪碱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将5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盐酸多奈哌齐,3 mg/kg)和益智仁挥发油低、高剂量组(0.5、1 mL/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水外,其余组小鼠均灌胃对应药物,连续27 d;自给药第22天起,除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余组小鼠均连续6 d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溶液(3 mg/kg)进行造模.末次给药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考察小鼠行为学;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学;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活性;检测小鼠海马组织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物组和益智仁挥发油高剂量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分别自第2、3天起显著缩短,第Ⅲ象限停留时间、第Ⅲ象限路程百分比和穿台次数均显著延长或增加,首次穿台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或P<0.01);小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细胞排列较整齐,结构相对正常,核浓染的程度降低;小鼠海马组织中ChAT、SOD、GSH-Px活性和血清中SOD、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海马组织中AChE活性显著降低,海马组织和血清中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益智仁挥发油低剂量组上述指标虽均有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智仁挥发油能显著改善东莨菪碱导致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AChE、ChAT活性来增强胆碱能神经功能及抗氧化损伤有关.
-
新型降血糖化合物G004的遗传毒性与生殖毒性研究
目的:研究新型降血糖化合物G004的遗传毒性与生殖毒性.方法:分别采用Ames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突变株回复突变试验)、CHL细胞(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考察G004的遗传毒性;采用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实验,在大鼠妊娠第6~15天连续灌胃给药G004(剂量分别为100、300、900 mg/kg),考察其对孕鼠体质量和摄食量、胚胎形成以及胎鼠生长发育等的影响,评价其生殖毒性.结果:遗传毒性方面,G004的Ames试验、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结果均为阴性;生殖毒性方面,G004各剂量组孕鼠均无明显毒性反应,100、300 mg/kg剂量组胎鼠生长发育正常,仅900 mg/kg剂量组出现吸收胎数增加及胎鼠骨骼发育迟缓.结论:G004无明显遗传毒性;剂量≤900 mg/kg时对怀孕大鼠母体无毒性作用,剂量≤300 mg/kg时对大鼠子代无致畸作用.
-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并人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集,收集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试验组)对比常规治疗(对照组)用于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观察性研究,提取相关资料并按照改良Jadad量表(RCT)及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观察性研究)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项研究,其中18项为RCT,7项为观察性研究;共计277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421例,对照组1357例.试验组有10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7.46%),对照组有6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5.01%).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RR=1.45,95%CI(1.09,1.91),P=0.01]、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RR=2.04,95%CI(1.05,3.96),P=0.0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全身性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临床应警惕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
-
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纳入注射用阿奇霉素(试验组)对比其他药物(对照组)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按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2.0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20项RCT,包括1793例患儿,对照组均采用红霉素进行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RR=1.13,95%CI(1.06,1.20),P<0.001]、退热时间[MD=-1.03,95%CI(-1.43,-0.64),P<0.001]、咳嗽好转时间[MD=-2.34,95%CI(-3.13,-1.55),P<0.001]、肺部啰音消失时间[MD=-2.54,95%CI(-4.37,-0.70),P=0.007]、胸片阴影吸收时间[MD=-1.76,95%CI(-3.43,-0.09),P=0.04]、住院时间[MD=-2.72,95%CI(-3.50,-1.94),P<0.001]均优于对照组;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RR=0.39,95%CI(0.31,0.49),P<0.001]、胃肠道反应发生率[RR=0.36,95%CI(0.28,0.47),P<0.001]、肝脏毒性发生率[RR=0.55,95%CI(0.34,0.89),P=0.01]、输液反应发生率[RR=0.31,95%CI(0.20,0.48),P<0.001]、皮疹发生率[RR=0.34,95%CI(0.20,0.59),P<0.001]、腹痛发生率[RR=0.21,95%CI(0.09,0.49),P<0.001]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注射用阿奇霉素用于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
稳心颗粒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稳心颗粒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收集稳心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对比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利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5.0.1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同时,采用倒漏斗图、Egger's检验和非参数剪补法评估发表偏倚;采用TSA 0.9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共纳入30项RCT,涉及3405例患者.试验组患者的心绞痛总有效率[RR=1.21,95%CI(1.17,1.24),P<0.001]和心电图总有效率[RR=1.26,95%CI(1.17,1.35),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同疗程的亚组分析提示,试验组患者的心绞痛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倒漏斗图和Egger'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心绞痛总有效率的相关研究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而心电图总有效率相关研究的发表偏倚较小;敏感性分析和剪补法分析表明该结果稳定、可信.试验序贯分析提示,稳心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证据确切.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
藏药沙棘总黄酮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目的:探讨藏药沙棘总黄酮(TFH)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潜在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筛选TFH有效成分,通过PharmMapper网络服务系统、BATMAN-TCM网络药理学研究平台、Drug-Bank数据库、OMIM数据库预测并匹配TFH有效成分作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潜在靶点(即靶基因),借助生物分子功能注释系统3.0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采用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TFH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槲皮素、表儿茶素、槲皮素-3-甲基醚等13个TFH有效成分,涉及PIK3CG、PRKCA、ALOX5基因等30个潜在作用靶点.上述靶点多分布于细胞膜和细胞质中,且主要通过蛋白质氨基酸磷酸化反应、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以及蛋白结合、转移酶活性调节等分子功能来发挥对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作用.上述靶点共涉及64条通路,靶点富集数量排名前10位的通路分别为Fc epsilon RI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胶质瘤、Erb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非小细胞肺癌、黏着斑.TFH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共有107个节点、449条边,平均节点度值为8.299,网络中心度为0.411.其中,Fc epsilon RI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和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是该网络的核心通路(节点度值≥9,中介中心性>0.001),MAPK1、PIK3CG、AKT1等基因是该网络的核心靶点(节点度值≥40,中介中心性>0.1).结论:TFH有效成分槲皮素、表儿茶素、槲皮素-3-甲基醚等可能通过Fc epsilon RI信号通路、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作用于MAPK1、PIK3CG、AKT1等靶点,进而发挥对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作用.
