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 길림대학학보(의학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重组人β-淀粉样蛋白1-42大规模发酵及纯化工艺
目的: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高效表达人β-淀粉样蛋白1-42(hAβ1-42),用80 L的发酵罐大量制备hAβ1-42.方法:在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PICZα-hAβ1-42并电转化至毕赤酵母X-33的基础上,筛选高表达hAβ1-42工程菌,对发酵液的pH值、溶解氧、甲醇流加速度以及诱导表达的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系统优化,通过阳离子交换层析和反向疏水层析对其进行纯化,实现其大规模制备.结果:筛选出的高表达工程菌采用80 L发酵罐甲醇诱导补料批式发酵.在pH 4.0、溶解氧浓度2O%~3O%、罐内压力为10 psi、甲醇诱导48 h时产量高可达150 mg·L-1;纯化的hAβ1-42经SDS-PAGE分析显示单一区带,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 200.结论:构建、筛选出高效表达hAβ1-42的毕赤酵母工程菌,并建立稳定的发酵和纯化制备工艺.
-
氯通道ClC-2反义寡核苷酸对顺铂作用下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通道ClC-2反义寡核苷酸(AON)抑制ClC-2基因表达对顺铂(DDP)作用下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侵袭力的影响,为ClC-2成为神经胶质瘤综合治疗的新基因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U251细胞按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转染无义寡核苷酸)、AON组(转染ClC-2反义寡核苷酸)、DDP组(无义寡核苷酸与顺铂联用)和AON+DDP组(ClC-2反义寡核苷酸与顺铂联用).应用RT-PCR检测相关基因ClC-2、cyclin D1、MMP-2、MMP-9 mRNA表达;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力;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ON组、DDP组和AON+DDP组ClC-2、cyclin D1、MMP-2、MMP-9 mRNA表达率降低(P<0.05);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中对照组、AON组、DDP组和AON+DDP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81.00±4.58、42.01±4.36、48.33±2.52和12.67±5.13;与对照组比较,AON组、DDP组和AON+DDP组穿透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中AON组、DDP组、AON+DDP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72.40±2.20、51.48±1.29、37.87±1.50,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①转染ClC-2反义寡核苷酸能有效抑制ClC-2 mRNA表达;②抑制ClC-2 mRNA能降低U251细胞的迁移力和侵袭力;③ClC-2 mRNA表达降低可促进顺铂对U251细胞迁移力和侵袭力的抑制作用.
-
急性肾衰大鼠肾脏上皮钠通道和钠钾氯共转运蛋白的表达
目的:观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时钠转运蛋白NKCC2和γENaC的水平及细胞定位,探讨ARF时水盐代谢障碍的机制.方法:ARF组大鼠肌注甘油建立ARF模型,对照组(Control)则给等量生理盐水;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及尿液生化指标,应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肾脏NKCC2和γENaC表达及胞内定位.结果:肌注甘油后第1、2和3天ARF组大鼠尿量分别为(35.2±8.7)、(47.9±11.0)和(43.2±17.0)mL·d-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4天开始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22.0±5.2)mL·d-1];ARF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分别为(53.8±12.2)和(9.5±1.2)mmol·L-1,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9±9.1)和(7.9±1.5)mmol·L-1](P<0.05);ARF组大鼠肾小管管腔变小,上皮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管周有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检测ARF组大鼠NKCC2和γENaC表达增加;蛋白印迹光密度比值分析,肾小管上皮细胞膜NKCC2和γENaC蛋白增加比例(分别为2.54±0.27和1.83±0.23)明显高于细胞质(分别为1.53±0.17和1.21±1.18)(P<0.05).结论:ARF时细胞膜及细胞质NKCC2和γENaC表达均增高,以细胞膜增高更为明显,提示AFR时肾组织相对正常肾单位代偿性功能增强,通过钠转运蛋白水平及细胞定位的变化参与水盐代谢的调节.
-
胡桃楸树皮提取物对SMMC-7721、MCF-7和A549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胡桃楸树皮提取物(JMME)对SMMC-7721、MCF-7和A549 3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确定其抑瘤的药用价值,通过检测JMME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活性变化阐述其抑瘤机制.方法:分别以25、50、100、200、400和800 mg·L-1 JMME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MMC-7721、MCF-7和A549肿瘤细胞72 h,采用MTT法检测生长抑制率;以200 mg·L-1 JMME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MMC-7721、MCF-7和A549,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不同浓度JMME(25、50、100、200、400和800 mg·L-1)对SMMC-7721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3.06、21.77、29.88、41.74、69.82和78.08;对MCF-7的抑制率(%)为24.91、38.63、49.72、61.84、65.69和81.28;对A549的抑制率(%)为12.32、26.21、41.65、55.38、62.87和80.13;与对照组比较,JMME各浓度作用的3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均升高(P<0.05),抑制率随JMME对SMMC、MCF-7和A549细胞的浓度的增加而增高(P<0.05).JMME对SMMC、MCF-7和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11.21、111.07和176.20 mg·L-1,对MCF-7的IC50小于其他两种瘤细胞株.经不同浓度JMME作用单位视野内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间隙增大,细胞体积明显缩小,细胞失去原有的形态,胞体皱缩变圆,出现膜发泡现象,对照组无此变化.提取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见DNA Ladder,表明3种肿瘤细胞经不同浓度JMME作用后出现不同程度凋亡.3种肿瘤细胞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端粒酶活性升高,而经过JMME作用后端粒酶活性均受到了抑制,抑制率分别为42.86%、73.30%和58.78%.结论:胡桃楸树皮提取物在体外有抗肿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活性有关.
