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중국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影响因子: 1.0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921
  • 国内刊号: 11-5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承基 凌锋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乌司他丁对全身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的影响

    作者:冯华;王天龙;蔡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全身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患者术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 cTnI)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3月40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于全身麻醉下行单侧CEA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乌司他丁组在麻醉诱导前,经静脉给予乌司他丁50万U,给予对照组等量等渗盐水。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2、3天检测患者血清cTnI的浓度。心肌损伤定义为cTnI峰浓度>0.04μg/L。结果乌司他丁组术前及术后第1、2、3天血清cTnI水平分别为中位数(M)0.00(0.00~0.03)、0.07(0.00~1.45)、0.01(0.00~1.21)及0.05(0.00~0.89)μg/L;对照组分别为0.00(0.00~0.01)、0.00(0.00~1.42)、0.00(0.00~1.39)及0.00(0.00~1.24)μg/L。对照组6例(30%)与乌司他丁组11例(55%)患者术后第1天发生心肌损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 cTnI水平升高患者的cTnI高峰出现在术后第1天,但均未达到提示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水平(>1.5μg/L)。结论乌司他丁不能降低全身麻醉下CEA患者术后的血清cTnI水平,对CEA患者是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需更多样本加以证实。

  • 糖尿病与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马艳霞;何子骏;王斌;陈少敏;沈春森

    目的:观察糖尿病与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效果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3年8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4.5 h)患者127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史、入院时随机血糖及7 d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将其分为糖尿病组(35例),应激性高血糖组(49例)及血糖正常组(43例)。比较溶栓后24 h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及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 mRS)评分。结果溶栓前,糖尿病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及血糖正常组NIHSS评分分别为(14.2±5.1)、(12.8±5.6)、(13.0±4.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分别为(14.7±6.0)、(11.9±4.9)、(8.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的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血糖正常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溶栓后3组再通良好率分别为54.3%(19例)、57.2%(28例)、67.4%(29例),出血转化率分别为14.3%(5例)、6.1%(3例)、2.3%(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90 d 3组mRS评分显示,血糖正常组的预后良好率为72.1%(31例),显著高于应激性高血糖组的51.0%(25例)和糖尿病组的28.6%(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应激性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糖尿病与应激性高血糖均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和短期预后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 血管内治疗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

    作者:侯永革;王菁;刘燚隆;王冬欣;柳晓锋;杨茜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狭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血管内治疗组72例和药物治疗组73例,分别行血管内治疗手术(使用Gateway球囊、Wingspan支架、Apollo支架)或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 mg /d、氯吡格雷75 mg/d、阿托伐他汀20~40 mg/d),随访观察1、3、6、9、12个月的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再狭窄率(以狭窄率>50%为标准),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1)血管内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成功置入支架70枚,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8.6%(70/71);血管内治疗组共发生并发症7例(9.9%),其中合并出血2例,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眩晕、头痛、兴奋各1例;1例脑出血病情恶化死亡,其他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均痊愈出院,未遗留严重后遗症。(2)血管内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卒中复发率为8.4%(6例,均为TIA),药物治疗组为26.0%[19例,其中16例(占84.2%)为小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2,P<0.01);治疗后12个月两组再狭窄发生率或狭窄加重发生率分别为5.6%(4例)和6.8%(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药物治疗比较,疗效更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优于药物治疗。

  • 儿童烟雾病临床特征及其脑硬膜颞浅动脉融通术疗效分析

    作者:朱兵;暴向阳;段炼

    目的:探讨儿童烟雾病临床特征及实施脑硬膜颞浅动脉融通术( EDAS )的预后。方法根据患者第1次手术时的年龄,将2004年1月-2010年12月317例接受EDAS的儿童烟雾病患者分为3组:幼儿组(年龄<3岁,16例),学龄前组(年龄3~6岁,42例),青少年组(>6~17岁,25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3组患者中,手术干预前脑梗死发生率幼儿组(81.2%,13/16)和学龄前组(69.0%,29/42)显著高于青少年组(48.3%,125/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1,P<0.01);(2)手术干预前原脑梗死体积增大或在不同部位脑梗死再发率幼儿组(62.5%,10/16)高于学龄前组(31.0%,13/42)和青少年组(3.9%,10/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37,P<0.01);(3)总体预后优良率为86.4%(274/31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6,P<0.02)。结论烟雾病幼儿患者病情进展迅速,临床预后差;对儿童烟雾病患者及早实施EDAS安全有效。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不同性别和病因分型脑梗死患者的关系

