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药房杂志
China Pharmacy 중국약방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0408
- 国内刊号: 50-1055/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淫羊藿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淫羊藿苷(Icariin,Ica)是小檗科(Berberidaceae)淫羊藿属(Epimedium)植物中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Ica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影响内分泌和心血管系统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是一类很有应用前景的中药单体.本文就近年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扼要综述如下.
-
银杏叶总黄酮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内、外学者便开始将银杏叶总黄酮(FG)用于扩血管活性研究,并将其初步应用于临床获得了较好疗效.而国内掀起对FG进一步的研究高潮却在近几年.有大量的研究证实,FG不但具有扩血管作用,而且还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清除自由基、抗白血病、抗炎、镇痛、抗肿瘤、抗辐射等作用.FG是银杏叶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银杏双黄酮(Gilobetin)、异银杏双黄酮(Isoginkgetin)、白果素(Bilobetin)、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等.现笔者就近几年国内、外有关FG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扼要综述如下.
-
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研究进展
他汀类(Statins)药物是一类有效减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调脂药物[1,2],主要包括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西伐他汀、美伐他汀及阿伐他汀等,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于血脂紊乱的治疗.其共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3-羟-3-甲戊二酯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胆固醇合成.该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肝脏(25%的胆固醇在肝脏中合成).随着实验和临床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还具有许多非调脂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将开发其药理作用,并扩大其应用范围.本文将就近年来有关他汀类药物的新研究作一综述.
-
全凭静脉麻醉下持续输注国产阿曲库铵的药效学观察
目的:探讨持续输注国产阿曲库铵的可行性及平均输注速率,检测验证其临床效价.方法:择期手术患者80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肌松监测下(TOF)国产阿曲库铵0.5 mg/kg诱导插管,术中调整持续输注速率以维持T1于对照值的1%~10%,术毕前20min停止输注.结果:平均输注速率(5.1±0.4)(μg·kg)/min,起效时间(203±47)s,临床作用时间(41.5±4.5)min;TOF无反应期PTC与T1首次出现时间之间及拔管时TR值与DBS值之间均显著相关(P<0.001);恢复指数(14.9±3.7)min,停药到拔管时间(44.1±6.1)min.结论:在肌松监测下,持续输注国产阿曲库铵不但可为手术提供稳定的、可控的肌肉松弛,而且输注停止后,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恢复迅速而完全.
-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在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在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支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单独应用全肠外营养(TPN),后者在TPN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1瓶,1次/d,连用7d.结果:治疗给服药后4h内尿负荷试验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排出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gG、IgA和IgM水平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而治疗组明显上升(P<0.01).结论:水溶性维生素在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是十分必要的.
-
几丁聚糖预防输卵管通液术后再粘连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输卵管通液术中加入几丁聚糖提高受孕率的效果.方法:将184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5例常规通液治疗后再注入0.3%几丁聚糖10ml;对照组89例仅用常规通液治疗.结果:术后6mo内,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受孕率分别为40.7%和24.4%(P<0.05);通液1次受孕率分别为40.32%和25.42%(P<0.05);通液2次以上受孕率分别为41.67%和21.74%(P<0.05).结论:几丁聚糖能有效减少输卵管通液术后再粘连的发生,通液术后注入几丁聚糖是提高受孕率的有效方法.
-
罗格列酮对延缓2型糖尿病肾病发展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的保护与延缓作用.方法:将23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A、B组.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A组给予罗格列酮4mg/d,B组给予二甲双胍1 750mg/d,分3次口服,疗程均为4mo.结果:治疗前、后2组餐后2h血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治疗前比较,A组空腹血糖和24h尿蛋白治疗后均有明显降低(P<0.05),而B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24h尿蛋白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格列酮对糖尿病不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且可延缓蛋白尿的发生,明显减轻肾小球的病理改变.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无环鸟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无环鸟苷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9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甘草酸苷+无环鸟苷)和对照组(无环鸟苷).结果:治疗后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分别为6.10%、18.37%(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无环鸟苷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优于单用无环鸟苷.
