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중경의과대학학보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626
  • 国内刊号: 50-104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雷寒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海冰;李明;瞿向阳;曹豫江;周海;翁刘其;郑超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 16例,均采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男76例,女40例;左侧40例,右侧66例,双侧10例;年龄1.5~6.5岁,平均3.4岁;按Tonnis股骨头脱位程度:Ⅱ度6例,Ⅲ度72例,Ⅳ度38例,双侧脱位患儿首次手术后3~6个月行对侧手术.结果:术后随访2~4.6年,平均3.2年,临床随访结果按照Mckay功能评定标准,优75.40%,良19.84%,可3.97%,差0.79%,优良率95.24%,术后X线按照severin评分标准,优73.81%,良21.43%,可3.17%,差1.59%,优良率95.24%,术后有1例再脱位,1例半脱位,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髋关节功能障碍.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技巧,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手术方式.

  • 早期胃癌分化程度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玉强;汤玉成;孔德全;徐维;杨书坤;王子卫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分化程度的影响因素,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到2014年1月行胃癌D2根治术病例,早期胃癌占11%(97/852),选97例早期胃癌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肿瘤大小、大体类型、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标志物、血行转移、性别、年龄与分化程度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97例早期胃癌中,未分化型为73%(70/97).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女性、年龄小于50岁及胃下1/3部位为未分化型的危险因素(P<0.05),OR值、95%CI及P值分别为(4.9、13.7、3.4)、(2.4~13.6、4.2~24.1、1.7~8.4)、(0.019、0.013、0.027).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是否与未分化型腺癌无相关性.结论:早期胃癌的分化程度主要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有关.

  • 四种微创方式治疗127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昊;尹志康;吴小侯;唐伟;刘航;陈刚;罗生军

    目的: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佳微创治疗方式.方法: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SWL)、输尿管硬镜碎石取石术(rigid ureteroscopy,RURS)、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y,FURS)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中任一种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1 275例进行分层分析,各治疗方式组根据结石大小、病程长短和输尿管扩张程度分为3个亚组,统计分析各亚组清除率、复发率和并发症率.结果:RURS清除率高于SWL,低于FURS和PCNL(P<0.01).RURS、FURS和PCNL复发率无差异(P>0.01),均低于SWL(P<0.01).对于并发症率,在结石<1 000 mm3、病程<3月和输尿管扩张直径<10 mm 3个亚组中四者无差异(P>0.05);在结石≥1 000 mm3亚组中RURS高于SWL、FURS和PCNL(P<0.01);在病程≥3月亚组中SWL高于RURS、FURS和PCNL(P<0.01);在输尿管扩张直径≥10 mm亚组中FURS和PCNL低于SWL和RURS(P<0.01).结论:结石大小、病程长短和输尿管扩张程度对选择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方式有重要参考意义.SWL是结石<1 000 mm3、病程<3月和输尿管扩张直径<10 mm三者兼有的结石首选.PCNL是结石≥1 000 mm3、病程≥3月和输尿管扩张直径≥10 mm三者兼有的结石首选.结石≥1 000mm3者不单独使用RURS.病程≥3月者不单独使用SWL.

  • 重庆地区6197例变应性鼻炎儿童吸入性变应原临床分析

    作者:李科琼;王宏;白燕;李静;袁轲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原谱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4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的重庆地区4月~12岁过变应性鼻炎患儿6 197例,对其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分析变应原阳性率、阳性反应程度及阳性种类数与性别、年龄、居住环境的相关性.结果:①在6 197例变应性鼻炎患儿中,4 048例(65.32%)具有特应性,屋尘螨(65.06%)、粉尘螨(63.35%)和热带螨(40.07%)阳性率及其阳性程度居于前3位.②2006年至2012年间变应原特应性阳性率(依次为50.64%、80.21%、81.20%、82.36%、77.34%、71.18%、56.01%)先急剧上升,然后趋于稳定再缓慢下降(r=-0.104,P=0.000).③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应原阳性率、阳性程度及阳性种类均增加(r分别为0.115、0.120、0.080;P分别为0.000、0.000、0.000),性别特应性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幼儿期:61.9% vs.63.8%,P=0.739;学龄前期:73.6% vs.69.7%,P=0.030;学龄期:78.4% vs.73.4%,P=0.002).④在男童的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变应性鼻炎患儿中,主城区患儿变应原特应性阳性率明显高于郊县(幼儿期:43.8% vs.64.7%,P=-0.023;学龄前期:68.4%vs.74.6%,P=-0.027).结论:重庆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大都具有特应性,屋尘螨、粉尘螨和热带螨是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随着年龄增长,特应性程度增加,性别差异更明显.