-
藏药麻花秦艽不同部位醇提物的抗炎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藏药麻花秦艽不同部位醇提物的抗炎作用.方法:72只雄性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醋酸泼尼松组(10 mg/kg)及麻花秦艽地上部位醇提物低、高剂量组(10、30 g/kg)与麻花秦艽地下部位醇提物低、高剂量组(10、30 g/kg),每组12只;灌胃给药,每天2次,连续6次;末次给药40 min后于小鼠右耳廓正反两面均匀涂抹二甲苯(0.05 mL)以建立耳肿胀模型,考察各组小鼠的耳肿胀度,并计算耳肿胀抑制率.分组同上;灌胃给药,每天2次,连续5次;末次给药40 min后于小鼠右足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0.9%氯化钠溶液(0.05 mL)以建立足肿胀模型,考察各组小鼠的足肿胀度,并计算足肿胀抑制率.无菌条件下将灭菌棉球植于小鼠鼠蹊部皮下以建立肉芽肿模型;分组同上,建模24 h后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0次;末次给药24 h后剥离棉球,考察各组小鼠的肉芽肿胀度,并计算肉芽肿胀抑制率.8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等体积0.5%CMC-Na溶液)、模型组(等体积0.5%CMC-Na溶液)、醋酸泼尼松组(7 mg/kg)及麻花秦艽地上部位醇提物低、高剂量组(7、21 g/kg)与麻花秦艽地下部位醇提物低、高剂量组(7、21 g/kg),每组12只;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0次;灌胃给药4次后于大鼠右后足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0.1 mL)以建立关节炎模型;建模18 h后,考察各组大鼠的足肿胀度,并计算足肿胀抑制率,建模20 d后进行大鼠全身关节病变评分,末次给药24 h后称定大鼠胸腺、脾、肾上腺质量和体质量并计算相应脏器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醋酸泼尼松组、麻花秦艽地上部位醇提物高剂量组和麻花秦艽地下部位醇提物低、高剂量组小鼠耳肿胀度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67.12%、27.39%、19.86%、54.79%;麻花秦艽地下部位醇提物低、高剂量组小鼠足肿胀度均显著降低(P<0.01),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34.63%、46.07%;醋酸泼尼松组、麻花秦艽地上、地下部位醇提物低、高剂量组小鼠肉芽肿胀度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肉芽肿胀抑制率分别为42.52%、14.02%、23.36%、21.50%、35.58%;醋酸泼尼松组和麻花秦艽地上、地下部位醇提物高剂量组大鼠关节肿胀度均显著降低,全身关节病变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胸腺、脾脏、肾上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麻花素艽地上、地下部位醇提物低、高剂量组各脏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花秦艽地上、地下部位醇提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
蒙药复方述达格-4特征图谱初步分析
目的:分析蒙药复方述达格-4的特征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 C18,流动相为0.4%乙酸溶液-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min,检测波长为286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分别对复方述达格-4全方及各单味药体内外特征图谱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复方述达格-4全方体外特征图谱有47个峰;其体内特征图谱有24个峰,其中峰1、4、7~9、12、14、18~20、22、25、38~41、44、46对应的18个成分为体外直接入血成分;各单味药体内特征图谱中峰1、4、7、8、12、14、18~22、25、40、46来源于高良姜药材;峰14、18、19、22、44来源于木香药材;峰1、4、7~9、12、14、18、19、22来源于石菖蒲药材.结论:直接入血成分及代谢产物可能为复方述达格-4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该方法可用于其特征图谱的分析.
-
MTHFR和MTRR基因多态性与陕西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多态性与陕西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5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陕西地区汉族冠心病患者35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于该院行体检的陕西地区汉族健康受试者34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受试者MTHFR基因C677T、A1298C位点以及MTRR基因A66G位点的基因型,比较两组受试者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考察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检出MTHFR基因C677T位点CC、CT、TT型,MTHFR基因A1298C位点AA、AC、CC型,MTRR基因A66G位点AA、AG、GG型等基因型.其中,对照组受试者C677T位点CC、CT、TT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6.80%、44.96%、28.24%,A1298C位点AA、AC、CC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1.18%、24.78%、4.04%,A66G位点AA、AG、GG型分布频率分别为54.47%、38.62%、6.91%;病例组受试者C677T位点CC、CT、TT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5.43%、49.71%、34.86%,A1298C位点AA、AC、CC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7.14%、21.71%、1.15%,A66G位点AA、AG、GG型分布频率分别为54.57%、38.29%、7.14%.两组受试者各基因型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两组受试者C677T、A1298C位点各基因型分布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受试者C677T位点CC型分布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A1298C位点CC型分布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A66G位点各基因型分布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陕西地区汉族人群MTHFR基因C677T位点以突变型居多,A1298C位点以野生型居多;上述两个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该类人群冠心病的发生有关,其中C677T位点突变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A1298C位点突变则可能是有益因素.而MTRR基因A66G位点多态性可能与该类人群冠心病的发生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