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骨密度和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建伟;傅淑霞;程刚

    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位于人类第12号染色体上,该基因全长约4605个碱基对,基因转录产物为VDR蛋白.活性维生素D3与靶器官上的VDR结合后,在转录水平改变靶器官上特定蛋白质表达水平,产生不同的生物效应,可影响骨密度(BMD)及血液中甲状旁腺激素含量.我们观察了VDR基因多态性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BMD和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心血管的作用

    作者:李兆欣;韩佳琳;李臣文;张洁

    作为控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的一种有效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而发挥独特作用,这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γ受体激动剂通过在核转录水平调节基因表达来调节胰岛素抵抗(IR)尤其是脂肪组织的IR[1].TZDs已证实可作为血糖控制的单一用药,也可与其他药物联合.近期研究证实这种药物还有一种潜在的作用:心血管保护作用.早期动物实验已表明其具有潜在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但是直到近期才在临床中观察到了这些预期的结果.本总述总结了有关TZDs对心血管影响和这些药物的副作用的临床信息.

  •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平安;李艳;邵华;陈会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包括TNF-α和TNF-β两种.TNF基因与MHC基因紧密连锁,位于MHC Ⅲ类基因区内.近来研究发现,TNF的基因具有多态性,这种多态性现象与许多疾病中TNF的分泌有关[1],甚至可以调节其转录水平[2].TNF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人类某些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相关,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尚无定论.迄今为止,有关TNF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关系的报道极少.因此,我们以病例-对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武汉地区汉族人群TNF-α和TNF-β基因多态性分布,探讨TNF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易感性的关系.

  •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器官移植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寿张飞

    细胞因子和器官移植关系密切,因为外来抗原的刺激正是通过细胞因子介导而使免疫相关细胞活化,而这些活化了的细胞也正是通过细胞因子的介导才发挥了效应,导致了排斥反应。所以,凡是影响细胞因子水平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器官移植的结局。迄今为止的许多研究都表明,个体间细胞因子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 (IL-10),高表达者和低表达者间的差异可达10倍[1]。作为细胞因子,前者是促进炎症过程的,而后者则是抵抗炎症过程的。因为排斥反应的本质其实是由一种特殊的因子启动的炎症过程,所以移植受者个体间不同细胞因子水平很可能会对移植物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找到实证依据,许多学者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迄今,国际上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分子生物学中心的Hutchinson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所取得的成绩为突出,他们相继发表了多篇论文。 一、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对细胞因子产量的调节作用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对细胞因子产量的调节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即转录水平的调节和翻译水平的调节。 在转录水平上,基因上游区内,特别是启动子/增强子内DNA序列的不同,即使是一个核苷酸的突变、插入或丢失,就可能显著地改变转录因子和它的结合能力和/或结合方式,从而影响转录,终表现为细胞因子水平的明显差异。据报道,IL-10基因序列-1082位点(即第一个被转录的核苷酸上游第1082个核苷酸,A、G、C及T分别指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及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G/A的变换,会直接影响转录因子EtsY与该序列DNA的结合[2]。该位点若是G,因其能结合EtsY,促进转录,因而I L-10的产量很高;若是A,因其不能很好地结合EtsY,IL-10的产量就较低。另外,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上-308位点的突变,也影响IL-10的产量,该位点是G 时的IL-10水平是该位点为A时的6~7倍[3]。另有一种较特殊的基因多态性影响着细胞因子的表达,即微卫星基因多态性(microsatellite gene polymorphism)。微卫星基因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基因组内,它是指那些在基因非编码区域内存在的多次重复的短核苷酸序列,如GAGAGAGAGAGA……。许多研究表明,这些序列重复次数的不同,即微卫星基因多态性,会明显地影响细胞因子的水平[4-6]。 在翻译水平上,一定的基因多态性首先影响功能蛋白质的信号肽(穿膜蛋白),后者再影响功能蛋白质的含量和/或活性。这在下面细胞因子和慢性排斥关系的部分中将作更详细说明。 二、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关于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和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研究得多的是TNF-α和IL-1 0。IL-10的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病、炎性反应、移植后排斥反应相关。对于移植来说,拥有低水平的IL-10 基因型的受者,肾脏、心脏移植后,更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4,6-8]。更为重要的是,若受者同时表现为TNF-α高水平基因型和IL- 10 低水平基因型,那么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机会就更多。TNF-α是一种强烈的直接的炎性细胞因子,而IL-10是抗炎细胞因子,高水平的TNF-α若没有足够的IL-10来对抗,则发生排斥反应的概率就增加。但近Sankaran等[9]的报道却发现,TNF-α高表达合并IL-1 0高表达时,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次数多,程度严重,预后差;而TNF-α低表达合并IL-10 低表达时,移植物受保护。为何产生不同结果,可能和各研究组的样本数还不够大有关,因为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的分析牵涉到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若样本数不够大,有时可得出不同的结果。另外,等位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的人群和人种中可以有不同的分布。除TNF-α和I L-10基因多态性外,近,Awad等[5]发现,人类IFN-γ基因第一内含子上可有不同长度的CA重复单位,当含有#2类长度的重复序列时,移植肺非常易于发展成肺纤维化(活检证实)。 以上述及的都是宿主抗移植物的排斥反应,事实上,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也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相关。Middleton等[8]完成的HLA相同的同胞间的骨髓移植的研究表明, TNF-α微卫星基因多态性D3型与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概率明显相关。同时,IL-10基因-1064位点附近处CA重复次数的多少,也和GVHD的程度密切相关。但是研究未发现通常很有意义的-30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和GVHD的相关性。近Cavet等[4 ]对HLA相配的同胞间骨髓移植的研究也支持上述结论。

