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妇产科

中华妇产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중화부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567X
  • 国内刊号: 11-214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fc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妇产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郎景和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配偶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次数和注射方式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封闭抗体转阳率的影响

    作者:于红玲;邓晓惠;晁岚;陈超;韩亦龙

    目的 探讨配偶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次数和注射方式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封闭抗体转阳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不孕不育诊疗中心进行配偶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的复发性流产患者326例的临床资料,共分为两组,皮内注射组260例,采用双侧前臂皮内注射法进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每21天1次,并分别于免疫治疗2(23例)、3(73例)、4(74例)、5(90例)次后2周测定封闭抗体;皮下注射组66例,采用皮下注射法,进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同样为每21天1次,治疗5次,并于治疗第3次后2周测定封闭抗体.计算封闭抗体转阳率,随访并计算封闭抗体转阳后再次妊娠的成功率.结果 (1)封闭抗体转阳率:皮内注射组2、3、4、5次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转阳率分别为17%(4/23)、58%(42/73) 、72%(53/74)、84%(76/9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治疗3次后皮下注射组封闭抗体转阳率为38%(25/66),明显低于皮内注射组的封闭抗体转阳率(58%,42/73),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封闭抗体转阳患者的妊娠率:封闭抗体转阳的200例患者中,妊娠176例,其中成功妊娠(妊娠而且时间≥5个月)126例,11例妊娠但时间<5个月,成功妊娠率为71.6% (126/176),流产39例.结论 免疫治疗次数和注射方式影响封闭抗体转阳率;封闭抗体转阳后可提高再次妊娠的成功率.

  • 微小RNA在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内异症不孕的相关性

    作者:阮钰;钱卫平;张春晖;周亮;侯震晖

    目的 探讨健康妇女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组织中微小RNA——mir-29c、mir-200a、mir-145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内异症不孕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因不孕症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治疗、并已行宫腹腔镜检查、病理证实为内异症并排除其他不孕因素的患者36例作为内异症组,按照1985年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内异症分期标准,分为Ⅰ~Ⅱ期17例、Ⅲ~Ⅳ期19例;选择同期因男方因素不孕、女方完全正常的44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妇女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组织中mir-29c、mir-200a、mir-145的表达量;同时对内异症组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妊娠与否进行随访.结果 (1)两组妇女子宫内膜组织中微小RNA的表达:内异症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mir-29c、mir-200a、mir-145的平均表达量分别为2.46±1.98、3.20±2.45、6.378±3.275,对照组妇女分别为1.36±1.05、2.04±1.16、4.548±1.885,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26、0.027、0.041).(2)不同期别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微小RNA的表达:Ⅰ~Ⅱ期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mir-29e、mir-200a、mir-145的平均表达量分别为0.53±0.51、0.33±0.26、0.048±0.021,Ⅲ~Ⅳ期内异症患者分别为0.26±0.18、0.28±0.12、0.045±0.016,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191、0.661、0.753).(3)内异症组妊娠与否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微小RNA的表达:妊娠者子宫内膜组织中mir-29c、mir-200a、mir-145的平均表达量分别为0.60±0.30、1.23±0.48、0.886±0.238,未妊娠者分别为2.64±1.73、4.39±2.58、7.199±3.945,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30、0.039、0.028).结论 内异症不孕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组织中mir-29c、mir-200a、mir-145表达上调,可能在内异症不孕中发挥作用.

