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实用疼痛学杂志

实用疼痛学

实用疼痛学杂志

Pain Clinic Journal 실용동통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 影响因子: 0.4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9633
  • 国内刊号: 10-137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18-336
  • 曾用名: 疼痛;疼痛学杂志
  • 创刊时间: 200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疼痛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桡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作者:张风敏;李志华;郭斌;柳顺锁;刘志霞;任天红

    目的 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对上肢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闭合型桡骨横断骨折患者60例.年龄20~45岁,ASA Ⅰ~Ⅱ级.无其他器质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随机分为2组(n=30),即SGB组和对照组.SGB组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第2日开始至第14日,应用0.33%罗哌卡因6 ml行SGB治疗,隔日1次,共6次,于术后第14至第42日每隔2日1次,共8次.对照组术后除用骨肽、二代头孢类抗生素等常规治疗外,不进行SGB治疗.于术后第7日监测SGB组患者SGB后10、20、30、40、50、60 min时患侧桡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及双前臂皮肤温差,以及对照组同时点数值.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4、28、42日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进行分级评分;测定两组患者术后第1、14、28、42日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的变化.结果 SGB治疗后.SGB组各时点患侧桡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GB组各时点息,健侧皮肤温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X线片示第14日时两组间骨折愈合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8日时,SGB组X线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42日时.SBG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及28 d时(P<0.01).术后第14、28、42日时.两组患者的TGF-β1浓度均高于术后第1日(基础值)(P<0.01),其中28d时高于14及42 d时.而SGB组各时点的TGF-β1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SGB治疗可促进上肢桡骨骨折愈合.

  • 喷他佐辛硬膜外PCA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子宫收缩痛的影响

    作者:王喜连;佘守章;谢晓青

    目的 观察0.1%喷他佐辛或0.02%吗啡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对剖宫产产妇术后伤口疼痛与子宫收缩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剖宫产产妇40例,随机分成P组、M组,各20例.P组采用0.1%喷他佐辛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M组采用0.02 0A吗啡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行PCA,PCA采用LCP模式.分别记录开启PCA泵后各时段的按压次数与实际有效次数及1 h、2 h、4 h、8 h、16 h、24 h的伤口疼痛与子宫收缩痛的VAS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记录产妇对PCA的综合满意度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产妇静息及动态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收缩痛VAS评分P组高于M组(P<0.05);在整个PCA期间P组无1例产妇出现恶心、呕吐及瘙痒等不良反应,而M组有8例(40%)出现恶心、呕吐.3例(15%)出现瘙痒.两组均无镇静过度现象.结论 剖宫产手术采用0.1%喷他佐辛或0.02%吗啡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行PCEA对产妇的静息及动态疼痛均能达到良好的镇痛.对子宫收缩痛,吗啡PCEA优于喷他佐辛PCEA,但其恶心、呕吐及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 A型肉毒毒素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苏小虎;申文;张井浪;唐元章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重度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29例,应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皮内注射治疗,问卷调查记录每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8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严重程度,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A型肉毒毒素治疗后1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严重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疗效可至少维持8周,且不良反应轻微、短暂.结论 A型肉毒毒素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短暂,值得临床研究.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神经炎临床报告

    作者:蒋德斌;赵振海;庾俊雄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门诊123例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3组.Ⅰ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Ⅱ组单纯予以星状神经节阻滞,Ⅲ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3组患者在治疗15、30、60 d后的有效率、治愈率,以面瘫综合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60 d后3组患者的有效率均为100%,常规药物治疗组(Ⅰ组)的治愈率为76.9%(30/39例),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组(Ⅱ组)的治愈率为90.9%(30/33例),常规药物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组(Ⅲ组)的治愈率为100%(51/51例).Ⅲ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Ⅰ组.结论 常规药物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综合治疗能提高急性面神经炎的治愈率、并缩短治疗时间.

  • 经口与经直肠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癌痛的对比观察

    作者:张卓奇;李中;张军华;张刚;陈保平

    目的 比较硫酸吗啡控释片口服和直肠给药对中、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中、重度癌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A组(46例)和B组(40例),分别口服或直肠应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结果 A组和B组的疼痛缓解率(84.8%,39/46例对82.5%,33/40例)和不良反应发生率(34.8%,16/46例对45.0%,18/40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直肠应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控制癌性疼痛与经口给药一样安全、有效.