-
靶向存活素基因的RNAi联合X线照射对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构建靶向存活素(survivin)基因的RNA干扰(RNAi)载体,观察其联合X射线照射对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GenBank中survivin的cDNA序列设计干扰序列,构建重组干扰质粒pGenesil2-survivin.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干扰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肺腺癌A549细胞;实验设正常组、空载体组、pGenesil2-survivin组、5 Gy照射组和pGenesil2-survivin+5 Gy照射组.流式细胞术与TUNEL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KpnⅠ和EcoRⅠ双酶切,得到大小为389 bp和4 206 bp的两个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测序结果与寡核苷酸链经DNAssist2.0软件进行比对,二者完全一致,说明载体构建正确;质粒pGenesil2-survivin转染肺腺癌A549细胞48 h,pGenesil2-survivin与5 Gy X射线照射都能诱导细胞凋亡百分率增加(P<0.05),二者共同作用凋亡百分率增加更明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Genesil2-survivin组中survivin蛋白与β-actin蛋白灰度比值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而caspase-3蛋白与β-actin蛋白灰度比值较正常组明显增强,且pGenesil2-survivin+5 Gy照射组增加更明显(P<0.01).结论:靶向存活素基因的RNAi能够明显抑制survivin蛋白表达,增强caspase-3蛋白表达,促进凋亡;联合5 Gy X射线照射,增强促凋亡作用.
-
抑癌基因TIP30对肾癌细胞系786-0的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筛选含有外源性TIP30的人肾透明细胞腺癌细胞系786-0,探讨TIP30基因对786-0的生长抑制作用,寻找肾癌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TIP30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IP30,转染786-0细胞,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稳胞比例显著增加,S和G2-M期细胞比例降低(P<0.01).结论:786-0细胞能够稳定表达外源基因TIP30;提高肾癌细胞中TIP30蛋白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TIP30是肾癌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
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
目的:探讨建立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沿腹中线开腹后将5×106个H22细胞接种到小鼠(17只)肝脏实质内,分别于接种后第13天(n=8)和小鼠死亡时(n=9)取主要脏器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及免疫Ⅷ因子相关抗原(F Ⅷ R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小鼠平均生存期为18.8 d.接种后第13天,肝内肿瘤成瘤率为100%(8/8),肺转移率为37.5%(3/8),50%(4/8)的小鼠产生腹水,腹水量为(6.25±3.67)mL,肿瘤体积为(0.35±0.14)cm3.自然死亡时,肺转移率为100%(9/9),100%(9/9)小鼠产生腹水,腹水量为(10.88±1.92)mL,明显多于接种后第13天时的腹水量(P<0.01);肿瘤体积为(0.61±0.31)cm3,明显大于接种后第13天时的肿瘤体积(P<0.05).小鼠死亡时大多数瘤组织呈单结节状,异型性明显,肿瘤增殖指数和微血管密度分别为(71.39±20.74)%和(39.25±13.71)/高倍视野.结论: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制备成功率高,肿瘤肺转移率高,肿瘤组织具有丰富的微血管和旺盛的增殖能力.
-
银杏叶提取物对高糖环境下ECV304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ECV304细胞分为高糖组、银杏叶保护组、甘露醇高渗对照组(甘露醇组)和正常细胞组,在35 mmol·L-1高糖条件下培养ECV304细胞24 h后,分别收集不同处理组的细胞,检测细胞产生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MDA)水平,同时测定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I))活性;采用不同处理组的细胞制作扫描电镜图片,观察细胞及线粒体形态的改变.结果:高糖组细胞产生·OH、O-2和MDA水平高于银杏叶保护组(P<0.05),SOD活性低于银杏叶保护组(P<0.05).甘露醇组细胞产生·OH、O2、MDA水平显著低于高糖组(P<0.05).电镜下可见银杏叶保护组线粒体形态完好,线粒体内嵴清晰可见;高糖组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内嵴消失,坏死细胞增多.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高糖导致的ECV304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N-乙酰半胱氨酸对糖尿病大鼠脾细胞凋亡及免疫相关因子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糖尿病(DM)大鼠脾细胞凋亡和免疫因子的影响,为NAC在糖尿病并发症预防及糖尿病的治疗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DM组和NAC+DM组,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DM大鼠模型,灌胃给予NAC,于给药结束4周末断头处死,分别采用Annexin V/碘化丙啶(PI)双荧光标记、PI单标记和PE标记TCRαβ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TCRαβ百分数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IL-2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组大鼠脾细胞凋亡率、TCRαβ百分数及血清IL-2含量、G0/G1期和G2/M期脾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或P<0.001),S期脾细胞数和培养上清IL-2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01);DM+NAC组脾细胞凋亡率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且细胞周期各期细胞数无明显变化.与DM组比较,DM+NAC组脾细胞凋亡率、TCRαβ百分数、血清IL-2含量、G0/G1期和G2/M期脾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01),S期脾细胞数和培养上清IL-2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NAC能降低DM所致的脾细胞凋亡增加,可纠正DM引发的脾细胞周期阻滞,调节DM所致的免疫因子失衡.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超微结构
目的: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向心肌细胞(CMs)定向诱导分化,进行超微结构观察,为hMSCs体外向CMs诱导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hMSCs并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鉴定;选用生长良好,纯度高的P5代hMSCs.用5-氮杂胞苷(5-Aza,10 μmol·L-1)体外定向向CMs诱导分化,对其进行Desmin检测,在倒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出细胞不表达CD34,高表达CD44,表明扩增细胞为hMSCs.hMSCs经5-Aza诱导分化后其形态发生改变,逐渐由长梭形变为多角形及星形,并表达Desmin.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大小不一致,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细胞器丰富,胞质内可见丰富的线粒体、租面内质网;部分细胞内可见大量糖原颗粒沉积,小部分细胞内可见髓样小体;胞浆内可见肌丝样结构,细胞间存在细胞连接.结论: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的hMSCs经5-Aza诱导,可分化成具有CMs超微结构特件的心肌样细胞.