  • RhoA及Rho激酶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痛经的关系

    作者:汪沙;段华;张颖;刘晶晶

    目的 探讨RhoA及Rho激酶(ROCK Ⅰ)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痛经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3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因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全切除术的32例患者为子宫腺肌病组(其中增殖期内膜18例,分泌期内膜14例);同期因宫颈病变或卵巢肿瘤而行子宫切除的患者29例为对照组(其中增殖期内膜12例,分泌期内膜17例).对两组患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平滑肌细胞进行分离及原代培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蛋白印迹法,检测两组及子宫腺肌病组不同程度痛经患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平滑肌细胞中RhoA和ROCKⅠ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子宫腺肌病组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平滑肌细胞中RhoA和ROCK Ⅰ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周期性变化,增殖期表达水平(分别为1.41 ±0.16、1.05 ±0.15)稍高于分泌期(分别为1.17±0.25、0.98 ±0.10),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hoA和ROCK Ⅰ mRNA表达水平存在周期性变化,增殖期表达水平(分别为0.93 ±0.10、1.00±0.18)高于分泌期(0.48 ±0.03、0.55±0.05),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腺肌病组增殖期和分泌期RhoA和ROCK Ⅰ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子宫腺肌病组与对照组RhoA及ROCKⅠ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67,P<O.01;r =0.48,P<0.01).(3)RhoA和ROCKⅠmRNA、蛋白表达水平在子宫腺肌病组不同程度痛经患者中依次表现为:重度痛经(1.66±0.19、1.32±0.11)>中度痛经(1.28 ±0.12、1.09 ±0.08)>轻度痛经(0.93 ±0.09、0.81 ±0.06),两两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RhoA及ROCKⅠ呈高表达,与患者痛经程度呈正相关,但不随月经周期变化,提示,RhoA及ROCKⅠ持续性高表达可能导致子宫的异常收缩,从而参与子宫腺肌病痛经的发生.

  • 子宫颈癌和CIN患者血浆APC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的意义

    作者:王宏;潘世扬;庞智睿;王芳;徐建;陈丹;谢而付;张丽霞;高丽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癌变(CIN)患者血浆APC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18例子宫颈癌和CIN患者[包括CIN Ⅰ 34例(低级别组)、CINⅡ和CINⅢ43例(高级别组)、子宫颈癌41例(宫颈癌组)]以及25例同期健康妇女(对照组)的血浆,其中31例患者(包括低级别组6例、高级别组10例和宫颈癌组10例、对照组5例)同时收集其子宫颈组织标本.采用自行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 (qMSP)技术检测各组患者血浆APC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评价其对子宫颈癌和CIN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31例同时检测血浆与组织标本的患者中,血浆与组织对应标本中APC基因甲基化阳性符合率为3/5,阴性符合率为100% (26/26);RASSF1A基因甲基化阳性符合率为7/9,阴性符合率为100%(22/22).低级别组和对照组患者(合并后共59例)中APC和(或)RASSF1A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3%(2/59),宫颈癌组和高级别组患者(合并后共84例)为48%(40/8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C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47.6%,特异度为96.6%.APC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子宫颈癌患者的年龄、HPV感染型别、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状态无关(P>0.05),而RASSF1A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子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 血浆APC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在子宫颈癌和CIN的诊断以及衡量疾病严重程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外阴鲍文病18例临床分析

    作者:袁光文;吴令英;张蓉;李晓光

    目的 探讨外阴鲍文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1991年1月至2011年6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8例外阴鲍文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 1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7岁(23 ~64岁);16例患者伴有外阴瘙痒,仅有2例无明显症状;5例为单发病灶,13例为多发病灶.外阴鲍文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其特征性表现为在表皮全层可见多少不一的单核有异型性的圆形或卵圆形大细胞(即鲍文细胞).18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11例采用单纯外阴切除术,7例采用外阴病灶局部扩大切除术.中位随访时间为123个月(5 ~ 197个月),2例出现复发,均为外阴病灶局部扩大切除术后复发,其中l例于术后5个月复发,再次手术行单纯外阴切除术,术后随访192个月未复发;另1例于术后15个月复发,再次手术仍行病灶局部扩大切除术,术后随访55个月未复发.结论 外阴鲍文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病理特征性表现为表皮全层可见多少不一的鲍文细胞,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疗效肯定,患者的预后良好.