  • 转化生长因子-β1因子在小肠移植物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靳小石;矫政洧;张爱民;程树杰;刘彤;王鹏志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是近年来发现的与器官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的因子之一.我们通过观察大鼠小肠移植物中TGF-β1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在小肠移植中的作用及意义.一、材料与方法选用近交系F344( RT11vr)大鼠和Lewis( RT11)大鼠作为小肠移植的供体和受体.参照传统手术方法构建大鼠小肠移植模型[1].异系移植受体大鼠术后肌注环孢素,术后29 d停止给药.同系对照组肌注同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第7、28、60天切取部分移植物.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TGF-β1 mRNA转录水平.应用SP法进行移植物的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

  • 整合素αvβ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章志翔;朱杰昌;戚峰;朱理玮;王鹏志

    整合素αvβ3是血管整合素的一种,在血管中的表达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被认定为新生血管的标志物[1].为了进一步探讨整合素αvβ3在大肠癌中的变化规律,我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在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大肠癌标本肿瘤组织及远癌切端组织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探讨整合素αvβ3在大肠癌中侵袭转移的作用,为大肠癌合理的临床诊治及准确的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 人肝细胞癌组织中SOX基因家族的异常表达

    作者:滕云;刘巧红;王慧;杨真荣;陈燕

    我们对SOX家族在肝细胞癌(HCC)的转录水平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血红素加氧酶:一种血红素代谢酶及其近况

    作者:

      血红素加氧酶(HO)是胆红素形成过程中的第一种酶,也是一种限速酶,这种酶可使血红蛋白或其它含有血红素的蛋白质中的血红素降解形成胆绿素。这是一种需能过程,因为在降解过程中卟啉环中的铁离子的游离、一氧化碳(CO)的释放和胆绿素的生成,均需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通过细胞色素C P450系统提供电子,并需要消耗分子氧(图1)。在微粒体酶-胆绿素还原酶的作用下,胆绿素还原形成胆红素。肝细胞微粒体分析证实,在反应底物-氯化血红素的存在时,HO的活性增加[1],其它化合物,如氯化钴和各种重金属,均能使HO的活性上调[1,2]。Maines[3]在研究中发现了血红素代谢酶的一种发展形式,由此可以解释新生儿黄疸中胆红素过多生成的原因。另外,已经发现纯化和特性更好的32 kd的HO-1蛋白。随着金属卟啉的合成,HO的活性被抑制,从而可以更进一步了解HO活性的细胞结果,并可改进防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措施。20世纪80年代,发现了血红素加氧酶HO-2的组成形式[4]。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现了调控HO-1的基因调节。Shibahara等[5]在转录水平证实了进行HO-1的诱导。随着在这项领域的研究进展,人们已经注意到HO-1的基因诱导是氧应激的一种普遍标记[6]。目前,HO-1诱导反应的普遍性已经更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进步,HO的生化特性、作用和调节机制将越来越清楚。

