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的“引爆”
一年前的初冬,雪霁天晴的午后,晓军(化名)终还是离开了我们.每当下雪的时候,我总是会忍不住想起他,想起我们曾经一起开心、一起流泪的156天.怀揣着"定时炸弹"的少年 2012年6月底的某一天,当晓军坐在轮椅上,被家人推入病房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在他的胸腔中有一枚"定时炸弹"——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破裂,破口直径长达4厘米!假性动脉瘤是指动脉血管壁破裂,血液溢出血管腔外被周围组织包裹,形成一个瘤样突出.由于血流不断冲击,血管壁破裂口进一步撕裂,病人随时可能因大量失血而死亡!
-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随着社会综合现代化程度的不断进展,创伤已成为社会的第一大公害[1],创伤性休克是严重创伤的常见并发症,主要病因是较大或较多的血管破裂造成大量失血及剧烈疼痛两个方面.因此,及时、准确、高效的抢救、治疗、护理措施,是降低致死、致残率的关键[2].我院对19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抢救和护理,报道如下.
-
献血有益健康
众所周知,血液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命活动离不开它的存在,人体如果由于疾病或意外而大量失血的话,宝贵的生命也会戛然而止.这时候就需要有爱心人士伸出他们的双手,献出他们的宝贵的献血来挽救人们的生命.但是献血到底会不会影响健康呢,答案是否定的.
-
基层医院产后出血原因探讨
胎儿娩出后24h 内出血超过500m l 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妇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 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短时间内产妇大量失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以致危及产妇生命[2].对产后出血原因的探讨是对其预防和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的基础, 对减少产后出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和偏远农村地区.
-
心脏创伤47例临床诊疗体会
心脏创伤病情危重,变化急骤,常因大量失血或心包压塞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才能挽救生命.我们从两家医院1990年2月至1998年11月的621例重大外伤抢救病例中,统计出诊断有心脏创伤的病例共47例,占7.6%.就其病因、检查、诊断和治疗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体外循环术后输血的管理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病人,往往需要输入适量经交叉配血的血液,尽管心脏手术中精密的灌注技术,良好的设备,加之手术技术的提高,减少了术中出血,使术后病人少输血或不输血成为可能[1].但对于术后循环不稳、大量失血、容量差的病人,输血仍是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它可以快速补足血容量,改善循环功能,纠正血液成分,增加血液携氧能力,提高血浆白蛋白,使受血者获得有效的治疗和大的安全性.但输血可发生各种危险的并发症,从申请输血到血液输完的任何环节发生疏忽,都可危及病人的生命[2].因此输血的护理非常重要.西京医院心脏外科自1999年元月~2000年8月,共行体外循环手术1700余例,平均每月85例体外循环手术,其中762例术后患者曾经输血.由于我们加强了输血管理,未发生输血反应和护理问题,现将输血的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
外伤性腹部多脏器损伤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
外伤性腹部多脏器损伤分为开放性损伤与闭合性损伤,发病突然,病情发展快,如不及时处理,会因为大量失血导致患者休克死亡[1].我院2005~2010年收治10例外伤性腹部多脏器损伤患者,通过及时手术治疗、严密观察、细心护理,取得很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中,开放性损伤4例,闭合性损伤6例.
-
肝脏移植的受体手术的难点及对策
原位肝移植手术技术难度大,尤其是受体病情重,已多次手术,合并门静脉血栓等特殊情况,富有挑战性,外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仍较高.首先要充分暴露,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难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二,晚期肝病受体,凝血机制多出现紊乱,应尽量予以纠正,以减少术中出血,维持血液循环稳定;其三,切除病肝,一般可采用常规循序渐进的方法,先解剖肝门,然后肝周,但有时由于术前已多次手术,粘连严重者,常规的分离方法可造成大量失血,可采用非常规方法,切除病肝.其四,术中细致操作,减少出血,准确进行各种管道的重建,减少各种外科并发症.
-
产后按压宫底时间和频率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小时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400ml或胎儿出24小时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仍居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其病情及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不同而异,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导致失血性休克,严重者会危及产妇生命.产后按压宫底即可直观判断产后出血量,也可刺激子宫收缩达到预防和减少出血的目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小时的约占80%,发生在产后4小时的为98%[1],因此重视产后4小时合适的按压时间和次数既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也能减轻产妇的不适与痛苦.现将产后按压宫底的时间和次数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报告如下.
-
手术中大量失血病人的输液体会
术中大量失血可使机体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引起的微循环供血不足,以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导致各组织器官的急性代谢发生紊乱和功能障碍,因此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是抢救休克的关键措施.
