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Journal of Diagnostics Concepts & Practice 진단학리론여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影响因子: 0.4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2870
  • 国内刊号: 31-187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8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王鸿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门脉高压伴不同位置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及临床意义

    作者:朱炳良;沙杰

    目的:对门脉高压患者伴不同位置的食管胃静脉曲张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位置对临床上判断门脉高压患者出血病因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脉高压食管胃重度静脉曲张伴上消化道出血并确认出血原因的患者,将其按静脉曲张的位置不同分为食管静脉曲张组、食管胃静脉曲张组、胃静脉曲张组,在每组中随机选取病例进行静脉破裂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选取121例患者进行研究.食管静脉曲张组前3位的出血原因为静脉破裂出血(80.0%,32/40)、消化性溃疡(10.0%,4/40)、门脉高压性胃病和其他原因(均为5.0%,2/40);食管胃静脉曲张组前3位的出血原因为静脉破裂出血(83.3%,40/48)、消化性溃疡(8.3%,4/48)、门脉高压性胃病(6.3%,3/48);胃静脉曲张组前3位的出血原因为消化性溃疡(54.5%,18/33)、静脉破裂(18.2%,6/33)和其他原因(15.2%,5/33).3组间静脉破裂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门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时,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位置不同其静脉破裂出血的发生率有较大差异,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位置对临床上鉴别门脉高压患者出血的病因有指导意义.

  • 尿液多种microRN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莉;卞炳贤;张良;沈立松

    目的:建立尿液中8种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检测方法,明确其分布规律及其在膀胱癌中的变化.方法:选取15名健康人的晨尿及随机尿液,以及15例确诊膀胱癌患者的随机尿液,进行总RNA提取,然后反转录得到cDNA,用荧光实时PCR法扩增8种膀胱癌相关miRNA,分别为miR-126、miR-200a、miR-200b、miR-200c、miR-182、miR-183、miR-429和miR-141,探讨晨尿与随机尿、尿液浓缩前与浓缩后对尿液miRNA浓度的影响.比较正常对照组与膀胱癌患者尿液中上述8种miRNA的表达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尿液miRNA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浓缩尿液组的6种miRNA(miR-126、miR-200a、miR-200b、miR-200c、miR-429和miR-141)浓度显著高于未浓缩组(P<0.05),而浓缩晨尿组的8种miRNA浓度与浓缩随机尿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相比较,miR-126、miR-182、miR-183及miR-141的浓度在膀胱癌组中显著升高(P<0.05),而miR-200a浓度在膀胱癌组中显著降低(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单独检测尿液miRNA对于膀胱癌的诊断缺乏有效性,而对5种尿液miRNA(miR-126、miR-200a、miR-182、miR-183和miR-141)进行联合检测则可显著提高膀胱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尿液中稳定存在多种miRNA,尿液中多项miRNA的联合检测可能有望成为诊断膀胱癌的有效指标.

  • 心脏原发性非黏液瘤性肿瘤19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陈晓炎;王朝夫;董磊;许海敏;金晓龙

    目的:探讨心脏原发性非黏液瘤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加深医师对这类肿瘤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至2016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手术切除的19例心脏原发性非黏液瘤性肿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病史资料、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标记特征,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19例心脏原发性非黏液瘤性肿瘤中,良性肿瘤9例,包括3例血管瘤,3例脂肪瘤,2例乳头状弹力纤维瘤和1例神经鞘瘤;恶性肿瘤8例,包括5例血管肉瘤,1例恶性间皮瘤,1例滑膜肉瘤和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间型肿瘤2例,包括1例纤维瘤病和1例组合性血管内皮瘤.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胸闷气促,良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相对轻,部分为体检中偶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较重.结论:心脏原发性非黏液瘤性肿瘤发病率低,肿瘤类型多,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其中良性肿瘤的诊断相对容易;而恶性肿瘤主要为软组织肉瘤,尤其以血管肉瘤居多,其他类型恶性肿瘤罕见,且组织学形态复杂多样,明确诊断依靠手术标本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必要时需行分子检测辅助诊断.

