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중경의과대학학보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626
  • 国内刊号: 50-104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雷寒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麦芽凝集素沉淀法检测骨碱性磷酸酶同工酶及应用

    作者:王华;黎海芪;杨锡强;李继斌;瞿平;刘瑜;胡怡

    目的:应用麦芽凝集素(WGA)沉淀法检测骨碱性磷酸酶同工酶(B-ALP)水平,并探索B-ALP与骨矿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建立维生素D和钙缺乏所致的佝偻病动物模型,测定骨矿含量和血清钙、磷、25-OHD3、总碱性磷酸酶(T-ALP)水平;采用WGA沉淀法检测不同生长阶段大鼠血清中的B-ALP活性.结果:血清B-ALP在佝偻病组明显升高,且出现时间较T-ALP早;B-ALP与同期骨矿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清B-ALP活性是反映成骨细胞功能更为敏感和可靠的指标.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缺血皮瓣存活的实验研究

    作者:薛斌;贺光照;黄崇本

    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并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缺血皮瓣血循环重建和皮瓣存活面积比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研究动物,将其分为VEGF组和对照组,并在其背部制作典型缺血皮瓣,术后7天观察皮瓣存活面积,计算存活面积比、单位面积微血管计数、光镜观察组织愈合情况、透射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结构和功能.结果:两个组中VEGF组的皮瓣存活面积比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单位面积微血管计数显示VEGF组较对照组多,且有显著性差异.电镜观察结果显示VEGF组成纤维细胞形态和功能较对照组好.结论:VEGF能促进缺血皮瓣的血运重建,从而加强组织修复,促进缺血皮瓣存活.

    关键词: VEGF 缺血皮瓣 存活
  • 缺血预处理联合St.ThomasⅡ心麻痹液对兔未成熟心脏功能和病理学影响

    作者:朱斌;闵苏;龙村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C)对兔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Langendorff模型灌注幼兔(14~21天)离体心脏.18只幼兔心随机分为2组,每组9只,IFC组经历5min缺血、10min再灌的IPC处理后,使用St.ThomasⅡ心麻痹液(STH)使心脏停跳;对照组只用STH停跳心脏.两组兔心均在生理体温(39℃)下接受45min缺血、40min灌注.观察复灌后的心肌酶释放、心肌能量、心脏功能及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PC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漏出量明显减少(P<0.01),心肌ATP含量以保存(P<0 05),再灌注末心脏左室发展压(LYTDP)显著改善(P<0 05);光、电镜显示经过缺血预处理的心肌细胞损伤轻.结论:缺血预处理能明显减轻兔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再灌注后心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保存再灌注后心肌细胞中ATP含量有关.

  • 小鼠动情周期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研究

    作者:杨戎;王应雄;魏莎莉;刘孝云

    目的:探索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基因在小鼠动情周期子宫内膜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RC技术对小鼠动情周期各个时期LIF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动情周期、动情前期和动情期均未检测到LIF基因表达,而动情后期子宫内膜检测到LIF基因强表达.结论:推测LIF基因表达受母体自身激素水平改变的调控,且主要涉及孕激素,而与雌激素关系不大.

  • 能量可控陡脉冲对离体肿瘤组织杀伤作用的观察

    作者:李大强;熊兰;胡丽娜;刘维超;漆洪波;廖瑞金;孙才新

    目的:证实能量可控陡脉冲对离体肿瘤组的杀伤作用.方法:利用能量可控陡脉冲对临床上确诊的手术离体新鲜肿瘤组织作肿瘤杀伤的对比观察.结果:显示为肿瘤组织体积缩小,组织学证实肿瘤细胞凝固性或液化性坏死,细胞结构模糊不清,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肿瘤血管变性坏死.结论:能量可控陡脉冲具有确切的杀灭肿瘤细胞作用.

