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腰椎间盘突出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变的自然过程

    作者:赵伟;王子敬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突出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5在中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将75只健康杂种犬(雌雄不限,体质量9~12k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假突出组(n=31)和椎间盘突出组(n=40).通过切除左侧L7椎板上部分和L6椎板下部分来暴露脊髓.假突出组L7神经根被轻柔的缩回;椎间盘突出组在回缩期间注入生理盐水造成椎间盘突出及髓核物质漏入椎管内.假突出组和椎间盘突出组按观察时间分别分为3,7 d,1个月,2个月组.正常对照组仅作神经生理学评价,提供神经根传导速度的基线数据.神经传导速度评估采用L6~L7神经根刺激后刺激电压2~4 V,持续时间1 ms)描记同侧腓肠肌动作电位的方法.比较各组实验动物不同时间点的神经传导速度.结果:75只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椎间盘突出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在椎间盘突出后3d40±9)ms]开始下降,至7 d[(18±11)ms]时下降达大值,明显低于假突出组3d[(50±14)ms]、7d[(30±8)ms]和正常对照组3 d[(68±11)ms]、7 d[(68±10)ms]的神经传导速度(t=2.33~8.91,P<0.001~0.01);椎间盘突出组1个月后神经传导速度[(65±10)ms]与假突出组[(68±9)ms]只有很小的差别(t=0.53,P>0.05);2个月后椎间盘突出组[(70±9)ms]和假突出组[(70±11)ms]的神经传导速度基本相同(t=0.00,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69±10)ms]的神经生理学记录基线值差异无显著性(t=0.20,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引起的神经根损伤性改变1周内表现敏感,2个月内可能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

  • 应用异体许旺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复合体的体外实验

    作者:张文捷;周跃;王建忠;王敏

    目的:应用异体许旺细胞结合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管及细胞外基质凝胶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复合体,并观察移植许旺细胞的分布及存活情况.方法:实验于2003-03/06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以组织工程人工神经复合体坐骨神经缺损桥接动物模型,应用Hoechst33342荧光预标记技术观察移植许旺细胞的分布及存活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异体移植的许旺细胞呈较均匀的散在分布,其存活时间可达4周左右.结论:实验条件下,异体许旺细胞移植在缺乏免疫抑制治疗的情况下可在受体组织中存活一定时间,这一结果为下步实验应用异体许旺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复合体治疗神经缺损并可能发挥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 联合检测p53及p27和bcl-2对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及其实施干预的价值

    作者:支学军;薛军;邢立强;薄爱华;张晓丽

    背景:肺癌患者因抑郁、肺功能降低、自觉体力下降、疲乏、精力不济等影响生活质量;如出现并发症或晚期恶病质将影响患者生存期.目的:研究p53,p27,bcl-2三种基因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设计:以病理标本为研究对象的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呼吸科和一所大学中心实验室.对象:1997-06/2002-12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76例,均为原发性肺癌,且未接受任何治疗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三种基因蛋白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p53,p27,bcl-2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76例标本中28例(37%,28/76)p53过度表达,34例(45%,34/76)p27过度表达,37例bcl-2过度表达(49%,37/76),7例患者p53,p27,bcl-2均过度表达.P53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bcl-2和p27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且高、低分化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是三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与肺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p53,p27和bcl-2基因过度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土槿甲酸对鼠肉瘤18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冶;赵维诚;车光升;董瑶;刘黎明

    目的:探讨土槿甲酸对鼠肉瘤180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方法:实验在辽宁省肿瘤医院附属肿瘤研究所完成.用不同浓度的土槿甲酸加入体外培养的鼠肉瘤180细胞中,观察加药后细胞在生长过程中数量及其形态的变化;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土槿甲酸的细胞毒作用;用Hoechst33342和碘化丙啶双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药物浓度为0,10,1,0.1 μmol/L时,经土槿甲酸处理24 h后,鼠肉瘤180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19.8%,49.9%,30.7%;经土槿甲酸处理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75.2%,59.6%,39.8%;经土槿甲酸处理72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9%,69.8%,50.3%,41.4%.土槿甲酸明显抑制鼠肉瘤180细胞生长,以10 μmol/L的抑制作用为强.结论:土槿甲酸能有效抑制鼠肉瘤180细胞的增殖.细胞凋亡率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 小鼠皮肤创伤修复中3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对损伤时间的评估

    作者:王慧君;李学锋;刘明

    背景:创伤修复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受修复因子调控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其中细胞因子在创伤修复中的活跃表达,已成为推断损伤时间的新的参考参数,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分布与损伤时间的关系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目的:了解细胞因子在小鼠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分布与损伤时间的关系.设计:以实验动物为对象,随机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第一军医大学病理教研室暨全军分子肿瘤重点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3-07/09在全军分子肿瘤重点实验室完成.清洁级昆明鼠65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28 g.干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生前不同造创时间分为12组(伤后15,30 rmin,1,3,6,12,24,48,72,96 h,1,2周),每组5只动物.5只未造创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损伤时间皮肤炎性细胞、修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免疫组化染色的强度及分布.结果:VEGF在表皮及皮脂腺呈持续性阳性表达,TGF-β1、bFGF于伤后3 h在表皮表达增强,并分别持续至伤后12 h和48 h.三种细胞因子在炎性细胞和修复细胞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相似,伤后6 h主要在部分中性粒细胞表达,12 h后则主要在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阳性细胞数量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增多,于伤后96 h达峰值,伤后1周和2周仍见少量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表达阳性.结论:TGF-β1,bFGF在小鼠皮肤表皮的表达强度和损伤时间有关,VEGF,TGF-β1,bFGF在炎性细胞和修复细胞的表达在量上和细胞分布上均和损伤时间有关.

  • 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可行性

    作者:许卫红;林建华;吴朝阳;王长升

    背景:迄今为止临床上对较大范围骨缺损的修复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兔桡骨远端骨缺损的可行性.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自身对照设计的探索性研究.单位:一所医科大学医院骨科.对象:实验于2002-10/2003-04在福建省医科所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2只,雌雄各半,体质量3.1~3.4 kg.方法:取兔髂骨骨髓,体外分离培养扩增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生物材料混合后植入体内修复兔桡骨远端骨缺损,应用X射线片、大体标本、组织切片观察修复效果.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①大体标本及X射线片.②组织学观察.次要结局:骨髓基质干细胞分离与培养.结果:移植后12周,X射线片显示高密度新骨形成,大体标本上见白色皮质骨充满骨缺损处,组织切片显示骨缺损修复处骨小梁丰富,骨髓腔形成.结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是修复兔桡骨远端骨缺损的理想方法.

  • 使用人骨钙素启动子实现在体研究成骨细胞特定基因的功能

    作者:李立文;胡蕴玉;舒茂国

    目的:使用骨钙素启动子构建骨组织特异性小发卡状RNA表达载体.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9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骨科研究所和全军整形外科中心完成.以HEK293细胞基因组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人骨钙素启动子.将骨钙素启动子、针对虫荧光素酶的小发卡状RNA编码序列和多腺苷酸信号依次克隆至pGL3-control载体的相应酶切位点,经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后命名为pGL3-OCP-shLuc.将pGL3-OCP-shLuc与pGL3-control分别共转染人胚胎肾细胞HEK293和人骨肉瘤细胞MG-63,48 h后测定虫荧光素酶活性,计算相对活性.结果:使用特异性引物成功扩增出长度为830 bp的人骨钙素启动子聚合酶链反应产物.DNA测序结果证实pGL3-OCP-shLuc中的小发卡状RNA表达框与设计完全一致.pGL3-OCP-shLuc与pGL3-control共转染HEK293细胞后,虫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而共转染MG-63细胞后虫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显著降低,剔出效率约为69.8%.结论:成功使用人骨钙素启动子构建了小发卡状RNA表达载体,并实现了骨组织特异性RNA干扰,为将RNA干扰技术引入骨肉瘤基因治疗领域奠定了基础.

  • 创面修复与去神经支配大鼠皮肤创面上皮神经激肽1受体细胞的表达

    作者:韩岩;张辉;卢丙仑;杨力;夏文森;艾玉峰

    目的:研究创面愈合过程中神经激肽1受体在创面周边新生上皮细胞的表达及与创面愈合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1/04在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教研室完成.20只新生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10只.去感觉神经支配组皮下注射辣椒素破坏皮肤感觉神经纤维,制成失感觉神经模型,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均在臀部制作圆形皮肤缺损,并各从中单纯随机抽样选5只分别在一定时间点沿创面周缘及底部取材,进行神经激肽1受体的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时空分布规律;另外5只在相应时间点测量残留创面面积,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正常大鼠与皮肤去感觉神经大鼠在创面愈合中创面周边新生上皮细胞均有神经激肽1受体表达;损伤后神经激肽1受体表达阳性的上皮细胞增多,胞体增大,呈增殖旺盛表现;神经激肽1受体在去感觉神经大鼠上皮细胞的表达较正常对照高;去感觉神经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创面愈合速度较慢.结论:大鼠皮肤神经激肽1受体表达与创面愈合之间关系密切,由感觉神经末梢所释放的P物质等神经肽类递质可能是调节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因素.

  • 大肠癌患者年龄及性别与肿瘤细胞存活率的相关性

    作者:魏寿江;王崇树;赵国刚;侯华芳

    背景: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已成为大肠癌患者的重要辅助治疗方法,然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其差异是否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有关?目的: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探讨根据肿瘤细胞存活率对药物在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性别之间大肠癌患者中的作用有否差异.设计:以病理标本为研究对象的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对象:以2001-01/2003-0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69例大肠癌患者的癌肿标本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患者男97例,女72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未使用抗癌药物.方法:用体外肿瘤药敏试验四唑盐比色法对169例新鲜人大肠癌标本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分析在患者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主要观察指标:肿瘤细胞经各种抗癌药物作用72 h后的吸光度值.结果:大肠癌患者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性别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个体差异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关,针对大肠癌不同个体筛选敏感药物可不考虑年龄及性别因素.

