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

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해부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33
  • 国内刊号: 31-128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3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张传森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卵泡抑素参与爪蟾心的形成

    作者:赵勇;周影;秦书俭;高东明

    目的:研究卵泡抑素在爪蟾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切下发育第14期胚胎形成心的组织,并分别加入卵泡抑素、骨形成蛋白和活化素进行培养.4 h时后,用MEMPHA固定并进行胚胎整体原位杂交.利用Morpholio Oligo技术减弱了卵泡抑素的表达,检测了在缺乏卵泡抑素条件下心形成的变化.结果:早期心表达卵泡抑素;增加或降低卵泡抑素均抑制Nkx 2.5的表达.结论:卵泡抑素在心的形成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缺乏或过量卵泡抑素均影响心的形成.

  • 肝细胞生长因子促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胡智兴;耿菊敏;梁道明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作用以及PI3K/Akt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NSCs,通过向神经培养基中添加HGF(10,30,60 ng/ml),计数干细胞克隆形成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以及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检测NSCs的增殖,Annexin V/FITC免疫荧光显色测定NSCs的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磷酸化Ak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GF各剂量组NSCs克隆率明显增加,生长速度增快,BrdU 阳性细胞增加,NSCs凋亡率显著减少.此外,HGF可上调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HGF的效应可被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阻断.结论:HGF可促进大鼠NSCs增殖,抑制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SCs的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 大鼠出生前后心肌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的变化

    作者:常连生;郭志坤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的发育规律.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SD大鼠心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表达,图像分析技术对心肌组织TERT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3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心肌细胞、平滑肌和内皮细胞均有TERT的表达.TERT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TERT的总表达规律是20 d胎鼠阳性表达强于出生后6 d大鼠,出生后12 d大鼠心肌表达低,3组之间TERT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心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随着日龄增加,其表达逐渐减少.

  • 香菇多糖对荷瘤鼠垂体-肾上腺轴的实验形态学影响

    作者:林卡莉;辛赣海;李凯丽;陈方;陈会琴

    目的:探讨荷瘤S180小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反应性和形态学改变以及香菇多糖对其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形态计量技术.结果:荷瘤小鼠肾上腺质量增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和网状带、髓质细胞均增生.肾上腺皮质厚度、皮质截面积和髓质截面积均明显增加.香菇多糖组肾上腺结构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形态学变化.荷瘤对照组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阳性反应细胞百分比、平均光密度值和阳性反应颗粒面积比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香菇多糖后,上述各数值均回归接近正常.结论:香菇多糖可通过影响HPA的功能活动,减轻由ACTH引起的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出现的免疫抑制,终达到抗肿瘤之目的.

  • 丙酸睾丸酮早期处理对大鼠脑内5-羟色胺及其转运体的影响

    作者:张国梁;康云霄;石葛明;李双成;郭巍巍;崔慧先

    目的:观察丙酸睾丸酮(TP)早期处理对大鼠脑内5-羟色胺(5-HT)及其转运体(SERT)的影响.方法:对生后第7天(PND7)的雄性Wistar乳鼠皮下注射TP至生后第21天(PND21),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观察生后第49天(PND49)实验大鼠中缝背核和尾壳核5-HT及SERT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P早期处理增加大鼠中缝背核和尾壳核处5-HT和SERT的免疫反应强度,中缝背核和尾壳核5-HT的灰度值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1.38%和7.90%,SERT的灰度值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6.79%和8.81%;免疫印迹结果显示TP早期处理增加大鼠脑内中缝背核和尾壳核处SERT的表达,中缝背核和尾壳核处SERT与β-actin相对吸光度比值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86.06%和26.29%.结论:TP早期处理影响大鼠脑内5-HT能神经,导致中缝背核和尾壳核5-HT和SERT增加.

  • 西藏藏族人群骨发育候选基因ERα的多态性

    作者:张玥;王立军;任甫;席焕久

    目的:分析西藏藏族人群骨发育相关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α(ERα)多态性分布及其在不同种族和地区间有无差异.方法:随机抽取世居西藏(拉萨、那曲)地区,父母均为藏族,3代内无族外通婚,彼此间无亲缘关系,经体检证明健康的藏族158例.采用PCR-RFLP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西藏藏族人群的雌激素受体基因α基因PvuⅡ、XbaⅠ多态性.用基因计数法分别计算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西藏藏族正常人群中的雌激素受体基因以pp、xx基因型和p、x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为高,PP、XX基因型和P、X等位基因低,且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XX基因型与广东、日本、瑞典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等位基因与湖南、日本、瑞典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雌激素受体基因α在西藏藏族人群的分布可能具有种族及民族差异性,不存在性别差异.