  • 新型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临床氧化酶阴性革兰阴性杆菌鉴定和药敏的评估

    作者:王粟;朱德栋;孙景勇;韩立中

    目的:评价新型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与目前临床常用微生物分析系统间对常见氧化酶阴性革兰阴性杆菌(oxidase-negative gram-negative bacilli,ONGNB)的鉴定和药敏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分别以临床常用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鉴定和VITEK2 compact AST-GN13药敏卡作为对照方法,采用新型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TDR-300B Plus)及其配套肠杆菌科细菌检测试剂盒对临床标本中常见的ONGNB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计算Kappa值并进行McNemar检验,分析新型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与对照系统间的一致性.对2种系统鉴定不一致的菌株,采用16S rRNA测序结果作为终鉴定结果.对于新型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与VITEK2 compact AST-GN13药敏卡2种药敏结果相差2级[敏感(S)/耐药(R)或R/S]的菌株,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M07-A9中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测试作为终药敏结果.结果:通过对17个属32个种209株ONGNB鉴定结果的分析表明,新型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各种常见ONGNB的鉴定结果与对照系统相比,Kappa值均>0.90,Mc-Nemar检验的P值均>0.05.在2种系统检测200株临床分离ONGNB对14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比对中发现,除氨曲南(86.02%)、头孢他啶(85.79%)、头孢吡肟(82.63%)、替加环素(82.76%)外,其他10种药物的完全一致率均>90%;所有药物的基本一致率均>90%;除替加环素(Kappa=0.7048)外,其余12种药物Kappa均>0.80,其中只有氨曲南、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3种药物McNemar检验的P<0.05.总体重大不一致率为3.16%,出现重大不一致多的是大肠埃希菌(29/48),常出现的类型为"待测方法R/对照方法S/金标准R"(36/48),以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为常见;总体严重不一致率为2.87%,常出现的类型为"待测方法S/对照方法R/金标准S"(14/21),以美罗培南和复方新诺明为常见.结论:新型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常见ONGNB的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与目前临床常用系统间的一致性较高,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补充系统确保常规临床工作顺利进行.

  • 正弦图确定迭代重建在低剂量胸部CT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吴梦雄;曹琪琪;杨文洁;严福华;颜凌

    目的:评估正弦图确定迭代重建(sinogram-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和滤波反投影重建(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对于低剂量胸部CT筛查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304名行低剂量胸部CT筛查的体检者,均用双源CT以管电压120 kV、有效管电流40 mA·s进行扫描,图像使用不同技术进行重建,包括1个FBP和5个不同重建强度的SAFIRE序列(S1至S5).由2名影像科医师分别记录噪声值和主观评价图像噪声、伪影.结果:患者的平均体重为(66.3±12.8)kg,体质量指数为23.4±3.2,平均剂量-长度乘积为(95.2±30.6)mGy·cm,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1.6±0.5)mSv.2位医师评价的图像噪声等级、伪影等级、图像总体质量间的一致性较好(r分别为0.785、0.595和0.512).在6个序列中,无论主观还是客观图像噪声,都是FBP高,而图像噪声随着SAFIRE的重建强度的上升而下降,其中S3得到的图像质量好.结论:与FBP相比,SAFIRE可显著提高低剂量胸部CT筛查的图像质量,其中S3适用于低剂量胸部CT筛查.

  • 肾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免疫荧光直接法染色结果比较

    作者:金晶晶;肖立;顾晏;殷于磊

    目的:探讨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测肾穿刺异常免疫复合物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6例肾小球肾炎的穿刺活检标本,分别行冷冻切片免疫荧光、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检查,并以荧光免疫检测结果作为对照,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7例狼疮性肾炎、16例IgA肾病、13例膜性肾小球肾炎的免疫组化IgA、IgG、IgM、C1q、C3c、C4c结果与免疫荧光冷冻切片组染色结果相同,表达强度相同,表达部位一致(P>0.05).结论:经适当抗原修复,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检查可以作为免疫荧光冷冻切片结果不理想的补救方法.