  • 肺腺癌细胞增殖分化及抗凋亡作用与STAT3的调控效应

    作者:王鸿程;李艳萍;李万成;陈洁

    目的:探明STAT3在肺腺癌细胞中增殖分化、抗凋亡作用与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2003-09/2004-01在第三军医大学,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A549形成耐药细胞系,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迹法联合检测A549及耐药株中STAT3,肺耐药蛋白,多药耐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诱导了A549/CARP耐药细胞株.免疫组化:A549组,A549/CARP组STAT3阳性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46.53±23.41和166.73±43.06,t=1.519,P>0.05);肺耐药蛋白(119.93±42.10和172.67±44.89,t=3.350)和多药耐药蛋白(112.40±35.07和151.73±33.92,t=3.747)阳性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STAT3,肺耐药蛋白,多药耐药蛋白之间表达均无相关性意义(P>0.05).蛋白印迹:A549组,A549/CARP组均存在STAT3蛋白的表达,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TAT3,肺耐药蛋白,多药耐药蛋白之间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STAT3参与了肺腺癌的增殖分化和抗凋亡作用,并未参与介导肺腺癌的耐药;肺耐药蛋白和多药耐药蛋白均参与了诱导肺腺癌的耐药,但二者之间无相关性;肺耐药蛋白和多药耐药蛋白介导的耐药机制与STAT3信号传导途径无关;可通过破坏STAT3信号传导来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为肺癌的治疗提供以STAT3为靶向的基因治疗.

  • 中国人群ABO血型系统基因分型研究与应用

    作者:喻琼;吴国光;梁延连;苏宇清

    背景:ABO血型是输血医学中重要的血型系统,血型血清学定型技术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ABO血型中的鉴定中,但是血清学试验存在局限性,而基因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血清学试验的缺点.目的:研究中国人群ABO基因多态性,并将基因分型技术用于解决临床输注中血型血清学难题.设计:随机选取样品,与常规血型血清学结果相比较,分析基因型结果.单位:一所市级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对象:选择2002-03/2002-12在深圳市血液中心参加捐血的无血缘关系的中国汉族无偿献血者个体26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0人,女150人,年龄18~50岁.1例血清学技术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来自本血液中心并调查其家系,6例血清学疑为A2型的标本来自第二人民医院等4个本市医院输血科.方法:快速盐析法提取外周血中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基因方法对ABO血型定型,并且在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凝集抑制等血清学试验基础上,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扩增ABO血型的等位基因.主要观察指标:260人份样品ABO血型系统的基因型及疑难血型样品的血清型与基因型.结果:在中国汉族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的随机群体(260人)中,检出O1,B,A1O1(A467C)和A1O2/1O3(A467T)4种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582 7,0.184 6,0.009 6,0.223 1.在疑难血型鉴定中6份血清学定为A2的标本中,只有2例基因分型确定为A2O1O1,其余均为A1O2/A1O3O1型,在一家系疑难血型鉴定中,兄弟3人均为类孟买型,ABO基因分型分别为A1O2B,A1O2B,A1O2O1.结论:ABO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基因分型是一种方便、快速、可靠的技术,可以弥补血型血清学鉴定方法的不足.

  • 消旋聚乳酸输尿管支架管体外降解:时间及结构变化

    作者:王炜;刘钰;徐缓;姜勇;杨宇如;李虹

    目的:观察以单分子乳酸为原料合成的消旋聚乳酸输尿管支架管的体外降解变化,是否符合人体输尿管损伤修复时管架体内存留4~6周后降解的时间要求.方法:实验于2002-02/12在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成.以单分子乳酸在180℃、压力为0.67 kPa的环境中以三氧化二锑为催化剂合成消旋丙交酯,再将消旋丙交酯及引发剂经开环聚合途径合成消旋聚乳酸并制成输尿管支架管,将支架管置于磷酸盐缓冲液中观察其大体形态变化,在电镜下观察支架管材料结构的降解变化.观察材料降解后产物的特征.结果:①消旋聚乳酸支架管降解前分子量为68 900.支架管外径约3.0~4.0 mm,内径2.0~3.0 mm.②支架管在降解过程中,逐渐变为空泡状结构,6周时柔韧性逐渐降低、脆性逐渐增加,至8周时支架管形态消失,逐步降解为细小的团状物.③在电镜下,支架管表面的孔隙逐渐增多增大,支架管材料不断被浸析、降解.结论:消旋聚乳酸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降解时间及其产物符合输尿管组织修复的需要,可能是较为理想的输尿管支架管组织修复的高分子材料之一.

  •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修复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

    作者:李金清;陈绍宗;李学拥;许龙顺;李望舟;李跃军

    目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一种创面治疗新技术,观察不同负压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后创面愈合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4/05在唐都医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用电雷管在10只15~20 kg的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40个爆炸伤创面,按随机数分为5组:对照组、-10 kPa治疗组、-15 kPa治疗组、-20 Pa治疗组和-25 kPa治疗组.各组创面伤后前3 d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创面感染.伤后第3天,对照组常规换药,各治疗组分别用相应负压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创面面积、创面深度,并取创面中心的活组织进行细菌计数.结果:对照组,-10,-15,-20,-25 kPa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32.8±1.6),(27.1±1.5),(25.8±1.0),(26.4±1.1),(27.8±1.4)d,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前创面面积为(10.76±0.42)cm2,治疗3 d后扩大至(13.30±0.43)cm2,随后面积逐渐缩小;各治疗组从治疗后第1天(伤后第4天)起创面面积维持不变或略缩小,其后创面面积逐渐缩小.对照组创面在伤后3~6 d,创面深度由(1.65±0.25)cm加深至(2.43±0.25)cm,治疗后19 d,肉芽组织长满伤口.各治疗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深度就开始变浅;-15 kPa治疗组伤后第9天肉芽组织已长平伤口,其他治疗组肉芽组织于第14天内填满伤口.治疗前各组创面中的细菌数高达3×107 CFU/g,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第3天,各治疗组细菌数迅速下降到1×105 CFU/g,治疗后第6天降至1×104 CFU/g.对照组创面内的细菌数下降缓慢,在治疗后第9天才降至(19.54±3.67)×105 CFU/g;治疗后第19天仍高达(3.26±0.83)×105CFU/g.治疗后各时间点各组创面的创面面积、深度和细菌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25~-10 kPa压力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均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创面组织中的细菌数,以-15 kPa佳.

  • 项韧带硬结与颈椎病的关系

    作者:赵凯;祁信立;杨庆国;陈庆

    目的:探讨项韧带硬结发生原因,分析其与颈椎病的发病关系.方法:资料收集1990-01/2000-1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运动医学科门诊或住院的颈椎病患者180例,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同期两个班级学生和安徽省合肥市一中学两个班级学生共249人为正常者.通过对颈椎病患者和正常者项韧带触诊检查、颈椎X射线片、超声显影及病理检验进行结果对照分析.结果:项韧带硬结多在应力集中的C5-7平面出现,患者组90.41%,正常组83.6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049,P>0.05).项韧带硬结检出率患者组81.11%,正常组56.6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1.78,P<0.01).患者组146例有项韧带硬结患者颈椎X射线阳性率100%,正常组项韧带硬结30人中颈椎X射线显示功能变化23人,阳性率71.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3.60,P<0.01).结论:项韧带硬结与颈椎劳损和退行性变有关,可作为颈椎病的早期征象,对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有应用价值.

  • 99Tcm-血管抑素在荷乳腺癌小鼠体内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效应

    作者:张金赫;尹吉林;徐海峰

    目的:血管生成是肿瘤新陈代谢过程的必要部分,血管抑素是一种强力的血管生成抑制剂,用99Tcm标记血管抑素,探讨将其用于评价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2-10/2004-10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核医学科实验室完成.无菌操作下用氯化亚锡还原法进行血管抑素的99Tcm标记,对其产物进行标记率及放化纯测定;对荷乳腺癌EMT6瘤株的Balb/c小鼠,用不同剂量的未标记血管抑素对肿瘤局部注射,然后对小鼠尾静脉注射9Tcm-血管抑素,6 h后进行平面显像,用计算机勾划感兴趣区,计算瘤/非瘤(T/NT)比值,观察显像情况与不同剂量血管抑素处理的关系.结果:99Tcm-血管抑素可使荷乳腺癌EMT6瘤株的Balb/c小鼠体内肿瘤清晰显像;经不同剂量未标记血管抑素预处理的小鼠,其T/NT比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11.178,P=0.000,v=19),图像的T/NT比值与血管抑素的用量在统计学上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r=-0.920,P=0.080).结论:99Tcm-血管抑素在荷瘤小鼠体内可浓聚于肿瘤,肿瘤对显像剂的摄取与肿瘤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应用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99Tcm-血管抑素有可能在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评价中发挥作用,为应用于肿瘤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评估奠定理论基础,为肿瘤的一级康复预防提供理论数据.

  • 高速胸部撞击伤家兔中性粒细胞凋亡与肺损伤

    作者:张金洲;刘维永;易定华;王文

    目的:观察兔胸部高速撞击伤后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发生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样品采集与处理于2003-05/2004-12,分别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外科实验室和胸部战创伤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验室完成.实验选用健康国内本土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实验组25只.实验组动物应用呼吸心跳同步触发撞击机致伤右侧胸壁,压缩幅度20%,撞击质量5.7kg,撞击面积3.14 cm2,弹丸速度(20.29±0.03)m/s.对照组不做撞击伤,其余处理同实验组.实验组于伤后4,12,24,48和72 h分别处死动物5只(伤后4,12,24,48,72 h组),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应用膜连蛋白V-异硫氰基荧光素及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应用考马氏亮兰法、比色法测定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测定肺干湿重比值.结果:①伤后4,12,24,48,72 h实验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凋亡的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63.1±7.6)%,(62.5±9.5)%,(64.2±7.1)%,(63.6±7.7)%,(61.5±8.5)%;(82.3±12.6)%,t=2.80~3.06,P<0.05].②伤后4,12,24,48,72 h实验组肺干湿重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0.32±0.10,0.29±0.03,0.26±0.05,0.25±0.01,0.21±0.03;0.48±0.07,t=2.90~7.94,P<0.05~0.01);伤后12,24,48,72 h实验组肺通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1.1±0.3,1.4±0.2,1.5±0.4,1.7±0.6;0.6±0.2,t=3.13~6.35,P<0.05~0 01).结论:中性粒细胞凋亡抑制存在于创伤后肺损伤逐渐加重的过程中.

  • 坐骨神经高速弹丸震荡伤后腰段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

    作者:尹志勇;周萍;黄宏

    背景:高速弹丸致伤坐骨神经后,其远隔部位的腰段脊髓会发生何种组织损伤效应?目的:研究坐骨神经高速弹丸震荡伤后腰段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野战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1-05/2002-12在野战外科研究所靶道实验室完成.选择SPF日本大耳白兔65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3.0kg,由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动物医学实验中心提供.按随机数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火器伤组30只、切割伤组30只,火器伤组和切割伤组观察时相点为伤后1,3 d,1,2,4,12周,每时相点5只动物.方法:火器伤组致伤弹丸为0.38 g钢珠,装药量0.65 g,致伤靶点为兔右后肢外侧坐骨神经体表投影线中点,切割伤组在同一水平切断右坐骨神经.主要结局观察:光电镜下观察伤后1,3 d,1,2,4,12周时腰段脊髓的病理改变.结果:火器伤组可见腰段脊髓有小出血灶、神经元水肿、空泡样变、运动神经元数量减少等变化,切割伤组则未见这些病理改变.结论:火器伤组腰段脊髓损伤较切割伤组重,运动神经元存活数量显著减少.