-
羊蹄根提取物对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造血系统的作用
目的:研究羊蹄根丙酮、乙醚提取物对小鼠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80只BAC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只):阴性对照组(色拉油)、羊蹄根丙酮提取物中剂量(0.5 g生药·kg-1)、高剂量(5.0 g生药·kg-1)组和乙醚提取物中剂量(0.5 g生药·kg-1)、高剂量(5.0 g生药·kg-1)组.小鼠连续3 d皮下注射环磷酰胺(0.3mL/20g),建立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分别给予色拉油,中、高剂量羊蹄根丙酮提取物及中、高剂量羊蹄根乙醚提取物灌胃,20 d后处死动物采血检测血小板数、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结果:①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第14天各组小鼠血小板数量降至低(P<0.01);②造模后第20天(实验结束时)各组小鼠血小板数量高于第14天(P<0.01),且小鼠血小板数羊蹄根丙酮、乙醚提取物各实验组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③羊蹄根丙酮、乙醚提取物各实验组小鼠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高剂量羊蹄根丙酮、乙醚提取物对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有明显治疗作用.
-
柯萨奇B3病毒川金丝猴分离毒株实验性感染BALB/c小鼠的病理形态学
目的:研究来源于川金丝猴的柯萨奇B3病毒株CVB/SGM-05对BALB/c小鼠的致病变特点.方法:4~6周龄健康雄性BALB/c小鼠30只,通过腹腔注射途径将滴度为105个TCID50/0.1 mL的CVB/SGM-05接种小鼠(0.2 mL/只),观察感染小鼠的临床症状及大体病变特点;分别摘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胰腺、胃、肠、脑和脂肪组织,经10%的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后制作常规的病理石蜡切片,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特点.结果:小鼠于接毒后60 h开始死亡,死亡率达80%;发病小鼠均出现典型的结膜炎.对死亡小鼠剖检可见,肝脏明显肿大,呈淡黄色样改变,表面可见针尖大灰白小点;部分小鼠的脾脏肿大、边缘与坏死的脂肪发生粘连;明显的病变为腹腔内脂肪的大量坏死.病理切片观察可见心、肝、肾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心肌纤维间有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严重;胃、肠黏膜上皮坏死、脱落;脑组织可见轻度淤血;脂肪坏死尤其明显.结论:与人源的标准毒株Nancy比较,猴源的CVB/SGM-05感染BALB/c小鼠可引起多脏器损伤,提示不同来源的CVB3毒株可能对感染动物的致病性有一定差异.
-
辛伐他汀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BALB/c小鼠后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LCCs)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CVB3感染BALB/c小鼠制作病毒性心肌炎模型,辛伐他汀混悬液灌胃,按辛伐他汀剂量分为10 mg·kg-1组、30 mg·kg-1组及90 mg·kg-1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及病毒感染对照组,行心肌病理观察,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组及辛伐他汀组心肌细胞LCCs α1亚单位mRNA表达量.结果:病毒感染组小鼠心肌组织有局灶性或弥漫性以单核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重者可见大片状心肌细胞坏死;辛伐他汀组心肌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及坏死灶明显减轻;正常对照组和病毒模型组心肌LCCs α1亚单位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0.06±0.01和1.37±0.32,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辛伐他汀10 mg·kg-1、30 mg·kg-1及90 mg·kg-1组LCCs α1亚单位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1.14±0.22、0.17±0.04和0.11±0.02,与病毒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以中、高剂量组下降明显.结论:辛伐他汀可减轻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损害,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心肌细胞LCCs α1亚单位的mRNA表达,发挥心肌保护功能,对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不同剂量海人藻酸致痫鼠海马各亚区病理变化的比较
目的:通过观察海人藻酸(KA)致痫鼠在KA不同剂量条件下其海马各亚区病理变化特点,探讨癫痫的信号传导通路及发病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小剂量KA组(0.025 μg)和大剂量KA组(0.100 μg)(每组10只),用微管注射法在右侧杏仁核内注射KA制备癫痫模型,观察不同剂量KA引起的海马各亚区病理变化特点.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剂量KA组大鼠海马区表现为以CA3区细胞脱落为主,CA1区锥体细胞及齿状回颗粒细胞大小形态正常,排列整齐.小剂量KA注射则使CA1和CA3区细胞均受损,而齿状回细胞始终保持完好.结论:KA致痫鼠海马各亚区病理变化随KA剂量不同而不同,可能与癫痫信号传导的顺序及海马自身的特性有关.
-
人MT1-MMP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克隆人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人正常肝组织中扩增MT1-MMP全长cDNA,将之与pMD18-T载体连接,测序后将该片段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将构建好的pcDNA3.1/MT1-MMP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后,采用脂质体法转染入HepG2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细胞株.应用RT-PCR检测转染前后该细胞株MT1-MMP 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RT-PCR获得长度约为704 bp的目的片段,与预期片段相符;②将pcDNA3.1/MT1-MMP真核表达载体经EcoR Ⅰ和BamH Ⅰ双酶切鉴定,得到约5 400 bp和704 bp两个片段,测序结果证实所插入目的片段与GenBank中MT1-MMP cDNA序列匹配;③重组质粒转染株MT1-MMP mRNA表达水平(1.66±0.43)明显高于空质粒组(1.21±0.25)和对照组(1.19±0.18)(P<0.01).结论:成功构建pcDNA3.1/MT1-MMP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稳定表达.
-
罗格列酮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SG)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梗死面积、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肌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建立大鼠心肌I-R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I-R损伤模型组、RSG高剂量(6 mg·kg-1)、低剂量(3 mg·kg-1)组和假手术组,灌胃给药1周后行I-R损伤手术,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和类型、心肌组织学改变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RSG高剂量组心肌梗死面积与左心室面积百分率(IS/LV%,29.3±4.9 vs37.6±3.2)以及心肌梗死面积与危险区面积比值(IS/AAR%,76.1±9.6 vs 93.5±7.4)减少(P<0.05或P<0.01);RSG高量组心律失常评分(2.6±0.4)低于I-R损伤模型组(4.2±0.6)(P<0.05).RSG组心肌病理组织学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轻于I-R损伤模型组.结论:RSG可通过减少I-R损伤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改善病理组织学损伤而起到对大鼠心肌I-R损伤的保护作用.
