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중화창상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050
- 国内刊号: 50-1098/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海洛因中毒合并颅脑损伤八例
海洛因中毒合并颅脑损伤,临床上较罕见,目前尚未见国内相关文献报道.我院自1995年8 月至2000年7月共收治此类患者8例.现报告如下.
-
血小板减少及预防性抗凝治疗对ICU患者预后的影响
血小板减少是ICU患者常见的异常检验指标之一,不同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可能不同, 但其常常与全身炎症反应一起出现,与病情的发展和预后也有一定关系[1].近两年,笔者根据检测的血小板值,对部分患者试用依诺肝素(法国罗纳普朗克*乐安公司产品) 进行了预防性抗凝治疗.为了总结治疗效果,笔者检索并分析近两年收入外科ICU患者的病历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在严重多发伤治疗中的应用
1990年10月~2000年2月,在我院ICU救治的94例多发伤中,因严重并发症而实施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共36例(38.3%).现就CRRT技术在多发伤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
脊髓内外联合减压术治疗非一过性脊髓无压迫损伤
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临床并不少见.除脊髓震荡引起的一过性损伤外,治疗效果常不够理想.1992年4月~2000年7月笔者共收治脊髓损伤825例,其中无骨折脱位及软组织压迫的非一过性脊髓损伤54例,占同期患者的6.5%.笔者对其中14例该种患者采用脊髓内外联合减压术进行治疗,现就该术式的应用、适应证及疗效探讨如下.
-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在急诊科严重创伤患者的应用
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科的救治目的是迅速明确诊断并控制生命支持系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包括实施各种确定性的救治措施和有针对性的检查.良好的呼吸支持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笔者总结我院2000年收治的严重创伤需经气管插管的48例患者,其中经鼻盲探插管( blind nasotracheal intubation ,BNTI)22例,经口明视插管(orotracheal intubation, OTI)26例,就其插管指征、方式及插管后的生理紊乱进行探讨.
-
早期应用皮瓣修复深度手烧伤
严重深度烧伤对手功能的破坏很大,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得当,往往造成严重畸形和功能障碍.自1996年9月至2000年9月,笔者对深度手烧伤患者,在全身治疗许可的情况下,早期进行皮瓣修复术,取得良好效果,手功能和外形都得以很好的保护.现报告如下.
-
尿道会师术治疗后尿道损伤92例
尿道损伤较为常见,早期合理的治疗对预后意义重大.自1980年1月至2000年8月间我院收治新鲜后尿道损伤92例,行改良尿道会师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后贫血的再治疗
自1999年10月至2000年2月,我院对部分失血性休克初步抢救成功的患者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同时补充铁剂并纠正体液紊乱,临床效果良好,副作用少.现报告如下.
-
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治疗
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为严重创伤所致,只有早期诊断和恰当的处理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但因其常合并有其他严重外伤,使得早期处理非常复杂.近十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 这类损伤更加常见.笔者通过回顾性研究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探讨该病的处理方法,旨在提高对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早期处理的认识.
-
皮肤伸展术在修复肢体创伤性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渐进皮肤伸展方法早期闭合创伤性肢体皮肤缺损. 方法仿肋骨合拢器制作皮肤伸展装置.在拟修复的减张切口或皮肤缺损的创缘安装伸展器,术后3~5 d后开始,每日逐渐伸展皮肤直至皮肤创缘靠近缝合.12例均为男性,年龄21~38岁,平均27岁;均为交通伤.皮肤缺损创面中,修复腱、骨外露皮肤缺损减张切口 7例,其他皮肤缺损创面 5例.受伤部位及皮肤缺损面积:前臂2例,小腿 1 0例.面积小5 cm× 4 cm,大 18 cm× 9 cm.随访3~6个月,未见伤口退缩和瘢痕增宽现象. 结果 12例皮肤缺损接受皮肤伸展作用时间 5~ 8 d ,平均6.3 d,皮肤伤口均直接缝合. 结论应用渐进皮肤伸展的方法闭合肢体创伤性皮肤缺损,方法简单合理,可闭合4~9 cm宽较规则的肢体皮肤缺损,伤口直接缝合且无需植皮.