  • 创伤修复与创伤性休克大鼠肝脏内皮素-1基因表达的变化

    作者:童宗焰;黄宗海;厉周;孙英刚;林洪武;孙高斌

    目的:研究内皮素-1基因在创伤性休克大鼠肝脏中表达的变化,探讨创伤修复中降低重要组织器官功能致残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3/09在第一军医大学全军病理生理学实验室完成.采用下肢创伤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选用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为内参照,分别检测创伤前,休克30,90min和复苏后1,3,5 h各组内皮素mRNA表达情况.结果:创伤前大鼠肝脏组织内皮素mRNA有少量表达,创伤后各组内皮素mRNA的表达产物显著增加(P<0.05),复苏后各组仍呈高水平表达(与休克末比P>0.05).结论:内皮素-1参与了创伤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效抑制其异常表达可能对创伤性休克致残的康复有意义.

  • 大鼠杏仁皮质核内γ-氨基丁酸与一氧化氮共存神经元分布及对痛觉信息传递的调控

    作者:倪晶晶;凌树才;朱晞

    背景:大鼠杏仁复合体分布有较多的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阳性神经元,γ-氨基丁酸也是广泛地存在于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与一氧化氮合酶是否在大鼠杏仁复合体内共存目前尚不清楚.目的: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相结合的方法,观察杏仁皮质核内是否存在γ-氨基丁酸与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共存的神经元.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验证性对照研究.单位:两所大学的解剖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4-05/06在浙江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选择SD大鼠6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0~300 g.干预:制备大鼠脑组织冠状连续冰冻切片,取4套切片分别用作尼氏染色、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和γ-氨基丁酸免疫组化双重染色以及检查抗体特异性的对照实验.计数杏仁皮质核核团内γ-氨基丁酸标记神经元数目、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阳性神经元数目以及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y-氨基丁酸双标神经元的数目,计算出双标阳性神经元数占单标阳性神经元数的百分比.内氏染色用作核团定位.主要观察指标: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和γ-氨基丁酸双标和单标神经元分布情况.结果:显示γ-氨基丁酸阳性神经元多散在分布于杏仁皮质后内侧核、杏仁皮质后外侧核,以小型为主,中型较少,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阳性神经元多散在分布于杏仁皮质后内侧核、杏仁皮质后外侧核,杏仁皮质前核以中、小型神经元为主,双标神经元(γ-氨基丁酸/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均阳性)多散在分布于杏仁皮质后外侧核,以中、小型神经元为主.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和γ-氨基丁酸双标神经元与单标神经元的比例分别24.5%(γ-氨基丁酸),46.7%(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结论:大鼠杏仁皮质核内有γ-氨基丁酸与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共存的神经元,提示一氧化氮对杏仁皮质核内的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可能有调控作用.

  • 中国汉族人与美国高加索人乳腺癌患者线粒体基因细胞突变的比较

    作者:谭端军;刘玲玲;徐斌;赵玉生;Lee-Jun C Wong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种族乳腺癌患者线粒体DNA体细胞性突变的差异.方法:利用时相温度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对2000/2003所保存的肿瘤样本中,随机抽取的54例中国汉族人和19例美国高加索人乳腺癌患者乳腺组织和距肿瘤边缘5 cm以上的正常乳腺组织进行前瞻性突变分析研究.采用32对重叠引物扩增了来自所有患者的肿瘤组织和配对正常组织的线粒体全长基因,对肿瘤和正常组织中不同的电泳条带类型的DNA片段进行测序以辩明其突变类型.结果:747%(14/19)高加索人乳腺癌具有体细胞性线粒体基因突变,汉族人中乳腺癌体细胞性突变的发生率仅37%(24/54),但后者未记录于MitoMap数据库的新突变数明显多于前者.两组均以D环区突变密度高,汉族人rRNA区突变密度高于高加索人,而D环区则较之为低(x2=9.27,P=0.026).结论:中国汉族人与美国高加索人乳腺癌患者线粒体基因体细胞性突变频率、各基因区域的突变分布和突变密度具有一定的差异.在中国汉族人群乳腺癌患者出现较多的未记录于MitoMap数据库的新突变,显示出汉族人具有与高加索人不同的线粒体基因体细胞性突变特征.本研究为肿瘤预防性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及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陈飞;李康华;吕国华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成因子在不同类型的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以期探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2-12/2003-05手术中所获得的椎间盘组织标本54例,其中41例来源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取得的椎间盘组织(包含型17例,非包含型24例),13例来源于脊柱侧凸前路手术及腰椎骨折前路手术所获得的椎间盘组织.将这些椎间盘组织作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检测,并作对照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椎间盘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为阴性,突出椎间盘组织中包含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为47%(8/17),非包含型为83%(20/24),包含型及非包含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包含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低于非包含型(P<0.05).非包含型中病程在1年以上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率明显低于病程在1年之内者(P<0.05).结论:突出椎间盘组织可以诱导产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且与突出类型、病程相关,提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腰椎间盘组织退变、自发性吸收中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脑肿瘤二级康复预防:阳离子脂质体介导HSV-TK/ACV系统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作者:苏君;于雁;张学新;肖宏;杨海城

    背景:基因治疗是国内外对于脑胶质瘤生物学治疗的研究热点.目的:应用已克隆并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R3-TK,探讨HSV-TK/ACV系统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抑制生长和杀伤作用研究.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神经外科、肿瘤内科.对象:实验于2004-01/04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所用的真核表达载体pCR3-TK由作者构建,TJ905细胞株由天津神经病学研究所浦佩玉教授惠赠.选择未转染和转染空载体的细胞作为对照组.方法: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pCR3-Uni及含HSV-TK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R3-TK转染至人脑胶质瘤细胞株TJ905中,筛选出阳性克隆,阳性细胞克隆给予ACV(50 mg/L),72 h后,收集玻片,进行AgNOR染色.主要观察指标:对未转染和转染不同载体的TJ905细胞ACV作用后银染颗粒进行记数.结果:转染HSV-TK基因的细胞,在给予ACV后,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转染pCR3-Uni和pCR3-TK细胞克隆的AgNOR颗粒数分别为14.33和6.67(P<0.01).结论:AgNOR计数是一种操作简便、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方法,为研究HSV-TK/ACV系统的抗肿瘤机制提供帮助.

  • 基因治疗成骨肉瘤的探索:人成骨肉瘤细胞CD147基因编码区克隆和反义RNA表达质粒构建

    作者:李存孝;杨彤涛;范清宇;文艳华;刘云燕

    目的:构建CD147反义RNA表达质粒载体,探索治疗骨肉瘤侵袭和转移的新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05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肿瘤研究所实施,以人成骨肉瘤细胞系MG63的mRNA为模板,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得到人CD147的编码区cDNA,用DNA重组技术将人CD147编码区基因反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构建成CD147反义RNA表达质粒PcDNAasCD147.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人成骨肉瘤细胞系MG63,经G418筛选后获得的克隆进行鉴定. 结果:CD147反义RNA表达质粒载体PcDNAasCD147经限制性酶切及部分序列分析证明基因插入正确.免疫组化SP法染色证实:转染细胞MG63/PcDNAasCD147,与亲本细胞相比,CD147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成功地从人成骨肉瘤细胞中克隆出CD147编码区基因,构建了CD147反义RNA表达质粒载体PcDNAas CD147,此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D147蛋白分子的生物学功能以及为成骨肉瘤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 地氟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神经元及细胞骨架的可能性保护作用

    作者:罗芳;侯丽贤;高勇;王恩真

    背景:目前,形态学上地氟烷脑保护作用的证据尚不充足,机制还不清楚.目的:探讨地氟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对凋亡和应激反应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麻醉科和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3-02/2004-02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完成.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7只,随机分为缺血组7只、地氟烷组7只和假手术对照组3只.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地氟烷组再灌注开始后立即吸入地氟烷1 h.缺血组和地氟烷组每组取3只大鼠于再灌注1 h(假手术组于手术后1 h)取脑,利用电镜技术观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缺血组和地氟烷组其余4只大鼠,利用基因芯片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凋亡和应激反应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皮质超微结构变化.②基因芯片检测凋亡和应激反应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与缺血组比较,地氟烷组神经元固缩少,神经元的细胞器和微管结构基本正常.与缺血组比较,地氟烷组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下调.结论:地氟烷对神经元、细胞骨架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下调有关.

  • 喉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子的Logistic多元分析

    作者:王振霖;邓焕珍;王小红;徐平;李鹏;李源;孙亚男

    背景:喉癌可导致患者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喉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后,用一般的手术治疗及生物学治疗往往难以有效,研究喉癌转移的相关因素,寻找能够准确判断喉癌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以及能够抑制喉癌浸润转移的生物制剂,成为喉癌研究的关键.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CD44v6,PCNA,nm2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53,Cath-D和E-cadherin与喉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为喉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指导.设计:以病理标本为研究对象的试验研究.对象:原发喉癌的标本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耳鼻喉科2002-02/2003-11住院手术的患者,免疫组化试验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完成.干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喉癌标本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CD44v6,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ath-D,E-cadherin,p53和nm23等的表达.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对9项与喉癌淋巴结转移有关的指标进行筛选.主要观察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CD44v6,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ath-D,E-cadherin,p53和nm23在喉癌中的表达.结果:喉癌中MMP-9表达阳性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机率高(Wald=10.3501,P<0.05);nm23和E-cadherin表达阴性或低表达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机率高(Wald=6.1896和6.8632,P均<0.05).结论:喉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E-cadherin和nm23的表达情况,可作为术前预测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指标,也为预后科学干预提供参考价值.