  •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肿瘤蛋白的影响

    作者:彭建珩;厉红元

    目的:探讨乳腺癌肿瘤蛋白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apy,NAC)前后的变化.方法:对我院2012年至2013年间接受NAC(方案为: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环磷酰胺)的112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比较NAC前后肿瘤蛋白的具体变化情况.结果:肿瘤蛋白从阳性转为阴性变化率高的是Ki-67 (37.5%),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P53变化率低,均为16.1%.而从阴性转为阳性变化率高为P53(13.3%),低是Ki-67(2.7%).ER(P=0.043)、Ki-67 (P<0.001)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P=0.035)和乳腺癌亚型(P<0.001)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Ki-67平均表达率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50岁与Ki-67的阳转阴的变化相关,肥胖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容易出现HER2阳转阴的变化.结论:NAC能引起肿瘤蛋白的改变,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淋巴结转移和T分期等因素与肿瘤蛋白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婴幼儿颅骨生长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叶磊;余伟;宋志杰;张堃;杨雷

    目的:探索婴幼儿颅骨生长性骨折(growing skull fracture,GSF)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外科治疗的特点.方法:对2009年至2014年收治的1 1例GSF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表现特点、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所有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予以硬膜修补,颅骨骨片复位.结果:11例患儿年龄从6月~3.6岁,均有明确脑外伤病史,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颅骨缺损、局部搏动性包块和神经功能障碍.CT颅骨三维重建可发现颅骨分离,局部假性囊肿形成,伴有局部脑软化.骨折缝宽度为1.5~3 cm.10例行硬膜和颅骨成形术,1例行颅骨修补术,术后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24月.结论:GSF主要发生在婴幼儿,颅骨骨折和硬膜撕裂是GSF形成的决定因素.一旦确诊GSF需尽早行颅骨成形术,术中需严密修补硬脑膜,同时将骨折缝两侧颅骨重新整复塑性用颅骨连接片固定.

  • 县级医院医生使用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调查

    作者:王长鹰;胡大一

    目的:我国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率低,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县级医生使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困惑以及医生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的实际抗凝治疗情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对县级医生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医生使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困惑;(2)医生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管理.结果:从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从9家县级医院收回292份调查问卷,对其中208(72.2%)份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11.5%(24)医生非常同意“经常不确定是否应该给予华法林抗凝”,20.2%(42)医生非常同意“我充分了解了患者对华法林获益和风险”的观点.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均≥2的高危患者中,医生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比例仅22.1%(46)(病例3)、19.2%(40)(病例4)、34.1%(71)(病例5)及21.2%(44)(病例12),HAS-BLED评分≥3的出血高危患者中,使用华法林的比例仅8.2%(17例)(病例6)、10.6%(22例)(病例7)、9.1%(19例)(病例8).结论:研究发现县级医生对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的相关知识和危险分层匮乏.影响县级医院医生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大困惑是不确定是否应该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和我充分了解了患者对华法林获益和风险的观点.县级医生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和出血危险的评估等知识的掌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房颤 华法林 抗凝 知识
  • 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及护理

    作者:黎小芹;陈学兰

    目的:总结29例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Wiskott-Aldrich syndrome,WAS)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14年12月29例WAS患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和护理进行总结.包括保护性隔离、加强基础护理;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治疗及护理;预防和控制感染;出血的治疗、观察与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结果:29例WAS患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经过规范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获得了免疫重建,随访2月~7年,现健康存活22例.结论:对GVHD的治疗和护理,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HSCT)治疗WAS成功的关键.

  • 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婷;高青

    目的:分析小肠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84例小肠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资料,从临床表现、病因、病灶部位、检查方法分别做一探讨.结果:84例小肠出血性疾病中肿瘤占61.90%(52/84),其次为血栓性疾病、小肠憩室、溃疡,分别占11.90%、8.33%、5.95%,其他少见的病因有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小肠息肉、克罗恩病、肠结核、过敏性紫癜等.出血方式以黑便多见,伴有腹痛、发热、腹部包块、腹泻等.出血部位以空肠、回肠为主.结论:小肠出血性疾病病因以肿瘤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治疗棘手,需结合多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及小肠出血病因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 小肠出血 病因 诊断
  •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及意义