  • 不同辅助治疗方法对Ⅰb~Ⅱa期子宫颈癌术后有危险因素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温宏武;黄卫平;刘桐宇;马珂;陶霞;朱丽荣;廖秦平

    目的 探讨不同的辅助治疗方法对Ⅰb~Ⅱa期子宫颈癌术后有危险因素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自1995年3月至2010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且术后有危险因素并进一步行辅助化疗(化疗组,79例)、放疗或放化疗联合治疗(放化疗组,58例)的Ⅰb~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共137例,两组患者均行子宫广泛性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危险因素分为中危因素(包括肿瘤直径>4 cm、脉管癌栓、浸润间质深层)和高危因素(包括宫旁转移、淋巴结转移和切缘阳性).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法.结果 化疗组与放化疗组患者的年龄、新辅助化疗、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肿瘤直径、间质浸润深度、宫旁转移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后危险因素程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分别比较,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放化疗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8.6%、89.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5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术后危险因素程度、高危因素个数、宫旁转移、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术后危险因素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进一步对术后具有不同程度危险因素的子宫颈癌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方式的辅助治疗后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43例有术后高危因素的患者中,给予化疗、放化疗患者(分别为18、25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7.8%、80.0%,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0%、80.0%,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16,P=0.172);在94例有术后中危因素的患者中,给予化疗、放化疗患者(分别为61、33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1.8%、97.0%,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8.4%、97.0%,分别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 =0.220,P=0.549).结论 Ⅰb~Ⅱa期子宫颈癌术后有危险因素的患者,采用化疗可能达到与放疗或放化疗联合治疗相似的治疗效果,化疗可作为这些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之一.

  • 经导管直接溶栓治疗产褥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张晔青;史明;郭亮生;陈昕;李晓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是围产期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产褥期更易发生,DVT若慢性迁延终发展成为下肢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为此,本研究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年来经导管直接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sis,CDT)治疗的产褥期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卵巢淋巴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志强;齐玉萍;李荣

    原发性卵巢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其体征和临床症状都是非特异性的.现就本院诊治的1例原发性卵巢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ovarian non-Hodgkin lymphoma,PONHL)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57岁,既往月经规则4~7 d/30 d,慢性盆腔炎病史5年,时有下腹痛.3个月前开始出现反复下腹坠痛,可自行缓解.10 d前下腹坠痛加剧伴肛门坠胀,当地医院抗炎治疗2d后病情好转(具体治疗情况不详),4d前患者腹痛加重,于2012年4月拟诊盆腔炎入院治疗.B超显示,子宫左后方低回声肿块7.9 cm×7.1 cm大小,内部回声欠均匀.妇科检查:阴道后穹隆饱满,子宫前位,正常大小、不活动,压痛明显.子宫后方触及直径约8 cm大小的包块,边界欠清,压痛阳性,不活动.三合诊直肠黏膜光滑.临床诊断:盆腔包块性质待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子宫后方实性肿块与子宫后壁及直肠前壁粘连,钝性分离后送检病理检查.术中快速病理报告:左侧卵巢恶性肿瘤,具体待常规检查.

    关键词:
  • 胎儿镜激光电凝术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后的胎盘灌注研究

    作者:李颖;孙路明;邹刚;杨颖俊;周奋翮;孙琦;周艳

    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是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DCA)妊娠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双胎死亡的主要原因.将胎儿镜下激光电凝(fetoscopic laser occlusion,FLOC)术选择性电凝所有胎盘血管吻合支作为治疗TTTS的首选方法[1]在国内刚刚开始,未见胎盘血管灌注的相关报道.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自2011年起开展FLOC术治疗技术,2012年起开始摸索胎盘血管灌注的方法,对所有在本院行FLOC术治疗并分娩的孕妇胎盘血管进行灌注,观察有无吻合血管残留及其与围产儿结局的相关性.因为本组实验中的双胎均无预后不良(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或严重脑损伤),所以用分娩孕周,双胎出生的平均体质量及双胎出生质量差值比(BWD)和Apgar评分来表示围产儿结局,同时胎盘面积差值比(PTD)是影响BWD的决定性因素,故对PTD的变化也一并分析.