  • 构建大鼠前甘丙肽原基因修饰永生化星形胶质细胞株对镇痛研究的意义

    作者:安珂;田玉科;杨辉;高峰;王鹏

    目的:转基因细胞移植镇痛是慢性疼痛治疗的新方向,构建大鼠前甘丙肽原基因修饰的永生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株,为转甘丙肽基因细胞移植镇痛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研究室完成.采用DNA重组技术将质粒pBS KS(+)-前甘丙肽原中的大鼠前甘丙肽原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后,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前甘丙肽原和空质粒pcDNA3.1(+)分别转染永生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株,经G418(600mg/L)筛选,挑选阳性克隆并扩大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转染细胞大鼠甘丙肽的表达及分泌,同时检测Neo基因的存在以证实转染成功.结果:重组质粒经酶切后分别出现5.4kb和521 bp片段,测序分析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表明重组质粒pcDNA3.1(+)-前甘丙肽原亚克隆成功.Neo基因检测显示重组质粒和空质粒已成功转染到星形胶质细胞株中,筛选获得星形胶质细胞株/前甘丙肽原和星形胶质细胞株/Neo两种细胞株.星形胶质细胞株,星形胶质细胞株/前甘丙肽原和星形胶质细胞株/Neo的前甘丙肽原免疫染色均阳性,平均光密度分析结果显示星形胶质细胞株/前甘丙肽原的前甘丙肽原表达明显高于星形胶质细胞株/Neo和星形胶质细胞株(P<0.001).星形胶质细胞株/前甘丙肽原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株/Neo和星形胶质细胞株细胞相比,前甘丙肽原mRNA表达水平和培养上清液中前甘丙肽原的分泌量明显增高(P<0.001),而星形胶质细胞株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株/Neo细胞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大鼠前甘丙肽原基因修饰的永生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株(星形胶质细胞株/前甘丙肽原),为该转基因细胞移植用于镇痛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痛的形成和维持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作用

    作者:宋雪松;杨桐伟;曹君利;杜宝东;曾因明

    背景: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由其特异的上游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酶(MAPK/ERK kinases,MEK)激活,是细胞生长、记忆和长时程神经元可塑性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目的:研究ERK在慢性压迫性损伤引起的神经痛形成和维持中的作用.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麻醉科.材料:实验于2003-09/2004-06在江苏省麻醉医学研究所完成,选择雄性清洁级SD大鼠115只,体质量220~300 g,由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分笼饲养,室温维持20~25℃,自然照明,自由饮水和摄食.干预: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建立后第5天,采用Mestre直接鞘内注射方法行不同浓度的U0126注射,同时在对照组给予鞘内注射无菌的50 g/L二甲基亚砜.主要观察指标:采用von Frey纤维丝和热痛刺激仪观察CCI大鼠鞘内应用U0126后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阈值的变化,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记方法观察对大鼠脊髓背角内ERK活性的影响.结果:CCI引起大鼠脊髓背角内ERK活性的增强,鞘内注射U0126抑制ERK活性的同时能明显减轻由CCI导致的大鼠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结论:脊髓背角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激活和转位与CCI引起的神经痛的形成和维持有关.

  • 骨髓基质细胞载体支架的细胞相容性特点

    作者:周红星;杨柳;陈光兴;顾祖超;李起鸿

    目的:近年来,尽管骨组织工程发展迅速,但目前缺乏理想的支架材料,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化活性骨在体内的成骨能力各家报道不一,探讨骨髓基质细胞与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复合支架的细胞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选择可降解支架材料提供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03/06在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将兔骨髓基质细胞与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复合后在体外进行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对细胞黏附、细胞活度及接种细胞上架率进行测定.结果:扫描电镜下见支架上黏附细胞较多,接种前与接种支架后消化洗脱细胞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可见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接种支架前的细胞活度为97.08±1.06,接种后的细胞活度为96.87±0.96,接种支架的细胞上架率为(61.5±0.41)%.表明兔骨髓基质细胞能在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复合支架上贴附、细胞活度不受影响及较高的细胞上架率.结论: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载体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 离体时间对非血管化骨牙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于开涛;刘宝林;韩泽民;高瞻;刘瑞峰

    目的:研究非血管化自体移植骨离体时间差异对非血管化骨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术中植骨块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的影响.方法:2004-03/09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实验室,采用西安地区成年杂种狗12条,随机分为2组,分别拔除其一侧四颗前磨牙,6周后在下颌骨拔牙区制作长约3 cm中断性缺损,分别在非血管化骨离体后40 min以内和80 min以上行非血管化骨+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术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4,12,24周分别处死每组两条狗,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24周时,所有非血管化骨与种植体之间均形成了良好的骨结合;但4,12周时,非血管化骨离体时间在40 min以内组新骨形成比离体时间在80 min以上组多,非血管化骨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情况优于离体时间在80 min以上组.结论:无论非血管化骨离体时间<40 min还是>80 min,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终均能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只是离体时间越长可能新骨形成和骨结合形成越晚.

  •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性能的影响

    作者:金丹;裴国献;王珂;魏宽海;陈滨

    背景:骨组织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是如何保持并提高成骨细胞的体内外成骨能力,采用基因转移技术有可能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方法.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转染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分组对照,重复观察测量.对象:实验2001-07/2003-07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实验室完成.新西兰大白兔4只由第一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雌雄不拘,体质量1.0~1.5 kg.方法: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逆转录病毒载体,使用含目的基因的病毒液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NPP法检测碱性磷酸酶合成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①细胞增殖检测结果.②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次要结局: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蛋白的表达.②细胞周期检测结果.结果:经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有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阳性表达.经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改变(P>0.05).经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合成(294.592±86.567)nkat/L与转染空载体(155.231±86.567)nkat/L、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60.866±91.585)nkat/L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5.660,P<0.05).结论:经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合成表达外源骨形态发生蛋白7,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转染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可用于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构建和进一步应用.

  • 构建创伤修复相关基因p21表达载体

    作者:孙荣距;杨宗城;苏踊跃;蔡震;唐红英;罗向东

    目的:构建创伤修复相关基因p21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并评估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方法:实验于2004-06/08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内皮细胞室完成.野生型p21基因启动子全序列经酶切亚克隆入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重组载体pGL3-p21p转染ECV304细胞,并应用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排除转染过程误差.结果:①目的片段克隆载体与p21基因启动子cDNA序列高度同源.②转染重组载体pGL3-p21p和E47+IPTG诱导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增强,而空载体pGL3-basic的荧光素酶表达处于基础水平,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野生型p21基因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转染ECV304细胞后能够表达荧光素酶蛋白,具有稳定和可靠性能.

    关键词: 基因 转染 荧光素类
  • 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血清中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体检测与腰背痛的相关性

    作者:王斌;吴建贤;洪永锋;类延花;王明丽

    目的:通过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血清中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体的检测,试图探究人巨细胞病毒潜伏感染在非特异性下腰痛中的潜在致病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5/2004-01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完成.比较3组不同人群外周血清人巨细胞病毒pp65 IgM抗体阳性水平.分别采集3组空腹静脉血2 mL,作为待检血清.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即人巨细胞病毒pp65重组蛋白抗原包被96孔酶标板,依次加入待测血清.经酶标抗人抗体显色后,用酶标仪(BIO-RAD,model550,USA)测定A值.结果以(样品A450-本底)÷(对照组A450-本底)≥2.1判为阳性.结果:非特异性下腰痛组人巨细胞病毒pp65 IgM阳性率为48.21%(27/56),高于健康大学生组的17.86%(5/2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294,P=0.007);非特异性下腰痛组的人巨细胞病毒pp65IgM阳性率高于脑瘫患儿组的26.42%(14/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514,P=0.019).结论: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出现腰痛症状时可能与人巨细胞病毒的再激活有关,但需进一步确定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体阳性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是否需要相应干预和干预后的变化,以及进行相应组织细胞的病毒分离从而获得腰痛与人巨细胞病毒再激活感染病源学结论的直接证据.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相关性进行开创性研究,从而为进一步研究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可能病因及其发生机制、临床诊治提供新依据.

  • 脊髓运动神经元功能性再生与侧方入路臂丛前根再植入术:解剖学特征

    作者:韩成龙;于占革;潘琦;张信英

    目的:根性撕脱的脊神经根再植入脊髓后,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可产生功能性的再生,观察臂丛根部及椎管内解剖学结构,探讨臂丛神经前根再植入脊髓的佳解剖入路.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外科实验室完成.成人颈胸段尸体标本19例,男16例,女3例.在15例30侧成人颈胸段尸体标本上,对臂丛各神经根直径,出椎间孔处与椎体纵轴向头侧方向的夹角,各椎间孔(C4-5~T1~2)高和宽,椎管内各神经根分出角和长度、脊髓半径、前根起始处至脊髓中线距离,前根长度以及各脊髓节段与对应椎间盘的相对位置进行形态学观测.根据以上测量结果,另4例标本采用侧方入路行臂丛前根再植入术,寻找侧方入路再植入佳位点.结果:椎管外臂丛各神经根夹角C5(138±7)°,T1(83±13)°,脊髓半径C5(7.8±0.4)mm,T1(6.0±0.4)mm,臂丛前根起始处至脊髓中线距离C5(3.8±0.3)mm,C8(2.8±0.4)mm,均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各椎间孔高、宽C4~C5分别为(7.3±1.2),(5.6±1.3)mm,T1~T2分别为(10.5±0.6),(7.5±0.8)mm,椎管内臂丛各神经根长度C 5(15.1±1.4)mm,T1(19.2±2.6)mm,分出角C5(90±3)°,T1(125±8)°,神经前根长度C5(9.9±1.5)mm,T1(15.6±2.9)mm,均由上至下逐渐增大.C5~7脊髓节对应C3-4,C4-5,C5-6椎间盘,C8,T1脊髓节对应C6,C7椎体.侧方入路再植入位点应位于脊髓外缘内侧4 mm处.结论:臂丛前根再植入佳位点位于相应节段脊髓外缘内侧附近,侧方入路可使臂丛神经前根再植入至佳位点,从而对功能恢复产生更好的效果.

  • 脊髓损伤大鼠组织形态学变化与不同时点的Netrin-1表达

    作者:刘宏志;李佐文;杨永利

    目的:Netrin-1蛋白可能具有轴突引导作用,观察其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不同时点的表达及损伤脊髓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10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取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损伤组20只,假手术组15只,正常对照组5只.制作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并于术后1,3,5,7,14 d分别选择损伤组大鼠4只,假手术组3只,正常对照组1只,麻醉下取出T10节段脊髓经过处理制成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形态改变.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常规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染色,电镜检测Netrin-1阳性反应物的表达.各组每只分别选取9张组化切片,分别从灰质前角至后角取8个高倍镜视野,测定其阳性反应物的平均灰度值,通过对平均灰度值的分析,测定Netrin-1的表达量.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40只大鼠无死亡.实验切片360张,所取视野的平均灰度值均达到统计学分析要求.①3组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形态学改变: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脊髓均为正常结构.损伤组脊髓损伤后第1天灰质内出现片状出血、中央区碎裂,轴突断裂及脱髓鞘改变;第3天神经元肿胀,逐渐形成空洞,胶质细胞减少;第5,7天残存神经元减少,胶质细胞增生;第14天神经元胞浆内尼氏体染色呈虎斑状,提示生理功能逐渐恢复②3组Netrin-1表达:损伤组大鼠脊髓损伤后第1天于胶质细胞上可检测到Netrin-1的表达,第3天在神经元胞质内出现,表达逐渐升高,第5天表达量较假手术组增加26.3%,组间有差异x2=0.023,P<0.05.第7天达到高峰并趋于稳定,第14天开始逐渐下降.正常对照组仅少量表达,假手术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比较P>0.05.结论:在脊髓损伤后轴突导向分子Netrin-1呈一过性表达,其表达变化与苏木精-伊红染色损伤组脊髓修复程度均具有时序性.