  • 小儿肺炎心功能状态研究

    作者:熊丰;邓蕾丽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的心功能状态.方法: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定30例临床诊断为重型肺炎伴心功能衰竭(简称心衰)患儿的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及右室血流参数,同时检查胸片、心电图、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血、尿钠、渗透压及血浆抗利尿激素(MDH).结果:30例患儿中,7例出现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右室血流参数、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23例心功能显示正常者中,13例在肺炎极期血钠、血渗透压降低,尿钠、尿渗透压及血ADH升高,为并发抗利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另10例为并发呼吸衰竭(简称呼衰).结论:根据临床综合表现诊断的肺炎心衰存在扩大化,这组表现可由肺炎缺氧或内分泌改变引起.

  • 人参总皂甙诱导人内皮细胞表达造血生长因子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宏;姜蓉;王亚平

    目的:研究和论证人参促进血细胞发生及"补气生血"的现代生物学机理.方法:采用造血生长因子生物活性检测与免疫细胞化学等技术,研究经人参总皂甙(TSPG)诱导的人脉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上清液(HEcCM)中造血生长因子的活性及GM-CSF、IL-3和IL-6在内皮细胞的表达.结果:TSPG体外诱导制备的HEcCM能显著促进CFU-GM和CFU-Mix的增殖;同时,TSPG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内皮细胞表达GM-CSF、IL-3和IL-6蛋白.结论:本研究提示TSPG能上调造血微环境中的内皮细胞分泌造血生长因子来调节血细胞的生长,这或许是人参"补气生血"的现代生物学机理之一.

  • ER阴性乳癌细胞株凋亡过程Cyclin DI表达的研究

    作者:刘大川;姚榛祥

    目的:应用DNA末端标记法探讨激素受体阴性乳癌细胞凋亡和Cyclin DI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1,25(OH)2D3诱发雌激素受体阴性乳癌细胞株MDA-MB-435s凋亡,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数、免疫组化法检测Cyclin D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0-8M1,25(OH)2诱诱发MDA-MB-435s调亡过程中,癌细胞凋亡率与Cy-clin DI表达呈负相关.结论:Cyclin DI的检测可以直接反应雌激素受体阴性乳癌细胞株的凋亡,为临床评价雌激素受体阴性乳癌的治疗效果提供新的指标.

  • LAMS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促凝活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董浦江;姚榛祥

    目的:观察LAMS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促凝活性的效果.方法:比较LAMS处理的肝癌细胞生长曲线、AgNoRs含量变化;用一步法.APTT测定LAMS拮抗肝癌细胞分泌物的促凝血作用.结果:LAMS处理后的肝癌细胞增殖受抑制、AgNoRs数量减少,LAMS能拮抗肝癌细胞分泌物对APPT的影响.结论:LAMS可有效地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促凝活性.

  • 奥曲肽-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株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曾希志;姚榛祥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OCT)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OCT作用于体外培养的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应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光镜、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CCT可抑制MCF-7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周期,并可诱导细胞凋亡.结论:CCT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 阿霉素对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介导的结肠癌细胞 (COLO205)细胞毒增敏作用

    作者:骆云鹏;LIU Rosa;SALMON Svdney E

    目的:评价阿霉素和rHuTNF抗人结肠癌细胞株的序贯作用.方法:采用克隆生成试验(Hamburger-Salmon法),研究DOX和rHuTNF序贯作用于COLO205细胞株后的抗增殖效果.结果:对结肠癌细胞系COLO205,存在DOX-rHuTNF序贯抗增殖作用;多数联合给药情况下出现相加/协同作用.结论:DOX存在时,TNF的抗瘤作用增强,从而支持DOX可干扰细胞保护机制以使瘤细胞对TNF细胞毒作用更为敏感的理论.

  • 牛磺酸对细胞因子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余华荣;张能;方海立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白细胞介素-1β(1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和γ-干扰素(IFN-γ)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单层培养的Wistar大鼠胰岛细胞,分别检测IL-1β、TNF和IFN-γ以及牛磺酸对胰岛细胞凋亡细胞百分率,培养液中NO含量及NOS活性以及DNA片段的影响.结果:IL-1β、TNF和IFN-γ联合可诱导胰岛细胞凋亡率及DNA片段明显增加,同时NO含量和NOS活性亦明显升高(P<0.01);牛磺酸能阻断上述细胞因子的作用(P<0 01),且有剂量依赖性.结论:NO可能是介导上述细胞因子引起胰岛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之一.牛磺酸能够改善细胞因子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S活性从而减少NO的生成有关.