    作者:罗亮;王冬平;蔡扬;张洛

    目的:了解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外周血中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探讨Th1/Th2平衡在OLP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51例OLP患者(网纹型23例,充血糜烂型28例)Th1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OLP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①OLP患者血清中Th2型细胞因子的IL-6与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Th1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及Th2型细胞因子IL-4表达水平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h2型细胞因子IL-6的表达水平与OLP临床类型、临床体征、临床症状均成正相关,IL-10的表达水平与OLP临床类型、临床体征均成正相关(相关系数0.285~0.364;P<0.05).结论:OLP患者外周血中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Th1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差异无明显改变,而Th2型细胞因子升高,表现为Th2占优势的免疫应答;Th2型细胞因子IL-6、IL-10表达与OL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OLP免疫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 双胎妊娠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莉;刘芳;张媛;何丹;周玮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孕妇251例,回顾性分析孕妇及围产儿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251例双胎妊娠中,围产儿不良结局有87例,不良结局发生率高达34.66%,围产儿死亡21例,围产儿死亡率8.37%.(2)单因素分析结果:受孕方式、绒毛膜性、孕妇合并未足月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双胎妊娠围产儿结局有明显差异(P<0.050).(3)多因素分析结果:剖宫产分娩是双胎围产儿结局的保护性因素(P=0.000,OR=0.086,95%CI=0.023~0.321).未足月胎膜早破和单绒毛膜性是双胎妊娠围产儿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0.010,OR=2.979; P=0.043,OR=5.689).结论:单绒毛膜性、孕妇合并未足月胎膜早破双胎是双胎妊娠围产儿结局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分娩方式剖宫产术是保护性因素.

  • 血栓弹力图评价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凝血功能改变

    作者:简长春;陈诚;戴浈浈;胡宁;赵辰;赵智;廖军义;黄伟

    目的:利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评价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后的凝血功能改变,并分析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在我科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86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后12 h开始使用10 mg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并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3、5、7天行TEG及血小板计数检查.比较不同时间高凝患者比例及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髋膝关节置换术后1~3 d及3~7 d高凝状态患者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术后第7天高凝状态患者占86%,其中血小板高凝及混合性高凝患者占90.5%(maximal amplitude,MA>70 mm).术后第3天患者血小板计数平均值较术前降低(P=0.063);而第3~7天血小板计数平均值逐渐增加,至第7天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00).血小板计数与MA值呈正相关(r=0.508,P=-0.000).结论:TEG检测结果提示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短时间使用利伐沙班不能有效降低高凝状态患者比例,且血小板数量的增加可能对高凝状态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 重庆地区学龄前和学龄后健康儿童常用肝肾功能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调查

    作者:陈大鹏;陈元;刘来成;欧蓉蓉;陈华琼

    目的:建立重庆地区学龄前和学龄后健康儿童常用肝肾功能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更好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服务.方法:通过随机分层抽样筛选出545名健康学龄前(1~6周岁)和学龄后(7~12周岁)儿童(男320名,女225名)取静脉血,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3项常用肝肾功能检验项目.正态分布资料按(x-)±1.96 s计算参考区间;偏态分布资料按P2.5~P97.5计算参考区间.结果:(1)学龄前健康儿童与学龄后健康儿童除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总体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清蛋白(albumin,ALB)、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r-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GG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酐(creatinine, CREA)、尿酸(uric acid,UA)和血糖(blood glucose,GLU)的总体均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2)不同性别学龄前儿童血清TB、DB、TP、ALB、ALT、AST、ALP、GGT、LDH、BUN、CREA、UA的总体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5%的参考区间分别为5.4~18.9 μmol/L、0~6.7 μmol/L、58~71 g/L、42~50 g/L、8.7~26 U/L、21~41 U/L、112~312 U/L、7.1~15.8 U/L、190~312 U/L、2.3~6.4 μmol/L、14~42 μmol/L、156~366 μmol/L;血清GLU有统计学差异:男童为3.7~6.0 mmol/L,女童为3.4~5.8 mmol/L.(3)不同性别学龄后健康儿童血清GLU、TB、DB、TP、ALB、AST、ALP、LDH、CREA、UA的总体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5%的参考区间分别为4.2~6.0 mmol/L,6.6~23.6 μmol/L,0~6.8 μmol/L,60~76 g/L,43~52 g/L,18~36 U/L,116~366 U/L,162~293 U/L,22~51 μmol/L,174~401μmol/L;血清ALT、GGT和BUN有统计学差异:血清ALT95%的参考区间男童为8.9~28 U/L,女童为7.2~29.5 U/L,血清GGT95%的参考区间男童为8.8~21 U/L,女童为6.1~22.5 U/L,血清BUN95%的参考区间男童为2.8~7.0 μmol/L,女童为2.2~6.2 μmol/L.结论:建立了本地区学龄前和学龄后健康儿童13个常用肝肾功能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为本地区儿童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更准确的实验依据.

  •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脑积水研究进展

    作者:唐玖宁;何朝晖

    慢性脑积水是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研究认为其发生机制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蛛网膜下腔纤维化有关,新的脑脊液循环理论认为与中枢神经系统微血管渗透压、静水压有关.影响慢性脑积水的因素复杂,目前还没有确切的防治措施,本文对近年来脑积水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现状进行综述.

