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Journal of Diagnostics Concepts & Practice 진단학리론여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影响因子: 0.4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2870
  • 国内刊号: 31-187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8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王鸿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两种方法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熊伟昕;陆林;陶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共入选320例2型糖尿病合并胸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80)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n=240),分别检测其空腹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血脂水平等各项生化指标,并采用主要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50%)及Gensini评分体系对其冠心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多支病变(2支或3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051)、体质量指数(BMI)(OR=0.905)、 HbA1c(OR=1.343)和血肌酐(OR=1.023)(P均<0.05)。高Gensini 评分组(>32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R=0.169,P<0.01),其中年龄、BMI、HbA1c、血肌酐水平与病变支数呈正相关(P均<0.05),而HbA1c与Gensini 评分呈正相关(P<0.01),HDL-C 则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年龄、BMI、HbA1c、血肌酐及HDL-C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严重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特征

    作者:马建芳;孙治坤;潘萌;李根;汤荟冬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特征,以期早期识别这些特征,为指导诊治、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帮助。方法:收集1996年至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风湿科及神经科收治的共53例中枢神经系统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治疗和预后的总结和相关分析。结果:SLE患者的系统性症状以皮肤黏膜病变为常见,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则以头痛和癫痫间为常见,此外脊髓也较常受累(15%),且多为长节段性病变,可能合并视神经脊髓炎。 SLE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与抗心磷脂抗体并不相关。多数SLE患者有血清学指标的异常,但这些指标的检测结果为阴性亦不能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可能。患者脑脊液多有异常改变,但与其疗效及预后并不相关。患者头颅和脊髓的MRI表现多异常(60%),部分可表现为缺血灶、非特异性白质改变、钙化或长节段的脊髓病灶。约79%的SLE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或)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后得到改善。讨论:除头痛和癫痫间外,脊髓症状在中枢神经系统狼疮患者中较常见,实验室和脑脊液检查多异常,但结果正常亦不能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狼疮可能。中枢神经系统狼疮患者的神经影像学变化多样。

  • 淋巴毒素α1/β2及其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肠道黏膜免疫中的作用及意义

    作者:方一;刘倩;陈璐;卞兆连;苗琦;马雄;夏璐

    目的:探讨淋巴毒素α1/β2(lymphotoxinα1/β2, LTα1/β2)、淋巴毒素β受体(lymphotoxinβreceptor, LTβR)及相关信号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肠道黏膜免疫中的作用。方法:研究纳入20名正常对照者及4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所有入组者均于内镜下取活检标本进行研究。采用实时PCR法、蛋白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研究对象肠道黏膜的生物功能学指标及LTα1/β2、LTβR和NF-κB途径相关蛋白激酶磷酸化的表达水平。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结肠黏膜中LTα1/β2、LTβR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增多(LTα1/β2为39.84±5.24比5.34±1.36;LTβR为40.95±11.37比4.31±3.25;P<0.01);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LTα1/β2为1.58±0.98比0.39±0.32;LTβR为3.12±2.22比1.34±0.58;P<0.01);溃疡性结肠炎组结肠黏膜中LTα1/β2、LTβR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LTα1/β2:3.67±1.22比1.02±0.78;LTβR为3.45±1.74比1.89±0.69;P<0.0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LTα1/β2、LTβR的mRNA表达水平与其疾病严重程度Geboes评分呈正相关;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组织中膜受体LTβR 表达于树突细胞表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中Iκκβ、IκBα和NF-κBp65蛋白磷酸化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增加(P<0.01)。结论:淋巴细胞表达的LTα1/β2,可能通过结合于树突细胞表面的LTβR并激活NF-κB炎症通路,从而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黏膜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陈乐;黄婷;谢梦琦;陆文丽;马晓宇;王歆琼;许春娣;李卫

    目的:探讨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uvenil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JMML)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观察2例JMML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分析其基因突变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2例患儿均为男童,主要临床表现为感染、皮疹及血象异常等,通过基因分析发现NF1基因10、13号外显子存在无义或插入突变及N-RAS基因突变,对此类疾病具有诊断意义。结论:JMML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均缺乏特征性,目前基因检测是该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肌缺血的心磁图评价

