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림상화실험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影响因子: 1.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4695
- 国内刊号: 11-474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严格的饮食管理,配合运动和药物治疗,更有效地控制血糖,促进糖尿病患者的早日康复.方法 对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要求评估,制定饮食计划,从饮食治疗的益处,各种营养分配等方面给予指导,定时监测血糖,个体床旁强化饮食指导,观察进食后情况.结果 95例患者能严格遵守饮食原则,血糖控制良好.结论 良好的饮食管理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体质量,利于血糖、血脂、血压的正常,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
新生儿窒息与多器官功能损害110例分析
目的 为降低新生儿窒息后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探讨围产因素与窒息后器官功能损害的关系,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本院2007年110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窒息后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为87.27%,脑损害为67.27%,心脏损害为38.18%,肺损害为23.63%,胃肠损害为7.27%,肾损害为4.54%.②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与胎龄、重度窒息、5 min Apgar评分≤5分相关,而与出生时新生儿体质量、羊水污染程度及宫内窘迫关系不大.结论 重视新生儿窒息的三级预防:防早产;防窒息,推广新法复苏技术,争取早期复苏;早发现早处理器官功能损害,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
骨盆外固定架在多发伤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应用骨盆外固定架治疗多发伤的疗效.方法 自2002年12月至2007年12月应用骨盆外固定架治疗合并有骨盆骨折的多发伤17例.结果 17例多发伤采用骨盆外固定架治疗后均愈合,未发生压疮等并发症.16例获随访,随访0.5~4.0年.术后符合优级的有14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为93.8%.结论 骨盆外固定架治疗合并有骨盆骨折的多发伤伤员能迅速控制出血,减轻伤痛,预防继发的血管、神经损伤、脂肪栓塞综合征和凝血障碍等并发症.
-
哺乳期乳房脓肿脓培养加药敏43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哺乳期乳房脓肿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急性乳腺炎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我院乳腺病诊疗中心收治的43例哺乳期乳房脓肿患者的脓液标本,全自动血培养仪增菌培养,转种孵育,PHOENIXTM100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43例标本中共分离出25株病原菌,分离率58.1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药敏试验显示:1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和红霉素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94.12%、88.24%和76.47%;对利福平、万古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四环素、苯唑西林、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和庆大霉素较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100.00%、100.00%、94.12%、94.12%、88.24%、88.24%、82.35%和76.47%.结论 哺乳期乳房脓肿近半数细菌培养阴性,分离所得的致病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对青霉素G具有极高的耐药性,故哺乳期乳腺炎治疗中常规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性及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思考.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35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手术的疗效和技巧.方法 按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原则,对35例在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结果 35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40~350 min,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100~2 500 ml,平均250 ml,住院时间6~15 d,平均10 d,术后无肠瘘、死亡.结论 在改善腹腔镜手术技巧的条件下,腹腔镜手术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是一种微创、可行、安全和有效的技术.
-
瘦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Ⅲ型前胶原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瘦素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讨两者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检测32例NASH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以及TGF-β1水平,同时选取31例单纯性脂肪肝,2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检测NASH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脂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并对血清瘦素水平以及TGF-β1水平、肝纤维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ASH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以及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并且NASH患者血清瘦素水平、TGF-β1水平以及肝纤维化指标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瘦素在NASH发病中具有独立的致病作用,并可能是通过TGF-β1系统而导致肝纤维化形成.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50例子宫全切除术后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应用于子宫全切除术后的实施效果.方法 100例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实施CNP,对照组50例实施传统的治疗护理,将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实验组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NP应用于子宫切除术能提高治疗与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适合在医院开展.
-
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为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研究
目的 探讨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为血管通路与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营养状态及并发症的差异.方法 选我院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36例,动静脉内瘘患者89例,观察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透析充分性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与动静脉内瘘患者相比较,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C反应蛋白、尿素清除指数、尿素降低率及蛋白质分解代谢率值无显著差异,两组透前及透后尿素氮、肌酐及尿酸均无明显差异.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血流不畅、血栓栓塞及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动静脉内瘘患者(P<0.001),而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动静脉内瘘患者(P<0.001).结论 以带涤纶套经隧道双腔导管为通路是血液透析比较理想的血管通路,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导管功能不良及相关感染的措施,导管的使用寿命可以明显延长.