-
脊髓半切后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与后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成年猴脊髓半切后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s)与后肢运动功能的关系. 方法雄性成年恒河猴2只,半切右侧脊髓L1节段,5个月后分别于左侧和右侧T11节段行第二次脊髓半切.分别于两次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检测后肢T-SEP s及肌力的变化. 结果首次脊髓半切致动物右后肢完全瘫痪,右侧T-SEPs消失,左侧的潜伏期(PL)延长、波幅降低;随瘫肢肌力的恢复,右侧T-SEPs重新出现并与左侧T-SEPs同时改善.左侧二次脊髓半切后双后肢完全瘫痪,双侧T-SEPs消失;右侧二次半切后仅出现双后肢肌力轻度减退,伴右侧T-SEPs再度消失,左侧PL延长、波幅降低.统计分析示PL、峰峰值与肌力变化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结论成年猴脊髓半切后T-SEPs变化与后肢运动功能密切相关,为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的一项间接、客观的检测指标.
-
老人股骨颈骨折后髋关节软骨退变的病理学研究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后软骨退变的发生、发展与伤后时间的关系. 方法对60~89岁22例新鲜、19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及8例新鲜尸体正常髋关节软骨进行病理检查及图像分析. 结果老人股骨颈骨折后3~4周,软骨开始退变, HE染色正常,而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含量低.伤后超过2个月,HE染色细胞和基质退变,Ⅱ型胶原免疫组化不着色.伤后超过4个月,软骨细胞逐渐死亡,并不断发展至骨关节炎. 结论老人股骨颈骨折后软骨退变,首先是Ⅱ型胶原与蛋白多糖丧失, 2~4个月后发生光镜下细胞和基质退变.此时患者关节软骨严重退变,宜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
-
下颌骨髁状突纵形骨折CT三维重建分析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纵形骨折(SFMC)的影像学改变及其机制. 方法对47例(94侧)疑有髁状突骨折的患者进行常规CT和三维重建检查,根据CT三维重建形态学并结合解剖学,就SFMC的好发部位及特点作了分析. 结果检出各型髁状突骨折70侧,其中纵形骨折22侧(31.4%),位于髁状突中、外1/3交界段的内极撕脱骨折18侧,位于髁状突内1/3段的内极撕裂4侧,8例同时伴发下颌骨其他部位骨折. 结论由于髁状突的解剖特点,当正中颌面部或颏部受撞击时,其髁头内极具有较高的张应力和较弱的承受力而导致SFMC.三维CT的重要意义在于可立体观察解剖结构及其空间关系.
-
急性肝创伤的CT诊断
目的总结急性肝创伤CT扫描的各种影像表现并对其分型,评价其诊断价值. 方法总结回顾我院50例肝创伤住院患者的CT扫描结果,将其影像表现、临床症状、手术结果相对照,并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的分型标准对损伤程度进行分型. 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48例CT检查阳性,阳性征象包括肝挫伤21例次、肝撕裂伤32例次、肝内血肿12例次、肝包膜下血肿20例次及门静脉周围轨迹征5例次.此4 8例CT诊断肝创伤与临床情况、手术结果相符,其中Ⅰ度损伤8例,Ⅱ度损伤15例,Ⅲ度损伤 19例,Ⅳ度损伤4例,Ⅴ度损伤2例.2例CT检查阴性,但手术中见有小撕裂伤. 结论急诊CT检查诊断肝创伤安全、迅速、准确,同时可以发现腹部其他脏器损伤,为临床处置提供可靠信息,是肝脏急性创伤诊断的首选方法.
-
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及术后康复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适应证、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对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方法 1999年1月~2000年12月,对收治的4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依据Neer分型及骨折移位的严重程度进行非手术治疗15例,手术治疗31例,术后患肩早期外展支架固定及康复锻炼. 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6个月,平均12.6个月.患肢功能按尚天裕等肩关节功能评估标准,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3.5%(29/31)和93.3%(14/15). 结论肱骨上端骨折仅有较小的移位,一般用非手术治疗.对于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同时配合外展支架固定及规范的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疗效,降低了此处骨折凝肩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其治疗重点是可靠的固定及早期功能恢复.
-
神经生长因子作用于背根神经节细胞过程中神经元基因的表达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作用于离体培养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细胞过程中神经元基因的表达变化. 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NGF作用于离体培养的DRG细胞在4,12,24 h时,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 43)、低分子质量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NF-L)、翻译延伸因子2A3-2(a new gene homologous to human translational elongation factor,EF-Ts)基因水平的表达变化 . 结果在 NGF作用于离体培养的DRG细胞过程中,GAP-43、NF-L、2A3-2 基因表达在不同时间呈不同程度的上调. 结论 NGF可作用于生长相关蛋白、神经细胞骨架以及相关蛋白翻译水平 ,促进神经元存活和神经突起延伸.