    作者:权薇薇;徐志红;陆国平;李英梅;袁鑅;沈越;戚文航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手术)后近期及随访24个月后的心磁图(magnetocardiography,MCG)动态演变。方法:采用无屏蔽式MCG-7记录仪,观察ST-T整个复极过程中MCG各参数[平均分级(average classification of total maps, ACTM)、异常磁图比率(ratio of abnormal maps, RAM)、R波与T波的大磁场值比值(R-max/T-max比值)]并进行分析,比较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手术后MCG的变化。结果:患者冠脉搭桥术后MCG 参数ACTM、RAM (%)及R-max/T-max比值分别为3.41±0.58、73.94±28.15及6.60±2.42。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复查患者的 MCG 有明显改善(P 均<0.01),参数 ACTM、RAM(%)及 R-max/T-max 比值分别为2.42±0.32、54.79±22.83及5.65±2.12。结论: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手术后MCG明显改善。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心肌缺血的有效手段,MCG可用于冠脉搭桥手术后患者的长期随访。

  • 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内维生素D与骨代谢指标的水平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马燕;庞小芬;张之梁;蔡伟;任华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143例原发性高血压男性患者,并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组,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急或慢性感染及影响钙磷代谢的疾病和服用可影响维生素D代谢的药物者。另随机选择139例无高血压等疾病的老年男性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血清25-(OH)D、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钙、血磷、Ⅰ型原胶原分子 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Ⅰ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β-Ⅰ型胶原C 端肽(β-CTX)水平,对比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血清25-(OH)D水平及其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的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36.83±13.84) 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37±22.92)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将血清25-(OH)D≤50 nmol/L定义为维生素D 缺乏,那么2组人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维生素D缺乏,原发性高血压组共有111例,对照组共有89例,原发性高血压组维生素D缺乏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2组间的BMI及骨代谢指标显示,BMI、PTH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25-(OH)D与PTH、P1NP呈负相关,而与血钙呈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广泛的维生素D缺乏,应引起重视。血清25-(OH)D水平与PTH、P1NP呈负相关,与血钙呈正相关。

  • 广州市恶性肿瘤病理诊断率网络报告现况研究

    作者:宋韶芳;李科;沈纪川;林国桢

    目的:调查广州市各级肿瘤医院网络报告肿瘤病例的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现状和登记情况,分析广州市肿瘤登记资料病理组织学诊断率(morphological verification percentage ,MV%)较低的原因。方法:分析广州市131家肿瘤报告单位2008年至2013年网络报告的所有恶性肿瘤病例,调查其病理组织学诊断率和肿瘤登记报告情况,并与全国登记资料及发达国家登记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广州市131家肿瘤报告医院2008年至2013年共报告恶性肿瘤154623例,MV%为64.41%。所有部位肿瘤的总体MV%上升了15.29%(绝对值上升了8.88%),其中三级医院报告病例的MV%为69.87%,二级医院报告病例的MV%为49.50%,一级医院报告病例的MV%为20.50%。尽管广州市各级别医院、各瘤别的MV%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与全国及世界主要登记处资料相比,广州市的恶性肿瘤MV%仍处于较低水平。结论:2008年至2013年,广州市各级医院恶性肿瘤网络报告MV%逐年上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肿瘤诊断水平的持续提高,但MV%低于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医院的肿瘤诊断水平不高所致,三级医院MV%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而一、二级医院差距较大。广州市恶性肿瘤网络报告工作刚起步,加强和完善肿瘤登记工作管理能提高MV%。

  • 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在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伟华;李卫侠;吴梦雄;常蕊;董海鹏

    目的:探讨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SAFIRE)技术在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中的应用。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全剂量组(130 kV/140 mAs; CTDIvol=15.39 mGy组,46例)和半剂量组(110 kV/104 mAs;CTDIvol=7.7 mGy组,44例),进行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对全剂量组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重建,对半剂量组数据分别采用FBP及SAFIRE重建,并分别计算2组数据的主动脉弓根部、颈总动脉分叉处、基底动脉起始处、大脑中动脉的CT值、噪声、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 CNR)。结果:在半剂量组中,主动脉弓根部、颈总动脉分叉处、基底动脉起始处及大脑中动脉的SAFIRE 1~3级重建与FBP重建方法相比,SAFIRE 3级的图像噪声低,SNR和CNR显著提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剂量组SAFIRE 3级重建与全剂量组FBP重建相比,半剂量组SAFIRE 3级重建的图像噪声显著降低,SNR和CNR显著提高,2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BP相比,SAFIRE在辐射剂量较低的条件下仍能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 BI-RADS-US第二版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晓姣;潘自来;李丽蟾;牛建梅;陈曼;贾宛儒