  • 新诊断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尼罗替尼 vs伊马替尼的疗效比较

    作者:贺洁宇

    背景尼罗替尼已证实在新诊断慢性期费城染色体(ph 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中比伊马替尼有更好的疗效.我们在这些患者中比较并评价尼罗替尼与伊马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这项随机化、多中心、开放的3 期研究中,846 名患者来自于过去六个月内被诊断为慢性期ph 染色体阳性的CML.我们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据表、区组分组和以Sokal 评分为依据的分层方法将患者按1∶1∶1 比例分别接受尼罗替尼(剂量每天2 次,300 mg 或400 mg)、或者伊马替尼(剂量每天1 次400 mg),以口服的方式予药.主要终点指标是12 个月时依据国际评分(BCR-ABLIS)0.1% 的BCR-ABL 转录水平的重要分子反应率或外周血的实时量化PCR.该项研究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项目编号为NCT00471497.结果 24 个月时,尼罗替尼组的重要分子反应率显著高于伊马替尼组[201 例(71%)尼罗替尼300 mg 组,187 例(67%)尼罗替尼400 mg 组,124 例(44%)伊马替尼组;两种比较P<0.0001].尼罗替尼组任意时刻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的比例(定义为BCR-ABLIS 水平减少值≤ 0.0032%)也显著高于伊马替尼组[74 例(26%)尼罗替尼300 mg 组,59 例(21%)尼罗替尼400 mg 组,29 例(10%)伊马替尼组;分别P<0.0001 和P=0.0004].加速期或爆发期时,伊马替尼组比尼罗替尼组在克隆进化方面进展更显著(尼罗替尼300 mg 组2 例,尼罗替尼400 mg 组5 例,伊马替尼组17 例;分别P=0.0003 和P=0.0089).24 个月时,所有组的生存率基本一致,但是两尼罗替尼组的CML 相关死亡数比伊马替尼组更少(尼罗替尼300 mg 组5 例,尼罗替尼400 mg 组3 例,伊马替尼组10 例).总的来说,仅有3 或4 级的非血液病性不良反应在至少2.5% 的患者身上表现,分别为头痛[8 例(3%)尼罗替尼300 mg 组,4 例(1%)尼罗替尼400 mg组,2 例(<1%)伊马替尼组]和皮疹[2 例(<1%)尼罗替尼300 mg 组,7 例(3%)尼罗替尼400 mg 组,5 例(2%)伊马替尼组].伊马替尼组的3 或4 级粒细胞减少症比任意尼罗替尼组更普遍[33 例(12%)尼罗替尼300 mg 组,30 例(11%)尼罗替尼400 mg 组,59 例(21%)伊马替尼组].在研究开展的第二年中报告了另外8 例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尼罗替尼300 mg 组4例,尼罗替尼400 mg 组3 例,伊马替尼组1 例).讨论尼罗替尼继续在新诊断慢性期CML 患者中表现出更好的疗效.这些结果支持尼罗替尼可作为新诊断患者临床治疗的一线药物.

  • 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及临床价值

    作者:张君严;广旸;陈松

    随着对肿瘤从基因水平、转录水平到肿瘤免疫学方面研究的进展,肿瘤的发病机制逐渐明朗化,许多研究证实肿瘤细胞在增殖和分化等方面与干细胞具有极为相似的地方,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的理论随着人们对肿瘤的研究不断被认识,并且发现肿瘤存在干细胞是导致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根源,而肿瘤干细胞很可能是解开这些问题的核心,研究证实干细胞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判断将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 HI-SIV和HIVgp120干预CD3/CD4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