  • 人骨髓基质细胞培养、纯化和鉴定

    作者:田国忠;闫军浩;黄红云;周长满;陈琳;王洪美;姜晓荣;任玉水

    目的:介绍一种为临床细胞学治疗提供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分离纯化方法.方法:采用红细胞沉降和密度梯度离心相结合的分离纯化方法从骨髓血中分离BMSCs.台盼蓝染色实验测定BMSCs活力;对BMSCs进行CD44、CD34抗体免疫荧光显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BMSCs活性大于95%,纯度大于85%,细胞的纯度和均一性均符合中国卫生部第三类医疗技术的要求,已达到临床应用标准.结论:本细胞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批量获得BMSCs,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 侧颅底三维断层的临床应用解剖

    作者:付升旗;王华;苗莹莹;袁亮;范锡印;陶晶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60例,分别作横、矢、冠状断层解剖.在卵圆孔和咽隐窝层面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测量侧颅底内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横、矢、冠状断层可清晰显示卵圆孔、颈静脉孔、颞下颌关节、茎突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和咽旁间隙、颞下间隙内的结构,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咽隐窝至茎突根部的距离分别为(9.56±1.37)mm、(4.05±0.85)mm、(31.48±2.45)mm.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时观察各结构间位置关系、咽旁间隙分区和寻找神经、血管的骨性标志.两侧侧颅底结构呈对称性分布,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侧颅底横、矢、冠状断层是分别显示咽隐窝、内耳道内结构和听小骨的佳断层影像方式,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设计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 阔筋膜张肌臀中肌间隙入路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治疗股骨头坏死

    作者:朱红伟;张少成;张燕鹏;陈伟南;党瑞山;张传森

    目的:探讨经阔筋膜张肌臀中肌间隙入路带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大转子骨瓣修复股骨头坏死的解剖学基础,总结用该术式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经验.方法:在尸体解剖和模拟手术的基础上,对2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施行阔筋膜张肌臀中肌间隙入路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手术.结果:28例成功完成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带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大转子骨瓣移植+钽棒内固定术.平均切口长度9.3 cm,平均手术时间6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60ml,术中输血3例,均为200 ml.结论:阔筋膜张肌臀中肌间隙入路行股骨头坏死修复术切口小,组织损伤轻,出血少,显露良好、操作方便.

  • 拉萨藏族儿童青少年掌骨长与身高关系

    作者:李明;王立军;席焕久;李红卫;代国新;范英南;曹云星

    目的:根据掌骨长,建立适合藏族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的身高回归方程.方法:知情同意原则下,随机抽取拉萨地区年龄18~20岁青年1345例(男性666例,女性679例),拍摄左手X线片并测量身高,同时X线测量各掌骨长.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建立身高回归方程.结果:男性不同年龄组各回归方程的标准误在3.142~4.576之间.女性的回归标准误在3.059~4.077之间.结论:各掌骨在不同年龄的增长幅度不同,建议使用贡献较大掌骨推断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的身高.

  • 与细胞骨架同源10号染色体有缺陷的磷酸酯酶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在大鼠心肌肥厚中的表达

    作者:穆灵敏;郭志坤;张光谋

    目的:研究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肥厚与细胞骨架同源10号染色体有缺陷的磷酸酯酶(PTEN)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为探讨心肌肥厚的信号转导机制和逆转心肌肥厚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心肌肥厚模型;取心肌组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免疫荧光显色,检测PTEN和p-PI3K的表达及分布.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PTEN和p-PI3K的表达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TEN和p-PI3K的阳性表达增高.结论:PTEN和p-PI3K蛋白表达增高可能在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5-氮杂-2'-脱氧胞苷对肝癌DNA甲基转移酶1及上皮钙黏附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守伟;汤必奎;黄银久;胡明洁;赵莉

    目的:研究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对肝癌细胞中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及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上皮钙黏附素在肝癌(26例)及癌旁组织(20例)中的表达.用终浓度10μmol/L的5-Aza-CdR处理培养的肝癌细胞株GQY-7703作为实验组,未处理细胞为对照组;DNMT1基因和上皮钙黏附素基因(CDH1)的转录产物及表达蛋白分别使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CDH1的甲基化状态使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结果:相比较癌旁组织,肝癌组织中上皮钙黏附素表达显著下调.5-Aza-CdR降低了GQY-7703细胞中DNMT1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的表达CDH1 CpG岛的甲基化水平降低;上皮钙黏附素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对电泳条带的半定量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5-Aza-CdR通过抑制DNMT1的表达,改变了CDH1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状态,进而恢复上皮钙黏附素的表达.