  • 乳腺癌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蛋白和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表达分析研究

    作者:吴衍;丁佩芬;顾岩;郭善禹;戴谦诚;张伟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HIC-1)和致癌基因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hyaluronan-mediated motility receptor,HMMR)在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患者的乳腺手术切除标本(其中乳腺小叶增生17例,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各20例)中HIC-1与HMMR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其染色结果以半定量分析,并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HIC-1蛋白表达呈中度阳性(平均计分均为5.65分);而乳腺癌组织中HIC-1表达减弱,呈弱阳性(平均计分为2.15分),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乳腺小叶增生和纤维腺瘤组织中的HMMR均呈低表达(其中纤维腺瘤平均计分为0.3分,小叶增生平均积分为0),而乳腺癌组织中HMMR表达呈弱阳性(平均计分为2.3分),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HIC-1及HMMR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未见明显关联.结论:抑癌基因HIC-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呈明显低表达,而致癌基因HMMR在乳腺癌组织中呈较高表达,HIC-1及受HIC-1调控的下游基因HMMR可能与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浆miRNAs水平与房颤发生间的关系

    作者:胡荣郭;庞德芳;黄澍;沈振坤;陈玮;杨育伟;来小音;朱玮;吴菲菲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外周血浆中的一组miRNAs水平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其是否伴发房颤分为房颤组(70例)与非房颤组(631例),另选择6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血浆中一组miRNAs分子的变化;观察伴不同类型房颤与非房颤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中的miRNAs差异表达;并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分析miRNAs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伴房颤发生间的关系.结果:血浆中miR-328、miR-29b和miR-150水平在房颤组、非房颤组与对照组间存在差异表达(P<0.05;P<0.01);不同于miR-328和miR-150,miR-29b在伴阵发性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中的水平显著低于非房颤组缺血性卒中患者及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中的miR-328、miR-29b及miR-150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伴发房颤密切相关;miR-29b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伴发阵发性房颤密切相关.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浆中一组特异性miRNAs分子,特别是miR-29b有望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否合并房颤的生物学预警指标.

  • 女性低位肠道肿瘤的超声误诊分析

    作者:姜美娇;詹维伟;陈慧;徐瑞云;杨志芳;刘娟

    目的:对女性低位肠道肿瘤的超声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术前定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拟诊盆腔肿块收入妇产科、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肠道肿瘤的18例患者的资料,针对术前超声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超声提示12例肿瘤为妇科来源,6例未提示来源.15例肿块呈囊实性混合回声,2例呈低回声,1例呈无回声.术中探查发现,所有患者的肿块均来自小肠,即与外科医师配合行小肠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为小肠间质瘤16例,小肠平滑肌瘤1例,肠重复畸形1例.结论:女性复杂盆腔肿块有肠道来源可能,易误诊为子宫附件来源肿瘤,需着重扫查肿块与子宫附件间的关系及血供来源,超声检查可作为鉴别首选.

  • 多发性硬化症与EB病毒及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关联性分析

    作者:孟俊;彭奕冰;王学锋;陈呢喃;张冬青

    目的:探讨抗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抗体在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IL-23与其发病间的关联性,借以对MS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并为临床诊治和实验室检验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法:选取29例中枢神经免疫疾病患者(研究组,包括MS、视神经脊髓炎等)和43例同期非中枢神经免疫疾病患者(对照组,包括周围神经病、偏头痛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2组患者脑脊液中EBV-壳抗原(VCA)IgM、EBV-核抗原(EBNA)-1 IgG、IL-17、IL-23的表达水平.结果:中枢神经免疫疾病患者(研究组)患者脑脊液中EBV-EBNA-1 IgG、EBV-VCA IgM和IL-2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中枢神经免疫疾病患者(对照组)(P<0.01).研究组中MS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IL-23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同时MS亚组患者CSF的IL-17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抗EBV抗体的表达预示着MS患者的发病可能与EBV感染相关,可能是MS的发病机制之一.同时,IL-17/IL-23轴的异常也可能与MS发病间存在一定的关联.MS的发病不仅与EB病毒感染有关,且与患者的免疫紊乱密切相关.