  • 两种不同药物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向阳;牛丽娟;李玲;栗志兵;牛爱清

    目的 观察0.75%布比卡因复合曲安奈德与0.75%布比卡因复合亚甲蓝行三叉神经干阻滞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三又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注射0.75%布比卡因2ml复合亚甲蓝1ml;对照组30例,注射0.75%布比卡因2ml复合曲安奈德10mg.结果 术后10d评价治疗效果,治疗组优25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6.7%(29例).6个月时复发1例,12个月时复发3例共4例.对照组术后10d评价优4例,良3例,差23例,优良率23.3%(7例).6个月时复发3例,12个月时有2例复发.结论 亚甲蓝复合液神经干阻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 神经刺激器定位椎旁神经根毁损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亚军;陈立正;于泳浩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椎旁神经根乙醇毁损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带状疱疹所累及脊神经的椎间隙.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椎旁神经根穿刺定位,注入1%利多卡因5 ml,如疼痛缓解程度超过50%,观察30 min后,给予95%乙醇2 ml,患者保持治疗时的体位2 h.然后坐位观察1 h后离院.3 d后复诊.如有必要可以再次重复上述治疗.每次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VAS值以及自发疼痛范围的面积,同时记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共有18例患者接受了椎旁神经根乙醇毁损治疗,VAS评分由治疗前的(8.62±1.21)降为(2.58±1.37) (P<0.01),自发性疼痛面积也由治疗前的(1.0±0.00)减为(0.56±0.23)(P<0.01).结论 门诊PHN患者采取神经刺激器定位椎旁神经根乙醇毁损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椎旁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邹冬玲;刘琴湘;李泉;邵兵;郭训;张耀之

    目的 比较和评价椎旁神经阻滞(PVB)与硬膜外阻滞(ED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0例采用PVB治疗,B组30例采用EDB治疗,两组均用得宝松(或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维生素B12+生理盐水混合药液,每周1次,3次为1疗程.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总有效率A组与B组分别为96.7%(29/30例)和100%(30/30例),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VB组治疗后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EDB组治疗后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3%与2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B与EDB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PVB操作简便且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少.

  • 不同配伍臂丛阻滞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海东;黄燕萍;唐鸣;唐新龙

    目的 观察不同配伍臂丛阻滞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在臂丛阻滞下择期行上肢肘关节以上及锁骨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成4组:M组(吗啡组n=12):吗啡1mg+0.25%布比卡因.Q组(曲马朵组n=12):曲马朵50 mg+0.25%布比卡因.X组(新斯的明组n=12):新斯的明0.1 mg+0.25%布比卡因.D组(对照组n=12):0.25%布比卡因.均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术后疼痛出现时间,并用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同时记录药物副作用.结果 M组、Q组、X组与D组的术后镇痛时间依次为(10.5±3.6)h、(11.7±4.5)h、(21.5±5.6)h与(7.6±1.9)h.与D组比较,其他3组的臂丛阻滞术后持续镇痛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以新斯的明组为明显,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吗啡、曲马朵、新斯的明与布比卡因配伍用于臂丛阻滞术后镇痛均有效,尤以新斯的明持续时间长.

  • 微量吗啡Spinocath导管连续腰麻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志明;龙玉英

    目的 观察微量吗啡Spinocath导管连续腰麻用于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镇痛组(Ⅰ组)与对照组(Ⅱ组)各15例初产妇,Ⅰ组于宫口开至2~3 cm时,注入吗啡0.1 mg.于第二产程开始时注入吗啡0.05 mg+布比卡因1 mg,均在改平卧位后.调节痛觉上界平面为T9.观察记录Ⅰ组产妇在给药后30min内呼吸循环变化及两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催产素的使用、产程进展、助产及剖官产发生率、分娩镇痛的并发症;Ⅱ组为对照组,未做任何镇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镇痛组对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第三产程时间均无明显影响,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略有延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痛显著减轻(P<0.05),对运动神经无影响(P>0.05),产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增加(P<0.05).结论 微量吗啡Spino-cath导管连续腰麻用于分娩镇痛起效快,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无阻滞,对新生儿及产程无明显影响,但其恶心呕吐发生率增加,且费用略显昂贵.