  • 颅内压监测指导下程序化镇静在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杜鹏;木依提;栾新平;苑杨;徐敬轩;李涛;杨岩;王瑞佳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指导下程序化镇静在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300例患者,根据实施方案不同分为3组(常规组、镇静组、联合组).收集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差值、住院天数、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差异和再出血发生率、病死率、肺部感染率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3组再出血率、病死率和肺部感染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GCS差值、住院天数、MMSE评分和BI评分采用方差分析.结果:3组比较时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GCS差值在常规组、镇静组、联合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组和联合组中住院天数、MMSE评分、BI评分和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镇静组和联合组中MMSE评分、BI评分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组和镇静组中,再出血率、肺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监护下程序化镇静更有利于改善重症颅脑损伤预后,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患者肺部感染以及再出血.

  • 姜黄素影响N2a/APP695swe细胞中ABCA1表达的机制研究

    作者:许可;向月;孙洁芸;张雄;李昱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cumin)对N2a/APP695swe细胞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活性和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子A1 (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表达的影响;探讨Curcumin影响N2a/APP695swe细胞中ABCA1表达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分别检测1、5、10、20、40 μmol/L Curcumin或0.1、0.5、1、2、4 μmol/L CaN活性抑制剂环孢素A(Cyclospo-rinA,CsA)对N2a/APP695swe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依据MTT筛选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Curcumin组:5μmol/L Curcumin处理24 h的N2a/APP695swe细胞、CsA组:0.5 μmol/L CsA处理48 h的N2a/APP695swe细胞.酶底物显色法检测CaN活性,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ABCA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未处理组比较,5μmol/L Curcumin组细胞存活率[(110.495±4.005)%]高(P=0.023);0.1、0.5、1、2、4 μmol/L CsA组细胞存活率依次为(105.532±4.292)%、(115.211±4.826)%、(76.317±4.475)%、(69.177±5.267)%、(54.687±3.912)%,与未处理组比较,0.5、1、2、4 μmol/L C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依次为0.001、0.000、0.000、0.000);酶底物显色法显示与正常对照组[(18.519±1.664) nmol/mg]比较,模型组CaN活性[(24.488±3.041) nmol/mg]增加(P=0.007),Curcumin组[(16.717±2.055) nmol/mg]、CsA组[(4.928±1.232)nmol/mg] CaN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值依次为0.002、0.000);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显示Curcumin组ABCA1表达量(real-time PCR:1.988±0.355;Western blot:0.294±0.015)高于模型组(real-time PCR:1.000±0.000;Western blot:0.175±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al-time PCR:P=0.009; Western blot:P=0.000);与模型组比较,CsA组(real-time PCR:4.000±0.464;Western blot:0.470±0.016)的ABCA1表达水平增加(real-time PCR:P=0.000; Western blot:P=-0.000).结论:Curcumin能上调N2a/APP695swe细胞中ABCA1的表达,其机理可能与抑制CaN活性有关.

  • 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娟;李志伟;余雨;邵高海;王群波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谵妄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随机选取200例老年脊柱手术病人进行研究,分别对性别、年龄、麻醉方式、手术部位(颈椎、胸椎、腰椎)、手术时间、复苏时间、术前心理状态、术后睡眠情况、是否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支炎)、出血量、术中血压情况等因素进行统计,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对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结果: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谵妄总发生率为11%(22/2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谵妄与性别、术中出血量和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无明确关系(P>0.05);而与年龄、麻醉方式、手术部位、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复苏时间、术中低血压、术前心理状态和术后睡眠障碍等因素关系密切(P<0.05),OR值及其95%CI分别为7.107(0.238 1~1.211 6)、12.613(0.869 5~6.086 2)、6.978(-5.865 9~-1.131 7)、3.697 (0.194 8~6.070 5)、5.367(1.014 1~7.701 0)、3.012(0.067 7~5.517 9)、6.078(1.130 4~6.555 2)、3.018(-6.798 9~-0.668 05).结论: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谵妄发病率较高,高龄、全麻、长时间手术或复苏、术中低血压、术前心理状态不稳和术后睡眠障碍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 关于早产儿床旁视频脑电图监测方法的探讨

    作者:徐娜;黄志;唐夕琴;曹洁;冯成功

    目的:探讨更适合新生儿、早产儿床旁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监测的导联方法.方法:对22例不同受孕龄的早产儿同时采用单极、平均参考、双极导联进行VEEG监测.将同一时段中产生的伪迹进行分类,并计数每种伪迹,同时从组成早产儿脑电图背景活动的各要素及畸形波形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极导联与平均参考及双极导联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有同化现象(=0.000、0.000)、电极伪迹(P=0.000、0.000)、环境伪迹(P=0.000、0.001)、心电伪迹(P=0.000)、线路/交流电伪迹(P=0.002、0.004).而各种脑波的波幅在3种导联中无统计学差异(P=0.172、0.099、0.145),频率均同步一致.另外,平均参考导联记录的脑波形态、位相以及空间分布更接近真实情况,优于双极导联.结论:平均参考导联记录的EEG不仅伪迹较少,而且能更清晰、可靠的反映出早产儿背景活动及异常波的形态.