-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成骨研究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转染骨髓基质细胞( BMSCs)的体外成骨能力. 方法取新西兰白兔20只,自双侧股骨大转子取材培养BMSCs,左侧来源细胞定为实验组,右侧为对照组.以脂质体介导TGF-β1基因转染BMSCs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以四唑盐(MTT)法检测TGF-β1转染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此外,通过碱性磷酸酶(AL P)染色及对硝基苯磷酸盐(PNP)法检测ALP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Ⅰ型胶原表达;四环素荧光标记检测钙结节形成能力. 结果 TGF-β1基因转染BMSCs后,转染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的结构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且细胞增殖能力加强.转染细胞ALP染色及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呈强阳性, 定量分析显示TGF-β1转染组细胞上清孵育的BMSCs的ALP活性为(3.51±0.12)U/ml,空载体转染组为(1.72±0.08)U/ml,空白对照组为(1.67±0.11)U/ml.Ⅰ型胶原表达的免疫组化阳性指数瞬时表达组为0.167±0.001,而对照组为0.043±0.0 01.转染细胞12 d形成钙结节(对照组为18 d),数量亦显著增加. 结论 TGF-β1基因转染可促进BMSCs的体外成骨能力.
-
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肠组织能量代谢变化与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探讨肠组织在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的能量代谢变化与上皮细胞增殖的相关性. 方法 Wistar大鼠48只,分为对照组、单纯休克组和复苏0.5,1,2,6 h组,每组8只,采用休克复苏模型;取各组空、回、结肠组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TP 、ADP和AMP.另取Wistar大鼠64只,分为对照组、单纯休克组和复苏2,6,12,24,72 h和 7 d组,每组8只,制作休克复苏模型,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各组肠上皮细胞增殖能力. 结果失血性休克后肠组织ATP含量显著降低,为对照组的26.3%~39.7% ;复苏后ATP恢复较慢,复苏6 h后为对照组的63.5%~67.7%.失血性休克及复苏早期(2 h) 肠上皮增殖明显受抑制,复苏12 h显著升高,72 h增殖达高峰,复苏后7 d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休克及复苏后肠上皮细胞增殖与能量代谢恢复基本一致.
-
组织工程与周围神经再生
组织工程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近十年来,组织工程由于在软骨、血管及皮肤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极大地推动了其他医学学科组织工程的发展,周围神经缺损即是研究方向之一.随着材料工程的发展,多种材料支架的出现,促进了周围神经损伤组织工程修复的研究.
-
钝性心脏伤临床救治进展
钝性心脏伤平时多见于交通和工伤事故;现代战争中早期空袭已成为威慑对方的一种手段, 钝性伤的发生率正在上升.然而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创伤急救医学网络建立和救治经验的积累,心脏伤后生存比例有所增加,但心脏伤晚期并发症和后遗症也变得更多.下面仅就近几年来临床救治进展,结合笔者经验加以评述.
-
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标准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多见于交通伤和战伤等.新的统计数字表明,美国每年有25万人罹患不同程度的SCI,年发生率为28~50/百万人.由于脊髓是许多神经功能的中介通路,SCI及其继发性病理生理反应可直接导致神经功能损伤, 从而引起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致残率与致死率非常高.目前,对SCI的治疗效果仍不佳, 预后难以预料,原因是SCI后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人们对此认识还很不全面、深入. 为了寻求新的、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或方案,更透彻地阐明SCI所涉及的复杂机制,更有效地评估SCI后处理手段的成功性,需要有可靠性高、重复性好的SCI动物模型与相应的评价标准 .近年来,SCI动物模型研究是热点课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且很好地应用于SCI后护理与治疗药物的研究,使后者也取得了许多进展.笔者对SCI模型及其评价标准综述如下.
-
中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胰腺炎60例
严重头颅外伤是一种紧急状态,体内产生氧自由基和神经兴奋性增强,使胰腺产生病变,这方面报道很少.笔者回顾分析6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例,现报告如下.
-
纱布填塞在11例腹腔出血急救中的应用
我院自1990年3月以来对病情危重的11例腹腔大出血患者采用纱布填塞压迫止血,11例均获成功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交通伤中四肢骨折的诊治
交通伤中四肢骨折的特点和救治有别于其他类型的骨折,近来骨折治疗技术的发展又给交通伤中四肢骨折的救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观念.所以,有必要对交通伤中四肢骨折的诊治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
-
颈内动脉海绵间窦瘘一例
患者男,39岁,因外伤后7个月,右侧搏动性突眼伴双耳杂音5个月入院.体检: 右侧搏动性突眼,球结膜充血,外展不能,视力0.5,视乳头边缘不清,听诊吹风样杂音,与心跳一致,压迫右颈总动脉杂音不消失,压迫左颈总动脉杂音消失.左眼正常 .右颈内动脉造影见海绵窦无显影,大脑中、大脑前和对侧大脑前动脉显影良好.