  • 丙泊酚靶控输注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增运;张鸿飞;杨立显;史志远

    目的 观察人工流产术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复合不同药物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门诊自愿终止妊娠的女性120例(孕期<60 d).随机分成P、F、L共3组,每组40例.鼻导管吸氧3 L·min-1,静脉注射东莨菪碱0.3 mg、格拉司琼3 mg,利多卡因0.4 mg·kg-1,P组直接连接丙泊酚TCI泵,F组芬太尼0.1 mg加入丙泊酚中TCI,L组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15 mg·kg-1后丙泊酚TCI.以1%丙泊酚维持血药浓度为3~5μg·ml-1开始静脉注射,逐渐增至5~7 μg·ml-1,当睫毛反射消失时减至3~5 μg·ml-1,术毕停药.术中监测受术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所需药量及副作用.术毕,由术者进行麻醉效果分级.结果 P组与F组镇痛后3分钟,SpO2、MBP、HR明显下降,与镇痛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不自主性肢体活动P组显著多于F、L组(P<0.05);F组呼吸抑制发生率较P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P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氯诺昔康静脉镇痛在人工流产手术中较单一使用丙泊酚,具有丙泊酚用量小,麻醉效果好,呼吸、循环抑制轻之特点.

  • 川利明涂剂的制备及其止痒祛痛效果观察

    作者:朱全刚;陆松伟;高丽红;陈方剑;胡晋红;王景阳

    目的 制备川利明涂剂,并观察其止痒祛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盐酸川芎嗪、盐酸利多卡因与盐酸苯海拉明组成复方,制成涂剂,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盐酸利多卡因的含量.选择临床不同原因所致的瘙痒或合并疼痛,在痒、痛严重的皮区涂布该制剂,然后随访记录疗效.结果 川利明涂剂为无色半透明的黏稠液体,其中盐酸利多卡因含量为5%;患者15例涂布后均取得明显效果,其中以老年性瘙痒、异物接触过敏以及烧伤疤痕组织形成期间发痒的疗效佳.结论 皮肤瘙痒或合并疼痛局部应用川利明涂剂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 复合吸氧预防无痛纤支镜检查时低氧血症效果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国杰;李保旺;闫晨明;李春章;杨长波;张雪光;李继青;丛莉;王潇

    目的 研究复合吸氧法预防丙泊酚无痛纤支镜检查时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鼻导管吸氧(A组)、纤支镜吸痰管三通吸氧(B组)和A+B复合吸氧组(C组).对比分析检查期间SpO2峰谷值、低氧血症比率等指标.结果 三组患者检查期间SpO2峰谷值以C组低,C组较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查期间低氧血症比率C组低,较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导管复合纤支镜吸痰管吸氧有助于降低无痛纤支镜检查期间低氧血症的发生比率,提高其安全性.

  • 双向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作者:龙海仁;任泽民

    目的 观察双向牵引法在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取仰卧位,采用胸部向头侧.骨盆纵向向尾侧双向牵引,治疗后随访3个月至3年,评定疗效.结果 156例患者中治愈72例,好转64例,无效20例,治愈好转率87.2%(136例).结论 双向牵引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方法简单,副作用少.

  • 疼痛治疗中硬膜外穿刺针的选择

    作者:刘德宝;程桥

    目的 介绍一种创伤小、操作简便、感觉明显、符合微创原则的硬膜外穿刺针及穿刺技术.方法 选择235例用7G麻醉针行硬膜外间隙穿刺,共1000例次,列为7G组;186例用8G麻醉针行硬膜外穿刺共1000次.列为8G组.358例用16G Tuohy针行硬膜外穿刺列为T针组共1000例次,并比较3组穿刺后的并发症.结果 三组患者穿刺后腰背痛发生率分别为0.3%、0.5%、45.2%.穿破硬脊膜发生率分别为0.6%、0.4%、0.3%,神经根损伤发生率分别为0.4%、0.3%、0.4%,穿刺后并发症的阳性率分别为4.3%、4.4%、46.2%,经统计学处理7G组同8G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8G组同Tuohy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G针和8G针穿刺均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的优点,但是7G针针体易弯曲,针孔小易被堵塞.8G针则无此缺点且落空感更明显,可在疼痛治疗中推广应用.

  • 口服药物用于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宇;蒋宗滨

    传统观念认为,口服药物不宜用于术后镇痛.随着术后镇痛观念的更新以及新型药物的不断研发,口服药物必将重新在术后镇痛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口服药物 术后镇痛
  •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应用

    作者:印红梅;余建;程震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能使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等保持稳定的功能,星状神经节阻滞现已广泛用于疼痛性及非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在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失眠、难治性眩晕、神经源性头痛、青少年枕项线综合征、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颈源性头痛、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都取得满意疗效.