-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白血病细胞K562中的转导效率
目的:探讨慢病毒载体在白血病细胞中的基因转导效率,为白血病基因治疗提供关键依据.方法:应用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改造而成的第3代自身失活(SIN)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 vector)系统,与鼠白血病病毒(MLV)SIN载体进行比较,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标记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基因导入细胞百分比,评价两种载体系统在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的基因转导效率.结果:通过荧光显微镜可定性观察GFP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在同样的基因转导条件下,HIV载体转导的白血病细胞中被转导的标记基因GFP的表达强度及GFP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MLV载体转导的细胞.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HIV载体的转导效率接近100%,而MLV低于40%,两组间转导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基于慢病毒载体基因转导的高效性,该载体系统可作为白血病细胞基因转导的极好工具.
-
汉防己甲素逆转白血病细胞株K562/A02耐药的机制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TTD)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A02多药耐药(MDR)逆转的机理.方法:以白血病细胞系K562及其耐药细胞系K562/A02为TTD作用的靶细胞.细胞水平检测实验分5组(K562组、K562/A02组、K562+ADM组、K562/A02+ADM组和K562/A02+TTD+ADM组),采用MTT法检测TTD对K562和K562/A02细胞的非细胞毒性剂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阿霉素(ADM)的浓度,基因,酶学、蛋白水平检测实验分3组(K562组、K562/A02组和K562/A02+TTD组),采用RT-PCR法检测mdr1 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 Ⅱ)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ting法检测P-糖蛋白(P-gP)和bcl-2表达.结果:1.562 5 mg·L-1的TTD处理K562/A02细胞后,细胞内ADM的浓度较单用ADM组明显提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K562/A02细胞内mdr1 mRNA/P-gp的表达量减少(P<0.01);GST-π和Topo Ⅱ表达无明显变化;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量减少(P<0.01).结论:TTD主要通过增加细胞内ADM浓度,下调mdr1/P-gP和bcl-2表达逆转耐药.
-
RNA干涉下调survivin基因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及促凋亡作用
目的:探讨RNA干涉技术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及促凋亡的作用,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有效靶点及技术.方法:构建pSU6-si-survivin重组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设空白组、阴性组和治疗组,采用MTT法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RT-PCR检测survivin基因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技术(FCM)及AO/EB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结果:MTT法检测,治疗组24、48和72 h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1.43±1.67、39.07±3.80和59.72±7.05,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治疗组细胞survivin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表达均下降,上述产物量与β-actin的比值与空白组和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FCM检测治疗组细胞阻滞于G0/G1期,凋亡率为(20.65±1.28)%,与空白组及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O/EB双染色治疗组细胞呈早中期凋亡.结论:重组质粒pSU6-si-survivin可抑制survivin基因在人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促进肝癌细胞凋亡;survivin基因可作为肝癌基因治疗的重要靶点.
-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
目的:提取强力天麻杜仲胶囊(QLTM)的活性成分,检测其药物活性及其对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随机将小鼠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QLTM胶囊组(阳性药物组)及QLTM活性成分高、中、低剂量提取物组,连续灌胃14 d,通过热板致痛法观察小鼠首次舔后足时间和1 min内的舔后足次数,通过醋酸致痛法观察小鼠首次扭体时间和15 min内的扭体次数,通过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检测巨噬细胞活性.结果:在热板致痛实验中,高、中剂量提取物组小鼠首次舔后足时间延长,1 min内的舔后足次数减少(P<0.05或P<0.01);在醋酸致痛实验中,高、中剂量提取物组小鼠首次扭体时间延长,15 min内的扭体次数减少(P<0.05);高、中剂量提取物组及QLTM胶囊组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百分率均降低,但中剂量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QLTM活性成分具有镇痛和抑制巨噬细胞活性作用.
-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子宫肌瘤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子宫肌瘤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67例子宫肌瘤患者和170例健康女性的雌激素受体α基因rs722209和rs9322346 SNPs位点的基因型,应用SPSS 12.0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子宫肌瘤的关联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人群2个SNPs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病例组rs722209和rs9322346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频数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α基因rs722209和rs9322346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子宫肌瘤发病无关.
-
老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佳时间
目的:探讨老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佳时间,为细胞移植治疗心肌细胞坏死性相关疾病提供前期的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月龄大于或等于36个月的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36月龄兔相当人60岁左右,为老龄兔),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兔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1 d组、1周组、2周组、3周组、4周组),每组5只;取标记后的MSCs细胞(密度为2×107·mL-1)200 μL,分别多点注射于心肌梗死后1 d、1周、2周、3周、4周的心脏梗死区,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8周后进行心功能参数、心脏房室瓣血流率及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 d移植组心功能参数、心脏房室瓣血流率及血液动力学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1周、2周及3周移植组心功能参数、心脏房室瓣血流率及血液动力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周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虽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1周、2周及3周移植组心功能参数、心脏房室瓣血流率及血液动力学指标高于1 d移植组(P<0.05);1周、2周、3周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进行相同剂量细胞移植时,1 d~3周行MSCs细胞移植治疗均能改善心功能,以第1~3周移植效果佳.