  • 大麻素HU-210对APP/PS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及脑内老年斑的影响

    作者:骆世芳;汪克建;龙志敏;杜烨鸿;贺桂琼;姜蓉

    目的:研究大麻素HU-210对APP/PS转基因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中老年斑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3.5月龄APP/PS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HU-210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用大麻素HU-210[100μg/(kg·次)]和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腹腔注射1个月.应用Morris水迷宫和恐惧实验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以观察小鼠脑内老年斑的变化.结果:水迷宫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U-210处理组小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及搜索路程显著缩短;HU-210处理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5.40±1.52)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1.60±1.14,P<0.01);恐惧实验显示,电击后HU-210处理组小鼠出现Freeze次数(电击后即刻:38.30±15.16;电击后24h:99.89±5.71)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电击后即刻:17.84±5.33;电击后24h:56.00±4.78,P<0.01).免疫组化显示,与对照组(3.90±2.51)相比,HU-210处理组小鼠脑内老年斑数量(9.70±5.67)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老年斑形成初期使用大麻素可明显减少痴呆模型小鼠脑内老年斑的形成,从而改善痴呆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重庆地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何祺;柳青;丁艳辉;陈国俊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重庆地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VCI患者,99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技术对BDNF基因G11757C、G196A、C270T进行多态性分析,采用SHEsis在线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及单体型分析.结果:VCI组G11757C位点基因型GG(30.4%)、GC (53.6%)、CC(16.1%),等位基因G(57.1%)、C(42.9%);对照组G11757C位点基因型GG (30.9%)、GC (47.4%)、CC (21.6%),等位基因G(54.6%)、C(45.4%) (x2=0.837,P=0.658;x2=0.180,P=0.671).VCI组G196A位点基因型AA(23.3%)、AG(51.7%)、GG(25.0%),等位基因A(49.2%)、G(50.8%);对照组G196A位点基因型AA(22.2%)、AG(46.5%)、GG(31.3%),等位基因A(45.5%)、G(54.5%) (x2=0.744,P=0.689;x2=0.413,P=0.520).VCI组C270T位点基因型CC(8.30%)、CT(56.7%)、TT(35.0%),等位基因C(36.7%)、T(63.3%);对照组C270T位点基因型CC(24.2%)、CT(50.5%)、TT(25.3%),等位基因C(49.5%)、T(50.5%),2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8,P=0.035;x2=4.98,P=0.026).VCI组GGT单体型频率(14.3%)与对照组GGT单体型频率(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 P=0.025).结论:BDNF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重庆地区部分汉族人群VCI发病有关.

  • 脑出血脑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的极性表达缺失

    作者:邱国平;孙善全;卓飞;徐进;刘辉;杨美

    目的:观察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大鼠脑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的极性表达变化情况,以初步探讨其在出血性脑水肿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和ICH组,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ICH动物模型,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测血肿产生及发展情况,干湿重法检测脑水含量变化以及免疫荧光检测AQP4的极性表达变化情况.结果:ICH后1d,血肿体积大,脑水含量达到峰值,高达(79.769±0.710)%,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肿周围组织中AQP4极性表达缺失,AQP4表达在星胶细胞胞体和突起上,而sham组中AQP4则极性表达在星胶细胞终足膜上.结论:ICH后血肿周围组织中AQP4极性表达缺失,后者可能促进了出血性脑水肿的发生.

  • 偏头痛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何增柳;董兰真;张艺馨;孔庆韬;谭戈

    目的:探讨偏头痛临床特点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各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12例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的偏头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头痛特点及合并症,利用人体测量学、血液生化明确MS的诊断,经颅多普勒超声测量颅内血管功能.结果:212例偏头痛患者中,145例(68.4%)合并一种或多种代谢异常,22例(10.4%)合并MS.单因素分析显示偏头痛患者中,年龄、头痛持续时间、体质指数、腰臀比与代谢异常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P值分别为0.007、0.008、0.000、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过度使用止痛药是偏头痛患者发生MS的主要危险因素(OR=4.320,P=0.042).结论:偏头痛合并MS与过度使用止痛药有关,合理使用止痛药可能降低偏头痛患者发生MS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枕部肿瘤患者视中枢功能RS-fMRI研究