-
褪黑素在Beagle犬体内药动学研究
目的:研究褪黑素在Beagle犬体内药动学参数.方法:6只Beagle犬分别单剂口服褪黑素(3mg/只),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中褪黑素浓度,经3p97程序推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褪黑素在体内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t1/2Ka为(0.16±0.10)h,t1/2Kc为(1.21±0.52)h,tmax(0.50±0.18)h,Cmax为(11.27±3.77)ng/ml,CL为(0.13±0.04)L/h,AUC(0~T)为(25.23±7.71)(ng·h)/ml.结论:褪黑素在犬体内口服吸收快、作用迅速,但维持时间短.
-
右旋糖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载BMP2凝胶微球的制备与评价
目的:探讨利用右旋糖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DEX-GMA)制备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凝胶微球的可行性和制备工艺,并初步探讨其载药、释药特性.方法:以反应温度、DEX-GMA和乳化剂Span-80的加入量和搅拌速率等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筛选BMP2-DEX GMA凝胶微球的佳制备工艺并对成品性能进行初步检测.结果:经悬浮聚合法可以制备BMP2-DEX-GMA凝胶微球,优选出的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0℃、DEX-GMA用量0.6%、Span-80用量0.06%、搅拌速率300r/min,由此制备的BMP2-DEX-GMA凝胶微球形态良好,粒径在20μm~50μm之间,包封率为(78.52±4.34)%,载药量为(10.68±1.34)%,溶胀率为85.9%,稳定性和再分散性良好.结论:该凝胶微球载药系统制备工艺简单,载药量大,可以负载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
-
正交试验优选水基磁流体制备工艺
目的:优选水基磁流体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NaOH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分散剂与铁含量重量比4种因素对水基磁流体制备的影响,并通过测定灭菌前、后磁流体的粒径分布来考察其稳定性.结果:以磁流体的粒度和稳定性为考察指标,优选出佳制备工艺为NaOH浓度2mol/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0min、分散剂与铁含量重量比5:1;灭菌前、后粒径和磁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优选工艺制备的磁流体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好,磁性强.
-
罗红霉素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罗红霉素对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其除抗菌以外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罗红霉素(高、中、低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各组灌胃给药14d后分别采用体外法及体内法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罗红霉素各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或P<0.01),体外法和体内法结果相似.结论:罗红霉素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血浆中盐酸小檗碱的浓度
目的:建立血浆中盐酸小檗碱浓度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TMC18,流动相为乙腈-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50:50:0.06),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345nm,柱温为40℃,内标物为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结果:盐酸小檗碱检测浓度在20.5~656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 999),平均回收率为99.14%,平均RSD为3.78%.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盐酸小檗碱的药动学研究.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黄连解毒胶囊中5组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黄连解毒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亭、盐酸药根碱、黄芩苷、栀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3种紫外检测波长同时进行测定,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水-甲醇-0.05%磷酸(梯度洗脱),柱温为3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45、280、238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亭、盐酸药根碱、黄芩苷、栀子苷进样量分别在0.105μg~1.680μg(r=0.9 999)、0.045μg~0.720μg(r=0.9 998)、0.065μg~1.040μg(r=0.9 997)、0.190μg~3.040μg(r=0.9 999)、0.145μg~2.320μg(r=0.9 99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1%、98.19%、97.21%、98.52%、99.22%.结论:本方法快速、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为黄连解毒胶囊提供更合理、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
-
不同厂家复方丹参注射液质量考察
目的:考察不同厂家、不同批次复方丹参注射液的质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梯度洗脱得到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指纹图谱;测定不同厂家、不同批次样品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的含量,并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要求检查样品中不溶性微粒、蛋白质、鞣质、树脂等物质.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指纹图谱特征明显;不同厂家样品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含量有显著性差异,部分产品的有关物质不符合规定.结论:不同厂家的复方丹参注射液存在质量差异,应加强和统一复方丹参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标准,在工艺和技术上对不溶性微粒的控制进行研究和改进.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薄荷脑滴鼻液中樟脑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薄荷脑滴鼻液中樟脑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Nova-pak C18,流动相为三氯甲烷-甲醇-水(14:52:3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9nm,柱温为35℃.结果:樟脑检测浓度在0.8~5.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 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RSD=0.7%).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好、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链霉素软膏中2组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链霉素软膏中硫酸链霉素和氨苯磺胺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麦芽酚-硫酸铁铵比色法,以硫酸铁铵为显色剂,于521nm波长处测定硫酸链霉素的吸收度;以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为溶剂,于251nm波长处测定氨苯磺胺的吸收度.结果:硫酸链霉素、氨苯磺胺检测浓度分别在200~950(r=0.9 994)、1.464~7.784(r=0.9 998)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RSD=1.90%)、99.7%(RSD=1.6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复方硫酸链霉素软膏的质量控制.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软膏中主药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软膏中盐酸左氧氟沙星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0.05mol/L柠檬酸-乙腈(85:15),检测波长为293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结果:盐酸左氧氟沙星检测浓度在3.88~38.7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 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n=9).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能有效控制盐酸左氧氟沙星软膏的质量.