    作者:张彦红;朱磊;郑德俊;潘锦瑶;方建志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多态性与不同性别和病因分型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60岁脑梗死患者91例(脑梗死组)。按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试验(TOAST)病因分型法将其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卒中37例,小动脉闭塞型(SAO)卒中54例。纳入年龄、性别、居住地区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5名为对照组。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比较不同性别、病因分型脑梗死的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1)共测出E2/2、E2/3、E2/4、E3/3、E3/3型ApoE基因型, E4/4基因型未测出。(2)脑梗死组与对照组ApoE基因型频率及各基因携带者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梗死组男性与对照组男性的ApoE基因型频率及各基因携带者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P<0.05),其中脑梗死组男性的E3/3基因型频率(56.1%)、ε3携带者频率(78.0%)均低于男性对照组(分别为79.2%、89.6%);E3/4基因型频率(31.7%)、ε4携带者频率(15.9%)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5%、3.8%)。女性受试者两组的ApoE基因型频率及各基因携带者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LAA亚型、SAO亚型、对照组的ApoE基因型频率和基因携带者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LAA亚型与对照组比较,ApoE基因型频率和基因携带者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AA的E2/3和E3/3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7%、46.7%)、ε2及ε3携带者频率(分别为3.3%、73.3%)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2%、79.2%,6.6%、89.6%);LAA亚型的E3/4基因型频率、ε4携带者频率分别为46.7%、23.3%,均高于对照组的7.5%、3.8%。但男性SAO组与对照组、女性LAA亚型、SAO亚型、对照组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ε4基因可能是男性患LAA的危险因素。未发现ApoE基因多态性与女性脑梗死有关。

  • 缺血性卒中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鹏成;任长虹;季泰令;吉训明

    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60%~80%,目前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治疗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有效的药物只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由于 rt-PA 的应用受到时间窗的限制,90%以上缺血性卒中发生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故缺血性卒中发生后,如何减轻缺血损伤及促进缺血区域神经功能恢复成为治疗的研究热点。目前血管新生是缺血性卒中功能恢复期治疗的主要策略之一[1-3]。笔者对血管新生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及促进血管新生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Alpha-黑素细胞刺激素及其新型类似物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因子的抑制作用

    作者:朱玉珍;武文;田野苹

    目的:研究Alpha-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及其新型类似物(STY39)对原代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MBMEC)在脂多糖( LPS)刺激下产生组织因子( 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BALB/c小鼠,纯化并原代培养MBMEC,培养至5~7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MBMEC模型。将MBMEC分为PBS对照组,LPS刺激组,LPS刺激后1、2、3 h加入10-7mol/L的α-MSH或STY39组(LPS+α-MSH,LPS+STY39),共8组,每组4孔。分别在LPS刺激后6 h和8 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的TF和TFPI浓度,RT-PCR检测细胞TF mRNA表达水平。结果(1) LPS 可诱导 MBMEC 产生 TF 和TFPI蛋白,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F水平于6 h达到高峰, TFPI水平于8 h达到高峰。(2) LPS刺激 MBMEC后1、2、3 h给予10-7mol/L的α-MSH或 STY39,均可显著降低细胞上清液中 TF蛋白含量(P<0.01),尤其在 LPS刺激后1 h给予α-MSH 或 STY39的效果显著(P <0.05), STY39降低TF含量的作用较α-MSH明显(P<0.05);但α-MSH和STY39对LPS诱导MBMEC产生TFPI均没有显著的上调作用。(3)在LPS刺激后不同时间点给予10-7mol/L的α-MSH 或STY39,均可显著下调MBMEC TF mRNA的表达水平(P<0.01),其中1 h时间点作用显著(P<0.05),但α-MSH与STY39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α-MSH和 STY39均能抑制LPS诱导原代 MBMEC 产生 TF 蛋白和表达 TF mRNA,且 LPS 刺激1 h 后给药效果较好;STY39对MBMEC产生TF蛋白的抑制作用优于α-MSH。

  • 刺激迷走神经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文鑫;王胜宝;束旭俊;香耀先;孙正辉;许百男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 VNS)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根据体质量,采用计算机法将其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6只)、VNS治疗组(16只),每组又随机平均分为刺激左、右侧迷走神经亚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造模后30 min ,给予VNS治疗组大鼠颈部迷走神经刺激,刺激强度0.5 mA,间期0.5 ms,频率20 Hz,在1 h内每隔5 min刺激1次,每次持续30 s。不给予模型组大鼠刺激,对假手术组大鼠既不栓塞血管也不刺激神经。操作过程中监测损伤侧脑体感诱发电位( SEP,包括N1波幅和P1潜伏期)的变化;造模前5 min开始,造模后150 min结束。造模后24 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处死大鼠,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1)在刺激左侧迷走神经的大鼠中,假手术组、模型组及VNS治疗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0.4±0.2)、(9.5±0.4)及(6.4±0.3)分;在刺激右侧迷走神经的大鼠中,3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0.6±0.2)、(9.3±0.4)和(6.9±0.4)分。模型组的评分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组相比,VNS治疗组的脑梗死体积减少[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分别为(120±7)、(56±7) mm3;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分别为(115±10)、(54±8)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假手术组和VNS组比较,模型组的SEP波形中的N1波幅下降、P1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4) VNS治疗组中刺激左、右侧迷走神经,在脑梗死体积、神经行为学评分、SEP波形中的N1波幅和P1潜伏期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刺激左侧还是右侧迷走神经,对缺血性脑损伤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在作用效果上无明显差别。