    作者:李平;关崇芬

    目的和方法:在HIV感染的早期及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对抗原和有丝分裂原刺激缺乏IL-2表达和增殖反应,甚至在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之前就已经有明显的免疫缺陷.形成这一损伤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已有研究证实HIVgp120和CD4分子结合,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信号转导有关.本研究采用Western Blot及电泳迁移率改变检测法(EMSA)观察了HIVgp120多肽片段和灭活SIV病毒(HI-SIV)对CD3/CD4活化刺激诱导的TCR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了解病毒蛋白作用下淋巴细胞活化信号转导的特征.结果:利用酪氨酸磷酸化的单克隆抗体对全细胞提取物蛋白磷酸化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HIVgp120和HI-SIV对~70 kD、~40 kD组分的磷酸化水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HIVgp120和HI-SIV都具有阻断CD3/CD4活化刺激诱导的细胞蛋白磷酸化作用.选用抗ERK2(42 kD)抗体对~40 kD、~70 kD组分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HIVgp120和HI-SIV对ERK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利用NF-κB和AP-1结合通用序列研究CD3/CD4活化信号诱导的NF-κB和AP-1活化,HIVgp120和HI-SIV则完全阻断了其活化作用,在转录水平上调控CD3/CD4活化信号.结论:HIVgp120和完整SIV病毒都具有抑制CD4辅佐的刺激活化信号,下调ERK、NF-κB和AP-1活性,抑制~70 kD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等作用,从而阻断了TCR的信号转导,可能是导致HIV感染者淋巴细胞功能缺陷的机制之一.

  • 扶正抑癌方对裸小鼠实验性大肠癌肝转移作用的研究

    作者:章忱;盛学仕;张瑞芳;卫洪昌

    目的:建立裸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从转移成功率、转移瘤的大小等方面评价扶正抑癌方的疗效,并从MMP-2、VEGF、CEA的表达水平以及CD44v6的转录水平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中药组、防治组、联合组、化疗组,以1×109cells/L浓度的LoVo细胞悬液0.2 mL接种于裸鼠脾脏,建立大肠癌肝转移模型.后四组分别予扶正抑癌方治疗、扶正抑癌方防治、扶正抑癌方+5-Fu治疗、5-Fu治疗,观察扶正抑癌方的疗效.观察各组转移成功率和转移瘤大小;免疫组化检测肝转移瘤中的MMP-2和VEGF含量;原位杂交检测肝转移瘤中CD44v6的转录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CEA的含量.

  • EBV-LMP1通过NFκB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活化CyclinD1机制初探

    作者:赵晓荣;殷莉群;邓琳;唐敏;LEO M.Lee;邓锡云;陶德定;龚建平;曹亚

    目的:探讨EBV-LMP1促进细胞增殖,参与EBV相关疾病致瘤的分子机制和EBV-LMP1通过NFκB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活化细胞周期重要正性调节因子CyclinD1表达的机制.方法:利用已建株的,LMP1表达受四环素衍生物强力霉素严密调控的pTet-on-LMP1-HNE2稳定鼻咽癌细胞系,用强力霉素诱导LMP1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从蛋白质水平分析LMP1诱导CyclinD1表达的表达动力学,包括时间效应及剂量效应,进一步在LMP1稳定表达的鼻咽癌细胞系CNE-LMP1中,用反义硫代磷酸化寡聚核苷酸分别从LMP1,NFκBp65及CyclinD1三个层次阻断,结合报导基因分析法分析从转录水平阻断后,CyclinD1报导基因强度的差异,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这三个层次的阻断对细胞周期产生的影响,从而探讨在鼻咽癌中,EVB-LMP1促进CyclinD1表达的机制.结果:在pTet-on-LMP1-HNE2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方法显示,较未经诱导比较,随着LMP1的诱导表达,CyclinD1的表达明显增强,且表达具有时间依赖性,但是剂量诱导表达效果不显著.在CNE-LMP1细胞系中,导入LMP1、p65及CyclinD1的反义寡聚核苷酸从三个层次分别阻断各自的表达后,报导基因分析结果显示,CyclinD1的报告基因活性均被抑制,分别下降7.1倍,13.7倍,及35.7倍,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较之未处理的CNE-LMP1细胞,反义LMP1、P65及CyclinD1均可抑制细胞进入增殖期,分别抑制了35%,26%及7%.结论:EBV-LMP1可能经NF-κΒ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活化CyclinD1表达,导致细胞周期紊乱,进而赋于鼻咽癌细胞恶性增殖特性.通过本研究将信号传导与细胞周期这两个当前活跃的研究领域交叉起来,为阐明EB病毒致瘤机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