  • 三氧化二砷影响EVI1基因调控造血转录因子的体外研究

    作者:朱坚轶;郎雯竞;陈芳源;徐卓然;沈莉菁;钟济华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在体外影响反转录病毒整合位点1基因(ecotropic viral integration site-1,EVI1)基因对造血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选取EVI1高表达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THP-1,利用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对照,通过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FQ-PCR),检测EVI1基因及造血转录因子GATA1、GATA2、RUNX1、MPO、LMO2、CMYB、PU.1和SCL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以1μmol/L、3μmol/L、5μmol/L的ATO溶液处理THP-1细胞株后,再通过反转录RFQ-PCR检测EVI1基因及造血转录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通过反转录RFQ-PCR检测证实,存在EVI1基因的THP-1细胞中GATA2和CMYB基因的表达上调,而GATA1、RUNX1、MPO、LMO2、PU.1及SCL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ATO对EVI1基因的下调作用具有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并对其他造血转录因子进行调控.结论:通过体外研究发现,高表达EVI1基因的THP-1细胞有GATA2基因的表达上调,同时存在其他造血转录因子的表达异常,与促进原始细胞增殖及髓系、红系的分化成熟受抑密切相关.ATO可特异性地下调EVI1基因的表达,并抑制GATA2转录因子的激活.

  •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人布鲁菌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何晶晶;刘景瑶;张雁;赵冬梅;郑遵荣

    目的:探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ELISA)在诊断人布鲁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6例布鲁菌病(布病)确诊患者、66例疑似布病患者和72名健康对照者,采集静脉血,应用试管凝集试验(standard tube agglutination test,SAT)、IELISA、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T)和血培养方法进行检测,以SAT检测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IELISA、RBPT和血培养方法在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SAT、IELISA、RBPT及血培养方法检测人血清布鲁菌在急性、 慢性布病组中的阳性率(100%、100%;98.6%、97.9%;91.3%、91.5%;20.3%、10.6%)显著高于疑似布病组(0、6.0%、0、0,P均<0.05)及健康对照组(1.4%、0、2.8%、血培养未做,P均<0.01).IELISA法与RBPT、SAT法间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46和0.966).IELISA检测的灵敏度(98.3%)和特异度(100%)高;RBPT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则分别为91.4%和97.2%.结论:IELISA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更简便、迅速的对布病进行诊断.

  • 活化STAT蛋白抑制剂1调控巨噬细胞迁移能力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唯一;章永平;袁耀宗;吴云林;陈平

    目的:通过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巨噬细胞的转基因斑马鱼(Lyz-EGFP)实时观察活化STAT蛋白抑制剂1(protein inhibitor of activated STAT1,PIAS1)与巨噬细胞间的关系,揭示其作用的相关机制,从而为PIAS1参与炎性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PCSⅡ质粒为基础,体外构建Morpholino-PIAS1验证质粒PIAS1(213bp)-GFP、PIAS1-mRNA表达质粒并体外表达mRNA,并以随机错配5个碱基的错配(Mismatch)作为阴性对照.培养野生型斑马鱼和Lyz-EGFP转基因斑马鱼,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将Morpholino-PIAS1+PIAS1(213bp)-GFP-mRNA、PIAS1(213bp)-GFP-mRNA+Mismatch分别共注射单细胞期野生型斑马鱼胚胎,作为Morpholino组及Mismatch阴性对照组,发育6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表达变化,确定敲减和高表达靶向基因的效率和特异性.然后将Morpholino-PIAS1、PIAS1-mRNA、Mismatch组分别或共同注射单细胞期斑马鱼胚胎,发育60 h后行无菌手术刀斑马鱼切尾,采用共聚焦显微镜,实时动态观察在炎症区域巨噬细胞向伤口处迁移现象及计数,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ERK/JNK/p38MAPK/MMPs信号转导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单细胞胚胎期观察6 h后发现,Morpholino-PIAS1注射组野生型斑马鱼胚胎可见绿色荧光的减灭,而Mismatch阴性对照组无改变,组间红色荧光无差异.Lyz-EGFP转基因斑马鱼胚胎发育60 h尾巴切除6 h后见Morpholino-PIAS1注射组绿色荧光细胞向尾部迁移增加,而PIAS1-GFP-mRNA注射组绿色荧光细胞向尾部迁移减少,拯救实组(Rescure)组(Morpholino-PIAS1+PIAS1-mRNA共同注射)引起荧光细胞的迁移增加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Morpholino-PIAS1注射组、Rescure组及Mismatch阴性对照组的ERK、JNK、p38MAPK总蛋白及磷酸化水平及MMP-9蛋白表达升高,TIMP-1蛋白表达下降;而PIAS1-mRNA注射组的ERK、JNK及p38MAPK磷酸化蛋白水平下降,随后MMP-9蛋白水平下降,TIMP-1蛋白水平升高,与Morpholino-PIAS1组、Rescure组及Mismatch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AS1对巨噬细胞活化迁移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涉及PIAS1调控ERK/JNK/p38MAPK/MMPs信号转导途径.通过上调PIAS1的表达,可抑制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活化、迁移,进而改善炎性疾病的严重程度.