-
丙酮酸乙酯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丙酮酸乙酯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本实验采用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24只,随机被分成3组,每组8只:①假手术组(F组):只分离股动脉和双侧颈总动脉,不降压,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股动脉放血使血压降至基础血压的50%~60%,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 min再放开;③丙酮酸乙酯处理组(EP组):与IR组处理相同.EP组于恢复血流即刻腹腔注射丙酮酸乙酯40 mg/kg,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隔6 h注射一次;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IR组和EP组AI和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EP组AI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以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酮酸乙酯可抑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氧化应激、上调Bcl-2和下调Bax表达水平有关.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35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晚期前列腺癌(PCa)伴尿道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35例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加双侧睾丸切除术和术后必卡他胺口服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术后均一次性解除后尿道梗阻,大尿流速度从术前(9.2±1.5)ml/s升至(17.4±2.6)ml/s,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从术前(42.1±3.2)μg/L降至(16.4±2.1)μg/L,残余尿从术前(71.3±4.2)ml减少至(13.2±3.1)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从术前(24.3±3.2)分降至(9.1±1.5)分,生活质量评分(QOL)从术前(5.1±1.3)分降至(1.3±0.8)分.手术前后各参数值比较,P值均<0.05.随访6~36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排尿满意,全部带瘤存活.结论 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在雄激素阻断治疗的同时,加用TUVP,可有效、迅速改善后尿道梗阻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多次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的方法、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23例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患者全部采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法治疗4次,3~4 d置换1次,置换液为20%白蛋白50 ml加706代血浆1 000 ml.治疗前及每次置换完成后第3天抽空腹血查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并根据临床绝对评分法评分和相对评分法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痊愈1例,基本痊愈2例,显效9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6.96%.结论 多次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能有效降低血液中较高的AchR-Ab水平,对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留置尿管拔管时机的探讨
目的 探讨尿管拔除时机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排尿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随尿液一起拔除尿管,对照组在排空膀胱后拔除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自行排尿93.3%,对照组自行排尿70.0%.观察组拔除尿管的时机选择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膀胱充盈同时有强烈尿意时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成功率高,为留置尿管拔除的佳时机.
-
肾错构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提高肾错构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1997~2008年以来收治的25例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B超确诊缺阵率92.0%(23/25),CT确诊率95.2%(20/21);23例中术前明确诊断;2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12例行肿瘤剜出术,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例行肾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见肿瘤复发.5例行保守治疗.结论 肾错构瘤经B超、CT、MRI等检查多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案应依据肿瘤大小、并发症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程度来决定,手术应尽可能保留正常肾组织.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26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及对产妇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3年来26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住院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阴道试产22例,阴道分娩14例,成功率为63.64%,发生先兆子宫破裂2例,占9.09%.再次剖宫产252例,占95.45%,发生不完全性子宫破裂5例,占1.98%.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率(6.35%)及量(≥1 500 ml,1.19%)均高于首次剖宫产组(5.21%,0.87%)、阴道组(3.82%,0.03%)(P<0.05,P<0.01).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前置胎盘发生率(2.65%)显著高于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组(0.52%)(P<0.01).结论 单纯剖宫产史不能作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的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可阴道试产,以降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前置胎盘发生率.
-
人颌骨骨膜成骨细胞的体外分离与培养
目的 探讨人下颌骨骨膜分离培养成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切取人健康的下颌骨骨膜,用胰酶、胶原酶分步消化法分离出成骨细胞,利用差异贴附原理对分离出的细胞进行纯化,对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与扩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增殖与黏附情况,利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表达来对成骨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人下颌骨骨膜成功分离出成骨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与扩增,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出Ⅰ型胶原表达,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反应率达95%以上.结论 自人下颌骨骨膜分离培养成骨细胞的方法切实可行.
-
3D-SSD成像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三维表面遮盖法重组(3D-SSD)成像在颌面部复杂、多发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94例颌面部骨折的患者行颌面部3D-SSD成像.结果 无论是单发骨折还是复杂的多发骨折均能在3D-SSD成像上对其细节清晰显示.结论 3D-SSD成像为颌面部复杂多发骨折的定位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有益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纤维板层型肝癌(FL-HC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2例FL-HCC的患者临床资料并参考文献.结果 2例患者肝功能正常,血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均正常.CT平扫为低密度灶,增强后肿块内部呈不规则强化.2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确诊,术后存活超过24个月.结论 FL-HC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肝癌,术前诊断率低.FL-HCC与常见肝癌相比,有恶性程度低、发展慢、转移少、手术切除率高及预后相对好的特点.FL-HCC无特异性临床症状,CT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积极手术切除可以获得良好疗效,术后CT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复发及转移灶.