-
不同比例血浆与红细胞输注治疗多发骨折并大量失血患者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血浆与红细胞输注治疗多发骨折并大量失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多发骨折并大量失血且需输注 10U 以上RB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3组:A组(n=24例)首次 24小时输入FP与RBC比例(FP:RBC)>1:1,B组(n=24例)FP:RBC 为1:2.5~1:1,C组(n=24例)FP:RBC<1:2.5.比较3组患者输血前及输血24小时后纤维蛋白原(Fg)含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输血前,3组患者的Fg、APTT、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24小时后,C组患者的APTT及PT与输血前相比明显延长,而Fg与输血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APTT及PT与输血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g与输血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输血后A组患者的Fg、APTT、PT水平与输血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P与RBC联合输注治疗多发骨折并大量失血患者可减少凝血功能的异常,并能有效减少RBC输注的总量,从而有效节约血液资源,而对于FP与RBC的佳输注比例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髋、膝关节置换术抗纤溶药序贯抗凝血药平衡
髋、膝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常伴随大量失血及高输血率,文献报道THA、TKA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多在1000 ml以上,输血率为30%~60%[1]。大量失血会增加手术风险,输血也会增加免疫反应、疾病传播的风险,同时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2]。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 TXA)是一种纤溶酶抑制剂,可有效减少THA、TKA围手术期的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已被大多数研究及骨科医师所肯定。但TXA不同使用方案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给临床工作中安全合理地应用TXA造成困难。THA、TKA患者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 embolism, VTE)的高发人群,应用抗凝血药物能有效降低其发生风险,但不恰当的使用可能加重术后出血。TXA的抗纤溶作用可能加重VTE风险,因此使用TXA后如何及时、有序地序贯使用抗凝血药预防VTE,从而达到抗纤溶和抗凝血的平衡,即在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基础上大限度减少出血、降低输血率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
-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自体血输血的应用
原发性肝癌肝部分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及预后与术中是否大量失血、围手术期是否异体血输血有关[1].近年来,自体血输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科对 1996~1998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病人进行自体血和异体血输血的对照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
门静脉意外损伤的腹腔镜修复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发展迅速,手术常在分离肝门的门静脉中造成意外损伤,此类意外发生常需中转开腹手术.但由于术式变换、器械变更常需要暂停手术,结果必然造成大量失血,且即便中转开腹成功也增加医疗纠纷的风险.能否在腔镜下完成门静脉修复,使出血及时得到控制,避免中转开腹手术是值得探讨的临床课题.本文对本中心腹腔镜下门静脉损伤的处理和结果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
合并骨盆骨折的腹部损伤临床分析
是否合并腹腔脏器损伤是诊治腹部创伤的要点也是难点.尤其在合并骨盆骨折时,常伴有大量失血甚至失血性休克,腹膜后血肿可引起与腹膜炎难以鉴别的腹痛[1].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诊治45例合并骨盆骨折的腹部损伤病例,分析致伤原因与脏器损伤的关系,探讨脏器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原则,以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
罕见大范围复杂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早期妊娠一例
患者女,26岁,已婚,2012年6月10日因交通事故致伤,躯干部、右大腿广泛皮肤软组织撕脱,腹部磨损严重,小肠外露,大量失血,伤后1 h急送入笔者单位急诊室.查体:血压84/60 mm Hg(1 mm Hg=0.133 kPa),面色苍白,意识模糊,呼吸急促.专科情况:腹部见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撕脱伤,伤口呈反"S"形,上至左侧肋弓下,向左沿腋中线,经左侧髂前上棘内侧及腹股沟区转向右侧,直至右侧大阴唇,伴右侧髂前上棘撕脱骨折,撕脱伤大部分深至肌肉表面,左下腹局部伴有肌肉及腹膜裂伤,自伤口向右侧完全脱套直至右背部.
-
洛赛克辅助干预危重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患有各种危重疾病的新生儿,因胃肠功能衰竭而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很高,导致新生儿大量失血甚或休克,为此,我科采用洛赛克胃管内注入预防因上述原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全麻苏醒延迟9例分析
全麻术后2 h 后未清醒者即为苏醒延迟,1999年以来我院发生全麻苏醒延迟9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9例中,男8例,女1例;年龄 3~69岁;体重14~68 kg.ASA Ⅱ~Ⅲ级.腹区手术5例,胸区手术2例,髂区手术1例,烧伤1例.1.2 苏醒延迟原因及结果本组主要因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时引起脑水肿所致苏醒延迟(附表).如失血性休克6例,术中失血均在2 000 ml 以上,其中术中大血管损伤3例:例5因胃左血管撕裂没有及时发现致大量失血,另2例因血管损伤严重,无法及时修补,大失血后导致休克;其他原因致休克3例:巨大脂肪肉瘤(约20 kg)切除后渗血、渗液而出现血容量不足1例,感染性中毒性休克1例,严重低血糖1例.眼底检查球结膜明显水肿7例.
-
网织血小板的实验室研究及临床应用
Ingram和Coopersmith1969年首次发现,在大量失血后,外周血中会出现一种不同的血小板.这种新释放出来的血小板比成熟血小板体积更大,更加活跃,胞质颗粒粗糙,可以被美蓝染色,胞质中残存RNA成分,这种不成熟血小板称为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RP)或未成熟血小板,与网织红细胞相似,其是巨核细胞转化为血小板过程中的一种幼稚阶段.
-
心脏大血管损伤的诊断和处理
随着社会汽车所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剧增,刀戳伤事件的频发,介入性心脏诊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心脏大血管损伤发生率日趋增多.心脏大血管损伤病情凶险,可引起大量失血和/或急性心脏压塞而导致迅速死亡.输血、补液和应用升压药物可使80%~90%患者获救.对心脏大血管损伤迅速作出诊断及有效的抢救治疗是提高其治愈率的重要因素.其中大部分病例经心包穿刺减压和/或施行手术缝合心脏大血管伤口抢救生命,但部分患者住院期间经急救处理后因心腔内结构损伤,心脏异物和大血管损伤等后遗症需择期进一步诊断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