-
外消旋化布芬洛辛缓释片人体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目的:研究外消旋化布芬洛辛(RBAC)缓释片在正常人体内的药动学特点,评价其与布洛芬(BAC)缓释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健康志愿者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给药方案,多剂量口服RBAC或BAC,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RBAC和BAC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结果:RBAC与BAC的t1/2分别为(8.14±1.95)h、(8.81±2.27)h,tmax分别为(3.44±0.62)h、(3.44±0.70)h,Cssmax分别为(3.69±0.50)、(3.68±0.76)mg/L,AUC 0~τ分别为(23.49±2.53)、(22.48±2.59)(mg·h)/L;DF分别为(138.21±23.10)%、(134.53±28.14)%,Css分别为(1.96±0.21)、(1.85±0.22)mg/L;RBAC相对于BAC的生物利用度为(102.45±8.07)%.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非洛地平浓度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非洛地平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分离系统,流动相为甲醇-水-醋酸,流速为1ml/min,分流比2:1,固定相为Hypersil C18柱;采用质谱检测系统,AP-ESI正离子模式,雾化压力0.054Pa(400psi),保护气N 210L/min,毛细管电压4 000V,离子源温度100℃,碎片电压为220V,离子采集方式为SIM,采集离子为非洛地平m/z 411(M+Na),尼莫地平m/z 441(M+Na).结果:非洛地平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0.2~50ng/ml,低检测限为0.15 ng/ml,回收率在90.93%以上,日内、日间RSD均<9.8%.结论:本法灵敏度高,适用于非洛地平治疗药物监测及其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
草酸依地普仑片人体药动学研究
目的:研究国产草酸依地普仑片在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30mg草酸依地普仑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浆中草酸依地普仑浓度,药动学参数采用3p97软件进行拟合.结果:草酸依地普仑片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其Cmax、tmax、t1/2、AUC 0~132、AUC 0~∞分别为(42.73±10.19)μg/L、(2.90±0.32)h、(35.34±7.78)h、(1 241.5±194.3)(μg·h)/L、(1 327.5±210.5)(μg·h)/L.结论:该药动学研究结果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2002年~2003年天津市10家医院非甾体抗炎药利用分析
目的:为临床合理、有效、经济地选用非甾体抗炎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2年~2003年天津市10家医院非甾体抗炎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年中用药频度排序和销售金额排序前7位的药品基本类同;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在临床应用广泛,个别新型非甾体抗炎药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结论:天津市医院非甾体抗炎药应用较为合理,价廉且疗效确切的药品在临床应用中占有优势.
-
实施首问负责制是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目的: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在原有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实施首问负责制.结果:有效增进了药学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结论:首问负责制的实施拓宽了药学服务的范畴,提高了药学服务质量和水平.
-
我院计算机网络在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目的:建立更加实用、完善的药品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方法:对我院使用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分析,寻找其在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解决办法.结果与结论:只有对软件、硬件、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改进,才能真正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
-
GSP与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
目的:探讨制订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方法:依据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分析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的内容.结果: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应针对药品供应和使用两个环节分别制订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记录等.结论:制订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对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
8种预防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感染用药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8种用药方案预防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感染的经济效果.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氨苄西林+阿米卡星+甲硝唑(A)、氨氯西林+甲硝唑(B)、左氧氟沙星+甲硝唑(C)、头孢哌酮/舒巴坦+甲硝唑(D)、头孢他啶+甲硝唑(E)、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甲硝唑(F)、头孢曲松+甲硝唑(G)、头孢噻肟/舒巴坦+甲硝唑(H)8种用药方案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结果:A、B、C、D、E、F、G、H 8组成本分别为72.75、497.75、339.75、392.75、1 213.95、931.75、315.75、1 409.75元,A组成本低;效果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方案为较佳选择.