-
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主动脉夹层螺旋CT表现.结果 26例主动脉夹层螺旋CT均显示双腔和撕裂的血管内膜片,其中DeBacKeyⅠ型9例,Ⅱ型2例,Ⅲ型15例.CT主要征象表现为不同密度的真假双腔发现剥离的内膜及钙化内移的内膜,并可以观察受累主动脉的分支和范围.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以及图像重建能迅速、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晚期产后出血28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方法 对2000~2008年在我院分娩,其后发生晚期产后出血28例产妇的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0.51%.母乳喂养与否,在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娩方式不同,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无显著性(P>0.05).结论 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蜕膜残留和胎盘胎膜残留.
-
孕妇正常分娩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孕妇正常分娩前后的凝血功能情况.方法 对2008年1~10月我院产科146例孕妇正常分娩前后和4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结果 孕妇正常分娩前凝血四项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分娩后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正常分娩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分娩后72 h恢复正常,动态观察凝血四项指标可以较全面的了解孕产妇凝血功能,对监测和预防孕产妇产后出血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螺旋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螺旋CT表现与特点,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有围产期窒息史,且有临床症状的258例HIE病例进行螺旋CT检查,将其CT表现特征进行归纳,并作CT分度.结果 258例HIE中, 结合文献按受累脑叶范围分轻、中、重度,其中轻度139例,中度62例,重度57例.结论 HIE的CT表现颇具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及新生儿正常影像学表现可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分度.
-
结肠吻合术肠外瘘的原因分析和防治体会
目的 探讨肠外瘘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分析我院近10年收治的43例结肠一期或二期吻合术病员的诊治情况、结肠吻合术后肠外瘘的原因及其防治.结果 肠外瘘原因包括:1例是术前、术中诊断不明确,盲目行肠肿块切除、肠吻合术;1例在腹腔感染未得到有效的控制、肠管损伤严重水肿明显时强行做一期吻合,吻合的肠管无法愈合而致肠瘘;1例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肠道内有大量粪便、肠管水肿情况下强行做一期吻合.治疗或预防则根据以上原因进行.结论 完善的术前准备及术中的正确操作,术后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恰当的营养,是结肠吻合口瘘的有效防治方法.
-
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出血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PPH)术中、术后出血的原因和对策.方法 2004年5月至2008年12月对108例Ⅲ、Ⅳ度内痔病人行PPH术,分析术中、术后出血的原因和对策.结果 术中吻合口即刻出血53例,其中吻合口明显渗血33例(30.6%),搏动性出血16例(14.8%),吻合口撕裂4例(3.7%),均在直视下缝合止血.术后少量便血28例(25.9%),明显出血5例(4.6%),其中3例再次手术止血.结论 出血是PPH主要并发症之一,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正确操作、认真检查吻合口并可靠止血,术后合理治疗,在预防和处理PPH手术出血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Ⅱ型胶原对关节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体外实验研究Ⅱ型胶原(CⅡ)对关节炎大鼠和正常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CⅡ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胶原型关节炎模型,体外实验研究CⅡ对关节炎大鼠和正常大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杀伤活性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 CⅡ在体外实验中表现为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大鼠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对NK细胞杀伤活性、淋巴细胞亚群无影响.结论 CⅡ对关节炎大鼠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
血浆肌红蛋白免疫比浊检测法中精密度和干扰实验的评价
目的 对人血浆肌红蛋白(Mb)免疫比浊检测法进行评价,进而探讨该方法早期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肌红蛋白免疫比浊法的精密度和干扰实验进行评价.其中精密度、干扰评价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评价方案进行.结果 免疫比浊法的精密度良好,Mb高、中、低(410 ng/ml、100 ng/ml、40 ng/ml)三个水平的批内变异、批间及总变异均小于5%.脂血、黄疸、溶血对实验结果基本无影响.结论 免疫比浊法检测人血浆中的肌红蛋白准确、灵敏、可靠,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溶栓疗效的监测.
-
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69例的护理研究
目的 总结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经验体会.方法 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肺炎合并心衰患儿69例随即分为常规护理组34例和整体护理组35例,整体护理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做出护理诊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整体护理组在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对肺炎合并心衰患儿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有显著疗效,可有效地控制病情,缩短病程.