  • 雷公藤内酯醇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突触后致密物蛋白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基2B和突触后致密物质95的影响

    作者:桂婷;胡小令;吕诚;黄涛波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后致密物中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基2B(NR2B)和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用药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NR2B和PSD-95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显示,用药组NR2B和PSD-95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均增多,平均光密度较模型组增加.RT-PCR结果显示,用药组NR2B和PSD-95 mRNA水平较模型组升高.结论:TP能促进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NR2B和PSD-95的表达,表明其对突触可塑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5种胃肠激素免疫阳性细胞在虎纹蛙皮肤中的分布

    作者:李洋;李昌春;金磊;戴光云;张盛周

    目的:对虎纹蛙(rana rugulosa)皮肤中5种胃肠激素免疫阳性细胞进行鉴别与定位.方法: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果:在虎纹蛙皮肤中检测出了5-羟色胺(5-HT)、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U)、胰多肽(PP)和生长抑素(SS)等5种胃肠激素免疫阳性细胞.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肤的表皮层和黏液腺中,颗粒腺中未见分布.GAS和GLU免疫阳性细胞在背部皮肤中的分布密度大于腹部,背部皮肤中免疫阳性反应亦强于腹部;5-HT、PP和SS免疫阳性细胞则在腹部皮肤中的分布密度大于背部,腹部皮肤中免疫阳性反应亦强于背部.结论:虎纹蛙皮肤细胞可表达多种胃肠激素免疫阳性物质,其在背腹部皮肤中含量不同.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勇军;周小兵;李素云;邹伟;汤永红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和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方法: 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EPO组,分设4个时间点的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 h模型,再灌注6、24、48、96 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组ICAM-1阳性反应细胞.结果:24 h开始EPO组神经功能评分改善,神经细胞存活数量增多,损伤程度减轻,而且减少了各时间点脑组织中ICAM-1阳性细胞表达.结论: EPO处理可抑制缺血侧皮层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因子ICAM-1表达减少有关.

  • Caspase-9和caspase-3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晓明;韩芳;石玉秀

    目的:探讨caspase-9和caspase-3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国际认定的无连续单一应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SPS刺激后1、4、7、14、28 d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aspase-9活性于SPS刺激后1 d升高,SPS刺激后7 d再次上调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Caspase-3活性于SPS刺激后7 d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结论:caspase-9和caspase-3共同参与了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调控.

  • 鸡小脑浦肯野细胞向海马的直接投射-透射电镜观察

    作者:王政富;王娟;刘为民;张艳晓;周庆国;李少焕;鲁林

    目的:进一步观察和确定前期的鸡小脑浦肯野细胞向端脑海马结构的直接投射.方法:选择2月龄左右的青年鸡,外科方法开颅,直流电损毁小脑V叶白质或红藻氨酸选择性损毁Ⅵa的浦肯野细胞和颗粒细胞,动物存活7 d,透射电镜观察端脑海马结构的旁海马内侧区(APHm)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于APHm内出现变性纤维及变性终末,以泡沫型变性为普遍,并可见到变性终末与APHm内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结论:鸡小脑浦肯野细胞可直接投射向海马结构,并与APHm神经元形成单突触联系.

  • 髋臼上方置钉骨盆外固定的应用解剖

    作者:汪方;唐昊;王秋根;党瑞山;杨庆;黄会龙;郭晓丹

    目的:为髋臼上方置钉进行骨盆外固定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对20例40侧尸体骨盆的髂前下棘区域进行观察测量,获取髂前下棘与股动脉、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旋髂深动脉等毗邻血管神经的距离.对髋臼上置钉的钉道进行测量,获取钉道的长度、宽度,钉道与髋臼边缘及坐骨大切迹的距离等.所得数据按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髂前下棘为股直肌起始部,表面为髂肌覆盖,缝匠肌由外上至内下斜行越过髂前下棘外下方.男性股动脉位于髂前下棘内侧(27.54±3.53)mm,女性为(27.15±0.81)mm;男性股神经位于髂前下棘内侧(17.61±3.47)mm,女性为(19.26±4.21)mm.男性股外侧皮神经位于髂前下棘外侧(23.24±5.33)mm,女性为(17.82±3.26)mm;男性旋髂深动脉位于髂前下棘上方(16.26±1.77)mm,女性为(14.06±2.16)mm.男性髋臼上钉道长度为(147.76±7.39)mm,女性为(142.75±6.36)mm;男性钉道位于髋臼上方(25.10±4.43)mm,女性为(19.35±3.54)mm;男性钉道位于坐骨大切迹上方(25.01±3.61)mm,女性为(21.34±3.17)mm.结论:髋臼上方置钉骨盆外固定手术,应选取在腹股沟韧带外侧1/4下方约1 cm处作一平行切口,采用纵形钝性劈开髂肌的方式,以套筒保护下在髂前下棘处置入固定钉,避免损伤周围组织.由髂前下棘到髂后上棘间的钉道为一完整连续的骨性钉道,可为骨盆外固定提供足够的钉道长度和固定强度.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和3在昆明小鼠卵母细胞和植入前胚中的表达与分布