    关键词:
  • 产前诊断中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丽芳;许平;曾艳;范佳鸣;钱飞燕;钱磊;罗婷婷

    性染色体异常可以引起胎儿性器官发育不全,患者可伴有其他脏器结构或功能异常,或伴有智力低下或精神及神经功能障碍,是男、女不孕不育的原因之一.新生儿中性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约为1/1000 ~ 1/900,其中有Turner综合征、XXX综合征、XYY综合征、克氏综合征、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等[1].产前正确诊断该类综合征并充分告知孕妇及家属,尊重孕妇和家属的选择是优生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对绍兴市妇幼保健院通过羊水染色体检查发现的性染色体异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 糖尿病与肥胖的表观遗传学变化机制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帅;范建霞

    近一项调查显示,在全球199个国家和地区25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者从1980年的1.53亿增长到2008年的3.47亿[1].糖尿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然而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至今未有显著突破.有研究表明,宫内环境改变所致的胚胎与胎儿表观遗传学变化,促使子代未来发生代谢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这个假说被称为成人疾病的胎儿起源假说[2-3].有研究显示,这些表观遗传学变化可能与产后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有关[4],目前,已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对相关分子机制进行推测,并在动物模型上进行模拟,进一步研究其分子机制.相关的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组蛋白亚基特定氨基酸残基和DNA的差异性甲基化区(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s,DMR)的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5-6].上述变化改变了染色体构象,使其处于“开放”或“关闭”状态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一些组蛋白的PTM如乙酰化是不稳定的,与基因活化有关;其他修饰如甲基化是稳定的,与基因失活有关[7].

    关键词:
  • 妊娠期高血糖对母亲和子代的影响及与表观遗传修饰调控的关系

    作者:苏日娜;杨慧霞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包括妊娠前已存在的糖尿病.GDM患病率在逐年攀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研究显示,GDM发生率达到14.7%[1].GDM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妊娠期高血糖暴露对母亲和子代的近远期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3-6],但其损害机制尚不明确.表观遗传(epigenetics)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尽管遗传因素和重要基因的突变参与了GDM的发生、发展,但大量证据表明,表观遗传在妊娠期高血糖暴露影响母儿的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血糖暴露下的表观遗传改变主要有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乙酰化和甲基化)等.现就上述表观遗传现象与妊娠期高血糖对母亲和子代的影响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
  •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合并肾病综合征一例

    作者:李菁;喇端端;朱岚;龙雯晴

    患者33岁,孕1产1.因无痛性下腹部包块进行性增大伴腹胀、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泡沫尿3个月余,发现尿蛋白阳性(+)及血压升高(180/120 mm Hg,1 mm Hg =0.133kPa)2个月余,于2012年2月9日拟诊“肾病综合征、腹水”收入本院肾内科.患者于2011年1月顺产一女活婴,既往月经规律.入院后给予降压、利尿等治疗,双下肢水肿症状好转.因产后月经不规则请妇科会诊,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血、尿hCG(+),遂转入妇科进一步治疗.查体:神清,精神可,颜面、眼睑水肿;心、肺阴性(-);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妇科检查:宫颈轻度糜烂,宫颈口有一1.5 cm×1.3cm×1.0 cm息肉样赘生物,色红,宫颈举痛(-);宫体前位,增大如孕4个多月,无压痛;双侧附件(-).血液学检查以下指标异常,β-hCG 1028 U/L,白蛋白17 g/L,甘油三酯2.23 mmol/L,胆固醇7.55 mmol/L,乳酸脱氢酶3.72Iμmol·s-1·L-1,红细胞沉降率45 mm/1 h,CA125 208 kU/L,CA199 71.2 kU/L;尿液检查尿蛋白定量增高,为4630 mg/24 h(24 h尿量500 ml).胸部CT检查:两肺多发小结节,右侧胸腔少量积液;盆腔CT、MRI检查:子宫体积增大,为13 cm×11 cm,伴异常强化回声,似有血管影存在,子宫周围血管增粗,盆腔、肠壁间积液.予以诊刮、宫颈赘生物切除术,病理检查示: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侵犯子宫、宫颈,宫颈原位鳞癌可能.诊断:PSTT侵犯宫颈,伴肺转移.于2012年3月2日予以依托泊苷+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EMA)/环磷酰胺+长春新碱(C0)方案化疗1个疗程,行宫颈锥切术,病理检查提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累及腺体,部分见滋养细胞肿瘤累及.于2012年3月21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淡黄色浑浊液体2000 ml;子宫增大如孕5个月,表面满布紫蓝色结节(图1);左侧卵巢悬韧带及固有韧带血管明显增粗、扭曲,直径4~5 cm,右侧卵巢、双输卵管外观正常.