  • 应用Ⅱ型胶原为载体的异种异体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作者:沈雁;唐毅;钟灿灿;梁佩红;黄雪芳;邹海燕;陈鸿辉;梁伟国

    背景:已有用Ⅱ型胶原作为载体的软骨细胞移植的实验动物模型,Ⅱ型胶原是否引起实验性的关节炎或者发生由Ⅱ型胶原介导的细胞毒的反应尚未明确.目的:检测用猪Ⅱ型胶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的细胞免疫状态.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的探索性研究.单位:一所市级医院创伤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1999-08/2000-02在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创伤外科研究所完成.新西兰大白兔6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0~3.0kg.方法:用Ⅱ型胶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60 d,定期抽取血浆检测抗Ⅱ型胶原抗体;第60天取兔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取兔脾细胞、淋巴结分离淋巴细胞,进行体外2次Ⅱ型胶原刺激,检测由此引起的反应性的细胞增殖规律.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加入不同浓度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作阳性对照,并测定非特异性免疫;第2组加入不同浓度Ⅱ型胶原,检测特异性免疫.主要观察指标:①兔抗Ⅱ型胶原抗体含量检测.②正常兔与免疫兔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比较.③正常兔和免疫兔淋巴结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比较.④正常兔和免疫兔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比较.结果:第21天抗体效价出现第1次高峰,再次注射抗原40 d后出现第2次高峰,维持20 d后逐渐下降,正常兔的淋巴细胞在PHA刺激下发生增殖,但对Ⅱ型胶原的第1次刺激不发生增殖,而免疫兔对PHA和Ⅱ型胶原的刺激均能发生显著的增殖,Ⅱ型胶原浓度为25 mg/L已有发生,在50mg/L出现高峰.结论:异种Ⅱ型胶原在一定浓度下,可以引起免疫兔的抗Ⅱ型胶原抗体的升高,并可引起兔脾、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在体内引起细胞免疫反应,且可引起移植免疫性关节炎.

  • 中期因子蛋白表达水平与宫颈癌血管生成以及患者生存期评价

    作者:刘钧;赵永年;谭榜宪;朱治健;王琼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组织内血管生成、生物学特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996-01/1999-12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的宫颈癌患者49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组织内中期因子的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指标对照分析.结果:宫颈癌的微血管密度平均为(24.2±5.6)条/高倍视野,中期因子表达阳性率为59.2%.Ⅱ~Ⅲ期、微血管密度高以及术后生存时间短的患者,中期因子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期、微血管密度低及术后生存时间长的患者(P<0.05).结论:宫颈癌中期因子蛋白表达的阳性表达率较高,中期因子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血管形成、浸润、进展、术后生存时间有密切关系,提示宫颈癌组织中期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 神经痛大鼠痛行为与ω-芋螺毒素SO3的影响

    作者:王红;周晓巍;刘凤云;冯泽国;张宏;黄培堂

    目的:有研究显示ω-芋螺毒素SO3与SNX-111结构相似,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ω-芋螺毒素SO3或SNX-111对慢性压迫性损伤后神经痛的大鼠痛行为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2/07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蛋白质工程室及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制备右侧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模型并行蛛网膜下腔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均分为9组.对照组经导管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其余8组动物分别经导管鞘内注射SO3或SNX-111 300,600,900和1 200ng.观察各组动物坐骨神经结扎前、给药前、给药后每隔1 h热痛觉过敏及触觉异常的反应阈值.各毒素不同剂量给药后2 h与给药前阈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种毒素相应剂量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两种毒素均呈剂量依赖性提高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大鼠热刺激痛及触诱发痛阈值.鞘内注射SO3 1200 ng 2 h后热痛阈大可能镇痛百分率达94%,触诱发痛阈值也由给药前的2.94 g上升到9.20g.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SO3可有效地治疗神经源性疼痛,其镇痛作用与剂量相关,镇痛强度与SNX-111相近.

    关键词: 疼痛 神经痛 大鼠
  • 乳腺癌组织中癌基因c-erbB-2蛋白表达与复发、预后及其病理分型的相关性:47例单因素回顾

    作者:苏艳阳;孙佩杰;李娜然;孙中芙;韩丽华;杨晓霞

    目的:探索乳腺癌组织中癌基因蛋白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以期提出乳腺癌预后评估的有价值指标.方法:实验于2003-01/10在沈阳医学院形态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为来自附属中心医院病理科1996~1998年存档乳腺癌组织病理蜡块47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7块乳腺癌病理组织进行癌基因c-erbB-2的表达检测.同时回顾病案,结合其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乳腺癌分型,进行回顾性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①47块乳腺癌病理组织中,c-erbB-2阳性表达率为66%(31/47).②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37例,c-erbB-2阳性表达率78%(29/37)明显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10例,c-erbB-2阳性表达率为20%(2/10)(x2=11.95,P<0.01).③c-erbB-2阳性表达的31例,术后复发8例,复发率为26%(8/31).④c-erbB-2高表达时,单纯癌5例(5/47),浸润性导管癌11例(11/47),腺癌1例(1/47),粉刺癌1例(1/47),计18例(18/47).结论:在有淋巴结转移,有复发现象时,c-erbB-2呈高表达,47块病理组织中表达率38%(18/47),c-erbB-2的表达可能对乳腺癌预后有提示价值.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复发 预后
  • 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与端侧吻合后的神经再生

    作者:尚咏;汪爱媛;卢世璧;余征

    背景:研究证实通过端侧吻合方式可诱导神经侧芽再生,但再生效果达不到神经端端吻合的水平,应用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体外神经元存活及神经再生的效果,可否提高端侧周围神经吻合的再生率?目的:评价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对端侧吻合后神经远段再生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对象:实验于2001-09/2002-02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研所完成.雄性Wister大白鼠32只,体质量200~250 g,随机分成表皮生长因子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方法:表皮生长因子组:切断右侧腓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1 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右小腿外侧肌肉注入用生理盐水稀释为2 g/L的表皮生长因子注射液0.1 mL/d,共用2周;对照组:吻合方法同表皮生长因子组,术后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周.两组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进行大体、组织学、形态定量学和电生理检测.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术后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超微结构变化.结果:3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率:术后4,8周时,表皮生长因子组优于对照组[(52.42±1.45)%,(61.41±1.54)%,(34.60±1.52)%,(38.64±1.89)%,P<0.05].②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术后4,8周表皮生长因子组明显比对照组加快[(30.33±0.88)m/s,(34.36±1.09)m/s,(21.06±0.93)m/s,(23.31±0.58)m/s,P<0.05].③超微结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组再生神经的有髓纤维数、髓鞘厚度,髓鞘的成熟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可以提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有髓神经再生率,促进端侧吻合后神经远段的再生.提高端侧吻合周围神经的再生率.

  • 带黑色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对眼外伤患者视功能及怕光症状的影响

    作者:陶海;侯世科;姚毅;陈伟民

    目的:眼外伤后无晶状体眼伴虹膜大部分缺损或虹膜全无的患者裸眼视力差,并常有明显的怕光症状,探讨带黑色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用于治疗这种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998-07/2004-08武警总医院眼科收治的14例(14眼)因创伤后无晶状体伴大部分虹膜缺损或虹膜全无行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患者.其中仍有少部分虹膜存在的8例,虹膜全无的6例.14例患者均为Ⅱ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术前与术后的视力及手术并发症进行了分析.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视力2.5 m(0.05)~4.0的1眼,4.3~4.5的5眼,4.6~4.9的8眼.14例术前均有明显怕光症状的患者,术后怕光症状完全消除的12例,2例怕光症状明显减轻.手术并发症包括2眼术中发生睫状体少量出血,1眼术中发生人工晶体襻断裂,5眼术后出现角膜内皮水肿,1眼术后出现前房少量出血,1眼术后玻璃体出血,2眼术后出现继发青光眼,经处理后均得到了控制.结论:带黑色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创伤后无晶状体眼伴大部分虹膜缺损或虹膜全无是安全和有效的.

  • 纤维蛋白凝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庆大霉素缓释药物对感染性骨缺损的修复

    作者:高秋明;刘兴炎;董晓萍;葛宝丰;白孟海;陈克明

    背景:慢性骨髓炎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手术常需分期进行,目前尚无好的方法予以一期修复.目的:探讨将纤维蛋白凝胶(FG)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庆大霉素的共同载体,一期修复感染性骨缺损的可行性.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材料:实验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对象为体质量1.9~2.4kg的48只成年健康青紫兰兔,雌雄不限,购自甘肃省兰州市生物制品研究所.干预:48只青紫兰兔,制作慢性骨髓炎模型,清创后造成胫骨近侧干骺端内侧1.5 cm长半环形骨缺损,采用3种方法进行处理:A组,植入FG,BMP和庆大霉素复合物;B组,植入FG/BMP复合物,C组,作为空白对照.主要观察指标: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做骨培养及细菌计数,X射线拍片及组织学检查.结果:A组感染控制及骨修复均良好,感染控制率、再生骨量明显优于B组.B,C两组在感染控制率上无显著差异.C组动物骨修复差.结论:FG,BMP及庆大霉素复合物具有促进成骨及抗感染的双重作用,可用于感染性骨缺损及污染严重的开放性损伤造成的骨缺损的修复.