    作者:吕俊杰;张卫玉;林翠英;谢美容;王建新;王章敬;王世鄂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2和3在昆明小鼠卵母细胞和植入前胚中的表达和分布,为进一步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对昆明小鼠卵母细胞和植入前胚发育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显色和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结果:RT-PCR检测显示,FGFR1、FGFR2和FGFR3 mRNA在昆明小鼠卵母细胞和植入前胚均有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显色、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显示FGFR1、FGFR3免疫阳性反应见于卵母细胞和植入前胚胞质周边,靠近细胞膜;FGFR2阳性反应较均匀分布于卵母细胞和植入前胚的胞质.结论:FGFR1、FGFR2、FGFR3在小鼠卵母细胞和植入前胚发育的不同阶段都有表达,可能介导FGF调节小鼠卵母细胞和植入前胚的发育.

  • 氢饱和生理盐水对慢性氧中毒肺、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李密密;王安全;孙学军;吕世军;刘文武

    目的:研究氢饱和生理盐水对慢性氧中毒的预防保护效应.方法:新生7d SD大鼠于常压95%的氧中暴露24 h,制备慢性氧中毒模型.暴露过程中每6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含氢生理盐水.采用肺H-E、脑H-E和Nissl染色分别观察含氢生理盐水对慢性氧中毒时肺和脑组织的保护效应.结果:H-E染色显示,吸氧后生理盐水组小鼠肺毛细血管显著扩张、出血严重,支气管上皮变形明显,且肺间质和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红细胞,H-E及Nissl染色显示,脑神经元明显水肿和变性;氢饱和生理盐水组小鼠肺血管出血、支气管上皮变形以及炎症反应严重程度有所缓解,脑部神经元水肿和变性严重程度有所减轻,神经元的数量增加.结论:氢饱和生理盐水对慢性氧中毒肺及脑损伤具有一定预防作用.

  • 颈椎椎体间隙的应用解剖学

    作者:王刚;陈开润

    目的:测量国人颈椎椎体间隙的解剖学参数,为临床颈椎椎间融合器植入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抽样选择20~29岁青壮年志愿者50人,其中男性35人(21~29岁,平均年龄25.2岁),女性15人(20~29岁,平均年龄24岁).按性别分组进行CT扫描,测量颈2,3~颈6,7各个椎间隙的左右径、前后径、前缘高度、中点高度、后缘高度.结果:男性组椎体间隙左右径平均(20.32±1.53)mm,前后径平均(19.36±1.10)mm,前缘高度(8.40±0.90)mm,中点高度(8.73±1.04)mm,后缘高度(5.17±0.69)mm.女性组左右径(18.58±1.40)mm,前后径(16.36±1.60)mm,前缘高度(5.50±0.74)mm,中点高度(7.95±0.65)mm,后缘高度(5.9±0.33)mm.结论:无论在男性组或者女性组,同节段椎间隙正中矢状面前、中、后高度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表现为后缘高度<前缘高度<中点高度.在同节段同部位的测量值,男性组均明显大于女性组.

  • 白细胞介素-6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董立军;宋芳;宋国军;孟元光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绒毛与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防治反复自然流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IL-6蛋白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病例组)和正常人工流产者(对照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H-E染色法观察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显示,在绒毛组织中,IL-6蛋白定位于滋养层细胞的细胞质内,病例组的IL-6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在蜕膜组织中,IL-6定位于蜕膜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内,且病例组蜕膜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2组在腺上皮细胞的表达无差异;H-E染色结果显示,病例组绒毛组织的滋养层变薄,细胞变性、坏死,细胞嗜酸性增强,绒毛中轴纤维化程度增强,蜕膜细胞失去细胞间连接,部分蜕膜细胞解体、核消失,细胞嗜酸性增强.结论:绒毛和蜕膜组织中IL-6蛋白表达的变化与反复自然流产有关,IL-6可能参与反复自然流产的病理过程.