  • 血栓调节蛋白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功能域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作者:李莉;王晓;王尧;康健;周罗成;王海嵘

    目的:构建血栓调节蛋白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功能域(thrombomodulin-domain 2,TM-D2)的毕赤酵母表达体系,以获得重组TM-D2蛋白.方法:以人cDNA序列为模板,用PCR扩增出TM-D2片段,并将其插入pPICZaB质粒,构建重组表达质粒TM-D2-pPICZaB,重组质粒电击转化入毕赤酵母菌株GS115,用甲醇诱导酵母进行蛋白表达,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蛋白印迹法鉴定蛋白表达及纯化情况.结果: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质粒测序证实,TM-D2片段已正确克隆到表达载体中;SDS-PAGE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证实,上清液中含His-tag的重组TM-D2的表达,且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5000.结论:TM-D2-pPICZaB初步判断TM-D2蛋白可在毕赤酵母中表达.

  • 流式细胞术诊断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当前主要的技术问题和对策

    作者:王建中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治疗缓解后微小残留病(minimal-residual disease,MRD)(AL-MRD)的存在,是导致AL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故监测AL-MRD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2]. AL治疗缓解后的MRD诊断或检测可评价患者对于治疗干预的反应, 既包括监测患者对于诱导治疗的有效(良好的)反应,避免治疗的副作用和毒性;也包括监测患者很差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的强度或设法减轻不良反应[3]. 有研究表明,诱导治疗后MRD是重要的预后标志, 基本取代了其他复发前的治疗风险指征.

  •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子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秋生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常见血液肿瘤.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显微镜是诊断AML的唯一实验室工具, 人们仅根据细胞形态学(包括细胞化学)特征诊断AML. 自20世纪70年代, 单克隆抗体问世以后的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各种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AML诊断中的应用, 尤其是近十年来,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 各种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技术和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AML 诊断已真正进入了分子诊断时代. 目前,对于每一例疑诊AML患者,细胞形态学检查仍是诊断的基础,但细胞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分子诊断技术也均已成为AML诊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白血病的形态学诊断

    作者:卢兴国

    白血病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目前其诊断方法和分类正向着整合化和精细化发展.形态学诊断亦不例外,由过去的外周血细胞和(或)骨髓细胞形态学,到现在由骨髓组织和(或)骨髓印片形态学等几种形态学方法整合进行诊断的模式. 实践中,将血片、骨髓涂片、骨髓印片和骨髓切片整合检测称为四片联检, 它们都是同一层面的诊断方法,各自有着长处和不足,单一的细胞形态学或单一的骨髓组织病理学诊断,都不是好的诊断模式.

    关键词: 白血病 形态学 诊断
  • 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监测方式的展望

    作者:陈冰;眭竫旎

    在我国人群的肿瘤疾病发生谱中,白血病的发病率为 (4~5)/10 万, 死亡率在恶性肿瘤占第六位(男)和第八位(女),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居第一位,是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以异常髓系原始幼稚细胞大量增殖、使骨髓正常造血受抑为主要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和化疗方案的不断完善,成人AM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达到了50%~80%不等[1],但有40%~65%的患者仍然会复发[2-4],5年生存率也只能达到30%~40%[5].白血病缓解后复发这一难题依然困扰着患者和医务人员.