-
维生素K3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损伤中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Bcl-2、Bax在维生素K3(VK3)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损伤过程中的变化,为研究VK3诱导肝癌细胞损伤的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体外培养SMMC-7721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VK3处理的实验组(20、40和60 μmol·L-1),MTT法检测各组SMMC-7721细胞生存率;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RT-PCR检测Bcl-2及Bax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及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 μmol·L-1 VK3组细胞存活率、LDH释放率、Bcl-2和Bax mRNA表达量及其蛋白表达量未见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40和60 μmol·L-1 VK3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或P<0.01);LDH释放率增加(P<0.05或P<0.01);Bcl-2 mRNA表达率降低(P<0.05);BaxmRNA表达量率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40 μmol·L-1剂量的VK3能够诱导SMMC-7721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和上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
HIWI基因沉默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利用基因转染和RNA干扰(RNAi)技术,研究HIWI基因沉默对T24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HIWI基因作为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分子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实验分为转染pGenesil-2-HIWI1组、转染pGenesil-2-HIWI2263组、转染阴性对照质粒pGenesil-2-control组,只加转染试剂聚乙烯亚胺(PEI)的对照组和只加入PBS的阴性对照组,每组设4个平行样.利用PEI介导,将靶向HIWI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T24细胞,通过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转染后24 h,转染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2.60%和26.09%,较对照组细胞增殖抑制率(3.54%)明显降低(P<0.01).转染后48 h,转染组S期细胞百分数[(29.39±3.27)%和(30.87±10.88)%]较对照组[(39.36±2.09)%]明显降低,G2/M期细胞百分数[(9.39±0.80)%和(11.46±1.53)%]较对照组[(5.57±0.40)%]明显增加(P<0.05).结论:HIWI基因沉默对T24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HIWI基因可以作为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分子靶点;HIWI基因沉默对膀胱癌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Ang-1和Ang-2 mRNA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大鼠在局灶性脑缺血早期脑组织内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 mRNA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并分析脑缺血后Ang-1、Ang-2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和缺血组(I组),缺血组又分为缺血1、3、6、12、24、48和72 h组,采用改进的线栓法制做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影区内Ang-1 mRNA及Ang-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Ang-1 mRNA中等量表达,两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ng-2 mRNA极低量表达,两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缺血组Ang-1 mRNA表达水平在脑缺血早期(3~6 h)低于C组(P<0.01),脑缺血48~72 h高于C组(P<0.01);Ang-2 mRNA在脑缺血后3 h表达水平高于C组,在脑缺血后12 h出现高峰,且持续至脑缺血后72 h(P<0.01).结论:Ang-1和Ang-2可能在局灶性脑缺血后与其他血管特异性生长因子共同参与缺血半影区的新血管形成并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利于改善缺血半影区血液供应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电离辐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LR4和转接蛋白MyD88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离辐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LRs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中TLR4和转接蛋白MyD88表达的影响,探讨低剂量辐射诱导机体免疫效应的机制.方法:昆明系雄性小鼠160只.时间-效应实验60只,随机分为假照组、照射后4、8、16、24和48 h实验组,每组10只;剂量-效应实验100只,随机分为假照组、0.050、0.075、0.100、0.200、0.500、1.000、2.000、4.000和6.000 Gy照射组,每组10只;X线全身照射(WBI)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TLR4和MyD88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时间-效应实验表明,与假照组比较,0.075 Gy照射后TLR4和MyD88表达率在4 h后开始增高,分别在16 h和4 h达高峰(P<0.05或P<0.01,);2.000 Gy照射后,TLR4和MyD88表达率在4 h后开始增高,16 h达高峰(P<0.01).剂量-效应实验表明,与假照组比较,各剂量照射组TLR4和MyD88表达率均随照射剂的增加递增,在0.075 Gy开始明显增加(P<0.05),在2.000 Gy照射后达高峰(P<0.01).结论:电离辐射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LR4和转接蛋白MyD88表达增高,促进小鼠的免疫反应,启动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
-
INF-γ对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HMGB1和MMP-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INF-γ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脏损害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常规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INF-γ刺激组,于6、12和24 h收集细胞和上清,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MGB1和MMP-2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MMP-2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NF-γ刺激组系膜细胞PCNA蛋白表达强度增加,INF-γ刺激12和24 h时系膜细胞中HMGB1 mRNA水平明显增加(P<0.01),HMGB1蛋白表达强度增加;培养上清中HMGB1浓度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INF-γ刺激组系膜细胞中MMP-2表达强度增加,培养上清中MMP-2蛋白水平升高(P<0.01);培养上清中HMGB1浓度与MMP-2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关系(r=0.915,P<0.01).结论:INF-γ通过促进系膜细胞合成和分泌HMGB1而上调MMP-2的表达,可能与SLE肾脏损伤有关联.
-
电离辐射和5-氟尿嘧啶对EL-4细胞周期的解偶联作用
目的:研究电离辐射和5-氟尿嘧啶(5-FU)对EL-4细胞周期解偶联的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取指数生长期EL-4细胞,采用不同照射剂量(0、1.0、2.0和4.0 Gy)电离辐射和不同浓度5-FU(0、0.001、0.010、0.100和1.000 mg·L-1)处理EL-4细胞,于0、4、8、16、24和48 h后分别收集细胞,碘化丙啶(PI)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倍体变化.结果:与假照组比较,2.0 Gy X射线照射后,EL-4细胞二倍体细胞百分率在照射后8~24 h显著增加(P<0.05或P<0.01),48 h恢复至正常水平;四倍体细胞百分率在照射后8~48 h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八倍体细胞百分率在照射后16~24 h显著降低(P<0.05).1.0~4.0 Gy X射线照射后16 h,与假照组比较,二倍体细胞百分率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或P<0.01),四倍体细胞百分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P<0.01),八倍体细胞百分率变化不显著.0.100 mg·L-1 5-FU给药后,与0 mg·L-1组比较,EL-4细胞二倍体细胞百分率在给药后16~48 h显著降低(P<0.01);四倍体细胞百分率在给药后8~24 h显著增加(P<0.05或P<0.01),48 h回降;八倍体细胞百分率在给药后4~16 h显著增加(P<0.05).不同剂量5-FU给药后16 h,与0 mg·L-1组比较,EL-4细胞二倍体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四倍体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加(P<0.05或P<0.01),二者变化在0.001~1.000 mg·L-1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八倍体细胞百分率仅在0.010和0.100 mg·L-1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1.0~4.0 Gy电离辐射无诱导EL-4细胞发生细胞周期解偶联作用,0.010~0.100 mg·L-1 5-FU可以诱导EL-4细胞发生细胞周期解偶联.
-
胆囊扭转7例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胆囊扭转患者7例,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38~84岁,平均56.4岁.7例患者出现右上腹绞痛、压痛、反跳痛及白细胞升高;6例患者出现全腹压痛、反跳痛、发热及恶心、呕吐;5例患者触及腹部包块;1例患者出现黄疸,1例患者亚急性消化性溃疡穿孔.