  • 两种冻存液中海马神经元细胞复苏后生物学特性比较

    作者:王洪美;胡琴;肖娟;姜晓荣;赵艳廷;曹敬丽;任玉水;田国忠;黄红云

    目的:建立海马神经元适宜的冻存方法.方法:将新生24 h以内的大鼠海马消化成单个细胞后分别直接冻存于血清浓度不同的冻存液中,复苏后进行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活性;培养后观察其生长状态并在第7天固定细胞,分别进行Hoechst,微管蛋白(Tubulin)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显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计数海马神经元、胶质细胞的百分率,从而建立佳冻存方法.结果:冻存于高浓度血清冻存液中的神经元百分率为87.5%,冻存于低浓度血清冻存液中的神经元百分率为73.8%,高浓度血清冻存液中的细胞复苏后的状态及神经元存活率明显优于保存于低浓度血清冻存液中的;而冻存于高低浓度血清冻存液中的胶质细胞百分率分别为9.5%和16.5%,胶质细胞在高浓度血清的相对含量明显低于低血清组.结论:高浓度血清冻存液更利于海马神经细胞冻存后的复苏和生长.

  • 雷公藤内酯醇对大鼠大脑皮质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后星形胶质细胞及胆碱能纤维的影响

    作者:黄小林;吕诚;胡小令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对大鼠大脑皮质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后星形胶质细胞及胆碱能纤维的影响.方法:采用GF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ChE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和胆碱能纤维的表达.结果:Aβ组大鼠大脑皮质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平均面积和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组大鼠大脑皮质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平均面积和平均光密度较Aβ组明显减少;Aβ组大鼠大脑皮质胆碱能纤维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用药组大鼠大脑皮质胆碱能纤维密度较Aβ组明显升高.结论:TP能抑制Aβ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减轻Aβ所致的胆碱能纤维损害.

  • SD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系的建立及诱导其向成肌、成脂和成骨分化

    作者:石钊;王修杰;王凡;董立华;张全波

    目的:建立SD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细胞系,为组织工程学提供种子细胞和研究资料.方法:采用两步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技术,获得较高纯度的骨骼肌卫星细胞.MTT法观察骨骼肌卫星细胞的体外增殖特性并绘制生长曲线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观察不同诱导条件下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成肌、成脂、成骨的分化特性.结果:骨骼肌卫星细胞可传50代以上,第7代时,倍增时间约为60 h,80.7%的细胞处于G1期,在特定诱导作用下骨骼肌卫星细胞可以向成肌、成脂、成骨方向分化,显示了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成功建立了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细胞系.结论:建立了SD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系,为组织工程学提供种子细胞.

  • 大鼠多重脑震荡基底前脑胆碱能与5-羟色胺能神经的变化

    作者:杨力;于建云;郭泽云;章升国;孙瑞芬;吴春云;许冰莹

    目的:探讨体育运动中较为多发的多重脑震荡(MCC)后的脑损伤机制.方法:用金属单摆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MCC大鼠模型,伤后分1~24 d多个损伤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基底前脑5-羟色胺(5-HT)能与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结果:脑震荡后随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免疫阳性表达的降低,色氨酸羟化酶(TPH)免疫阳性表达升高,随损伤后时间的延长,ChAT表达逐渐升高,TPH表达也随之下调趋正常.结论:多重脑震荡后,与认知密切相关的不同脑区在5-HT神经元表达增强的同时,胆碱能神经元呈下调改变,这些变化可能与脑损伤后的认知行为障碍有关.

  • 人缝匠肌肌内神经、肌梭分布和神经入肌点定位

    作者:张洪武;薛黔;兰美兵

    目的:观察人缝匠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肌梭的分布部位、范围及密度,分析肌梭与肌内神经分布间的功能联系;测定神经入肌点,为临床外科提供肌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观察20具尸体缝匠肌的形态学特点,并以髂前上棘为骨性标志,定位缝匠肌神经入肌点;用组织学H-E染色法研究5具尸体缝匠肌肌梭分布;用改良Sihler's 肌内神经染色法,探讨10具尸体缝匠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结果:缝匠肌是1块由长肌束平行排列构成的带状肌.缝匠肌有2支1级神经支支配,发出分支支配肌的上、中和下部.缝匠肌的神经入肌点距髂前上棘(9.75±1.30)cm.结论:缝匠肌有2支一级神经支支配,神经支配有一定的区域性;缝匠肌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与肌构筑学特点有关;缝匠肌的上部比中部和下部肌梭密度高;缝匠肌的神经入肌点集中在股前部上2/5区内.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海马神经元培养基中的定向分化