    目的:探讨乳腺疾病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US第二版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53例乳腺疾病患者共263个病灶,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使用BI-RADS-US第二版超声弹性成像分级法、Itoh 5分法、弹性应变率比值(strain ratio,SR)法对其乳腺病灶进行BI-RADS-US分类,并将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SR联合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灵敏度为92.31%,稍好于Itoh 5分法、BI-RADS-US第二版超声弹性成像分级法与常规超声的联合,但明显好于单独应用Itoh 5分法、BI-RADS-US第二版超声弹性成像分级法及SR法。在良性病灶需活检率方面,采用常规超声检查高,为46.62%;通过SR法联合常规超声检查低,为27.82%;BI-RADS-US第二版超声弹性成像分级法联合常规超声检查为30.83%;Itoh 5分法联合常规超声为39.8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病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检查则能有效降低良性病灶的活检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 C反应蛋白与房颤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罗晓颖;权薇薇;许燕;张风如;吴立群;戚文航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水平与房颤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71例首次成功接受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7 d和术后3个月的CRP水平,并随访术后3个月内有无房颤发作,同时分析其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和消融手术资料。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房颤的复发率为35.2%。相对于未复发者,房颤复发者年龄大[(58.2±9.3)岁比(47.6±8.5)岁]、孤立性房颤少(47.9%比69.3%)、房颤病史长[(70.6±27.2)个月比(31.3±22.1)个月]、左心房内径大[(46.5±4.0) mm 比(41.3±2.6) mm]、术前CRP水平高[(14.3±5.3) mg/L 比(7.5±2.3) mg/L](P均<0.05),且在随访3个月中保持高水平。多变量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OR=1.20,95%CI 为0.9~1.0, P<0.01)、房颤病程(OR=1.17,95%CI 为1.0~1.1, P=0.04)和术前 CRP 水平(OR=2.78,95%CI为1.3~1.7, P=0.03)是房颤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术前CRP水平是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为临床筛选手术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丙戊酸盐对甲状腺髓样癌TT细胞的影响

    作者:齐研;贾慧英

    目的:探讨丙戊酸盐对TT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检测法分析丙戊酸盐对TT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的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丙戊酸盐对TT细胞RET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CCK-8检测结果示,浓度为1 mmol/L的丙戊酸盐对TT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丙戊酸盐使TT细胞周期发生G0/G1期阻滞(P<0.05);与对照组比较,G2/M期细胞百分比有减少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S 期细胞百分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丙戊酸盐可诱导 TT 细胞的早期凋亡(P<0.05)。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显示,丙戊酸盐可明显降低RET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丙戊酸盐可能通过抑制RET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甲状腺髓样癌TT细胞的增殖,阻止细胞周期进展,诱导细胞早期凋亡,提示丙戊酸盐可考虑作为甲状腺髓样癌治疗的新选择。

  • 自主神经异常与心房颤动

    作者:吴杰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目前仍在探索之中。一般认为,基质和(或)触发灶是房颤发生和(或)维持的主要机制,不过即使存在基质和(或)触发灶也不一定发生房颤,还与其他的相关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自主神经异常即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的改变及调节失衡亦是诱发房颤并使房颤维持的重要因素。因此,自主神经系统在房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和关注,并成为近年房颤病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 心房颤动的现代诊断及导管消融治疗进展认识

    作者:吴立群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男性的总患病率高于女性,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周自强等[1]的心血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房颤总患病率为0.77%,据此推算我国目前至少有800万例以上的房颤患者。长久以来,药物治疗房颤的效果并不理想,且长期服药还会增加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房颤导管消融技术不断更新变化,并出现了一些新的消融术式,使人们对房颤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着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成功率及有效性不断提高,其已成为近年来房颤治疗的主要选择之一。本文将对房颤的诊断、导管消融进展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作一介绍。