-
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肿瘤标志物测定对肺癌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含量在肺癌诊断过程中的变化、敏感程度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 选择确诊的肺癌患者45例作为检测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的BALF和血清中CYFRA21-1、NSE、CEA的含量.结果 肺癌患者BALF及血清中CYFRA21-1、NSE、CEA浓度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5),BALF中CYFRA21-1、NSE、CEA均高于血清中含量.结论 肺癌患者BALF和血清中CYFRA21-1、NSE、CEA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
上消化道出血48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488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急诊胃镜检查,胃镜下的诊断率高达99.0%,其中消化性溃疡 304例,占62.3%;急性胃黏膜病变62例,占12.7%;胃食管恶性肿瘤52例,占10.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5例,占7.2%;Mallory-Weiss综合征16例,占3.3%;食管炎9例,占1.8%;吻合口炎2例,占0.4%;十二指肠球炎4例,占0.8%;Dieulafoy病2例,占0.4%,原因不明2例,占0.4%.结论 急诊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好方法;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食管恶性肿瘤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35例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对35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结果 栓塞治疗后子宫肌瘤血供被完全阻断,治疗后3~12个月随访结果表示栓塞治疗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呈进行性缩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以月经改善明显.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新方法.
-
Survivin和NF-κB蛋白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核转录因子(NF-κB)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初步探讨两者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大肠腺癌、51例大肠腺瘤(包括26例低度异型增生和25例高度异型增生)和22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Survivin和NF-κB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和NF-κB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率逐渐升高,Survivin在大肠正常黏膜、低度异型增生腺瘤、高度异型增生腺瘤、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2/22)、23.1%(6/26)、52.0%(13/25)和58.2%(39/67);NF-κB在大肠正常黏膜、低度异型增生腺瘤、高度异型增生腺瘤、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6%(3/22)、26.9%(7/26)、64.0%(16/25)和67.2%(45/67).Survivn、NF-κB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与性别、年龄无关;Survivn、NF-κB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χ2=6.363,P=0.012).结论 Survivn、NF-κB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及大肠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两者共同促进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
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与围产儿预后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TBA)对胎儿预后的影响,并分析ICP的治疗效果.方法 54例ICP孕妇,将上述指标分为不同程度的两组,TBA:20~40 μmol/L,>40 μmol/L.分析其与羊水污染、Apgar评分(<7分)、早产及低体质量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胆酸水平高于40 μmol/L组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胆酸水平低于40 μmol/L时,围产儿预后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胆酸水平可反映ICP的严重程度,预测不良妊娠结局.
-
格列吡嗪辅助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格列吡嗪辅助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例停止使用其他降糖药,在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0.5 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给予格列吡嗪5 mg,二甲双胍0.5 g,每日3次口服.治疗3个月后测定两组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血糖(FPG)以及标准餐后2 h血糖(2 hPG). 结果 经治疗3月后治疗组患者GHbA1c、FPG及2 hPG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格列吡嗪辅助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理想方案.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Ⅱ期(T3N0M0)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部分Ⅱ期(T3N0M0)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 对40例Ⅱ期(T3N0M0)NSCLC患者采用全身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照射剂量以肿瘤边缘(50%剂量线)5 Gy/次,隔日1次,共8~10次,总剂量40~50 Gy.结果 4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2.5%(33/40),其中完全缓解率为37.5%(15/40)、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0%(34/40)、70.0%(28/40),1、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0.0%(32/40)和67.5%(27/40).早期放射反应:全身性反应8例,骨髓抑制5例,肺的早期放射反应6例,无需特殊处理,没有因早期放射反应而终止治疗者;晚期放射反应:Ⅰ~Ⅱ级放射性肺炎12例,Ⅲ级放射性肺炎3例,食管、心脏、脊髓未观察到晚期放射反应.结论 全身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治疗Ⅱ期(T3N0M0)老年NSCLC患者近期疗效好,放射反应轻,其远期疗效和晚期放射损伤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
-
药物不良反应218例报告分析
目的 探讨我院近年来临床上发生的218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病例.方法 对218例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所涉及的药物种类,ADR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8例ADR经过统计分析,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性,静脉滴注的发生率高,抗生素引起的ADR 62例,占28.44%,不良反应症状一般涉及多个系统反应,较为突出的是皮肤系统的变态反应.结论 只有了解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重视不良反应的危害性才能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尽可能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利益.
-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比多洛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0.5%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有2例进展为心肌梗死,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葛根素注射液与比索洛尔联合使用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方法.