  • 缺血预适应在大鼠缺血性卒中模型中通过诱导细胞自噬产生脑保护作用

    作者: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有证据表明,缺血预适应( IPC)可使脑组织对随后缺血性损伤的耐受力增加,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者通过动物实验,认为依赖于磷酸腺苷( AMP)诱导蛋白激酶( AMPK)的细胞自噬在IPC脑保护效应中起重要作用。将实验所用的SD大鼠先用空载体、复合物C(一种 AMPK抑制物)或3-甲基腺嘌呤(3-MA,一种细胞自噬抑制物)处理后,进行IPC建模(闭塞大脑中动脉10 min),然后检测脑组织AMPK和细胞自噬标记物的活性。 IPC后24 h,所有大鼠均诱导出永久性脑缺血,再过24 h后检测脑组织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和细胞凋亡程度。实验证实IPC激活AMPK并在卒中中诱导了细胞自噬,这与脑缺血后梗死体积减小、神经功能缺损减轻、细胞凋亡减少有关。同时, IPC诱导的细胞自噬可被复合物C抑制,而IPC的脑保护作用可被复合物C或3-MA抵消。研究者认为,AMPK激活的细胞自噬与IPC的神经保护作用有关,提示AMPK可能作为卒中预防和治疗的靶点。

  • 脑缺血预适应通过上调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1的摄取活性降低谷氨酸的兴奋毒性

    作者: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以往的研究表明,脑缺血预适应( CIP)在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性的同时,可以上调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1(GLT-1)的表达。研究者们通过微透析和高效能液相色谱法来观察细胞外谷氨酸的浓度,并进一步证实脑缺血耐受中GLT-1的摄取活性。研究表明,在对大鼠致死性缺血性打击后,谷氨酸浓度出现显著波动,其浓度峰值可达到基线值的7倍,这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延迟性死亡有关。若大鼠在致死性缺血性打击前,用CIP进行预处理2 d( CIP预处理可保护锥形神经细胞,避免迟发型神经细胞死亡),谷氨酸峰值浓度比基线水平下降3.9倍。若用双氢红藻氨酸盐( GLT-1抑制物)预处理,则可抵消CIP对CA1的保护作用,同时,谷氨酸浓度峰值显著增加并达到基线水平的6倍。上述结果表明, CIP通过上调GLT-1对谷氨酸的摄取活性,从而减轻谷氨酸的兴奋毒性来诱导大鼠脑组织的缺血耐受性。

  • 严正声明

    作者:《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近日接到举报,有人在网站上以《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的名义进行组稿和收取费用。现郑重声明,自创刊以来,《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从未授权任何人、任何单位以《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的名义进行组稿和收取费用。

  • 脑血管病与神经免疫进展研讨班

    作者:

    由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承办的“脑血管病与神经免疫进展研讨班”将于2014年8月21-24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研讨会聘请国内资深的神经科、病理科、影像科专家,对近年脑血管病(含大脑皮质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神经免疫疾病[含抗N-甲基-D-天冬氨酸( NMDA)受体抗体相关脑炎、神经脱髓鞘病等]、颅内占位病变影像鉴别诊断等进行专题讲座,并进行论文交流及疑难病例研讨(可携带病例资料现场答疑)。该会议为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2014-03-07-015(国)],授予国家级Ⅰ类学分10分。欢迎神经内外科、病理科、影像科医师踊跃投稿及报名。

  • 参考文献中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

    作者:

    关键词: 电子文献
  • 2014年本刊可以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

    作者:

    关键词:
  • 缺血耐受的神经保护作用--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思考

    作者:徐恩

    尽管目前对脑缺血所致的细胞损伤已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临床上仍缺乏确实有效的药物用以治疗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死亡。近年的研究表明,多种器官,包括大脑短时间暴露于某种亚致死量的损伤因素后,机体会启动内在相应的耐受机制,从而使这些器官对后续或之前发生的缺血起保护作用,这一过程被称为缺血耐受( ischemic tolerance, IT)[1-2]。对脑IT的研究有助于阐明机体潜在的内源性保护机制,为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药物研发开拓新的思路。

  •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不同疗法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方案

    作者:高鹏;焦力群;赵振伟;于嘉;蔡艺灵;崔永强;王贵平;李天晓;贺迎坤;吴伟;尹森;史怀璋;郑秉杰;何伟文;姜顺婷;尹龙;魏铭;黄胜平;白小欣;王大明;刘加春;祁鹏;凌锋

    1研究背景:颅内动脉狭窄治疗现状
      大约10%~15%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ICAS)导致的。据不同文献报道,ICAS患者年卒中发生率为3%~15%,每年卒中再次发作的风险高达15%~17%。1955年,学者们开始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ICAS。此后的多项回顾性研究表明华法林的效果要优于阿司匹林。直到2005年, WASID ( The Warfarin-Aspirin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Disease Study )研究发现,华法林的治疗效果并不优于阿司匹林,反而显著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因此,对于ICAS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中国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