  • 颈部相关血管和神经与颈椎间关系的应用解剖

    作者:刘学敏;武志兵;王俊生;扬永强

    背景:颈椎病手术治疗时,常用颈椎前外侧途径,主要显露颈椎椎体、椎间盘、钩椎关节等部位.近年来这方面的报道多为对其局部性的研究,特别是对颈椎与对应的血管神经距离数据的观测研究较少.目的:观测颈部血管与神经的关系及其与颈椎的距离,为颈椎病手术治疗中预防医源性血管和神经损伤提供帮助.设计:以解剖学标本为实验对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一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对象:2003-07/2004-05在长治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成人防腐标本20具40侧(由长治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男36侧,女4侧.方法:观测了40侧成人标本颈部血管与神经的伴行关系,颈部血管的长度及起止点与相邻颈椎间的距离.主要观察指标:①相关动脉与神经的伴行关系.②相关动脉的长度及其起止点与相邻颈椎的距离.结果:20具标本40侧均进入结果分析.面动脉与舌神经伴行,起点距相邻椎体C3为(18.5±7.2)mm.舌动脉与舌下神经伴行,起点距相邻椎体C2~3为(19.7±8.4)mm.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外支伴行,起点距相邻椎体C3为(17.0±5.7)mm,止点距相邻椎体C5为(18.2±2.5)mm.喉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内支伴行,起点距相邻椎体C3为(15.7±6.7)mm,止点距相邻椎体C3为(19.7±5.8)mm.甲状腺下动脉起点距相邻椎体C7为(17.3±5.5)mm,止点距相邻椎体C7为(11.3±3.4)mm.结论:在颈椎病手术中,不同部位的手术途径,应该注意特定部位的解剖结构,以减少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

  • 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中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分布与表型对血管塑形的影响

    作者:袁斯明;欧阳天祥;邢新;倪灿荣;郑唯强;温萍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在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中的分布与表型,并分析其发病机制和研究结果对疾病治疗和功能康复的意义.方法:实验于1996-06/2000-08在第二军医大学整形外科实验室完成.畸形组织25根,正常中小静脉各12根.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比较畸形血窦壁和中小静脉壁中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的分布并计数分析.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D31,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畸形和中小静脉中的分布.结果:畸形血窦壁中平滑肌细胞数量少,排列紊乱,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微小静脉壁.畸形中CD31表达与中小静脉相似,但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中小静脉,排列紊乱.结论:海绵状静脉畸形血窦壁中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发育不均衡,平滑肌细胞表型异常,导致血窦壁薄弱而在血窦内血液的压力下不断扩张,引起血管塑形障碍,这可能是病变发生和进展的原因.闭塞病理性血窦、阻断病变进展过程从而尽可能保留功能是临床治疗的重点.

  •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及对预后的评价

    作者:师蔚;白斌;王芳茹;刘重霄;宋英

    背景:研究发现多种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CyclinD1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其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组织中CyclinD1蛋白异常表达的变化,以及与肿瘤危害程度的关系.设计:以病理标本为研究对象的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外科.对象:48块不同恶性程度的脑胶质瘤标本来自1990-01/1995-12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12块正常脑组织来自1990-01/1995-12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行内减压的非肿瘤患者.方法: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yclinD1蛋白的异常表达,同时将染色结果与患者临床特点密切联系作以对比分析.结果:CyclinD1蛋白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4.12%,在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3%,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8.148 1,P=0.004 3).在较低恶性程度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7.04%,在较高恶性程度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19%,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294 0,P=0.006 9).在术后生存期较长患者的人脑胶质瘤组织中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0.37%,在术后生存期较短人脑胶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3.33%,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526 8,P=0.010 6).结论:CyclinD1与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CyclinD1为靶点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异常增殖的研究,为人脑胶质瘤发生的预防及预后状况的判断提供实验依据.

  • 脊髓损伤后重建膀胱功能:犬腹壁膀胱人工反射弧实验

    作者:唐颖;杜全印;王爱民

    目的:试通过在健存连续的脊髓上建立犬腹壁人工膀胱反射弧,从而使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得到恢复.方法:实验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三实验室完成.将犬的右胸12肋间神经前根近端与右骶2神经前根远端在硬膜囊内行显微吻合,将骶2神经后根远端与胸12后根进行端侧显微吻合,经轴突再生后,建立腹壁-脊髓中枢-膀胱这一新的人工反射通路,通过刺激右侧腹壁激发排尿.神经根吻合术后9个月,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膀胱测压、膀胱逼尿肌肌电图等早期功能观察.结果:胸12椎管平面下截瘫前后,单相方波(115 mV,1.0 ms)刺激右胸12神经后根,所有7犬均可在吻合口远端记录到动作电位,其形态和波幅与对照组相似;截瘫48h后,串刺激(1000 mV,10 Hz,2 s)右胸12神经后根,经新建的反射弧引出的膀胱收缩平均可达正常对照组的61%,刺激右侧腹壁引出的膀胱收缩平均达正常的51%.结论:体神经的运动传出支通过轴突再生能够长入自主神经的副交感性纤维,并具有良好的传导运动兴奋的功能;利用健存连续的脊髓上的体反射,通过硬膜囊内神经根吻合的方法,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实现患者的可控制性排尿;同时也为患者建立了自主性膀胱反射通路,通过训练后以期待能达到患者的自主性排尿.

  • 胎兔皮肤组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与分析

    作者:邱俊;周继红;张波

    目的:胎兔皮肤蛋白质组的研究可能解开其无瘢痕愈合的机制,建立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胎兔皮肤组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初步分析寻找皮肤切割伤伤后胎兔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方法:本实验于2004-01/12在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完成.取孕20 d的新西兰大耳白兔、行宫内手术致胎兔皮肤全层切割伤,24 h后取致伤胎兔及其同胞未致伤胎兔背部皮肤,分别确定为致伤组和未致伤组,应用哺乳动物总蛋白提取试剂盒提取其总蛋白.应用双向电泳法将致伤组和未致伤组分别制成3块固相pH梯度胶条,电泳结束后硝酸银染色、图像扫描.同一胶条进行3次双向电泳,对所得图像进行蛋白质点、匹配率以及伤后蛋白表达差异的分析.结果:致伤组和未致伤组胎兔皮肤组织总蛋白分别分离出蛋白质点(105±14)个、(108±19)个,在两组中各选1块胶作为参考胶进行3块胶间的匹配,平均匹配点数分别是(88±8)个、(90±7)个,匹配率分别为84%、83%,同一样本3块胶上不同蛋白质点在第一向的位置偏差分别为(0.85±0.25)mm、(0.9±0.4)mm,在第二向的偏差分别为(1.25±0.5)mm、(1.5±0.5)mm.通过比对得到胎兔伤后表达增加的蛋白质点20个.结论:加大皮肤组织总蛋白上样量进行双向电泳得到重复性和分辨率均较好的电泳图谱,并初步找到伤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为无瘢痕愈后的深入实验研究打下基础.

  • 反转录病毒载体体外转染人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

    作者:李海红;付小兵;周岗;白晓东;陈伟;蔡存良;孙同柱

    目的:为标记人间充质干细胞,探讨用反转录病毒转染人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7在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完成,无菌条件下穿刺人髂后上嵴抽取骨髓,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人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流式细胞仪法对培养的人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鉴定.以含不完整反转录病毒、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G418抗性基因的pLEGFP-C1为载体,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转染包装细胞PT67,收集新鲜的含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的PT67上清,加入终浓度为6 mg/L的Polybrene感染人间充质干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体外原代培养的人间充质干细胞,24 h内有少量成纤维样细胞贴壁,7 d达到融合,免疫细胞化学示CD44和CD105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部分人间充质干细胞核5-溴脱氧尿嘧啶尿苷染色阳性.流式细胞仪示CD44阳性率为89.64%,CD34为0.11%.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包装细胞PT67,有少量发绿色荧光细胞,通过G418筛选和有限稀释后,筛选出单克隆的转染PT67细胞.用含不完整重组反转录病毒颗粒的PT67上清,转染人间充质干细胞,有少量人间充质干细胞发绿光,转染后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结论:虽然人间充质干细胞已用于许多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但观察结果表明用反转录病毒载体转染人间充质干细胞,转染率低,转染后的细胞增殖速度减慢,为下一步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提供了另一方面的理论依据.

  • 基质蛋白与整合素参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内皮的分化

    作者:郭新;李伟;朱桂彬;何旭;张丽红;李玉林;李一雷

    目的:探讨基质蛋白与整合素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内皮分化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其分化机制.方法:实验于2001-10/2003-03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采用不同基质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Ⅰ型胶原,在诱导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下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内皮诱导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分化标志和β1整合素.结果:纤维连接蛋白和Ⅰ型胶原组细胞诱导后可引起内皮分化早期标志KDR和CD34增强,纤维连接蛋白效应较为明显;两种基质蛋白也引起分化细胞β1整合素表达增强.结论:细胞外基质-整合素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互作用调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具备内皮分化趋势;β1整合素的改变参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内皮分化.该研究为寻找组织修复再生、心肌梗死和缺血性疾病治疗,以及血管组织工程的新型种子细胞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组织工程化血管的生成及修复: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关系

    作者:梁杰;罗少军;汤少明;鲜华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促细胞增殖作用与原癌基因c-fos和c-myc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2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在建立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氚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参入实验,Northem印迹分析,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及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后16 h,血管内皮细胞氚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参入率开始明显增加(P<0.05),24 h达高峰(P<0.0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显著诱导原癌基因c-fos和c-myc表达,其表达活性分别于1 h和2 h达到高峰.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强效有丝分裂原,其对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的促进作用与原癌基因c-fos和c-myc表达明显相关.c-fos和c-myc原癌基因表达变化参与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过程,合理调控其表达变化有增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效应,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广泛而有效地应用于组织工程血管形成和血管移植及组织修复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 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和癌胚抗原检测结果比较

    作者:朱珊;刘运秋;高竟生;张慧莉;尹素凤;毛迪生;王东军;邹吉敏

    目的:观察不同病期、不同组织类型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癌胚抗原水平单独与联合检测的结果,并比较其意义.方法:选择2000-01/2003-04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呼吸科、胸外科、肿瘤科住院的肺癌患者76例,男54例,女22例;年龄42~78岁.所有病例均确诊为肺癌,并同意参加此研究.鳞癌33例,腺癌23例,小细胞癌20例.早期肺癌23例,晚期肺癌53例.采用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滴度,经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吸光度值A450,计算P53抗体指数以判定血清P53抗体阴阳性.采用免疫分析仪检测癌胚抗原水平.阳性:P53抗体指数>0.428;癌胚抗原>10μg/L(正常值0~5μg/L).阴性:P53抗体指数<0;癌胚抗原<0.结果:76例肺癌患者的血清P53抗体阳性率为49%(37/76).单独检测:①早期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阳性率[65%(15/23)]明显高于癌胚抗原阳性率[30%(7/23)](x2=5.58,P<0.05);晚期肺癌P53抗体阳性率[42%(22/53)]与癌胚抗原阳性率[28%(15/53)]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鳞癌癌胚抗原阳性率[15%(5/33)]明显低于P53抗体阳性率[48%(16/33)](x2=8.45,P<0.01).非小细胞癌癌胚抗原阳性率[29%(16/56)]明显低于P53抗体阳性率[54%(30/56)](x2=7.23,P<0.01).联合检测:在早期肺癌中:P53抗体与癌胚抗原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8%(18/23)明显高于癌胚抗单独检测阳性率(x2=8.84,P<0.01);晚期肺癌中:P53抗体与癌胚抗原联合检测阳性率为53%(28/53),明显高于癌胚抗原单独检测阳性率(x2=6.61,P=0.01).结论:P53抗体单独检测肺癌阳性率明显高于癌胚抗原单独检测阳性率;P53抗体和癌胚抗原联合检测肺癌阳性率明显高于P53抗体或癌胚抗原单独检测;血清P53抗体阳性与肺癌不良的生物学特征有关,也与不良的预后相关.