    作者:贺倩;刘晓虎;方维东;罗天友

    目的:研究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观测枕部肿瘤患者视中枢功能状况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价值.方法:1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8例枕部肿瘤患者(患者组)的术前RS-fMRI数据及临床视野检查资料,利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方法提取所有受试者的布洛德曼区(brodmann area,BA)17及BA 18视中枢网络,观测2组受试者视中枢分布和网络完整性情况,并与临床视野检查比较.结果:RS-fMRI显示患者组BA 17及BA 18视中枢网络连接强度和范围与对照组及健侧比较有不同程度降低;此外,患者组有5例视中枢功能区明显受压移位,6例网络完整性受损,6例邻近脑区视中枢网络连接增强,4例肿瘤周围视中枢网络连接增强.患者组术前临床检查存在视野缺损的2例均显示视中枢网络完整性受损,邻近脑区视中枢功能可见代偿;视野正常的6例中有4例视中枢网络完整性受损,肿瘤周围及邻近脑区视中枢功能可见代偿.结论:RS-fMRI可显示枕部肿瘤患者视中枢功能状况,对手术或放疗计划的制定及视觉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链脲佐菌素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内mTOR/P70S6K/IRS-1信号通路的变化

    作者:王华;杨容;余华荣

    目的:观察侧脑室(intracerebroventricular,ICV)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对大鼠脑内mTOR/P70S6K/IRS-1 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5只,对照组于第1天和第3天ICV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于第1天和第3天侧脑室注射STZ(ICV-STZ,3 mg/kg)建立AD模型.第1次注射后36 d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2组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2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Ser2448)、核糖体4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P70 ribosomal S6 protein kinase,P70S6K)、磷酸化核糖体4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P70 ribosomal S6 protein kinase,p-P70S6KThr3s9)、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ct-1,IRS-1)和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 (phosphorylated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ct-1,p-IRS-1Se636)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2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甲硫素S染色观察2组大鼠脑内Aβ的沉积.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ICV-STZ能明显降低大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对照组:(55.945±9.447)s,模型组:(31.961±5.346)s,t=8.558,P=0.000]和穿越平台次数[对照组:(7.533±2.560)次,模型组:(2.867±1.506)次,t=6.086,P=0.000]; HE染色可见:ICV-STZ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的部分细胞出现了明显的固缩和肿胀;甲硫素S染色发现:在ICV-STZ处理后,大鼠脑内出现Aβ的大量沉积.Western blot结果表明:ICV-STZ能同时增加大鼠大脑皮质p-P/0S6KThr对照组:(0.268±0.066),模型组:(0.654±0.079),t=-8.409,P=0.000]、p-IRS-1Ser66[对照组:(0.710±0.092),模型组:(1.033±0.135),t=-4.417,P=0.002]和海马p-P70S6KThr对照组:(0.405±0.064),模型组:(0.732±0.077),t=-7.339,P=o.ooo]、p-IRS-1Ser636[对照组:(o.498±0.093),模型组:(0.836±0.102),t=-5.496,P=0.001]蛋白的表达,但不影响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P70S6K、mTOR、p-mTORSer2448、IRS-1蛋白的表达.结论:ICV-STZ能增加大鼠脑内mTOR/P70S6K/IRS-1信号通路的激活,提示异常活化的mTOR/P70S6K/IRS-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AD的发生发展.

  • 抑郁症大鼠海马CA1区及齿状回毛细血管的体视学研究

    作者:谭川雪;王飞飞;陈林木;黄春霞;高原;蒋林;张毅;周春妮;晁凤蕾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chronically unpredicted stress,CUS)所致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CA1区和齿状回(dentate gyrus,DG)体积及毛细血管的改变.方法:选取Sprague Dawley(SD)大鼠,经筛选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10只.模型组采取慢性不可预见刺激建立抑郁症模型,共给予应激35 d,对照组不给予应激.利用糖水偏好实验和开场实验检测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建模成功后,分别从模型组和对照组中各随机选取5只SD大鼠,运用体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海马CA1区和DG毛细血管进行定量研究,剩余5只进行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模型组大鼠和对照组大鼠在体质量[(314.81±31.52)g,(349.18±28.23)g,t=2.569,P=0.019]、糖水偏好实验[(82.37±8.44)%,(89.33±3.97)%,t=2.359,P=0.03]、开场实验结果[(48.30±39.49)分,(87.70±38.32)分,u=-1.988,P=0.047]具有统计学差异,模型组较对照组大鼠海马总体积[(88.84±7.51) mm3,(99.89±12.55) mm3,t=2.388,P=0.028]、海马CA1区[(27.78±1.84) mm3,(32.38±3.69) mm3,t=3.522,P=0.004]和DG[(21.02±2.61) mm3,(24.20±3.33) mm3,t=2.377,P=0.029]体积明显减少,模型组较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毛细血管总长度[(8.454±1.010)m,(11.012±1.642)m,t=2.967,P=0.018]、总体积[(0.104±0.019) mm3,(0.151±0.021)mm3,t=3.720,P=0.006]、总表面积[(1.025±0.113) cm2,(1.589±0.313) cm2,t=3.794,P=0.013]、平均直径[(3.884±0.458) μm,(4.580±0.419) μm,t=2.509,P=0.036]下降以及DG毛细血管的总体积[(0.078±0.021) mm3,(0.117±0.024) mm3,t=2.716,P=0.026]、总表面积[(0.838±0.184) cm2,(1.133±0.074) cm2,t=3.32,P=0.011]、平均直径[(3.611±0.493) μm,(4.630±0.635) μm,t=2.834,P=0.022]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症模型大鼠大脑海马萎缩,CA1区、DG毛细血管改变,海马结构与毛细血管的改变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 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作者:范阳华;吕世刚;吴雷;徐文华;刘锋;李建斌;周椿昊;叶敏华;吴淼经