    关键词:
  • 雷洛昔芬与结合雌激素联合应用对去势大鼠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作者:高辉;奚水;徐苓

    目的 通过去势建立绝经大鼠模型,将雷洛昔芬(RLX)与不同剂量的结合雌激素(CEE)配伍,观察两药联合应用对绝经大鼠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4只9~10月龄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手术去势后1周进行药物干预,给药10周后处死.对照组:给予安慰剂(0.9%氯化钠溶液灌胃);RLX组:给予RLX 6 rmg/(kg·d);CEE组:给予CEE 0.07 mg/(kg·d);RLX+低量CEE组:给予RLX6 mg/(kg·d)+CEE 0.07 mg/(kg·d);RLX+高量CEE组:给予RLX 6 mg/(kg·d)+CEE 0.5 mg/(kg·d).采用凝血酶比浊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采用发射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D二聚体(D-D)、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含量;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结果 (1)凝血及抗凝血指标:对照组FIB含量为(1.62 +0.22) g/L、RLX组为(2.02±0.54) g/L、RLX+低量CEE组为(1.97 ±0.16)g/L、RLX+高量CEE组为(2.00 ±0.18) g/L,后3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TⅢ活性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纤溶和抗纤溶指标:对照组PAI-1含量为(14.1±2.8)μg/L,RLX组为(20.0±3.3)μg/L,RLX+低量CEE组为(41.5±5.5)μg/L,RLX+高量CEE组为(38.9±6.0)μg/L,后3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浆D-D含量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管内皮功能:对照组血浆vWF含量为(43±7)%,RLX组为(49±5)%,RLX+低量CEE组为(46±6)%,RLX+高量CEE组为(36±5)%,RLX+高量CEE组血浆vWF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NO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栓形成的不同环节,RLX发挥了不同的效应,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CEE在纤溶和抗纤溶方面与RLX具有协同作用,可进一步增加RLX的致血栓效应;在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则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然而这种效应需要高剂量CEE才能显现.

  • 重视子宫内膜癌的筛查

    作者:魏丽惠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肿瘤之一,近年来在全球,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国家,随着代谢性疾病的增加,子宫内膜癌出现了发病率升高和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全球数据表明,2002年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为19.8/10万,2008年增至为28.7/10万,并成为发达国家第10位死亡病因[1-2].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在发展中国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低于发达国家,但其死亡率/发病率比率却高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发病率比率为34%,5年生存率为67%;同期发达国家的死亡率/发病率比率为21%,5年生存率为82%[3].

    关键词:
  • 第37届国际妇科泌尿学年会纪要

    作者:李玢;朱兰

    2012年9月国际妇科泌尿学会(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ical Association,IUGA)第37届年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召开.全球数千名妇科泌尿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相关医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中,各国学者就妇科泌尿领域的热点展开讨论,现将主要内容报道如下,供同道们及时了解国际前沿学术发展动态.