-
新生儿监护病房中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调查分析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中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7~2008年75例NICU中早产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原因,同时进行环境卫生学等监测.结果 NICU中早产儿医院感染率为6.62%,其中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发生率为53.33%,胎龄≤32周感染率为12.25%,体质量<2 000 g感染率为10.45%,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儿感染率为14.29%.结论 早产儿胎龄小、体质量轻、侵入性操作、空气流通差及手卫生不真正落实等是早产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手卫生制度,做好环境管理, 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减少侵入性操作,是减少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的有效措施.
-
C型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手术入路、固定方法以及疗效.方法 采用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和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C3型15例.结果 所有患者得到4~14个月(平均9.3个月)的随访,根据改良的Cassebaump评分系统评定,主观症状本组中优6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0%.其中经尺骨鹰嘴入路者优3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 双钢板固定肱骨髁间骨折是比较可靠的固定方法,为使肘关节活动得到很好的恢复,我们建议手术入路可选择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观察
目的 观察100例门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盐酸贝那普利控制血压的现状.方法 应用动态血压观察100例(二级甲等医院)门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盐酸贝那普利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70.0%患者血压达标.结论 盐酸贝那普利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理想用药.
-
不同检测系统钾钠氯测定结果的比对与临床可接受性评价
目的 通过对同一检验科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探讨不同检测系统间血清钾、钠、氯测定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为临床实验室认可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EP9-A文件,以美国贝克曼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原装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组成的检测系统为比较方法,其他不同检测系统为实验方法,检测病人新鲜血清钾、钠、氯,用配对t检验和回归统计法分析实验方法(Y)和比较方法(X)测定结果均值处的相对偏差或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范围的1/2为标准,判断不同检测系统的临床可接受性.结果 除检测系统(Y1)和比较系统(X)的钾测定结果,检测系统(Y2)和比较系统(X)的氯测定结果的系统误差或均值处的偏倚临床可接受外,其余结果测定的系统误差临床均不可以接受.结论 当同一实验室同一检测项目存在两个以上的检测系统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判断其临床可接受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46例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6例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活检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及术后病理诊断,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阴道镜下活检与宫颈环形电切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一致者37例,占 80.4%;不一致者9例,占19.6%,其中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上升者3例,占6.5%,下降6例,占13.0%.有1例为原位癌行子宫全切术,1例为早期浸润癌行广泛子宫全切术加盆腔淋巴清扫术.1例出现宫颈萎缩消失,1例宫颈口狭窄,1例宫颈黏膜外翻,无一例感染.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诊治方法.其术后病理诊断是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补充诊断,可避免漏诊宫颈浸润癌.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2例的治疗体会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治疗过程,研究其治疗方法和疗效,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经放化疗治疗均曾取得完全缓解,疗效尚佳.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再次移植因供者问题及经济问题往往不能及时进行,此时放化疗治疗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基础上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因素并加以分析.方法 对79例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A/C)患者按年龄分组,其中﹤60岁青壮年组34例,≥60岁老年组45例,就其病因、治疗、转归和预后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导致青壮年组AKI的主要诱因为药物、高血压未控制、原发病加重.老年组主要诱因为血容量不足、严重感染、肾毒性药物.观察终点59例(74.7%)患者肾功能恢复,无效7例,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死亡13例,青壮年组4例,老年组9例,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组11例.结论 CKD患者易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老年患者基础病多,并发AKI时病情重,预后差,重视A/C发生的高危因素并及早发现,争取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对延缓CKD的进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莫沙比利联合黄芪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莫沙比利联合黄芪治疗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10至2008年10月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服用莫沙比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观察两组的胃排空时间和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1.6%)高于对照组(65.0%)(P<0.05),两组治疗后胃排空时间均有缩短,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好,和黄芪联用,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血清CA153和TSGF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癌抗原153(CA153)和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与乳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关系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检测CA153,化学比色法测定TSGF.结果 乳腺癌患者组织学分型中,CA153在单纯癌中含量高,TSGF则无显著差异;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TSGF水平明显高于早期;两项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比单项检测高.结论 血清CA153、TSGF与乳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关,联合检测血清中的CA153、TSGF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腱鞘巨细胞瘤4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总结我院2002~2008年间共收治的40例腱鞘巨细胞瘤病例资料.结果 40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男女之比为0.86:1.平均年龄41岁.发生于手部37例,足部3例.肿瘤易从周围组织分离,并完整切除.病理特征为主要由单核细胞组成,伴有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慢性炎细胞及含铁血黄素.部分区域可见大小不等的裂隙或玻璃样变.病理检查结果证实均为腱鞘巨细胞瘤.结论 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滑膜细胞或趋向滑膜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是发生在关节和滑囊内或沿腱鞘生长的良性肿瘤.发病以中年多见,女性比男性患病率略高.手术切除是治疗触鞘巨细胞瘤的主要方法.术后必须送病理检查证实,并了解预后情况.