  • 电磁脉冲辐照大鼠对心肌闰盘Cx43表达的影响

    作者:任东青;李莹;孙会娟;赵涛;苗霞;陈永斌;郎海洋

    目的:研究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对心肌闰盘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作用特点。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用EMP照射大鼠,照后各时点取其左心室、右心室、室间隔和心房,用硝酸镧示踪法,电子显微镜观察闰盘形态学变化,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x43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EMP组闰盘间隙镧颗粒沉积,即刻组少量镧颗粒,随时间延长镧颗粒沉积量逐渐增加,照后6 h组沉积量达到多,12 h组和24 h组沉积量又逐渐减少;对照组闰盘间隙未见镧颗粒沉积。转录水平上,比较照后不同时点Cx43蛋白的mRNA量的变化,1 h组和6 h组2-ΔΔCt值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表达量增高,其它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蛋白水平上,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时点Cx43蛋白及磷酸化Cx43蛋白量的变化,1 h和6 h组Cx43蛋白及磷酸化Cx43蛋白表达量有所增加,其它实验组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EMP可诱导心肌闰盘Cx43蛋白表达的改变。

  • 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2及其代谢产物EETs通过PPARα发挥抗心肌肥厚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赖金胜;陈琛;唐家荣;汪道文

    目的:心肌肥厚是心脏对于压力负荷或者容量负荷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2(CYP 2J2)及其代谢产物EETs可以发挥抵抗心肌肥厚的作用,而其中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方法和结果:在体内研究中,我们采用PPARα缺陷小鼠以及野生小鼠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血管紧张素II( Ang II)诱导小鼠发生心肌肥厚。结果表明,Ang II可以明显诱导心肌肥厚,具体包括心脏肥大、心脏功能减低和心肌肥厚标志物表达增加。而在野生小鼠中,CYP 2J2过表达可以抑制Ang II所诱导的心肌肥厚,但是这一抑制作用在PPARα缺陷小鼠则没有体现。在离体研究中,我们以大鼠乳鼠心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Ang II作为诱导因子。研究表明,外源性加入11,12-EET可明显抑制Ang II所诱导的心肌肥大,而PPARα特异性阻断剂GW6471可以阻断11,12-EET的作用,并且这一作用可能与Ras/MAPK以及NF-κB通路有关。另外,我们通过荧光报告基因系统以及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证实, PPARα可以直接结合到caveolin-1的转录子区,并诱导caveolin-1的表达,而且采用siRNA介导caveolin-1的沉默,可以抑制11,12-EET抵抗Ang II的效应。结论:CYP 2J2及其代谢产物EETs可以通过PPARα缓解Ang II诱导的心肌肥厚,这一作用可能与其在转录水平上调caveolin-1的表达,并进一步抑制Ras/MAPK和NF-κB通路有关。

  • AMPK对血管内皮细胞钙激活钾离子通道表达与功能的影响

    作者:宋征;王燕;庞正达;马晓真;王晓静;赵丽梅;邓秀玲

    目的:观察AMPK对血管内皮细胞中电导和小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KCa3.1和KCa2.3)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 HUVECs)细胞系CRL-1730,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等方法检测AMPK激活和下调对内皮细胞上KCa3.1和KCa2.3通道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分离大鼠肠系膜三级动脉,加入AMPK的激动剂或(和)抑制剂,应用微血管张力测定仪观察KCa3.1和KCa2.3通道介导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激活AMPK可以上调血管内皮细胞KCa3.1和KCa2.3通道蛋白和mRNA的表达,其作用可被AMPK抑制剂逆转;应用RNA干扰技术下调AMPKα1亚基可以抑制KCa3.1和KCa2.3通道蛋白的表达。激活AMPK可以增强KCa3.1和KCa2.3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其作用可被AMPK抑制剂逆转。结论:AMPK对HUVECs上KCa3.1和KCa2.3通道的表达具有上调作用,该作用至少部分涉及转录水平的调节;AMPK对KCa3.1和KCa2.3通道介导的舒张功能具有上调作用。