  • 独自诱导还是增强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方秀统;牛丰;张新;高鹏;贾国伟;丰景斌

    目的:骨的形成、骨折的愈合和骨的改建过程中均有生长因子参与,本文旨在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形成骨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6/09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选用SD大鼠40只制作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每组10只.将充满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7 mm明胶海绵条分别置入该组骨弧形缺损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在骨缺损模型建立后,腹腔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400 ng,每3天1次,共3周.术后第3,6周分别选取5只拍摄X射线片观察骨形成情况,同时取骨缺损处标本光镜检查其病理改变.结果:实验过程中40只大鼠无死亡,均进入结果分析.影像学显示在第3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骨缺损处没有骨形成;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的5只大鼠骨缺损处均有骨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的骨形成比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范围大、密度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骨缺损处的骨形成范围较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少,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明显减少.在第6周观察到相似的结果.光镜下观察可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无钙盐沉积,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3周钙盐沉积较多,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较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有更多量的钙盐沉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钙盐沉积的量较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减少.在第6周观察到相似的结果.结论:骨愈合过程需要种因子参加与协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独自不能诱导骨形成,骨形态发生蛋白4诱导骨形成过程中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促进骨形成和提高骨愈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一种重要的调节因子发挥作用.

  • 不同牙科合金材料对龈沟液中某些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作者:何惠明;武红艳;张春宝;贾卫;王忠义

    目的:探讨不同牙科合金对局部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1/08在第四军医大学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在实验犬的口腔中制作全冠(钴铬合金、镍铬合金、金合金、纯钛),在修复后第1个月和第6个月,用Whatman Ⅰ号滤纸采集龈沟液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结果:4种全冠对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在修复后第1,6个月时钴铬合金、镍铬合金、纯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增加(P<0.05);而金合金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仅镍铬合金对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的影响在时间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钴铬合金、镍铬合金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金合金比较显著增加(P<0.05);纯钛材料与其余4种材料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4种全冠都没有引起白细胞介素6分泌量的显著增加(P>0.05).结论:不同的牙科合金材料对龈沟液中某些细胞因子的含量有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

  • γ-干扰素对骨吸收及肺癌骨转移的体外抑制

    作者:王红梅;唐华平;玛黎清;张明泳;王海燕

    目的:探讨体外试验中γ-干扰素对其他细胞因子引起骨吸收及肺癌骨转移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骨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作者于2003-02/11在青岛市立医院中心实验室利用新生鼠头顶骨建立体外骨吸收实验,验证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粒-巨噬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外对骨吸收的影响.检测8例肺癌骨转移阴性及11例骨转移阳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的骨吸收活性及其与γ-干扰素的相互作用.结果:①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粒-巨噬细胞生长因子均可促进体外骨吸收,白细胞介素1作用强.而上述因子联合培养,骨吸收活性明显增强.②γ-干扰素本身对骨吸收作用不明显,但能使白细胞介素1及细胞因子联合培养引起的骨吸收减弱.③γ-干扰素可使肺癌骨转移阳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诱发的骨吸收活性增强明显降低,由用药前骨吸收活性均值4.12±1.94降至3.39±1.19,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3.0561,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粒-巨噬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外对骨吸收有促进作用;干扰素(在体外可使部分细胞因子及肺癌骨转移阳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促进的骨吸收作用减弱,提示γ-干扰素可能存在抑制肺癌骨转移作用.

  •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增生膜变化:图像技术半定量胶原分析

    作者:司艳芳;关娟;周历;盛豫

    目的:探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增生膜中Ⅰ和Ⅲ型胶原的含量和作用.方法:对22例视网膜脱离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时切除的增生膜组织用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观察,photoshop分析,半定量研究Ⅰ和Ⅲ型胶原的含量.结果:Ⅰ和Ⅲ型胶原在22例视网膜增生膜中均有表达,Ⅲ型胶原在D级膜中含量明显高于C级膜(15.41±1.07,5.36±0.45,t=3.58,P<0.05),但Ⅰ型胶原在D级膜和C级膜中含量基本相似(3.70±0.59,4.03±0.38,t=1.36,P>0.05).结论:Ⅰ和Ⅲ型胶原的异常表达,作为细胞黏附支架,可促进细胞移动,变换细胞形态,促进细胞增生,促使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不断发展,导致视网膜脱离.根据此原理在转录水平调节Ⅰ,Ⅲ型胶原表达,为阻断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展提供新的途径.

  • 椎体火器损伤程度与早期血清酶含量变化的关系

    作者:梁朝革;贾连顺;陈长青;丁真奇;翟文亮;练克俭

    目的:椎体火器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广泛而且严重,通过建立家猪L2椎体火器伤模型,观察伤后动物早期血清酶的变化与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18只家猪,随机分为2组(冲锋枪致伤组,n=10;狙击枪致伤组,n=8),在全麻状态下建立L2椎体侧方贯通伤模型,各组动物分别于伤前、伤后0.5,1,2,3 h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实验时间:2004-07-28/08-20,实验地点: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骨科实验室.结果:18只家猪中13只动物成功建立了L2椎体火器伤模型,其中冲锋枪致伤组6只,狙击枪致伤组7只.不同时间点两组动物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同伤前比较无明显变化;两组动物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及谷草转氨酶较伤前明显增高(P<0.01);同冲锋枪致伤组比较,狙击枪致伤组变化的幅度大(P<0.01);动物3.5 h死亡率,冲锋枪致伤组为86%,狙击枪致伤组为17%,平均死亡时间分别为(3.5±0.5)h和(7.1±1.1)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和0.01).结论:枪弹的速度是椎体损伤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动物存活时间及损伤程度同血清酶改变密切相关,为椎体损伤的组织修复提供了实验学参数.

    关键词: 椎体 火器 血清酶
  • 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功能障碍的评估价值

    作者:熊坤林;龚水根;张伟国

    目的:比较排粪造影、CT及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限度,为临床检查方法的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988-03/2004-04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普通外科经诊断证实且均进行了排粪造影、CT和MRI三种影像学检查的62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分别测量出肛直角及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深度和厚度并与56例健康自愿者的排粪造影、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正常人肛直角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增大.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中49例肛直角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减小,且均伴有耻骨直肠肌压迹,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3.52±0.65)cm,深度(1.68±0.49)cm,另外13例静息、力排时肛直角均无变化,钡剂不排或少排且均出现"搁架征".CT,MRI断面图像上,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耻骨直肠肌厚度明显较正常人厚,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还能清晰显示出盆底肌群、筋膜及其周围间隙.结论:排粪造影能显示耻骨直肠肌功能性异常,是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较可靠的方法.CT,MRI能直接清楚地显示耻骨直肠肌位置、形态大小、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各部分的发育情况等,并更进一步了解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的解剖结构改变、邻近结构异常及盆底其他功能性疾病.故将它们三者有机结合对早期而全面诊断该疾病并指导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直肠癌手术对男性性功能和排尿功能的影响

    作者:何建苗;蒲永东

    背景:直肠癌术后男性性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有较高的发生率,患者年龄和手术方式是有可能造成性功能障碍和排尿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而随着外科技术和患者要求的提高,保护患者性功能和排尿功能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手术方式对男性直肠癌患者性功能和排尿功能的影响.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三○九临床部普通外科.对象:以解放军总医院第三○九临床部1990-01/2000-10收治的男性直肠癌为研究对象.纳入本实验的患者79例.均接受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术前性功能和排尿功能均正常,并接受2年以上随访者.两组不同手术患者的样本量,年龄段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方法:通过发随访信,门诊及电话随访患者术后性功能:包括阴茎勃起和射精;勃起功能按国际指数问卷调查评价.射精功能以能否达性高潮及能否射精为标准.排尿功能:包括近期排尿功能和远期排尿功能.主要观察指标:不同年龄段直肠癌手术后,患者的性欲,勃起功能,射精功能和排尿功能.结果:Miles术性功能障碍81%.近期排尿功能障碍46%(19/41),远期排尿功能障碍5%(2/41).Dixon术性功能障碍55%.近期排尿功能障碍29%(11/38),无远期排尿功能障碍.两术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年龄段性功能障碍,<40岁占38%,40~59岁占60%,>60岁占96%,各年龄段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男性直肠癌患者术后性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高.手术时患者的年龄和手术方式对其发生率有直接影响.而保留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性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

  •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有限元模型研究

    作者:王华;李康华;林涨源

    背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其理论依据需进一步验证.目的:建立腰椎运动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的有限元模型,用于进一步的生物力学研究.设计:以脊柱L4~5节段三维模型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的单一样本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骨科.对象:实验于2003-12/2004-08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研究室完成.选择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作为模拟对象,对其脊柱T12~S1节段进行层厚2 mm的连续扫描,共获得CT断层图像264幅,并对CT图像每隔15°进行三维重建,获取用于建立三维模型的相关数据.方法:将CT扫描的腰椎图像结合人体解剖学数据通过3DSMAX软件建模形成正常中国男性L4~5运动节段的三维模型,结合SB-ChaiteⅢ型人工椎间盘的三维模型,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转换成有限元模型.主要结局观察:成功建立了腰椎运动节段的三维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了腰椎L4~5节段SB-ChaiteⅢ型人工椎间盘置换的有限元模型,模型总节点数为2542个,包括1924个Solid单元,592个Area单元,50个Link单元.结论:通过CT断层扫描、图像数字化处理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可以建立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的有限元模型,用于脊柱生物力学的进一步研究.