    作者:李朝晖;蔡志平;崔慧先;朱劲松;李莎;解国圣;薛磊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大鼠海马神经元条件培养液中向神经元的分化.方法:以回收的海马神经元Neurobasal加B27作为条件培养基,DMEM加bFGF作为无血清培养基,普通Neurobasal加B27作为神经元基础培养基分别诱导第5代BMSCs 12 h和24 h;免疫细胞化学显色方法鉴定各组神经元样细胞,计数和比较各组阳性细胞阳性率.结果:经海马神经元条件培养基诱导,大鼠BMSCs能够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显色呈微管相关蛋白-Ⅱ(MAP-Ⅱ)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且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MSCs在海马神经元条件培养基中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其分化效果优于传统DMEM加bFGF无血清培养基和神经元基础培养基.

  • 幼儿胸腺的应用解剖学

    作者:庞刚;王景德;张为龙

    目的:对童尸胸腺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为胸腺手术和经皮胸腺穿刺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例福尔马林固定童尸标本,解剖观测胸腺的形态、大小、位置与毗邻以及血液供应.结果:30例胸腺均为2叶型,左叶长、宽、厚度为59.41、23.74、8.02 mm,右叶长、宽、厚度为60.20、22.49、8.39 mm;左叶上极80.0%高出颈静脉切迹,高1例高出至甲状腺下缘,而右叶上极63.3%高于颈静脉切迹而无高出至甲状腺下缘者;两侧叶下极48.3%平对第3肋软骨或其上、下缘处;两侧缘76.7%超出胸骨两侧缘;胸腺两侧叶动脉的来源72.0%来自于同侧的胸廓内动脉或甲状腺下动脉,静脉93.2%汇入头臂静脉或甲状腺下静脉.结论:幼儿胸腺的形态、位置变异较大,血供呈多源性.掌握其形态学特点对于胸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胸腺 应用解剖 幼儿
  • 藏族CYP17与CYP19基因多态性与身高的相关关系

    作者:邢瑞仙;任甫;李隆广;刘海东;李革;方伯言;席焕久;温有锋;黄克强

    目的:探讨西藏藏族人群CYP17与CYP19基因多态性与人体身高发育的关系.方法:收集长期居住西藏且体检健康的藏族人血液标本200例(男108例,女92例),并同时测量其身高,提取DNA,设计引物,通过RFLP-PCR法对CYP17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对CYP19基因经PCR扩增,电泳并回收后进行直接测序.结果:CYP17基因MspA1Ⅰ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藏族男性身高发育有关;与女性身高发育无明显相关性.CYP19基因多态性与男、女身高均无相关.结论:CYP17基因可能是影响藏族男性身高个体差异的基因之一,而CYP19基因对藏族人群身高影响不明显.

  • 用Flash制作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探讨

    作者:梅盛平;张红;郑建国;景玉萍;陈军芳

    人体解剖学中的体、肺循环途径比较抽象,学生对它难以理解和掌握.若掌握不好,就会对学生的整个脉管系统,甚至于生理学、病理学的有关内容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因而,笔者用Flash软件把它制作成动画的形式,通过生动、形象、直观地演示,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与临床病例分析

    作者:谌宏鸣;李宇晶;顾丹天

    近年来,由于教学改革的深入,组织学与胚胎学和其他医学基础课程都在不同程度地采用PBL教学法、CBS[1-4]教学法,教材编写也进行了改革,如:案例版<组织学与胚胎学>[5]等.这些教学改革和尝试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医学院校都在第一年开课,它与人体解剖学一起成为医学生进入医学体系的首门课程.

  • 解剖学教学实验室通风、空气净化改建和使用体会

    作者:黄会龙;陈传敏;朱洪平;张传森;许家军;杨向群;龚杰;刘镇

    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长期以来,解剖学教学实验室内解剖标本散发的福尔马林和难闻的腥臭味,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师生的健康.一代又一代解剖学教育工作者为改善以上条件作出了不懈努力,由于受资金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以及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建设观念,致使以上状况未能得到彻底的改观[1-5].

  • PBL在解剖学教学中的选择性应用

    作者:王鑫泉

    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新型教学模式PBL,目前不断地被广泛推广应用,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使用,而要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和PBL教学模式),才能恰到好处.