  • 高位硬膜外阻滞防治冠心病

    作者:江鹤群;陈国忠

    高位硬膜外阻滞(T1~T5)在治疗冠心病及冠心病患者围术期的管理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冠心病的机制及在冠心病临床防治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 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军训所致跖筋膜炎

    作者:刘文东;陈鹏;徐中华;苏秀霞;赵兵;高连勇

    跖筋膜为足底腱膜的一部分,对维持足弓有重要作用.在节律性应力的反复牵引下如越野、越障、队列,尤其是正步训练、长期持续站立等使足底前部负重增加,致使出现急性炎症、纤维束变性而发生筋膜炎,又称跖痛症.我院与某部卫生队自2000年4月至2006年4月以神经阻滞疗法治疗41例.患者取侧卧位,在腓骨头和腓骨颈的连线中点,手指在皮肤表面滑动时,可以触及腓总神经在腓骨颈上滚动.消毒后,术者将腓总神经固定在左手中指与示指中间,右手持3 cm长7号短针向骨质方向穿刺.

  •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芬太尼配伍用于无痛胃镜检查

    作者:杨爱英;陈红平

    我们对单纯丙泊酚、丙泊酚与咪达唑仑、丙泊酚与芬太尼3种配伍分别用于无痛胃镜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麻醉前10 min,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 ml(含10 g).插镜前A组给予丙泊酚1.5~2 mg/kg静脉注射,B组给予咪达唑仑2 mg静脉注射,随后给予丙泊酚1.5~2 mg/kg静脉注射,C组给予芬太尼0.05 mg静脉注射,随后给予丙泊酚1.5~2 mg/kg静脉注射.待患者睫毛反射迟钝或消失,自主呼吸正常后,开始插镜检查.必要时酌情静脉分次追加丙泊酚0.5~1 mg/kg.

  • 五点注射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160例

    作者:陈济民

    肩周炎以往常用推拿、针灸、理疗等方法,疗效不甚理想.我院近年采用五点注射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患者取坐位,依次找到肩峰下滑囊、喙突、结节间沟、肩胛上神经、腋神经等5点的体表投影处,用3 cm球后针头在肩峰下滑囊注射药物5 ml,喙突注射药物15 ml,其余3点均注射药物10 ml.

  • 关节腔注射和手法治疗肩周炎

    作者:王丽敏

    肩周炎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我院从1997年至2006年运用关节腔加压注射和手法松解治疗此症115例.患者仰卧位,在患侧肩峰、喙突、肱骨大结节连线的等腰三角形之中点肩关节间隙作穿刺点.用7号针头经皮丘垂直刺入,阻力消失后回吸无血注入2%利多卡因10 ml.拔出针头活动肩关节让局麻药充分浸润关节腔.

  • 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

    作者:李旭;曹红

    长期以来,慢性疼痛的"神经元论"占据了统治地位.但近年来,随着疼痛研究的不断深入,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发生和维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胶质细胞为靶点的镇痛药物的开发将开创疼痛治疗一个崭新的时代.

  • 迎接"世界镇痛日"与"中国镇痛周"——让我们共同努力消除患者的疼痛

    作者:刘小立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4年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世界镇痛日",我国也于同年将世界镇痛日所在的一周定为"中国镇痛周".镇痛日和镇痛周的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和社会的关注,同时促进疼痛医学的发展,为终消除和控制疼痛而努力奋斗.今年的主题是对抗癌痛,而且此主题将持续一年.

  • 本刊写稿要求问答

    作者:

    关键词:
  • 天津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召开

    作者:郑宝森

    天津市医学会疼痛学分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会议,于2008年9月28日在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会议中心举行.

  • 2008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年会在陕西省西安市成功召开

    作者:孙焱芜;顾楠

    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办,陕西省医学会、陕西省麻醉学分会承办的"2008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于9月12日至14日在西安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 《实用疼痛学杂志》征稿与征订通知

    作者:

    关键词: 疼痛学 杂志 征稿 征订
  • 蒋宗滨简介

    作者:

    蒋宗滨,男,1962年7月生,广西玉林人.1985年7月毕业于广西医学院医疗系,2001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1年至2003年留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医学院.医学硕士,在职博士.现任广西医科大学疼痛医学中心主任、第一附属医院西院手术麻醉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 严兴福简介

    作者:

    严兴福,男,1952年生,海南省琼海市人,1976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大学文凭;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海南省人民医院麻醉·疼痛科主任医师,曾任麻醉科副主任(负责全面工作);现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全国委员,海南省医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负责人,<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委、<海南医学院学报>特约审稿员.

  •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进展——2008年第12届世界疼痛大会综述之一

    作者:崔吉正;郑宝森

    目前关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方法众多,其中药物治疗作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第12届世界疼痛大会关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方面的进展做一简短的综述.

实用疼痛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