    关键词:
  • 不同方法获取子宫内膜进行组织学诊断的对照研究

    作者:冷旭;王敏;张淑兰;王丹;曹薇;杨向红

    目的 评价Pipelle子宫内膜取样器获取子宫内膜进行组织学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于2012年3-12月期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对200例进行子宫内膜活检的患者,先以Pipelle子宫内膜取样器获取子宫内膜组织,随后进行常规诊刮,两种方法获取的内膜组织分别送检,同一位病理医师对标本质量进行评估并做出组织学诊断.结果 200例患者完成观察,两种取材方法都得到子宫内膜标本并进行了组织学诊断.Pipelle取样器的取材满意度为93.0%(186/200;14例只取到了少量的子宫内膜),其病理诊断结果准确率为85.0%(170/200;170例做出了与诊刮完全一致的病理诊断),两种取材方法在病理诊断一致性上无显著差异(P>0.05);Pipelle取样过程中患者无疼痛感.诊刮、Pipelle取样器两种取材方法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和8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pelle取样器对子宫内膜癌诊断敏感度仅为54.5%,但11例子宫内膜癌其成功检出6例,另有3例诊断为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为复杂性增生,1例取样时人为因素而仅诊断为破碎内膜;去除人为因素的1例,Pipelle取样器作为对可疑子宫内膜癌的筛查率达90%.结论 子宫内膜取样器可获取满意的内膜标本用于组织学诊断,其对正常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等的诊断准确率与诊刮基本一致,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病变的常规筛查工具.

  • 子宫内膜采集器在子宫内膜癌及不典型增生患者保守治疗随访中的应用

    作者:周蓉;沈丹华;王朝华;耿京;王建六;魏丽惠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用于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保守治疗随访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已确诊并行保守治疗的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19例,应用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标本43次,随后应用宫腔镜评价采集器标本采集的范围并宫腔镜下活检内膜组织.术前行阴道超声检查.分别组织学制片后,对比采集器取材和宫腔镜取材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19例患者取材前子宫内膜的平均厚度为(0.81±0.65)cm.子宫内膜采集器的满意标本率为95% (41/43).采集器随访子宫内膜癌及不典型增生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5%、27.3%和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与宫腔镜下内膜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相比:符合者32例次,不符合者9例次;病理检查结果符合与不符合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0.93±0.70)和(0.40±0.14) 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 子宫内膜采集器可以采集到微量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用于子宫内膜癌或不典型增生保守治疗的随访时,应当结合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较薄者应慎用采集器.

  • 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杨曦;廖秦平;吴成;张乃怿;赵健;陈锐;张楠;马秀华;高雨农

    目的 评价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ECT)筛查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准确性,探讨其作为子宫内膜癌筛查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的高危因素,为明确子宫内膜癌筛查的适宜人群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377例)、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10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30例)存在明确手术指征行宫腔镜检查且接受ECT检查的患者,共1717例,ECT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制片.以分段诊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子宫内膜癌的符合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期选取存在明确手术指征行宫腔镜检查且完整填写高危因素调查表的患者1716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行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高危因素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细胞学标本满意率为96.45%(1656/1717),组织病理学标本满意率为91.44%(1570/17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子宫内膜癌的符合度为88.2%,敏感度为87.3%,特异度为88.3%,阳性预测值为41.9%,阴性预测值为98.6%.组织病理学结果为子宫内膜癌及不典型增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有:体质指数(BMI) ≥25 kg/m2、年龄≥40岁、糖尿病、高血压、绝经和恶性肿瘤家族史(P均<0.10),其中独立危险因素为BMI≥25 kg/m2、年龄≥40岁、绝经和恶性肿瘤家族史(P均<0.05).结论 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结合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技术进行ECT用于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准确性较高,用于筛查子宫内膜病变是可行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40岁、BMI≥25 kg/m2、绝经及恶性肿瘤家族史.

中华妇产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