-
胸部撞伤导致胃底支气管瘘一例
患者男,34岁,1996年被汽车撞伤左胸部,当地医院诊断为"食管破裂、多发性肋骨骨折 "等,行"左胸腔引流,空肠造瘘"等手术治疗,痊愈出院.2000年6月开始咳嗽,咳带臭味的痰,发热呈弛张型,午后可达39.8℃.在当地医院拍胸片示"左下肺感染".给予青霉素等抗感染治疗,未见好转.7月底转本院内科抗炎,痰检时发现"结核杆菌",行抗结核治疗,再次痰检时发现"霉菌",行抗霉菌治疗后霉菌消失.但患者体温仍偏高, 咳嗽、咳痰症状未缓解.9月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发现,钡剂通过胃底瘘道穿膈肌进入支气管,部分支气管及其分支一同显影(图1),提示胃底支气管瘘并左下肺感染.胃镜检查示胃底大弯侧可见一圆形瘘口,约1.5 cm×1.5 cm大小,瘘口周边黏膜充血、水肿,瘘口较深,可见白色苔样物,并见气泡不断自瘘口涌出.于瘘口处取活组织3块行病理检查,结果示胃黏膜溃疡伴急性活动.
-
小儿大腿毁损小腿旋转上移再植一例
患者男,6岁.左大腿及右腹股沟区汽车压伤3 h,以左大腿毁损、右腹股沟皮肤挫裂伤、右侧阴囊、睾丸挫裂伤、创伤失血性休克收入院.体检:体温38.3℃,脉搏120次/ min,呼吸24次/min,血压90/45 mm Hg(1 mm Hg=0.133 kPa),口唇苍白,心率120次/min, 左下腹皮肤大片擦伤 ,有少量渗出,压痛明显.右腹股沟区皮肤撕裂至肛门边缘,伤口长约18 cm,边缘不整齐 ,右侧阴囊皮肤挫裂、睾丸外露.左大腿根部从腹股沟至膝关节皮肤、肌肉严重挫伤,全部断裂,股骨粉碎性骨折并缺损,近端残留约8 cm,髌骨从髌腱处断裂,呈粉碎性骨折并随股四头肌向上移位,膝关节离断.
-
创伤性肺囊肿并发囊内出血一例
患者男,27岁,骑摩托车碰撞汽车尾部致胸部创伤3 h于2001年7月28日入院.胸部X线照片和MRI检查显示左侧气胸,左肺压缩30%,左胸第5,6肋骨骨折,左下肺挫伤呈片状模糊影,左上肺内有一液气囊,囊壁菲薄光滑,横径约5 cm,囊内见积液征.患者有咯鲜红血痰症状,给予左胸闭式引流术和对症治疗.患者创伤前2个月曾做胸部X线检查 ,但未发现异常.创伤后7周胸部X线照片和CT检查显示左上肺后段有周边光滑的实性肿块影 ,横径4 cm(图1).根据影像检查提示行左侧剖胸探查术,完整切除左上肺尖后段5 cm×4 c m×3 cm大血肿.
-
双侧髋关节同时前、后脱位一例
患者男,29岁,煤矿工人.2001年4月29日,井下作业时被顶棚落石砸伤,致双下肢不能活动4 h入院就诊.体检:右下肢内收、内旋、短缩畸形,左下肢外旋、外展屈曲畸形,双侧髋关节弹性固定、不能活动.右小腿、足背皮肤麻木感、痛觉减退,足背伸肌肌力4级,跖屈肌肌力正常.X线片示双侧髋关节脱位:右侧后脱位、左侧前脱位.见图1.临床诊断为双侧髋关节脱位(右侧后脱位、左侧前脱位)合并右侧坐骨神经不全损伤.遂于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双侧髋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复位后双下肢外展45°位支具固定.见图2. 肌肉注射甲钴铵等药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声学密度技术评价肢体枪弹伤心脏远达效应的实验研究
火器伤所致远达效应发生率高,伤情隐蔽,容易误诊误治[1].笔者试图探讨应用声学密度技术诊断肢体枪弹伤心脏远达效应的价值.
-
胸部火器伤瞬时及早期心血管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
笔者曾对胸部枪伤的心血管效应做了初步研究,发现胸部火器伤后瞬时的心血管效应可能与神经反射有关[1].本实验用预扎肋间动脉实验模型及切断迷走神经、减压神经的方法进一步研究胸部火器伤瞬时及早期心血管效应的神经机制.
-
第十一届欧洲组织修复学术会议论文综述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
1994 | 06 |
1990 | 04 |