-
4种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4种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济效果.方法:对格列齐特(A)、二甲双胍(B)、伏格列波糖(C)、罗格列酮(D)4种用药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B、C、D 4组药物治疗成本分别为226.23、179.00、580.80、486.40元;总有效率分别为90.6%、81.5%、96.4%、82.8%;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49.7、219.6、602.5、587.4;A、C、D组相对于B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19.0、2 696.6、2 260.3.结论:B方案为4种用药方案中具临床推广价值的治疗方案.
-
奈替米星的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奈替米星引发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8年~2003年间12种中文期刊报道的奈替米星不良反应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奈替米星所致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肾毒性、神经系统毒性、过敏反应3种类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奈替米星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
建立中药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促进我国植物提取物质量标准化
目的:加强植物提取物质量控制,促进我国植物药及中药走向国际市场.方法:阐述植物提取物市场概况,分析目前我国植物提取物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建立中药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EP)的意义和关键点.结果与结论:必须加强我国植物提取物的质量控制,即确立适宜的质量标准;优化生产工艺,制订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科技含量,严格控制有毒物质;把好原材料关,加强与<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衔接.
-
浅析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项目管理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在新药研发中的现实意义.方法:概述国外新药研发中的项目管理,分析项目管理在创新药与仿制药研制中的差异.结果与结论:加强我国新药研发中的项目管理,必须制订完备、详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计划,确立职责明确、工作有效的项目工作组织,并进行严密的项目监控.
-
奥硝唑口腔膜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奥硝唑口腔膜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等为辅料制备奥硝唑口腔膜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主药奥硝唑含量,测定波长为316nm.结果:奥硝唑检测浓度在6.0~1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 997),平均回收率为100.19%(RSD=0.66%,n=5).结论:该膜剂制备工艺简单,含量测定快速、准确,质量可控.
-
更昔洛韦分散片的研制及体外溶出特性
目的:研制更昔洛韦分散片,并考察其体外溶出特性.方法:对处方中微晶纤维素与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进行正交试验筛选;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更昔洛韦的含量;比较更昔洛韦分散片与普通片、胶囊的溶出度.结果:微晶纤维素与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佳处方用量分别为40%、10%;更昔洛韦检测浓度在2~20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 999,n=6);平均回收率为(100.21±0.38)%;日内、日间精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22%、0.32%;分散片可在30s内完全崩解,T50=(0.03±0.001)min,Td=(0.18±0.006)min,均低于普通片和胶囊(P<0.01).结论:用优化处方制备的更昔洛韦分散片体外溶出特性明显优于普通片和胶囊.
-
龙胆药材中龙胆苦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筛选龙胆药材中龙胆苦苷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龙胆苦苷为指标,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提取工艺优选,并以薄层扫描法测定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乙醇用量及提取次数对龙胆苦苷的提取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佳提取工艺为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h,乙醇用量为药材的18倍.
-
遏制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有效遏制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对策与办法.方法:全面分析决定药品费用多少的根本性因素.结果与结论:造成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药品订价及使用等方面存在太多的管理漏洞,应完善药品订价方法并由国家统一确定所有药品的高零售价,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查,提高药品标准,建立医师奖惩机制.
-
甲癣与药物治疗
指(趾)甲分为甲板和甲根两部分,所露出的部分为甲板,被皮肤覆盖的部分为甲根.其中,甲板近端半月形白色区称为甲半月,深面是甲床,相当于棘细胞层和基底层.以甲半月的远端为分界线,甲床后部为甲母,是甲的发生区,围绕甲板两侧和后部的皮肤皱褶为甲皱襞.指甲的生长速度较趾甲快.
-
药店开展药学服务的探讨
为药店开展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对药店开展药学服务的内容、方法、障碍等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开展药学服务不仅更大程度地保障了消费者的用药利益,而且可以提升药店自身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