  • 心房颤动的驱动机制认识

    作者:刘兴鹏;廖文凯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消融治疗目前是绝大多数临床心律失常团队的首要工作,而持续性房颤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又是其中较困难的部分。房颤的驱动机制即维持房颤持续的电基质、解剖学基质及相互间的关系,至今仍未被完全阐明,依存争议。随着电生理标测(如新的转子标测)及影像学技术(如磁共振延迟增强显像)的进步,更多研究者开始在房颤射频消融中应用新技术对房颤的驱动机制进行标测。

  • 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指南解读

    作者:陈松文;刘少稳

    脑卒中是心房颤动(房颤)危险而严重的并发症,而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因而成为房颤治疗的核心策略之一。华法林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于房颤抗凝,其疗效可靠,但治疗窗窄、起效慢、失效时间长、个体间的有效剂量差异大(部分与患者的基因分型有关)、药物和食物影响因素多,并需要定期监测抗凝强度以调整华法林的用量,故导致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较多限制[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展,近年来研制出几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ew oral anticoagu-lants, NOACs),这些药物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使用方便且无需监测凝血指标,并多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获得了良好的循证医学证据[2],已被多个国家及地区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批准临床应用于非瓣膜病房颤的抗凝治疗,亦得到了新国际指南的推荐(2014年AHA/ACC/HRS房颤患者管理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中风协会女性卒中预防指南、2012年ESC 心房颤动管理指南更新)[1,3-4]。本文拟就已被多个国际指南批准用于房颤抗凝治疗的数个药物(达比加群酯、阿哌沙班、利伐沙班)的临床应用进行解读。

  • 白血病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超;常春康

    尽管目前白血病的某些亚型在化疗和靶向治疗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疾病复发仍很常见,这提示白血病干细胞和(或)祖细胞对这些治疗有一定耐药性。研究白血病细胞与骨髓微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或许可找到一些相关线索。

  • 循环肿瘤细胞的基因变异、生物学特性及临床进展

    作者:孙雯雯;徐志红;高蓓莉;胡家安

    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血行播散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是发生远处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自发或因诊疗操作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侵袭外周组织,并进入血液循环是实现肿瘤转移的初阶段,其为终形成转移灶提供了可能。监测患者CTCs数量的变化可能比传统医学影像学能更灵敏地发现疾病的进展,更科学、迅速地评价某一治疗方案(药物)的效果。且CTCs的分离富集及分析只需5~10 mL外周血,安全性高,可高频度地进行监测。更为重要的是,CTCs可作为分析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实时样本,监测患者实时的生物学变化,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实现实时个体化治疗[1]。目前有关CTCs的研究很多,但结果仍存在不少争议。本文将针对CTCs 的基因变异、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等进行探讨。

  • 二甲双胍抗肿瘤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旭;沈宇辉;张伟滨

    二甲双胍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口服降糖药,不仅安全、有效且价格低廉,而近年来其突出的抗肿瘤效应亦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通过流行病学、体外实验及动物实验等多个方面探索二甲双胍的肿瘤抑制作用和机制,而其研究对象几乎涉及乳腺癌、直肠癌、肺癌等各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已了解的二甲双胍抗肿瘤机制也复杂多样,如调节肝激酶B1(liver kinase B1, LKB1)/腺苷酸(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信号通路及阻滞细胞周期、降低胰岛素水平、抑制胰岛素受体/类胰岛素一号生长因子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receptor, IGF-ⅠR)信号通路、诱导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 ACC)磷酸化,抑制肝内脂肪合成、杀伤肿瘤干细胞、影响不依赖AMPK的p53/REDD1途径等。

  • 抵抗素与脑梗死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淳;王家莉;季承博;布阿提卡木;彭亦雩;傅毅

    随着人们饮食起居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脑梗死已成为当下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梗死患者150多万例,位居全国城乡居民死亡原因之首,同时脑梗死也是全世界第二大死因[1-2]。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被认为是受遗传、环境和血管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抵抗素是近年发现的可能促进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抵抗素作为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因子,具有抑制脂肪细胞形成、促胰岛素抵抗和调节机体糖代谢的作用,符合致炎因子的特征,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大量研究表明,抵抗素与肥胖及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相关,而血脂、血糖异常增高引起的心脑血管病变,也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然而,目前国内外有关抵抗素与脑梗死直接相关性的研究极为有限,本文简要综述抵抗素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及相关危险因素间的关联。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体部小病灶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晶晶;陈克敏