-
Tornwaldt囊肿的低场MRI表现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成像(MRI)Tornwaldt囊肿的影像表现.方法 观察15例Tornwaldt囊肿的MRI信号强度、形状、大小和位置.结果 15例病变在T2WI上均与脑脊液等信号,T1WI上7例病变与肌肉信号相同,8例病变信号低于肌肉.13例病变呈圆形,2例呈椭圆形,病变大径自2~14 mm不等.结论 Tornwaldt囊肿较少见,在常规头部MRI中占0.83%,在低场T1WI上低于或等于肌肉信号,T2WI上等同于脑脊液信号.
-
手指末节离断伤22例再植治疗
目的 回顾性分析手指末节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于手指末节断指再植,尽可能多地吻合血管或吻合一条动脉及一条静脉或吻合一条动脉加拨甲、小切口放血滴肝素处理等方法,恢复断指血循环.结果 本组22例成活18例,部分坏死2例,完全坏死2例,成活率81.8%,成活患指功能及外形接近正常,病人对疗效满意.结论 手指末节再植技术要求高,在充分认识伤情的基础上慎重选择适应证的同时,高质量的血管吻合技术及对血管损伤的有效处理,可以大大提高再植的成活率.
-
梅毒患者246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
目的 调查梅毒患者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246例梅毒患者(观察组)和30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HCV的阳性率分别为16.26%、8.54%,均高于对照组的8.79%、2.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三阳"[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比例 62.50% 高于对照组 2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毒患者HBV、HCV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应加强梅毒患者的肝炎标志物的检测.
-
胸腔镜下镍钛合金环抱器肋骨内固定18例
目的 探讨在胸腔镜下多发肋骨骨折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肋骨内固定的效果.方法 在2006年11月至2009年2月期间收治的18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的多发伤采取急诊胸腔镜探查,处理胸腔脏器损伤,镜下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肋骨内固定,部分同期行骨科手术.结果 电视胸腔镜探查具有微创、探查彻底、并可替代部分传统开胸手术的优点,同时在胸腔镜监视下完成肋骨固定更可靠、安全,直接.9例需手术的锁骨、四肢骨、腰椎骨折均同期处理.结论 多发肋骨骨折积极胸腔镜手术探查并重点肋骨固定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和治疗理念.
-
脑血管病患者抑郁障碍调查
目的 了解脑血管病患者是否存在抑郁障碍及其程度,以便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9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8.89%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年龄<60岁组较≥60岁组抑郁发生率高(P<0.05);抑郁障碍的发生与性别和病情无相关性.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的抑郁发生率偏高,临床医护人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缓解患者的抑郁障碍,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
-
重视血清乙肝标志物少见模式的临床意义
目的 针对乙肝标志物临床检测和结果认读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提醒注意和重视.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血清乙肝标志物定性检测少见模式中所占比例大的两种4.5阳性和单5阳性共313例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进行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用电化学发光(ECL)法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同时进行常规肝功能检测,并对结果加以分析.结果 4.5阳性组ECL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出1.4.5阳性24例,1.2.4.5阳性14例,共占27.74%,HBV-DNA定量阳性12例,占8.76%,肝功能明显异常5例,占3.65%;单5+组ECL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出1.5阳性39例,1.2.5阳性12例,共占28.98%,HBV-DNA定量阳性18例,占10.23%,肝功能明显异常10例,占5.62%.各种检测数据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sAg阴性少见模式中有相当部分病例有传染性和持续肝脏功能损伤,可见ELISA乙肝两对半定性实验中少见模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不可漏掉和误判.
-
局部薄层扫描及MPR重建诊断周围小肺癌
目的 总结30例周围型小肺癌的局部薄层扫描及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经验,探讨减少周围型小肺癌的误诊的方法.方法 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等于3 cm的周围型肺癌30例,比较常规扫描和局部薄层扫描及MPR重建显示的影像表现.结果 分叶征(包括棘突、锯齿征)、毛刺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小泡征等基本征象,局部薄层扫描和MPR重建都能够补充、验证常规扫描技术的不足.结论 建议在胸部单排CT检查时,对发现的肺部孤立结节,常规进行局部薄层扫描及MPR重建.