  • 高强度聚焦超声固化瘤苗的研制

    作者:付敏;赖春冬;周颦;伍烽;白晋;王智彪

    目的:探讨运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HIFU)制备小鼠肝癌H22固化瘤苗的方法,并初步评价瘤苗的免疫活性.方法:应用HIFU治疗系统样机分别在声强246W/cm2和1054W/cm2下处理小鼠肝癌H22细胞.结果:声强1054W/cm2下细胞破裂成碎片状,而声强246W/cm2细胞外形基本如常,前者作为瘤苗具有明显强的抗肿瘤细胞攻击作用P<0 05.结论:HIFU能一次性灭活肿瘤细胞,并在一定声强下破坏肿瘤细胞膜结构使细胞内抗原充分暴露和释放,从而增加了瘤苗免疫原性.

    关键词: HIFU 固化瘤苗 免疫
  • 骨肌康搽剂药效学实验研究

    作者:王体强;何芳;雷自强;周远大;何海霞

    骨肌康搽剂由三七、红花、乳香、没药等15味中药组成的外用搽剂.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骨质增生、关节肿胀.为了证实其药理作用,进行了动物实验,报告如下.1实验材料1 1受试药物骨肌康搽剂(重庆东方中医药骨伤研究所).骨友灵搽剂(辽宁本溪第三制药厂).1.2动物健康合格一级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健康合格一级Wisatr大鼠,体重200~240g雌雄各半(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 果糖二磷酸钠镁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朱深银;周远大;何海霞;王驰

    目的:观察果糖二磷酸钠镁(FDPM)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流动力学作用.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诱发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经MPA-V型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1)给垂体后叶素后,MAP、LVEDP升高,IT延长,HR、+dP/dtmax、-dP/dtmax、Vce-5kPa降低;(2)FDPM升高降低的+dP/dtmax、-dP/dtmax及Vce-5kPa,降低升高的LVEDP,同时降低MAP和减慢HR;该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FDPM能改善心肌缺血大鼠的血流动力学.

  •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系统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关系

    作者:刘宝琴;吴玲;王智彪;伍烽

    目的:研究GH-IGF-1系统对特发性IUGR的影响.方法:对18例足月妊娠合并特发性IUGR及25例正常足月分娩产妇母血、脐血、羊水、胎盘中的IGF-1和GH进行定量测定.结果:IUGR组母血、脐血、胎盘组织IGF-1、G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母血、脐血、胎盘组织GH含量与各样本中IGF-1含量均相关.结论:GH-IGF-1系统在胎儿生长发育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 钢丝环扎加Maxon线张力带缝合治疗髌骨骨折的实验研究

    作者:柯珍勇;周言忠;邓方跃;黄朝梁;程昀;陈富

    目的:进一步改进髌骨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取4具湿润尸体完整膝关节,保留一定的股骨胫骨长度,除股四头肌,关节囊,髌腱外去除其它软组织,伸直位固定股四头肌,制作髌骨横断骨折模型,采用4×4拉丁方设计,分别按序作四种不同固定:A、钢丝环扎加Maxon线张力带缝合;B、改良张力带固定;C、张力带钢丝固定;D、单纯钢丝环扎.用胥少汀法作生物力学测定.结果:四种固定方法固定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A与B效果接近,为好,C较差,D差.股四头肌拉力在钢丝环扎加Maxon张力带缝合和改良张力带固定,均可达体重2倍以上.结论:对某些髌骨粉碎骨折,不适合改良张力带固定,则钢丝环扎加Maxon线张力带缝合效果佳,该方法可满足早期功能锻炼,尽早恢复膝关节功能.