    一般除胃肠道病变以外的、直径在3 cm以上的胸腹部病灶,绝大多数能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随着影像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直径小于3 cm的病灶被发现的机会也日益增多[1]。对于一些难以确诊的、较小的结节性病灶,利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进行定性诊断,已越来越多地为临床所应用,而高超精湛的穿刺活检水平对许多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 2015年《中华高血压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中华高血压杂志》(ISSN 1673-7245,CN 11-5540/R)系原《高血压杂志》,由国家卫计委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福建医科大学主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学术期刊,是国内目前创刊早的有关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诊疗防治科研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以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交流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经验与科研,介绍国内外新动态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本刊为美国《化学文摘社》(CA)收录期刊,被国内多家权威部门收录为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有关医学数据库入编期刊、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收录核心期刊]。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编辑出版的《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已于2002年向国内外公开发行,2004年起被评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收入。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医学科技术语缩写名录(一)

    作者:

    本刊对以下部分常用缩写的英文全称在正文中将减少或不再出现,届时以中文(英文缩写)形式出现,英文全称以本刊缩写名录为准。

  • 2015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腹部影像学检查规范及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学习班招生通知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继教办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腹部影像学检查规范及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学习班将于2015年07月24日至26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举办。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医学科技术语缩写名录(二)

    作者:

    本刊对以下部分常用缩写的英文全称在正文中将减少或不再出现,届时以中文(英文缩写)形式出现,英文全称以本刊缩写名录为准。

  • 书讯

    作者:

    《痴呆及认知障碍神经心理测评量表手册》(ISSN:978-7-03-042056-5)一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王刚博士主编。

  • 2015国家级妇产科超声学习班暨第4期ISUOG培训招生信息

    作者:

    2015年国家级《妇产科超声临床与进展》学习班暨第4期国际妇产科超声学会(ISUOG)中国培训项目将于9月23日至9月27日在上海市长宁区云雾山路39号(长宁区公共卫生大楼)举办,由周毓青主任负责组织,ISUOG理事会常委George SH Yeo教授指导。同时邀请国内外著名教授Jon Hyett、陈欣林、赵博文、李丽蟾、严英榴、常才、雷凯荣、牛建梅、沈国芳、孔凡斌、应涛、孙立群等任课。

  • 《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办,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内科医师的学术交流、讨论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编辑出版的一本外科专业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于1996年。

  • 《胃肠病学》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胃肠病学》杂志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和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编辑出版,萧树东教授任主编。《胃肠病学》创刊于1996年,1999年起正式对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1-1797/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8-7125,邮发代号:4-624。

  • 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对实验课作业模式改进的探讨

    作者:张时民;孙林英;秦绪珍;于连辉;韩建华

    随着实验室自动化的应用,许多传统教学模式都面临一些新的问题,而在相关的实验诊断教学工作中也有所体现,故应对传统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模式进行改进。

  • 左心耳封堵预防房颤卒中的原理及临床价值

    作者:徐亚伟;唐恺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据估算,美国的房颤患者约达220万例[1]。周自强等[2]首次对我国的房颤患病现状进行了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其共对14个自然人群共29079人进行了调查,其中房颤患者为224例,发生率为0.77%,根据我国1990年标准人口构成标准化后得出,房颤的患病率为0.61%。其中,在50~59岁人群中房颤患病率为0.5%,而在大于80岁人群中房颤患病率上升为7.5%。我国男性房颤发生率约为0.9%,略高于女性的0.7%(P=0.013)。据此估计,我国的房颤患者现已达1000万例。

    关键词: 左心耳 房颤 卒中 原理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评估及稳定期用药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2015解读

    作者:李庆云;过依

    2015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1]根据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新检索的312篇文献中31篇颇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所提供的循证医学依据,在2014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特别是对于COPD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的评估、预后影响因素及药物治疗预防作用的新进展作了详尽的阐述。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