    目的:对近三年国内外关于术后放疗(radiotherapy,RT)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Elsevier光盘数据库、EBSCO检索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查找2011年01月至2014年07月有关术后RT联合TMZ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所纳入研究,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5.1进行Meta分析,对数据不能合并者,则进行描述性的定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例RCTs进行Meta分析,包括590例患者(实验组298例,对照组2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胶质瘤术后RT联合TMZ化疗组与单纯术后RT组比较,其总有效率(RR=1.77,95%CI=1.45~2.15,p=0.000)和1年生存率(RR=1.38,95%CI=1.22~1.57,P=0.000)、2年生存率(RR=1.91,95%CI=1.46~2.51,P=0.000),3年生存率(RR=2.51,95%CI=1.40~4.48,/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常见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当前临床证据,术后RT联合TMZ化疗较单纯RT治疗恶性脑胶质瘤,其总有效率及1、2、3年生存率均明显上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丙戊酸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作者:龙志敏;赵蕾;贺桂琼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 salt,VPA)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的影响.方法:取3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D模型小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VPA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VPA 30 mg/(kg·d),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化学法观察2组小鼠皮质和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2组小鼠皮质和海马BDNF和GDN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PA治疗组小鼠皮质和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t=5.476、8.793,P均=o.ooo),BDNF和GDNF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t=4.303,P=0.001;t=2.376,P=0.032).结论:VPA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提高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

  • 超声外科吸引器在矢状窦、大脑镰旁大脑膜瘤切除术的应用

    作者:张超;谢延风;詹彦;伏鹏飞;石全红

    目的:探讨超声外科吸引器(cavitron ultrasonic surgical aspirator,CUSA)在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应用CUSA分成A、B两组,A组27例运用CUSA结合双极电凝行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切除,B组24例组织剪结合双极电凝常规肿瘤切除.比较两组肿瘤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住院时间、甘露醇剂量、迟发性脑出血例数的统计学差异,并评估分析.结果:Simpson切除标准Ⅰ、Ⅱ、Ⅲ级A组分别为23、3、1例,B组为15、5、4例,两组切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125);A组平均住院时间(15.11±2.50)d,B组(19.71±4.79)d,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9);在出血量、手术时间上,A组分别为(631.48±240.65) ml、(4.27±0.27)h,B组为(1050.00±521.70) ml、(4.86±0.5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29);ICP方面,6h内两组差异不明显(P=0.138);6~72 h及72 h后A组分别为(11.30±3.81 mmHg、12.59±5.52 mmHg),B组为(13.96±9.95 mmHg、16.83±8.98 mmHg),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1、P=0.031).其中A组1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无迟发性脑出血;B组4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迟发性脑出血5例,3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3个月随访,A组恢复良好24例,恢复较差3例,无病重及死亡病例,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22).结论:在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切除术中,虽不能提高肿瘤切除率,但CUSA仍是一种实用而且有效的技术,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预后更佳.

  • PAR2在损伤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黎天尊;夏永智;刘强;晏怡

    目的: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对损伤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得到高纯度(>98%)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建立体外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模型.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立即给予生理盐水(损伤模型组)、PAR2特异性抑制剂FSLLRY-NH2(FSLLRY-NH2组)、PAR2特异性抗体Anti-PAR2 antibody(Anti-PAR2 antibody组)处理;对照组为原代培养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不作任何处理.应用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应用CCK-8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损伤后24 h及72 h对照组、FSLLRY-NH2组和Anti-PAR2 antibody组GFAP和Vimentin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损伤模型组,损伤后12、24、72 h对照组、FSLLRY-NH2组和Anti-PAR2 antibody组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低于损伤模型组(P<0.05).结论: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阻断PAR2可抑制其细胞增生.