-
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致腹部剧痛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0岁,因感冒、咳嗽、发烧,于2008年7月29日来院就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经退热及青霉素抗炎治疗3 d效果不明显,遂选用注射用马来酸阿奇霉素(天津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批号080308)0.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用药期间感觉有轻微的恶心、腹部不适,未作处置.
-
应用安可胶和止血纱布治愈移植肾破裂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5岁,糖尿病性肾病,尿毒症,血透11个月入院.孕3产1,血型O型,供肾血型O型,HLA配型:B41、BW6、DR53相配,淋巴毒试验3.6%,PRA未测.
-
多巴胺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慢性重度肺动脉高压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4岁,1999年5月因憋气、呼吸困难住院,诊断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予溶栓及下腔静脉植入滤网治疗后症状好转.
-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趋向于年轻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又称无痛性心肌缺血,是指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检查指标但缺乏胸痛及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要临床症状.
-
青光眼的早期筛查结果分析
青光眼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是致盲眼病之一.除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因眼部症状明显主动就医外,其他类型青光眼都是以隐蔽和缓慢的方式进展,在病程早期眼部无不适,视力亦无明显改变,大多数早期青光眼患者不能主动就医,当病情发展到中晚期,视力下降,视野缩小,工作和学习受到影响才到医院检查,这时视力损害已很严重且不可逆.
-
用Yx-Ⅱ-Ⅲ型腋臭治疗仪治疗腋臭30例报告
国内外文献报道,腋臭的治疗方法有手术疗法、冷冻疗法、激光疗法和注射药物疗法等.1999年本院采用Yx-Ⅱ-Ⅲ型腋臭治疗仪治疗腋臭3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
70例住院患者临床用药分析
1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本院70例住院病历,男性5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3岁,平均住院天数19 d,应用抗生素者占82%.
-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附7例报告)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少见且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因较早并发肺血管阻塞性病变,自然预后差,大多在2岁内死亡.2004年12月-2006年12月本院手术矫治7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尾肠囊肿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5岁,因体检行CT检查发现盆腔肿物1周入院.患者于1周前因腰部疼痛来本院就诊,腰部及盆腔CT检查显示于相当于盆腔底部、子宫后方、直肠后方偏右侧见1个形态如桃状、密度均匀、边缘规整的病灶,大小约5.0 cm×4.5 cm,其内见条状分隔状改变,病灶后部与皮肤呈条状相连,病灶密度略低于肌肉组织.
-
学校经常性卫生监督综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根据<2007年学校卫生监督检查方案>,辽河油田卫生监督所于2007年10-11月对全油田辖区内39所中小学校236个班级教室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综合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并发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胎死宫内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9岁.因停经34周,尿色及球结膜发黄1周入院.查体:无发热及血压升高,全身皮肤黄染,无瘙痒,肝脾不大,胎心胎动良好.
-
巨大膈疝致心功能不全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9岁,因突发胸闷、心悸、气短、端坐呼吸、不能平卧1 d,加重1 h.胸闷以左侧胸部为著,无明显疼痛,气短及胸闷坐位时减轻,深呼吸、平卧时或轻微活动时加重,经自服速效救心丸、消心痛症状无好转,因近1 h前饮水后呛咳,上述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而入院.
-
尿道损伤的诊治体会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尿道损伤患者40例,均为男性,年龄8~67岁,平均年龄41.2岁.骑跨伤14例,车撞伤8例,挤压伤16例,其他损伤2例;前尿道损伤22例,后尿道损伤18例.
-
钢针撬拔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附106例报告)
肱骨外髁骨折治疗通常采用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复位两种方法.2000年6月--2002年6月本院采用C型臂下手法复位及钢针撬拔经皮穿针固定治疗10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骨巨细胞瘤X线与CT征象比较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较常见、好发于长骨、具有侵袭性的原发性骨肿瘤.典型的骨巨细胞瘤具有特征性的X线和CT表现,不典型者因缺乏特征性表现易被误诊.
-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内科治疗体会
急性重症胰腺炎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情凶险且复杂多变,临床救治难度大.发病早期特别是在起病48 h内治疗极为重要.以往对重症胰腺炎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病死率仍高,且手术后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目前多主张内科治疗.现将本院对1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内科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
左氧氟沙星致过敏反应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2岁,因呼吸道感染于2008年3月21日21时就诊.经检查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选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四川奇力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71106),100 mL含0.2g,每日1次,0.4 g/次,40滴·min-1,当滴完80 mL药液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心悸、血压下降(70/40 mmHg)、口唇紫绀、腰痛,立即停药、平卧、吸氧、肌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5 mg,肌注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5 mg,15 min后症状缓解.改用口服药治疗上感,7 d后痊愈,其他均未见异常.
-
氯胺酮辅助丙泊酚及芬太尼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1 临床资料本组阑尾切除术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者10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5~7.0岁,体重(16.39±2.76)kg,手术时间(52±20)min,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50)氯胺酮组,Ⅱ组(n=50)氯胺酮辅助丙泊酚和芬太尼组.
-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45例分析
1 临床资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患者45例,男性40例,女性5例,年龄28~70岁.患者均有较响的鼾声、憋气、嗜睡及记忆力下降.
-
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效果评价
1 资料与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60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制定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参麦注射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
-
肱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体会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肱骨骨折不愈合患者35例,男性26例,女性:9例,年龄20~63岁,平均48岁.
-
胎儿期卵巢肿瘤蒂扭转坏死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8岁,停经341/7周,要求引产入院.该患既往健康,停经40余天时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并经超声检查证实为早期宫内妊娠.
-
双侧跟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超声表现(附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3岁,1年前自我感觉走路或活动过度后双侧跟腱处酸痛,乏力.跟腱处触之有凸凹不平肿物,大小不一,有轻微触痛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2例报告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80岁,因发热3 d,恶心、呕咖啡样物1 d入院.患者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11年,皮下注射诺和灵30R 6年.
-
物理减肥与手足搐搦症
减肥大致分为药物方法及非药物方法,前者包括西药和中药,后者包括节食、运动、手术、针刺、心理、仪器(物理性)等方法.本文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2例物理减肥患者发生手足搐搦症,现将二者关系探讨如下.