  • 顺式串联双拷贝DuIFN一γ基因的真核表达

    作者:黄爱龙;单幼兰;Allison Jilbert;Ieva Kotlarski

    目的:以鸭γ-干扰素(DuIFN-γ)基因为目的基因,研究同一启动子调控下,不同拷贝数的目的基因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DuIFN-γcDNA单拷贝和双拷贝重组质粒并转入真核细胞COS-7中进行表达.DuIFN-γ活性采用Griess试剂检测.结果:双拷贝重组质粒和单拷贝重组质粒50%大活性稀释度分别为1:320和1:160.双拷贝重组质粒转染上清稀释10240倍后,仍保留DuIFN-γ活性,而单拷贝重组质粒转染上清经1280倍稀释后,即丧失活性.结论:在同一启动子作用下,顺式插入双拷贝目的基因可明显增强目的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量.

  • 慢阻肺患者动、静脉血电解质结果的比较

    作者:陈虹;邓琼珍;罗永艾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动、静脉血电解质测定值是否一致.方法:同一时点采血测定慢阻肺患者动、静脉血钾(K+)、钠(Na+).结果:所有患者抗凝动脉血中的钾都明显低于静脉血清钾(P<0 01),而钠差别不大( P>0 05);这种改变不受pH、PCO2、PO2的影响.结论:COPD患者抗凝动脉血与静脉血钾存在重大差异.据此认为,不能用抗凝动脉血钾代替病人的静脉血清钾,而且有必要建立抗凝全血的电解质正常参考值.

  •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患儿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研究

    作者:刘晓燕;陈长英;钱永如

    目的:了解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患儿心室肥厚程度和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状态.方法:采用美国AcuZn128XP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16例EFE患儿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与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并与17例相应年龄正常婴幼儿比较.结果:EFE患儿LVMI增加,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患儿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表现为E峰,AC,E/A,EFF及1/3FF下降,IVRT延长,A峰和AFF增加.3例经治疗一年以上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心胸比率小于0 55.再次随访以上各项指标,显示EF,FS基本恢复正常,舒张功能部分改善,而3例LVMI虽明显下降,但仍均高于正常值.结论:EFE患儿存在明显的心室肥厚,多普勒超声检测LVMI可安全无创准确了解EFE患儿心肌肥厚程度.EFE患儿不仅存在收缩功能异常且多合并以左心室松弛减退为主的舒张功能障碍. EFE患儿临床恢复标准不仅依赖于临床症状体征及胸片好转,更需做左心功能和LVMI检测来综合评估.

  • 睫状体冷冻治疗青光眼的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郭华兰;李立

    目的:观察睫状体冷冻治疗各种类型晚期青光眼的远期效果.方法:对我科1989~1999年冷冻睫状体治疗晚期青光眼137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平均眼压下降2.9kPa(P<0.01).以终眼压低于2.8kPa为标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压控制率为78.95%,继发性青光眼控制率为75%.原发闭角与开角青光眼控制率为67.31%.疼痛控制率为96 64%.并对冷冻的温度、范围、次数、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及其机理作了探讨.结论:睫状体冷冻治疗对于难以控制的青光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 青光眼 睫状体 冷冻
  • 心肌梗塞后心肌重塑与PDGF-B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刘元生;陈运贞;王悦喜

    目的:探讨心肌重塑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重塑模型,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方法研究Ⅰ型,Ⅲ型胶原含量和PXF-B表达的变化.结果:心肌Ⅰ型、Ⅲ型胶原含量和PDGF-B表达均增加,分别与假手术组比较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Ⅰ型、Ⅲ型胶原含量与PDGF-β表达量正相关(P<0 01).结论:心肌梗死后心肌重塑的机制可能是各种致病因素终通过调节成纤维细胞PDFG-B表达实现的.

  • 螺旋CT对正常胰腺变异显示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咏梅;罗天友;石军;吕发金;胡志华

    目的:认识正常胰腺变异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行螺旋CT(Spiral CT,SCT)双期增强扫描正常胰腺237例横断面图像,回顾性总结了胰腺各个部位常见变异的SCT表现.结果:显示正常胰头颈变异43例,胰体尾变异14例,一例胰头增大系因肠系膜上静脉走行异常而引起.结论:认识正常胰腺变异可以避勉将之误诊为肿瘤,提高对胰腺肿瘤诊断的正确率,减少不必要的剖腹手术.