  • "四导"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李辉煌

    解剖学内容单一,知识点及名词繁多,记忆量大,枯燥乏味,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是我们每个解剖学老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了"导趣、导思、导法、导用"方法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于后,供同道们商榷.

  • 运用Flash实现解剖学教学图片局部放大显示

    作者:贾飞云;康健;曹俊芳

    解剖学教学中某些知识点涵盖丰富的图片经常需要放大显示局部细节,而传统方式在PPT文件播放过程中无法完成这样的操作,必须退出PPT播放模式,运用专业看图软件(如ACsee).这样既不方便、浪费时间,又只能整图放大,不能局部重点放大.

  • 以临床应用为基础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作者:方萌;庞刚;韩卉

    局部解剖学着重研究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形态结构、层次、位置及毗邻关系的学科.局部解剖学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临床课程特别是外科学、妇产科学等手术学科的学习.因此,在近年的局部解剖学教学实践中,本校以培养学生适应临床需要为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局部解剖学教学与临床实际,以临床应用为基础,促进和提高局部解剖学教学效果,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 结合网络的人体解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评价

    作者:邱启祥;徐能全;何珏

    近年来新的医学相关专业的不断出现,而学校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激发医学生在课堂内外学习解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是解剖学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1].先进的网络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交流共享平台,从而为网络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 解剖学英汉双语教学的探索

    作者:潘爱华;徐宏博;陈旦;卢大华;张建一;罗学港

    200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双语教学逐渐在全国高校展开.本校<系统解剖学>2007年获教育部首批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积极开展解剖学双语教学.在实践中遇到不少问题,现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阶段性总结,以供参考和商榷.

  • 胰管憩室一例

    作者:田东;付茂勇

    笔者在解削1成年男尸胰时发现副胰管有一向下突出的憩室,该憩室位于主副胰管之间,底部朝向十二指肠降部,其根部狭窄,形如茄子.查阅资料,未见相同报道,为积累资料,现报告如下.

  • 下颌下腺导管变异一例

    作者:夏春波;蒋常文;秦小云

    下颌下腺导管变异较少,笔者在解剖1具男性尸体时发现其有多支导管的变异,现报道如下.对一具男性尸体解剖,发现其右侧下颌下腺导管变异较大,从下颌下腺深面发出3支下颌下腺导管,其管径分别为2.8 mm、3.1 mm和3.3 mm,导管长度约为5.5 cm,其中第3支在距起点1.5 cm处又分为2支,行于舌神经和舌下神经之间的舌骨舌肌表面,于二腹肌中点后上方进入下颌骨深面.进一步追踪发现,3支导管共同开口于右侧舌下阜,左侧下颌下腺导管未见异常.

  • 右侧胸肌畸形一例

    作者:卢慧;陆环;唐祺;姚建勇

    笔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教学过程中,发现右侧胸肌畸形1例,较为罕见,为积累国人体质调查资料,并为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报告如下.

  • 简讯

    作者:

    关键词:
  •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及其受体与肝纤维化治疗

    作者:吴江锋;张艳琼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也称Apo-2 L,是1995年发现的一种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近年研究表明,在活化的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表面TRAIL受体表达增加,且HSC对TRAIL介导的细胞凋亡敏感性也随之增强.

  • 雄激素对海马和额前皮质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调节

    作者:李莎;崔慧先

    突触可塑性是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包括与信息贮存相关的树突棘形态变化的结构可塑性和与传递效能有关的功能可塑性,两者辩证统一于学习记忆的过程之中,同时其改变也是造成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海马是与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的重要脑区,其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

  • 河北汉族指纹白线正常值分析

    作者:张红梅;王明艳;李明;赵杰

    近年来,随着皮纹学的研究深入,人们已不满足于对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掌纹和指纹的调查研究,开始对指纹白线出现率进行研究.指纹白线是肤纹学研究中非皮嵴纹和屈褶纹的一个明显特征,在人类学、遗传学和法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两种椎弓根置入方法定位点的影像解剖学比较

    作者:林焱;钱均;王向阳;徐华梓;池永龙;倪文飞;黄其杉;毛方敏

    Roy-Camille经过对椎体三维定量分析,获得了椎弓根的三维定量数据,并首先经椎弓根用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对脊柱进行了内固定,此后PS在脊柱外科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常规PS置人手术需要背侧组织的广泛切开以暴露进针点,传统开放手术需广泛剥离椎旁肌,对脊神经背支的损伤难以避免,术后椎旁肌失神经支配,严重瘢痕化,晚期功能障碍明显[1,2],因此出现了X线监视下经皮PS置入手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 miRNAs与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发生