-
SAPAP3基因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探讨SAPAP3基因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系,为强迫症的易感基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90例强迫症大学生和190例健康大学生SAPAP3基因上的标签SNP位点rs11264155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rs11264155位点PCR扩增目的片段长度为219 bp,经酶切后呈现CC、CG、GG 3种基因型;rs11264155位点基因型频数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rs11264155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频数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该位点的基因型频数和等位基因频数在不同临床类型的强迫症大学生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APAP3基因tag SNP rs112641 55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强迫症的发生无关联.
-
生长抑素受体亚型SSTR2和SSTR5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肝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亚型SSTR2和SSTR5 mRNA表达状况及其与肿瘤的关联性,为应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诊断和治疗肝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肝癌患者肝组织标本22例,采用RT-PCR检测并鉴定肝癌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SSTR2和SSTR5 mRNA表达率,分析表达率与肿瘤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SSTR2 mRNA肝癌癌组织的表达率为81.8%(18/22),表达水平为118.27±17.25,与正常肝组织[36.4%(8/22),69.49±19.4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癌旁组织[72.7%(16/22),111.18±23.7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癌旁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STR5 mRNA表达率和表达水平肝癌癌组织[18.2%(4/22),51.67±30.32]、癌旁组织[18.2%(4/22),49.56±27.61]及正常肝组织[9.1%(2/22),48.73±15.72]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高分化肝癌组织中[SSTR2 100%(18/18),SSTR5 25%(4/16)]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中表达率[SSTR2 25.0%(4/16),SSTR5 100%(4/4)]分别高于低分化的表达率[0(0/4),0(0/6)]和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0(0/6),0(0/18)](P<0.05);Ⅰ、Ⅱ期[SSTR2 85.7%(12/14),SSTR5 21.4%(3/14)]与Ⅲ、Ⅳ期[75.0%(6/8),12.5%(1/8)]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STR2 mRNA亚型在肝癌中呈高表达,其表达率、表达水平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联性,与肝癌的分期无关联.
-
Smad蛋白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TGFβ1、TGFβ受体Ⅱ及其下游Smad调节因子等基因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探讨TGFβ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纯化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应用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系MCF7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TGFβ1、TGFβ受体Ⅱ、Smad4、Smad6、Smad7的表达.结果:TGFβ1、TGFβ受体Ⅱ、Smad6、Smad7与内参照GAPDH比值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0.721±0.214、1.001±0.312、0.689±0.12和0.221±0.124)与MCF7细胞(0.698±0.324、0.998±0.217、0.718±0.257;0.246±0.138)比较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Smad4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0.498±0.221)低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1.132±0.314)(P<0.05).结论:Smad4在乳腺癌细胞中的低表达可能与TGFβ对乳腺癌的促癌作用有关联.
-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IGF-Ⅱ和IGFBP-3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化脓性脑膜炎(BM)和病毒性脑膜炎(VM)患儿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变化,为BM和VM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BM13例,VM17例)患儿和15例对照组(不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感染的同期住院患儿)脑脊液IGF-Ⅱ和IGFBP-3水平.结果:BM组脑脊液IGF-Ⅱ和IGFBP-3水平高于VM组及对照组(P<0.01);VM组与对照组IGF-Ⅱ和IGFBP-3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M患儿脑脊液IGF-Ⅱ和IGFBP-3水平升高,VM患儿IGF-Ⅱ和IGFBP-3水平无明显变化;脑脊液IGF-Ⅱ和IGFBP-3检测可作为BM和VM的鉴别诊断依据.
-
血清铜及血清游离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铜和血清游离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为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8例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49例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87例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22例、重型肝炎46例、肝硬化19例)和57例其他肝病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和血清铜,并根据血清铜和铜蓝蛋白计算出血清游离铜.结果:①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铜[(105.0±29.4)μg·dL-1]高于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28.1±14.9)μg·dL-1]和重型肝炎患者[(70.5±41.7)μg·dL-1](P<0.05);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铜均低于正常,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铜诊断肝豆状核变性敏感度为86.0%,特异度为47.2%.②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游离铜平均为(62.3±27.7)μg·dL-1,高达113 μg·dL-1,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的血清游离铜平均为(10.2±9.3)μg·dL-1,高于其他肝病组(P<0.01),血清游离铜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的敏感度为59.6%,特异度为100%.结论:血清铜和血清游离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血清游离铜可作为诊断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指标.
-
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不全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关节镜下采用双股半腱肌肌腱重建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不全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股半腱肌肌腱、Endobutton纽扣钢板和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急性不全损伤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15例(手术组),具有同样损伤行非手术治疗患者7例(非手术组),应用Lysholm功能评分表评估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采用KT-2000关节测量仪检测韧带重建后膝关节的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2~24个月的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治疗康复12个月后,手术组患者术后患膝关节Lysholm平均功能评分由术前的(61.5±6.7)分提高到术后(90.3±9.3)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KT-2000关节测量仪检测显示:患侧与健侧松弛度对比差异在3 mm以内.非手术组中7例患者平均Lysholm功能评分仅由治疗前的(60.1±3.2)分提高到康复治疗后(72.8±2.5)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仍存在膝关节不稳症状,KT-2000关节测量仪检测松弛度对比大于6 mm.结论:早期关节镜下应用双股半腱肌肌腱重建急性不全损伤的前交叉韧带可更好地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且创伤小,并发症少,近、远期疗效满意.
-
肝动脉变异及其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通过肝动脉造影观察肝动脉及其肝外分支的不同变异情况,为肝癌介入治疗提供影像学指导.方法:收集200例原发或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介入术前肝动脉造影资料,2名介入科医生共同阅片观察Michels肝动脉变异分型,分析肝动脉变异发生慨率、肝固有动脉缺失变异情况及肝动脉肝外分支的出现概率、起始部位的变异情况.结果:常见的肝动脉变异是MichelsⅢ型17例(8.5%),其次是Ⅱ型10例(5.0%)和Ⅴ型9例(4.5%).Ⅰ型中肝固有动脉缺失25例,且发现5种亚型.肝外供血分支5种,常见的是胃右动脉肝外供血分支156例(78.0%),其次是胆囊动脉126例(63.0%)、副胃左动脉19例(9.5%)、肝镰状动脉5例(2.5%)、副左膈动脉4例(2.0%).结论:肝动脉变异除Michels分型外尚有其他亚型,且肝动脉的肝外分支变异较多,充分认识这些变异有助于提高肝癌介入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发生.