  • 肾盂肾下盏夹角对结石清除率的影响

    作者:徐光勇;乔天愚;张唯力

    目的:观察肾盂肾下盏夹角及结石大小对结石排净率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肾下盏结石患者,通过IVU影像,测量夹角与结石直径,并经ESWL治疗,随访2月,观察结石排空情况.结果:68例患者,结石完全排出42例,总的结石排空率为6l.7%.结论:提示肾盂肾下盏夹角,结石直径对结石排净率有重要影响.

  • 垂体后叶MRI信号强度测量的意义

    作者:吕发金;罗天友;石军;李咏梅;袁书伟;史斌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信号强度测量的价值.方法:低场MRI正中矢状位T1W1图像上测量正常人(193例)、中枢性尿崩症(31例)及肺癌(33例)的垂体后叶信号强度,并与桥脑的信号强度相比较.结果:正常垂体后叶82 9%呈高信号,17 1%呈等信号,无低信号出现;中枢性尿崩症(96.8%)、部分肺癌(42 4%)的垂体后叶呈低信号,信号强度比(SIR)小于0 93.结论:正常垂体后叶未见低信号,垂体后叶低信号是病理性的.

  • 不同年龄上睑松垂整形术及美学测量分析

    作者:贺光照;薛斌;杨天荣;石崇云;黄崇本

    目的:分析年龄与老化上睑松垂的关系及手术前后眼睑美学测量,对切口设计、眶隔及外眦处理提出见解.方法:对150例上睑松垂患者进行整形矫正术,按35~44岁,45~54岁,55~65岁三组测量和统计学分析手术前后眼裂高(H)、内眦角(α)、外眦角(β)变化以及与年龄的关系.结果:表明上睑随着年龄增加而显著下垂,且上睑外眦下垂较内眦下垂严重,45~54岁组术后美学测量改善优于55~65岁年龄组.结论:手术前后眼睑美学量化测定对准确掌握适应症、选择手术方式及对手术效果判定具有指导性意义.

  • RAPD的建立及优化研究

    作者:蒲淑萍;王希;段昌柱

    目的:建立优化的RAPD反应条件,为进一步进行遗传监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按常规方法制备小鼠基因组DNA,在一定的RAPD-PCR反应条件下分别改变各组份浓度及退火温度.扩增产物在含溴化乙锭的1 5%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紫外透射仪上观察照相.结果:当Mg2+浓度为1.5mmol/L,4种dNTPs各为150μmol/L,Taq酶为1 5U,引物为0 2mol/L.模板DNA为50ng,退火温度为38℃,RAPD-PCR扩增效果好.结论:在优化的条件下规范操作,RAPD的稳定性、重复性好.

  • 术后并发严重感染患者血清E-选择素、IL-10和sCD14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杨镛;杨国凯;罗开元

    目的:探讨术后并发严重感染病人血清E-选择素(E-SLT)、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可溶性CD14(sCD14)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于术前和术后测定37例创伤病人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E-SLT等浓度.结果:术后合并感染组中:E-SLT和IL-10浓度分别于术后第2、3天开始升高,相关系数r=0.964,P<0 05;sCD14与TNF-α浓度于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相关系数r=0.896,P<0.05.结论:sCD14和TNF-α、E-SLT和IL-10分别与早期感染或严重感染密切相关,是反映术后并发感染病人病情变化和预后的可靠指标之一.

  • 建立肝细胞皮下移植模型用以研究异种移植免疫反应

    作者:邓小康;姚榛祥

    目的:建立异种肝细胞皮下移植模型,并探讨用以研究异种移植细胞性排斥反应的可能性.方法:用原位肝脏胶原酶循环灌注法分离大鼠肝细胞,分离出的肝细胞存活率达95%以上,分别注射于皮下及脾脏,于移植后不同时间点取材进行组织形态及功能观察,HE染色为主,结合G-6P、SDH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移植肝细胞的存活状态.结果:在术后3~28天期间,脾脏组与皮下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 05),仅在60天时相点脾脏组存活率(75%)大于皮下组(37 5%);且术后4~7天开始发生细胞性排斥反应.结论:认为肝细胞皮下移植可作为研究异种移植细胞性排斥反应的模型.