    作者:华进联;张姗姗

    随着小RNA组学的兴起,越来越多不曾被关注的小RNA分子,如siRNAs,miRNAs,rasiRNAs和piRNAs等先后被发现.研究显示,相对于基因、蛋白质等具有复杂结构的生物大分子而言,这些结构非常简单的微型RNA对动物正常机能的维持、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器官形成、肿瘤形成等各种生命现象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 一种改良的前庭蜗器标本制作法

    作者:向长和;谢正兰;杨懿农;梁山;饶利兵

    前庭蜗器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它深埋于颞骨岩部内,形态不规则且结构复杂[1],故前庭蜗器的解剖是解剖学技术中难度大的.传统的解剖方法常采用单一的雕刻法[2-4],因此能显示的结构较少.

  • 构建数字人体的技术尝试

    作者:陈禹;李幼琼;王伟;韩锋;郝嘉南;牛松青

    数字人体研究在教学、科研等领域的巨大价值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为人们所认识[1-2],然而,精密的铣切设备、高运算速度计算机、高分辨率相机、包含各方面人才的科研团队都制约了这一研究的普及[3-4],致使数字人体研究缺乏足够例数的数据支持.

  • 技术方法稿件的写作与技巧

    作者:李忠华

    作为实验技术人员,所撰写的论文多数属于技术方法类型.我常为杂志编辑部审修这类稿件,在这方面有一些体会和感想.因为是个人的体会,难免有片面性,一些意见和观点,仅供参考,大家也可以提出商榷和讨论.

  • Cajal染色法显示神经突触的改进

    作者:杨壮来

    显示神经突触传统的方法是采用Cajal染色法和GolgiДейнека染色法[1],Golgi-Деййнека染色法是在固定液中加入亚砷酸(三氧化二砷、砒霜),制片过程较为复杂不宜广泛使用,传统cajal染色法在显示突触的组织结构上不甚稳定[2],以上两种方法在制作神经突触的过程中都有缺陷,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对传统Cajal染色法进行改良,用改良后的Cajal染色法制作切片,能清晰地显示出神经突触和胞体内的神经原纤维.制作方法简便、稳定,切片可保存较长时间不褪色[3、4].

  • 男性泌尿系统全貌铸型标本的设计和制作

    作者:李泽宇;刘畅;肖钊明;吴坤成;洪辉文;钟光明;王兴海;李忠华

    男性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是内脏学中器官少的系统,以往的铸型设计和制作仅涉及肾.这是因为输尿管和男性尿道长度达50 cm之多,迂曲漫长,中途还隔有一囊状的膀胱,铸型灌注难度较大,故男性泌尿系统全貌铸型标本的制作方法未见报道.笔者尝试切开膀胱,由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插管进行双向灌注,制作出了外型美观、结构清晰的离体男性泌尿系统全貌的铸型标本.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 胎儿全身动脉和头颈部静脉联合铸型标本的制作

    作者:马玉祥;杨铭;周晓辉;宋宇;李泽宇;洪辉文;吴坤成;钟光明

    全身血管铸型是将全身血管全部显示出来.由于全身血管分布广泛,各部血管距灌注点的距离不同,所需灌注的压力也不一样,不同部位对灌注压力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而胎儿血管又具有管径小、弹性差、管壁肌层发育不完善的特点,因此胎儿的全身血管铸型很难完成,目前对于胎儿全身血管铸型国内还未见报道.

  • 一种整体显示的前庭蜗器标本制作法

    作者:陈海芳;苏开鑫;张剑凯;雷林忠

    前庭蜗器(位听器)位于颞骨岩部,结构细小,尤其与面神经有着复杂的毗邻关系,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难以掌握.以往常需要分别制作几个标本,才能显示清楚它的结构,但这样缺乏整体观,不利于教学.

  • 一种综合显示的前庭蜗器标本制作法

    作者:杨懿农;向长和;谢正兰;陈峡;饶利兵

    前庭蜗器又称耳,按部位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是感受听觉和位觉刺激的感受器.耳的形态结构复杂,特别是内耳的结构,它主要埋于颞骨岩部很小的一个范围内,同时颞骨岩部的骨质致密、坚硬且形态不规则,所以制作内耳骨迷路标本是解剖学技术中难度大的[1].

  • 揭示人体奥秘的部分技术

    作者:钟世镇

    "人为万物之灵",人体是大自然进化的杰作,人体结构也是自然界复杂、奥秘的结构.这里,结合医学基础及临床相关领域,介绍部分揭示人体奥秘的技术.

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