-
局部注射缩宫素在LeeP刀宫颈电切手术中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缩宫素对减少LeeP刀宫颈电切术中出血量的作用.方法 340例行LeeP刀宫颈电切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70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手术前在宫颈3∶00、9∶00处分别注射缩宫素10 U,观察两组的出血量.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1周内活动出血,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LeeP刀宫颈电切术前宫颈注射缩宫素能减少术中出血,效果显著.
-
地西泮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人机对抗护理中的应用
采用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因为心肺功能相对青壮年更弱,对麻醉药的代谢比较缓慢,往往在神志已经清醒的时候,呼吸肌不足以维持有效的自主呼吸.因此仍需要呼吸机维持,但这时常常出现人机对抗,情绪和心理状态也是产生人机对抗的原因.药物解除人机对抗是常用的方式之一.常用的药物有麻醉剂、肌松剂,镇静剂,催眠剂等.关于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静注对手术后病人呼吸和镇静的影响的研究,证明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强于芬太尼,而呼吸抑制效应较芬太尼为弱[1].对于地西泮静注解除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目前尚未见报道.
-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效果比较
无痛人工流产已成为常见的手术之一,目前无痛人工流产常采用七氟醚吸入、丙泊酚静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静注麻醉.丙泊酚因注射痛发生率高,本身镇痛作用差,术中常发生肢体扭动而影响手术操作[1],目前很少单独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本研究对这几种麻醉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乳腺X线摄片在乳腺癌普查中的应用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乳腺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也多种多样,有红外线、钼靶X线摄影、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及核素显像等.但就目前而言,乳腺X线摄影仍是乳腺影像诊断方法中的金标准,它不仅具有全面的准确性、操作比较简单和低费用等优点[1].也是探及乳腺癌敏感的方法,可以发现临床不能触及的乳腺肿块[2].为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良好的预后提供了保证.
-
盆腔内插管联合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盆腔炎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 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在院应用盆腔内插管治疗+中药保留灌肠辅以完善的护理.结果 100例患者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盆腔内插管治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效果肯定,辅以完善的护理,盆腔炎治愈的成功率高.
-
血液透析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特点及护理对策
随着各种肾功能不全肾脏病人日渐增多、以及人们对血液透析认识与应用水平的提高,目前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例呈上升趋势,而临床上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较为多见[1].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液透析病人中时常并发其它病症,为此本文回顾性分析在2003~2008年期间,在我院由于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血液透析病人并发其它病症,以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
晚期乳腺癌5例口服卡培他滨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卡培他滨是新一代口服氟脲嘧啶类药物,在小肠吸收以后,选择性作用于高表达胸腺嘧啶磷酸化酶的肿瘤部位,具有高效、低毒、方便服用等优点,成为蒽环类和紫杉醇类耐药后晚期乳腺癌有效化疗药物之一,但手足综合征是其主要的常见不良反应.我科2007年12月到2008年12月收治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口服卡培他滨后出现手足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
目的 探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90例DKA患者在应用小剂量胰岛素后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DKA患者中,抢救成功83例,2例自动出院,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为92.2%.结论 早期、足量的应用胰岛素治疗DKA疗效显著,并配合相应的护理与自我保健措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同种血管深低温保存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心血管外科的发展,很多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需应用同种异体血管,深低温保存技术是血管保存的有效方法,本文就目前深低温保存同种血管的现状做一综述.
-
哮喘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哮喘的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增加.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1].国际上对哮喘的认识不断发展,我国在哮喘病的诊断、防治、科研及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上述各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在我们基层医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将问题总结报道如下.
-
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与临床应用进展
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生物中药复方制剂.有止眩晕、补气血、通血脉、舒筋活血等作用.药理研究表明:其可降低血小板聚集及血液黏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神经系统耐缺氧能力,对缺血脑组织有保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病、脑血栓、脑动脉硬化引起的头晕、头胀、头痛、目眩、肢体麻木、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偏瘫等病症[1].
-
肾病综合征并发肺血栓栓塞的早期诊断
血栓栓塞是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的并发症之一,多为下肢血栓栓塞及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其中PTE为主要威胁病人生命的急重症.但长久以来,普遍认为PTE为少见病,临床误诊及漏诊率可达80%以上[1].因此,提高对肾病综合征并发肺血栓栓塞的警惕性,早期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疾病的预后.