  • 鸭γ-干扰素活性体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单幼兰;黄爱龙;Allison Jilbert;Ieva Kotlarski

    目的:建立鸭γ-干扰素体外活性检测方法.方法:体外刺激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是γ-干扰素的生物学效应之一.为检测鸭γ-干扰素活性,采用Sephadex G-100诱导产生的腹腔巨噬细胞作为实验体系,观察一氧化氮浓度在LPS,PHA,L-精氨酸刺激的上述细胞中的变化情况.结果: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制备的腹腔巨噬细胞经PHA或LPS活化后,细胞密度较高组一氧化氮产量明显升高,细胞密度较低组则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浓度的腹腔巨噬细胞对LPS等刺激物敏感,可作为检测鸭γ-干扰素活性的重要手段.

  • 胫骨髓内固定的治疗现状

    作者:欧云生;李怀先

    1前言髓内固定治疗长骨干骨折已有数十年的历史,1940年德国骨科医师Kuntscher设计V形钉,治疗成人长骨干中上段横型或短斜型骨折,创立髓内夹板的生物力学原则.随着科技的发展,长骨髓内固定技术也取得长足进步,改进固定器械,扩大髓内钉的适应证.胫骨是长管状骨中常发生骨折的部位,约占全身骨折的13.7%[1];胫骨骨折常发生于骨的远侧2/3[2].胫骨位置表浅,开放性骨折相对较多.所有开放性骨折中,胫骨占63%[3].胫骨干骨折的髓内固定治疗方法众多,常用的治疗方法有Kuntscher钉、弹性可屈钉、带锁髓内钉等,各有其优点及不足之处.胫骨骨折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主要有感染、延迟愈合、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等4,如何减少肢体伤残和功能障碍,用什么方法治疗胫骨骨折好,一直是骨折治疗中争议多的问题之一.

  • 2型糖尿病患者的非糖尿病一级亲属的胰岛素抵抗

    作者:汪志红;张素华

    胰岛素抵抗(IR)是指对胰岛素(INS)促进葡萄糖(G)摄取的作用发生了抵抗,需要超常量的INS才能引起正常反应的一种状态,继发有代偿性INS分泌增多,对机体可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和多种病理生理改变.近年来许多学者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了研究,发现非糖尿病(DM)一级亲属存在IR以及相关的代谢紊乱,现综述如下:

  •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陈全;杨致邦

    自1983年Warren与Marshall[1]从人胃粘膜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HP已被证实是B型胃炎的条件致病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HP感染非常普遍,人群中的感染率达50%,但是真正发病却很少.感染HP后是否发病,一方面与宿主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HP毒力有关.HP的致病因素除鞭毛、尿素酶、蛋白酶等以外,1988年Leunk等[2]还发现了由部份HP产生的一种能使哺乳类细胞产生空泡样变的毒素,称之为空泡毒素(Vacuolatingcytotoxin A,VacA),据此将Hp分为空泡毒作用阳性的HP(Tox+)及空泡毒作用阴性的HP(Tox-),动物实验证实,Tox+HP较Tox-HP致病力更强.通过近几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HP VacA在其编码基因结构、生物学性状以及作用机制等方面都有许多新进展.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胡怀东;王玉君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Ferrara等[1]于1989年从牛垂休滤泡星状细胞体外培养液中首先纯化出来的,根据其促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而命名为VEGF,也称为血管通透因子(VPF).VEGF的结构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它是一种由亚基内及亚基间二硫键交联形成的同型二聚体糖蛋白,分子量在34~45KD之间.VEGF的基因定位于第六对染色体的长臂上[2],基因结构为交替剪接的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组面.VEGF有四种形式,分别由121、165、189、206个氨基酸组成,大多数情况下,VEGF121分泌出细胞后呈可溶的游离状态,而VEGF189和VEGF206分泌出细胞后主要呈基质结合状态,VEGF165的性质则介于而者之间,是体内产生多的一种亚型.