  • 神经内科门诊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张艺馨;孔庆韬;何增柳;董兰真;谭戈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中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临床特征,并对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测试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Ⅲ,beta version,ICHD-Ⅲbeta)中VM的诊断标准进行初步的临床实践测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39例VM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以及临床特征,并对VM标准(ICHD-Ⅲbeta)进行临床实践测试分析.结果:偏头痛的平均起病年龄为(32.7±10.5)岁,眩晕的平均起病年龄为(36.6±10.3)岁.偏头痛亚类常见的是无先兆性偏头痛(82%),其次是先兆性偏头痛(10%)和慢性偏头痛(8%).眩晕类型以自发性眩晕为主(90%),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从数秒至数天不等.常见的伴随症状为畏光畏声(74%).此外,33%的患者不满足VM诊断标准中的C标准,8%的患者不满足B标准.结论:神经内科门诊中VM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国外的报道相似,但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的比例较国外低.VM的诊断标准(ICHD-Ⅲbeta)基本符合临床运用实践,但需要进一步改进,如眩晕发作时长的规定以及偏头痛亚型的更新.

  • 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治疗帕金森病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

    作者:周长青;高唱;陈亚兰;彭国光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罗替戈汀透皮贴剂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的有效性、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地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和Web of Knowledge等数据库有关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治疗PD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1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研究,1 969例患者.(2)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有效性:罗替戈汀透皮贴剂在减少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Ⅱ部分评分(WMD=-1.69,95%CI=-2.18 to-1.19,P=0.000)和Ⅲ部分评分(WMD=-3.86,95%CI=-4.86 to-2.86,P=0.000)上均优于安慰剂.②耐受性:罗替戈汀透皮贴剂较安慰剂不增加患者总的退出风险(RR=0.88,95%CI=0.64~1.21,P=0.44),但增加患者因为不良事件退出的风险(RR=1.82,95%CI=1.29~2.59,P=0.000).③安全性:罗替戈汀透皮贴剂较安慰剂增加局部皮肤反应(RR=2.77,95%CI=2.23~3.43,P=0.000)、呕吐(RR=6.15,95%CI=2.88~13.13,P=0.000)及异动症(RR=2.52,95%CI=1.47~4.32,P=0.000)的发生风险.结论:罗替戈汀透皮贴剂能有效的控制PD患者的症状,但也增加了局部皮肤反应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滕志朋;孙晓川;杨晓波;郭宗铎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类核受体超家族,其成员有PPARα、PPARβ(也称为PPARδ)和PPARγ3种亚型.PPARs自被发现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并在各个领域展开研究,其中主要集中在PPARα和PPARγ的研究上,对其在体内的病理生理作用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其部分配体也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而对PPARβ的研究相对较少.近来有学者认为PPARβ是PPARα和PPARγ激活的连接枢纽,使得其地位更加重要,PPARβ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关于PPARβ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却远落后于其他2种亚型.本文就PPARβ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miR-124-3p通过负调控Caveolin-1表达N2a/APPswe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作者:向月;张雄;杨军;戴颂阳;李昱

    目的:探讨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s,AD)细胞模型中miR-124-3p通过调控Caveolin-1的表达对细胞凋亡率及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野生型N2a(N2a/WT)和N2a/APPswe细胞,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iR-124-3p与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rn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mRNA及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24-3p与Caveolin-1之间靶向调控关系.N2a/APPswe细胞瞬时转染miR-124-3p模拟物(mimics),real-time PCR、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Caveol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N2a/APPswe细胞分别瞬时转染miR-124-3p模拟物(mimics)、pcDNA-Caveolin-1、Caveolin-1-siRNA,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水平,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与WT组相比,APPswe组APP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都明显升高(分别为P=0.000,P=0.000),miR-124-3p表达明显降低(P=0.000).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和与突变型载体(pGL3-Caveolin-1 3'UTR MUT)共转染组相比,与野生型载体(pGL3-Caveolin-1 3'UTR WT)共转染组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和明显减弱(P=0.004);转染miR-124-3p mimics后,与空载体组比较,miR-124-3p mimcs转染组的Caveol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分别为P=0.000,P=0.000);分别转染miR-124-3p mimics、Caveolin-l-siRNA后,与空载体组比较,细胞凋亡率降低(分别为P=0.000,P=0.000),游离钙离子浓度降低(分别为P=0.000,P=0.000);转染pcDNA-Caveolin-1后,得到与上述相反的结果(分别为P=0.000,P=0.000).结论:miR-124-3p可以通过靶向下调Caveolin-1的表达,抑制AD细胞凋亡,降低细胞中游离钙离子浓度,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为AD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