  • 颈椎可吸收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对其生理前凸及椎间隙高度和功能综合恢复指标的影响:23例半年随访

    作者:吕宏琳;周跃;王建;郝勇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在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对颈椎生理曲度、椎体间隙及颈椎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选择2003-06/2004-03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应用颈椎可吸收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56.6±10.7)岁;病程3个月~6年,其中混合型9例,神经根型14例.于术后1周和3及6个月摄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术后颈椎功能综合恢复情况,颈椎生理前凸及椎体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评定标准:①采用Cobb法测量颈椎生理前凸恢复情况,Cobb角前凸为(+),后凸为(-).②X射线侧位片测量椎间隙高度.③采用Odom标准以无不适症状为优良,以不适症状间歇发作且不影响工作为良好,以日本骨科学会(JOA)17分标准评定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情况及改善率,以改善率≥75%优,50%~74%为良.④采用Weiler分级评估局部反应,分为0级(无临床症状,不需治疗),Ⅰ级(溶骨<1 mm,一般不需治疗).⑤根据颈椎正侧位X射片植骨块和椎体终板间有连续的骨小梁、骨桥形成,判断为骨性融合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并完成6个月随访.①术后1周及6个月颈椎生理前凸恢复好于术前[(8.9±2.6)°,(8.7±2.4)°,(-3.5±4.1)°,(t=2.369,P<0.05)],术后1周与6个月随访无明显差异.②术后1周及6个月椎体间隙高度较术前增高[(35.9±3.0,35.5±3.1,33.2±3.1)mm,(t=2.476,P<0.05)],术后1周与6个月随访无明显差异.③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情况以Odom标准评定优良为91.3%(21/23);良好为8.7%(2/23);日本骨科学会(JOA)17分标准评定优为95.7%;良为4.3%.④植骨融合率:3个月为94.4%,6个月为100%(23/23).⑤术后患者无明显局部反应.结论:颈椎可吸收椎间融合器能够非常好的恢复颈椎生理前凸,维持颈椎间隙高度,具有良好的植骨融合率,而且其生物力学强度足够维持骨融合全程,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髋臼稳定性及矫形效果评估指标:三维CT对中心边缘角的量化测量

    作者:孟杰;赵黎;颉强;宦怡;张劲松;王金峰

    目的:通过使用三维CT测量中心边缘角,定量化整体反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程度,为进一步实施功能矫正提供了精确、可信度较高的矫形设计依据.方法:利用三维CT对2003-06/11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34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进行患侧术后与健侧中心边缘角的数据对比.男11例,女23例;年龄25~48个月,平均35个月;右侧14例,左侧2Q例.以三维CT确定股骨头中心点,以股骨头中心点垂线为轴线,旋转骨盆从0°(前侧髋臼缘)至90°(外侧髋臼缘)至180°(后侧髋臼缘),遂取到不同角度的相应截面.中心边缘角随髋臼缘每旋转10°测量1次.以中心边缘角为y轴,旋转角度为x轴,将测量数据制成图表,三维显示股骨头在髋臼窝的稳定情况和髋臼的发育情况,并量化表示.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34例进入3个月后随访,2例进入6个月及1年随访.0°~180°中心边缘角可直接反映股骨头在髋臼窝的稳定情况和髋臼的发育情况.外侧方中心边缘角均值为27°,95%可信区间为26.2°~27.9°.患者自身及患者间的误差变化分别为0.24°~4.53°和0.36°~5.58°.结论:三维CT测量中心边缘角,可全面反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股骨头在髋臼窝的稳定情况和髋臼的矫形效果,操作方法简便,并具有定量化的优点.

  • 抗痉挛治疗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肌痉挛状态:30例效果分析

    作者:涂昌弟;冉春风;王晓川;谭强

    目的:脊髓损伤后往往造成一定程度的肌痉挛,探索康复治疗对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肌痉挛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1998-01/2004-06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30例,采用以抗痉挛治疗为主的方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Ashworth无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运动指数、Barthel指数分别为3.10±0.22,51.42±12.33,36.16±17.21;治疗后3项指数分别为1.60±0.43,65.19±14.70,61.23±19.0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以抗痉挛为主的康复治疗方法可有效地改善截瘫患者的肌痉挛状态,并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 骨髓移植物促成骨作用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华;陶笙;张伯勋;马建明

    目的:骨髓除了具有造血功能外,还具有成骨作用,对骨髓促成骨作用的应用研究可指导临床实践.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骨髓移植物促成骨作用相关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文献.①通过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网上免费资源(www.nlm.nih.gov)对1976-01/2004-12文献进行检索,检索词为"bone marrow,bone defect or bone nonun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司时检索www.wangfangdata.com.cn1998-01/2004-12文献,检索词为"骨髓血,骨缺损或骨不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条件:①随机对照实验研究.②前后对照临床研究.③个案报告.排除条件:重复研究和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30篇文献,通过查找全文,重点引用文献25篇.排除的5篇为重复研究和综述文献.资料综合:①骨髓移植物的成骨机制:1987年一项研究发现在塑料培养皿中培养出的贴壁骨髓单核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此种单核细胞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骨髓及浓缩骨髓成骨作用的临床应用:15例骨不连患者应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13例在5~9个月愈合,2例未愈合.据报道每毫升骨髓中只有约2 000个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骨髓血浓缩办法很难将注射骨髓血中的间充质干细胞数目提高到骨组织工程骨间充质干细胞接种的数量级,因此骨髓血促进骨折愈合可能与骨髓血凝固过程中释放的促成骨因子有关.③经体外扩增间充质干细胞成骨作用: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随传代次数的增加成骨能力呈下降趋势.结论:基于骨髓移植物具有促成骨作用的机制,临床应用研究有两个方向.①不经体外培养扩增骨髓基质干细胞.②经体外扩增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诱导,然后经皮注射或者复合载体组织工程骨来修复骨创.

  • 功能部位创面修复中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皮复合移植的作用

    作者:黎洪棉;蒙诚跃;梁自乾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断层皮片复合移植用于修复功能部位肉芽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9-03/2004-0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康复中心收治功能部位肉芽创面患者4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J-1型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断层皮复合移植一次性完成创面修复共28个功能部位;对照组共30个功能部位仅移植自体薄断层皮片.结果两组皮片均成活良好;经随访观察6~24个月,治疗组脱细胞异体真皮无排异反应,植皮处光滑平整,色泽及弹性良好,瘢痕增生轻,关节运动角度正常;对照表皮反复起水泡,瘢痕增生重,关节运动角度较正常小.结论复合皮移植一次性完成对功能部位肉芽创面的修复是一种理想的方法,皮片成活率高,远期瘢痕增生轻,关节活动功能无明显受限.

  • 中老年髋部骨折患病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贾战忠

    目的调查中老年髋部骨折患病危险因素,寻找可能的防治方法.方法 2001-01/2004-10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髋部骨折患者76例,男29例,女47例.入院后1周内接受了患病危险因素调查和相关检查,并与83例(男45例,女38例)同期、同龄的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 76例髋部骨折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性别、平均绝经时间、平均哺乳时间、平均身高、平均体质量指数、平均骨密度、平均吸烟指数、居住房间朝阳率、长期服用钙剂、有糖尿病史、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骨折阳性家族史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或0.05).结论 中老年髋部骨折患病主要原因为性别、平均绝经时间、平均哺乳时间、平均身高、平均体质量指数、平均骨密度、平均吸烟指数、居住房间朝阳率、长期服用钙剂、有糖尿病史、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及有骨折阳性家族史.

  • 应用Slotpunch毛囊移植技术治疗头部瘢痕性脱发60例

    作者:陈娟

    背景:自体毛囊移植是目前国际上发展非常迅速的治疗永久性毛发脱失的一项新技术.Slotpunch毛囊移植技术是将自体尚存优良供区的毛囊用特殊外科技术移植到脱发区域或身体其他部位.

    关键词: 烧伤 头部 秃发
  • 同种异体皮库的建立与临床修复应用

    作者:张科验;潘红;张志红

    对异体皮供体的选择和取材应遵守美国组织协会制定的基本标准.异体皮的保存方法以液氮容器为主,玻璃化抗冻液提高了异体皮的存活力,琥珀酸脱氢酶的定量测定可监测其活力.临床使用异体皮时,应根据患者的需要和皮库的记录资料合理选择,并注意有关具体操作规程.总结同种异体皮在烧伤移植手术320例,没有排斥反应直接致死的,疗效满意.皮库建立保证了皮肤的活力,应用安全、方便.确保了临床应用.

    关键词: 皮肤 烧伤 移植
  • 经皮腰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后的康复治疗

    作者:游箭;武继祥;朱结辉;陈洁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后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00-04/2003-04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介入病房和康复理疗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后康复治疗,进行Macnab评价和JOA下腰痛评分.结果 86例患者康复治疗后,优35例(41%,35/86),良32例(37%,32/86),可10例(12%,10/86),差9例(10%,9/86),优良率达78%(67/86).平均恢复率为74%(64/86).结论加强术后康复治疗是确保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手术效果、减少复发的重要保障.

  • 不同影像学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估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涛;赵复来;邵克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X射线检查阳性率不如CT,MRI,因而X射线检查被逐渐忽视.

  • 循序渐进眼球运动训练对眼眶暴裂性骨折术后眼肌力恢复的作用

    作者:谢春红

    目的分析循序渐进 个体化的眼球运动训练在眼球暴裂性骨折术后患者眼肌力训练中的应用情况及对患者视功能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1-09/2003-09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住院行眼眶暴裂骨折修复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28例,眼部检查均有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眼球内陷.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因、病情程度、眼球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等方面无差异.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术后第1~3天,由责任护师了解手术经过及术后病情,向患者宣教手术后眼球运动训练对术后眼肌恢复的益处,讲清楚训练中的注意事项.术后第3天由责任护师对患者进行眼肌力评估,并依据面部肌力分级,确定肌力级别,制定出不同患者的训练计划.2周后回院复查,采用眼肌功能级别标准,对两组眼肌功能的恢复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有效率89.47%(34/38),无效率10.53%(4/38);对照组有效率67.86%(19/28),无效率32.14%(9/28),实验组眼肌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x2=4.793,P<0.05).结论遵循系统循序渐进个体化的训练原则是提高眼眶暴裂性骨折术后患者眼肌功能、改善复视的较好方法之一.

  • 第六次全国康复医学工程和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组织机构(1,2)

    作者:

  • 第六次全国康复医学工程和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征集论文

    作者:

  • 故事与论文:可读性与学术性

    作者:

    关键词: 故事 论文 可读性
  • 下腰痛的治疗

    作者:

    关键词: 下腰痛 治疗
  • 黄钟汉副教授

    作者:

    关键词:
  • 庄礼兴教授·博士导师

    作者:

    关键词: 博士
  • 王新主任医师

    作者:

    关键词:
  • 陈乾美主任医师·硕士导师

    作者:

    关键词: 主任医师 硕士
  • 慢性疼痛的产生机制(3)

    作者:

    关键词: 慢性疼痛
  • 陈卫衡教授·博士导师

    作者:

    关键词: 博士
  • 李健主任医师·教授

    作者:

    关键词: 李健
  • 陈语医学博士

    作者:

    关键词:
  • 影响骨科临床实习教学的因素

    作者:

    关键词: 骨科
  • 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

    作者:

    关键词: 广州市 人民医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