  • 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桑;沈茜;秦永文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节奏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因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已成为当下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心血管疾病, 诊断心肌梗死的首要血清标志物也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乳酸脱氢酶等发展为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 cTnI作为肌肉收缩骨架蛋白存在于细胞内,当心肌发生损伤时,暴露出的隐蔽抗原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cTnI自身抗体. 1996年, Bohner等[1]首次报道了cTnI自身抗体能对cTnI检测产生负性干扰. 大量研究表明,cTnI自身抗体的存在不仅影响心肌损伤时cTnI的正确检测, 还与心肌损伤后心室重构密切相关.

  • 甲状腺锥状叶乳头状癌一例报告

    作者:倪仲馨;王文涵;董屹婕;夏蜀珺;詹维伟

    病例:患者为女性,54岁,体检行超声检查时在甲状腺锥状叶上发现一低回声结节, 大小约为9.1 mm×5.2 mm× 7.4 mm,伴右侧颈部Ⅲ区淋巴结肿大, 肿大淋巴结中之一大小为12 mm×3 mm. 超声诊断意见为,甲状腺锥状叶结节样病灶,拟评为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与描述(超声诊断模板) (thyroid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TI-RADS) 中的3~4A类,右侧颈部Ⅲ区淋巴结异常显示. 患者于术前再次复查超声,结果显示,左侧甲状腺内可见多个低回声结节, 之一大小为1.8 mm×2.2 mm×1.7 mm, 形状欠规则,呈垂直位生长,边缘欠光整,内部未见明显点状强回声,后方回声无明显变化.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其内血供程度低,甲状腺锥状叶内见一低回声结节,大小为 9.4 mm× 4.9 mm×7.6 mm,内部结构呈实性,回声均匀,形态规则,边缘光整,无声晕,内部未见明显点状强回声,后方回声无明显变化,而其内血供程度低,手动加压及剪切波弹性均示其质地硬(见图1);右侧颈部Ⅲ区见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大者为10.1 mm×3.7 mm,外形趋于圆形,部分淋巴门结构消失,未见明显点状强回声及液化无回声,淋巴结淋巴门血供较丰富.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医学科技术语缩写名录(一)

    作者:

    本刊对以下部分常用缩写的英文全称在正文中将减少或不再出现,届时以中文(英文缩写)形式出现,英文全称以本刊缩写名录为准.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医学科技术语缩写名录(二)

    作者:

    本刊对以下部分常用缩写的英文全称在正文中将减少或不再出现,届时以中文(英文缩写)形式出现,英文全称以本刊缩写名录为准.

  • 我国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诊治现状

    作者:沈志祥

    近十多年来,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的研究无论在机制探讨、临床治疗及残余肿瘤细胞的随访检测方面都有了显著进展.本文将就此作一简单介绍.

  •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及其对治疗的意义

    作者:李佳明;张苏江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 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中有一种新型高危亚型为 BCR-ABL1样或费城染色体样(Ph-like)ALL.Ph-like ALL患者不具备BCR-ABL1融合基因,但具有Ph+ALL相似的基因表达谱,如细胞因子受体及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的激活. 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进步,更多新的与Ph-like ALL高危特点及预后不良有关的基因组改变被发现,本文将对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作一介绍.

  • 2015版《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专家共识》和《肺亚实性结节影像处理专家共识》解读

    作者:杨文洁;严福华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患病率和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137万人死于肺癌,占所有肿瘤病死率的18%[1].近年来,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死亡率亦呈显著增长趋势,目前位居我国城市中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提高肺癌治疗有效率的唯一途径是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而早期发现的途径是开展肺癌筛查.

    关键词: 肺癌 低剂量 CT 肺结节
  • 2016年欧美《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建议》新指南极大简化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

    作者:施仲伟

    心脏的结构或功能性损伤均可造成左心室的充盈或射血异常,进而导致心力衰竭[1].心力衰竭可分为三大类型[2]: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LVEF≥50%, 也称舒张性心力衰竭)、LVEF降低的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 HFrEF) (LVEF <40%, 也称收缩性心力衰竭)和LVEF中间值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 HFmrEF)(LVEF 40%~49%).HFpEF患者约占全部心力衰竭患者的50%, 且其所占百分比仍在增高[3]. 此外,许多HFrEF和HFmrEF患者也同时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 因此,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是临床上对呼吸困难、心悸、水肿或心力衰竭等患者进行常规评价的必要组成部分.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