-
应用131Ⅰ去除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剂量的研究进展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主要应用radioiodine-131(131Ⅰ)去除,去除成功后既可彻底消除DTC术后的隐匿病灶,又可通过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的变化来监测有无复发和转移,便于随访.首次去除的成功率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为关键的是131Ⅰ剂量,通过优化剂量,使患者首次去除效果大化,并避免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本文针对目前应用的几种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131Ⅰ去除剂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椎管造影对腰椎管狭窄症定位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价值的再评估
目的:探讨椎管造影检查在不同腰椎管狭窄症定位诊断和手术方法选择中的作用,明确椎管造影检查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行腰椎管造影检查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2例,比较椎管造影较其他影象学检查(CT,MRI)在定位诊断方面的优势.结果:7例患者可通过腰椎管造影检查解释临床症状与CT和MRI检查结果不相符情况;11例患者在CT和(或)MRI检查定位不明确时通过腰椎管造影检查能够明确定位;20例患者可于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确定责任节段.4例患者仍需行间盘、神经根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全部患者经手术证实诊断正确并可解释症状及体征.结论: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诊断中,临床症状、体征与CT、MRI等检查结果不相符或CT、MRI无法准确定位时椎管造影检查可作为有效的诊断方法明确定位,并在多节段腰椎狭窄确定责任节段.
-
多层CT与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探讨多层CT与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胰腺炎(包括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为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多层CT及超声检查120例急性胰腺炎(包括急性胆源性胰腺炎85例)患者,对多层CT与超声影像检查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阳性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阳性率为57.5%,多层CT的阳性率为88.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断的阳性率为88.2%,多层CT的阳性率为75.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层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而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优于多层CT.
-
磁共振DTI及DTT在胶质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判断胶质瘤良恶性和侵袭性的价值及胶质瘤与脑白质结构间关系,观察纤维束受损情况,为制定胶质瘤手术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31例不同级别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15例,高级别胶质瘤16例)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检查,分别绘制FA图、DEC图并重建弥散张量纤维素成橡(DTT)图.选择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及水肿边缘作为感兴趣区,分别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相应感兴趣区内的rFA值,并观察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柬的改变.结果: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平均rFA值均表现出实质部分(低级别组0.428±0.078,高级别组0.366±0.055)、瘤周水肿(低级别组0.578±0.120,高级别组0.458±0.158)、水肿边缘(低级别组0.834±0.074,高级别组0.676±0.138)的顺序递增的趋势.高级别胶质瘤组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和水肿边缘的rFA值均较低级别胶质瘤组明显降低(P<0.05).在FA图中各级别胶质瘤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信号.DEC图中病变区颜色黯淡混杂、纤维束整体形态异常.在DTT图中低级别胶质瘤多数表现为纤维束部分中断(12/15),少数表现为受压、偏移(3/15);高级别胶质瘤中,纤维柬多呈现明显的变形移位,多数表现为纤维束明显中断、稀疏(13/16);少数表现为纤维束全部或大部分中断(2/16);1例主要表现为受压移位.结论:DTI能够在术前评价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瘤细胞侵袭性并能较全面地观察纤维束改变,可为胶质瘤手术方案的制定、判断手术效果及观察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
吉林省西部草原小尾寒羊的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的调查分析
目的:对吉林西部草原小尾寒羊肉进行评定分析,为吉林省西部草原小尾寒羊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吉林省西部草原有4种草场类型:平原草甸草原草场类Ⅰ(1)型(羊草型)、平原草甸草原草场类Ⅰ(2)型(羊草+杂草型)、平原草甸草原草场类Ⅱ型和丘陵台地干草原草场类Ⅲ型.每种类型草场各采3只羊,共12只,取其背长肌、前肢臂三头肌和后肢股二头肌作为样品,检测样品肉中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矿物元素及重金属含量.结果:吉林省西部草原4种草场类型小尾寒羊样品肉中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9.14±0.88)%;脂肪平均含量为(2.06±0.30)%,四种草场类型样品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样品肉中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四种草原类型间钾、镁、铁、镍、钼、锰和铬的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钙、钠、磷、钴、铜、锌、硒、碘和硼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样品肉中重金属镉、砷、汞的含量符合无公害畜禽肉食品卫生国家标准;结论:吉林省西部草原小尾寒羊羊肉营养成分全面,能够提供丰富的优良蛋白质和矿物质,脂肪含量适中,食用安全.
-
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制作技术的改进
目的:改进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探索简捷的手术方法.方法:借鉴大鼠腹腔心脏移植Ono术式,将C57BL/6雄性小鼠80只随机分为供体、受体,20对小鼠(供体、受体各20只)采用传统Ono术式(对照组),20对小鼠(供体、受体各20只)采用改进术式(实验组).结果:实验组总手术时间[(109.0±10.5)min]低于对照组[(122.0±13.6)min](P<0.05),其中实验组供心血管吻合时间[(21.7±3.1)min]低于对照组[(36.7±7.6)min](P<0.05),实验组供心冷缺血时间[(29.5±305)min]低于对照组[(37.1±6.9)min](P<0.05);实验组供心热缺血时间[(1.0±0.3)min]与对照组[(0.9±0.2)mi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心脏移植成功17例,失败3例,成功率为85%;对照组心脏移植成功11例,失败9例,成功率为55%,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25.67±5.47)d]高于对照组[(8.50±1.52)d](P<0.05).结论:改进的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制作技术具有所需手术时间短、造模成功率高及模型小鼠存活时间长的优点.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