-
术前急性血液稀释的研究进展
输血是保证手术病人安全度过围术期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异体输血又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主要有:①免疫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可增加手术后恶性肿瘤的复发率[1]和创伤后的感染并发症;②各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其中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备受人们关注;③输血反应:为常见的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的发生率虽然较低,但常可引起严重的后果.
-
如何带教7年制医学生进行胸外科见习
近年来医学院校增收了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7年制医学生,其培养目标是:掌握以临床医学为主的多学科医学知识,具有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有较强的临床医学实践技能和一定的医学科研训练,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医疗以及教学、科研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达到硕士水平的临床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是未来的医学精英[1].胸外科见习是他们进入临床学习的一部分,如何快速引导他们进入胸外科临床学习,下面结合胸腔闭式引流术见习来谈一下我们的体会.
-
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
病理学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桥梁"学科,有着极强的实践性.病理实验教学是医学生实现该门课程实践的重要阵地而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技术介入病理实验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文章重点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
中外医学博士培养模式比较
文章分析了不同国家医学博士培养的模式,指出不同培养模式的特点,并与我国医学博士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对改革我国医学博士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
-
医学德育课多种教学方法的探讨
医学德育课需要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文章介绍了开放式教学法、场景模拟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电影教学法,从概念、特点、注意事项几个方面阐述了这些教学方法在医学德育课中的应用.结合实践经验可以看出,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在医学德育课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9%,对照组为70.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及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后观察组在CO、CI、EF及SF-36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
桂枝汤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桂枝汤治疗复发性口疮的疗效和意义.方法 通过用桂枝汤治疗78例复发性口疮患者,统计疗效,根据尼莫地平法进行评价.结果 78例复发性口疮患者症状和体征的积分减少77.7%,疗效为显效,总有效率达92.8%.结论 治疗有效表明复发性口疮的病理机制是肾阳虚衰,虚火上炎,治疗要以温阳扶正方法为主、表里同治.
-
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合并卵黄囊瘤1例的护理
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约30%~60%发生生殖细胞肿瘤,是性发育异常中易发生肿瘤病的病种[1],且卵黄囊瘤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卵黄囊瘤患者就医时50%~80%已有卵巢外肿瘤转移,多发生于年轻患者,肿瘤教大,瘤细胞产生甲胎蛋白(AFP)生长快,预后差,若对此类病人采用手术加联合化疗,存活率显著上升达75.0%~78.6%[1].为总结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合并卵黄囊瘤的护理,现将我科于2008年10月22日收治的1例因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合并卵黄囊瘤的病人,经手术和护理有所好转的护理经验汇报如下.
-
综合性医院急诊模式的探讨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和性医学边缘学科,是研究和处理各类疾病急性发病阶段的病因、病理和抢救治疗的专业.随着急诊医学的迅猛发展,急诊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单纯的急诊科到现在庞大的急诊服务医疗体系、急诊范围也从院内扩展到院外,参与急救的人也从专业人士到非专业人士,因此要加强全民急救知识的宣传、培训基本技能,使一些急救病人能在短时间得到完善的救护.
-
2008年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新入学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我校的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级全体新生进行肝功能及乙肝两对半测定.结果 本校2008级新生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感染率为5.5%,低于社会人群的感染率,但男女之间有差异,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感染率;HBV感染模式均以小三阳[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和大三阳[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HBcAb)居多,HBsAg阳性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者大多存在于小三阳的人群中.结论 为了很好地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加强乙肝疫苗注射,对大中小学生从入学开始进行加强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
手足口病218例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08年4~9月诊治的218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探讨防治策略.方法 整群抽取2008年4~9月在咸宁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门诊和住院诊治的全部手足口病病例共218例,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18例患者的年龄在5个月至14岁间,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共160例(占73.4%);5~7月份是发病高峰季节;有明显的托幼机构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占85.8%)、手-足-口-肛周发疹(100.0%),重症倾向患儿可出现神经系统、肺、心、肝等病变而危及生命.结论 咸宁市2008年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符合手足口病流行的一般规律,也与全国的流行情况同步.患儿临床表现普遍比往年重,并发症多,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值得重视;而只要早诊断、早治疗,作好分类管理,尤其是加强对有重症倾向患儿的筛查处理,预后一般良好.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04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