  • 偶发肾癌的临床探讨(附43例报告)

    作者:胡自力;张唯力;谢勇;杨光永;乔天愚

    目的:提高偶发肾癌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989年1月至1999年1月收治的136例肾癌,对其中43例偶发肾癌进行临床分析并与非偶发癌比较.结果:偶发癌组大多分期分级低,5年生存率(71.43%)高于非偶发组(41.30%)(P<0 05).结论:B超是健康普查发现偶发肾癌的实用有效的检查.根治性肾切除仍是目前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偶发肾癌的认识,对肾癌的早期诊治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肾癌 偶发 B超 预后
  • 外阴癌分泌物对尿常规结果的影响

    作者:张金生;谢微波

    目的:了解外阴癌分泌物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作了13例外阴癌患者治疗前后的小便常规检查,并比较它们的结果.结果:治疗前小便常规异常率12/13,治疗后其异常率3/13.结论:外阴癌分泌物可污染尿液,引起尿路感染样的小便常规检查结果.

    关键词: 外阴癌 尿常规 检查
  • 神经内窥镜临床应用的初步经验

    作者:钟东;支兴刚;唐文渊

    内窥镜神经外科是微侵袭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于2000年5月引进美国Clarus神经内窥镜(其硬工作镜外径4.2 mm,工作腔直径2.15mm,组件还包括观察镜、软镜等.)经临床应用,疗效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手术均在全麻下经内窥镜进行,诊断均经病理证实,均于术后八天内出院.病例1、女,57岁.右额顶纵裂蛛网膜囊肿.因头痛伴左侧肢体乏力2年入院.查体:左上、下肢肌力Ⅳ级.头颅CT示:右额顶蛛网膜囊肿.行蛛网膜囊肿-脑池造瘘、囊壁部分切除、囊肿-腹腔分流术.术后头痛缓解,复查CT示:囊肿缩小.1月后随访,左侧肢体乏力明显改善.病例2、男,51岁.Ⅲ脑室颅咽管瘤.因性欲减退1年,左眼视力减退3月入院.查体:左眼视力眼前数指.头颅MRI示:Ⅲ脑室内囊性肿瘤.行肿瘤部分切除、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左眼视力2米数指.病例3、男,56岁.

  • 十二指肠球部癌性穿孔1例报道

    作者:张宏宇;张才全;管小琴

    患者男性,70岁,住院号325419.因突发性全腹部剧烈疼痛3h,于2000年1月21日凌晨入院.急查血常规:Hb45g/L,WBC7.5×10/L,N0.73,胸腹透视:膈下可见游离气体.以上消化道穿孔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距幽门约1cm处有一0.3cm×0.4cm大小的穿孔,肠内容物外溢,穿孔周围质硬、凹凸不平、状似瘢痕组织,附近可见散在肿大淋巴结.术中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切取穿孔边缘少许组织送检,行穿孔修补术加胃、空肠吻合术.术后恢复顺利,住院12天出院,建议3月后复诊.出院后患者失访.术后病理报告:十二指肠球部低分化腺癌,癌细胞呈片状、腺样分布,AB-PAS为阳性.

  • 1例下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

    作者:徐昉;戴远斌;乔正荣;向志

    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曾多次因解黑便入院,电子结肠镜未见异常,胃镜及全消化道钡餐示胃窦炎伴胃粘膜脱垂,经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1998年ECT提示右脐外异常浓聚影为出血灶,升结肠可能性大.2000年11月17日再次不明原因解黑便人院.查体:轻度贫血貌,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入院后经洛赛克、凝血酶等治疗仍多次解暗红色稀便.查血常规RBC 2 99×1012/L、HGB 93g/L.急诊在局麻下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回结肠动脉造影(DSA)及亚超选择性回结肠动脉结肠支栓塞治疗.经右股动脉穿刺置入5F导管,选择进入回结肠动脉,注入碘海醇,见回结肠动脉结肠支远端血管丰富卷曲成团,静脉早期显影,造影剂外溢,证实出血灶为升结肠中下1/3处的动-静脉畸形(图1、2).将导管放至结肠支起始部,注入1.5~2.0cm真丝线段20根后再次造影,血管畸形消失,其他正常分支显影良好(图3).术后未诉腹痛,查体腹软,全腹无压痛.术后第3天进食;第6天解黄色软便;第11天痊愈出院.2个月后随访未见下消化道出血症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