  • 曼氏迭宫绦虫中亮氨酸氨基肽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转录水平检测

    作者:李奕基;符瑞佳;周晓君;尹飞飞;梁鹏;吕刚;梁培

    目的 检测曼氏迭宫绦虫的3个亮氨酸氨基肽酶亚类(leucine aminopeptidases of Spirometra mansoni,SmLAPs)基因在虫体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水平,为进一步病原诊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对3个亮氨酸氨基肽酶亚类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功能区域、免疫学特征、信号肽和跨膜区预测分析.应用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SmLAPs在曼氏迭宫绦虫的成节、孕节和裂头蚴阶段的转录水平. 结果 对SmLAPs编码氨基酸序列的保守区域进行比对,SmLAPa与SmLAPb、SmLAPc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均为38%,SmLAPb和SmLAPc的一致性也只有44%.多功能位点分析发现,SmLAPs均含有底物结合位点、锌离子结合位点和多肽结合位点.在B细胞线性表位预测结果显示,SmLAPa有13个、SmLAPb有14个、SmLAPc有13个.T细胞表位预测中,SmLAPa有12个、SmLAPb有13个、SmLAPc有14个.3个SmLAPs亚类序列中均含有一个强烈的信号肽,并且均没有跨膜区域.在虫体各个发育阶段的转录水平检测中,在成节阶段,SmLAPb的转录水平是SmLAPa的1.34倍,SmLAPc的转录水平是SmLAPa的46.53倍.在孕节阶段,SmLAPb的转录水平是SmLAPa的1.96倍,SmLAPc的转录水平是SmLAPa的56.89倍.在裂头蚴阶段,只有SmLAPc有转录,没有检测到SmLAPa和SmLAPb的转录. 结论 在3个SmLAPs亚类基因中,SmLAPc是裂头蚴病更有价值的免疫诊断分子.

  •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在糖尿病大鼠肾脏的表达及氟伐他汀的调节作用

    作者:罗长青;王学彬;刘建社;张春;王玉梅;朱忠华;邓安国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SGK)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一个新成员.Lang等[1]发现TGF-β1和体外高糖明显影响纤维母细胞中hSGK的转录水平,进一步提出hSGK是TGF-β1发挥作用的下游靶分子.现已证实,CTGF是TGF-β1介导的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下游效应因子.经检索,有关CTGF与SGK1的关系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SGK1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观察氟伐他汀对其的调节作用.

  • 三种梅毒螺旋体黏附素在梅毒兔模型中转录水平的差异性比较

    作者:柯吴坚;吕萍;刘雅慧;黄涛;张君;杨斌;郑和平

    目的:从宿主水平探讨梅毒螺旋体(TP)黏附素——TP0136、TP0155和TP0751蛋白在梅毒兔模型中转录水平变化情况.方法:①予新西兰白兔皮下注射TP Nichols Seattle株,建立早期兔梅毒感染模型;②制备TP0136、TP0155和TP0751质粒标准品;③荧光定量PCR连续动态观察兔硬下疳皮损形成过程中TP0136、TP0155和TP0751 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①新西兰白兔背部在第6天出现红色丘疹,到第19天皮疹达大并出现溃疡形成硬下疳.第25天起,全身陆续出现播散性二期梅毒疹;②TP0136、TP0155和TP0751 mRNA水平在早期呈现上升趋势,到第15天达高峰(P<0.05),其后迅速下降,在第27天又有少许上升(P>0.05);③标准化的TP0136 mRNA水平在第30天达高峰(P<0.05);标准化的TP0155 mRNA水平分别在第24天和第30天出现峰值(P<0.05);标准化的TP0751 mRNA水平在第24天达高峰(P<0.05).结论:从宿主水平证实TP0136、TP0153和TP0751三种TP黏附素间存在转录水平差异,提示TP表达的多个黏附蛋白是具有各自特异性的宿主-病原体相互黏附作用机制.

  • RNA干扰在鼻咽癌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刘美莲;周克元

    RNA干扰(RNAi)是由双链RNA(dsRNA)分子介导的特异系列转录后基因沉默的机制,能高效、特异地抑制靶mRNA的表达.RNAi是一种典型的转录后基因调控方法,又称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PTGS).RNAi现象自1998年被发现以来,研究者对其分子机制进行不断探索,目前其机制已经比较清楚.RNAi 特异效应发生在3个水平:转录后水平、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由3个效应RNA分子介导,分别为siRNA、shRNA、microRNA(miRNA).转录和转录后水平由siRNA/shRNA介导,翻译水平由miRNA介导.

111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